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哈利樱桃根际产吲哚乙酸细菌多样性及产素能力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1.25 MB
- 文档页数:4
闵勇,刘晓艳,陈凌,等.一株产吲哚乙酸巴基斯坦赖氨酸芽胞杆菌的快速筛选与鉴定[J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23):68-70.收稿日期:2021-10-19基金项目: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中心重大科技研发项目(2020-620-000-002-06);湖北省农业科技创新团队项目(2019-620-000-001-27)作者简介:闵勇(1977-),男,湖北大冶人,副研究员,博士,主要从事微生物资源筛选与产品创制研究工作,(电话)181****7985(电子信箱)******************;通信作者,周荣华(1975-),男,研究员,主要从事生物农药工程化开发工作,(电话)138****3076(电子信箱)**********************。
自1978美国奥本大学的J.W.Kloepper 首次提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 )的概念以来,PGPR 研究始终是农业微生物学和植物病理学领域的热点。
PGPR 可以通过多种机制来促进作物的生长,具体的作用机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直接分泌植物生长激素来促进植物生长;二、分泌有机酸和水解酶类增加植物对营养成分的吸收;三、抑制植物的病害;四、诱导作物系统抗性[1]。
在大多数研究中,一种PGPR 通常是通过多种方式协同作用来促进植物的生长。
芽胞杆菌由于其产生芽胞,能够在不同的生境中生存,是研究广泛、深入的PGPR 类群。
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 subtilis )普遍存在于多种植物的根际土壤中,通过产生伊枯草菌素A (Iturin A )、丰原素(Fengycin )和表面活性素(Surfactin )等脂肽类抗生素来抑制土传真菌性病害,同时还能产生IAA ,具有生物固氮能力[2];某些多粘类芽胞杆菌(Paenibacil⁃lus polymyxa )具有生物固氮能力,还产生吲哚乙酸(IAA )、细胞分裂素等植物激素;同时,多粘类芽胞杆菌还产生杀镰孢菌素(Fusaricidin )、多粘菌素(Polymyxin )等抗生素类物质来抑制植物细菌和真菌性病害[3]。
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研究进展作者:徐源清朱越韩佳妮徐桂雯黄轶勉周芳美来源:《农业灾害研究》2024年第02期摘要:我国幅员辽阔且气候多样,药用植物资源丰富的同时,蕴含着多样的内生菌资源。
药用植物内生菌和其宿主植物作为一个共生体,在长期协同进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在药用植物生长过程中,内生菌既能通过促进植物对氮、磷、钾、铁等无机营养元素的吸收利用和生长激素的合成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也能通过生物防治功能间接促进药用植物的生长。
综述了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与生防作用的研究及应用,并对药用植物内生菌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药用植物;内生菌;促生作用;生物防治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2095–3305(2024)02–00-03植物内生菌是指其生活史的部分或全部阶段生活于健康植物表皮细胞层间隙或组织器官内部的一类微生物,不易受环境条件的影响,可以在宿主植物体内独立地分裂繁殖和传递,在与宿主植物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互惠共存的关系。
研究表明,从草本植物、木本植物到藤本植物,这些植物体的根、茎、叶、花、果实等组织器官都普遍存在内生菌,而我国药用植物资源极其丰富,内生菌资源更为多样[1]。
此外,药用植物内生菌的价值极高,在医药、农业等领域可以发挥重要作用。
综述了药用植物内生菌如何发挥促生作用,帮助宿主植物获取生长所需的资源和调节宿主植物生长发育及产生生物防治的效果,为解决某些药用植物繁殖率低、生长困难,致使资源日益枯竭和缓解其他珍稀药用植物生长困境及其他常见农作物供应不足等问题提供理论指导。
1 药用植物内生菌的种类随着对植物内生菌的深入研究,人们对内生菌资源的多样性及价值性认知不断提高,开发和利用不断广泛,这为促植物生长和植物疾病生物防治工作提供了新思路。
近年来,药用植物内生菌也越来越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
研究表明,药用植物内生菌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内生细菌、真菌和放线菌,在各种药用植物中分布广泛[2]。
