防电信网络诈骗-致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 格式:doc
- 大小:17.00 KB
- 文档页数:4
防网络沉迷致学生家长一封信(通用7篇)防网络沉迷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篇1亲爱的家长朋友:近年来,因未成年人沉迷网络引起的社会矛盾凸显,引发社会普遍关注。
为展现社会主流价值观,营造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环境,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防范网络沉迷,县小学向全县互联网业界、广大家长发出如下倡议:一、网络服务提供者应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准则,推进网络文明建设,努力提供健康绿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和信息内容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网络环境。
二、网络游戏运营企业应完善未成年人保护机制建设,利用新一代互联网技术强化网络游戏防沉迷实名验证,切实履行网络游戏运营企业的社会责任。
三、网络视频平台、网络直播平台应认真履行平台监管责任,利用技术有效遏制网络不良信息的制作和传播,大力弘扬社会主义优秀文化和精神文明,不断提高网络主播等从业人员的职业素养,自觉接受公众监督,共建共享清朗网络空间。
四、新闻媒体及网络服务提供者应加强对全社会的正面引导和宣传,树立尊重、保护、教育未成年人的良好风尚,推广预防未成年人网络沉迷的有效手段,号召家长、学校共同履行未成年人监护和守护责任。
五、呼吁家长关注未成年人生理、心理状况和行为习惯,引导未成年人进行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动,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沉迷网络游戏等不良行为。
防范未成年人沉迷网络需要企业、媒体、学校和家庭等社会各界共同努力,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未成年人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共同守护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此致敬礼!20xx年xx月xx日防网络沉迷致学生家长一封信篇2各位家长:随着科技的创新与发展,网络技术日益发达,电脑、平板和智能手机等各种电子产品已进入千家万户。
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移动终端的广泛应用,对学生具有较大的诱惑力,有调查显示70%以上的孩子每天玩电子产品的时间超过2小时,甚至有部分孩子沉迷网络游戏,对自己身心成长造成极大影响。
防沉迷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30篇)防沉迷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精选30篇)防沉迷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篇1尊敬的家长朋友:您好!日前,教育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教基厅函〔20__〕3号,以下简称《通知》)。
2月5日,省教育厅办公室向全省各市、州、县教育局转发了《通知》(鄂教基办函〔20__〕2号),并就做好相关工作提出要求。
为落实教育部、省教育厅《通知》精神,根据区教育局工作安排,现就我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要求,请予以支持和配合,家校合力抓好我校学生手机使用管理。
1.学生原则上不携带手机入校,学生确有将手机带入校园需求的,须经学生家长同意、书面向学校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由班主任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2.选择功能简化的电话手表,避免多功能性对自己、他人和课堂产生干扰和影响。
与学生协商休闲类相关功能在校时间不使用或开启锁定模式。
3.请家长以身作则,在正确使用手机方面为孩子树立榜样,加强对学生在家庭中使用手机的督促管理,形成教育合力。
4.学生在校期间,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为学生提供通讯服务。
若家长有需要,可与班主任或任课教师联系。
保护学生视力,防止网络沉迷,创设静心学习环境刻不容缓。
