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灸疗法
- 格式:doc
- 大小:19.00 KB
- 文档页数:4
火灸的功效与作用火灸,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火灸是通过燃烧草药,使其产生温热刺激作用,从而刺激和调节人体经络穴位,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的目的。
火灸有着丰富的功效和作用,下面就来详细介绍一下。
首先,火灸能够促进血液循环。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扩张血管,使血液得以更顺畅地流通。
当火灸作用于人体的特定穴位时,可以增加该穴位周围的血供,提高血液的供应量,促进氧气和养分的输送,有利于增强细胞的新陈代谢,消除或减轻疼痛和炎症的症状,促进伤口的愈合。
其次,火灸还能够调节气血运行。
中医理论认为,火灸能够通过刺激经络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
当火灸作用于特定的穴位时,能够激活经络,畅通气血,调节人体内的阴阳气血,进而改善疾病状态。
比如,在面部火灸中,可以通过刺激面部经络穴位,促进气血运行,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使面部光滑细腻,提高面部皮肤的自我修复能力。
火灸还有促进免疫力的作用。
现代研究发现,火灸能够激活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提高机体的体温,促进血液循环和淋巴液流动,增加白细胞和吞噬细胞的活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研究还发现,火灸对于调节免疫系统异常反应,如过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等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此外,火灸还能够促进新陈代谢。
火灸作用于穴位时,能够通过热量的传导和刺激,促进细胞内物质的代谢,加速细胞的更新和修复。
研究发现,火灸能够增加细胞内ATP的含量,提高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的分裂和再生,对于刺激伤口的愈合、减少疤痕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此外,火灸还有一定的镇痛作用。
在火灸诊疗中,经常会采用“热痛疗法”来缓解疼痛症状。
火灸时,草药产生的温热刺激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组织缺血和缺氧状况,减轻痛觉神经的兴奋性,从而达到缓解疼痛的目的。
同时,火灸还能够促进体内内啡肽的分泌,起到镇痛的作用。
火灸也能够起到调节内分泌的作用。
火灸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种之多。
”可见藏医火灸种类较多。
但粗分则为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简介如下:1.艾灸法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的一种峻治法。
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1)艾叶种类:《晶珠本草》载:“艾草有野艾、草艾和小艾三种。
其中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花黄白”。
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
草艾分大小两种。
其中小艾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于做艾炷。
(2)艾叶采集时间: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
每年七、八、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3)艾绒制作方法: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绿色。
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
根据用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燃烧的艾炷。
(4)艾炷大小: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豌豆粒大小为宜。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
常见灸法的操作方法有以下几种:
1. 初级灸法:将灸草点燃后泡沐浴液或酒中,用火炙热的灸草直接熏灸患处或特定穴位,持续约5-15分钟,直到患处起红点或微泛红为止。
2. 温灸法:将灸柱点燃后,握住灸柱的一端细小的灸草,将灸草点燃后,用火照明灸疗穴位,每次照明3-5分钟,每次可照明2-3个不同的穴位。
3. 导引灸法:选定需要熏治的穴位后,将灸草点燃后,以灸头对穴位施灸,然后迅速将灸头移入另一穴位,逐一施灸。
每次灸疗时间可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和疾病状态灵活调整。
4. 磁灸法:将灸草燃烧取灰,与磁石混合后制成磁石灸。
然后将磁石灸贴于相应穴位上,常用5-15分钟,每周1-3次。
5. 火罐法:先在患处先涂抹少许植物油,然后将玻璃罐通施火,放在患处吸附,吸到皮肤局部变红,色素深暗。
