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神拳教学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5
形神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形神拳是武术中的一种拳法,融合了武术的形与神,具有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等多重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拳法的动作技巧,更要让他们领悟武术的内涵和精神。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但在协调性和力量控制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特点。
掌握形神拳的全套动作,动作规范、准确、连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自信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形神拳中各种动作的规范和准确,如冲拳、推掌、踢腿等。
动作之间的衔接和流畅性,体现形神兼备。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表现出形神拳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和气势。
部分复杂动作的协调配合,如转身、跳跃等。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准确、流畅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形神拳的动作要领。
2、分解教学法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动作,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4、游戏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准备1、场地准备选择宽敞、平坦、安全的场地,如学校操场。
2、器材准备武术服、音响设备、标志物等。
3、教学资源准备形神拳的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约 5 分钟)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形神拳。
2、准备部分(约 10 分钟)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关节活动操等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
专项准备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练习,如正踢腿、侧踢腿、弓步冲拳等,为学习形神拳做好准备。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让学生掌握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武术素养,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 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形神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形神拳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2. 形神拳的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形神拳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引导学生关注形神拳在我国武术史上的地位。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授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如:起式、进步、退步、闪身、跳跃等。
2. 通过示范、分解动作、反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
三、动作协调性训练1. 让学生进行动作分解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 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动作,提高动作的连贯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基本动作的复习。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
二、技巧提升1. 教授形神拳的技巧,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等。
2. 通过示范、讲解、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技巧。
三、实战演练1. 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实战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 在演练过程中,强调技巧的应用和动作的连贯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神拳的技巧和实战演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形神拳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战演练,评价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技巧应用水平。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形神拳-人教版高中全一册教案第一节课:形神拳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形神拳的发展历史和基本理论;2.能够正确理解并描述形神拳的特点和实践方法;3.能够初步掌握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教学重点1.形神拳的特点与实践方法;2.形神拳的基本动作与要领。
教学难点1.形神拳的特点与实践方法的理解;2.形神拳的基本动作与要领的掌握。
教学内容1. 形神拳的概述•形神拳的发展历史;•形神拳的基本理论。
2. 形神拳的特点与实践方法•形神合一的基本思想;•气贯百骸的实践方法;•纵横互动的技术要领。
3. 形神拳的基本动作与要领•起势;•左右分脚;•左右开弓;•前扣击;•左右搂膝跨步;•进步扇眼;•托球转身;•单合门。
教学方法1.演示法:由教师示范和讲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2.练习法:学生根据教师要求,通过自我练习和互相配合,不断习得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3.听说结合法:教师鼓励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进行讨论和交流,以促进学生的交流和学习。
教学评价1.理论测试:对学生对形神拳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进行测试;2.实践测试:对学生对形神拳基本动作和技术要领的掌握情况进行测试。
第二节课:形神拳的训练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形神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2.掌握形神拳的基本训练动作和训练要点;3.培养学生良好的训练习惯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1.形神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2.形神拳的基本训练动作和训练要点。
教学难点1.形神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的理解;2.形神拳的基本训练动作和训练要点的掌握。
教学内容1. 形神拳的训练方法和训练原则•全身协调:强调身体各部分之间的协调运动;•气贯百骸:强调呼吸和身体的统一运动;•左右同步:强调身体左右两侧动作的同步性;•眼手足一致:强调眼手足动作的一致性;•念头贯串:强调修心养性,达到健身养生的目的。
2. 形神拳的基本训练动作和训练要点•起势训练:强调姿势、动作和呼吸的协调性;•身体基本动作训练:强调身体各部分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基本技术动作训练:强调技术动作的要领和技巧;•整体拳法训练:强调拳术技法和动作的完整性和流畅性。
《形神拳第一段动作》教学设计
指导思想
本课教学设计依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贯彻新课标理念的教学行为进行探索,在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前提下,以学生为主体,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需求出发,让学生在真实的学习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健身拳基本动作、路线、名称和顺序及特点。
提高学生灵敏、快捷、力量等身体素质,及运动能力,加强学生武德修养,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以及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等优良品质。
教材分析
形神拳全套动作除起势外、收势外,共分4段11个基本组合动作。
套路结构简短,动作精练,动作的起伏转折、快慢停顿过渡衔接自然,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会。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体现武术的基础动作。
以基本功为例,如基本手型(拳、掌、勾),基本步型(弓步、马步、虚步、仆步、歇步),基本腿法(蹬腿、弹腿)等,都是从武术的基础动作和技击的角度编排的。
再以手型为例,如套路中的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右左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左右冲拳,抡臂砸拳,右弓步冲右拳转成左弓步冲左拳等,体现了“一拳多用”等技击方法。
要完成这些动作不仅要求发力完整,步法灵活,而且手、腿、身、法、步,精、神、气均要协调配合。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学生曾在初中已学习过五步拳,健身拳等基本动作,对武术套路有初步的掌握和了解。
由于学生接受能力、协调性和肌肉本体感觉,身体某些素质较好些,部分学生的身体素质有些差,不能控制动作而做不好动作。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耐心地示范,分解动作或放慢速度,采用多种练习形式来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使多数学生都能掌握动作,同时关注个体差异,对于较差的同学要耐心辅导,多加鼓励,使学生逐步完成动作。
对于套路中的重点动作,可分别编成武术操或组合动作,先安排在准备活动中,或安排在套路教学前作为辅助练习使用,为套路教学打下基础。
套路中的较难动作可采用慢速、分解、口决、重复强化等方法予以解决。
教学重点:并步抱拳----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右左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左右冲拳
教学难点:震右脚砸右拳,马步右左冲拳,震左脚砸左拳,马步左右冲拳教学方法
本次课尝试把讲授式、体验式、合作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并且通过各小组自主学习与成果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促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对套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进度。
教法:讲解——慢速完整示范,分组看图解自主学习、巡回指导、小组成果展示、激励评价、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学法:观察、模仿、尝试——小组合作实践——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评价——集体跟学改进。
教学过程
体育教学常规——集体准备活动——专项武术操活动——教师示范演示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小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学生细心观察——师生评价指导——教师集体带领练习——学生小结——教师补充。
武术:形神拳第一段动作教案
年级:高一年级人数:40人课型:新授课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