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毒剂使用和消毒效果验证
- 格式:ppt
- 大小:2.24 MB
- 文档页数:29
gmp关于消毒剂的验证
GMP车间消毒剂消毒验证步骤如下:
1.微生物制备。
可根据USP 35<1072>和内部GMP设施菌株所需的
微生物种类及相关实验要求制备微生物,以获得浓度为107≤菌落形成单位(CFU)/mL<108微生物悬浮液。
2.微生物悬液制备及效价测定。
在蛋白胨水中制备来自母稀释液的
七个系列十进制稀释液。
为了评估活力、纯度和滴度测定,将100 μL的每种稀释液接种到含有卵磷脂和聚山梨酯80的胰蛋白酶大豆琼脂(用于细菌悬浮液)和沙氏葡萄糖琼脂(用于真菌悬浮液)平板上并在37°C下孵育。
在2-3天(细菌)和4-5天(酵母和霉菌)后对CFU进行计数。
通过计算每个稀释度的CFU数的加权算术平均值来确定效价。
3.消毒效果验证。
可以连续使用两种不同的消毒剂,比如开始使用
6%过氧化氢消毒液或双链季铵盐消毒液,再使用异丙醇消毒液。
8.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内容8.1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8.1.1 菌悬液配制接种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枯草芽孢杆菌新鲜培养物至营养琼脂培养基中,于30~35 ℃培养18~24 h;接种白色念珠菌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中,于23~28 ℃培养24~48 h,上述培养物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100cfu(菌落形成单位)的菌悬液。
接种黑曲霉的新鲜培养物至改良马丁琼脂培养基上,23~28 ℃培养5~7 d,加入3~5 ml 0.9%无菌氯化钠溶液,将孢子洗脱,然后用管口带有无菌棉花的无菌毛细吸管吸出孢子悬液至无菌试管内,用0.9%无菌氯化钠溶液制成每1 ml 含菌数(孢子数)100 cfu 的菌(孢子)悬液。
试验菌悬液应在24 h 内使用。
8.1.2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8.1.2.1 设置三组平行试验,如下图所示分组用量(ml)菌悬液培养基 3.0%过氧化氢水溶液0.9%氯化钠溶液A 1 100 10 0B 0 1 10 100C 1 100 0 18.1.2.2 根据验证菌的特性,分别选择贴于营养琼脂培养基平皿及玫瑰红钠琼脂培养基平皿上,分别于30~35 ℃培养72 h、23~28 ℃培养120 h,记录各平皿上菌落数。
8.1.2.3 每步操作应充分震荡混合,并将每组混合液分为两组,将上述样品混合后,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8.1.2.4 回收率的计算要求C组的回收率大于70%时,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可认为有效。
8.1.2.5 不符合评估标准,为不合格。
依据数据分析原因,以便总结经验,对验证方案进行修改、完善。
8.1.2.6 依据验证检测记录进行项目结果评估。
见附录4《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结果与评估》。
8.2 消毒剂微生物挑战试验8.2.1用已校验的1 mL 移液管吸取<100 cfu/mL 菌悬液,分别接种至含消毒液10ml的试管中,盖紧试管塞,振荡,室温放置10 min后,将试管内消毒液转至含培养基100ml的瓶中,振荡混匀,采用薄膜过滤法,按《微生物检查SOP》进行操作,检查微生物数量。
消毒剂验证消毒剂验证方案和验证报告公司手消毒使用含0.1%的笨扎溴铵和75%的酒精;医用手套及接触产品的器械使用75%酒精。
消毒剂消毒效果的验证方法如下:1采样时间:在消毒后立即采样。
2采样方法:被检人五指并拢,用浸有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的棉拭子在双手指屈面从指根到指瑞往返涂擦2次(一只手涂擦面积约30Cm2),并随之转动采样棉拭子,剪去操作者手接触部位,将棉拭子投入10mL含相应中和剂的无菌洗脱液试管内,立即送检。
3检测方法:3.1细菌总数检测:将采样管在混匀器上振荡20s或用力振打80次,用无菌吸份吸取1.0mL待检样品接种于灭菌平皿,每一样本接种2个平皿,内加入已溶化的45℃~48℃的营养琼脂15mL~18mL,待琼脂凝固,置36℃±1℃温箱培养48h,计数菌落教。
采样结果计算方法:平板上菌落数x稀释倍数细菌总数(cfu/cm2)=采样面积3.2致病菌的检侧:3.2.1金黄色荀萄球菌检讲:(1)增菌、分离取采样液lmL,接种于5mL SCDLP液体培养基中,于36℃±1℃增渭24h。