然后取下玻璃罐,擦拭干净即可。
需要注意的是,进行灸疗时应注意用火的安全,避免烧伤和火灾。
另外,对于皮肤炎症、湿疹等皮肤病患者或孕妇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中医师的指导,
避免不当使用导致不良反应。
火灸-本世纪新型疗法火灸疗法传统中医火灸疗法,又称火疗、灸疗、灸法,是中医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堪称世界医学中的一朵奇葩。
《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记载。
《扁鹊心法》亦指出:“人於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餘年寿矣”。
火灸疗法,是集传统中医火灸与空间按摩手法於一体的新型疗法。
以郭大夫精心研製的药酒為原料,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疗重点,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疗时,按摩师首先对治疗部位进行按摩、疏通。
然后,点燃药酒,通过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温度的高低,将火作用於人体的某一个或某几个关键部位,借助酒在燃烧过程中释放的味和热,借助按摩师手法的渗透力,增强药物的渗透作用,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作用。
第一节火灸疗法基本原理火灸疗法的基本原理是调整人体空间能量,也就是创造能量、创造物质混化异化的空间,从而调整人体空间压力、浓度,创造空间新动力点,推动空间能量流动,并沿公转路线统一运行,从而改变人体物质积聚或不足。
人体物质的统一点為会阴部,能量的总出口為百会。
这就形成人与自然统一的总路线,即百会至会阴的中心空间通道。
这两个空间通道的畅通,则為人体整体细胞开合运动正常创造条件,这就是“调功能,祛其疾”。
第二节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扫火為佳。
其特点:温度中和,易观肤色之变(肤色之变,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灵活作用。
火灸作用区,温度均匀,能量散补均衡,此法最為舒适。
第二、用火后期,餘火有力,则以毛巾敷之,气功效火力增加,压力浓度加强,味沉厚,可加强细胞开合。
由於此法散热慢,火力强,极易伤其皮肤,损其正气。
故,不宜时间过长,常见用於火灸结束期。
以上两法,需辨证施用,灵活把握,自然疗效极佳。
火灸各部位之功效一.头部醒脑开窍,醍醐灌顶,天人相应,心身康健。
火灸療法傳統中醫火灸療法,又稱火療、灸療、灸法,是中醫針灸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歷史和鮮明的民族特色,堪稱世界醫學中的一朵奇葩。
《靈樞·官能》中有“針所不為,灸之所宜”的記載。
《扁鵲心法》亦指出:“人於無病時,常灸關元、氣海、命門、中脘,雖未得長生,亦可保百餘年壽矣”。
空間醫學理論指導下的火灸療法,是集傳統中醫火灸與空間按摩手法於一體的新型療法。
以郭志辰大夫精心研製的藥酒為原料,以人體的幾個關鍵部位——頭、足、尾閭、右肩胛等為治療重點,以暢通人體空間、推動能量運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為目的。
治療時,按摩師首先對治療部位進行按摩、疏通。
然後,點燃藥酒,通過抓火,控制火的大小和溫度的高低,將火作用於人體的某一個或某幾個關鍵部位,借助酒在燃燒過程中釋放的味和熱,借助按摩師手法的滲透力,增強藥物的滲透作用,最大限度發揮藥物的作用。
第一節火灸療法基本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是調整人體空間能量壓力、濃度,創造空間新動力點,推動空間能量流動,並沿公轉路線統一運行,從而改變人體物質積聚或不足。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開合運動正常創造條件,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第二節火灸的主要部位及原理火灸療法的基本原理,就是創造能量、創造物質混化異化的空間,從而調整人體空間壓力、濃度的變化,同時,這也是人體的新動力點,利用這個原理推動人體空間能量流動,並沿著公轉路線統一運行來改變物質運動。
人體物質的統一點為會陰部,能量的總出口為百會。
這就形成人與自然統一的總路線,即,百會至會陰的中心空間通道。
這兩個空間通道的暢通,則為人體整體細胞正常開合運動創造條件。
這就是“調功能,祛其疾。
”目前最佳火灸之法為:第一、以掃火為佳。
其特點:溫度中和,易觀膚色之變(膚色之變,表明火力作用之程度),靈活作用。
火灸作用區,溫度均勻,能量散補均衡,此法最為舒適。
火灸的操作方法有哪些
火灸的操作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直接火灸法:在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或局部上点燃中医药灸条或艾炷,让火灼热穴位,直到患者感到酸胀、温热或微痛为止,再取下灸条。
2. 隔阻火灸法:在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上,先涂上一层厚厚的黄土或盐水,然后点燃中医药灸条或艾炷,让火灼热穴位,直到患者感到酸胀、温热或微痛为止,再取下灸条,同时去除黄土或盐水。
3. 穴前灸法:在进行灸治前,先在患者所在位置点燃一根中医药灸条或艾炷,燃烧1-2分钟后,将灸条移向需要进行火灸的穴位上,进行正常的火灸操作。
4. 温度逐渐升高法:在进行火灸治疗时,火焰的温度应逐渐升高,以避免患者疼痛或烫伤。
