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职称论文电力专业论文
- 格式:doc
- 大小:59.00 KB
- 文档页数:8
中级工程师职称论文: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摘要: 工业产品生产成本构成很多,其中用电成本是绝对是不可忽视的,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力度的不断加大,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大家对工厂自用电越来越重视,怎样减少设备投资,怎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脚垫。
本文主要从厂用电节能设计、节能设备应用、厂用电管理等方面进行阐述,目的是降低厂用电量,希望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 技能工厂管理节能减排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
对于工厂而言,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道,因此,在控制企业用电成本这块我们尝试过很多办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比如变频器在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比如说无功补偿装置在客户端的大量投入,尤其是用电大户端,再比如说节能设备的大量使用,如节能变压器、低阻电缆等,另外在用电管理方面也制定了很多措施,小到企业的照明管理等。
通过很多办法都可以降低企业的用电成本,取得节本增效的效果,下面就阐述一下节能技术在工厂电气技术中的应用。
1 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供配电系统节能的重点应该在设计、优化阶段,而这块往往容易被大家忽视,很多时候电厂配电系统以及部分设备并不是完全由工厂自己决定,另外考虑到初投资的问题,因此对于使用节能型供配电系统并没有得到完全认可。
1.1 合理的供电电压供电电压的选择应根据用电容量和供电距离并考虑当地电网现状、用户的用电负荷性质及未来发展规划等因素综合而定。
一般而言,如果是6~10kV的配电电压,由于10kV技术经济指标较好,如供电系统能耗和有色金属耗量均较小,因而高压配电电压应首选10kV;当用户6kV设备居多、且容量较大、在技术经济上合理时,考虑采用6kV;当用户有少量3kV电动机时,可用10(6)/3kV专用变压器供电。
1.2 节能型变压器变压器是输变电行业中的耗能大户,据估计,我国变压器的总损耗占系统总发电量的10%左右,如损耗每降低1%,每年可节约上百亿度电,推广节能变压器事在必行。
电工高级技师技术优秀论文电工就是指电力、电气等工程等专业的简称,评定高级电工技师的职称都要写作技术论文。
店铺整理了电工高级技师技术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电工高级技师技术论文篇一:《试谈电工技术实验装置常见故障维修》摘要文章总结了电工技术实验装置常见的故障现象、故障原因及维修方法,包括可调直流稳压电源、三相电源、IGBT元器件等常见故障,总结了诊断故障和处理故障问题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并分析了设备维护的若干原则,对日常电工设备的日常维护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电工技术实验装置故障分析维修方法1 常用的故障排除方法1.1 常见故障在进行电工技术实验时,经常会碰到一些故障情况。
如果对这些故障形式及原因不熟悉,就无法判定故障原因顺利解决故障,从而影响实验的进行和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通过对大量的电工技术实验中出现的故障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我们发现了以下一些常见的、典型的故障形式:①电源故障。
这主要表现为电源给电工技术实验装置提供的电压不稳定,偏高或偏低,同时交流电源电流相位不符合要求。
②线路故障。
在电工技术实验中线路故障比较常见,主要表现在导线连接错误造成的短路和线路接触点接触不良造成的断路。
此外,线路故障还有可能形成局部漏电等不良影响。
③元器件故障。
元器件本身的故障也是造成电工技术实验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
有些比较敏感、对实验条件要求比较严格的元器件,一旦其试验方式不符合要求或实验环境达不到标准,就有可能造成元器件出现故障,影响实验进程。
1.2 故障的排除步骤通过长期对实验故障形式的分析和研究,并结合实际故障维修中的经验,我们总结出了以下分析、判断和处理电工技术实验中常见故障的方式和步骤:1.2.1 调查研究当我们在电工技术实验中遇到故障时,首先就是要仔细观察出现故障的部位、故障的形式及相应的异常现象状况。
例如,如实验装置出现发热、散发刺鼻气味、振动异常剧烈、噪音较大等异常现象时,我们就可以通过自身的感觉器官对故障现象、位置及性质做个大致的分析判定,为后续的分析处理提供参考。
电力工程师职称论文_电力工程师论文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程建设也在飞速发展,投在电力工程方面的资金也在增加,因此需要对电力工程资金的预算和管理要求进一步提升。
下文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电力工程师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电力工程师论文篇1浅谈电力工程管理技术摘要: 电力工程的特性是点多、面广、线长、技术要求高、工程配合部门多,专业工种复杂,平面穿插施工频繁呈现,形成影响进度方案完成的要素很多。
为顺利高效地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必需认清当前存在的电力施工现场的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进行管理。
