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洮县无公害蔬菜——兰州百合生产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175.85 KB
- 文档页数:2
临洮今昔对比作文贫困村由144个减少到61个、贫困发生率由21.73%下降到5.8%、累计减少贫困人口7.77万人……这是自2013年底以来,甘肃省临洮县脱贫“成绩单”上的一组数据。
作为国家级贫困县,临洮县把培育产业作为推动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探索“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文化旅游产业等,走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蜕变”之路。
昔日黄土地上贫困落后的生活面貌,如今已经悄悄改变了模样。
“2019年保‘摘帽’,2020年提质量。
”对于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临洮县委书记石琳信心满怀。
临洮县有养牛传统,但是主要以千家万户的散养为主,数量少、规模小、链条短,对农民增收的带动力不够。
在临洮县畜牧局牛产业办主任邓海涛看来,资金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是制约农民提振产业信心、扩大养殖规模的瓶颈因素。
2016年,临洮县探索出的“政府+金融+企业+合作组织+贫困户+保险”的“六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为破解当地牛产业发展面临的困境,提供了有益路径。
该模式以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为中心,以龙头企业为纽带,通过政府引导、金融支持、协会组织、贫困户参与、品牌运营等方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牛产业发展链条。
“政府发挥牵头推动和抓总的作用,同时盘活资源配置,银行落实产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保险主要提供风险防范,合作社解决跟农民的联结机制,龙头企业起到市场对接和龙头牵引的作用。
”石琳介绍。
正是这样的一种扶贫机制,圆了临洮县峡口镇党家墩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柏东河的“养牛梦”。
2016年,他在政府帮助下申请贷款10万元,盖起了牛舍,发展起了牛产业,现在规模已经扩大到了19头。
可以在“牛超市”买到西门塔尔等良种牛、每头牛交14元保费就有7000元的保额、专业人员免费提供技术指导、通过合作社卖牛还能拿到补贴……柏东河笑言,“原来一直想养牛,但是手里头没钱。
现在,有了资金和保障,也省了不少事儿。
”“龙头企业带动、金融保险跟进,使贫困户买牛有资金、选牛有‘超市’、养牛有保障、卖牛有出路,可以带动更多群众发展养殖、增收致富。
绿色食品百合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百合是指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以及其他激素和添加剂,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技术进行种植的一种食品。
为了确保绿色食品百合的质量和安全,下面是一份绿色食品百合生产操作规程。
一、土壤准备1. 选择透气性好、排水良好的土壤,进行深松耕作。
2. 根据土壤pH值进行调节,保持在6.0至6.5之间。
3. 施加有机肥料,并进行充分的堆肥处理。
二、种子处理1. 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百合种子。
2. 进行种子消毒处理,使用生物有机农药进行浸泡。
3. 对种子进行适当的萌发处理,提高发芽率。
三、播种1. 根据种植区域的气候条件和土壤要求,选择适宜的播种时间。
2. 在准备好的田地上进行直播或插秧,株行距为30cm,株距为20cm,播种深度为3cm。
3. 播种后及时进行灌溉,保持湿润。
四、灌溉管理1. 根据百合的生长需要,保持土壤湿润,但避免积水。
2. 遵循“少而勤”的原则,根据气候条件合理控制灌溉次数。
3. 不使用含有化学合成的农药和化肥的灌溉水。
五、病虫害防治1. 采取机械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合理的轮作措施,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
2. 若出现病虫害,使用有机农药进行防治,严禁使用对环境和人体有害的化学农药。
3. 定期进行病虫害的监测,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以保证百合的健康生长。
六、采收与加工1. 根据百合的生长周期和地区的气候条件,选择适时的采收时间。
2. 采用传统的手工采摘方式,避免对植株造成伤害。
3. 采收后及时清洗百合,去除泥土和杂质。
4. 进行初步分级和分类,分类包括大小、完整度等因素。
5. 进行烘干处理,保证百合的储存和加工的质量。
6. 对采收的百合进行质量检验,排除有缺陷的产品。
七、储存与运输1. 百合的储存温度为0-4℃,湿度60-70%。
2. 采取合适的包装材料,防止百合与其他物质接触。
3. 运输过程中避免受潮、碰撞和高温等情况。
