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形神拳公开课教案体教
- 格式:doc
- 大小:92.50 KB
- 文档页数:4
形神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了解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集中力。
激发学生对传统武术的兴趣和学习。
教学内容
形神拳教学活动将包括以下内容:
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学生将通过讲解和观摩,了解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
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的培养:学生将通过练习和训练,培养自己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自信心和集中力的提升:学生将通过练习和表演,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集中力。
传统武术兴趣和学习的激发:学生将通过学习和研究,激发自己对传统武术的兴趣和学习。
教学步骤
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学生通过讲解和观摩,了解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
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的培养:学生通过练习和训练,培养自己的身体协调和灵活性。
自信心和集中力的提升:学生通过练习和表演,提升自己的自信心和集中力。
传统武术兴趣和学习的激发:学生通过学习和研究,激发自己对传统武术的兴趣和学习。
教学资源
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的讲解和观摩材料。
身体协调和灵活性培养的练习和训练材料。
自信心和集中力提升的练习和表演材料。
传统武术兴趣和学习激发的相关资源和学习研究活动。
教学评价
通过观察学生对形神拳的起源和特点的理解程度、身体协调和灵活性的表现、自信心和集中力的提升、传统武术兴趣和学习的激发等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可以通过观察记录、表演作品和讨论参与评估进行评价。
形神拳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形神拳是武术中的一种拳法,融合了武术的形与神,具有强身健体、培养意志品质等多重价值。
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拳法的动作技巧,更要让他们领悟武术的内涵和精神。
本次教学的对象是具体年级的学生,他们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能力,但在协调性和力量控制方面可能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要领和特点。
掌握形神拳的全套动作,动作规范、准确、连贯。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模仿、练习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武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坚韧不拔、勇敢自信的意志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形神拳中各种动作的规范和准确,如冲拳、推掌、踢腿等。
动作之间的衔接和流畅性,体现形神兼备。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表现出形神拳的“神”,即内在的精神和气势。
部分复杂动作的协调配合,如转身、跳跃等。
四、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准确、流畅的动作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形神拳的动作要领。
2、分解教学法将复杂的动作分解成简单的步骤,逐步引导学生学习。
3、练习法学生通过反复练习,巩固所学动作,提高动作的熟练程度。
4、游戏竞赛法通过小组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意识。
五、教学准备1、场地准备选择宽敞、平坦、安全的场地,如学校操场。
2、器材准备武术服、音响设备、标志物等。
3、教学资源准备形神拳的教学视频、图片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1、开始部分(约 5 分钟)课堂常规:集合整队、师生问好、检查服装、安排见习生。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精彩的武术表演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内容——形神拳。
2、准备部分(约 10 分钟)热身活动:带领学生进行慢跑、关节活动操等热身活动,充分活动身体各部位。
专项准备活动:进行一些简单的武术基本动作练习,如正踢腿、侧踢腿、弓步冲拳等,为学习形神拳做好准备。
高中形神拳全套教案教案标题:高中形神拳全套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形神拳的起源、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3. 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性、柔韧性和力量;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教案内容:一、形神拳简介1. 形神拳的起源和发展历程;2. 形神拳的特点和意义;3. 形神拳在中国传统武术中的地位。
二、基本动作和技巧1. 站姿和呼吸法;2. 手部动作练习;3. 腿部动作练习;4. 身体协调性和柔韧性的训练。
三、形神拳套路1. 初级套路:基础动作的组合练习;2. 中级套路:提高难度和流畅度;3. 高级套路:增加变化和表演性。
四、形神拳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1. 分组练习和对练;2. 配合音乐的形神拳表演;3. 注意身体的保护和伤害预防;4. 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
五、形神拳比赛和展示1. 组织形神拳比赛;2. 参加学校和社区的形神拳展示;3. 培养学生的比赛和表演技巧。
教案步骤:1. 形神拳简介的讲解和讨论;2. 基本动作和技巧的示范和练习;3. 形神拳套路的逐步教学;4. 形神拳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说明;5. 形神拳比赛和展示的组织和准备。
教案评估:1. 观察学生在练习中的动作和姿势是否正确;2. 评估学生对形神拳的理解和掌握程度;3. 考察学生在比赛和展示中的表现和进步。