关键词:电网建立;施工管理;质量控制一、对当前电力工程管理存在问题1、电力基建管理体制的不完善。
没有认真的总结经验教训而使得基建管理体制在诸多方面有待改进。
2、管理人员及相关工作人员责任制落实不到位。
在基建工程中,一方面是一些管理人员自身不负责任、不清楚自己的管理职责、存在惯性思维、抱有侥幸心理,法律意识淡薄而使管理成为一句口号,给工程质量和安全埋下隐患;另一方面是管理办法的实施没有到位,而导致相关管理人员无法履行自己的管理职责。
3、管理人员不具备相应的专业管理资质和管理经验。
电力基建工程的质量和投资效果重在管理,而管理水平的高低取决于管理人员专业水平的高低。
在基建工程管理中一些管理人员可能不具备相应的管理资质,或其本身空有理论而没有管理经验,更有甚者既不具备管理理论又没有实际管理经验。
这样的管理必然会给基建工程埋下质量和安全隐患。
4、电力基建工程的合同纠纷。
在电力基建工程建设中,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之间发生各种合同纠纷、合同违约屡见不鲜,其直接原因就是盲目签订合同、不合理签订合同以及合同本身不完善存在歧义或漏洞,在签订合同时存在相互隐瞒欺骗,在履行合同时钻法律空子偷工减料。
5、施工人员复杂。
为满足电网施工作业关于劳动力的需求,如今普遍运用合同工、劳务工和农民工等暂时工,这些人员的文化程度及工作才能良莠不齐,承受平安教育水平也不尽相同。
毕业设计课题(论文)任务书系部:计量工程系专业:供用电技术专业班级供电08—1指导老师(含职称):刘海客课题(论文)题目: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一:设计(论文)的主要任务及目的供用电技术专业毕业设计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阶段。
通过本课题的毕业设计,学生将加深、巩固对供电、用电相关基础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利用所学专业基础知识解决供电、用电相关岗位的工作上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课题要求基于配电系统中分布式电源的接入分析设计,其目的和任务是:(1)巩固《电力系统分析》的相关基础知识,锻炼学生进行电力系统分析的能力;(2)巩固《供用电设备》所学知识,锻炼学生进行组合各种供用电设备的实践能力;(3)巩固《供用电网络继电保护》,锻炼学生根据元件参数设计继电保护的能力;(4)巩固所学的电气主接线知识和绘图知识,锻炼学生应用电气CAD等软件绘制工厂变电所计算用电气主接线简图的能力;通过本次毕业设计,要求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基础理论的理解,扩大专业知识面,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综合训练,力求在收集资料、查阅文献、调查研究、方案制定、计算机处理、撰写论证、口述表达等方面加强训练,实现所学知识向能力的转化。
同时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求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协作精神、创新意识。
毕业设计应充分体现“教师指导下得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认知主题,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能动性,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和自组织能力的培养。
要求学生按时完成论文写作任务,灵活运用资料,切记不可抄袭。
二:设计(论文)的基本内容:1.设计资料1. PU TTGEN H B , MACGREGOR P R , LAMBERT F C. Distributed generation : semantic hype or the dawn of a new era IEEE Power and Energy Magazine , 2003 , 1 (1) : 22-29.2. 王成山,王守相.分布式发电供能系统若干问题研究.电力系统自动化,2008,32(20):1-4,31.Wang Chengshan, Wang Shouxiang.Study on Some Key Problems Related toDistributed Generation Systems.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8,32(20):1-4,31.3. 李天友,金文龙,徐丙垠.“配电技术”.中国电力出版社,北京,2008年3月.Li Tianyou, Jin Wenlong, Xu Bingyin.“Distribution Technology”,ChinaElectric Power Press, Beijing, March,2008.4. 梁有伟, 胡志坚, 陈允平. 分布式发电及其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综述. 电网技术, 2003, 27 (12):71-75,88.Liang Youwei, Hu Zhijian, Chen Yunping. A Survey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Its Application in Power System. Power System Technology, 2003, 27(12):71-75,88.5. 严俊,赵立飞. 储能技术在分布式发电中的应用. 华北电力技术,2006,第10期,16-19.Yan Jun, Zhao Lifei. Energy Storage for Distributed Generation.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2006, No.10, 16-19.Deng Zigang, Wang Jiasu, Wang Suyu etc..Status of High Tc superconducting Flywheel Energy Storage System.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8, 23(12):1-10.6. 