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表面特征PPT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2.56 MB
- 文档页数:80
第四章表面与界面§4-1 固体的表面一、固体表面的特征1、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1)、同一种固体物质,制备或加工条件不同也会有不同的表面性质;(2)、实际晶体的表面由于晶格缺陷、空位或位错而造成表面的不均一性;(3)、只要固体暴露在空气中,其表面总是被外来物质所污染,被吸附的外来原子可占据不同的表面位置,形成有序或无序排列,也引起了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
总之,实际固体表面的不均一性,使固体表面的性质悬殊较大,从而增加了固体表面结构和性质研究的难度。
2、固体表面力场定义:晶体中每个质点周围都存在着一个力场,在晶体内部,质点力场是对称的。
但在固体表面,质点排列的周期重复性中断,使处于表面边界上的质点力场对称性破坏,表现出剩余的键力,称之为固体表面力。
长程力:固体物体之间相互作用力。
它是两相之间的分子引力通过某种方式加合和传递而产生的,其本质仍属范德华力。
长程力分两类:一类是依靠粒子之间的电场传播的;另一类是通过一个分子到另一个分子逐个传播而达到长距离的。
范氏力主要来源于三种不同的力:定向作用力诱导作用力色散力二、晶体表面结构1、离子晶体的表面离子晶体MX在表面力作用下,离子的极化与重排过程见图4-1。
处于在表面层的负离子(X-)在外侧不饱和,负离子极化率大,通过电子云拉向内侧正离子一方的极化变形来降低表面能,这一过程称为松弛,是瞬间完成的,接着发生离子重排。
从晶格点阵稳定性考虑,作用力较大、极化率小的正离子应处于稳定的晶格位置,而易极化X-受诱导极化偶极子排斥而推向外侧,从而形成双电层。
如:NaCI表面形成厚度为0.02nm的表面双电层。
AI2O3、SiO2、ZrO2表面也有此现象。
2、晶体表面的几何结构随着晶体面的不同,表面上原子的密度也不同。
固体的实际表面是不规则和粗糙的,存在着无数台阶、裂缝和凹凸不平的山峰谷,这些不同的几何状态必然会对表面性质产生影响,其中最重要的是表面粗糙度和微裂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