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阅读教学指导的通式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
- 格式:doc
- 大小:15.50 KB
- 文档页数:6
原创小学四年级数学重点知识归纳一、加法和减法1.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加法和减法是重要的基础知识。
孩子们会学习如何进行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对于加法,孩子们需要将两个两位数相加,注意对齐个位和十位,并进行进位运算。
对于减法,孩子们需要学会借位运算,减去一个两位数的个位和十位数。
2. 进位和借位进位和借位是加法和减法中需要注意的重点。
孩子们需要理解进位和借位的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在加法中,当两个相加的数的个位和大于等于10时,就需要进位。
在减法中,当被减数的个位小于减数的个位时,就需要借位。
3. 数轴和数线数轴和数线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工具。
孩子们学习如何使用数轴和数线在数值之间进行定位和比较。
通过数轴和数线,孩子们可以更直观地理解数值的大小关系。
二、乘法和除法1. 乘法的概念和性质乘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的重要内容。
孩子们需要理解乘法的概念和性质,明白乘法的结果是两个因数的积。
在乘法运算中,孩子们需要掌握口算的方法,通过快速计算得出结果。
2. 乘法口诀乘法口诀是乘法运算中的重要工具,也是孩子们需要掌握的重点。
通过记忆乘法口诀,孩子们可以更快速地进行乘法运算。
在小学四年级中,孩子们会学习到乘法口诀表中的1到9的所有乘法组合。
3. 除法的概念和性质除法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的另一个重要内容。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孩子们需要明白除法的概念和性质。
在除法运算中,孩子们需要掌握如何进行除法计算,包括整除、余数和小数的概念。
三、分数1. 分数的概念分数是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的新概念。
孩子们需要理解分数的含义,明白分数表示的是一个整体被等分后的部分。
孩子们会学习如何将分数表示为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2. 分数的比较和排序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孩子们需要学会比较和排序分数。
孩子们要理解比较分数的大小需要找到分子和分母的关系,以及分数所表示的数量大小。
3. 分数的加减运算孩子们会学习如何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在小学四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孩子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并开始学习更加复杂和抽象的数学概念。
在这一阶段,他们将开始学习加减乘除运算,了解分数和小数的概念,以及解决简单的问题。
下面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1. 数的认识与计数在小学一年级和二年级,孩子们已经学习了基本的数的认识和计数。
在四年级,他们将进一步加深对数字的理解。
这包括认识整数、数的分类(奇数和偶数)以及三位数的读法和比较。
2. 加法和减法在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将开始学习加法和减法运算。
他们将学习如何在十以内和百以内进行加法和减法运算,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概念,以及应用这些概念解决简单的加减法题目。
3. 乘法和除法学习加法和减法后,孩子们将逐渐引入乘法和除法的概念。
他们将学习如何进行乘法和除法运算,并解决一些与现实生活相关的问题。
在这个阶段,乘法口诀表将成为他们的重要工具,帮助他们记忆乘法的结果。
4. 分数在四年级,孩子们将初步了解分数的概念。
他们将学习如何将一个物体分成若干份,并用分数表示每一份。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数的加减法和简单的分数换算。
5. 小数孩子们将开始接触小数的概念和运算。
他们将学习如何读写小数,并了解小数和分数之间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将解决一些简单的小数加减法题目,并学习如何将小数转化成分数或百分数。
6. 数据统计与图表在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将学习如何收集和整理一些简单的数据,并用图表的形式进行展示。
他们将学习如何制作直方图、条形图和折线图,并从图表中分析和解读数据。
7. 几何形状在四年级,孩子们将加深对几何形状的认识。
他们将学习更多的几何形状,如平行四边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并了解这些形状的性质。
此外,他们还将学习如何进行简单的几何变换,如翻折、对称等。
通过以上的知识点总结,我们可以看到,在小学四年级,孩子们在数学学习中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一、数的认识和比较1.数的认识:认识正整数、零和负整数,能根据数字图形化表示的特点读、写数。
2.实数比较:能通过数的大小和数量关系,进行比较和排序。
二、四则运算1.加法:掌握加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用竖式加法做加法运算。
2.减法:掌握减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能用竖式减法做减法运算。
3.乘法:理解乘法是加法的运用,能口算数乘法,掌握乘法口诀表。
4.除法:通过分组消除法掌握除法的概念和运算方法。
三、数的应用1.分数:认识分数的概念,用分子、分母比较大小,并了解分数的基本运算。
2.小数:了解小数的概念,能用数轴表示小数,并进行小数的加减法。
3.时间:认识时间的概念,能用时、分、秒表示时间,并掌握时间的换算。
4.金钱: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掌握钞票的种类和面额,进行简单的货币运用。
四、几何图形1.点、线、面的认识:了解点、线、面的概念和特征。
2.二维几何图形:了解直线、射线、线段、角的概念和特征,掌握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形等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及名称,并会作手工制作这些几何图形。
3.三维几何图形:了解立体图形的概念和特征,掌握常见的三维几何图形的概念、特征及名称,并会做手工制作这些几何图形。
五、数据分析1.数据收集与整理:能够通过实验、问卷等方法获得数据,并将数据整理成表格。
2.数据处理:掌握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等概念,能够对数据进行简单处理。
