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镜光学
- 格式:doc
- 大小:136.30 KB
- 文档页数:11
眼镜镜片与光学知识第一章光学基础知识肉眼能感觉到的光称为可见光,可见光来自各种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
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为380~760nm,小于380nm的为紫外区,大于760nm的为红外区。
光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不相同,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最快的,约为3×108米/秒。
传播速度大的媒质相对于传播速度小的媒质叫光疏媒质,反之叫光密媒质。
光的传播有四个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的反射定律、光的折射定律。
第一节光的反射和反射定律一、光的反射当光线投射到两媒质的分界面上时,一部分光线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媒质里继续传播,这种现象称为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分为漫反射(或不规则反射)和镜面反射(或规则反射)。
通过漫反射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观察到物体,利用漫反射现象我们可以检查被加工物体的光洁度。
光学仪器可利用镜面反射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控制光路。
光反射时,反射光的比例与媒质性质和入射角的大小有关。
二、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在入射光线与法线所构成的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i1= i2 。
反射现象里光路是可逆的,我们从平面镜内看见别人,别人也同时看见我们就是这个道理。
第二节平面镜成像和球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利用反射定律我们可以确定物体经平面镜成的像。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虚像、成正立像、物像等大。
根据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我们在设计验光室时,可借助平面镜将验光室的长度缩短。
二、球面镜成像镜的反射面为球面的一部分称为球面镜。
反射面为凹面的称为凹面镜,反射面为凸面的称为凸面镜。
顶点、球心、曲率半径、主轴、副轴的定义。
1、凹面镜焦距等于曲率半径的一半,即f=r/2。
凹面镜的成像可利用成像公式计算和作图方法来求解。
成像公式为:-1/s +1/s'=1/f '。
成像公式应遵循符号规则。
成像公式为近似公式。
作图方法求解成像是利用三条特殊光线。
2、凸面镜成像情况同凹面镜。
此外我们可以验证不管物体在何位置,凸面镜始终成缩小的、正立的虚像。
眼镜片的光学性质现代的眼镜片是一组非常复杂的光学系统,它是多种材料和膜层的组合体,具有一定的特性。
眼镜片材料作为镜片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作用不仅仅是参与了镜片的矫正功能,而且它还是镜片系统镀膜处理的基础,镜片的材料与所镀的膜层是密切相关的。
眼镜学的研究目的就是要通过配戴矫正镜片使屈光不正的眼睛视物清晰,所以在选用镜片材料时,需要考虑影响镜片屈光作用的因素。
一、影响眼镜片屈光作用的主要因素1、几何特性镜片的几何特性主要包括镜片的曲率半径和表面形状。
2、物理化学特性镜片的物理化学特性主要包括镜片的折射率、阿贝系数等。
眼镜学的研究与发展就是要对以上影响因素合理地设计、很好地控制,以便不断地完善眼镜片的光学矫正效果。
二、眼镜片的主要特性眼镜片的主要特性有光学性质、机械和热性质、电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指计算屈光作用和控制光学性能的特性。
(二)机械和热性质机械和热性质是指镜片形状及抗变形能力的特性。
(三)电性质电性质是指材料的电磁波和电效应的特性。
(四)化学性质化学性质是指通过外界所接触的化学物质了解材料的相应变化的特性。
三、眼镜片的光学性质光学性质是材料的基本性质。
材料的光学性质与眼镜片在日常生活中所碰到的各种光学现象相符合,主要有光线在眼镜片两个表面的折射、反射、镜片本身的吸收以及散射现象和衍射现象。