胡学浩.分布式发电(电源)技术及其并网问题.电工技术杂志,2004,第10期, 1-5. Hu Xuehao. Distributed Generation and Grid-connected Technology. Electric Engineering,2004, No.10, 1-5.7. 鲁宗相‘王彩霞‘阂勇‘周双喜‘, 吕金祥, 王云波,微电网研究综述,电力系统自动化,2007,31(19):100-107.Lu zhongxiang. Wang Caixia. Min Yong. Zhou Shuangxi. Lu Jinxiang, Wang Yunbo, Overview on Micro Grid Research, Automation of Electric Power Systems, 2007,31(19):100-1078. Christian Schulz. Gerold R?der. Michel Kerrat, Virtual Power Plant With Combined Heat and Power Micro-units, CIRED Seminar 2008: SamrtGrids for Distribution,June,2008,Frankfut参考网站国农村电气化信息网、输配电设备网、北极星电力网、国家电力信息网、中国电力新闻网2.设计内容(1)分布式电源概述1.1分布式电源的概念1.2 分布式电源系统结构1.3 分布式电源的技术特点(2)分布式电源的发展现状2.1国外分布式电源发展2.2 国内分布式电源发展(3)分布式电源接入对电网的影响3.1对电网规划的影响3.2对线路上潮流的影响3.3对网损的影响3.4对电能质量的影响3.5对系统保护的影响3.6对可靠性的影响3.7非正常孤岛问题3.8其他方面的问题(4)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的环境和条件(5)分布式电源的相关国家标准5.1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技术规定5.2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测试规定5.3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运行控制规范5.4分布式电源接入配电网的监控系统功能规范(6)分布式电源并网关键技术6.1国外经验6.2分布式智能发电技术6.3分布式电源信息交互技术6.4分布式电源规划设计技术6.5适用于分布式电源新型储能技术6.6分布式电源并网运行调度技术6.7分布式电源标准体系和检测技术(7)分布式电源技术展望(8)总结3.基本要求1、论文应做到中心突出,层次清楚,结构合理;必须观点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文字通顺;并能进行深入分析,见解独到。
电工技师职称论文维修电工技术是学生专业课学习中重要的实践教学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综合性、专业性、实用性强等特点。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工技师职称论文,仅供参考!电工技师职称论文篇一维修电工技术教育探讨【摘要】维修电工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院校电力专业所必修的课程。
维修教学的重要性地位,其原因主要是在于维修电工实践教学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而且维修电工实践教学对于提高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目前市场上中高级维修电工的人才缺口很大,因此本文就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做了探讨,而且给出了具体的实践教学改革方案。
只有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维修电工的实践教学,才能培养出社会所需、适应企业发展的一线技术岗位人才。
【关键词】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践教学必要性一直以来,高职院校维修电工的实践教学都是一门很重要的课程,而且是高职院校必须设立的一门课程。
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践教学之所以重要,主要在于其可以将学生书本的知识与各类机械电子设备的实践操作相结合,可以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些机械电子设备的使用。
而且学生们通过学习这门课程,进而参加国家劳动保障局的考核,如果通过考核就可以获得由国家劳动保障局颁发的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资格证,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因此,本文主要对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践教学的必要性做了分析,旨在为高职院校维修电工的实践教学提供指导。
1 维修电工实践教学现状分析1.1 维修电工实践教学的必要性通过对近几年高职院校维修电工实践教学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很多高职院校维修电工专业的学生对于强电方面的认识很少,且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
而且很多学生存在着畏惧心理,因此很有必要在高职院校中开展维修电工实践教学。
高职院校的办学宗旨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在高职院校开展维修电工实践教学,不仅是当前社会就业状况对于高职院校的要求,同样也是高职院校自身办学宗旨的现实要求。