3.数据表示:理解折线图、柱状图、饼图等基本统计图形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统计图形。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每个知识点都是基础,掌握好这些知识点,才能更好地迎接更高级的数学知识。
2024年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总结____年四年级数学全册主要包括以下的知识点总结,以下为大致内容:一、整数的认识1. 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整数的比较与排序3. 整数的加减法运算4. 整数的乘法运算5. 整数的除法运算二、小数的认识1. 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小数的比较与排序3. 小数的加减法运算4. 小数的乘法运算5. 小数的除法运算三、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2. 分数与整数的相互转换3. 分数的比较与排序4. 分数的加法与减法运算5. 分数的乘法与除法运算四、年、月、日的表示法1. 年、月、日的基本概念2. 日期的读法与写法3. 年月日之间的换算五、面积与周长的计算1. 长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2. 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3. 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计算4. 圆的面积和周长计算六、图形与位置1. 图形形状的认识2. 图形的性质和特征3. 图形的运动与变形4. 图形在坐标系中的表示七、时间的认识1. 时间的基本概念2. 时间的表达与读法3. 时间的换算4. 时间的加减法运算八、数据处理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2. 数据的表示与分析3. 数据的统计与图表制作九、简单的代数计算1. 代数的基本概念与符号2. 简单的代数计算运算法则3. 代数表达式与算式的转换4. 代数方程与方程的解法以上为四年级数学全册的大致知识点总结,每个知识点还包括一系列的具体内容和例题。
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学生需要通过理论的学习和大量的练习来掌握这些知识点,并能够灵活运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四年级的数学知识点主要涉及数字的认识与运算、分数的认识、面积的认识、时间的认识、几何图形的认识和统计与概率的一些基础概念。
下面我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详细总结讲解。
一、数字的认识与运算1. 数字的认识:小学四年级的学生需要掌握0-9999的数字,包括数字的读法和书写。
2. 十进制的认识:学生需要了解数字的位数概念,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等。
还需要掌握数字的大小比较、序数等概念。
3. 加法与减法运算:学生需要掌握两位数和两位数之间的加法和减法运算,包括进位和退位的概念。
4. 乘法与除法运算:学生需要学习理解乘法和除法的概念,能进行简单的乘法和除法运算,以及解决相关的问题。
二、分数的认识1. 分数的基本概念: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定义,包括分子、分母的概念,并学会读写分数。
2. 分数的比较:学生需要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包括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进行比较。
3. 分数的加减法:学生需要学会对分数进行加减法运算,包括将分数化为相同分母进行运算。
4. 分数的简化与扩展:学生需要了解分数的简化和扩展的概念,能够进行相关的运算。
三、面积的认识1. 长方形的面积:学生需要学习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的计算公式。
2. 正方形的面积:学生需要了解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够进行相关问题的计算。
3. 面积单位的换算:学生需要学会不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如平方厘米与平方米之间的换算。
四、时间的认识1. 时间单位的认识:学生需要掌握秒、分钟、小时、天、月、年等时间单位的含义。
2. 时间的读法和表示:学生需要学会读写不同时间的表达方式,如12小时制和24小时制的表示。
3. 时间的计算:学生需要学会对时间进行加减法的计算,包括跨天、跨月、跨年的计算。
五、几何图形的认识1. 平行线与垂直线:学生需要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并能够判断和画出平行线和垂直线。
2. 三角形的认识:学生需要学会识别和分类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小学四年级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数学的学习内容逐渐丰富和深入。
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这一阶段的数学知识,以下是对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数与代数1、大数的认识认识计数单位“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知道亿以内及以上各个计数单位的名称和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
掌握大数的读法和写法,能正确读出和写出大数。
会比较大数的大小,能将整万、整亿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大数的近似数。
2、三位数乘两位数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理解因数末尾有 0 的乘法的简便算法。
能运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3、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能运用除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如路程、速度和时间的关系问题。
二、图形与几何1、角的度量认识线段、射线和直线,了解它们的区别和联系。
认识角,知道角的度量单位“度”,能用量角器量出角的度数,能画出指定度数的角。
认识平角和周角,了解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之间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了解它们的高和底。
能正确画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高。
理解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统计与概率1、条形统计图认识条形统计图,能根据统计图中的数据回答问题,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会绘制条形统计图,能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统计图。