收稿日期:2018-03-19基金项目: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项目(201501163);“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课题项目(2013BAD02B03-5);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B11NC079)第一作者:赵柏霞(1979-),女,博士,助理研究员,从事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病理方面的研究,E-mail:zhaobaixia1979@ 通信作者:韩晓日(1960-),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从事新型肥料与现代施肥技术研究,E-mail:hanxiaori@生物菌剂对樱桃的促生效应及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赵柏霞1,2,潘凤荣2,王薇2,孟春玲2,张晓松2,刘智强2,刘红霞2,韩晓日1(1.沈阳农业大学农业资源与环境博士后流动站,沈阳110161;2.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36)摘要:为探讨根际促生菌B20对樱桃的促生作用及对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以发酵好的菇渣(ZT)为吸附载体,吸附B20菌株(JZ)制成生物菌剂(JF),对比研究了JZ 和JF 对樱桃的生长、根际土壤理化性质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研究了其对樱桃根际细菌群落的影响。
结果表明:JF 处理可以促进马哈利樱桃的生长,并能显著提高其干重和N、P 和K 养分含量。
JF 处理的地上部和根系干重分别比JZ 处理增加178.10%和58.68%;根系P 和K 含量分别增加73.73%和40.21%。
与对照相比,JF 处理的土壤脲酶和蔗糖酶活性显著提高。
JF 处理显著增加了根际土壤中养分含量,速效磷和有效钾含量分别比对照增加73.07%和53.48%,但碱解氮含量差异不显著。
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共获得了941416条有效序列、20676个OTUs。
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JZ 和JF 的施用可提高樱桃根际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多样性及丰富度。
对细菌群落组成分析发现,供试样品中的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酸杆菌门、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及拟杆菌门。
生物多样性 2010, 18 (2): 195–200Biodiversity Science http: //—————————————————— 收稿日期: 2009-9-15; 接受日期: 2009-12-16基金项目: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主要商品花卉优质高产新品种选育”之专题“优质高产热带兰新品种选育”(2006BAD01A18); “948”项目“花卉新品种创制技术引进与创新”(2009-4-C08);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2009000180). 河北大学引进人才专项基金(2006-088); 海南省重大科技研发专项“热带花卉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技术研究”课题(080102)* 共同通讯作者 Co-correspondence author. E-mail :lilubin@; sunlei1018@春兰根中可分泌吲哚乙酸的内生细菌多样性刘 琳1 孙 磊1∗ 张瑞英1 姚 娜2 李潞滨2∗1 (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河北省微生物多样性研究与应用实验室, 河北保定 071002)2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林木培育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91)摘要: 植物内生细菌可通过分泌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 IAA)等方式促进植物生长。
本研究以温室盆栽春兰(Cymbidium goeringii )为材料, 采用分离培养方法对春兰根中可分泌IAA 的内生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从春兰根组织中共分离纯化得到了256株内生细菌, 其中57株具有分泌IAA 的能力, 占总菌数的22.3%。
根据ARDRA(amplified ribosomal DNA restriction analysis)及16S rDNA 系统发育分析结果, 将57株内生细菌划分为25个组, 分属于6大类群, 分别为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35.1%)、γ-变形菌纲(14.0%)和β-变形菌纲(8.8%)、厚壁菌门(33.3%)、放线菌门(7.0%)及拟杆菌门(1.8%)。