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国家电网公司作为中国电力行业的龙头企业,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为了激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工作,国网公司设立了职称评定制度,并鼓励员工将研究成果发表在相关期刊上。
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成为了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员工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作为一家国家级企业,国网公司一直秉承着“科技兴企”的理念,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就是衡量员工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评定职称的重要依据之一。
因此,对于国网公司的员工来说,发表职称论文期刊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对于员工个人职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
在中国电力行业,职称评定是员工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则是评定职称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篇高水平的职称论文期刊发表,不仅可以为员工的职称评定加分,还可以提升员工在行业内的声誉和地位,对于个人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也是国网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
国网公司一直致力于推动科技创新,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而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则是员工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国网公司科研创新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因此,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不仅对于员工个人,对于国网公司整体科研创新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国网职称论文期刊发表对于国网公司和员工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国网公司将继续鼓励员工积极参与科研创新,提高职称论文期刊发表的水平,为员工的职称评定和职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也将进一步提升国网公司的科研创新能力,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配电专业评副高级职称的论文发表
职称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高级包括副高和正高.配电专业也可以评副高级职称,那么配电专业副高级职称如何发表论文呢?副高级配电工程师要
职称分为三个等级,初级、中级、高级!高级包括副高和正高.配电专业也可以评副高级职称,那么配电专业副高级职称如何发表论文呢?副高级配电工程师要求独立或作为第一撰写人在省(部)级及以上组织的学术会议、或在国家批准出版的科技期刊上发表过二篇及以上具有较高学术水平的学术或技术论文。
下面小编就推荐两本可以投稿配电工程师论文的刊物。
配电专业评副高级职称的论文发表联系杂志社编辑微信:L u n w e n Fz
《电工技术》是由国家科技部主管,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主办,在国内外电力电子、自动化类杂志中具有很大影响力的实用性技术杂志。
期刊设置栏目有供配电、自动控制、器件与设备、企业与产品,期刊收录配电副高级工程师论文有“主动配电网规划关键问题与研究展望”、“分布式电源并网对于配电网的影响研究”等。
《电子世界》的读者对象包括电子各领域专家学者、研究机构资深人士、各大专院校师生和政府、行业主管部门领导及电子行业的企业家,内容覆盖了半导体、计算机、通信、雷达、导航、微波、广播电视、电子测量、信号处理、电磁兼容、电子元件、电子材料、测控技术、数控技术、自动化技术、电子商务等电子信息科学技术的所有领域。
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力已成为生产、科研、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仅供参考!电气中级职称论文范文篇一浅谈电气安全摘要:现代社会,电早已进入了人们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电气安全涉及到人们的切身利益,阐述了电气安全措施及安全用电常识,使人们都能重视电气安全问题。
关键词:电气安全技术事故中图分类号:TM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b)-0134-02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力已成为生产、科研、和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源。
人们对日常安全用电问题也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现代社会,大量的使用大功率电器以及住宅用电负荷的大幅度增长,用电安全的问题愈来愈突出,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若不注意安全,则会造成人身伤亡事故和国家财产的巨大损失。
因此,安全用电在生产领域和生活领域更具有特殊的重大意义。
1 电气安全技术电气安全技术是在人们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并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如防止触电方面,传统的安全措施有接地、间隔和绝缘等,这些传统措施直到现在仍是可行的和有效的。
