绞孔
- 格式:ppt
- 大小:2.79 MB
- 文档页数:18
铰孔加工中的加工精度铰孔加工是机械加工中的一种重要加工方法,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汽车、航空航天等领域。
而其中关键的加工精度则是保证产品质量的基本要素之一。
本文将从铰孔加工的概念、工艺流程、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以及提高加工精度的方法等多个方面来探讨铰孔加工中的加工精度。
一、铰孔加工的概念和概述铰孔加工是一种用铰刀进行件孔加工的方法,铰孔加工精度要求程度高,经常比较严格,甚至要求接近无误差。
铰孔是通过铰孔工具进行切削加工,使工件孔径内表面的尺寸和附加质量参数均满足设计图纸要求。
铰孔加工是一种获得高加工精度的有效手段。
但是,由于铰刀的切削特性和加工工艺的要求,铰孔加工存在很多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以下是对这些因素的详细讨论。
二、铰孔加工的工艺流程铰孔加工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铰刀的选择:根据加工孔的形状、尺寸以及材料等要求选择合适的铰刀。
2.夹紧工件:工件夹紧在机床上,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固定状态。
3.切削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切刃的打磨、光洁度的检查等。
4.切削加工:铰刀旋转并通过工件孔内切割加工。
5.切削后的处理工作:包括检查工件尺寸、表面质量、切屑清除等。
三、影响铰孔加工精度的因素1.铰刀的选择铰刀的选择对于铰孔加工的精度至关重要。
首先需要考虑孔的类型和形状,以便选择合适的铰刀。
然后,还要考虑切削角、铰刀的材质、齿型数量等因素。
2.切削参数的选择切削参数包括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和切削速度等,这些参数的选择会直接影响铰孔加工的精度。
切削深度、进给速度、切削速度等参数的选择应该根据工件材料和加工精度要求来确定。
3.夹紧方式工件夹紧的方式对于加工精度影响很大。
如果夹紧方式不合适,将导致加工误差增大。
因此,在进行铰孔加工时,必须选择适当的夹紧方式。
4.工件材料工件材料的硬度、韧性和刚性等特性都会影响加工精度。
例如,对于硬度大的工件,可能需要采用高速切削方式,而切削精度也会相应降低,这就需要在加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
铰孔加工中的工艺参数在工业制造中,铰孔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方式,其作用是在工件上制造一个孔洞,以便插入零件或连接器。
然而,想要得到高质量、精确的铰孔加工,需要控制许多不同的工艺参数。
本文将介绍铰孔加工中的一些重要工艺参数,以及它们对加工结果的影响。
1.铰刀形状和尺寸最基本的铰刀参数是其形状和尺寸。
铰刀的形状决定了铰孔的形状,而铰刀的尺寸则决定了孔的大小和深度。
在选择铰刀时,必须考虑工件材料、孔的直径、长度和深度等因素。
此外,还需要注意铰刀刃角和切削角度,这将直接影响切削力的大小和方向。
2.切削速度切削速度是指铰刀切削工件的速率。
这个参数通常用转速或切削速度来表示。
切削速度的选择直接影响到铰孔加工的效率和质量。
如果铰刀速度太慢,就会导致加工时间过长,而且切削力会增加,甚至可能损坏铰刀。
相反,如果速度太快,那么铰孔表面就会出现瓢虫现象,加工精度也会下降。
3.进给速度进给速度决定了铰刀在加工过程中每分钟进给的距离。
进给速度与切削速度一样重要,它对加工质量和效率都有影响。
如果进给速度太低,就会导致加工过程中铰孔表面不平滑,甚至出现切削刃痕。
另一方面,如果进给速度过高,则会导致铰刀磨损加速,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过多的热量,甚至会损坏工件。
4.铰孔深度铰孔深度是铰孔加工的另一个重要参数。
在选择铰刀时,需要根据加工要求确定所需的孔深度,并确保铰孔的深度符合工程要求。
如果铰孔深度过浅,就会导致安装的零件不牢固,而深度过深则会加大工件成本和加工难度。
5.预冲长度预冲长度是指在实际切削铰孔之前,铰刀先在工件上移动的长度。
预冲长度的主要作用是使铰孔与工件表面完全接触,这有利于减少切削刃痕和杂散毛刺等不良现象。
预冲长度的选择应当依据工件材料、孔的直径和深度来确定,并参考铰刀的切削特性和工艺细节。
6.冷却液在铰孔加工过程中,冷却液的选择和使用也是至关重要的工艺参数。
冷却液通过冷却切削区域,降低加工温度,减少摩擦和磨损,并清洗切屑和切屑。
铰孔的工艺铰孔是一种常用的加工工艺,用于制造零件的孔加工。
它是通过铰刀在工件上进行旋转运动,以削除工件上的金属材料,最终形成所需的孔形状和尺寸。
