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江南赋序 大学语文分析共21页文档
- 格式:ppt
- 大小:2.84 MB
- 文档页数:21
论《哀江南赋序》《哀江南赋》是北朝诗人庾信后期的代表作。
这篇大赋以作者的一生遭遇为线索,展现了南朝萧梁王朝兴亡盛衰的历史画卷。
哀江南”三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
作品概括了梁朝由盛至衰的历史,凝聚着对故国和人民遭受劫乱的哀伤,具有史诗般的规模和气魄,在辞、赋和整个文学发展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又其叙家世,抒哀思,感情深挚动人,是研究庾信生平的极好资料。
这篇文章即《哀江南赋》的序文,概述了全赋的主题,并阐明了“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的创作动机。
全篇以骈文写成,多用典故来暗喻时世和表达作者悲苦欲绝的隐衷,体现了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庾信的一生与梁朝这段兴亡史密切相关。
他早年与父亲庾肩吾并仕于梁朝,颇受恩宠。
侯景之乱中,他受简文帝之命率宫中文武驻营朱雀航,兵败后潜踪西奔,逃到江陵辅佐梁元帝。
承圣三年(554),奉命出使西魏,正值魏军南侵,江陵失陷,他被拘留在长安。
后西魏为北周所代,他虽受到皇帝和宗室的优宠,但含垢忍耻、屈仕敌国的行为使他面热心寒,悔恨终生。
在乡关之思和羞辱之心的激发下,他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赋,为那个黑暗动乱的时代留下了真实的面影《哀江南赋》将诗人亡国的沉痛熔铸为史家公正的直笔,深刻地批判梁朝统治者的腐朽无能,大胆揭露魏军屠杀掳掠的暴行,并饱蘸血泪描绘出入民在战乱中生离死别的悲惨景象,倾诉了对故国的无穷怀念和感伤身世的绵绵长恨,具有深广的思想内容和很高的历史价值。
这篇大赋前面有一段用骈体写作的序文,说明创作的背景和缘起,尽情抒发了追忆江南旧事的悲苦心情。
由于序侧重在抒情,而赋侧重在记史,因此二者互相生发,组成了有机的整体。
序文可分三层来看,首先简明交代侯景之乱和江陵失陷的确切年月,以及作者在这两次大乱中的遭遇,便将全篇纲领提出。
接着叹息天道循环,时光推移,但梁朝却并没有遵循物极必反的规律而复兴。
自己的心情正如东汉傅燮临难之时,但悲身世,无处求生,又像东汉袁安无力匡扶王室,只能念国事而涕下。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
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整理的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原文哀江南赋序作者: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盗移国,金陵瓦解[2]。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4]。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别馆[7]。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
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並有著书,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
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1]。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
哀江南赋序思想内容
首先呢,这篇赋序里充满了对身世的感慨。
庾信本来是南朝的人,在南朝那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可后来命运弄人,他被迫留在了北朝。
这种身份的转变,就像从一个熟悉的温暖小窝被扔到了一个陌生的地方,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他在序里诉说着自己的无奈和痛苦,就像是一个迷路的孩子,找不到回家的路。
比如说他提到自己过去在南朝的风光,和现在在北朝的尴尬处境,这种对比让人特别能感受到他内心的落差。
除了身世之叹,还有对国家兴亡的沉痛之感。
南朝曾经也是繁华无比啊,那可是文化昌盛、经济发达的好地方。
可后来呢,说败就败了。
庾信看着这一切,心里就像被刀割一样。
他在赋序里描述了南朝从兴盛到衰落的过程,那不仅仅是对历史的记录,更是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深忧虑。
他觉得国家的灭亡就像一场噩梦,把他美好的生活都给打破了。
就好比一个原本热闹的大家庭,突然之间就散了,那种失落和悲哀,谁能懂啊?