期待在家校共同努力下,学生身心得以健康发展,茁壮成长!写信人:日期:防沉迷网络,致家长的一封信范文篇2尊敬的各位家长:为了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认真落实中央有关未成年人络环境治理的决策部署,有效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络游戏,切实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等六部门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中小学生沉迷络游戏管理工作的通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我们提出以下倡议:1、严格做好手机管理。
原则上不允许学生将手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如平板电脑、充电器、数据线、耳机等)带入校园。
若有实际需求确定要在校园使用手机,家长需要提前填写书面申请书,交班主任老师审核,经学校批准后方可携带。
致家长的一封信《防范电信诈骗》
尊敬的学生家长:
电信诈骗犯罪活动猖獗,不法分子利用电话、短信和网络实施电信诈骗,危害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
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您认真阅读此信并将此信转告您的家人以及亲友,增强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避免遭受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
开学季,请家长们重点防范以下几类诈骗手段:
(一) QQ、微信冒充熟人诈骗:骗子会冒充您的孩子,在上课时间,通过Q0和微信,以需要缴纳培训费等为由诈骗你的钱财。
此外,骗子还会混入班级群,冒充教师以缴纳各种费用为由实施诈骗。
(二)冒充公检法诈骗:通过电话恐吓的方式,说您涉及某个案件,必须配合调查,协助资金核查为由实施诈骗。
(三)网络兼职刷单诈骗:网络兼职刷单均为诈骗,任何兼职刷单的信息请不要相信,以防上当受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诈骗:购物退款退货请走官方渠道,不轻信电话里所说的高额理赔,有疑问应及时拨打官方客服电话。
(五)贷款类诈骗:贷款请走正规渠道,网贷过程中提到缴纳手续费、保证金、刷流水等,均为诈骗,不要轻信。
温馨提示:诈骗手段多种多样,变化多端。
谨记不转账、不汇款、多核实,防骗反诈,保护好自身和家庭的和谐平安。
家长签字: 学生签字:。
防电信网络诈骗致师生家长的一封信广大师生家长:近年来,电信诈骗案件高发、多发,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秩序,损害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在校学生及家长群体更是电信网络诈骗受害者的重灾区。
为切实提高在校学生及家长的防骗意识,提升识骗能力,保护好其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特致广大家长朋友们一封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公开信,请您认真阅读,并将此信转发给家人、朋友,扩大知悉范围,共同反诈防诈,形成坚实的社会防范基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生。
常见诈骗类型:一、刷单返利诈骗:诈骗分子通过微信、快手、抖音、QQ等发布“轻松、高薪、日结”等优厚条件的兼职刷单信息,以第一次“小额单”正常返还本金和佣金博取受害人信任,后以系统故障或需连续刷单才能获得返利为由,引导受害人多次转账刷单,实施诈骗。
二、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诈骗:诈骗分子以小投资、大回报等条件诱惑受害人,让受害人将钱转到指定账户进行投资理财,或者诱导受害人下载APP进行炒股、炒期货、炒数字货币等。
一旦受害人投入大量资金,诈骗分子便会销声匿迹。
三、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诈骗: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购物信息,然后冒充购物网站的客服,以货品丢失、产品质量问题或交易失败等理由,主动提出退款理赔,进而诱导受害人在虚假的网页上填写银行卡号、手机号、验证码等信息,将银行卡内的钱转走。
四、虚假网络贷款诈骗:诈骗分子以“无抵押、无担保、快捷、低息”等条件为诱饵,引导有贷款需求的受害人下载虚假贷款类App,注册账号申请贷款,再以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刷资金流水等理由,诱导受害人转账汇款,实施诈骗。