4. 对于运输过程中的不合格品,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产品的质量。
甘肃兰州特产--兰州百合
简介
百合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在全国各地都有出产,其中以兰州人工栽培的兰州百合最为有名。
兰州百合独到之处是色泽洁白如玉,形大味甜,肉质肥厚细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类、矿物盐和果胶,含糖量比驰名南国的宜兴百合、龙牙百合还高,而含粗纤维甚低。
历史文化
中国有关百合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罗愿的《尔雅翼》。
书中说番韭就是百合蒜,并说:“百合蒜,根小者如大蒜,大者如惋,数十片相累,状如白莲花,故名百合花,言百片合成也。
”关于百合之名,李时珍说:“百合之根,以众瓣合成也。
或云专治百合病,故名:“亦通”。
以食用价值著称于世的我国百合,在甘肃省临洮府志和平凉县志中记载,距今已有500多年.兰州栽培百合的历史从引种到现在约有130多年了,据《皋兰县志》记载,兰州百合系七里河区黄峪沟农民扬万贵(世称扬百合)于1858年(清咸丰八年)从陕西长武、彬县引种,1863年(清同治二年)试种成功,到1883年(清光绪九年)由于当时陕甘总督谭钟林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百合得以大力发展。
当时种植的百合只供一些达官贵人食用和地方官僚向清朝政府官员和皇室进贡,到1890年开始作为蔬菜上市。
当时的种植面积355亩,每亩产量1200市斤。
无公害食品甘蓝类蔬菜生产技术标准无公害食品是指在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不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严格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标准进行种植和管理的食品。
甘蓝类蔬菜是常见的一类蔬菜,如白菜、卷心菜等。
以下是甘蓝类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标准:种植地选择:选择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远离工业污染源和农业化学品储存区,周围环境清洁,无污染物。
施肥:采用有机肥料和无污染的土壤改良剂进行施用,如农家肥、畜禽粪便等。
避免使用化学合成肥料,特别是含有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肥料。
病虫害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和物理控制的方式进行病虫害的防治,如利用昆虫捕食者、益虫和昆虫性病原体等进行生物防治,使用黄板、粘虫纸等进行物理控制。
除草:采用无公害的除草剂进行田间除草,同时进行机械或手工除草,确保无杂草污染。
灌溉:使用清洁、无污染的水源进行灌溉,避免使用受污染的水源,如水库等。
收获和储存:在蔬菜达到成熟的时候进行采收,采用无污染的容器和包装材料进行包装和储存,避免与其他有害物质接触。
生产记录和追溯:建立生产记录和追溯体系,记录种植过程中的各项操作,包括施肥、病虫害防治、灌溉以及采收和储存等,确保产品可追溯,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以上是甘蓝类蔬菜无公害生产的技术标准,通过严格执行这些标准,能够确保甘蓝类蔬菜在生产过程中不受化学农药和化学合成肥料的污染,生产出高质量、无公害的食品。
同时,无公害食品的标准也对农民和消费者具有指导和保障的作用,促进农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无公害食品的生产过程与传统农业的种植模式存在明显差异。
无公害蔬菜的种植注重生态平衡与环境保护,提倡自然生态系统的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在甘蓝类蔬菜的生产过程中,农民需采用一系列的措施和技术,以确保无害物质的使用和食品安全。
首先,在种植地选择上,无公害甘蓝类蔬菜的生产一般选择在农业区的边缘或远离工业污染和化学农药的运输区域。
在选择土壤条件上,为了保证蔬菜的营养需要以及防治病虫害,一般选择富饶的肥沃土壤进行种植,并保证土壤的排水良好,以及pH值适宜。
兰州百合产品营销方案设计萝卜和百合是其它水果蔬菜中珍贵的,因此最近百合也才得到了普遍的认可,在我国的一些强大的城市也搭建了百合加工厂、兰州百合产品营销的领导者。
一、产品定位:1.情商百合,一种绝对被消费者接纳的产品,甚至主动把机会留给积极的消费者参考。
2.百合产品的定位,以中高档消费品市场为主。
主营兰州百合产品,次营是百包装产品、包括百比价产品和百比件产品。
二、市场策划1.目标市场:中国100个大中城市的500万家庭,划分为五大部分,分别向夜市、疆域市场、超市、实体店和网络商店。
2.市场宣传:采取多种宣传手段,如户外广告、电视、报纸等常规广告以及小喇叭、促销员、影视剧等非常规广告。
与杂志、广播车等紧密合作。
在社交媒体上设立专门的账户,发布百合产品信息,与消费者互动。
与潜在客户进行电话、邮件、微信等方式的沟通联系,建立良好的关系,并加以维系。
利用公共关系、事件营销等形式,提高媒体关注度,通过有关省市周刊,与国内外建立联系以及广告合作。
以出席各种会展商销126期开工好节日在商圈内开展滞包装的福利销售活动。
三、产品特点1.产品的种类丰富,以滞包装产品为主。
纯度高,质量好,益生菌含量丰富,营养丰富,口感新奇。