而且啊,这篇赋序里还透露出一种文化的焦虑。
庾信是个文化人,他对南朝的文化那是有着深厚的感情。
可是到了北朝,文化氛围和南朝大不一样。
他担心南朝的文化会在这变迁中渐渐失传,就像珍贵的宝贝要被遗忘在角落里一样。
所以他在序里也在努力地保存和传承南朝的文化,希望后人还能记得那段辉煌的历史。
再说说他对百姓苦难的同情吧。
国家一乱,受苦的可不就是老百姓嘛。
庾信看到百姓们流离失所、生活困苦,心里肯定不好受。
他在赋序里也描写了这些场景,让我们能感受到那个动荡年代里普通百姓的悲惨遭遇。
就好像他在为这些可怜的人们大声呐喊,希望有人能来救救他们。
古诗哀江南赋翻译赏析《哀江南赋》出自古文观止。
其诗文如下:【前言】《哀江南赋》是作者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文字真实、凄惋而深刻。
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士,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词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室。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词,惟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穷,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玉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三分ORg,众才一旅;项藉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遂以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
江淮无崖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从缔交;锄耰棘矜者,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檝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注释】[1]《哀江南赋》:“哀江南”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哀江南”句,梁武帝定都建业,梁元帝定都江陵,二者都属于战国时的楚地,作者借此语哀悼故国梁朝的覆亡。
庾信《哀江南赋序》$$$$《哀江南赋序》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非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注释] 1.芟: (shān) 2.耨: (nòu) 3.槎: (chá) 4.燮: (xiè)5.羁: (jī)6.睨: (nì)7.唳: (lì) 9.耨: (nòu)11.轵:(zhǐ) [作者介绍] 庾信(513~581),南北朝文学家。
哀江南赋序①粤以戊辰之年②,建亥之月③,大盗移国④,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⑤,公私涂炭⑥。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⑦。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⑧。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⑨。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⑩。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11);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2)。
昔桓君山之志事(13),杜元凯之平生(14),并有著书,咸能自序(15)。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6);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7)。
信年始二毛(18),即逢丧乱,藐是流离(19),至于暮齿(20)。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21);楚老相逢,泣将何及(22)。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3);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4)。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5)。
楚歌非取乐之方(26),鲁酒无忘忧之用(27)。
追为此赋(28),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9);壮士不还,寒风萧瑟(30)。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1);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2)。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3);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4)。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5);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6)。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7);华亭鹤唳,非河桥之可闻(38)!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9);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40)。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1)。
岂有百万义师(42),一朝卷甲(43);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4)。
江淮无涯岸之阻(45),亭壁无藩篱之固(46)。
头会箕敛者(47),合纵缔交(48);锄□棘矜者,因利乘便(49)。
将非江表王气(50),终于三百年乎(51)?是知并吞六合(52),不免轵道之灾(53);混一车书(54),无救平阳之祸(55)。
呜呼,山岳崩颓(56),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57),必有去故之悲(58)。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飚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59)。
第三章词类活用问题一、“词类活用”的内涵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语法功能,具备另一语法功能和词汇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
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水”由名词活用为动词,“游泳”的意思。
将军身披坚.执锐.。
(《史记·陈涉起义》)“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是“盔甲”、“武器”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也有词类活用现象:王八吃秤砣——铁.了心了。
我的手被电.了一下。
发展经济是为了丰富..我们的生活。
二、使动用法使动用法:即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使用动宾结构表达了现代汉语中递系结构(兼语式)表达的内容。
如:《史记·孙膑》中的两句:齐使田忌将.而往。
——兼语结构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动用法1、动词的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从事谓语动词所表达的行为动作。
动词的使动用法一般只限于不及物动词,不及物动词如果带有宾语,一般为使动用法。
如:项伯杀人,臣活.之。
(《史记·鸿门宴》)“活.之”即“使之(项伯)活了下来”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
