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九章
- 格式:docx
- 大小:74.08 KB
- 文档页数:4
Economics 第九章一般均衡与福利经济学一般均衡福利经济学一、局部均衡1、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的含义第一节一般均衡2、分析一般均衡的必要性3、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局部均衡是指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与单个市场的均衡;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微观经济学中,对均衡的分析分三个高低不同的层次进行:单个经济主体的均衡、单个市场的均衡与所有市场的同时均衡。
前两种均衡叫做局部均衡,最后一种均衡叫做一般均衡。
(1)在局部均衡分析中,产品与要素的价格没有真正被决定。
在局部均衡分析中,假定各种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是彼此独立的,相互之间没有联系。
实际上各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的变动相互影响,任何一种产品或要素的价格都不能独立决定。
(2)任何一种产品与要素的价格,只有在所有其它产品与要素的价格都被决定时(均衡时)才能真正被决定。
因此,为了真正说明产品与要素价格的决定,在分析局部均衡以后,还要进行一般均衡分析。
一般均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证明,在一定条件下,经济体系中存在一组价格,这组价格正好使各种商品与要素的供求相等,所有市场同时出清,以至于经济处于一般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有两种方法。
尽管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最为典型,但为了简化,往往采用意大利经济学家埃奇沃斯的一般均衡分析法。
第一节一般均衡一、局部均衡1、假定2、居民户的经济行为模型3、厂商的经济行为模型4、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的一般均衡5、瓦尔拉斯定律6、一般均衡的搜寻过程(1)产品市场上有r种产品,数量为Q1、Q2、…、Q r,价格为P1、P2、…、P r;要素市场上有n-r种要素,数量为Q r+1、Q r+2、…、Q n,价格为P r+1、P r+2、…、P n。
(2)所有居民户既是产品的需求者,又是要素的供给者。
(3)所有厂商既是要素的需求者,又是产品的供给者。
(4)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1)对产品的需求函数:Q d1= Q d1(P1,P2,…,P r;P r+1,P r+2,…,P n)Q d2= Q d2(P1,P2,…,P r;P r+1,P r+2,…,P n)… … … … … … … … …Q dr= Q dr(P1,P2,…,P r;P r+1,P r+2,…,P n)(2)对要素的供给函数:Q s(r+1)=Q s(r+1)(P1,P2,…,P r;P r+1,P r+2,…,P n)Q s(r+2)=Q s(r+2)(P1,P2,…,P r;P r+1,P r+2,…,P n)… … … … … … … … …Q sn= Q sn(P1,P2,…,P r;P r+1,P r+2,…,P n)(1)对要素的需求函数:Q d(r+1)= Q d(r+1)(P1,P2,…,P r;P r+1,P r+2,…,P n)Q d(r+2)= Q d(r+2)(P1,P2,…,P r;P r+1,P r+2,…,P n)… … … … … … … … …Q dn= Q dn(P1,P2,…,P r;P r+1,P r+2,…,P n)(2)对产品的供给函数:Q s1=Q s1(P1,P2,…,P r;P r+1,P r+2,…,P n)Q s2=Q s2(P1,P2,…,P r;P r+1,P r+2,…,P n)… … … … … … … … …Q sr= Q sr(P1,P2,…,P r;P r+1,P r+2,…,P n)n 种商品(1)一般均衡时,存在一组均衡价格体系:),,,(21*****=n P P P P P (2)第i 种商品的需求函数:)(*=P Q Q di di (3)第i 种商品的供给函数:)(*=P Q Q si si (4)一般均衡条件式:n21 , )()(、、、 ==**i P Q P Q si di 说明:一般均衡条件式中有n 个方程,n 个未知数,即n 个价格,瓦尔拉斯认为,有一个价格可作为一般等价物,衡量其它商品的价格,如令P 1=1,则未知数为n-1个,未知价格为n-1个,这n 个方程并不完全独立,可由其他n-1个方程推导出。
第九章市场失灵与政府作用复习要求:1.市场失灵的含义与原因.2.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与公共资源、信息不对称的含义及对经济效率的影响。
第一节市场机制作用与市场失灵1、市场机制极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市场机制是指市场竞争、市场供求和市场价格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机制。
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的条件:(1)作为市场主体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必须是理性的经济人。
(2)只有在竞争性的市场条件下市场机制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2、市场失灵的含义:市场机制的作用不能有效地实现经济系统的一般均衡和资源的最优配置,称之为市场失灵。
3、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市场失灵的存在表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有局限的,主要根源在于市场本身固有的缺陷。
市场的缺陷表现在:(1)市场的不完全性。
(2)市场功能的局限性。
导致市场失灵的主要原因:经济中存在的外部性、公共物品、垄断和信息不完全。
第二节外部性一、外部性及其特征:在市场经济中当某一市场主体的一项经济活动给其他市场主体带来好的或坏的影响,而又不能使该市场主体得到相应的补偿或给予其他市场主体相应的赔偿的时候,就产生了外部性或外部影响.二、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1、正外部性(外部经济):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上其他成员带来好处,但他自己却不能由此而得到补偿。