可以先用小火灸治,等到患者适应后再逐渐升高火焰温度。
5. 微波火灸法:使用微波灸疗仪器,直接对穴位进行疗法,使穴位受到微波照射和微波热力作用,达到疗效。
火龙灸最基本操作方法
火龙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被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和疾病。
以下是火龙灸的最基本操作方法:
首先,准备好火龙灸所需的材料,包括龙灸炉、灸条或灸盒、灸药等。
1. 将龙灸炉放在安全的平稳表面上,确保周围没有易燃物质。
2. 准备好灸炉的燃料,一般可以使用艾草、雪茄烟、蓖麻子等。
3. 将灸炉内的燃料点燃,等待至燃料燃烧稳定,并产生一片红色火焰。
4. 将灸盒或灸条点燃,待其燃烧形成红色火苗后,将其放置到龙灸炉上的灸炉上。
5. 将燃烧的灸药对准需要治疗的部位,与皮肤间距离一定,以避免烫伤。
6. 灸药发热后,可以感觉到热量逐渐传输到照射部位,经络得到调理。
7. 手动灸疗时,可以在照射部位轻轻移动灸条,以扩大灸疗范围。
8. 灸疗时间一般为15到30分钟左右,根据个人的感受和需要进行调整。
9. 灸疗结束后,用安全的方法将灸炉熄灭,待其冷却后妥善保管。
需要注意的是,火龙灸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安全,避免火灾和烫伤等意外发生。
另外,在进行火龙灸前最好先咨询专业医师,以确定适合自己的病症和适宜的治疗方式。
火灸的主治功能主治1. 缓解疼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组织的新陈代谢,从而缓解疼痛。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使疼痛信号被抑制,并促使身体释放内源性止痛物质,达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2. 改善血液循环•火灸可以通过温热的刺激作用,扩张血管,增加血液流量,改善血液循环,提高身体各器官的供氧和营养。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肌肤,提高肌肤的温度,增强肌肉的弹性,促进淋巴循环,排除体内废物和毒素,提高免疫力。
3. 解痉镇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调和阴阳,平衡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达到解痉镇痛的作用。
•火灸还可以通过调节神经系统,改善神经兴奋性,缓解痉挛性疼痛,减少不适感。
4. 调节内分泌•火灸刺激穴位,可以通过激活神经系统,调节内分泌系统的功能,促进荷尔蒙的分泌平衡,调整身体的内分泌状态。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神经末梢,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改善身体的适应能力,减轻压力和焦虑情绪。
5. 提高免疫力•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表面的感受器,增强免疫系统的防御力,提高身体对病毒和细菌的抵抗能力。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提高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
6. 促进新陈代谢•火灸可以通过温热刺激,加快局部血液循环,提高组织的氧气供应和营养供应,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体内各种生理过程,提高能量消耗和代谢率,促进脂肪的分解和燃烧,达到减肥的效果。
7. 缓解炎症•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经络,调整气血循环,缓解炎症反应,减轻炎症引起的红肿疼痛等症状。
•火灸还可以通过促进血液循环,增加免疫细胞的运输和达到炎症部位,加速炎症的吸收和愈合。
8. 改善睡眠质量•火灸可以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平衡神经系统的功能,缓解压力和焦虑,改善睡眠质量。
•火灸还可以通过刺激穴位,促进脑内多巴胺的分泌,提高睡眠调节的平衡性,帮助入眠和保持睡眠的稳定。
总结:火灸具有缓解疼痛、改善血液循环、解痉镇痛、调节内分泌、提高免疫力、促进新陈代谢、缓解炎症和改善睡眠质量等主治功能。
火灸疗法*赶酒火疗法*药火灸50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在烘烤食物或取暖等使用火的过程中、发生灼烧,结果使原有的病痛减轻或消除,于是主动用火烧灼以治疗更多的病痛,这便是火疗最早的雏形。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医的各路分支,藏中医、苗中医等火疗技术更广泛的应用,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中医火疗已广泛应用于美容、减肥、养生、治疗,且效果显着。
中医循经火疗技术依据经络、穴位、阴阳平衡理论,激活机体的特定穴位,促进经络运行,使经脉精气充盈,理顺气身藏府相克、相生、相乘、相悔的变证关系。
中医火疗技术通过经络对脾脏的调理,促使机体储备的多年脂肪被充分调动,将脂肪细胞里的能量和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释放出来,供人体使用,从而使脂肪细胞消失;并通过经络调整人体原有脂肪的分布,使女性的曲线没得以体现,因而具有减肥塑身的作用。
中医火疗技术可通过肾脉和脊柱穴对人体肝、肾、肺脏穴的调整,是外在斑淡化直至消失,腰部的风湿,类风湿痛,酸,胀,迅速减轻而消退。