四、数学广角1、优化问题例如通过合理安排时间,体会在解决问题中优化思想的应用。
2、烙饼问题探究烙饼时怎样合理安排最节省时间。
3、沏茶问题学会合理安排做事的顺序,以达到节省时间的目的。
五、运算定律1、加法运算定律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即 a + b = b + a 。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即(a + b) + c = a +(b + c) 。
四年级数学阅读知识点总结一、基础数学概念1. 数的认识数是一种表示事物数量的符号,数值的大小可以比较,可以加减乘除。
四年级学生需要对各种数进行认识和使用,包括自然数、整数、分数等。
理解和掌握各种数的性质和运算规则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2. 数的大小比较数的大小比较是四年级数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大小比较的技巧和规则。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数字故事、数学游戏等,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值大小的敏感度和判断能力。
3. 数的运算数的运算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内容,包括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和加减乘除的运算法则。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数学故事、数字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数的运算技巧和规则,提高计算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4. 数的表示数的表示包括计数和数码,学生需要掌握各种数的表示方法和应用技巧。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计数故事、数码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计数和数码技能,培养对数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二、几何学概念1. 图形的认识图形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各种常见的图形,如直线、角、三角形、四边形等。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图形故事、几何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对图形进行认识和掌握,提高几何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图形的性质图形的性质是几何学中的重要概念,学生需要掌握各种图形的性质和特点。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图形故事、几何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图形的性质,提高几何学习的水平和能力。
3. 图形的应用图形的应用是几何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图形的转化、相似、共线等应用技巧。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图形故事、几何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图形的应用技巧,提高几何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三、代数学概念1. 代数式的认识代数式是数学中的重要内容,包括字母、式子和方程等。
通过阅读相关题材,如代数故事、代数游戏等,可以帮助学生对代数式进行认识和掌握,提高代数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2. 代数式的化简代数式的化简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技巧,学生需要掌握各种代数式的化简方法和规则。
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小学四年级数学全册知识点归纳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数学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一门学科,它既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又为学生提供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在小学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下面将对这些知识点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
一、整数的认识与运算整数是由自然数、加号和减号构成的数,包括正整数、零和负整数。
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会了整数的读法、比较大小以及加减法运算。
通过练习题,我们能够熟练进行整数的计算。
二、分数的认识与计算分数是用来表示一个数在单位“1”中的几等分或几部分。
我们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常见分数的认识,掌握了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化简以及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这些知识点对我们了解分数的含义以及运算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小数的认识与计算小数是指有小数点的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表示数的一部分。
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小数的读法、小数点的位置以及小数的大小比较。
同时,我们也掌握了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这对我们在实际生活中进行精确的计算非常有帮助。
四、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认识与计算长度是指物体的长短,面积是指物体所占用的平方范围,体积是指物体所占用的立方范围。
在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计量单位,掌握了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通过实际测量和练习,我们可以准确地应用这些知识进行计算。
