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部分
- 格式:doc
- 大小:90.50 KB
- 文档页数:10
胃癌病例讨论胃癌是一种恶性肿瘤,常见于胃部组织。
本文将讨论一个具体的胃癌病例,探讨其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策略,以及对患者生存和预后的影响。
1. 病例描述患者,男性,65岁,主诉胃腹疼痛,反酸和消化不良。
症状出现近3个月,逐渐加重,伴随体重下降和食欲减退。
初步体格检查发现上腹部有可触及的包块。
近期食欲、体重和精神状态变化,并且伴有恶心和呕吐。
因症状加重,患者来到医院就诊。
2. 临床评估2.1 问诊与病史收集医生与患者进行详细的问诊,了解胃痛的性质、持续时间、伴随症状等情况,并询问家族病史和个人习惯等背景信息。
2.2 体格检查医生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深部触诊等,以评估病情的严重程度和确定可能的肿瘤存在。
2.3 辅助检查患者进行病理检查,包括胃镜检查、CT扫描、血液检查等,以便确定胃癌的类型、分期和任何转移。
3. 诊断与分期根据病例的临床评估和辅助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患有胃癌。
进一步,医生进行分期评估,以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和适当的治疗策略。
本例患者被诊断为胃癌的T3期,即癌肿累及胃壁深达浆膜层。
4. 治疗策略基于患者的诊断结果和分期,医生制定了相应的治疗计划。
4.1 手术治疗手术是胃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之一。
本例患者接受了部分胃切除术,去除了患部以及附近的淋巴结。
4.2 化疗术后,患者接受了辅助化疗,以减少术后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4.3 放疗对于某些胃癌患者,放疗可以用于术前或术后的治疗,以提高治疗效果。
5. 预后与生存影响胃癌的预后通常与诊断时的分期密切相关。
早期诊断和治疗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本例患者被诊断为T3期,手术治疗后接受了辅助化疗,预后相对较好。
然而,预后还受到其他因素,如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和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等的影响。
结论胃癌是一种严重的恶性肿瘤,及早发现和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讨论了一个胃癌病例,描述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策略,以及预后和生存影响。
对于胃癌患者,综合应用手术治疗、化疗和放疗等方法,并密切监测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状况,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生存率。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手术步骤
远端胃大部切除术(distal gastrectomy)是一种常见的胃部手术,通常用于治疗胃癌或胃溃疡等胃部疾病。
手术步骤如下:
1. 麻醉,患者在手术开始前会接受全麻,以确保手术过程中不会感到疼痛。
2. 切口,外科医生会在患者的腹部做出一到多个切口,用于插入手术器械和摄像头。
3. 探查,医生会用腹腔镜或开腹方式进行腹腔探查,以评估肿瘤的大小、位置和周围器官的情况。
4. 切除,医生会切除胃的一部分,通常是远端部分,同时清除周围淋巴结以防止癌细胞扩散。
5. 吻合,将胃的剩余部分与小肠相连接,通常是通过胃空肠吻合术或胃食管吻合术。
6. 排空管插入,为了排除术后的胃液,医生可能会在手术中插
入胃管。
7. 关口,在确认手术区域没有出血或其他并发症后,医生会关闭切口并结束手术。
术后,患者需要留院观察一段时间,并遵循医嘱进行恢复和康复训练。
值得注意的是,手术步骤可能会因个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因此患者应该在接受手术前与医生充分沟通并了解手术细节。
胃癌切胃手术的标准
胃癌切胃手术的标准通常取决于多个因素,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分期和患者的健康状况等。
以下是一些可能影响胃癌切胃手术标准的因素:
1. 肿瘤的位置和大小:如果肿瘤位于胃的上部或中部,可能需要进行全胃切除术。
如果肿瘤位于胃的下部,可能可以进行部分胃切除术。
2. 肿瘤的分期:早期胃癌可能只需要进行部分胃切除术,而晚期胃癌可能需要进行全胃切除术。
3. 患者的健康状况:如果患者的健康状况良好,可能可以进行更彻底的手术,如全胃切除术。
如果患者的健康状况较差,可能需要进行部分胃切除术或姑息性手术。
4. 手术医生的经验和技术:经验丰富的手术医生可能能够进行更彻底的手术,同时减少手术风险。
总之,胃癌切胃手术的标准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的,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