2.优质的原材料采集,没有污染,完全用自然方式培养。
生产工艺高度优化,提取技术到位,杂质低,提取速度快,革新技术一流。
四、价格定位1.参考市场行情,制定合理的价格。
根据市场需求及竞争情况,合理制定兰州百合产品的价格。
2.提供多样化的产品和价格选择。
根据不同消费者的需求,提供不同规格、不同价位的产品。
五、渠道选择1.与超市、商场、实体店等直接合作,通过零售渠道销售产品。
与经营相关产品的商家合作,共同开展促销活动。
2.与电商平台合作,开设线上销售渠道。
利用电商平台的流量和用户群,扩大销售渠道和市场影响力。
六、售后服务1.提供质量保证,对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承担责任。
建立返修、退货的制度,保证消费者的权益。
2.提供及时的售后服务,耐心解答消费者的问题,满足各类需求。
兰州百合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兰州百合以瓣大肉厚,风味甘甜,营养丰富,品质最佳,名列栽培百合之首,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之称。
其作为名菜佳肴弛名中外,在国际国内市场上极有声誉,十分畅销,已经成为当地农民摆脱贫困、增加收入的支柱产业。
1 百合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1.1 基础薄弱,产出水平低由于科研和管理没有及时跟进,加之没有相应的产地保护措施,如开垦翻土过浅、施用基肥不足、土壤基础条件差、种植密度不够等,造成水土流失严重,肥力下降,土层浅薄板结,通气和保水性不良,水、气、热得不到充分调节等导致了兰州百合品质下降。
而且兰州百合多年来靠对自然生长的母籽进行选育,种球自然退化,导致667 m2产由原来的1 500 kg下降到1 000 kg,产品的独头率从原来的70 %下降到不足40 %;并且在原产地域保护以外的地域盲目种植兰州百合,其产品回流到百合产区和市场上。
由于这些百合品质不好,由此给消费者造成了兰州百合质量下降的印象,这对兰州百合的声誉造成了无可估量的损失。
1.2 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差一是兰州百合产业目前还没有涌现出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由于现有的百合加工企业成品包装多年一贯制,品牌意识薄弱,市场开发能力不足,经营多凭经验而鲜有创新等方面,加之先天性资金筹措困难,缺乏融资渠道和手段,流动资金不足,多年来竟没有能够起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二是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较低。
目前上百家企业和上万家农户参与兰州百合产业,彼此之间没有规范的自律与约束,没有合作协商机制,企业和农户没有形成利益共同体,不仅增大了生产和经营风险,而且引发恶性竞争,影响了整个产业的健康发展;三是百合深加工产品研发滞后,附加值低。
目前百合主要是以真空包装鲜百合、百合干等初级产品面市,科技含量很低。
虽然也研发出了百合含片等深加工产品,不成规模。
1.3 市场营销和组织管理处于低层次初级阶段,缺乏战略协同和创新意识目前兰州营销总体上处于低水平粗放经营状态,即广大百合经销商还是以传统而原始交易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农户与消费市场脱节,利润率较低。
兰州百合产业现状分析兰州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之一,位于中国西北地区的甘肃省,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兰州的自然资源和气候条件适宜百合的生长,因此百合产业在兰州得到了发展。
首先,兰州的气候条件非常适宜百合的生长。
兰州处于中国西北干旱地区,气温适宜,日照充足,加之丰富的水资源,为百合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兰州的土壤质量也非常适宜百合的种植,土壤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为百合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其次,兰州的百合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产业链条。
兰州的百合种植面积逐年扩大,不仅在兰州市内,还扩展到了周边的县市。
兰州的百合生产企业也在逐渐增加,从种植到销售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条。
不仅如此,兰州的百合加工技术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百合可以加工成多种产品,如百合糕、百合汤等,增加了百合的附加值。
再次,兰州的百合产业已经得到了政府的支持。
兰州市政府将百合作为特色农产品加以扶持,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来促进百合产业的发展。
政府还通过组织培训班、举办展览会等形式,提升百合种植者和企业的专业知识和经营能力。
然而,兰州的百合产业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是市场需求不足。
由于百合在国内的知名度和消费者接受度相对较低,百合产品的销量有所下降,导致百合种植者和企业难以获得良好的收益。