五、冒充公检法及其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诈骗: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以受害人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由,利用其急于自证清白的心理,让受害人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指定的“安全账户”,实施诈骗。
其实发生在你们身边的电信网络诈骗形式远不止这些。
在此我们倡议各位师生、家长自行开通“关闭境外来电”服务,并关注“国家反诈中心”微信视频号、新浪微博号、抖音号、快手号,每日只用两分钟自主学习最新的反诈知识。
预防电信诈骗一封信范文〔精选6篇〕预防电信诈骗一封信范文〔精选6篇〕预防电信诈骗一封信范文〔精选6篇〕1 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呈多发高发态势,群众损失金额宏大,为了您的财产平安,请认真阅读此信,以增强防范意识和才能,有效保护您的“钱袋子”。
同时,希望您将此信的内容转告您的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以此形成坚实的防范基石,实在杜绝受害,有效遏制此类犯罪发生。
目前,电信诈骗的作案形式和手段主要包括:1.冒充教师诈骗。
不法分子潜入班级QQ群、微信群,冒充学校教师发布虚假收费信息及付款____,诱骗家长通过扫码转账。
2.兼职刷单类诈骗。
不法分子利用招聘网站、兼职QQ 群、手机短信等途径发布虚假兼职信息,以高额回报为诱饵,套用真实刷单兼职工作流程,等刷单成功后,再以没有完成任务量、系统网络故障等借口,要求受害人屡次汇款施行诈骗。
3.贷款类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网络、伪基站等渠道发布大量无息贷款、无抵押贷款信息,利用虚假贷款平台,以信息填写错误需要缴纳手续费、保证金等为由,让贷款人向指定账户汇钱,从而引诱贷款人受骗受骗。
4.冒充公检法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被害人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为由,或通过网络发送虚假“通缉令”,要求被害人将资金转入相应账号配合调查。
5.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
不法分子冒充购物客服谎称提交订单未成功或商品存在问题可以办理退款,在获得买家的信任后,向买家发送虚假网站链接,骗取买家银行卡信息或让买家支付保证金,以此转走被害人资金。
6.投资理财类诈骗。
不法分子假冒证券公司名义,通过非法网站分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组建经历交流群,在获取被害人信任后,诱骗其在虚假交易平台购置股票、期货,从而骗取被害人资金。
7.冒充公司、单位领导诈骗。
不法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政府部门领导、公司负责人的姓名、微信、QQ等资料,冒充身份通过、微信、QQ联络相关单位负责人、出纳、会计,以帮助其转账、支付贷款等为由,施行诈骗。
某某小学防诈骗告知书
广大师生及家长:
当前,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高发,为了保护您和家人的财产安全,防止上当受骗,反诈中心提醒您,学习和传播电信网络诈骗知识,提高防骗识骗能力,守护好自己的“钱袋子”。
警方提示:
1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手法,长点心吧!刷单就是诈骗!网上兼职就是诈骗!网上投资理财就是诈骗!微信出租兼职就是诈骗!花呗套现刷额度就是诈!网上贷款先收钱就是诈骗!网上交友要求转账就是诈骗!“客服”要你验证码就是诈骗!冒充快递、商家退款就是诈骗!非官方平台交易游戏装备就是诈骗!公检法打电话说你涉嫌违法就是诈骗!
2.牢记防骗常识,天上不会掉馅饼!
(1)“三不一多防诈骗”-未知连接不点击、陌生电话不轻信、个人信息不泄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2)“不贪、不怕、不轻信、不转账”-不贪小便宜、不产生恐惧心理、不轻信网络上各种信息。
(3)防诈骗咨询请拨打96110,报警请拨打110。
了解更多诈骗手法和发生在身边的典型案例,请扫描下载“国家反诈中心”反诈骗中心APP二维码,该APP是公安部刑侦局出品的官方平台!集报案助
手、线索举报、诈骗预警提示、反诈宣传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可以严密保护公民隐私安全,帮助用户预警诈骗信息、快速举报诈骗内容、了解防骗技巧,提升用户的防骗识骗能力!。
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当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猖獗,每一位家长要加强对孩子防范电信诈骗的教育。
