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医源性感染 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3.06 MB
- 文档页数:52
医源性感染的基本概念
医源性感染指由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医疗设备等与医疗活动相关的因素引起的感染。
这种感染通常在医院、护理机构、手术室等医疗环境中发生。
医源性感染的特点包括:
1. 发生在患者接受医疗过程中:医源性感染发生在患者接受医疗过程中,包括住院治疗、手术、使用医疗设备等。
2. 可通过传染途径传播:医源性感染主要通过接触传播、空气传播、飞沫传播等方式传播给患者,也可通过患者之间相互传播。
3. 常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医源性感染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包括细菌、病毒、真菌等。
4. 对患者造成严重后果:医源性感染可能导致患者病情恶化、住院时间延长、治疗费用增加,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为预防和控制医源性感染,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包括:1. 洗手和手卫生:医务人员应常规洗手,使用适当的手卫生剂,减少病原体的传播。
2. 使用无菌操作:手术和其他操作时应采取无菌操作,避免污染和交叉感染。
3. 合理使用抗生素:医生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4. 定期清洁和消毒:医疗设备、器械和环境应进行定期清洁和消毒,避免病原体滋生和传播。
医源性感染的发生对于医疗机构和患者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通过采取适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可以减少医源性感染的发生,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01定义02分类医院感染又称医院内感染或医院获得性感染,是指患者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
根据感染部位不同,可分为呼吸系统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消化系统感染、手术部位感染等;根据病原体来源不同,可分为内源性感染和外源性感染。
定义与分类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发病原因医院感染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患者自身免疫力降低、医疗操作不规范、医疗器械消毒不彻底、医院环境污染等。
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住院时间、侵入性操作、抗菌药物使用等。
其中,老年患者、重症患者、新生儿等人群是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预防措施与重要性预防措施为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应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如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规范医疗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重要性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还可能引发医疗纠纷。
因此,加强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工作对于保障患者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可引起各种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等。
细菌如流感病毒、乙肝病毒等,可引起呼吸道感染、肝炎等疾病。
病毒如白色念珠菌、曲霉菌等,可引起皮肤感染、内脏感染等。
真菌如支原体、衣原体等,可引起呼吸道感染、性病等。
其他微生物常见病原菌及其特点接触传播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污染物品而传播,如手卫生不良、医疗器械污染等。
空气传播通过飞沫、尘埃等空气悬浮颗粒传播,如呼吸道传染病。
水和食物传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如肠道传染病、食物中毒等。
医源性传播在医疗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或器械污染等原因引起的传播。
感染途径与传播方式01020304老年人和婴幼儿由于免疫力降低,易感性增加。
年龄免疫力低下或缺陷者,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易感性增加。
免疫力患有慢性疾病或严重疾病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等,易感性增加。
基础疾病接受侵入性诊疗操作如手术、导管插入等,破坏了皮肤黏膜屏障,增加了感染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