如果您需要进行胃癌切胃手术,建议咨询专业的医生,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最适合您的手术方案。
了解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胃癌病理形态学特征概述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具有多样化的病理形态学特征。
病理形态学是研究病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观察和研究肿瘤的形态学特征,可以了解它们的病因、发生机制及预后等信息。
1. 胃癌的分类胃癌可以分为腺癌、黏液癌、浸润性腺癌、髓样癌等不同亚型。
其中,腺癌是最常见的类型,占胃癌的大部分。
腺癌的组织学特征是癌细胞形成腺体结构,这些腺体可以分为不同的亚型,如乳头状腺癌、粘液腺癌等。
黏液癌则以其大量的胃液在病理形态上表现为黏性,通常具有较差的预后。
2. 胃癌的组织结构胃癌通常由癌腺体和性腺组成。
癌腺体是由癌细胞形成的类似正常胃腺体的结构,其中含有不同的亚型细胞,如带有黏液的细胞、多形核细胞等。
性腺则由不同类型的癌细胞形成,如髓样癌中的神经内分泌细胞。
3. 胃癌的组织浸润和转移胃癌的组织浸润性很强,通常可以侵犯胃黏膜下层、浆膜层以及周围器官组织。
深浸润病变可以造成胃壁增厚,形成不同程度的息肉状肿块。
此外,胃癌还具有转移的特点,常通过淋巴道和血行方式转移到其他器官,如肝脏、腹膜、肺部等。
4. 胃癌的组织学分级胃癌通常通过组织学分级来评估其组织学特征和预后。
常见的胃癌组织学分级系统包括WHO分级和国际癌症联合会(UICC)分级系统。
这些分级系统根据癌细胞形态、核分裂数以及腺体形成程度等因素进行分级,分级越高,预后通常越差。
5. 胃癌的病理标志物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还包括一系列病理标志物的过表达。
常见的病理标志物包括丝氨酸/苏氨酸蛋白酶(caspase)、细胞角蛋白等。
这些标志物的高表达往往与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密切相关。
总结:胃癌的病理形态学特征是了解和诊断胃癌重要的依据。
通过观察和分析胃癌的组织结构、分类、分级以及病理标志物的表达情况,可以更准确地了解胃癌的恶性程度和预后。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形态学的评估对于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胃癌的了解和研究仍然是一个热点领域,未来的研究将进一步揭示其病理形态学特征与发生机制的关系,为胃癌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有效的方法和策略。
胃癌淋巴结分组、分站标准将胃大弯和胃小弯分别三等分,连接其对应点后将胃分为上、中、下三个部分,分别以U(上部)、M(中部)、L(下部)表示位于不同部分的胃癌,以E(食管)和D(十二指肠)表示胃癌向上或向下浸润。
如肿瘤范围达到或超过两个部分时,则以主要部分在前为原则以多个字母表示。
一、胃癌淋巴结分组标准第1组(No.1)贲门右淋巴结第2组(No.2)贲门左淋巴结第3组(No.3)小弯淋巴结第4sa组(No.4sa)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短动脉)第4sb组(No.4sb)大弯淋巴结左组(沿胃网膜左动脉)第4d组(No.4d)大弯淋巴结右组(沿胃网膜右动脉)第5组(No.5)幽门上淋巴结第6组(No.6)幽门下淋巴结第7组(No.7)胃左动脉淋巴结第8a组(No.8a)肝总动脉前上部淋巴结第8b组(No.8b)肝总动脉后部淋巴结第9组(No.9)腹腔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0组(No.10)脾门淋巴结第11p组(No.11p)脾动脉近端淋巴结第11d组(No.11d)脾动脉远端淋巴结第12a组(No.12a)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肝动脉)第12b组(No.12b)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胆管)第12p组(No.12p)肝十二指肠韧带淋巴结(沿门静脉)第13组(No.13)胰头后淋巴结第14v组(No.14v)沿肠系膜上静脉淋巴结第14a组(No.14a)沿肠系膜上动脉淋巴结第15组(No.15)结肠中动脉周围淋巴结第16a1组(No.16a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1第16a2组(No.16a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a2第16b1组(No.16b1)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1第16b2组(No.16b2)腹主动脉周围淋巴结b2第17组(No.17)胰头前淋巴结第18组(No.18)胰下淋巴结第19组(No.19)膈下淋巴结第20组(No.20)食管裂孔淋巴结第110组(No.110)胸部下食管旁淋巴结第111组(No.111)膈上淋巴结第112组(No.112)后纵隔淋巴结二、不同部位胃癌的各组淋巴结分站标准*胃癌部位**淋巴结组别LMUMULMLUUMLLDLLMMMLMUUMU ****E+No.1 1 2 1 1 1No.2 1 ***M 3 1 1No.3 1 1 1 1 1No.4sa 1 M 3 1 1No.4sb 1 3 1 1 1No.4d 1 1 1 1 2No.5 1 1 1 