PGPR研究进展及其应用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山东省农业微生物学重点实验室1. 引言植物根际是细菌的良好生境,植物根为细菌提供了良好的生态位(niche)。
能在植物根际持续稳定地定植、受植物影响的细菌称为根际细菌(Rhizobacteria),植物根际细菌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 根际细菌种群密度比非根际土壤高100倍,多达15%的根面可能被各种细菌的微菌落(microcolonies)所覆盖。
细菌利用植物释放的营养物质(根分泌物、裂解物)进行生长繁殖,同时也合成代谢产物分泌到根际。
有些代谢产物作为信号转导化合物(signalling compounds )被相同微菌落的邻近细胞、其它细菌细胞或宿主植物细胞所感知(Van Loon, 2007)。
1978年,美国奥本大学的J.W. Kloepper首次提出植物根际促生细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 PGPR)的概念。
PGPR是一群定植于植物根际、与植物根密切相关的根际细菌,当接种于植物种子、根系、块根、块茎或土壤时,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Kleopper & Schroth, 1978)。
PGPR是自生细菌,虽然某些菌株能够侵入植物组织,但不引起明显的侵染症状。
PGPR不包括与植物形成共生结构的根瘤菌(rhizobia)和弗兰克氏菌(Frankia),根瘤菌和弗兰克氏菌的共生固氮作用不属于PGPR的促生作用范畴。
联合固氮菌应该属于PGPR的范畴,某些根瘤菌在非豆科植物上具有促生作用的情况下也可看做PGPR。
PGPR通过一种或多种促生机制直接或间接地促进植物的生长,这些促生机制包括:对植物的直接刺激作用;增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抑制植物病害;诱导植物系统抗性等。
直接促生作用包括产生刺激性的植物激素、挥发性化合物(volatiles)以及ACC脱氨酶等,降低植物体内的乙烯水平,改进植物营养状况(如促进难溶性磷、钾和微量元素的释放,非共生固氮等),刺激植物产生诱导系统抗性(induced systemic resistance,ISR)。
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耐盐碱促生菌的分离筛选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耐盐碱促生菌的分离筛选植物生长受盐碱胁迫的影响是当前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在盐碱土壤中,植物的根际细菌群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根际细菌与植物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能够帮助植物抵御盐碱胁迫并促进植物生长。
因此,了解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以及分离筛选耐盐碱促生菌对于解决盐碱地的改良和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研究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的多样性,我们选取了盐碱土壤中常见的盐生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包括咸蓬、碱蓬和碱蒿等。
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验室分析,我们收集了这些植物的根际土样品,并进行了高通量测序。
通过对细菌16S rRNA基因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我们发现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不同盐生植物的根际细菌群落组成存在差异,且与土壤环境因素密切相关。
其中一些细菌属的丰度在不同植物的根际中具有显著差异,暗示了盐生植物对根际细菌的选择性。
为了筛选具有耐盐碱和促生特性的细菌菌株,我们首先对根际细菌样品进行了接种和培养。
将土样品分别进行稀释和均匀涂布在含有适当培养基的琼脂平板上,利用高盐高碱条件筛选。
经过培养一段时间后,我们从产生菌落的培养板中挑选出了各色菌落,并进行了随机筛选。
通过进行对比鉴定,筛选出了一批耐盐碱性较高的菌株。
进一步的试验中,我们对这些菌株的耐盐碱性和促生特性进行了评价。
结果显示,其中一部分菌株在高盐高碱的培养基上仍能生长,表明其具有一定的耐受盐碱胁迫的能力。
而在促生特性方面,这些菌株可以通过非生物途径或生物途径促进植物生长,例如释放植物生长激素、降解有害物质等。
综上所述,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群落多样性分析及耐盐碱促生菌的分离筛选对于改良盐碱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盐生植物根际细菌的多样性和筛选出具有耐盐碱和促生特性的菌株,可以为开发和应用微生物肥料、调控植物根际微生态系统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有助于解决盐碱土地的困扰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可得,盐生植物根际细菌对土壤环境因素具有较高的耐受性,并在不同植物的根际中表现出显著的差异。