(《史记·陈涉世家》)“忿恚..尉”即“使尉(军吏)忿恚(生气)”不及物动词用为使动用法时,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
如: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
(《荀子·天论》)“病”即“病之”,“使之生病”的意思。
及物动词也可以用作使动,为与一般用法相区别,用为使动的及物动词一般要破读。
如:晋侯饮.赵盾酒。
(《左传·宣公二年》)“饮赵盾酒”即“使赵盾饮酒”。
“饮”破读为yìn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论语·子路从而后》)“食之”即“使之食(吃)”,“食”破读为sì“见其二子”即“使其二子见(拜见)子路”,“见”破读为xiàn2、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所表达的含义:主语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与状态。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文字真实、凄婉而深刻。
其格律严整而略带疏放,文笔流畅而亲切感人,并如实地记录了历史的真相,有“赋史”之称。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是如何呢?本文是店铺整理的哀江南赋序文言文翻译及注释资料,仅供参考。
哀江南赋序文言文原文哀江南赋序作者: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日[1],大盗移国,金陵瓦解[2]。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3]。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4]。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5]。
三日哭于都亭[6],三年囚于别馆[7]。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8]。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9];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0]。
昔桓君山之志事[11],杜元凯之平生[12],並有著书,咸能自序[13]。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4];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5]。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16],藐是流离,至于暮齿[17]。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18];楚老相逢,泣将何及[19]!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20];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1]。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22]。
楚歌非取乐之方[23],鲁酒无忘忧之用[24]。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25],不无危苦之辞,惟以悲哀为主[26]。
日幕途远,人间何世[27]!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8]。
壮士不还,寒风萧瑟[29]。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30];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31]。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32];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33]。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34];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35]。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6];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7]!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38];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惟八千[39]。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40]。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41]?江淮无涯岸之阻[42],亭壁无藩篱之固[43]。
大学语文课程教案(首页)教师姓名课题名称哀江南赋序课次 6 授课时间2016 年月日课程类别公共基础课授课方法教授法问答法讨论法授课时数 2教具基本教具授课班级教学目标1、了解梁代兴亡、庾信的家世、南北朝文化合流对文学的影响以及赋体特色。
2、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审批意见教学重点1、体会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2、感受作者故国乡关之思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教学难点1、体会庾信在辞赋和骈文创作中的特色。
2、感受作者故国乡关之思及内心悔恨的情感。
教学设计附记哀江南赋序一、作者简介庾信(513—581)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人。
幼敏而好学,博通经史,犹善吟咏。
出身梁朝名族,其父庾肩吾是当世名士。
信为昭明太子东宫讲读,年仅十五。
适十九岁,简文帝开文德省置学士,庾信与徐陵皆充选。
信与陵才学相埒,为文并重绮艳,“当时后进,竞相模范,每一文出,都下莫不传诵。
”(《北史·本传》)竟形成新诗风,所谓“徐庾体”。
侯景乱起,受命率兵驻守朱雀船(今南京朱雀桥),望敌而逃,一直奔到江陵。
梁元帝于江陵继位后,任右卫将军,封武康侯。
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
历仕西魏、北周,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故世又称庾开府。
留北后虽居高位,却常怀故国之思,作品风格由早期的轻靡华丽变为苍劲沉郁。
《哀江南赋》和《拟咏怀》诗可为代表。
有《庾子山集》。
二、简介汉赋(一)汉赋兴盛的原因1、经济的繁荣,国力的强盛。
2、歌颂明世盛德是历史的传统。
10’20’大学语文课程教案(续页)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3、帝王的提倡和时俗的爱好。
4、文体演变的必然性。
5、汉代文字学研究勃兴对汉赋兴盛的影响。
6、汉代辞赋英杰的兴起促进了汉赋的兴盛。
(二)汉赋的发展过程:骚体赋――大赋――小赋(三)汉赋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
三、课文梳理开篇一段概括了作者命运转折的两件亡国大事件。
哀江南赋序的译文[庾信《哀江南赋序》诗词译文]庾信(513—581)字子山,小字兰成,北周时期人。
南阳新野(今属河南)人。
他以聪颖的资质,在梁这个南朝文学的全盛时代积累了很高的文学素养,又来到北方,以其沉痛的生活经历丰富了创作的内容,并多少接受了北方文化的某些因素,从而形成自己的独特面貌。
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庾信《哀江南赋序》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哀江南赋序南北朝:庾信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一首赋,用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人身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无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译文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
