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的解剖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16
胃的解剖与切面(下)
切面下来自鲁博中超声00:0010:17
上述为讲课音频
因视频个数的限制,将课件分为上、下两部。
咱们接着昨天讲,下面看下第六切面。
这是第六切面,探头垂直放于腹壁,可以观察到胃的前壁、后壁、和胰腺,换句话说,清晰的显示胰腺的时候,这个时候看到的就是胃的前后壁。
视频中可以看到幽门孔呈间隙性规律开放
视频中可以看到胃窦、十二指肠球部,延续至降段及水平段,球部与降部的转折呈对号改变,再旋转探头延续至腹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夹角的十二指肠水平段。
这个是第十一切面,该切面主要用于十二指肠淤积的判断、十二指肠壶腹部占位的判定。
左侧图片中胃是没有下垂,胃下缘在脐水平以上。
右侧图片是一个中度下垂的病例2,胃下缘角明显超过了脐水平。
我们工作中用的就是这十二个切面,熟练后操作起来也是挺快的,和我们做个肝胆胰脾肾的时间差不多。
那么我们在查胃都要观察那些东西?
以上就是我们做胃超声检查时全部切面和要观察的内容。
操作时我们是对这些切面连续扫查,切面之间相互交叉重叠,这样也能尽量避免扫查遗漏。
简单总结下。
周艳芳主任课后小结:
我们的王婷医生对胃肠超声12个切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图片加视频的展现,形象直观。
最后对胃肠超声检查的观察内容的总结也很全面,但愿老师们能有所收获。
接下来,我们的群助理们会用不同的题目,分类来展现我们科的阳性病例。
每周五晚上8点钟,胃肠超人山东群我们不见不散!。
胃的解剖笔记胃的解剖笔记纲要
一、胃的位置与形态
1. 大致位置
2. 外观形状
二、胃的结构
1. 胃壁分层
2. 各层特点
三、胃的毗邻器官
四、胃的血管与神经
五、胃的生理功能
1. 储存食物
2. 消化功能
重点部分
胃壁分层的详细构成及作用。
胃的血管分布与重要神经支配。
胃的主要生理功能及相关机制。
思维要点
理解胃的结构与功能的适应性关系。
推导胃在消化系统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的思路。
重难点
胃的复杂血管和神经分布。
胃消化功能的具体过程与机制。
易错点
混淆胃壁各层的功能。
记错胃与周边器官的关系。
补充点
不同疾病状态下胃的解剖变化。
与胃相关的临床实例。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总结胃的解剖结构要点,思考如何更好地记忆与理解。
梳理胃的生理功能与其他消化系统器官的协同关系。
胃的外科解剖学胃的外科解剖学【名称】胃的外科解剖学(Surgical Anatomy of Stomach)【概述】胃的近端为贲门,与食管相连接,远端为幽门,延续至十二指肠。
其间可分为胃底、胃体及胃窦3个部分。
胃底是胃向上高起的部位,相当于贲门的水平线以上的部分。
胃窦部是胃的远端部分,相当于幽门近端7~8cm的范围,胃窦与胃底部之间的部分即为胃体部(图1)。
图1 胃的解剖示意图1-贲门;2-胃底;3-胃体;4-胃窦;5-幽门幽门的表面有一条幽门静脉,是幽门管部位的标志。
胃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层、黏膜下层、肌层及浆膜层。
肌层由三层不同方向的肌纤维组成,内层为斜行纤维,中层为环形纤维,外层为纵行纤维。
中层肌肉在幽门部特别肥厚,形成幽门括约肌,该层延续至十二指肠后突然变薄。
黏膜下层由疏松的结缔组织构成,由于较疏松,黏膜可以在肌层上滑动。
黏膜下层内含有丰富的血管、淋巴管及Meissner神经丛。
胃黏膜被覆于胃的内面。
胃底部的黏膜较薄,胃幽门部黏膜较厚。
胃黏膜的面积大于其他各层,因而形成许多皱襞,胃体部黏膜皱襞较多,胃窦部皱襞较少,故此较平整光滑。
胃黏膜层含有丰富的腺体。
胃体、胃底部黏膜的腺体由主细胞、壁细胞及颈黏液细胞组成。
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壁细胞分泌盐酸,颈黏液细胞分泌黏液。
胃窦黏膜的腺体主要分泌黏液。
腺体内有分泌胃泌素的内分泌细胞,亦称为G细胞。
胃与十二指肠黏膜的界线一般可以图4 胃部的神经1-迷走神经前干;2-迷走神经后干;3-肝支;4-腹腔支;5-前LAtArjet 神经6-后LAtArjet神经;7-前“鸦爪”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