取l白金耳上述增菌液,在血平板上作划线分离,36℃±1℃培养24h。
(2)观察菌落特征:在血珠脂平板上菌落形态为金黄色、圆形凸起、表面光滑、周围有溶血圈。
(3)镜检:挑取典型菌落作涂片染色镜检,镜下为革兰阳性、成荀萄状排列的球菌。
(4)生化反应:取可疑菌落作触酶、葡萄糖发酵、血浆凝固酶、甘露醇发酵、新生霉素敏感试验.均为阳性者即为金黄色菊萄球菌。
l)甘露醇发酵试验:取上述可疑菌落接种于甘露醇培养基,于36℃±1℃培养24h,发酵甘露醇产酸者为阳性。
2)血浆凝固试验:①玻片法:沽净玻片一端滴一滴灭菌生理盐水,另一端滴一滴血浆.用白金耳挑取菌落分别与生理盐水和血浆混匀,5m内观察有无固体颗粒状物,若血桨出现凝块,生理盐水均匀浑浊为阳性,两者均混浊为阴性。
②试管法:吸取1:4新鲜血0.5mL,放在灭菌小试管中,再加入等量待检菌24h肉汤培养物,混匀后放入36℃±1℃孵箱中.同时以已知血浆凝固酶阳性和阴性菌肉汤培养物作对照,每30s观察一次,6h内出现凝块者为阳性。
一、消毒剂有效性1.1 消毒剂应选择国家或地方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正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1.2 消毒剂应在其有效期内使用,过期产品应予以报废。
1.3 消毒剂应按照其说明书规定的浓度、使用方法、使用频率进行使用,不得随意更改。
二、消毒剂量及频率2.1 消毒剂的使用量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使用量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增减。
2.2 消毒剂的使用频率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频率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增减。
三、消毒范围3.1 消毒剂的消毒范围应覆盖需要进行消毒的区域或物品,不得有遗漏。
3.2 对于大型场所或物品,应采用适当的消毒方法,确保消毒效果覆盖整个区域或物品。
四、消毒时间4.1 消毒剂的消毒时间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时间进行使用,不得随意缩短或延长。
4.2 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消毒后,应保持消毒状态,不得提前终止消毒。
5.1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应在其有效期内保持稳定,不得出现明显下降或失效。
5.2 对于需要长期保存的物品或场所,应选择具有长期消毒效果的消毒剂,并定期进行消毒效果检测。
六、消毒剂安全性6.1 消毒剂应对人体和环境安全无害,不得含有对人体和环境有害的成分。
6.2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采取适当的安全措施,如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品。
七、消毒设备可靠性7.1 使用的消毒设备应符合国家或地方的相关标准要求,并经过质量检验合格。
7.2 消毒设备的操作和维护应按照其说明书规定的要求进行,不得随意更改。
7.3 消毒设备的部件和材料应符合卫生要求,不得对消毒效果产生不良影响。
八、消毒剂储存及使用规范性8.1 消毒剂的储存和使用应遵守相关的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无患。
8.2 消毒剂的储存地点应远离明火、高温等危险区域,并标识清晰、易于识别。
8.3 在使用消毒剂时,应按照说明书规定的操作方法进行使用,不得随意倾倒或泼洒。
九、消毒人员培训与考核9.1 进行消毒工作的人员应接受相关的培训和考核,掌握正确的消毒方法和操作规程。
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一早起床,打开窗户,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心情格外舒畅。
今天,我要写一份关于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的方案。
想到这里,我立刻精神抖擞,开始梳理思路。
1.消毒剂选择杀菌能力:选择具有高效杀菌能力的消毒剂,如过氧化氢、酒精等;安全性:选择对人体和环境相对安全的消毒剂,如酒精、过氧化氢等;便捷性:选择使用方便、易于储存的消毒剂,如酒精、碘伏等。
2.消毒效力测试方法平板计数法:将消毒剂作用于微生物平板,观察杀菌效果;环境模拟法:模拟实际环境,将消毒剂作用于物体表面,观察杀菌效果;动物实验法:对动物进行消毒处理,观察其抗感染能力。