光线经过镜片的表面发生折射时将遵循折射定律。
(一)折射率折射率是反映镜片材料折射能力的一个参数。
折射率值越大,光线进入镜片偏离得就越远。
一般情况下,折射率值越大,镜片厚度越小,镜片的重量越轻。
(二)色散系数色散现象是指由于不同颜色的光线,波长不同,折射率也不同,当白色光线被折射后,所产生的颜色像差即为色散现象。
材料的色散能力可以由阿贝数来描述。
阿贝数的大小与材料的色散成反比,即阿贝数越大,表示该材料的色散越小。
通常情况下,眼镜片材料的阿贝数为30-60。
一般眼镜片的折射率越高,色散越大,阿贝数就越低。
眼镜光学基础眼镜光学基础光的性质光(电磁波)可见光在传播过程中会发⽣许多物理现象和化⾮可见光学现象。
研究这些现象的学科很多,⽐如⽣理光学、物理光学、量⼦光学等等。
波动性:光的⾊散、⼲涉、衍射、偏光、光的吸收和物体发光。
粒⼦性:光电效应眼镜光学主要运⽤⼏何光学的概念来研究光在眼镜⽚中的传播和成像的规律,以此来设计眼镜镜⽚,提⾼镜⽚的光学性能。
第⼀节⼏何光学光的波动性可借助⼏何学中的⼀些规律来进⾏研究,即利⽤⼏何学中的概念、定律来研究光的波动性(具体说光的传播成像)。
⼏何光学中的原理是真实情况的近似,但在⼤多数情况下与光学仪器所看到的现象相符,⽽其简单的运算提供了计算机和设计各种光学系统的⽅法,因此⼏何光学具有很⼤的实际意义。
当然,⼏何光学由于不考虑光能问题,也不考虑光的⼲涉和绕射现象,因⽽对光学仪器的成像质量的研究还必须借助于光的波动理论才能圆满解决。
第⼆节⼏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传播定律三、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四、光路的可逆性第三节名词解释 1、光源和发⽣点本⾝所发光的物体称为发光体或光源。
光源分为⾃然光源和⼈造光源。
当发光体的⼤⼩和作⽤距离相⽐可以忽然不计时称之为发光点或点光源。
2、光线⼏何线代表光线,光线代表光的传播⽅向。
3、光束许多光线的集合称为光束。
⾃然界⾥有规律的光束有:(1)、平⾏光束(2)、发散光束(3)、会聚光束(4)、像散光束。
4、光束的聚散度光束所在空间的介质折射率Array光束发散点(或会聚点)到基准⾯距离以基准⾯为准,发散点(或会聚点)在左时距离为负,在右时距离为正。
聚散度单位为屈光度。
5、光速光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光速,介质不同,光速不同,真空中的光速为C=3×108⽶/秒(30万公⾥/秒)。
第四节光能⼀、辐射能通量、光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积的全部辐射能,称为辐射能通量。
⼈眼能感受到的辐射能在380mm~760mm的光谱区域,单位时间内通过某⾯积的辐射能的光作⽤称为光通量。
眼镜光学技术心得分享内容总结简要作为一名在眼镜光学领域积累了多年工作经验的员工,深刻认识到眼镜光学技术的重要性。
在本文中,分享我的工作心得,以期为同行业者一些有益的参考。
我的工作主要涉及眼镜光学技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在这个过程中,深入了解了眼镜光学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从原理角度来看,眼镜光学技术的核心在于通过光学镜片来纠正视力问题。
这其中包括近视、远视、散光等。
光学镜片的制作涉及到材料选择、形状设计、厚度调整等多个方面,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眼镜的矫正效果。
从应用角度来看,眼镜光学技术在实际工作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我国市场为例,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近视人口的增加,眼镜需求量逐年上升。
这为眼镜光学技术的发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
随着科技的发展,眼镜光学技术也得到了不断创新,如智能眼镜、隐形眼镜等新产品层出不穷。
从发展趋势来看,眼镜光学技术正朝着个性化、智能化和绿色环保方向发展。
一方面,消费者对眼镜的需求越来越注重个性化,这要求眼镜光学技术能够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另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眼镜光学技术也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如通过智能眼镜实现实时翻译、导航等功能。
环保意识的提升使得眼镜光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也越来越注重绿色环保。