火疗技术通过对任脉及腹穴的调整,可使胃寒、胃胀、胃痛迅速消失,宫寒、宫冷马上消退,性欲增强。
中医火疗将自然减肥疗法和自然美容疗法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健康的具有养生作用的中医疗法。
同时,他适用于男性,对于男性腰酸乏力、头晕耳鸣、前列腺炎等效果显着。
火疗养生的优点火疗是传统中医火灸疗法的简称,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火疗养生是通过在全身特定部位燃烧大火的形式来达到身体五行疗养、强健体内脏器、祛病强身的一种新方法。
按摩师通过点、推、揉、旋、拉等技术动作并加以药敷火疗,使体内血液加速循环,增加机体代谢,让脂肪有效转化、分解,增强体内脏器的作用。
火疗养生可起到减肥、祛寒、化解疲劳的作用,对缓解腰部酸胀、肩椎炎、脊椎炎、头昏、脑涨、失眠、肾虚、胃寒、胃胀、排毒养颜、风湿疼痛、痛经、宫寒等非常有效。
火酒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19 9 4年以来应用火酒疗法治疗风湿性关节炎 ,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火龙灸疗法注意事项火龙灸疗法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主要通过燃烧中药材产生的炙热气流,刺激人体穴位,达到调理身体、治疗疾病的效果。
以下是火龙灸疗法的一些注意事项:1. 确保环境安全:进行火龙灸疗法时,需要在安全的环境中进行,确保没有易燃物品或者其他危险物品附近。
同时,也需要确保空气流通,以免产生过多的烟雾和炙热气流。
2. 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火龙灸疗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所以需要选择适合的时间和地点进行。
最好选择在空闲时间和安静的地方进行,以确保疗效的发挥和人体的休息。
3. 准备好所需工具和材料:进行火龙灸疗法需要准备火龙灸具、中药材、灸罐等工具和材料。
在使用之前需要确保这些工具和材料的干净和完好,以免对身体产生伤害。
4. 确定治疗的穴位:火龙灸疗法主要针对人体的穴位进行治疗,所以需要在进行治疗之前准确地确定要治疗的穴位。
这需要依据疾病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医的理论知识进行判断和选择。
5. 注意穴位的深浅和力度:进行火龙灸疗法时,需要注意穴位的深浅和力度。
对于不同的穴位,需要采取适当的力度和深度进行治疗,避免造成疼痛或者损伤。
6. 控制时间和频率:火龙灸疗法的时间和频率也是需要控制的。
一般来说,单次治疗的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
治疗的频率也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一般可以每周进行一次或者两次。
7. 保持良好的心态:进行火龙灸疗法时,需要保持良好的心态,放松身心,好好享受治疗的过程。
良好的心态可以帮助促进气血运行,增强治疗效果。
8. 注意个体差异: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都不同,对于火龙灸疗法的反应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在进行火龙灸疗法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根据个体情况进行调整和配合。
9. 避免在特殊情况下进行: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例如月经期、孕妇、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等,不适合进行火龙灸疗法。
在这些情况下,需要避免进行或者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10. 注意自我保护:火龙灸疗法在治疗过程中会产生炙热气流和烟雾,容易对周围的皮肤和呼吸道产生影响。
火疗的具体的操作方法火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草药、木柴等物品在特定的穴位上进行熏热,以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具体的操作方法如下:1. 准备材料:火疗需要一些特定的材料,如艾叶、艾绒、薰香、柴火等。
确保这些材料是干燥的,并放在一个干净的容器中备用。
2. 按摩相关穴位:在进行火疗之前,需要先按摩相关的穴位,以促进血液循环和气血运行,增加火疗的效果。
可以借助专业人员的帮助,在相应的穴位上进行按摩。
3. 点燃草药或柴火:将准备好的草药或柴火点燃,并将其放在一个耐热的容器中,如火盆或火炉。
确保火燃烧时没有明火和明显的火苗,以免烧伤皮肤。
4. 利用草药或柴火的热量:将放有点燃的草药或柴火的容器移至相应的穴位上方。
通常是直接或间接将产生的热量接触到皮肤上,以感受适度的热感,减缓或治疗相应的疾病。
5. 控制时间和火候:控制火疗的时间和火候非常重要。
根据个人的情况和疾病的不同,火疗的时间可以在数分钟至半小时之间。
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火的距离,以避免灼伤皮肤。
在进行火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火疗应在通风良好的环境中进行,以确保空气流通,避免吸入有害物质。
- 火疗过程中,应有人在旁边进行监护,以确保火疗的安全进行。
- 避免火疗过程中突然起火或烧伤,应注意火源的安全。
- 火疗前后,要注意保持身体的清洁,避免感染。