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漏电保护装置等防止触电事故的新技术。
因此,电气安全技术既有古老的一面,又有不断向更高水平发展的、生命力极强的特征。
电气安全是安全领域中与电关联的科学技术与管理工程,对电气安全问题的研究至关重要,要了解电气安全的任务、特点和电气事故种类等。
2 电气安全的任务电气安全主要是研究安全用电方面的措施,目的是建立安全用电规则,注意安全用电事项,也提出预防电气危害的措施,电气事故产生后的处理办法等。
在工程技术方面,电气安全的任务是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电气安全技术方法,目的是建立完整的电气安全体系,并注重与其他现代科学技术的结合,不断提高其他技术在电气安全方面的应用。
电气职称论文范文近年来,我国电气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这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电气职称论文,仅供参考!电气职称论文篇一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住宅小区建设项目越来越多。
低压电气设备是建筑工程中基础性设施,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必须做好施工质量的管理。
低压电气安装工程一般工期较长、工序复杂、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施工过程中涉及到交叉施工,因此,必须进行科学合理的安排,提高施工技术,才能有效的保证低压电气安装的质量。
关键词:建筑;低压电气;安装近年来,我国电气化安装技术不断提高,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
但是,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比较复杂,专业程度较高,施工中还涉及到多种交叉施工,因此,做好建筑低压电气安装技术的研究,对促进建筑行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1、低压电气安装工程特点的概况重视预防工作,严把质量关。
由于低压电气安装过程中容易受多种外在因素影响,每道工程环节存在诸多质量隐患,因此要重点加强预防工作,严把施工质量关,确保工程施工进度和安装质量达到工程要求。
影响因素多,综合性强、涉及面广。
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工程具有工种繁多、工期进度长等特点,也就决定工程必然面临着影响因素众多、施工综合性强、牵涉面广的问题。
工期长工种复杂。
施工之前,要做好接地网、管线铺设等前期土建工程,并开展焊接工作;该工序完成后,进入到设备试机阶段,全部工程竣工之后还要对电气系统进行总调试,再由有关部门进行最后的竣工检测验收。
该工序阶段要涉及到土建、设备安装调试、工程质量验收等多个工种。
2.建筑工程低压电气安装技术2.1 充分领会图纸的设计意图施工图纸是保证施工正常开展的前提条件,只有在充分熟悉施工图纸的基础上,才能够组织有效的施工活动,及时发现问题并迅速解决,促进工程施工活动顺利开展。
铁路站房机电工程设计实例分析一、项目概述本项目为铁路二等站站房内部分强电工程容量设计。
本设计只针对铁路站房内部分监控系统、通风系统、照明系统、供配电系统和消防系统的用电设计实例分析。
二、负荷情况分析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设备清单及其它专业图纸提供的负荷种类,各种负荷主要如下。
(1)照明设备负荷考虑到节能减排的需要,设计中均采用LED节能灯具,灯具间距9m/盏,灯具有两种型号,站房出入口方向加强照明40盏,大厅内普通照明230盏、应急照明115盏,其中加强照明220w/盏,大厅内(含基本和应急)照明70w/盏,负荷约为220w×40+70w×345≈33kw(2)通风设备负荷为保持站房内通风排气,按照设计原则,在大厅及各个重要房间内设置排风机,根据不同需求设置不同功率的风机,每台风机平均功率约为18.5kw,一共26台;负荷约为18.5kw×26=481kw。
(3)监控设备负荷监控采用一体化枪机、球机,含5个监控配电箱,加上各类模块及预留按5kw计。
(4)消防水泵站房的消防泵房内有两台消防水泵需设计供电。
加上泵房内照明配电设施合计60kw(5)其他负荷,电力监控、应急疏散标志等,按10kw计。
三、负荷等级本项目中,铁路站房内不允许瞬间停电,否则会发生重大事故,因此站房内应急照明灯具为特别重要的一级负荷。
具体负荷分级如表表一隧道重要电力负荷等级四、供电系统1、根据甲方与设计要求,本期工程由供电部门引入一路10kV电源至站房变电所。
由配电室高压柜引出2路10kV电源,以电缆埋地方式1路引至箱式变电站的高压进线柜,另一路做预留。
通过负荷分析,本工程采用500KA干式变压器。
此外,在箱式变电站内还设置了UPS,在市电断电的情况下,通过UPS为隧道内一级负荷提供不间断供电,保证一级负荷能正常运行1小时,本工程UPS容量按30KVA计。
本项目采用AC220/380V,50Hz,三相四线制配电系统, 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
电力职称论文电力专业论文
非电专业“电力工程”类课程的建设与改革
摘要:依据“电力工程”课程在非电专业中的地位,分析该课程现使用教材的知识体系,结合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各个专业的培养计划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就该课程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等环节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电力工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电力工程”课程是非电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