眼镜光学技术是一个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领域。
通过多年的工作经验积累,深刻认识到这个行业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在今后的的工作中,继续努力,为眼镜光学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下是本次总结的详细内容一、工作基本情况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主要负责眼镜光学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作为一名资深员工,深知工作的重要性,并始终以满腔热情投身于眼镜光学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中。
二、工作成绩和做法在我的努力下,我取得了一系列的工作成绩。
我成功研发出了一种新型的光学镜片,该镜片在纠正视力方面具有更高的效果。
参与了智能眼镜的研发工作,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眼镜光学技术相结合,为消费者带来了更好的使用体验。
三、工作成果展示新型光学镜片的研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一、眼镜的基本构成及分类
眼镜通常由两个镜片、鼻托和鞣带组成。
根据镜片的种类,眼镜可分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散光眼镜、双光眼镜等。
除此之外,还有太阳镜、防蓝光眼镜等特殊用途的眼镜。
二、眼镜的光学原理
眼镜的光学原理是利用镜片折射光线使其聚焦或分散,从而改变眼镜 wearer 视觉状态。
近视眼镜为凸面镜,远视眼镜为凹面镜,散光眼镜为柱面镜。
镜片的度数是衡量镜片折射作用大小的参数。
三、眼镜度数的计算
眼镜度数是通过验光来测量的,验光可以得到眼球的屈光度和屈光情况。
镜片度数的确定需要至少两个参数:屈光度和瞳距。
同时,还需要考虑到人的视力情况和使用环境等。
四、眼镜的选择与佩戴注意事项
选择眼镜时需根据眼球屈光度和视力情况,由专业验光师建议。
为了保证佩戴舒适度和视觉效果,还需要考虑到镜架的质量、款式和材质,镜片的材质、厚度和涂层等因素。
五、眼镜眼疾防护与维护
常见的眼疾包括白内障、青光眼、黄斑病变等,它们都与年龄、眼睛疲劳、灰尘、辐射等因素有关。
因此,平时需要注意眼部卫生、缓解眼疲劳、使用护眼仪等,还需要定期检查眼健康。
同时,眼镜也需要定期清洁和维护,以保证镜片的清晰和透明度。
以上就是关于眼镜光学原理的相关内容。
眼镜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需要了解有关镜片的构成、度数的计算、选择与佩戴注意事项以及眼疾的防护与维护等方面的内容,以保证眼部健康和视力的质量。
眼镜的原理眼镜,作为一种常见的视力矫正工具,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透镜的作用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从而使得光线在眼睛内部的聚焦点能够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效果。
眼镜的原理涉及到光学的知识,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眼镜的原理。
首先,我们知道,视力问题主要是由于眼睛的屈光系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问题,导致光线无法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
而眼镜的作用就是通过透镜的光学原理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在眼睛内部正确地聚焦。
透镜有两种类型,一种是凸透镜,一种是凹透镜,它们分别对应着远视和近视的矫正。
对于远视者来说,他们的眼睛屈光系统过于强大,导致光线在视网膜之前就已经聚焦,因此无法形成清晰的视觉。
而凸透镜的作用就是增加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准确地聚焦,从而纠正了远视的问题。
而对于近视者来说,他们的眼睛屈光系统过于弱小,导致光线在视网膜之后才会聚焦,因此也无法形成清晰的视觉。
凹透镜的作用就是减小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在视网膜上准确地聚焦,从而纠正了近视的问题。