- 对于某些特定疾病或体质较弱的人群,应咨询专业医师的意见,避免不适或错误的操作。
需要注意的是,火疗属于一种传统的疗法,疗效的科学性和可靠性仍然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践验证。
在接受火疗治疗时,应了解其原理和风险,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
火烧治疗的原理火烧治疗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它是通过使用火烧的热力和能量来治疗病症和促进身体的自我修复能力。
在中医理论中,火烧治疗被认为是一种热疗法,可以通过热力的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改善身体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效果。
在火烧治疗中,常使用艾灸、灸疗的方式来施行。
艾灸是利用灸炷燃烧产生的热力和药物释放的成分,通过热疗的方式来治疗疾病。
艾灸的主要原理是通过热力刺激和药物成分的影响,促进穴位的刺激和调理,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灸疗也是通过灸炷的热力和药物成分的作用,来治疗和调理疾病。
火烧治疗的主要原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释:首先,火烧治疗可以通过热力的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血液的循环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而热力的作用可以扩张血管,增加血液循环的速度和血液的供应量。
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排除堆积的毒素和废物,促进新陈代谢的进行,从而改善身体的健康状况。
其次,火烧治疗可以通过热力的作用来促进身体气血的运行。
在中医理论中,气血的畅通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热力的作用可以加速身体气血的运行,调整气血的平衡。
这样可以调整身体的阴阳平衡,调和气血的运行,从而调理身体的疾病。
再次,火烧治疗可以通过热力和药物成分的作用,来调理和修复身体的内脏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内脏的功能是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而热力和药物成分的作用可以刺激和调理内脏的功能,促进内脏的修复和调整。
这样可以帮助身体恢复健康,改善身体的疾病状况。
最后,火烧治疗可以通过热力和药物成分的作用,来刺激穴位和经络的功能。
在中医理论中,穴位和经络是身体气血的运行通道,而热力和药物成分可以刺激穴位和经络的功能,调整身体的气血运行和平衡。
这样可以帮助身体调理和治疗疾病,修复身体的健康状态。
总之,火烧治疗是一种通过热力和药物成分的作用,来促进血液循环,调理气血功能,调整内脏功能,刺激穴位和经络功能,从而治疗疾病和促进身体健康的传统中医疗法。
在实践中,需要根据具体的疾病情况和身体状况来施行火烧治疗,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空间医学火灸疗法空间医学火灸《灵枢·官能》中有“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的记载。
火灸疗法最大效应地发挥火、药、酒和操作手法的作用,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恢复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祛病健身的目的。
火灸疗法是有着久远的历史和祖国的文化特色。
《扁鹊心法》亦指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百余年寿矣”。
灸法起源于原始社会时期,人类自发现和应用火以后,由火的烧烤继而发展到以艾叶为施灸材料。
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经验结晶,灸疗产生在人类掌握了火的应用之后,灸疗也”指出灸疗就是用火烧灼的意思,借灸火热力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起到温通气血,达到治病的作用效果。
是传统中医学中众多疗法的一种。
郭志辰恩师经过几十年的临床与不断完善,创立了空间医学,在这一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又出现了我们的特色火灸疗法;以郭志辰老师精心研制的药酒为原料,充分利用了酒、火、药的作用,在外有祛风散寒,活血通络,在内可调节人体内部压力,使内部产生压力差,促进自身调节。
以畅通人体空间、推动能量运行、改善功能、祛除疾病为目的。
空间医学特色火灸疗法以人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足、尾闾、右肩胛等为治疗重点。
当然,如果有需要,其他部位也可以做火灸,例如女性的宫寒、妇科疾病都可以做腹部解决问题,一些类风湿、关节炎扭伤等都可以灵活应用。
下面我就说说火灸各部位的功效与功能,在我们做火灸之前应该加以按摩疏通,更好的使药酒发挥疗效。
火灸作用机理火灸疗法可以疏通和创造人体空间,促使人体整体能量循环与更新,以推动人体空间能量沿公转路线统一运行,从而改变人体物质、能量之积聚或不足。
火灸是借以特质泡制药酒与火的特性相结合,即专业技术人员,的操作,让您体验火神与我们身心的贴切呵护。