1 3No.6 1 1 1 1 3No.7 2 2 2 2 2No.8a 2 2 2 2 2No.8b 3 3 3 3 3No.9 2 2 2 2 2No.10 2 M 3 2 2No.11p 2 2 2 2 2No.11d 2 M 3 2 2No.12a 2 2 2 2 3No.12b 3 3 3 3 3No.12p 3 3 3 3 3No.13 3 3 3 M MNo.14v 2 2 3 3 MNo.14a M M M M MNo.15 M M M M MNo.16a1 M M M M MNo.16a2 3 3 3 3 3No.16b1 3 3 3 3 3No.16b2 M M M M MNo.17 M M M M MNo.18 M M M M MNo.19 3 M M 3 3 2 No.20 3 M M 3 3 1 No.110 M M M M M 3 No.111 M M M M M 3 No.112 M M M M M 3。
胃癌trg分级标准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其发展进程是一个复杂的多因素、多步骤的过程。
TRG分级标准是评估胃癌术后病理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详细介绍胃癌TRG分级标准。
TRG是Tumor Regression Grade (肿瘤消退分级)的缩写,用于评估化疗或放疗后肿瘤组织的病理治疗效果。
TRG分级标准通常根据肿瘤的消退程度将其分为五个等级,分别是TRG0、TRG1a、TRG1b、TRG2和TRG3。
1. TRG0:没有观察到肿瘤残留,病理切片中完全消失。
这表示化疗或放疗对肿瘤起到了明显的缩小和消退作用,治疗效果非常好。
2. TRG1a:肿瘤存在,但胃癌绝大部分已经坏死。
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少量的肿瘤残留,但残留的癌细胞已经经历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
3. TRG1b:病理切片中观察到较大面积的肿瘤残留,但肿瘤细胞仍然满足一定的坏死和变性标准。
这表示治疗对肿瘤产生了一定的作用,但不能达到完全消退的效果。
4. TRG2:肿瘤残留明显,肿瘤细胞未发生坏死和变性。
病理切片中可以观察到大量的肿瘤组织,并且没有明显的细胞变性和坏死。
5. TRG3:肿瘤完全消退,但是出现了不良反应或治疗后的瘢痕。
病理切片中肿瘤细胞已经完全消退,但是治疗对正常组织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TRG分级标准的确定是通过对术后病理切片的观察和评估来完成的。
评估TRG需要专业的病理医生进行组织切片的观察和分析。
评估TRG的结果将直接影响到治疗方法的选择和预后的判断。
评估TRG对于胃癌患者的治疗非常重要。
通过评估TRG,医生可以判断化疗或放疗的疗效如何,进一步调整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TRG分级标准也可以作为研究胃癌病理治疗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为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和依据。
然而,需要指出的是,TRG分级标准并不适用于所有患者,特别是早期胃癌患者。
TRG分级主要应用于先期扩散性胃癌患者,因此在应用TRG分级标准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选择。
胃癌的手术切除与保留胃技术比较胃癌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
根据肿瘤的位置和发展程度,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手术切除和保留胃技术。
本文将对这两种技术进行比较,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选择适合的治疗方式。
一、手术切除手术切除是目前胃癌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
它通过切除癌组织和相应的淋巴组织来根治胃癌。
常见的手术方法包括胃大部切除术、全胃切除术和胃远端切除术。
1. 胃大部切除术胃大部切除术是指切除病变区域以及附近淋巴结的手术。
此手术可以保留部分胃组织,有利于术后胃功能的恢复。
然而,由于胃大部切除术保留了一部分胃,存在一定的复发风险。
2. 全胃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是将整个胃、食管和十二指肠切除的手术。
此手术对于胃癌较为广泛的患者适用,可以降低术后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然而,全胃切除术术后需要进行消化系统重建,可能对患者的饮食习惯和生活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
3. 胃远端切除术胃远端切除术指的是切除胃部远端病变及相应淋巴结的手术。
与全胃切除术相比,胃远端切除术可以保留一部分胃组织,减少术后的饮食限制和并发症的发生。
然而,胃远端切除术只适用于胃癌的早期病变。
二、保留胃技术保留胃技术是一种相对较新的胃癌治疗方式。
它通过切除病变组织,但保留部分胃结构,利用胃组织的弹性和功能来维持消化功能。
1. 胃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胃内镜粘膜下层剥离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技术,通过胃内镜将肿瘤周围的粘膜下层组织完整剥离,保留了整个胃的功能。