除了透镜的作用之外,眼镜的框架也起到了固定和支撑的作用。
眼镜框架的设计要符合人眼的头部结构,能够稳固地戴在耳朵和鼻子上,使得透镜能够准确地对准眼睛,从而发挥最佳的矫正效果。
总的来说,眼镜的原理是基于光学的知识,通过透镜的作用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在眼睛内部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纠正视力问题。
眼镜的矫正效果取决于透镜的类型和度数的选择,以及眼镜框架的设计和舒适度。
因此,在选择和佩戴眼镜时,需要根据个人的视力问题和需求来进行合理的选择,以达到最佳的矫正效果。
总之,眼镜作为一种常见的视力矫正工具,其原理是基于光学的知识,通过透镜的作用来调节光线的入射角度,使得光线能够在眼睛内部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从而纠正视力问题。
选择合适的透镜类型和度数,以及合适的眼镜框架设计,对于眼镜的矫正效果至关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大家对眼镜的原理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
眼镜光学绪论几何光学的基础第一单元:基本概念一、光的基本性质1、发光体和发光点发光体:所有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发光体。
如太阳、电灯。
发光点:不考虑发光体的大小时,可将其示为发光点或点光源,以下讨论的光源都为点光源。
2、光波和光束可见光,可见光之外两端为紫外线和红外线,为不可见光,是对眼的有害光线。
其中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段,UVC可被臭氧层吸收,UVB可晒黑皮肤、长期可损伤角膜,引发雪盲,UVA可伤及晶状体、引发日照性白内障。
3、光线发散光线,会聚光线,平行光线(画图示之)二、基本定律:(画图示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独立传播的,互不干扰。
3、反射定律:当光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要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入射角(a)=反射角(b)。
法线(c):垂直于界面的线。
入射角(a):入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反射角(b):反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4、折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线要透过分界面而折射到另一个介质中。
折射率:材料对光线的偏折能力。
5、光路可逆原理:光的行进路线为光路,光路是可逆的。
6、光学符号规则:采用卡笛生系统(Cartesian),假定所有光线从左向右进行。
所有光线自透镜向左度量的距离为负,向右度量的距离为正。
(画图)第二单元透镜及成像一、球面透镜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有发散作用。
透镜屈光力单位2、屈光度:透镜屈光力大小的单位(Diopter,简写为D)。
屈光度是以透镜焦距(单位是米)的倒数来表示的。
D=1/f,f为焦距。
例如,焦距为2米的透镜,其屈光度为1/2=0.5D。
3、透镜成像公式: 1/像距—1/物距=1/焦距,称为高斯透镜公式。
画图表示,注意像距的正负号,正号为凸透镜,负号为凹透镜。
4、球面透镜之面镜度:球面镜度有两个界面,每个界面对入射光线具有屈折能力,各界面对光线的屈折能力用顶焦度来表示称之为面镜度。
初中物理知识与概念_眼睛与眼镜的光学原理眼睛的光学结构眼睛是人类感知外界光信息的重要器官,其光学结构精巧而复杂。
眼睛主要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等部分组成,这些部分共同协作,使得光线能够准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图像。
角膜角膜是眼睛最前方的透明组织,类似于一个凸透镜,具有折射光线的作用。
当光线进入眼睛时,首先会经过角膜的折射,使得光线向眼睛内部偏转。
晶状体晶状体位于虹膜后方,是一个可以调节曲率的可变形透明体。
晶状体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松弛,改变其形状,从而调节眼睛的焦距,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睛内部的无色透明胶状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具有支撑眼球壁、保持眼球形状的作用。