193 doi:10.11838/sfsc.1673-6257.23111一株热带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促生作用研究李 俊1,彭启超1,张志鹏1,2*,张鑫鹏1,魏 浩1,车欣宇1,黄德龙1,邓祖科1(1.北京世纪阿姆斯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1200; 2.深圳市芭田生态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105)摘 要:为了筛选高效植物根际促生菌株,分析菌株促生应用潜力,为微生物肥料的研发提供宝贵的菌种资源。
采集了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的根际土壤,采用稀释涂布法分离筛选促生菌株,研究其产吲哚乙酸(IAA)、铁载体、蛋白酶、溶磷的能力,通过16S rRNA 基因系统发育分析和全基因组特征对新分离菌株进行物种鉴定。
分离得到一株产多种促生活性物质的菌株S03,基于16S rRNA 基因和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新分离菌株S03与NR 157736热带芽孢杆菌(Bacillus tropicus )1A01406亲缘关系最近,结合全基因测序结果,确定菌株S03为 Bacillus tropicus 。
Bacillus tropicus S03基因组全长5.42 Mb,碱基对G+C 含量为36.02%,共编码5666个基因。
通过GO 数据库对比分析,S03具备促生物质(IAA、铁载体等)合成相关的基因。
Bacillus tropicus S03的促生潜力良好,IAA 产量为45.73 mg·L -1,溶解无机磷能力为82.30 mg·L -1,同时还具备产蛋白酶和铁载体的能力,Bacillus tropicus S03菌液可以显著促进小油菜的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Bacillus tropicus S03可以溶解无机磷,并产生IAA、铁载体、蛋白酶等促生物质,具有良好的促生应用潜力。
关键词:热带芽孢杆菌;植物根际促生菌;全基因组分析;16S rRNA收稿日期:2023-02-23;录用日期:2023-05-17基金项目: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KCXFZ20201221173211033)。
理|论|广|角—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年第06期/2月(下)—290吲哚及吲哚衍生物对细菌耐药性的研究进展张耀(中国海洋大学海洋生命学院山东·青岛266000)摘要吲哚是细菌一种重要的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分子,并参与细菌的多种生理活动,如耐药性、控制毒力、生物膜形成等。
多项研究证实吲哚通过调控多药耐药性基因的表达使细菌获得多重耐药性,这为新型外排泵抑制剂的研制提供了潜在性的靶标与思路。
目前,许多天然的和合成的吲哚衍生物已被作为外排泵抑制剂用于干扰或破坏细菌耐药泵的作用从而阻断病原菌的耐药机制,增强传统抗生素的杀菌能力。
关键词吲哚吲哚衍生物耐药性双向信号调控系统中图分类号:TQ251.34文献标识码:A 吲哚是色氨酸酶(TnaA )产生的一种芳香杂环有机化合物,色氨酸酶可以将色氨酸转化为吲哚,丙酮酸和氨(Snell,1975)。
在大肠杆菌中,色氨酸酶的表达由操纵子控制。
目前,多项研究证实吲哚作为细菌细胞内和细胞间信号分子能够轻松地跨膜传递,并可以通过调控多药耐药性基因的表达使细菌获得多重耐药性,此现象不仅存在于产吲哚的细菌中,也存在于不产吲哚的致病菌如人类致病菌鼠伤寒沙门氏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恶臭假单胞菌中(Hirakawa et al.,2009;Nikaido et al.,2012;Lee et al.,2009;Molina-Santiago et al.,2014)。
1吲哚对自产吲哚的细菌耐药性调控Hirakawa 等(2005)发现吲哚通过双向信号调控系统Ba-eSR 和CpxAR 或转录激活因子GadX 上调多药耐药性外排泵基因mdtE 、acrD 、acrE 、emrK 、yceL 和cusB 的表达,从而提高大肠杆菌对罗丹明6G (rhodamine 6G )和SDS 的抗性,并呈浓度依赖型。
0.5-2mM 吲哚(此浓度接近大肠杆菌平台期培养上清液的吲哚浓度)(Kim et al.,2011)范围内,多药耐药性外排泵基因表达量随吲哚浓度增加而升高。
赵柏霞,闫建芳,夏国芳,等.马哈利樱桃根际产吲哚乙酸细菌多样性及产素能力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17,45(20) =169 -172.doi:10.15889/j.issn.1002 - 1302.2017. 20. 041马哈利樱桃根际产吲哚乙酸细菌多样性及产素能力研究赵柏霞1>2,闫建芳3夏国芳、李俞涛1潘凤荣1(1.大连农业科学研究院,辽宁大连116036; 2.沈阳农业大学土地与环境学院,辽宁沈阳110866; 3.大连民族大学,辽宁大连116600)摘要:分离6年生砂蜜豆/马哈利樱桃的根际细菌,通过16S rDNA基因序列分析确定分类地位,利用比色法筛选I A A产生菌并定量检测其产素能力。