火灸是身体寒热双向的调节器,火酒的阳刚温热快速补充人体能量,它活血运行深度渗透净衡脏腑,由内而外的改善机体,助活强化内脏功能,而达到改善亚健康状况及一些病症的恢复,按一定部位进行重点施术,进行调理疏导、协调气血、清胃、利水、助脾运、健脾气,使体内蕴积的脂肪消解。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commercial use《自然医学》中医火灸疗法古今的火灸疗法共分14大类,共计115种,火灸疗法是我国独特的针灸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灸疗与针刺疗法并成为针疗。
火疗的产生早于方药,就针灸而言,灸法更先于针法,关于火灸疗法的起源:(一)北京人发现火疗,据近代考古学研究证明,我国早于170万年的〃元谋人〃时期,我们的祖先就已懂得用火,距今60 万年前的〃北京人〃则已长期用火,先人们在用火的过程中偶尔不慎灼伤,结果却使身体另一部分病痛得到了意外的减轻和痊愈,多次重复体验,于是便主动以烧灼之法来治疗一些病痛,逐渐产生了火灸疗法。
(二)春秋战国始有记载:火灸疗法的文献记载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1973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脉》即是已知最早关于经脉的专著又是首次记载火灸疗法的医学典籍,先秦两汉是我国传统针灸医学的重要形成时期,产生于秦汉之际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把灸疗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进行了系统的介绍,强调〃针所不为,灸之所宜〃《灵枢3官能》中指出火灸疗法适应包括外感病,内伤病,脏病,寒热病,痈疽等。
《黄帝内经》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火灸疗法的基础。
(三)东汉初步形成火灸疗法体系: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一书,其内容经方药辨治外感热病及内伤杂病为主,其中《伤寒论》载灸法7条,《金匮要略》2条,对灸疗的应用和禁忌证较《黄帝内经》有所发挥。
(四)晋唐宋代火灸疗法趋于成熟:从两晋至唐宋,是我国针灸医学史上灸法发展的最重要时期,在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火灸疗法的专著是三国时期曹翁(曹操之子)所撰写的《曹氏灸方》共七卷。
晋隋时期医学家陈延之提倡火灸疗法的先驱之一,所撰《小品方》是我国古代一本重要的方书,他指出〃夫针术,须师乃行,其灸则凡人便施〃皆表明:火疗简便有效,易于推广,唐代名医孙思邈在其著作《千金方》、《千金翼方》文中也载述了大量火疗内容,在火灸疗法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多种隔物灸法,如隔豆鼓饼灸,隔泥饼灸,隔附片灸等,在火灸疗法的防治范围上有了较广的扩展。
火角灸的使用流程简介火角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具有药性的中草药,在特定穴位上进行热疗。
它被广泛用于缓解疼痛、促进血液循环和调整体内能量平衡。
本文将介绍火角灸的使用流程,包括所需材料、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所需材料在进行火角灸治疗之前,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火角灸具:可在中药店购买。
一般包括主体、燃烧处、中草药和支撑杆。
2.灸盒:用于接受灸烟和灰尘,保持治疗场所清洁。
3.中草药: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合的中草药,可咨询中医师的建议。
4.点火工具:可使用打火机或火柴。
使用流程下面是火角灸的使用流程:1.准备工作:–确保治疗场所通风良好,并保持整洁。
–准备好所需材料,确保消毒和清洁。
–根据中医师的建议选择适合的中草药。
2.点燃草药:–将药材放入火角灸具的燃烧处。
–使用点火工具点燃药材,在灸盒中接收灸烟和灰尘。
3.穴位准备:–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疗法穴位。
–清洁选择的穴位,保持干燥。
4.进行疗法:–将点燃的火角灸具靠近选择的穴位,同时保持适当的距离。
–控制火力,使火焰不接触皮肤,以避免烧伤。
–根据个人舒适度和治疗需要,控制时间和温度。
–可自行调整火角灸具的位置和角度,以获得最佳疗效。
5.灸后处理:–灸后使用清洁湿巾擦拭治疗部位,去除灰尘和烟灰,保持清洁。
–可在疗程结束后进行适当的舒缓按摩,促进疗效。
–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注意事项在使用火角灸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灸具使用前需清洁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使用时,应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烟雾浓郁。
•灸具不宜过近皮肤,以避免烫伤。
•在进行火角灸治疗时,应保持放松的姿势,避免肌肉紧张。
•对于孕妇、心脏病患者和皮肤有创伤的人群,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灸具使用后,应及时清洁灸盒,避免灰尘和烟灰堆积。
总之,火角灸作为一种传统疗法,需要正确使用并注意安全。
如果您对火角灸治疗有兴趣,建议咨询专业的中医师,根据个人情况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火疗的操作流程
