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精神性·社会性——电影《无人区》中的艺术形象解读
- 格式:pdf
- 大小:107.06 KB
- 文档页数:1
艺术理论论文电影?无人区?对“人性〞的荒唐演绎艺术?无人区?是由青年导演宁浩执导的我国首部西部公路电影。
20xx年年底上映仅五天就取得了过亿的票房,成为20xx年贺岁档中的一匹“黑马〞。
该片上映之前一直传出被禁播的消息,有人据此抨击影片中的暴力、血腥、黑色、罪恶等因素,虽然最终影片顺利上映,但终有人对影片中的“灰色调〞有负面性的评价。
不能否认影片中确有其事,但该片真正的亮点也因此而生,正是基于种种对人性恶的拷问,最终才透显出一丝人性的闪光点,影片中一直寻求自救的潘肖最终却选择放弃自己成就舞女正是这一点温暖的人性闪光。
就此而言,影片中种种“灰色调〞不但不是多余,更不是诟病所在,而是“艺术真实〞“生活真实〞的必需。
影片名为“无人区〞,却恰恰要在无人中找出“人〞来,见到“人性〞。
更难能可贵的是该片呈现出来的艺术风格。
宁浩的作品向来独树一帜,?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都走的是“疯狂〞的艺术路线,以无厘头的黑色幽默风格见长,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小人物,无常、纠结、矛盾、压抑、被命运捉弄的人物遭遇构成了影片剧情,而这一切那么以搞笑、幽默的方式呈现。
相比之下,此次的?无人区?那么一改往日风格,黑色幽默的痕迹只在片尾处有一点,其余那么流溢出浓厚的“荒唐味〞。
荒唐的故事背景:“无人区〞;荒唐的人物性格:为名利而选择非正义的律师但内心又被尚存的一丝良知纠结不已;荒唐的影片剧情:讨债变成逃亡、逃命变成舍命、自救变成救人。
宁浩的此次作品,在荒唐风格中寄寓严肃主题,实现了自己的影风转变尝试。
一、?无人区?中的“人性〞宁浩,作为继张艺谋、陈凯歌、冯小刚之后的新生代导演。
在他的作品之中,“人性〞一直是一个展现的重点。
不求叙事宏大,不求画面宏大,往往是小人物的故事,然而就在小人物身上却见出对人性的拷问,?疯狂的石头??疯狂的赛车??黄金大劫案?皆如此。
在大家竞相追求过亿的投资、3D的画面感、叙事的魔幻化、演员的阵容的当下,宁浩坚持自己的一贯风格,并且得到了大家的肯定,其作品都收到了绝对意外的高票房,无怪乎被誉为“鬼才导演〞。
《无人区》影评无人区可谓是一部引人入胜、令人难忘的电影。
影片以其精良的制作、出色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剧情获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高度赞扬。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角色表现和影片风格等多个方面对《无人区》进行剖析,希望能给读者带来全面而深入的观影体验。
《无人区》的故事情节扣人心弦,讲述了一个关于生存和人性的挑战。
影片描绘了一个荒凉的沙漠地带,被困在其中的主人公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面对一系列极端艰难的选择和挑战。
导演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角色之间的紧张关系构建了紧张感,使观众仿佛置身于荒漠之中,亲身经历着主人公们的痛苦和求生之道。
影片通过展示人类在极端环境下的表现,引发观众对自己生活方式和道德观念的思考。
影片中的角色表现也是其中的亮点之一。
主人公们饰演得恰到好处,他们的演技让观众对角色深入了解,并且为之感同身受。
每一个角色都有着鲜明的个性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他们在求生与道德之间做出了艰难的选择。
无论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每一个角色的决定都充满了人性的复杂性和主观性。
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会思考,如果他们处在同样的环境下,他们会做出怎样的选择。
影片的风格独特而出色,将观众带入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世界。
摄影师精心构图和运用光影的技巧营造出沙漠正午的酷热和夜晚的荒凉。
音效的运用也让观众感受到荒漠中的寂静和孤独,凸显了角色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
导演对影片的整体节奏掌控得宜,紧张的剧情和角色之间的互动使得观众无法离开剧情,仿佛置身其中,与角色们一同经历。
《无人区》以其精彩的制作和深入的剧情赢得了广大观众和影评人的赞誉,它是一部关于生存和人性的深刻思考。