《哀江南赋》序所粤2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3,大盗移国4,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5,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6,穷于甲戌7。
三日哭于都亭8,三年囚于别馆9。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10。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11;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12。
昔桓君山之志事13,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14。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15;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16。
信17年始二毛18,即逢丧乱,藐19是流离,至于暮齿20。
《燕歌》21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22,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23。
下亭漂泊24,高桥羁旅25。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26;壮士27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28;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29。
钟仪30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31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32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33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34;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35!孫策36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37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38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39,合纵缔交40;锄耨棘矜者41,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42;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43。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44;风飙道阻,蓬莱45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46;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47!(选自《庾子山集》)注释:1.庾信为其《哀江南赋》作的序。
2.粤,句首语助词。
3.戊辰之年,梁武帝太清二年(公元548年)。
建亥之月,阴历十月。
4.大盗移国,指侯景篡夺国家政权。
《哀江南赋序》原⽂及翻译 《哀江南赋》是南北朝时期庾信所写的⼀⾸赋,⽤来伤悼梁朝灭亡和哀叹个⼈⾝世,以其独特格局,陈述梁朝的成败兴亡、梁朝腐朽⽆能,侯景之乱和江陵之祸的前因后果。
下⾯,⼩编为⼤家分享《哀江南赋序》原⽂及翻译,希望对⼤家有所帮助!原⽂ 原⽂ 粤以戊⾠之年,建亥之⽉,⼤盗移国,⾦陵⽡解。
余乃窜⾝荒⾕,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世,⽆处求⽣;袁安之每念王室,⾃然流涕。
昔桓君⼭之志事,杜元凯之平⽣,并有著书,咸能⾃序。
潘岳之⽂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即逢丧乱,藐是流离,⾄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胜;楚⽼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之⾬,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桥羁旅。
楚歌⾮取乐之⽅,鲁酒⽆忘忧之⽤。
追为此赋,聊以记⾔,不⽆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暮途远,⼈间何世!将军⼀去,⼤树飘零;壮⼠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不定。
钟仪君⼦,⼊就南冠之囚;季孙⾏⼈,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
钓台移柳,⾮⽟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 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旅;项籍⽤江东之⼦弟,⼈唯⼋千。
遂乃分裂⼭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焉!江淮⽆涯岸之阻,亭壁⽆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江表王⽓,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车书,⽆救平阳之祸。
呜呼!⼭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事,可以凄怆伤⼼者矣!况复⾈楫路穷,星汉⾮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劳者须歌其事。
陆⼠衡闻⽽抚掌,是所⽢⼼;张平⼦见⽽陋之,固其宜矣! 译⽂译⽂ 公元548年⼗⽉(梁太清⼆年),⼤盗篡国,⾦陵沦陷。
我于是逃⼊荒⾕,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泥途炭⽕。
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对文言文一定不陌生吧?文言文是与骈文相对的,奇句单行,不讲对偶声律的散体文。
广为流传的经典文言文都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哀江南赋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与收藏。
哀江南赋序原文粤以戊辰之年,建亥之月,大盗移国,金陵瓦解。
余乃窜身荒谷,公私涂炭。
华阳奔命,有去无归。
中兴道销,穷于甲戌。
三日哭于都亭,三年囚于别馆。
天道周星,物极不反。
傅燮之但悲身世,无处求生;袁安之每念王室,自然流涕。
昔桓君山之志事,杜元凯之平生,并有著书,咸能自序。
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风;陆机之辞赋,先陈世德。
信年始二毛,即逢丧乱,藐是流离,至于暮齿。
燕歌远别,悲不自胜;楚老相逢,泣将何及。
畏南山之雨,忽践秦庭;让东海之滨,遂餐周粟。
下亭漂泊,高桥羁旅。
楚歌非取乐之方,鲁酒无忘忧之用。
追为此赋,聊以记言,不无危苦之辞,唯以悲哀为主。
日暮途远,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
荆璧睨柱,受连城而见欺;载书横阶,捧珠盘而不定。
钟仪君子,入就南冠之囚;季孙行人,留守西河之馆。
申包胥之顿地,碎之以首;蔡威公之泪尽,加之以血。
钓台移柳,非玉关之可望;华亭鹤唳,岂河桥之可闻!孙策以天下为三分,众才一旅;项籍用江东之子弟,人唯八千。
遂乃分裂山河,宰割天下。
岂有百万义师,一朝卷甲,芟夷斩伐,如草木焉!江淮无涯岸之阻,亭壁无藩篱之固。
头会箕敛者,合纵缔交;锄耨棘矜都,因利乘便。
将非江表王气,终于三百年乎?是知并吞六合,不免轵道之灾;混一车书,无救平阳之祸。
呜呼!山岳崩颓,既履危亡之运;春秋迭代,必有去故之悲。
天意人事,可以凄怆伤心者矣!况复舟楫路穷,星汉非乘槎可上;风飙道阻,蓬莱无可到之期。
穷者欲达其言,劳者须歌其事。
陆士衡闻而抚掌,是所甘心;张平子见而陋之,固其宜矣!哀江南赋序翻译公元548年十月(梁太清二年),大盗篡国,金陵沦陷。
我于是逃入荒谷,这时公室私家均受其害,如同陷入泥途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