这种技术对于早期胃癌具有很好的疗效,但对于深浸润性胃癌效果有限。
2. 胃肠血运重建术胃肠血运重建术是在切除病变组织的同时,将胃组织与小肠相连接,以保持胃的功能。
这种技术需要较高的外科技术水平,并可能导致一些并发症的风险。
综上所述,手术切除和保留胃技术都是治疗胃癌的有效方式。
手术切除能够根治胃癌,但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饮食习惯有一定的影响;保留胃技术能够保持胃的功能,但适用范围较窄。
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患者应根据自身情况和医生的建议进行综合考虑,并进行详细的术前沟通和风险评估。
许多胃癌患者在跟医生进行手术谈话时,或许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同样是得了胃癌,有些人只切一部分胃,而有些则是把胃全部切掉呢?胃癌需要切掉多少胃?整个还是部分?胃切除多大范围,是根据病灶的部位、病期的早晚决定的。
因此手术中,医生不仅要切除看得到的病灶,也要整块切除病灶周围的部分正常胃壁,否则就会残留肉眼看不到的癌细胞,导致复发。
目前,多数专家主张对近端胃癌或贲门癌行全胃切除,而非近端胃大部切除,除非病变较早。
对于进展期的近端胃癌或贲门癌,全胃切除可避免严重食管返流,并增加手术彻底性。
胃被切除后,它的功能怎么办?胃的主要功能是储存、搅拌食物,通过胃酸和胃酶的作用,将食物变成粥状物,以便肠道消化吸收。
其实胃的消化、吸收能力是很弱的,消化主要通过胆汁、胰液和小肠液,而营养物质的吸收主要通过小肠。
因此,全胃切除后生活质量并不一定受到严重影响。
不过,胃切除后,食物进入小肠不再受胃幽门控制,极大的缩短了食物在胃的停留时间,大大减少了人体对营养的吸收。
因此会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维生素微量元素缺乏和体重减轻。
此外,在进食上也要格外注意,胃搅拌食物的功能减弱或消失,对食物也就有了要求。
胃癌手术后饮食需注意:其一,因为做过胃切除手术的病人的胃不能和健康人的胃一样每日进食三餐,那样胃肠的负担就过重了。
其二,应采取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法,让食物少量分批进入胃内、肠内。
如仍一日三餐,应在每餐大大地减少食量,然后在上午10 点和下午3 点再吃些东西,则不会发生倾倒综合征。
其三,为了不使血糖速升、速降,应减少碳水化合物食物(米、面等)的摄入量,选择低糖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
在进食时应先吃干食,后吃流食,并缓慢进食,饭后安静卧床20-30 分钟,这些均可使食物进入肠内的速度减慢,从而预防了倾倒综合征的发生。
胃癌的手术切除范围与淋巴结清扫胃癌是一种常见且具有高发病率的恶性肿瘤,对于早期胃癌患者,手术切除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
手术切除的范围和淋巴结清扫的程度对于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就胃癌的手术切除范围和淋巴结清扫,进行详细的讨论和介绍。
一、胃癌手术切除范围胃癌手术切除的范围主要包括胃体部分或全部的切除,以及涉及到的周围组织或器官的切除。
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胃癌手术切除分为三种类型:D1切除、D2切除和D3切除。
1. D1切除D1切除是指仅仅切除胃的一部分,通常包括癌肿及其周围的一层浸润性黏膜,同时清除胃周围淋巴结。
这种切除方式适用于早期胃癌,即肿瘤仅限于黏膜和浸润性黏膜层,且未扩散到深层组织和淋巴结的情况。
D1切除手术对于早期胃癌的治愈率较高,术后并发症较少。
2. D2切除D2切除是目前广泛应用于胃癌治疗的手术方式,其切除范围较D1切除更广泛,对胃体的切除更彻底。
D2切除包括胃体部分或全部的切除,同时清除胃周围的淋巴结以及幽门、脾脏、胰腺、肝门、胃下总动脉等器官和组织的切除。
D2切除手术能够更有效地清除淋巴结,减少胃癌的残留和复发,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3. D3切除D3切除是对D2切除的进一步扩展,它还包括更广泛的幽门、胰腺、脾脏切除以及对腹膜后淋巴结的清扫。
D3切除是一种较为复杂且具有高风险的手术方式,适用于胃癌侵犯周围器官或腹腔广泛转移的情况。
这种切除方式能够更全面地清除癌细胞,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手术风险和并发症。
二、淋巴结清扫的意义胃癌的术前或术后淋巴结清扫是一项重要的手术步骤,它的主要目的是清除肿瘤转移的淋巴结,以减少术后复发和转移的可能性。
淋巴结清扫也有助于评估肿瘤的分期和预测患者的预后。
1. 淋巴结清扫的类型根据淋巴结清扫的范围和程度,可以将其分为标准淋巴结清扫和扩大淋巴结清扫。
标准淋巴结清扫通常包括对胃周围的25个以上淋巴结进行清扫,以及幽门、脾门和胃下总动脉周围的淋巴结清扫。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年 第18卷 第42期73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对比胃癌胃全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预后情况黄干岭(高邮市中医医院,江苏 高邮 225600)0 引言胃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导致该病的发病率也呈不断给上升的趋势,且发病人群也越来越有朝年轻化发展[1]。