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近期,我校多名家长收到学生被绑架或突发疾病住院的诈骗电话或信息,并要求家长把钱汇进指定账户,社会上也出现了“小孩退补贴、社保局退补贴”等诈骗信息。
犯罪分子的这些行为给社会、家庭带来了极大不良影响,也严重影响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请广大家长务必注意如下几点:一、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工作,提高识别诈骗、反诈骗的意识和能力,平时(尤其是上)不要轻易对外泄漏自己及亲朋好友的联系电话、通信地址及家庭情况等信息。
二、谨防上当受骗,认清诈骗分子的惯用伎俩,避免受到侵害;一旦接到类似“你的孩子在我手上”或“学生发生交通事故住院抢救”等陌生电话或信息时,不要惊慌,要冷静识别,先设法与学生或学校取得联系,一时无法联系上的,应从来电号码、银行帐户等方面设法求证来电方的真实身份。
三、注意防范以各种名目索要的缴费。
四、一旦发现诈骗犯罪活动情况应及时向公安机关报警。
五、请家长多关注社会媒体、教育网站等公共信息发布渠道,增强防范诈骗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避免上当受骗。
为遏制此类诈骗活动,市公安局目前与教育部门联合开展防诈骗宣传工作,及时向公众发布诈骗手法及防范技巧(见附件),请家长认真阅读,提高防范意识和能力。
2021年预防电信诈骗致家长的一封信尊敬的家长:当前,虚假信息诈骗犯罪活动猖獗,犯罪分子以打电话、发短信、寄信函、发卡片等方式,编造涉嫌罪案需配合调查、亲属出车祸、亲属被绑架、医保卡信用卡被冒用、电费电话费欠费、网银U盾需升级、中奖兑换要收费、补贴退税等各种谎言,诱使事主用银行ATM柜员机或网银转帐、汇款,导致巨额财产损失。
目前,主要有两类诈骗针对学生家长:一是冒充班主任打电话给家长,称其孩子在学校受重伤需抢救,急需医疗费;二是冒充班主任、教育局工作人员联系家长,谎称可以领取教育补助、助学金,后以资金到账查询为由,指令其到ATM机上操作,转走钱款。
小学防诈骗致全体家长一封信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当前,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猖獗,犯罪分子频繁利用电话、短信、网络聊天工具实施诈骗犯罪,给广大群众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
以下给您介绍一些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段,为了您的财产安全,请认真阅读此信,并将内容传播给您的家人及亲友。
祝您及家人幸福安康、工作顺利!(一)盗用微信、QQ冒充班主任老师诈骗家长作案过程:犯罪分子冒充家长身份加入班级微信QQ群后,潜伏研判出班主任的身份,复制班主任微信昵称和头像图片,伪装冒充班主任收书费、资料费等向家长群发送转账汇款指令,骗取家长钱财。
(二)冒充军人、武警订购货物诈骗作案过程:诈骗分子冒充部队后勤人员,收集沿街店面电话信息,拨打个体户等相关人员电话(也有通过当地城建或交通等部门代转方式),对事主谎称某军事单位急需采购装备、有工程要干,同时提出要事主店内没有的商品或是装备,提出由事主向第三方进货代购的要求,许以差价利润,诱使事主向指定虚构厂家联系,由该联系人骗取商户预付订金、货款的诈骗手法。
(三)冒充公检法人员诈骗作案过程:诈骗分子冒充公、检、法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以“法院传票、信息泄露、涉及贩毒洗钱、银行卡透支洗钱、邮包涉毒、电话欠费、电视欠费”等涉案审查为由,使用改号软件伪装政法机关办公电话,以司法机关名义要求往指定“安全账户”转款,或者引导用户至自动柜员机进行转款操作,利用事主急于澄清自己清白的心理,让事主将自己银行存款转入不法分子指定的安全账户的诈骗行为。
(四)校讯通发送短信诈骗作案过程:诈骗分子主要针对广大学生家长发送伪装成“校讯通”的短信,以查看学生在校表现或学习成绩为诱饵,诱使家长点击链接。
一旦点击链接,手机即被植入木马程序,该程序可以盗取受害人银行卡密码等信息,同时拦截手机短信。
由于短信伪装成“校讯通”,且直呼家长姓名,致使广大群众上当受骗。
(五)虚构学生被绑架或出车祸诈骗作案过程:诈骗分子通过微信搜索或是其他渠道获取学生信息,关联出学生的家庭成员,在确认后和家庭人员取得电话联系,虚构子女被绑架或出车祸急需医药费等,利用电话背景音,如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要求电话不能挂断,速汇赎金,否则即“撕票”,造成家人恐慌,部分事主因惊慌失措而汇款赎人或付医药费。