同时,玻璃体也能折射光线,使光线进一步向视网膜聚焦。
视网膜视网膜是眼睛内层的一层薄膜,位于眼球的后部,上面分布着大量的感光细胞。
当光线经过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的折射后,最终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视觉图像。
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这些图像转化为神经信号,通过视神经传递给大脑,从而产生视觉。
眼睛的视觉功能眼睛的视觉功能主要包括视力、视野、色觉和立体视觉等。
视力视力是指眼睛分辨物体细节的能力,通常以视力表来检测。
视力的好坏与眼睛的光学结构、感光细胞的敏感度和大脑对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等多种因素有关。
视野视野是指眼睛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视野的大小和形状与眼睛的位置、瞳孔的大小和视网膜的敏感度等因素有关。
色觉色觉是指眼睛对颜色的感知能力。
人类视网膜上有三种不同的感光细胞(红敏细胞、绿敏细胞和蓝敏细胞),它们分别对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线敏感。
通过这三种感光细胞的组合,我们可以感知到各种颜色。
立体视觉立体视觉是指眼睛能够感知物体远近、大小和形状的能力。
这主要依赖于双眼之间的视差和大脑对双眼视觉信息的处理能力。
眼镜的光学原理眼镜是一种用来改善视力或保护眼睛的光学器件。
根据使用目的的不同,眼镜可以分为近视眼镜、远视眼镜、老花眼镜和防护眼镜等。
光学眼镜特点及应用光学眼镜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线的传播路径来改善视觉问题的视觉辅助工具。
它们通过调整光线的方向和聚焦,帮助视力不佳的人更清晰地看到物体。
光学眼镜的主要特点如下:1. 配镜原理:光学眼镜通过调整透镜的曲率来校正视觉缺陷。
对于远视者,凸透镜会使光线更聚焦,帮助眼睛聚焦在视网膜上;而眼镜透镜则通过使光线更分散来帮助近视者。
2. 美观性:光学眼镜通常具有时尚设计,使其更加美观,使佩戴者更愿意戴上眼镜。
现代光学眼镜也具有轻便的材料和薄型设计,因此在佩戴时更加舒适。
3. 物料选择:光学眼镜的透镜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
其中最常用的是塑料和玻璃。
塑料透镜轻巧且不易碎裂,而玻璃透镜则具有更高的光学质量。
4. 防紫外线:很多光学眼镜还具有防紫外线功能。
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可能会导致眼睛的损伤,因此光学眼镜的防紫外线功能可以有效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
光学眼镜有广泛的应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纠正近视、远视和散光:最常见的光学眼镜应用是纠正视觉问题。
近视者戴上负透镜(凸透镜)来让光线更分散,从而使其在视网膜上更清晰聚焦。
远视者则戴上正透镜(凹透镜),使光线更聚焦在视网膜上。
散光者需要特殊的透镜设计,以纠正光线的折射问题。
2. 阅读和屏幕使用辅助:许多人在阅读或长时间使用电子屏幕时会感到眼睛疲劳。
特制的阅读眼镜或计算机眼镜可以帮助舒缓眼睛,并减少对眼睛的压力。
3. 夜视眼镜:有些光学眼镜设计用于增强夜间视觉。
这些眼镜通常具有特殊的滤光镜,可以减少夜间光线的反射和散射,提高佩戴者在夜间的视觉能力。
4. 儿童眼镜:光学眼镜也常用于纠正儿童的视觉问题。
早期的视觉矫正可以帮助儿童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5. 隐形眼镜:虽然不是传统的眼镜,但隐形眼镜也可以归类为光学眼睛。
隐形眼镜可以用于纠正近视、远视和散光等视觉问题,不过不同于传统眼镜,它们是直接放置在眼球上的。
综上所述,光学眼镜在纠正视力问题、提供舒适感、保护眼睛免受紫外线伤害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
光学眼镜的工作原理和作用光学眼镜是一种通过改变光线的传输和折射方式来改变人眼视觉焦距的工具。
它可以纠正人眼的屈光不正,提高视觉质量,让人们能够看清楚远处或近处的物体。
光学眼镜的工作原理涉及光的折射和成像,下面将详细介绍。
光学眼镜的工作原理基于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发生的折射现象。