研究发现,共分离获得52株细菌,分属于2个类群11个属的17个种。
对各代表菌株进行产素能力测定,共发现1株菌可分泌生长素,其中A07、A20、B20及B26菌株具有较强的产素能力。
马哈利 砧木作为辽东地区甜樱桃的主要砧木,其根际促生菌的多样性分析及菌株利用研究较少,本研究为甜樱桃增产及生物 菌肥开发提供了重要菌株资源。
关键词:马哈利樱桃;根际细菌;多样性;吲哚乙酸;产素能力中图分类号:S662.5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2 -1302(2017)20-0169-04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5卷第20期 一169—植物根际促生菌(plant growth 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指生存于植物根际、根表,并能直接或者间接促进或者调节植物生长的微生物。
这类微生物一般具有固氮、解磷、产生植物激素等能力或者至少其中之一的能力。
1978年,研究人员首次在马铃薯上发现并报道了PGPR,经过了 30多年的发展,这类菌被大量报道,其中包括了假单胞菌属s p.)、固氮螺菌属s p. )[1]、克雷伯氏菌属s p. )[2]、芽抱杆菌属s p. )[3_4]、固氮菌属(如s p.)、肠杆菌属s p. ) [5]、节杆菌属s p. ) [6]、布克霍尔德氏菌属(BurMo/c/erfas-)[7]等。
这些菌种部分已经作为新型肥料的菌源在农业生产中开发利用。
Kumar等从葫芦巴的根瘤中分离的^m e/O和兄le g u m i n o s a r u m具有多重促生活性,并对F u o i m o—r m具有一定的措抗作用[]。
王光华等从大豆根际土壤分离到一株芽孢杆菌BRF - 1,该菌对7种病原菌收稿日期=2016-12-16基金项目:十二五”农村领域国家科技计划(编号:2013B A D02B03 -5);辽宁省博士启动基金(编号=201501163);辽宁省大连市科技计划 (编号:2015B11N C079)。
作者简介:赵柏霞(17—)女,山东莒县人,博士,助理研究员,主要 从事土壤微生物与植物病理方面的研究。
E -mail:zhaobaixial979@。
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的影响[].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13(2 )20 - 24.[20] 孙常青,杨艳君,郭志利,等.施肥和密度对杂交谷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及硝酸还原酶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5(5)1169 -1177.[21] 金珂旭,王正银,樊驰,等.不同钾肥对甘蓝产量,品质和营养元素形态的影响[].土壤学报,2014(6):1369 -1377.[22] Barr J,W hite W S,Chen L,et al.The G H O ST term inal oxidaseregulates developmental program m ing in tom ato fruit[J].Plant Cell 有较好的拮抗作用[]。
马哈利[Cgasus m a/jali( L. ) Mill.]是一种欧美普遍应用的甜樱桃砧木,该种樱桃根系发达,固地性好,耐旱、耐寒、耐贫瘠,是我国北方重要经济作物甜樱桃的主要嫁接砧木[1°]。
其根际促生菌的种类及数量对于甜樱桃产量有重要影响。
但目前辽东地区对于该砧木根际微生物及PGPR菌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其研究对甜樱桃的增产及品质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对6年生砂蜜豆/马哈利樱桃树的根际细菌进行分离鉴定,并以植物生长素吲哚乙酸(AA)为指标进行产素能力测定,筛选到了马哈利根际促生细菌并明确了其产素能力,为生物促生菌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1材料与方法1.1土壤样品土壤样品采集自辽宁省大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甜樱桃园,采集时选择生长良好的6年生甜樱桃根部土壤,除去土壤表面覆盖的凋落物及杂物,铲除表面约5 cm厚的土壤,用灭菌铲采集5 ~20cm深的根际土壤,装于灭菌袋中,过20目筛后4丈保存。
1.2培养基分离培养基为L B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 g,氯化钠 10 g,蒸馏水 1 000mL,PH 值 7.0 ~7.2。