3.消毒效力评价指标杀菌率: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程度;消毒速度:消毒剂达到杀菌效果所需时间;持久性:消毒剂在一段时间内保持杀菌效果的能力。
我们来看看消毒剂的有效期验证。
消毒剂的有效期关系到其使用效果和安全性,我们需要对其有效期进行严格测试。
1.有效期测试方法加速试验法:将消毒剂置于高温、高湿等极端环境下,观察其性能变化;实际储存法:将消毒剂储存在实际环境中,定期检测其性能;质量变化法:通过检测消毒剂的质量变化,判断其有效期。
2.有效期评价指标性能稳定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保持性能不变的能力;安全性:消毒剂在储存过程中对人体和环境的影响;有效期:消毒剂保持杀菌效果的时间。
1.消毒剂使用注意事项使用前需充分了解消毒剂的性质和适用场景;按照说明书使用,确保消毒效果;注意消毒剂的安全存放,防止误食、误用;使用后对环境进行清洁,避免污染。
2.消毒剂市场调查了解市场上常见的消毒剂品牌和产品;比较不同品牌消毒剂的价格、性能和售后服务;选择性价比高的消毒剂。
3.消毒剂推广与应用加强消毒剂知识的普及,提高人们对消毒剂的认识;针对不同场景,推广合适的消毒剂产品;政府部门加强对消毒剂市场的监管,保障消费者权益。
至此,一份完整的消毒剂消毒效力及有效期验证方案终于完成。
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我感到十分欣慰。
完整版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案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案⽬录1.引⾔ (3)1.1概述 (3)1.2 验证⽬的 (3)1.3验证项⽬⼩组成员及职责 (3)略1.引⾔1.1概述消毒是指杀死病原微⽣物、但不⼀定能杀死细菌芽抱的⽅法。
通常⽤化学的⽅法来达到消毒的作⽤。
⽤于消毒的化学药物叫做消毒剂。
洁净车间包括操作室和设备及⽣产⽤器具均应进⾏消毒,消毒效果是否彻底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产前必须验证消毒⽅法的适应性和消毒效果。
本公司车间洁净区分为⼗万级、万级、万级下的局部百级,所使⽤的消毒剂种类及使⽤对象如下图所⽰:1.2验证⽬的确保洁净区按照规定的清洁、消毒程序进⾏清洁消毒后,能够达到防⽌交叉污染的⽬的, 并在消毒有效期内能确保达到⽣产⼯艺所需要的效果。
1.3验证项⽬⼩组成员及职责1.3.1验证⼩组成员1.3.2.1验证委员会职责1.3.2.1.1负责验证⽅案的审批;1.3.2.1.2负责协调验证的各项⼯作,保证本⽅案规定的项⽬能够顺利实施;1.3.2.1.3负责验证数据及⽅法审核;1.3.2.1.4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1.3.2.1.3负责再验证周期的制定;1.3.2.1.6 负责发放验证证书。
1.3.2.2⽣产管理部职责1.3.2.2.1 制定验证⽅案;13222 组织协调验证活动,确保验证进度;1.3.2.2.3组织验证⼯作的实施并作好记录,收集、归纳并评估结果。
1.3.2.3质量管理部职责1.3.2.3.1制订验证确认检测项⽬;1.3.2.3.2负责取样、检验并出据检验报告;1.3.2.3.3 确定验证周期。
1.3.2.4物资管理部负责按⽣产要求提供符合标准的消毒剂。
2.相关⽂件2 清洁剂、消毒剂管理规程3 清场管理规程4 消毒剂配制使⽤标准操作规程5 ⽣产⽤⼯具、容器清洁标准操作规程6 清洁⽤具清洁标准操作规程7 洁净区操作室清洁标准操作规程8 ⼈员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9 物料进出洁净区标准操作规程10洁净区环境监控标准操作规程备注检杳⼈复核⼈⽇期⽇期3.1操作⽅法待⽣产结束后按操作室和设备及⽣产⽤的器具清洁规程进⾏清洁、消毒,对操作室和设备及⽣产⽤的器具进⾏清洁、消毒后分别以⽆菌棉签采样,接种后培养 24?48⼩时观察结果,以确定消毒的效果。
消毒剂的消毒效果验证方案目录1. 目的 (2)2. 范围 (2)3. 参考文件 (2)4. 职责 (2)5. 验证计划 (2)6. 验证内容 (2)7. 验证实施 (2)8. 验证周期 (4)9. 验证结论 (4)1.目的通过对消毒剂的选择及消毒效果进行验证,以确定消毒剂的消毒效果和更换周期,使消毒效果始终保持有效性和稳定性。
2.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洁净车间、检验室无菌操作人员用于手部消毒的消毒剂型。
3.参考文件3.1.GB15979-2002消毒与灭菌效果的评价方法与标准。
3.2.《中国药典》2020年版四部通则1105非无菌产品微生物限度检查:微生物计数法。
4.职责4.1.管理者代表:负责验证方案和报告的批准。
4.2.质量部负责人: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核,协调验证过程,保证验证顺利完成,对验证进行总结和评价。