其次是产品质量不稳定。
由于兰州的百合产业还相对较为初级,生产技术和质量管理体系还有待提升,导致百合产品的质量不稳定,影响了市场竞争力。
综上所述,兰州的百合产业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为了进一步发展百合产业,兰州市政府应加大对百合产业的扶持力度,提供更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培养更多的百合种植者和企业家,提升百合产业的竞争力和发展水平。
同时,还需要加强市场营销工作,提高百合产品的知名度和消费者的接受度,扩大市场需求,并加强产品质量管理,提高产品的质量稳定性。
只有这样,兰州的百合产业才能持续发展,为兰州的农民和经济做出更大的贡献。
兰州百合简介信息来源:兰州百合协会发布者:lzbhxh 发布时间:2008-11-6 17:35:16 阅读:1903次兰州百合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为:“Lilum davidi var- uncolor cotton”因其地下茎块由数十瓣鳞片相叠抱合,有百片合成之意而得名。
始栽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兰州百合的地位与价值兰州百合是甘肃的名优特产,其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醇,我国著名植物分类学家孔宪武教授评价:“兰州百合味极甜美,纤维很少,又毫无苦味,不但闻名全国,亦堪称世界第一”。
1999年经农业部食品检测中心检测,兰州百合完全符合“绿色食品”标准,并荣获“中华老字号”称号及99中国国家农业博览会“知名品牌”及2001年第七届中国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
2001年12月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将“兰州百合”证明商标授予七里河区,2004年9月国家质检总局开始对兰州百合原产地域进行长期保护,兰州百合产业化也被列为“国家山区农业产业化试点示范项目”。
兰州百合无论从营养价值还是经济效益上看,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都有自己独特的比较优势。
营养及药用价值:据统计全世界有80多个百合品种,我国有39种,但作为蔬菜栽培种植的主要有山丹类、卷丹类、百花类三种。
兰州百合属山丹类,是食用百合中上乘极品。
它与宜兴百合、龙牙百合相比较,有明显的品质优势(见表一)从表一可以看出,兰州百合蔗糖含量是宜兴百合的2.6倍,是龙牙百合的2.8倍;还原糖是宜兴百合和龙牙百合的1.9倍;而粗纤维的含量比宜兴百合少17%,比龙牙百合少23%,正是因为兰州百合含糖量最高、粗纤维量最少,造就了兰州百合甘甜可口、质地细嫩的美誉。
同时兰州百合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见表二)从表二可以看出,兰州百合含多种维生素,其中维生素B 2(核黄素)含量特别高,达0.44毫克/100克,是一般蔬菜含量的十倍,几乎与核黄素较多的蛋类、豆类和动物肝脏接近,可以作为补充维生素B 2的强化食品;兰州百合所含的游离氨基酸中包括了人体所必须的八种氨基酸;在目前已知的14种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中,除氟和碘未测外,兰州百合含有12种。
百合的品种百合种类很多,在我国可食用的百合品种有10个左右,栽培较多的品种有:(1)宜兴百合宜兴百合,又称卷丹。
株形直立,株高80厘米左右。
鳞茎高约4厘米,平均重70克,扁圆形,鳞片白色微黄。
花期7月中、下旬,花下垂,橘红色,花被正面有黑斑点,开放时反卷超过花柄,这是宜兴面合的显著特征。
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1000千克左右。
(2)兰州百合兰州百合,又称川百合,产于四川。
株形高大,株高100厘米左右,无茸毛,绿色。
鳞茎球形或扁圆形,白色,鳞茎高约3厘米,鳞片肥大。
叶着生密,互生,带形,无柄,比如色,叶腋不生珠芽。
总状花序,花数朵至20余朵,花下垂,花被火红色,开放时反卷,接近花柄,花梗有小叶1枚。
7月上、中旬开花,花期约10天。
花具香味,美观,花蕾可供食用。
生长期较长,需6~7年。
平均每667平方米产量1200千克以上。
(3)龙牙百合龙牙百合要产于湖南邵阳地区。
鳞茎白色,抱合紧密,每个鳞茎含2~4个鳞瓣。
鳞片狭长肥厚,故名“龙牙百合”。
鳞茎平均重250克,大者500克以上,产量高,无苦味,但也不甜。
地上茎高1米以上,光滑无毛茸,深绿色,叶大披针形,生长势强,无珠芽和籽球,或偶有籽球。
花漏斗形,白色,花期6月上、中旬。
问:食用百合如何管理?答:3、田间管理(l)前期管理冬季选晴天进行中耕,晒表土,保墒保温。
春季出苗前松土除草,以提高地温,促苗早发。
夏季应防高温引起的腐烂。
天凉要保温,防霜冻,并施提苗肥,促进百合的生长。
(2)中期管理5月上、中旬,百合开始逐渐现蕾,为促进幼鳞茎迅速肥大,可采取措施是:一是清沟排水、降低土壤湿度、防腐烂;二是适时打顶,一般于小满前后打顶;三是打顶后控制施氮肥,防止茎叶徒长,影响鳞茎的发育膨大。
(3)后期管理夏至前后,百合株芽成熟,进入后期生长,应及时摘除株芽,一般于6月前后进行。
同时,要及时清沟保墒,疏通田内沟,加深田外沟,以降低田间温、湿度。
(4)追肥第一次在1月份前后施早春肥,每亩施有机肥1000千克,复合肥40千克,先均匀铺施畦面,后立即培土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