在一定条件下,光线从一个介质传播到另一个介质时,会发生折射变化。
根据折射率的不同,光线的方向和速度会发生变化。
光学眼镜利用折射现象将光线引导到适合人眼焦距的位置,使得物体能够以清晰的形象在人眼视网膜上投影。
光学眼镜通常分为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两种类型。
对于近视者而言,远处的物体无法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近视像(像发生在视网膜之前)。
近视眼镜通过减少光线的折射程度,把远处的物体的焦点移动到视网膜上,以达到清晰视觉的效果。
近视眼镜的凸透镜在光通过时会发生逆向折射,使得光线角度变大,从而在眼镜后面形成一个减小的、实际的物体像,在人眼:中把这个物体看清楚。
对于远视者而言,近处的物体无法清晰地呈现在视网膜上,而是远视像(像发生在视网膜之后)。
远视眼镜通过增大光线的折射程度,把近处的物体的焦点移动到视网膜上,以达到清晰视觉的效果。
远视眼镜的凹透镜在光通过时会发生正向折射,使得光线角度变小,从而在眼镜后面形成一个增大的、实际的物体像,在人眼中把这个物体看清楚。
除了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外,还有一种常见的光学眼镜是老花眼镜。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眼的调节能力会下降,导致看近处物体时会出现模糊。
老花眼镜采用双凸透镜,使得眼睛对近处的物体的折射能力增加,从而可以看清楚近处的物体。
总结来说,光学眼镜通过利用光的折射和成像原理来改变光线的传输路径和折射程度,使得物体能够以清晰的形象投影在人眼视网膜上。
近视眼镜通过减小光线的折射程度,远视眼镜通过增大光线的折射程度,而老花眼镜通过调整光线的折射能力,改善人眼视觉的焦距问题。
光学眼镜的作用是纠正人眼的屈光不正,提高视觉质量,使人们能够清晰地看到近处或远处的物体。
眼镜光学绪论几何光学的基础第一单元:基本概念一、光的基本性质1、发光体和发光点发光体:所有本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发光体。
如太阳、电灯。
发光点:不考虑发光体的大小时,可将其示为发光点或点光源,以下讨论的光源都为点光源。
2、光波和光束可见光,可见光之外两端为紫外线和红外线,为不可见光,是对眼的有害光线。
其中紫外线分为UVA、UVB、UVC三段,UVC可被臭氧层吸收,UVB可晒黑皮肤、长期可损伤角膜,引发雪盲,UVA可伤及晶状体、引发日照性白内障。
3、光线发散光线,会聚光线,平行光线(画图示之)二、基本定律:(画图示之)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直线传播的。
2、光的独立传播定律:光在均匀透明的介质中是独立传播的,互不干扰。
3、反射定律:当光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要反射回原来的介质中,入射角(a)=反射角(b)。
法线(c):垂直于界面的线。
入射角(a):入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反射角(b):反射光与法线的交角。
4、折射定律:当光线入射到两个均匀介质的分界面上,有一部分光线要透过分界面而折射到另一个介质中。
折射率:材料对光线的偏折能力。
5、光路可逆原理:光的行进路线为光路,光路是可逆的。
6、光学符号规则:采用卡笛生系统(Cartesian),假定所有光线从左向右进行。
所有光线自透镜向左度量的距离为负,向右度量的距离为正。
(画图)第二单元透镜及成像一、球面透镜1、凸透镜: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有会聚作用。
凹透镜: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有发散作用。
透镜屈光力单位2、屈光度:透镜屈光力大小的单位(Diopter,简写为D)。
屈光度是以透镜焦距(单位是米)的倒数来表示的。
D=1/f,f为焦距。
例如,焦距为2米的透镜,其屈光度为1/2=0.5D。
3、透镜成像公式: 1/像距—1/物距=1/焦距,称为高斯透镜公式。
画图表示,注意像距的正负号,正号为凸透镜,负号为凹透镜。
4、球面透镜之面镜度:球面镜度有两个界面,每个界面对入射光线具有屈折能力,各界面对光线的屈折能力用顶焦度来表示称之为面镜度。
设透镜前面镜度为F1,后面镜度为F2,r1、 r2分别为前后两界面的曲率半径,且折射率为n 的透镜置于空气中,则有:F1= (n-1)/r1 F2=(1-n)/r2则该透镜总的屈光度F=F1+F2=(n-1)(1/r1-1/r2)。
例:设透镜的折射率为1.50且为等双凸透镜,试证该透镜的焦距等于曲率半径。