因此笔者将对本院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进行研究,采用胃全切除手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这两组不同的手术方法,探讨两组患者术后临床的预后情况。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对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收治的50例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
对照组采用胃全切除术,男12例,女13例,年龄在27-64岁之间,平均(55.34±5.38)岁,其中按照TNM 分期显示,I 期3例,II 期9例,III 期10例,IV 期3例;治疗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男14例,女11例,年龄在28-66岁,平均(56.87±5.95)岁,其中按照TNM 分期显示,I 期3例,II 期10例,III 期9例,IV 期3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采用胃全切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其中切除的范围为患者的空肠吻合以及全胃以及食管,并将切除组织周围相邻的淋巴结进行清理。
治疗组采用胃部分切除术,其中切除的范围为患者肿瘤本身以及周围的淋巴结,并在其胃壁切线距肿瘤约5 cm 处的组织部分进行切除。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包括(通气时间、下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并调查其免疫系统功能的指数,同时对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记录。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t 检验进行数据比较,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胃癌胃全切除手术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后患者预后的比较摘要目的研究胃全切除手術和胃部分切除手术对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方法115例胃癌手术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55例)和观察组(60例)。
对照组患者采用胃全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胃部分切除手术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在术后的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血清白蛋白水平、CD4+/CD8+比值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观察组胃癌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为(2.35±1.56)d、下床活动时间为(1.48±0.91)d、住院时间为(7.68±2.89)d,对照组患者的肛门排气时间(3.47±1.86)d、下床活动时间(2.64±1.45)d,住院时间(10.49±3.14)d,观察组患者肛门排气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CD4+/CD8+比值分别为(33.91±2.41)g/L、(1.69±0.26)%,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的血清白蛋白(38.15±2.48)g/L、CD4+/CD8+比值(1.19±0.3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
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5.00%;对照组患者为18.18%,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与胃全切除手术相比,胃部分切除手术能大大降低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减少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提高患者的预后水平。