教案扩展:1. 邀请专业形神拳教练进行示范和指导;2. 组织形神拳交流活动,与其他学校或社区进行交流;3. 引导学生进行形神拳的创作和改编,展示个人风采。
以上是一个高中形神拳全套教案的基本框架,你可以根据具体的教学需求和学生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祝您教案撰写顺利!。
形神拳教学设计《形神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学生能够掌握形神拳的套路和演练方法。
学生能够提高身体的协调性、灵活性和力量。
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教师的示范和讲解,学生能够模仿和学习形神拳的动作。
通过反复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形神拳的套路和演练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和比赛,学生能够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培养对武术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能够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学生能够培养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和良好的道德风尚。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形神拳的套路和演练方法。
2. 教学难点形神拳的动作规范和协调。
形神拳的呼吸和发力方法。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
讲解形神拳的套路和演练方法。
2. 示范法教师进行形神拳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
3. 练习法学生进行形神拳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动作和套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4. 比赛法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形神拳的视频,让学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特点和魅力。
提问学生对形神拳的了解和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2. 讲解示范教师讲解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要领,如手型、步型、身法、呼吸等。
教师进行形神拳的示范,让学生观察和模仿。
教师对学生的动作进行纠正和指导,确保学生的动作规范和协调。
3.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形神拳的反复练习,熟练掌握动作和套路。
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练习,互相帮助和指导,提高团队合作能力和竞争意识。
教师对学生的练习进行巡视和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和不足。
4. 比赛展示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的比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奖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课时:2课时年级:大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形神拳的基本概念、起源和发展。
2. 让学生掌握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武术素养,提高身体素质。
教学重点:1. 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形神拳的练习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1. 形神拳动作的协调性和连贯性。
2. 形神拳的呼吸与动作的配合。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向学生介绍形神拳的基本概念和起源。
2. 引导学生关注形神拳在我国武术史上的地位。
二、基本动作教学1. 教授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如:起式、进步、退步、闪身、跳跃等。
2. 通过示范、分解动作、反复练习等方法,让学生掌握基本动作。
三、动作协调性训练1. 让学生进行动作分解练习,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2. 通过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纠正动作,提高动作的连贯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神拳的基本动作和技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基本动作的复习。
2. 针对学生的不足之处进行个别指导。
二、技巧提升1. 教授形神拳的技巧,如:手眼身法步的配合、呼吸与动作的配合等。
2. 通过示范、讲解、实践等方法,让学生掌握技巧。
三、实战演练1. 组织学生进行形神拳实战演练,提高实战能力。
2. 在演练过程中,强调技巧的应用和动作的连贯性。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形神拳的技巧和实战演练的重要性。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练习,提高自己的武术水平。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评价学生对形神拳基本动作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2. 通过实战演练,评价学生的实战能力和技巧应用水平。
教学反思:1.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2. 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中体育与健康人教版(全一册)第七章《武术运动1.形神拳》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
1教学目标
了解武术的历史和基本知识,学习武术的基本手法和步法,初步掌握五步拳的套路动作。
发展学生的柔韧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优良品质,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