铰孔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工具选择、加工参数、加工步骤和注意事项。
首先,工具选择是铰孔工艺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常见的铰刀有手动铰刀、机械铰刀和数控铰刀。
手动铰刀适用于简单的孔加工,操作简单方便;机械铰刀适用于批量生产,能够提高工作效率;数控铰刀适用于复杂的孔加工,可以实现高精度的加工。
其次,加工参数也是铰孔工艺中需要注意的一个方面。
首先是转速,一般根据工件材料和孔径大小选择合适的转速,以保证加工效果和工具寿命。
其次是进给速度,进给速度过快容易造成毛刺和刀具损坏,进给速度过慢则会影响加工效率。
最后是切削深度,切削深度应根据工件的强度和刚度选取适当的值,以避免过大的切削力和振动。
加工步骤是铰孔工艺中需要严格按照规定执行的步骤。
首先是确定铰刀的位置和夹持工件。
工件应安装牢固,以免产生振动和偏差。
然后是设置加工参数,包括转速、进给速度和切削深度。
接下来是进行试切,通过试切来调整和校准加工参数,确定最佳的加工条件。
最后是正式加工,进行铰孔操作,及时清理切屑和冷却润滑。
最后,铰孔工艺中还需要注意一些事项。
首先是要选择合适的冷却润滑剂,以降低切削温度和减少刀具磨损。
其次是要保持切削刃的锋利度,定期检查和更换刀具,以保证加工质量。
另外,需要注意加工过程中的安全问题,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避免事故发生。
总之,铰孔是一种常用的加工工艺,通过选择合适的工具、设置有效的加工参数、执行正确的加工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加工质量和效率。
同时,铰孔工艺也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调整和优化,以满足不同零件的加工需求。
与外圆表面加工相比,孔加工的条件要差得多,加工孔要比加工外圆困难。
这是因为:1)孔加工所用刀具的尺寸受被加工孔尺寸的限制,刚性差,容易产生弯曲变形和振动;2)用定尺寸刀具加工孔时,孔加工的尺寸往往直接取决于刀具的相应尺寸,刀具的制造误差和磨损将直接影响孔的加工精度;3)加工孔时,切削区在工件内部,排屑及散热条件差,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都不易控制。
一、钻孔与扩孔1. 钻孔钻孔是在实心材料上加工孔的第一道工序,钻孔直径一般小于80mm 。
钻孔加工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钻头旋转;另一种是工件旋转。
上述两种钻孔方式产生的误差是不相同的,在钻头旋转的钻孔方式中,由于切削刃不对称和钻头刚性不足而使钻头引偏时,被加工孔的中心线会发生偏斜或不直,但孔径基本不变;而在工件旋转的钻孔方式中则相反,钻头引偏会引起孔径变化,而孔中心线仍然是直的。
常用的钻孔刀具有:麻花钻、中心钻、深孔钻等,其中最常用的是麻花钻,其直径规格为Φ0.1 -80mm。
由于构造上的限制,钻头的弯曲刚度和扭转刚度均较低,加之定心性不好,钻孔加工的精度较低,一般只能达到IT13~IT11;表面粗糙度也较大,Ra 一般为50~12.5μm;但钻孔的金属切除率大,切削效率高。
钻孔主要用于加工质量要求不高的孔,例如螺栓孔、螺纹底孔、油孔等。
对于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的孔,则应在后续加工中通过扩孔、铰孔、镗孔或磨孔来达到。
2. 扩孔扩孔是用扩孔钻对已经钻出、铸出或锻出的孔作进一步加工,以扩大孔径并提高孔的加工质量,扩孔加工既可以作为精加工孔前的预加工,也可以作为要求不高的孔的最终加工。
扩孔钻与麻花钻相似,但刀齿数较多,没有横刃。
与钻孔相比,扩孔具有下列特点:(1)扩孔钻齿数多(3~8个齿)、导向性好,切削比较稳定;(2)扩孔钻没有横刃,切削条件好;(3)加工余量较小,容屑槽可以做得浅些,钻芯可以做得粗些,刀体强度和刚性较好。
扩孔加工的精度一般为IT11~IT10 级,表面粗糙度Ra为12.5 ~6.3μm。
孔加工方法简介-钻孔、扩孔、锪孔、铰孔一、钻孔用麻花钻在实体材料上加工孔的方法称为钻孔。
一般加工可达尺寸公差等级为IT14~IT11,表面粗糙度Ra值为50~12.5μm。
常用的钻床有:台式钻床、立式钻床和摇臂钻床。
1、钻床1)台式钻床简称台钻(图1),是一种小型机床,安放在钳工台上使用。
其钻孔直径一般在12mm以下。
主要用于加工小型工件上的各种孔,钳工中用得最多。
图1 台式钻床1—工作台2—进给手柄3—主轴4—带罩5—电动机6—主轴架7—立柱8—机座2)立式钻床简称立钻(图2),一般用来钻中型工件上的孔,其规格用最大钻孔直径表示。
常用的有25mm、35mm、40mm、50mm等几种。
图2 立式钻床1—工作台2—主轴3—进给箱4—主轴变速箱5—电动机6—立柱7—进给手柄8—机座3)摇臂钻床摇臂钻床有一个能绕立柱旋转的摇臂(图3)。