关键词胃癌;胃全切除手术;胃部分切除手术;预后Comparison of prognosis between stomach cancer total gastrectomy and partial gastrectomy in patients WANG Li-guo. Department of Oncological Surgery,Inner Mongolia Chifeng City Hospital,Chifeng 0240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research influence by total gastrectomy and partial gastrectomy on prognosis of stomach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A total of 115 patients in stomach cancer operation were divided by different operation measures into control group (55 cases)and observation group (60 case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total gastrectomy for treatment,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artial gastrectomy for treatment. Comparison was made on postoperative anal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hospital stay time,serum albumin level,CD4+/CD8+ ratio and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nal exhaust time as (2.35±1.56)d,off-bed activity time as (1.48±0.91)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7.68±2.89)d. The control group had anal exhaust time as (3.47±1.86)d,off-bed activity time as (2.64±1.45)d and hospital stay time as (10.49±3.14)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ll shorter anal exhaust time,off-bed activity time,and hospital stay tim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erum albumin and CD4+/CD8+ ratio respectively as (33.91±2.41)g/L and (1.69±0.26)%,which were obviously better than serum albumin and CD4+/CD8+ ratio in the control group respectively as (38.15±2.48)g/L and (1.19±0.32)%,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as 5.00%,which was 18.18%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much lower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 Comparing with total gastrectomy,partial gastrectomy can remarkably lower operation trauma in patients,reduce risk of complications,and improve prognosis level in patients.【Key words】Stomach cancer;Total gastrectomy;Partial gastrectomy;Prognosis大多数学者认为胃癌发病率的不断上升与患者生活习惯和生活环境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周围环境的污染等原因会促使该疾病发作[1]。
第六章胃癌一.概述(1)流行病学:胃癌是全世界发病率最高的癌症之一,虽然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胃癌的总体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但其绝对发病人数仍然很庞大,其死亡率占各类肿瘤死亡原因第二位,其中发展中国家胃癌占2/3。
我国是胃癌的高发国家之一,胃癌发病人数占全世界发病总数的42% 。
每年新确诊患者人数达30万多,其中三分之二为进展期胃癌,且其发病年龄具有明显的年轻化趋势。
过去胃癌发病以40岁~60岁年龄组居多,现在则以35岁~55岁年龄组为多。
(2)定义及诊断要点:通常早期胃癌是指肿瘤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不论肿瘤大小和有无淋巴结转移。
进展期胃癌是指癌组织浸润达肌层或浆膜等称为进展期胃癌,也称中、晚期胃癌。
一般把癌组织浸润肌层称为中期胃癌,超过肌层称为晚期胃癌。
目前,临床上分期主要采用国际抗癌联盟(UICC)的TNM系统和日本胃癌协会(JGCA)的胃癌日本分期法。
早期胃癌常无症状或轻度非特异性消化不良症状。
故胃癌的发现主要依赖早期筛查,常规体检时应注意直肠指检及左锁骨上淋巴结触诊。
大便隐血在早期胃癌阳性率为20%,中晚期胃癌可达80%,胃钡餐造影X线主要征象有:充盈缺损、龛影、胃轮廓、蠕动异常、粘膜形态改变等。