正外部性的特征:市场行为主体从自己的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小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而他支出的私人成本就高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2、负外部性(外部不经济):某个人的一项经济活动会给社会其他成员带来危害,但他自己却并不为此而支付足够抵偿这种危害的成本。
负外部性的特征:市场行为主体从自己的活动中得到的私人利益就大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利益,而他支出的私人成本就低于该活动所带来的社会成本。
外部影响和资源配置失当外部影响的存在是如何干扰市场对资源的配置的?•第一、如果某个人采取某项行动的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即存在外部经济),则当这个人采取该行动的私人成本大于私人利益而小于社会利益时,他就不会采取这项活动,尽管从社会的角度看,该行动是有利的。
第九章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理论1、简释下列概念:经济增长:指给居民提供日益繁多的经济产品能力的长期上升,这种不断增长的能力是建立在先进技术以及所需要的制度和思想意识之相应的调整的基础上的。
经济发展:不仅指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还包括适应这种增长的社会制度的变化问题。
可持续发展: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强调环境与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及代际内和代际间的公平。
进口替代:指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本国工业,实行的一种支持发展那些能生产替代进口品的本国工业的贸易战略,包括使用关税、进口限额等手段。
这种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扶植本国一些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经济周期:有时也称经济波动,是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反复出现的过程。
早期经济学家认为这种扩张和收缩是指实际GDP或总产量绝对量的变动,即认为经济周期是GDP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现在发展为相对量的变动,即认为经济周期是经济增长率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
资本—产量比率:指一定时期每生产单位货币产量所要求的资本存量的货币额。
加速数:指投资与产量增量之间的比率。
乘数—加速数模型:一种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源在于经济自身,因而是内生的,具体说是,投资的变动会引起收入或消费若干倍的变动(乘数作用),而收入或消费的变动又会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变动(加速数作用),正是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了经济的周期性波动。
该模型由美国经济学家汉森和萨缪尔森提出,故又称汉森—萨缪尔森模型。
2、如何考核生产要素供给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答: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和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是经济增长的两大源泉。
其中生产要素的增长主要是指劳动要素(L)的增长(LL∆)和资本要素(K)的增长(KK∆),假定在经济增长中,有α份额的增长来自LL∆,β份额的增长来自KK∆,那么,生产要素供给的增长占整个经济增长的部分为L KL Kαβ∆∆⋅+⋅(即生产要素的增长对经济增长所做的贡献)。
生产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AA∆)就是经济的实际增长率YY∆减去因生产要素供给增长而增长的部分,即A Y L K A Y L Kαβ∆∆∆∆=-⋅-⋅生产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时又称之为全要素增长或综合要素的增长。
3、什么叫可持续发展?为什么经济增长应当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答:可持续发展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损害未来世代人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发展。
经济增长之所以应当实行可持续发展,是因为长期以来经济增长带来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资源枯竭问题已越来越严重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发展。
20世纪以来,发达国家奢侈性使用能源和资源,发展中国家的贫困及盲目模仿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战略和生活方式,加之人口不断增长,已使地球面临生存危机,于是,环保运动应运而生,并提出零增长理论。
可持续发展观不强调经济增长与环保的对立,而是考虑如何在不破坏未来生产能力前提下最大限度地有效利用自然资源,使经济能长期持续发展。
这就要求在经济增长中逐渐以人力资源及人类制造的生产能力替代自然资源,严格控制人口增长,改变粗放经营生产方式和资源密集型消费模式,以实现代际公平,不过分透支未来。
4、在哈罗德增长模型中,经济短期波动是怎样形成的?答:按哈罗德增长模型,要使经济增长维持在一个固定的增长率,这一增长率所要求的投资率一定要等于储蓄率,即sGv,这里G表示增长率,s表示储蓄率,v表示资本—产出比率。
如果一年生产1000亿产量,有850亿用于消费,则s=15%。
再假定1美元产品需要3美元资本设备来生产,则v=3,这时,G必须等于5%。
当G=5%时,需要的资本增长率(投资率)是5%×3=15%,正好等于储蓄率,这样,经济就能按5%速率稳定增长,但经济中的实际增长率是有效需求决定的,它可能低于上述增长率,这时社会经济会由于投资不足而衰退;反之,经济会由于投资过度而扩张,这就是短期经济波动。
5、为什么新经济增长理论称内生增长理论?答:新经济增长理论是相对传统的新古典增长理论而言的,新古典增长理论把推动经济增长的诸因素如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等都看作是外生的,即增长模型以外的一些因素,而新经济增长理论的特点是试图使增长率由生化,即把储蓄率、人口增长率和技术进步这些重要参数作为内生变量予以考虑,因而可从模型内部来说明经济增长。
例如,以技术进步而言,过去增长理论总把它当作外生因素,而新经济增长理论则认为,一个经济社会技术进步的快慢和路径是由这个经济中的家庭、企业在经济增长中的行为决定的。