该课程的理论性和专业性强,学时少,内容多,向来被公认为是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
笔者在该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获得了一些浅显的心得,希望与同行交流。
一、明确课程地位
“电力工程”是非电专业的必修课或限选课,在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我校”)开设电力工程类课程的专业有:电厂热能动力装置、火电厂集控运行、热能动力设备与应用和高压输配电线路施工运行与维护等。
要想教师教好,学生学好,首先需要明确课程的教学地位及教学目的,以引起师生双方的重视。
我校开设电力工程类课程的专业都与发电厂和电力工程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各专业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与电力工程课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学生迫切需要了解有关电能生产、电力系统的运行状况、电气设备的原理、电气一次系统和二次系统等方面的电气专业知识,为学习主干专业课提供良好
的衔接,提高综合运用能力,为今后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分析教材体系
教师选择合适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要素,目前的电力工程教材组织体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电力系统稳态、暂态的内容多,而有些电气设备内容却较少,如中国电力出版社尹克宁主编的《电力工程》教材,这一类教材,有冗长的推导公式,由于这些非电类专业学生,仅学过电路,没学过电磁场、电机学,对这一部分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另一类教材,对电力系统、电力设备、发、变电一次系统、二次系统,定性分析内容多,定量计算少,这样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如中国电力出版社韦刚等主编《电力工程概论》。
无论哪一类教材,对教师来说,都需要根据不同专业,给出不同学时以及与相关专业衔接要求,调整教学内容,合理组织教学。
三、调整课程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的改革是课程建设的基础和首要任务,课程教学内容以实际应用为基础,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核心,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参考,以职业岗位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来优化,教学内容要体现目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方法,增加应用性、适用性强的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改革与优化具体体现在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上,教学大纲的修订进一步指导教学内容。
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1.补充电机学的知识
对于部分专业学生没有学过电机学,需要教师补充发电机、变压器的原理,这样能帮助学生理解发电机在次暂态、暂态和稳态三种状态下的参数和变压器参数的物理意义,为一次系统计算、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短路电流计算的教学奠定基础。
2.增加电气设备运行的知识
当今大型火力发电厂都采用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集中控制运行,考虑到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特点,当发电厂发生故障时,为能够准确判断故障范围,就需要补充各种电气设备运行、维护和故障判断的知识。
这些内容是以前教材中没有的或者是淡化的,但是生产实际中却使用比较多的内容。
如讲到变压器时,除了讲结构和原理以外,还要补充变压器的操作、正常运行的状态,异常运行的状态及处理,变压器的并列运行、变压器的经济运行等内容。
3.压缩电力系统稳态和暂态计算的学时
在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的教学中,尽量减少繁缛的推导公式过程,帮助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使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电力网的潮流计算和短路计算。
4.加强发电厂和变电站一次系统的内容教学
加强电气主接线的教学,因为电气主接线可以反映各种电气设备的数量、连接方式和作用,以及各电力回路的相互关系和运行条件,
主接线选择正确与否,对电气设备的选择,配电装置布置,运行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等都有重大影响。
加强配电装置的教学,因为配电装置是接受和分配电能的装置,依据主接线图,由母线、开关设备、保护电器、测量仪表和必要的辅助设备所组成,设计布置得好坏直接关系到运行可靠性、工作人员的安全性,操作维护的方便性,还要力求降低造价。
这两部分内容,以教材为本,结合现场设计案例,从电源点情况、负荷情况、地理环境分析设计方案,体会设计者是如何满足发电厂和变电站一次系统的可靠性、灵活性和经济性的。
5.制定各专业的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的编写是建立在非常熟悉本课程内容基础上的,深入发电厂和供电公司调研,收集第一手资料,了解学生就业岗位对“电力工程”类课程理论知识与实际技能的要求,重新修订各专业教学大纲,大量删减理论推导,减少定量分析,重在定性分析和结论的应用,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宗旨。