主轴箱可在摇臂上作横向移动,并可随摇臂沿立柱上下作调整运动,因此,操作时能很方便地调整到需钻削的孔的中心,而工件不需移动。
摇臂钻床加工范围广,可用来钻削大型工件的各种螺钉孔、螺纹底孔和油孔等。
图3 摇臂钻床1—立柱2—主轴箱3—摇臂4—主轴5—工作台6—机座2、麻花钻麻花钻是钻孔的主要工具,它是由切削部分、导向部分和柄部组成,如图4所示。
直径小于12mm时一般为直柄钻头,大于12mm时为锥柄钻头。
图4 麻花钻麻花钻有两条对称的螺旋槽,用来形成切削刃,且作输送切削液和排屑之用。
前端的切削部分(图5)有两条对称的主切削刃,两刃之间的夹角2φ称为锋角。
两个顶面的交线叫作横刃。
导向部分上的两条刃带在切削时起导向作用,同时又能减小钻头与工件孔壁的摩擦。
图5 麻花钻的切削部分3、钻孔操作1)钻头的装夹钻头的装夹方法,按其柄部的形状不同而异。
锥柄钻头可以直接装入钻床主轴孔内,较小的钻头可用过渡套筒安装(图6);直柄钻头一般用钻夹头安装(图7)。
图6 安装锥柄钻头图7图8钻夹头或过渡套筒的拆卸方法是将楔铁带圆弧的边向上插入钻床主轴侧边的锥形孔内,左手握住钻夹头,右手用锤子敲击楔铁卸下钻夹头(图8)。
铰孔的手工操作方法铰孔是制造过程中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用于在工件上加工出与螺栓或螺纹紧固件配合的孔。
下面将详细介绍铰孔的手工操作方法。
铰孔工具的选择:铰孔操作中最常用的工具是铰刀,铰刀一般由高速钢或硬质合金制成,具有不同规格和形状。
根据工件材料、孔径尺寸和要求的精度,选择合适的铰刀。
准备工作:1. 对要加工的工件进行清洁,确保其表面光滑无杂质。
2. 检查铰刀的整体状况和刃口的钝利度,如有磨损或损坏应更换。
铰孔操作步骤:1. 将工件夹紧在工作台上,确保工件在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
2. 根据需要,选取合适的铰刀。
3. 使用手动铰刀或机械铰刀,将铰刀插入工件孔中,保持刀具的垂直和水平位置。
4. 抓住铰刀柄,使铰刀刃缓慢切入,不要用力过猛,以免造成切削刃折断或工件变形。
5. 在切削过程中,保持适当的切削润滑,如加水或切削液,以提高切削质量和延长刀具寿命。
6. 轻轻转动手柄,保证切削刃的平稳运动,避免过快或过慢拉刀,影响切削效果。
7. 当切削刃完全进入工件后,继续轻轻转动手柄,使刀具顺畅地穿过工件,直至铰刀的穿孔面与工件表面接触。
8. 在切削过程中,注意观察切屑的排出情况,必要时使用吹气枪清洁切屑,防止切屑积聚影响切削。
9. 切削结束后,将铰刀逆时针旋转拉出,用毛刷清理孔底和孔壁,确保切削面光滑无毛刺。
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1. 在切削过程中,切不可用手指触摸切削刃或切削区域,以免导致手指受伤。
操作时应戴好手套和护目镜等个人防护装备。
2. 切削中要保持平稳推拉刀具,避免过度挤压或过快拉刀,以保证加工质量和延长刀具寿命。
3. 加工过程中要保持集中注意力,注意观察切削反应,发现异常及时停机检查问题。
4. 铰孔时尽量避免材料变热,可适时进行冷却,以保证刀削面的质量,并减小工件的热变形。
5. 在规定直径范围内可选用合适的背吃刀量,背吃刀量过大容易导致刀具损坏或切削剧变,而背吃刀量过小则可能影响铰孔质量。
6. 操作完毕后,及时清理切屑和切削液,保持工具的整洁。
加工中心铰孔的方法技巧
加工中心铰孔是一种常用的加工方法,下面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和技巧:
1. 选择合适的刀具: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和形状,选择合适的铰刀。
通常使用硬质合金铰刀,能够提供更好的切削质量和寿命。
2. 铰孔前的工件准备:将工件固定在加工中心上,并确保工件表面光洁,并且没有任何杂质。
合适的刀具和夹具夹紧力度也要得当,以确保铰孔的精度和质量。
3. 铰刀进给量控制:通过合适的进给量控制,可以保证铰孔的质量和精度。
进给量太大可能导致刀具损坏或工件表面质量不佳,进给量太小则可能导致切削效率低下。
4. 切削速度控制:根据工件材料的硬度和形状,选择合适的切削速度。
切削速度过高可能导致刀具磨损过快,切削速度过低则可能导致铰孔质量不佳。
5. 切削润滑:使用适当的切削润滑剂可以降低刀具和工件的摩擦,提高切削质量和工具寿命。
选择合适的切削润滑剂并按照规定的用量进行涂抹。
6. 切削过程监控:在加工过程中,及时监控刀具和工件的状态,如果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进行调整或更换刀具。
7. 铰孔之后的后续工艺:铰孔完成后,可能需要进行清洁、测量和其他后续处理工艺。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相应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