如罗默认为,企业通过增加投资的行为提高了知识水平,会使物质资本和劳动等其他投入也具有收益递增特点;卢卡斯认为,经济持续增长是人力资本不断积累的结果;还有些经济学家强调,生产过程也是“干中学”的过程,这一过程会使劳动力和固定资产效率在生产过程中不断提高。
凡以此种种都表明,技术进步是经济系统的内生变量。
6、制约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答: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既有生产因素、市场因素,也有制度、政局等因素。
生产因素包括:资本短缺、劳动者素质低下、自然资源缺乏且不善利用、技术条件落后等。
市场因素指购买力低下、经济上对发达国家依附。
制度和政权因素指缺乏稳定的政局、明晰的产权、良好的投资环境、有力的激励机制、健康的市场秩序、健全的立法和司法等。
7、发展中国家为何不能离开农业单独强调工业化?答:发展工业不但需要大量资本,还要有市场,离开了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提高,不仅资金无法积累,国内市场也不能开拓。
发展农业所需资金较少,还可大量容纳劳动力,实践证明,大力发展农业,会使后进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更扎实些。
因此,这些国家不能离开农业单独强调工业化。
8、简述发展中国家实行进口替代利弊得失。
答:发展中国家使用关税、进口限额等手段支持那些能生产替代进口产品的本国工业的贸易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可扶植本国一些民族工业的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弊端。
例如,进口的高关税固然使国内工业不受国际竞争的影响,但也使受保护的企业丧失了改进技术、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增加花色品种的动力,经济效率低下,资源大量浪费,使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享受不到国际分工的好处,反而会阻碍经济发展。
9、发展中国家为什么必须控制人口增长?答人口增长过快,一直是困扰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难题。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资本积累、人力资本投资、市场需求及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都难以解决。
为了打破“贫穷—多生—贫穷”的怪圈,必须控制人口增长。
实践证明,贫穷国家中人们不可能自觉降低生育率,因此,控制人口必须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用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和思想教育等各种手段努力把出生率降下来。
10、 “乘数的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加速数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减少,因此,乘数和加速数的交互作用造成经济的周期波动。
”这一说法对吗?答:这一说法不对。
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是从不同角度说明投资与收入、消费之间的相互作用,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全面地、准确地分析收入、消费与投资这三者关系,并从中找出经济依靠自身的因素发生周期性波动的原因。
乘数原理和加速数原理的不同,不是乘数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增加,加速数作用导致国民收入减少,而是投资的乘数作用是,投资的增长(或下降)导致收入数倍增长(或下降),而投资的加速数作用是收入或消费的增长(或下降)导致投资数倍增长(或下降)。
11、 假定资本增长率为2%,劳动增长率0.7%,产出或收入增长率为3.1%,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0.25α=,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0.75β=,在以上假定条件下,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多少?答:劳动和资本这两种要素供给的增加取得的综合增长率为0.252%0.750.7%1.025%L K L Kαβ∆∆⋅+⋅=⨯+⨯= 而实际产出增长率为 3.1%,可知,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3.1%1.025%2.075%-= 12、 已知经济增长率为4%,资本—产出比率为3,按哈罗德模型,储蓄率是多少才能保证经济有这一增长率? 答:哈罗德模型的基本公式是s G v =,因此,4%312%s G v =⋅=⨯=。
13、 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若生产函数为2()20.5y fk k k==-,人均储蓄率0.2s =,人口增长率0.4%n =,不考虑折旧时经济均衡增长的k 之值为多少? 答:按新古典增长模型,经济均衡增长时,有()s f k n k =,将0.2s =,0.4%n =及生产函数代入上述基本方程,得 20.2(20.05)0.004k k k ⨯-=,0.40.10.004k -=,所以k=3.9614、 假定某经济的边际消费倾向0.75,加速数为2,每年自发投资为900亿美元,2000年国民收入水平为6000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美元,求2001年和2002年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
答:乘数—加速数模型的基本方程为101()t t t t t tt t Y C I C b Y I I v C C --=+⎧⎪=⋅⎨⎪=+⋅-⎩由题意及已知条件,1999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99000060004005400Y Y Y =-∆=-=(亿美元) 于是,可知2000年与2001年的消费分别为00990.7556004200C b Y =⋅=⨯=,01000.7560004500C b Y =⋅=⨯=(亿美元) 这样,2001年的投资为 0100100()9002(45004200)1500I I v C C =+⋅-=+⨯-=(亿美元)2001年的国民收入水平为 010101450015006000Y C I =+=+=(亿美元) 同理,2002年的消费为 02010.7560004500C b Y =⋅=⨯=(亿美元) 这样,2002年的投资为 0200201()9002(45004500)900I I v C C =+⋅-=+⨯-=(亿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