通过讲述主人公们在荒漠中的追求生存的故事,影片反思了人类生活的真谛,引发观众对于自身待人处事方式的思索。
这部电影不仅仅是一部娱乐作品,也是一部展现人性和道德困境的艺术品。
总之,《无人区》是一部令人难以忘怀的电影。
其制作精良、出色的演技和扣人心弦的剧情使其成为一部独具魅力的作品。
观众们沉浸其中,与角色们共同经历着生存的挑战。
电影《无人区》观影总结我们小组于本学期一起观看了导演宁浩的最新作品《无人区》。
这部电影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在大家的观影感受中,探讨人性的善恶是一致的方向。
而导演宁浩自己也曾承认,探讨人性善恶是这部电影的初衷。
除此之外,同学们对于电影中使用的一些象征手法,以及电影本身艺术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思考,并有着不同的感受,在此进行分类总结。
感受一:电影中主人公们完成了人性的蜕变与升华。
有部分同学认为,《无人区》这部电影的主要脉络,是人性转变的过程。
电影中所体现出的人性,是一个由恶到善的过程,或者说,是由动物性向社会性的的转变过程。
电影中的鹰贩子,杀手等很多一直存在于无人区的人,是没有人性和道德的,来自文明社会的律师与舞女的角色则不同于导演设置的其他角色,他们来自无人区之外,他们经受了多年来的“人性”化教育,因此他们虽然在刚刚步入无人区后也曾一度迷失,但最终能够靠着后天对人性的认知与学习,完成自我救赎。
虽然这救赎的过程非常痛苦,甚至还伴有牺牲,但是他们还是做到了,特别是当主人公最后领悟到动物与人的最本质区别在于是否会用火时,他就已经完成了从肉体到精神上的升华,他也再不是那只猴子了。
宁浩说:“那时候我在一个荒无人烟的地区拍电影,远离人群和现代文明的时间越长,我就越发明显地感到自己身体中某种东西得到了复苏,比如视力和听力越来越好,对自然环境的感知力越来越强;而另一方面,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能力却在变弱,甚至变得不那么必要。
这些变化,迫使我对人之为人的特性进行思考。
在思考中我意识到,人性是由动物性和社会性两部分构成的。
动物性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的思维和行为中的利己主义;社会性则更多地表现为自我牺牲和奉献精神,或者说是利他主义。
不同的是,动物性是本能,是先天的;社会性则是人在成长中不断获得启蒙和培养才能得到的。
我就想拍一部表现极端环境中人性的电影,表现人对其之所以为人的社会性的追求,也就是人性救赎的主题。
”感受二:这部电影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突飞猛进的超越。
影评分析《无人区》《无人区》是由中国新锐导演宁浩所编导的,该部影片是在拍摄完成四年后上映的,虽然上映时间晚但是登上大银屏就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影片所讲述的是贩鹰集团老大与律师潘肖之间因为人性追求不同所表现出的一种生死搏斗,这两个人物都想成为时代的领导者,不管是对待同一事物的态度方面亦或是其他事情双方意见都存在出入,在双方斗争过程中其他一些人物也因为人性的需求或者欲望等卷入这场战争中。
深入分析影片的故事情节以及人物性格特征有助于深层次理解影片的文化内涵。
荒诞的叙事特点充满戏剧性的情节设置,使得《无人区》悬念丛生、高潮迭起。
一部叫好叫座的电影,必须有一个好故事,而好的故事往往离不开矛盾冲突。
故事以律师潘肖拿下盗猎团伙老大汽车充当辩护尾款为诱因,以其在无人区的逃亡之路为主线,前后勾连起两货车司机、团伙老大及其伙计、加油站老板一家、舞女等,将几路毫不相干的人混成一团,又用现实的笔触将与货车司机斗气、车撞盗猎团伙伙计、加油站加油、舞女潜逃、被团伙老大追杀等一系列偶然事件之间穿入必然关系,带领观众跟随律师潘肖一起完成了一趟虐心之旅。
虽然是并不复杂的单线叙事,但导演依然试图在其中为观众讲述一个充满巧合、误会、冲突与悬念的精巧故事。
故事中出场的人物随着时间线的推移,人物关系的发展都趋于一种荒诞的形式而发展,潘肖与司机兄弟的两次相遇,与黄渤饰演的杀手相遇都是在一种突发的状况中进行的,这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是极为荒诞的,原本并不相关的诸多人物,在一条公路上他们的命运交织在一起,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故事。
随着电影的发展,我们看到在荒无人烟的“无人区”中,各方恶势力的交织之下,寻求生存之路的舞女与律师潘肖俨然便成为故事中那被野兽包围的猴子。
这也是电影极为荒诞的一种比喻,人到底因何为人,与动物有何分别,相信观看过影片的观众都会感受到无人区中那些野蛮人的兽性,而律师潘肖所做的,便是在这兽性横流之地,保持自己仍旧剩余的人性,也正是他这种人性的保留,为舞女点亮了生存的路,让“无人区”中为数不多的“人”逃离了出去。