上述方法因技术简便,费用低廉,常用于早期筛查,胃癌的确诊主要依赖病理,胃镜检查及内镜下病理活检可确定胃癌病理类型,病灶大小,临床上作为胃癌诊断的常规检查。
胃癌术前的分期尤为重要,增强型的CT可较清楚地显示胃肿瘤侵犯情况,与周围脏器关系,有无切除可能,为胃癌手术前后评价的常规手段。
由于胃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直接关系进一步的治疗,如条件许可,可进一步行超声内镜(EUS),磁共振(MRI),PET-CT及腹腔镜在内的影像技术。
此外连续监测CEA,CA50,CA19-9,CA125,CA724等癌胚抗原及糖类抗原对胃癌的随访,疗效和预后的监测有一定价值。
但目前尚缺乏特异性强的指标。
近年来,胃癌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迅猛,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参与的复杂过程,通过检测如K-ras、c-erbB2、VEGF等对个体化用药有指导意义。
(3)治疗原则:治疗前须进行多学科综合评估,然后依据胃癌的分期,采用综合治疗。
手术是胃癌最确切的治愈手段。
东方人,D2切除作为进展期胃癌标准的手术治疗方式。
早期胃癌根治手术后,T1N0的病人只需观察、随访;T2N0的病人如无高危因素亦只需观察、随访,但对分化差、年龄<50,累及脉管等具有高危因素的病人,需接受辅助治疗。
中晚期胃癌能手术者,争取行R0切除,对T3,T4或任何T/N(+)的病人,或能未达到R0切除的病人及不能手术的局部晚期病人,只要身体状况许可,目前推荐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
一般情况不佳,已有远处转移的病人则以全身治疗为主,包括挽救化疗及最佳支持治疗。
除日本外,大部分国家未进行胃癌筛查,大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到进展期甚或晚期,因而内科药物治疗是胃癌综合治疗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随着大量新型细胞毒药物及靶向药物的问世,药物治疗在胃癌综合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二.正确选用药物1、对胃癌有效的化疗药物有哪些?有效的联合化疗建立在有效的单药基础之上。
对胃癌有效的单药包括:5-FU (有效率21%)、MMC(有效率30%)、DDP(有效率19%)、ADM(有效率21%)、EPI (有效率36%)、FT-207(有效率29%)、UFT(有效率30%)等。
除5-FU、DDP外(可参见第3章食管癌),另一类最常用的药物为蒽环类,包括阿霉素、表阿霉素等。
属抗肿瘤抗生素,可抑制RNA 和DNA的合成,对RNA 的抑制作用最强,抗瘤谱较广,对多种肿瘤均有作用,属周期非特异性药物,对各种生长周期的肿瘤细胞都有杀灭作用。
近年来的第三代新药如三代的铂类、5-FU前体药物、紫杉类等被证实有效,其中在临床上最广泛应用的包括1)奥沙利铂(Oxaliplatin,商品名乐沙定,简写 L-OHP):奥沙利铂属于新的铂类抗癌药,其中铂原子与1,2二氨环己烷(DACH)及一个草酸基结合。
奥沙利铂是单一对映结构体。
顺式-[草酸(反式-1-1-1,2-DACH)铂]。
奥沙利铂在多种肿瘤模型系统,包括在人结直肠癌模型中,都表现出广谱的体外细胞毒性及体内抗肿瘤活性作用。
体内、体外试验也证实在顺铂耐药的肿瘤模型中,它仍然有效。
在体内和体外研究中,均可观察到奥沙利铂与5-氟尿嘧啶联合应用相加或协同的细胞毒作用。
有研究表明,奥沙利铂通过产生水化衍生物作用于DNA,形成链内和链间交联,从而抑制DNA的合成,产生细胞毒作用和抗肿瘤活性。
2)紫杉类:包括紫杉醇及多西紫杉醇:本品是新型抗微管药物,通过促进微管蛋白聚合抑制解聚,保持微管蛋白稳定,抑制细胞有丝分裂。
体外实验证明紫杉醇具有显著的放射增敏作用,可能是使细胞中止于对放疗敏感的G2和M期。
3)卡培他滨(Xeloda):是一种对肿瘤细胞有选择性活性的口服细胞毒性制剂。
卡培他滨本身无细胞毒性,但可转化为具有细胞毒性的5氟尿嘧啶,其结构通过肿瘤相关性血管因子胸苷磷酸化酶在肿瘤所在部位转化而成,从而最大程度的降低了5-氟尿嘧啶对正常人体细胞的损害。
目前最受关注的是2009年刚刚在中国上市的新药替吉奥(S-1,TS-1),S-1是含5-FU前药替加氟(Tegafur.FT-207)以及吉美嘧啶(Gimeracil,CDHP)和奥替拉西(Oteracil,Oxo)的口服活性复方药。
吉美嘧啶阻断二氢嘧啶脱氢酶(DPD),使FT-207生成的5-FU不被降解,使血与肿瘤内5-FU保持高浓度,奥替拉西阻断5-FU在胃肠道中磷酸化,减少胃肠道毒性。
新英格兰杂志报导的ACTS-GC试验结果证实了S1在东亚人群中术后辅助化疗的有效性。
2、对胃癌有效的靶向药物有哪些?针对胃癌的生物靶向药物治疗目前还处在刚刚起步阶段。
目前主要包括1)抗EGFR单抗:代表药物西妥昔单抗 (爱必妥cetuximab,Erbitux),是人鼠嵌合型IgG,抗EGFR单抗。
作为EGFR抑制剂,本品是该系列抗体中最先进入临床应用阶段。
2009年ASCO年会报告了多项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胃癌的Ⅱ期临床研究,在新辅助治疗方面,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及顺铂方案用于可切除胃癌的术前新辅助治疗,患者显示耐受性良好。