4.3.生产员:负责方案的实施。
4.4.检验员:负责验证方案起草,质量控制和检测,出具相关记录和报告,验证用耗材、试剂、表单等的准备工作。
5.验证计划5.1.75%酒精溶液消毒效果确认,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5.2.0.2%新洁尔灭溶液消毒效果确认,实施日期:XXXX年XX月XX日-XXXX年XX月XX日。
6.验证内容6.1.75%酒精溶液消毒后手部细菌数;6.2.0.2% 新洁尔灭溶液消毒后手部细菌数。
7.验证实施7.1.验证前准备工作操作人员按照洁净区7步洗手法将手洗干净,再将手烘干后取样;再使用喷壶喷出消毒液,双手均匀搓开,晾干后再次取样。
7.1.1.检验器具、试剂:立式压力蒸汽灭菌器、生化培养箱、可调移液器、微生物限度过滤系统、微孔过滤膜(0.45μm)、培养皿、培养基、PBS缓冲液。
7.1.2.实验用品准备培养基的配制:见《培养基配制记录》实验用品处理:将微生物限度仪泵头、移液枪头、镊子,放入不锈钢灭菌盒或用牛皮纸包扎好。
与洁净服一起放入灭菌锅,经高压蒸汽121℃灭菌30min。
消毒剂&消毒效果验证消毒相关定义常见消毒剂种类消毒剂的选择消毒剂效果验证消毒后效果评价0403020105消毒相关定义•消毒剂Disinfectant应用于表面可以杀灭细菌、真菌、病毒,但是并不一定能够杀灭它们的孢子。
消毒剂常被分为高效、中效、低效消毒剂。
•灭菌剂Sterilant(杀孢子剂)可以杀灭所有形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它们的孢子。
•Germicide 杀菌剂•Disinfectant 消毒剂•Sanitizer 消毒剂制药行业常见消毒剂种类过氧化氢H2O2杀孢子(6%)高效消毒剂局限:•对软金属有腐蚀性•需要进行稀释•需要预先清洁•对温度敏感•对眼睛和皮肤有腐蚀性•超过8%为危化品,需要特殊运输–快速、广谱活性,可杀孢子–同效果相当的氧化剂相比腐蚀性小–对人员较安全–可自灭菌–局限:•对软金属有腐蚀性•需要预先清洁•对温度敏感•刺激性气味●主要成分Components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 1.0% 过氧乙酸Peracetic acid 0.08%醋酸Acetic acid <10%◆优点Benefit即用,省时省力,无需验证配制过程可以作为灭菌剂或消毒剂使用可以自灭菌(booklet)无菌0.2um滤芯过滤◆材质兼容性(可提供材质兼容性测试报告)不锈钢,环氧地面,PVC,HDPE,LDPE等大多数洁净室材质 腐蚀铜,铝等软金属◆吸入毒性✓致死吸入浓度为13,439mg/m3✓结论:按照说明使用不会对人员造成伤害✓更多信息可参考毒性报告(MSDS)◆有效期(开瓶效期研究报告) 货架期+开瓶效期◆使用频率每周或环境有超标趋势时–广谱活性–阴离子/中性表面活性剂可具有良好的清洁能力–具有碱性或酸性配方–局限:不能杀孢子有残留使用不兼容化学品后活性受影响邻苄基对氯苯酚邻苯基苯酚磷酸异丙醇二甲苯磺酸钠苯磺酸,C10-16-烷基衍生物邻苯基苯酚氢氧化钾异丙醇二甲苯磺酸钠苯磺酸,C10-16-烷基衍生物◆特点5um过滤,去除颗粒双层包装并伽马射线灭菌(无菌包装)高度浓缩,经济清洁、消毒和除臭一步完成在硬水和5%牛血清存在的情况下仍然有效 低毒广谱,多种标准菌及环境分离菌有效◆材质兼容性与大多数洁净室材质兼容◆有效期A ---货架期B ---开瓶效期C ---稀释液稳定性效期◆毒性LD50(经皮肤)酸性苯酚LpH III st>5000mg/kg碱性苯酚Vesphene III st>5000mg/kg星期一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二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三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四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五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六酸酚(LpH III)1:128 或碱酚(Vesphene III)1:128 保持湿润10分钟星期日杀孢子剂(Spor-Klenz RTU)保持湿润10分钟remain wet for 10 min酸碱酚每个月轮换一次(不会耐药文献)Rotation of the two Phenolic disinfectant every month–广谱活性–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可具有非常好的清洁效果–局限:不能杀孢子有残留使用不兼容化学品后活性受影响双链长链季铵盐●Process NPD二癸基/二辛基二甲基氯化铵 苯扎氯铵乙醇胺乙醇壬基酚聚氧乙烯醚●Vesta Syde SQ st& Vesta Syde SQ 