2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武术的起始课,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本次课才以五步拳学习为基础,掌握武术的基本手法和步型。
3重点难点
重点:武术的基本手法和步型的身体协调
难点:“精,气,神”
4教学过程
4.1第一学时
教学活动
1【导入】武术教学
(一)课的准备部分(5分钟)
1、体育委员整队集合,清点人数。
2、师生问好
3、宣布本节课的内容,带着问题进行准备活动。
4、安排见习生,注意安全。
5、慢跑3分钟,注意队形的整齐。
6、徒手操
(二)课的基本部分(30分钟)
1、武术的引入:基本手型:拳,掌,勾手;基本步法:弓步、马步、仆步、歇步、虚步
2、学习五步拳(8分钟) (1)预备姿势:并步抱拳
动作要领:身体成立正姿势,两手握拳抱于腰间,头转向左边。
(2)搂手弓步冲拳。
一、指导思想
本课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为依据,按水平四的课程目标要求,结合学校教学场地设施,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前提设计。
围绕体育的重点是解决学生的体质问题、难点是调动学生自觉的进行锻炼,而选择了武术性的锻炼方式,让学生的上下肢都得到一定的练习,并且在多样的练习形式中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教材分析
形神拳全套动作除起势外、收势外,共分4段11个基本组合动作。
套路结构简短,动作精练,动作的起伏转折、快慢停顿过渡衔接自然,有利于教师教,也有利于学生学习领会。
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体现武术的基础动作。
另外,武术是以身体协调性练习为主的一种无氧运动。
即增强了健身的效果,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协调性,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形神拳,这一内容正符合中学的学生生长发育的特点——需要加强心肺功能和力量的练习,武术的运动特征是持续一定的时间的,中低强度的全身性运动,主要锻炼练习者的心肺功能。
武术不仅发展了学生的灵敏和身体的协调性,同时陶冶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三、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真处于身体发育的第二个高峰时期——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模仿力、好奇心强,学习积极性高、勇于竞争、自我表现欲强等特点业也为很好的完成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条件。
但是由于当前独生女子女数量大、城镇学生占数多,所以他们吃苦精神缺乏,个性差异大,学习注意力也不是很集中等原因,在学习时教学内容和时间一定要安排合理。
本次课选择了武术形神拳为主要内容是结合了学生当前的特点,希望通过武术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力量、柔韧、协调性得到一定的发展,为今后的体育学习奠定基础。
四、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生明确本节课所学的动作名称,动作路线以及动作规格。
2、技能目标:80%以上的学生在教师的提示下做出本节课所学的新动作。
3、情感目标: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并激发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武术的兴趣。
五、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手型、步型正确到位,前三段动作正确、连续、协调
2、教学难点: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六、教学方法
本次课尝试把讲授式、体验式、合作式教学相结合,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之中,通过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逐步使学生掌握动作技能,并且通过各小组自主学习与成果的相互交流,使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在相互交流与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智慧,促使学生善于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对套路动作的掌握和学习。
教法:讲解——慢速完整示范,分组看图解自主学习、巡回指导、小组成果展示、激励评价、教师带领集体练习。
学法:观察、模仿、尝试——小组合作实践——练习——小组展示——师生评价——集体学习改进。
教学过程:体育教学常规——集体准备活动——复习前两段——教师示范演示动作——引导学生分组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动作——小组自主学习成果展示交流——学生细心观察——师生评价指导——教师集体带领练习——游戏活动——教师小结。
基本部分三、形神拳
A:复习前两段动作。
预备势:直立抱拳
1、并步抱拳礼
2、左、右侧步冲拳
3、开步前推双掌,翻掌抱拳
4、震脚砸拳,马步冲拳
5、插步摆掌,钩手推掌,弹踢推掌,弓步冲
拳
B:学习第三段动作
动作名称及方法:
6、抡臂砸拳,弓步冲拳
要点:抡臂、绕环转体要协调,砸拳与震脚要
同时。
左右冲拳要快速有力,眼随手走。
7、震脚左弓步双推掌,抡臂拍脚,弓步顶肘
要点:转身、跺脚、两臂交叉上举、绕至腰间,
动作协调一致,落步与双推掌要同时完成。
抡
臂要走立圆,击拍脚要响亮,快速有力,干净
利落。
顶肘时上体、腰、肩动作刚劲有力。
◆组织:集体练习成四列体操队形(如图
1)。
◆教法:
1、教师较慢速度示范同时学生跟随进行练
习一遍。
2、教师正常速度示范,学生进行练习一遍。
3、教师口令指挥学生进行练习两遍。
◆要求:教师在演练时可放慢速度多领做,
学生认真观察教师的示范,并按要求重点
记住动作名称、路线、方向及顺序以及步
型的准确程度。
◆组织:将学生分成若干组,在规定区域
内自选场地,由小组长组织本组学生看图
解自主学习。
◆教法:引导学生分组自学,教师巡回观
察、指导。
◆要求:学生在看图解时要看清姿势、动
作幅度与方向进行模仿练习。
◆组织:进行小组学习成果展示。
教法:采用分组展示法,各组同学之间相
互观摩、点评纠正错误动作。
◆要求:动作协调、舒展大方,动作路线
清晰。
◆组织:集体成四列横队如图1。
◆教法:教师带领学生“学练”健身拳第
三段动作。
◆要求:
1、教师讲解到位,重点讲解学生自学过程
中不容易掌握的环节。
2、动作规范,做到“眼随手动”。
30
分
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