孤漠存边界,善爱永无垠—浅析电影《无人区》“人与动物最大的区别,在于人会放弃自私。
”五百公里无人区,说是真的“无人”,倒也正确。
臧克家先生言:“有的人活着,但他已经死了。
”无垠荒凉的沙漠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一颗颗已经失去跳动的心脏。
宁浩潜伏四年,精心构思,最终用极具特色的景别、别具匠心的构图、炉火纯青的光影运用和极佳的演员选择为我们展现了无人区的一桩桩惨案以及荒漠中熠熠生辉的人性。
《无人区》,是一个近年来国内比较少见而且成功的西部公路片。
一个律师远赴戈壁,为盗猎者辩护成功,因盗猎者无法支付律师费用,律师开走了盗猎者装有盗猎鹰隼的汽车,盗猎者让杀手去追杀律师,途中遇到了一系列黑色幽默而又无比沉重的事情,生动刻画了无人区内各色人等泯灭人性追逐利益的丑恶嘴脸,残酷的经历最后让律师重新找回人性,用自己的生命阻止了鹰隼非法交易并救出舞女。
人物的塑造给人一种真实感,景别的独到运用更是起到画龙点晴之笔的作用,巴拉兹曾说:电影的特写消除了我们在观察隐藏的细小事物时的障碍,并向我们揭示的事物的面貌,这样它就揭示了人。
”本片在讲述故事时,多采用特写和大金景这样极端的景别,以一个全新的方式向我们展现了无人区的荒凉萧瑟和在诱惑下人性的黑暗。
例如在影片开头,鹰贩撞击警车下车时,导演运用特写拍摄其带有钢架的小腿,钢架的冰冷感和机械感与黄沙的荒凉感充斥全屏,这样就达到了导演的目的——增加神秘感,从而使观众认真听导演讲故事。
在鹰贩进入审闭室时,导演也采用特写景别拍摄行走中的双腿,与前段形成照应,更加渲染了神秘感。
而当红色骄车驶入无人区时,导演使用大全景,凸显了荒漠的无垠。
正是在这样的黑暗地带中,“动物们“的你争我抢和人性的熠熠生辉才更好地得以体现。
荒凉萧索的孤漠多采用大景别,而勾勒动物们的行为和人的行为多采用小景别,正所谓“孤漠无边界,善爱永无垠”,动物世界又如何,我是人,我的规则由我定,纵然恶人围绕,但我们不一样。
别具匠心的构图也是一大特色。
无人区电影评论,电影评论《无人区》是国内首部西部公路电影,由宁浩执导,徐峥,黄渤主演,这部影片主要讲述的是男主角开车去西部,在路上不断遇到形形色色的人,从而引发许多故事。
故事背后,人的动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斗争等深层主题,都会在“公路”上演绎出来。
小编为大家带来了无人区电影评论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无人区电影评论【一】经常看到什么二次元异空间之类的词,虽然不了解字面的具体含义,但大多能明白是一个不为人知的神秘空间,与人们熟知的正常环境迥然不同。
今天观看了拍摄于四年之前终于被解禁的电影《无人区》,也被短暂带入了一个特殊的密闭空间,在那里很多与人性相悖的东西被堂而皇之、理所应当地安排到了各个角落。
不单是因为荒无人烟,更重要的是人们被社会文明的洗衣机表面上的清洗、漂白、晾干之后,内心的贪婪、凶残、邪恶、戾气却与日俱增;淳朴、善良、与人为善早已被不择手段获取金钱的做派蹂躏得只剩下一星半点的残羹冷炙。
说说电影情节本身吧,西部的荒凉也造就了它独特的魅力,原始、荒蛮是它的固有格调。
一望无际的公路如同漫长的人生苦海,要冲破它并非只是地域的枷锁,更是内心的自我原谅、救赎。
律师除了人们日常惯性思维具有高贵、理性、富有等各种褒义特征之外,也可以理解为正常社会中正义、法治、真理的象征;可是一路上遇到的却是心狠手辣、杀人如麻的盗猎者,唯利是图、见风使舵的服务区老头,痴傻呆笨,毫无思维的儿子,持强凌弱,睚眦必报的卡车司机,在荒无人烟的戈壁滩上(律师自己的自我迷失,良知人性的暂时泯灭),所有的种种在这个“无人区”只能成为弱肉强食法则的盘中餐,丧失人性空间的无用品。
有人说宁浩这次只是把《疯狂的石头》中的石头换作了一只大鸟。
无可否认,两部影片都有导演特别钟情的多角度、因果轮回的脉络设置,给坐在影院的观众多了几分紧张、刺激。
不过,我认为贯穿始终的线索不仅是那只鸟,更是为获取金钱的贪婪、凶残。
一开始律师不辞辛苦、舟车劳顿、枉顾事实为蓄意谋杀的盗猎分子作辩护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钱(电影中也说了,出名是为了利),接着要了那辆最终夺人性命的车,所以引律师入瓮的是他追逐名利的贪欲,中间各色人等上演的阴差阳错情结大多与金钱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人性的善良在此已俨然成为金钱的阶下囚。
电影《无人区》的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摘要】电影《无人区》以荒诞主义风格闻名,通过角色与情节的荒谬性展现出对当代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抨击。