解:已知n=1.50,设曲率半径为r ,焦距为 f,因为1/f=(n-1)(1/r1-1/r2)=(1.50-1)(1/r-1/-r)=1/r所以f=r5、眼用球面透镜的顶焦度眼用球面透镜的顶焦度等于该球面的两面镜度之和,即:F=F1+F2(其中F为球面透镜顶焦度,F1为该球面透镜前表面镜度,F2为该球面透镜后表面镜度)。
例如:F1=+3.00D.S,F2= -6.00D.S,则F= -3.00D.S顶焦度:是一种度量单位的名称,是用来表述透镜对光线屈折能力大小的,在数值上等于透镜焦距的倒数。
即:F=1/f,顶焦度的单位为屈光度,符号为D,量纲为1/m。
6、球面透镜的视觉像移:将-3.00DS置于眼前,通过镜面观察远处目标,并缓缓上下平移镜片时,所见目标也随之上下移动;当左右平移镜片时,目标也随之左右移动,这种目标的动向与镜片平移方向一致,称为顺动。
将+1.00DS置于眼前,通过镜面观察远处目标,并缓缓上下平移镜片时,将会发现目标逆镜片方向移动,称为逆动。
通过移动的镜片观察目标也在移动的现象称为视觉像移,这种现象为我们能快速给镜片定性提供简便而准确的方法。
7、球面透镜的联合如:透镜-3.00DS联合透镜+4.00DS可以写作-3.00DS +4.00DS +1.00DS第一章矫正屈光不正的镜片第一节近视与远视(远用镜片)一、折射和调节:眼本身亦是光学系统,眼的透光介质主要包括以下四部分。
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1、折射:眼是一个光学系统,光线经过眼睛后也会产生折射。
2、调节:眼睫状肌的收缩与松弛使晶状体的屈光能力变更,以便看清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眼的这种功能称为调节。
当正视眼看5米之外的物体时(5米之外的物体发出的光线为平行光线)焦点在视网膜上,故看远很清楚,而近处物体发出的散开光线在视网膜后成像,故看不清楚,所以眼睛开始调节。
调节过程为:睫状肌紧张,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变凸,屈光能力增强,于是将焦点会聚在视网膜上,便看清物体。
3、假性近视:由于眼睛看近物过久,引起睫状肌的痉挛而造成的近视称为假性近视。
一、远点与近点:1、远点:当眼不使用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远点。
2、近点:当眼睛使用最大的调节时所能看清的最近点。
3、调节力:调节作用时,因晶状体变化而产生的屈光力,以屈光度为单位表示,调节力=1/调节距离(m)调节幅度(AC):反映调节能力的大小。
注视远点与注视近点的屈光力之差为~,也称绝对调节力、最大调节力。
AC =1/R—1/N注意:R为远点,N为近点。
R和N要带正负号。
N为正值,R近视为正值,远视为负值。
4、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间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这个范围称为~。
5、静折射状态与屈光不正:完全不使用调节时眼睛的屈光状态称为静折射状态。
1、静折射状态的分类:(1)正视: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入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上。
(2)非正视:A、近视: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入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前。
B、远视: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入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成像在视网膜后。
C、散光:在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入射光线经过眼的屈光系统后在视网膜上不能成一个点像。
2、屈光不正的矫正和“度”的意义:屈光不正眼戴上适当度数的眼镜,使平行入射的光线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点像,这时就矫正好屈光不正眼,此时所戴镜的度数称为屈光不正度。
确切的说,矫正屈光不正的原理是矫正镜片的像方焦点与矫正眼的远点一致。
(1)近视的矫正:D=1/f '=1/(a-l),其中f '〈0,为焦距;a〈0,为远点距离;l〈0,为镜眼距。
用凹透镜矫正。
(眼前为正,眼后为负即沿光线方向为正。
)(2)远视的矫正:D=1/f '=1/(a-l),其中f '〉0,a〉0,l〈0。