依据调研情况,调整内容和学时分配。
四、编写实用性教材
教材是教师从事教学所用的材料,是教学改革成果的结晶。
根据高职高专的培养模式,自行编写、制作相关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十分必要,教材内容应符合教学内容和体系要求,适当将新技术,新设备引入到本课程中来。
教材的形式便于学生自主学习,启发学生思维。
在我校“电力工程”类课程建设中,教师通过发电厂、供电公司收集
资料,结合各个专业的特点,反复研讨,不断修改,自编了课程讲义和多媒体课件,针对性很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五、探求教学方法
“电力工程”课程教师感觉难教,学生感觉难学。
关键在于,“电力工程”课包含发电厂及电力系统专业的所有专业课的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学大纲为准绳,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充分发挥选用教材的优势,又不限于教材本身,针对不同专业的需要程度不同,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通过不断教学实践,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
1.改进授课方式
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双向互动形成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着向导作用,如何体现教师的向导作用,需要考虑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把教学搞得生动有效。
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抽出一定课堂时间,解答学生的疑惑或组织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然后以总结的方式告诉学生,改变以往“填鸭式”教学模式。
2.归纳共性,简化数学推导
“电力工程”用到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数学知识,当学生看到繁琐的数学推导时,会产畏惧感,针对这一问题,采用简化数学推导,注重思路分析,重点强调结论与方法,简化公式推导的过程,并不是
回避数学内容,而是详略得当,重点放在公式的应用上,把现场实例作为例题讲解,归纳这类问题的解题方法。
3.专业术语的理解与习题训练有机结合
在课程教学中,学生反映“上课听明白,做题难下手”,这说明了典型例题见得少,实际训练少。
在教学中,尽可能多讲例题,归纳解题方法,但对于“电力工程”这门课,往往存在学时少而内容多的矛盾,很难有充裕时间进行全面系统的解题训练。
针对这样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是在有限的授课学时内,尽量讲典型例题,每章结束小结,提炼本章重点和难点,适当安排习题课,并通过布置不同程度的课外作业,小测验的方法,加强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重视应用,巧用实例教学,激发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收集现场案例,有意识地引入现场典型故障例子,进行故障分析。
如讲到发电厂、变电站主接线这一节,举一些发电厂、变电站倒闸操作错误导致事故的案例,分析事故的过程,找到事故的原因。
便于学生理解主接线的基本要求,也能够使学生认识倒闸操作的重要性。
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电气设备的原理,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而且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合理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
本课程内容多,一些内容用多媒体教学,既能够增大信息量又可以节省学时。
如在讲解发电厂的生产过程这一节时,插入图片,画一些生产流程框图,这样对发电厂生产认识的更清楚、理解的更快。
还
有高压开关这一节中抽象电弧理论,开关触头在介质中的灭弧过程,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演示,这样变抽象为形象,学生更容易理解,教师教学也变得轻松。
6.增加实践环节,提高动手能力
变电站仿真实训室可以模拟变电站的岗位环境,安排几个学时的实践环节,学生处在变电站环境中,对变电站设备、主接线有进一步的认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可以设定运行方式,进行倒闸操作,如果出错,就会有报警。
对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非常有益的。
六、加强教学管理
为了适应不同非电专业的要求,我校相关专业教师努力建立适应各自专业课程的教学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考核办法,对每位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包括到课率、回答问题、讨论、完成作业情况等)都做详细的记录,这些表现占总成绩的15%。
如考查课,一个学期可进行三次或四次小测验,结合课堂表现,最后评出结课成绩。
因为考查课的到课率不及考试课的到课率,还可以尝试在不预先通知的情况下进行小测验,如缺一次测验成绩,就会影响最后的成绩,学生的出勤率自然就会提高。
总之,课程组在我校教学实践中,对于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管理进行了调整,经历了实践—反馈—修正—再实践—再反馈—再
修正的过程,使教学方法不断完善,总结了许多经验,通过实践检验,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