IAA 检and Environment,2004 ,27(7) :840 -852.[23]王晓巍,蒯佳林,郁继华,等.不同缓/控释氮肥对基质栽培甜瓜生理特性与品质的影响[].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6(3): 847 -854.[2]李威,孟焕文,程智,等.轮作叶菜对大棚番茄连作基质重复利用效果的影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1) :164 -170.[25]孙雪婷,龙光强,张广辉,等.基于三七连作障碍的土壤理化性状及酶活性研究[]•生态环境学报,2015(3) :09-417.170江苏农业科学2017年第45卷第20期测培养基为含i -色氨酸L B液体培养基:胰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 5 g,氯化钠10 g,色氨酸100 mg/L,蒸馏水1 000mL,pH 值7.0 ~7.2。
1.3 菌株分离纯化采用梯度稀释法分离土壤中细菌菌株,纯化后编号LB 斜面上保存备用。
1.416SrDNA 扩增将菌株用L B培养液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离心收集菌体,采用Ezup柱式细菌基因组D N A抽提试剂盒(上海生工)提取菌株总DNA。
以细菌通用引物27F/1525R(引物1:5’- AGAGTTTGATCCTGGCTCAG-3’弓|物2: 5,-AGAAAGGAGGTGATCCAGCC - 3)进行PCR扩增。
50pL PCR 反应体系为 7^ 酶(5 U/V L)0.3|jX,10xBuffer(Mg2+) 4|^L,dNTPs(2.5mmol/L)4pL,引物(10 pmcil/L)各 2pL,〇默模板2|^,<1册2037.5斗。
?011反应条件:95丈、5min;94 t、30s,60^、30s,72t、30s,35 个循环;72"C、5 min。
PCR扩增产物采用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检测,4S Red(上海生工)染色后,在凝胶成像系统(Bi。
-Rad,USA)中观察照相。
1.5 测序16S PCR产物送往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进行测序。
测序结果在EzTax。
网站与细菌模式菌株的16S rDNA序列进行比对。
用MEGA6.0对16S rDNA基因相似度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
将测得的16S rDNA全序列提交Genbank 数据库(Http://www.ncbi.nlm.nih.g。
)获得序列登录号。
1.6IA A产生菌的筛选将分离纯化后的细菌接种于含有i -色氨酸(100 mg/L)的LB液体培养基中,30 C、120 r/m in条件下振荡培养1 d。
按照Libbert等的方法[11进行显色反应。
以加人50pLIAA [50mg/L,生工生物工程(上海)有限公司,纯度>99% ]的标准液作为阳性对照,以加人50p L无菌培养液作为阴性对照。
白色陶瓷板置于避光条件下、室温反应30m in后,观察颜色变化,颜色变红者表示能够产IAA,且颜色越深表示分泌的能力越强,否则表示不能产生IAA。
1.7 IA A产素能力的测定采用上述培养条件,对初筛获得能够分泌IA A的根际细菌进行定量测定,测定菌悬液的认m…m值后,将菌悬液10000r/m 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按照Glickmann等的方法[12]测定仏3。
…>值。
同时以分析纯I A绘制吸光度-浓度标准曲线,以计算待测样品中IAA含量。
2结果与分析2. 1 可培养细菌16S rDNA扩增与测序通过稀释分离法分离到细菌菌株52株,挑取培养形态不一致的菌株,以27F/1525R为引物进行16S rDNA片段扩增,得到长度约为1 400b p的扩增片段,将所得的PCR产物进行测序,测序后得到的基因序列与EzTa。
细菌模式菌株的16S rDNA基因序列进行比对,用MEGA6.0对16S rDNA基因相似度高的菌株构建系统发育树。
将序列提交GenBank,所得收录号为KX792235 ~KX792257。
试验结果(图1、表1)显示,筛选出的菌株分布在细菌域2个纲11个属17个种中。
其中放线菌门(Actinobacte/a)最多,占约70%,为最优势类群,分别归属于微球菌属(Micrococci^ )、红球菌属(fl/joffococciu )、链霉菌属(5»'印《001)^^)、节杆菌属(4?'«/»'〇6(1<;«6?')等。
其次是厚壁菌门,其中共有6株细菌与芽孢杆菌属(S a C k)相似度高达99% ~ 100%,占85.7%,为分离到的最优势菌属。
2.2 IAA产生菌的筛选根据分离纯化结果,以23株根际细菌为代表进行分泌IAA性能测定,测定结果表明,23株根际细菌中共有15株具有分泌IAA的能力,但存在一定的差异。
4株深粉色,4株粉色,7株浅粉色,颜色越深表明分泌IAA的能力越强(表2)。
2. 3 PGPR菌的IAA产生能力测定将初筛的具有分泌IAA能力的菌株进行定量测定,根据标准曲线计算IAA产生能力。
结果(图2、图3)发现,分离自马哈利樱桃根际土壤的2个纲的根际细菌均有分泌IA A的能力,但是分泌能力有明显差异。
其中显示深粉色的4株细菌为厚壁菌门中的B20 ( S a d i aryaA/jattai)分泌能力最强,产IAA量为33. 07 mg/L;其次是放线菌门的A07 (_Pa«uK6ac«er americaaus.),产\AA量为21. 24 mg/L;放线菌门的B2 (MicraiaCerim ofcioradi )分泌量位居第3,产IA A量为18. 90 mg/L;第 4 为放线菌门的A20 (Agromycei d e o to/c u),分泌量为18. 84 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