在一线治疗方面,有证据表明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一定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在二线治疗方面,西妥昔单抗联合伊立替康治疗显示了对铂类耐药的胃食管腺癌或鳞癌的可行性,患者耐受性尚可。
2)血管生成抑制剂,代表药物:贝伐单抗(bevacizumab,阿瓦斯丁,Avastin)为基因工程重组人源化抗VFGF单克隆抗体,主要通过抑制VEGF发挥作用。
2009年ASCO年会报道的一项Ⅱ期研究显示,贝伐单抗联合多西他赛及奥沙利铂对于晚期胃癌有效,59%(10/23例)的患者获得部分缓解(PR),41%(7/23例)疾病稳定(SD)。
3)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代表药物:吉非替尼(gefitnib,ZD1839,Iressa),厄罗替尼(特罗凯,arlotinib,OSI一74)。
Park等的研究表明本品能抑制人胃癌细胞生长,一项针对本品用于晚期胃癌和胃食管连接部癌的研究,共纳入75例患者,口服本品250或500mg,结果显示有13例患者的病情得到控制,其中1例患者达到PR。
4)抗HER-2单抗,代表药物:赫赛汀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Herccptin)。
2009年ASCO年会上报告了ToGA试验研究结果,3807例晚期胃癌患者中,HER2阳性表达率为22.1%,曲妥珠单抗与化疗联合的疗效优于单纯化疗,中位OS期分别是13.8个月和11.1个月(P=0.0046),客观缓解率分别为47.3%和34.5%(P=0.0017),两组的毒性无显著性差异。
此外新的靶向药物如mTOR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抑制剂等亦有见报道。
生物靶向药物治疗是胃癌内科治疗发展的方向,但总体上,目前尚不能代替化疗,多与化疗联合应用。
3、胃癌腹腔温热灌注化疗的药物如何选择?腹腔化疗药物选择指征应满足以下条件:①药物能直接通过组织内代谢转化物杀灭肿瘤细胞;②药物具有较低的腹膜通透性;③药物在血浆内能迅速被清除;④药物和腹腔肿瘤有剂量——药物效应。
常用腹腔注射的抗癌药物有顺铂、卡铂、丝裂霉素、5-氟脲嘧啶、争光霉素、噻替哌、阿糖胞苷、阿霉素、足叶乙甙。
腹腔化疗方案一般以DDP、5-FU基础。
顺铂能穿透3mm,相当于50细胞层,而5-Fu为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主要作用于S期,该药分子量小,对组织间隙和细胞膜穿透力好,易透肿瘤表面组织。
由于5-Fu的抗癌疗效与癌细胞接触抗癌药的有效浓度及时间接触呈正相关,故宜长期保留,同时加用增敏剂,以达最大的抗癌效果。
有研究表明,采用VM26 IPC,腹腔内药物浓度比静脉用药高15~30倍,治愈了静脉用药所不能治疗的鼠KrebsⅡ型腹水癌。
此外卡铂作为第二代金属铂类抗肿瘤药物,其抗癌活性与顺铂类似,而其毒性低。
它属细胞周期非特异性抗癌药物,分子量大,水溶性强,不必水化,脏器蓄积少而局部浓度高。
腹腔给药后15 min浓度达高峰(721.21μmol/L),为体循环的139倍,8 h后卡铂浓度降至8.55umol/L以下,可替代顺铂。
Elias D等报道1998/6-2003/12间30位腹膜微转移病人术后行L-OHP腹腔温热灌注化疗。
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53%、48.5%;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1.5%、34%。
4、胃癌免疫调节的药物选择?生物反应调节剂(BRM)在胃癌中的作用,已得到肯定。
临床上胃癌生物反应调节剂(BRM)治疗药物多为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包括有香菇多糖、云芝多糖、α干扰素、胸腺肽α1、胸腺五肽等。
1)香菇多糖系自担子菌纲伞菌目伞菌科香菇菌属香菇菌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为甘露糖甘肽,其余为多种糖分和各种氨基酸等,为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免疫佐剂,能增强对抗原刺激的免疫反应,使受抑制的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功能恢复,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提高NK细胞活性。
日本长期研究发现,对胃癌病人,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可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副反应轻。
2)云芝多糖包括从云芝的子实体中提取的粗多糖(CVPS),从云芝深层培养菌丝体中分离到一种结合蛋白多糖(PSK),从另一个COV1菌株培养而获得的菌丝体糖蛋白混合物(PSP)。
PSK对胃癌有明显抑制和治疗作用。
此外云芝多糖能增强细胞免疫功能,对迟发型过敏反应和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均有促进作用。
尚能增加干扰素、白细胞介素1和2以及前列腺素生成。
3)α-干扰素:是临床上应用最广的治疗肿瘤的细胞因子。
它通过直接抗肿瘤细胞增殖和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发挥抗肿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