影片中的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相互融合,呈现出审美意义。
导演的创作理念在影片中得以体现,为电影赋予独特的价值。
荒诞主义在当代电影中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其对观众的深刻影响与启示也不容忽视。
通过对《无人区》这部电影的分析与探讨,可以窥见荒诞元素在艺术探寻中的独特魅力,以及荒诞主义在当代电影中所具有的潜力和影响力。
【关键词】电影《无人区》,荒诞元素,艺术探寻,荒谬性,当代社会现实,讽刺,抨击,审美意义,导演创作理念,独特价值,荒谬主义,发展前景,观众影响,启示。
1. 引言1.1 电影《无人区》的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电影《无人区》是一部探讨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的作品,它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荒诞主义风格在电影中的呈现。
通过对角色与情节的荒谬性描绘,电影挑战了传统观众的审美观念,引发了对当代社会现实的讽刺与抨击。
在艺术探寻的过程中,观众被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探索精神的世界,体味到了荒诞主义的审美意义。
导演通过独特的创作理念,将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一部富有深刻内涵的作品。
这部电影的荒诞元素与艺术探寻带来了独特的价值,为当代电影的发展开拓了新的可能性。
通过对观众的深刻影响与启示,电影《无人区》展示了荒诞主义在当代电影中的发展前景,为观众带来了一场充满思考和探索的视听盛宴。
2. 正文2.1 荒诞主义风格在《无人区》中的呈现荒诞主义风格在电影《无人区》中的呈现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给观众带来了独特的视觉和思想体验。
这种荒诞主义风格体现在影片的各个方面:从剧情设定到人物性格,从台词表演到场景搭建,无一不透露着一种夸张和荒谬的氛围。
在《无人区》中,观众可以看到许多荒诞的情节和对话。
比如主人公在遇到困境时的反应往往是出乎意料的滑稽和夸张,导致观众在笑声中体会到一种无奈和荒谬的感觉。
影片中的一些场景和背景设定也呈现出夸张而离奇的风格,为整部电影增添了一种离奇而奇特的色彩。
影片影片:《无人区》导演:宁浩主要演员:徐铮、黄渤、余男、陶虹影片简介:《无人区》是中国首部西部公路片电影,导演宁浩将摄像机镜头搬到了大西北的沙漠上,徐铮、黄渤、宁浩这三个人再次合作,《无人区》通过一种黑色幽默的方式,传达了一种对人性的思考,在善与恶面前的选择!影片在四年前开拍,至今才上映,中间委由曲折,但不得不说这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
心理学看点:人生自尊本性推荐理由:《无人区》虽然不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喜剧但还是在贺岁档上上映了。
继《人在囧途》《泰囧》之后,这部《无人区》也算是“囧”中的作品了,可以说是“夺命囧途”吧。
字这个途中人性和兽性展开了一场搏斗,到底谁会赢呢?在观众们捧腹大笑的时候,一些关于人性的思考相信已经在脑海中浮现了。
影片与心理分析:“人在囧途”三部曲这部电影应该被视为“囧系列”的第三部。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无人区》和《人在囧途》、《泰囧》一样,都是在旅途中发生的一系列囧事,剧中的主角用自己的价值观和行为,应对这一系列发生的事情和过程。
其次,三部电影有递进的关系。
第一部“囧”透过过程告诉人们,今天的人们正生活在冲突和迷失的边缘,只有自己珍惜现在的生活,才能够顺利应对一些不良事情的发生,然后找到幸福的生活。
第二部“囧”透过过程和故事背后的故事告诉人们,向外寻找心灵的宁静,也许不是唯一的途径,当我们可以放下一些的时候,也许离自己更近,当我们离自己近的时候,就有机会可以走进自己了。
这种透过“二文化”表达出当今社会“二B青年”的心声的艺术,和社会的集体无意识是一致的,所以,电影自然受到欢迎,这不关乎艺术本身。
如果说第一部是在生活层面谈价值观,第二部就是在追求层面谈人生意义了。
而作为“囧三”的《无人区》,试图在告诉人们,无论在“有人区”还是在“无人区”,我们都是在修行,无论是做律师,还是在做杀手、盗贼,我们也都是在修行,只不过有的人选择的路不同,自然也就结果不同了。
在这里把“修行”用“成为一个人”来代替更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