(用凸透镜矫正)画图表示远视的矫正原理:3、关于镜眼距(透镜的有效镜度):De =D/1-LD De为有效镜度,D为镜片度数,L为镜眼距。
例1:镜片-10.00D.S,镜眼距为12mm,则有效镜度为-10.00/1-0.012 X-10.00=-9.00D.S。
例2:镜片+5.00D.S,镜眼距为12mm,则有效镜度为+5.00/1-0.012X+5.00=5.70所以:(1)用负透镜矫正近视眼,如果把矫正透镜离开眼镜一定距离,应使眼镜度数加强。
(2)用正透镜矫正远视眼,如果把矫正透镜离开眼镜一定距离,应使眼镜度数弱。
在配镜时,应注意镜眼距的变化对镜度的影响,尤其是在配高度眼镜时更需注意!!!4、镜片的倍率无论是正视眼还是屈光不正眼,一戴上眼镜所看到的物体或大或小都会发生变化,也就是说由于戴上眼镜,物体在视网膜上成的像与不戴眼镜比较大小发生了变化。
显然这个变化是由于眼镜引起的,于是引出新概念,镜片的倍率。
眼镜的倍率(S.M):指戴上眼镜看到像的大小与不戴眼镜看到像大小的比。
S.M=1/(1-LD)其中L指镜眼距(L)0)单位米,D指镜片的屈光度。
凹透镜会将物体缩小,凸透镜会将物体放大。
例近视S-8.00D,L=12mm,求S.MS.M=1/1-0.012X-8=91.2%第二节散光一、定义: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点像。
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点像,而是成前后两条互相垂直的焦线。
不规则散光:眼睛在不使用调节时,进入眼睛的平行光线在各个角度的屈光能力都不同(也称乱散光)。
二、规则散光:1、散光眼的经线表示:从顾客自身的角度来看,两只眼睛的方向从左到右为0~180度。
2、散光眼的分类:(1)散光的轴分类:A、直散光(也称顺归散光),强主经线在垂直的方向。
B、倒散光(也称逆归散光),强主经线在水平的方向。
C、斜散光,强主经线在斜方向。
(2)根据焦线与视网膜的相对位置分类:A、单纯近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
B、单纯远视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上,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
C、复性近视散光:两条焦线都在视网膜前。
D、复性远视散光:两条焦线都在视网膜后。
E、混合散光: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后,另一条焦线在视网膜前。
3、矫正散光的透镜:(1)圆柱透镜:由一个透明圆柱玻璃体沿轴的方向剖开而得到的。
(2)圆柱球面镜:给柱镜平面一定曲率使之成球面,这样一面为球面,另一面为柱面的镜片为圆柱球面镜。
4、柱面透镜的视觉像移将一柱面镜片(如+1.00DC180)置于眼前,通过镜面观察远处目标,并缓缓上下平移镜片时,所见目标也随之上下移动;若将镜片左右平移时,目标不动;当将镜片以矢轴为轴移动时,透过透镜,所见目标将会扭曲变形。
如果目标是一个十字线,那麽十字线在该镜片移动的过程中将一会“合拢”相向运动,继而又“分开”运动,这种“合拢”和“分开”的运动是呈周期性变化的,称之为“剪刀运动”。
这种现象是由柱面透镜各子午线上具有的屈光力不同造成的。
目标不动的方向即为柱面透镜的轴位方向。
5、柱镜及球柱镜的联合柱镜表示方法是用柱镜度及轴位两部分组成。
如-2.00D.CX180或C-2.00AX180。
球柱镜的表示方法-3.00D.S -1.00D.CX90,或写成S-3.00C-1.00AX90联合(画图):C-2.00AX180 C+3.00AX180=C+1.00AX180C-3.00AX90 C-1.50AX180=S-1.50C-1.50AX90散光片一般有三种表示方法:(举例子)例一:S-2.00 C+3.00 AX180S+1.00 C-3.00 AX90C-2.00AX90 C+1.00AX180 现常简写为-2.00+3.00X180球镜:Spherical柱镜:Cylindrical轴:Axris注:1正负号要写清。
2小数点后有两位。
6、光学十字线(1)光学十字线:轴位互相垂直的柱面透镜的联合就不能用简单的求代数和的方法获得其联合结果,必须借助于光学十字线,所谓光学十字线就是在一个以垂直和水平相交的十字线区域内标出各个子午线方向上的柱面(或球面)透镜的屈光力。
例如:+1.00DS 可用光学十字线图示为a:-1.00DC×180,可用光学十字线图示为b:-1.00DC×15,可用光学十字线图示为c:(2)光学十字线图示的应用:例:求-1.00DC×180/-2.00DC×90-1.00DS/-1.00DC×90或-2.00DS/+1.00DC×1807、三种表示法的换算:一、球+柱——球+柱原球与柱的代数和为新球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