双十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乙醇胺正丙醇N-氧代-N,N-二甲基-1-辛胺二羧甲基丙氨酸三钠乙醇◆特点5um过滤,去除颗粒双层包装并伽马射线灭菌(无菌包装)高度浓缩,经济清洁、消毒和除臭一步完成在硬水和5%牛血清存在的情况下仍然有效 低毒广谱,多种标准菌及环境分离菌有效◆材质兼容性与大多数洁净室材质兼容◆有效期A ---货架期B ---开瓶效期C ---稀释液稳定性效期◆毒性LD50(经皮肤)Process NPD >1100mg/kg Vesta Syde SQ >5000mg/kg无残留 广谱容易挥发局限:•清洁效果差•可燃•接触时间有限•有机物挥发•IPA (TLV 200ppm)•不能杀孢子(Threshold Limit Values)值是指毒性气体对人体的危害指标。
消毒剂的消毒效力验证方法通常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进行:
环境表面消毒法:这种方法是在预先清洁过的实验室表面上涂抹一层特定细菌,然后用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
经过一定时间后,再对表面上的细菌进行培养和计数,比较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差异,从而判断消毒剂的消毒效力。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细菌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或大肠杆菌等进行验证。
液体试验法:这种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细菌加入到含有消毒剂的液体中,经过一定时间后,取一定量的液体样品进行培养和计数,比较消毒前后的菌落数差异,从而判断消毒剂的消毒效力。
这种方法通常使用细菌例如白喉杆菌或铜绿假单胞菌等进行验证。
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消毒效力验证时,需要严格控制消毒剂的使用浓度和接触时间,以确保验证结果的准确性。
同时,验证过程中需要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以避免对实验人员和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1、验证方案的起草2、验证方案的审批3、验证方案的批准目录1 前言2 职责3 验证的方法与步骤4 异常情况与偏差处理5. 验证结果评价与建议6、再验证周期1.前言消毒剂主要使用在洁净控制区域,用于控制生产环境、设备表面等的微生物污染的一种化学剂。
由于没有一种消毒剂是完全理想的,因此有必要在实际工作中使用两种以上的消毒剂。
交替使用在理论上有利于防止形成相同环境的分离菌或抑制细菌的适应性。
本实验方案针对①75%乙醇、②1%新洁尔灭、③3%甲酚皂杀菌剂、④3%的过氧化氢溶液共4种消毒剂进行抑制或者杀灭微生物的效果确认。
1.1验证的目的本验证的目的在于制定方法与可接受标准,来评价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效果。
1.3验证的范围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1.4验证内容:本验证先在实验室对所使用的消毒剂,用六种控制菌做生物指示剂挑战性实验;然后做现场消毒考察实验,即现场消毒后用棉签取样法对消毒后的表面取样,做表面残留微生物限度检查。
通过对指示菌的杀灭对数值和现场消毒后洁净区表面微生物的残留限度来确认消毒剂的消毒效果。
2. 职责2.1验证小组成员:2.2职责2.3验证进度3. 验证方法与步骤3.1实验材料3.3.1 菌株(1)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6538)铜绿假单胞菌(ATCC15442)大肠杆菌(ATCC25922)伤寒杆菌(ATCC6539)(2)细菌芽孢:枯草杆菌芽孢(ATCC9372)(3)真菌:白色念珠菌(ATCC10231)3.3.2 培养基无菌大豆胰蛋白胨琼脂培养基(TSA)、营养肉汤培养基。
3.3.3 稀释液:1%蛋白胨-0.03mol/L PBS 溶液3.3.4 中和剂:0.1%卵磷脂+1%吐温80 溶液;0. 5%硫代硫酸钠(3%过氧化氢)3.3.5 无菌试管3.3.6 无菌平皿(90mm)3.3.7消毒剂:75%乙醇、1%新洁尔灭、3%甲酚皂溶液、3%的H2O23.3.8移液器与配套无菌吸头:0-100ul,100-1000ul3.2中和剂效力确认①中和剂效力与毒性试验目的在化学消毒试验中,达到规定消毒时间终点时,要求立即终止残留消毒剂的继续作用,以便准确检测出消毒体系中残留存活的微生物与其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