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致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各位家长好:近年以来,一些犯罪分子频繁利用手机、电话和互联网实施电信诈骗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给群众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
全省公安机关积极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开展严打整治行动,有效遏制了诈骗案件的高发势头。
但由于此类犯罪手段不断翻新,欺骗性和再生性极强,近期在部分地区又出现反弹。
为切实提高全社会对电信诈骗犯罪的识别和应对能力,特将该类型犯罪的常见手段揭露如下:1.“我是xxx的班主任(或老师),你家孩子刚刚出了车祸(或在校得了急病),现已送进医院抢救,请你赶快往xx银行卡汇款xxx元用于缴纳住院费。
”犯罪分子往往利用家长爱子心切的特点,冒充班主任或老师给学生家长打电话,谎称学生在校出了车祸或得了急病,要求家长赶快向其提供的银行卡汇款。
家长万一接到类似电话,千万不要慌张,更不要轻易向其银行卡中汇款。
建议马上拨打班主任提供的联系电话。
2.“我是x x电信局(公安、检察院),您的电话已欠费,而且您的银行帐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请配合”。
犯罪分子冒充电信局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告诉你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所申领的电话已欠费,随后由一名自称是公安的工作人员接听电话,称你名下登记的电话和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为确保不受损失,需将本人存款转移至一个“安全帐户”,并且频频催促你赶紧通过电话或就近转帐,不然损失更大。
3.“我是x x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现在国家下调了购车附加税率(购房契税),向你退还税金”。
犯罪分子冒充税务财政、车管所工作人员拨打你的电话,称“国家已经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让你提供银行卡号直接通过银行ATM机转账获取税款。
当你到银行ATM 机后,犯罪分子称自助银行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界面,让你按照犯罪分子的电话提示操作,然后乘机划走你的钱。
4.“喂,猜猜我是谁?我是你老朋友哎!贵人多忘事,连我都记不得了?改日再联系。
”犯罪分子先拨通你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受害人往往碍于情面在自己的亲友中联想猜测对方身份,此时犯罪分子顺势答应,并称近期要来看望受害人,为下一步诈骗作辅垫,次日再编造途中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被发现等谎言向受害人借钱,让受害者汇钱到指定账户。
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精选7篇)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电信诈骗”是违法犯罪分子利用手机短信、电话、传真和互联网等通讯工具,假冒国家机关、公司、医院、朋友等名义,谎称被骗人中奖、退税、家人意外受伤、朋友急事、有人加害或出售致富信息和投资分红等情况,骗取受害人信任后,叫其将钱汇入到指定银行卡账户的一种诈骗活动。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精选7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范电信诈骗致家长一封信1尊敬的家长、亲爱的同学们:近年来,电信诈骗案高发,严重危害社会秩序,损害公民财产安全,青少年学生群体更是电信诈骗受害者重灾区。
为有效遏制此类犯罪的发生,保障广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及合法权益,防止大家落入诈骗团伙精心布置的陷阱,于家镇中心小学校特别提醒家长及同学们做好以下几点:一、请识别以下诈骗方法:1、虚构子女出事诈骗:犯罪分子虚构子女、朋友出车祸、生病、违法需交纳罚款等理由拨打电话要求受害人汇款;虚构已将子女绑架,利用电话背景音(孩子的哭声、打骂声等)造成受害人恐慌,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接到类似电话时要保持冷静,先联系学校班主任老师、孩子或医院等方面进行确认,不要轻易汇款。
2、微信、QQ红包返利诈骗:犯罪分子在QQ群或微信群发布高额返现的虚假信息,然后以虚假成功返利截图为诱饵吸引受害者,如果受害人发送小额红包来尝试,犯罪分子很可能会按照所说进行返利,当受害人发送了数目较大的红包后,犯罪分子则以手续费、转账费、红包费等多种借口进行推脱,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聊天群中所谓的返利截图都是不法分子的同伙伪造,群里隐藏着许多骗子的“托儿”,提高警惕,勿贪小便宜。