火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利用灸热或火热刺激穴位,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气血流通,起到温通经络、消除疲劳、舒筋活血的作用。
以下是火疗的基本操作流程:
1.确定火疗的穴位。
首先需要根据火疗的治疗目的确定所需治疗
的穴位,火疗的穴位与针灸的穴位有所不同。
在针灸中,一
般使用细针刺入穴位,而火疗则是将火烧热的灸炷或燃烧的
艾条放置在穴位上。
2.准备火疗的工具和材料。
准备好灸炷、艾条、火针等火疗工具
和备用水杯、灭火器等消防工具,以备不时之需。
3.检查患者的体质。
火疗对于患有心脏病、高血压、贫血、皮肤
病等疾病的患者是禁忌的,因此需要对患者的体质进行检查,
确保患者没有禁忌症状。
4.帮助患者就位。
在进行火疗前,需要帮助患者就位,使其舒适
地躺在治疗床上,并保证其安全。
此时需要告知患者整个治
疗过程,并告知患者如何呼吸和放松自己。
5.点燃灸炷或艾条。
点燃灸炷或艾条,并将其放置在患者的穴位
上。
一般情况下,火疗时间在20分钟左右,但具体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而定。
如果患者感到疼痛或不适,应立即停止治疗。
6.完成火疗后,要求患者休息片刻,补充水分,缓解身体的疲劳
和不适。
同时还需要检查患者的皮肤是否受到灼伤或损伤,以便及时处理。
火灸藏医火灸,帝玛·丹增彭措的《火灸教诲明示·白晶鉴》和居·米旁的《医学全集》中载:“火灸种类二十三种之多。
”可见藏医火灸种类较多。
但粗分则为二大类,即艾灸法与非艾灸法。
在临床上常用的主要是艾灸法,现将各种灸法,简介如下:1.艾灸法艾灸是在一定的穴位或痛点上面置放艾炷,点燃,用以清除隆病和寒性疾病的一种峻治法。
有使用方便、效果显著的特点,是藏医火灸中最常用的一种灸法。
艾灸疗法是藏医最常用的外治法之一,它是将艾绒根据病症不同,做成大小不一的艾炷,直接或间接置于穴位上施灸,用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该疗法是藏族医务人员在自己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吸收中医和外来医学的精华,充实和丰富自己的经验,使之日臻完善。
灸法应用广泛,每位藏医艾绒随身带,大部分病症必施灸疗。
藏医灸疗的精华则是化脓灸。
藏医艾灸疗法是以藏医药理论为基础,在选穴、适应症、禁忌症、方法上和中医有不同之处,对某些疾病有非常显著之疗效。
(1)艾叶种类:《晶珠本草》载:“艾草有野艾、草艾和小艾三种。
其中野艾冠厚实,呈花形,茎短小;草艾生长于草甸沼泽地带,叶对生,花黄白”。
野艾花叶茂盛,做艾炷较好。
草艾分大小两种。
其中小艾不适于艾灸,大艾生于田梗地头,或种植于家园,枝高叶大,也可用于做艾炷。
(2)艾叶采集时间:医学《后续》中载:“秋季三个月为采艾最佳时期”。
每年七、八、九三月的初一至十五日时期艾叶和花朵生长茂盛,无籽,枝叶不宜断残,这时采集为最佳。
(3)艾绒制作方法:将采集的艾叶、花朵晒干后;用木棍槌成绒状(不槌断艾叶),清除杂质及土石等物,再用点燃的等题或后古特奖若枝条轻轻烧烧艾缴并立即用手揉搓,直到艾绒变成墨绿色。
之后,最好在水中浸泡三日,喷洒麝香水,晒干后槌成易燃艾绒,包入纸中搓卷成粗细不等的艾条。
根据用处和病情的不同,切成大小不等的头尖底圆、易于放置和燃烧的艾炷。
(4)艾炷大小:用于脊椎各穴,以食指尖大小为宜;头部和四肢及前身各穴,以小指尖大小为宜;失血需要封闭脉道者,以扁圆如羊粪粒大小为宜;用于肿疮和痞瘤等肿块坚硬疾病,以中等诃子尖大小为宜;灸小儿的剑突穴位或其它穴位,以豌豆粒大小为宜。
(5)藏医施灸,一般都有固定的穴位。
穴位可分为两类,一类与汉族中医的“阿是穴”相似,就是根据病人自诉疼痛的穴位,痛点即是施灸所在的穴位。
另一大类则是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的固定穴。
具体施灸时,将艾炷放在穴位上,点燃之后,病人取静坐或静卧姿式,切勿随意移动,直到完成所欲达到的壮数。
所谓“壮”,就是指一个燃着的艾炷在烧着后,到病人感觉灼热,甚至略有些疼痛,就应移去,是为一壮。
根据病情的需要,各种病所需的壮数也不一样,因而也有不同的灸法,主要区别在于灸疗壮数的差异,具体有:煮法:适应于痈疖、痞瘤等症。
首先灸痛疖、痞瘤的四周,以封闭脉道,防止肿块扩散。
然后,灸肿瘤中央,以破坏肿瘤的巢穴。
对于病情较重者,于最佳穴位连灸几壮,一般20次为最好,19次为次,17次为下。
烧法:适用于灰色培根病和黄水病,以及心风病等,灸15次为最佳,13次次之,9次为下。
烤法:适用于隆病、寒性虫症、大小便闭塞或尿频、洞泻不止等症。
灸7次为最佳,5次为次,3次为下。
拟法:八岁以下小儿使用拟法,即灸豌豆粒大小一次,使小儿略感惊痛便可。
一般在施灸中,将灼烧成斑痕者称煮法;灼烧起细小水泡者称烧法;不伤及皮肤只灼红皮肤者称烤法;略灼而产生惊痛的称拟法。
按火灸种类分类,汉地火灸属煮法;艾灸属烧法;霍尔火灸属烤法;天竺火灸属拟法。
按灸位分类,四门穴宜用烤法;下体穴宜用烧法;上体穴宜用煮法;神经或筋腹部位宜用拟法。
灸脊椎各穴,只用煮法不用烤法或烧法,以免伤及神经引起瘫痪或脊椎僵直难伸。
此外,产后大出血、泻后抑压风势及筋胆断裂复续等三种情况如果灸量过度则会造成筋胆拘挛、阻断风路、肌肉萎缩等弊端,务必谨慎。
具体操作。
患者挺身端坐,在选中穴位上划点作好标记,然后用胶水或大蒜汁将艾炷粘于穴位上,点燃后适当吹气助燃,至艾烟消散、烬火烧及皮肤时用针头拨去火灰,但不要触及皮肤。
如果多个穴位同时灸烧,第一灸炷燃至三分之二时点燃第二灸柱,依次循序,要做到前灸火力未散,后灸火力续之,使热力源源不断,这样效果更佳。
灸时要求火势均匀、不偏不倚,灸痕四周略起细小水泡,无疼痛感,说明灸法得当。
一般所谓烧熟的标志是胸腹部施灸则背部微感疼痛,同样背部施灸胸腹部微疼、恶心。
此时,可停止灸烧。
有人认为艾炷燃尽发出“杂”的声响,同时灰烬四散者,效果更优。
如果患者出现欲吐、头晕等副作用,则要立即停止灸烧。