3、冒充QQ、微信好友诈骗:犯罪分子盗用QQ、微信号码,冒充该账号主人以急需用钱,向受害人借钱为名,实施诈骗。
[防骗提醒]凡是亲朋间涉及借款、汇款等问题,一定要通过拨打对方常用号码或者视频聊天等方式,核实对方身份后再做决定。
4、出售游戏账号诈骗:犯罪分子在游戏交易平台看见受害人发布的出售游戏账号信息之后先与受害人联系假装有意购买,再冒充游戏交易平台客服联系受害人,以出售账号需缴纳保证金、代付功能服务费为由,实施诈骗。
致广大师生及家长的一封信
各位老师、同学、家长:
当前,我州电信网络诈骗多发、高发,不仅侵害了广大师生家长的财产利益,还严重破坏了家庭的和睦。
教育部门联合公安机关,梳理了文山州高发的五类电信网络诈骗手法,希望各位师生及家长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并转告家人、亲友和同事、邻居,提高防范意识,杜绝受骗受害。
目前,电信诈骗网络犯罪的作案形式和手段主要包括:
一、贷款、代办信用卡类诈骗:骗子通过短信、微信、QQ、网页发布可以提升信用卡额度、信用卡套现、办理大额信用卡或办理大额低息、无抵押贷款等信息,等受害人主动与骗子联系,在网贷平台填写贷款申请信息后,骗子冒充平台工作人员电话联系受害人,骗取受害人信任,后以收取中介费、保证金、预付利息、做假流水,钱款被冻结需要激活费等各种名目要求被害人转账汇款,受害人在意识到被骗时,骗子就将被害人拉黑不再联系。
二、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诈骗(俗称杀猪盘):第一步(选猪阶段),骗子先是通过网络交友平台认识被害人,然后在专业“剧本”的支持下,扮演“高富帅”“白富美”“成功人士”,逐步获取被害人的信任,成为被害人的知己或是恋人。
第二步(养猪阶段),骗子声称“了解投资平台漏洞”“平台内部工作人员”等为由,怂恿被害人和其一起进行网络赌博、投资理财。
骗子控制网络赌博或投资理财网站,让被害人开始小赚几笔,再诱使其加大赌注或投资额。
第三步(杀猪阶段),
等被害人投入大量资金后就会赌博或投资失败,然后骗子利用被害人急于翻本的心态,告知其又掌握了更多更大的内幕消息或系统漏洞,保障能把损失的钱挽回还能大赚一笔。
诱使被害人把家里的全部资金拿出,并向亲朋好友借款,甚至抵押汽车、房屋和借高利贷来凑集大笔资金。
等所有资金投入后,骗子意识到被害人不再有钱可榨时,就会“人间蒸发”。
而被害人只剩下网站和APP账户上的余额数字(这些钱的数字是假的),而再也无法提现。
三、兼职刷单类诈骗:骗子利用短信、QQ、微信、邮箱、网络等平台发布以通过刷单帮助商家提高信誉的虚假信息,骗取被害人信任,让其在网上购买指定的商品,刷单人可以得到高额返利,从而诱骗刷单人不断刷单,但在一、两笔小额返利后,会以各种理由拒绝返还本金和报酬,直到被害人意识到被骗。
四、冒充购物客服退款诈骗:骗子假借“淘宝客服”、“快递公司”等名义,以网购商品“甲醛超标” “降价返利”“退款”、“快递丢失赔偿”等名义,通过微信(QQ)发送虚假激活网址,套取支付宝、银行卡、验证码等信息骗取事主扫码、转账汇款,直到事主意识到被骗后,诈骗分子将事主拉黑不再联系,这样完成诈骗。
五、QQ、微信冒充老师、班主任、教务处主任诈骗:骗子利用木马程序盗取受害人家属的账号,截取聊天视频资料,熟悉受害人的情况后,骗子冒充受害人家属,将假冒老师、班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人员的QQ、微信等聊天账号发送给受害人,然后在用假冒老师、班主任、教务处主任等人员的身份与受害人聊天,以帮忙收取培训费、
资料费、课时费等手段骗取受害人钱财的诈骗形式。
公安机关破获的此类案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嫌疑人无论怎样花言巧语、手段翻新,最终都要落实到一个点上,就是向受害人索要银行卡、密码、账号和动态验证码。
警方提示:(下面是我们针对此类案件为大家提供的一些预防方法:)
一、防人之心不可无。
对于交友平台上认识的网友不要投入过多的感情和给予过多的信任。
二、天上不会掉馅饼。
不要轻信网友口中的“投资”“赌博”,切莫被对方的挣大钱、掌握操作规律的说法所迷惑,只要谈及“博彩软件”“投资平台”“系统漏洞”等,一定要提高警惕。
三、贷款并不需要交保证金、服务费、洗白个人不良征信记录,一旦遇上了,一定是假的!
四、千万不要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动态验证码告诉陌生人!
五、网络赌博属于违法行为,请勿参与!
六、网络刷单属于违法行为,不管是找工作还是兼职,一定要警惕,深思而后行。
七、切勿随便透露个人信息,不要盲目相信高回报,应留意对方的信息,比如电话、名称、地址或者是对方的银行账号。
八、网上购物过程中保护好自己的身份信息及银行账户信息,切勿将银行账户、验证码等信息告诉对方,不要点击购物平台以外的退款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