注意事项艾灸时先将艾炷置于选定的穴位上,用火点燃,病人不可随意动,术者频频用嘴吹之,使人力相继不断,增强热力,同时在穴位周围用手轻轻拍打按摩,以减轻患者局部的疼痛。
灸完1 壮后,用消毒棉球蘸生理盐水擦净所灸穴位处,再行下1 壮灸,经一定壮数的艾灸后,即可产生灸感,灸感可沿一定方向传导,如灸后背而前身略感疼痛,灸前身而后背略感疼痛,当天不得进冷食,饮凉茶,以免散失热力。
灸疗法施术之后,让病人稍停片刻,再活动散步,最好当晚不再饮过多的水,以免影响灸热。
另外,还应注意在饭后不要马上施灸,否则疗效不佳。
2.非艾灸法(1)天竺火灸:在穴位上铺一层红纸或红绫,上盖四横指宽的白硇砂粉,其上置一块薄红柏木片,木片要在三热性药(生姜、荜拨和胡椒)水中浸泡一夜,干后用朱砂水写八个“?’字,口念咒语二十一遍,早晨东向,用火镜聚太阳光烧灼木片以灸之,对中风、黄水、脉病有效。
又一法是取一薄铜镜,口念咒语,用水清洗铜锈,置于火上烧热,以不烫手为度,用一未褪色的新红绫包裹,口念咒语百万遍,频频放于穴位反复烧灼。
如灸温下降,可用火镜聚光反复灸热,口念咒语千遍。
再于其上面,用较大的艾炷灸烧一段时间,口念咒语一千遍。
上述灸法治疗寒性痞瘤、腹绞痛、瘰疬、中邪、索增隆病(相当于神经官能症各心血管病证)等。
施灸之前,首先要用瞿麦和筚拨浸水洗净穴位,待水液干后才能施灸。
(2)汉地火灸:在穴位上撒布一份煅寒水石散或石灰石,滴入热水三滴,用其产生的热烧灼,可治脉病、血管栓塞和黄水病(以水肿、湿疹、关节肿胀疼痛、肤色青黑粗糙为主症,类似中医湿证)。
(3)霍尔火灸:在穴位上面涂以油脂,上铺一层白毡片,毡片要在盐水中浸泡,拧干水,用钳子夹一块烧烫的羊脂石置于毡片上,灸烧程度视疾病而定。
用以治疗丹毒、牛皮癣、痹症等皮肤病。
(4)神变火灸:在穴位上面铺一层红绫,上垫一块牛皮厚的柏木片或高山栎木片,其上置艾炷燃灼。
主治直候病(又称垢甲病,类似痛风病)、痹证和各种肿块等。
(5)神奇火灸:在穴位上面撒布寒水石和三热性药(筚拨、胡椒、干姜)等份研成的粉末,上盖一块红绫,垫木片,置艾炷燃灼,可消除肿瘤、寒性黄水病。
或者取一无锈铜镜,红绫裹之,置于穴位,口念咒语百遍,置于红绫上燃艾炷烧灼穴位。
(6)缘份空行母火灸:施灸者入定空行母执火禅、口念十相自在咒语二十一遍,在穴位上依次垫以写有咒符的纸、红棱和柏木片三物,上置合有少许户枢尘土的艾炷,用火镜聚光点燃灸之,口呼“哈哈哟”之言,并默念十相自在咒语二十一遍。
艾火虽未燃及木片,但穴位已得灸力,此灸除眼睛之外的所有部位均可使用。
灸之可除增盛热证之外的一切疾病,特别对中风、中邪、鬼魔作祟(神志疾病)引起的疾病及疖痈、痞肿等有效。
(7)烙灸:①金烙:用弯头金箸做烙器,烧烙有关穴位称之金烙。
用以驱邪、预防瘟疫等,具有保护识觉之功效。
②银烙:用银箸做烙器,烙之,可干脓水、去腐肌、治疖痈。
③铜烙:用黄铜做烙器,可愈伤、治痈、杀虫。
④(4)铁烙:用铁做烙器,可防骨刺、破胃部症瘕。
⑤木烙:用柏木、桦木等阳木,柳木、短叶锦鸡木等阴木,沙棘、(木旬)子等子木或文冠木、小檗等三黄水药木于木板上猛烈摩擦直到冒烟时熨在穴位上,根据木质性质对症灸治直候病、痹症、白脉病、血管疾病、皮肤病、黄水类病、创伤和炎肿等疾患有效。
⑥角烙:用动物犄角(特别是种羊角等雄性动物角)烧热烙之,效果相当于木烙,根据疾病选烙。
⑦石烙:将滑石、松耳石和玛瑙等石类和宝石类涂上油脂,用火烧烫置于穴位,对疬病、疖痈、肿瘤炭疽、直候病、痹证、黄水和中风等有效。
⑧布烙:将布块或羊毛等于火硝水中浸煮,取出后用棺木炭火烤干变硬,卷在沉香木上,干后点燃,以不烫伤皮肤为度,息火置于穴位上烙之,对黑痣、鸡眼、脑病和偏头痛等有效。
⑨油脂烙:以融化的蜂蜡、酥油、蔗糖、山羊油、鹿油等适量烙于相应穴位,对痔疮、淋巴结炎、阴部瘘管、外窍处生疮等有效。
⑩牙烙:将象牙、虎豹的犬齿于青油和水的混合液中浸煮后,置于穴位烙之,对陈旧疮伤及疖痛、症瘕等有效。
⑾光烙:用现代灯光等烤灼穴位,对疮伤和炎肿等有效。
主治病证藏医火灸,一般认为具有阻断疾病随脉管散扩、迅速止痛、抑压隆病窜行漫延、开胃消食、破痞瘤等症瘕、愈痈疖陈疮、抑肿胀、去黄水、燥湿、清除脏腑水液渗漏、扶助胃火、提升体温、醒神醒脑等许多功效。
主治的病证包括食物不化症、胃火衰弱、浮肿、寒性水肿寒性痞瘤、寒性赤巴病(赤巴,相当中医的火。
赤巴紊乱所产生的各种症状叫赤巴病。
寒性赤巴以脉迟、目黄、尿黄、体温低、大便色白、不消化、寒凉饮食起居有害等为主症)、头部及四肢黄水充斥、肉痈和骨痈、炭疽、虚热、癫狂、痫证、昏仆不省人事、一切脉病以及热病断后(即不使热病重新复发)等。
总之,对隆、培根(培根,相当于中医的水、土,其所引起的病证以消化系统疾病和体液失调为主)所致的一切寒性疾病,特别对白脉和黑脉病、黄水病、直候病、痛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疗效显著。
注意事项1.首先要掌握藏医火灸的各项禁忌①在病证上,对赤巴热病、一切血液病等任何瘟热引起的疾病禁止施灸。
②在部位上,眼睛等五官及男女在脉即男性会阴的左侧脉、女性会阴右侧脉和耻骨阴毛中间的动脉等处禁灸。
对这些部位施灸会造成男性阳痿不举,因而除了高龄老人或无生育能力者外,不得火灸。
③在时间上,饱食后,胃肠等六腑部位也应禁止施灸,下雪风寒天气不宜施灸。
另外,还要避开八卦九宫忌日和体内神魂巡行的部位施灸,不可随意妄为。
例如:每月(阴历)初一、初六、十八、二十二、二十四和三十日皆宜禁止放血、火灸。
秋三月不灸右助部位,春三月不灸左肋部位,夏三月不灸脐部各穴,冬三月不灸腰部各穴。
此外,人的神魂晨在唇,日出在嘴,日升在舌,正午在眼,日斜在小尖脉,下午在肺脉,日落前在上胸,日落在下胸,黄昏在脐,入夜在阳门,午夜在胃,下半夜在中胸,黎明在肠等,故也有上述各时不宜灸相应部位和穴位之说。
现代科学证实人体随着气候变化和月亮圆缺而盈损变化,上述不同季节和时间禁止施灸是不无道理的。
2.施灸后的注意事项。
帝玛·丹增彭措的《白晶鉴》载:“艾炷燃尽时立即用拇指(或小石子)用力按压息火。
灸后禁止立即饮水,宜稍作散步,恢复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