五、图形的认识与绘制图形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形状,比如:直线、曲线、圆、三角形、矩形等等。
我们学习了这些图形的特点和性质,能够进行相应的绘制。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图形的分类、比较以及一些简单的图形变换。
六、时间和日历的认识时间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概念,我们通过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时间。
在四年级数学学习中,我们学习了钟面上的读数、计时单位的换算、时间的加减运算,还学习了日历的使用和日期的计算。
七、数据的收集和表示数据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通过学习了解到数据的收集、整理和表示方法。
小学四年级数学阅读考点
一、整数
- 了解正整数、负整数和零的概念
- 能够进行整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掌握整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和位置关系
二、小数
- 了解小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理解小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规则
三、分数
- 了解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学会将分数转化为整数和小数的形式
- 掌握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 理解分数的大小比较和排序规则
四、长度和面积
- 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
- 了解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 学会比较和排序不同长度和面积的物体
五、时间和日历
- 理解时、分、秒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 掌握时间的读写和换算
- 熟悉日历的基本结构和使用方法
六、图形和几何
- 了解二维图形的基本形状和性质
- 学会计算图形的周长和面积
- 能够判断图形的对称性和相似性
七、数据和统计
- 理解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 能够制作简单的数据图表
- 学会分析和解读数据的规律
以上是小学四年级数学阅读的主要考点,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和研究数学知识。
数学是一个重要的学科,它是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
小学四年级是数学学习的重要阶段,下面将梳理一些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重要知识点。
一、整数和运算1.自然数和整数的认识:认识整数的定义,了解整数的意义和特征。
2.整数的比较和顺序:掌握整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
3.整数的加减法:进行整数的加减法运算,理解正整数和负整数相加时的规则。
二、小数和分数1.十分位、百分位和千分位的认识:了解小数点后的数位的含义。
2.小数的比较和顺序:掌握小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
3.小数的加减法:进行小数的加减法运算。
4.分数的认识:认识分数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5.分数的比较和顺序:掌握分数的大小比较和顺序。
6.分数的加减法:进行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三、小学四则运算1.口算和算术运算的认识:认识加减乘除的基本概念。
2.加法:进行两位数及三位数的加法运算,掌握进位的方法。
3.减法:进行两位数及三位数的减法运算,掌握退位的方法。
4.乘法:进行两位数及三位数的乘法运算,掌握进位和进位进位的方法。
5.除法:进行整除和带余数的除法运算。
6.综合运算:进行复合运算,例如混合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面积和周长1.了解平面图形:认识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
2.了解面积和周长的概念:认识面积和周长的定义和含义。
3.计算面积和周长:计算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面积和周长。
五、时间和日历1.了解时间的基本概念:认识一天的划分和时间的流逝。
2.计算时间:计算一天内的时间、一周内的时间、一个月内的时间等。
3.了解日历:认识日历的基本结构,计算机构。
六、数据统计1.了解数据统计的基本概念:认识调查和统计数据的意义。
2.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学会收集数据和整理数据的方法。
3.数据的展示和分析:学会使用表格、图表等形式展示和分析数据。
七、几何图形1.认识平行和垂直:了解平行线和垂直线的概念及性质。
2.认识直角和其他角:了解直角和其他角的概念及度数。
小学阅读教学指导的通式小学四年级数学知识
点
阅读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是和历史、现实的对话,是和高尚心灵的对话,是充满乐趣的精神活动。
日常阅读教学的任务可以归纳为:通过指导学生阅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和良好的阅读习惯;通过引导学生对作品的感悟,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与精神世界;通过引导学生深究文本,培养学生的文化理解力。
阅读教学设计,简单说来,就是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运用系统观点和方法,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对教学活动进行系统规划的过程。
阅读教学中的每一个设计,都是教师教学思想、智慧的反映。
指导通式一:大刀阔斧精雕细琢
但凡一篇课文,满满匝匝少或百余字,多则上千言。
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要准确定位教学目标,把握教学重点、难点,科学地构架课堂教学的知识结构,并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学法指导与能力的培养。
一言以蔽之教师务必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上册《少年闰土》是一篇经典课文。
正因为“经典”,所以,此文承载的教学目标是多维的,许多教师在执教时都不自觉滑入“眉毛胡子一把抓”的泥沼中,结果是面面俱到却面面未到。
难道长文短教真是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吗?答
曰:非也。
某位教师在通读课文后,没有着重分析闰土的人物形象,而是另辟蹊径宕开一笔,从写作的角度,着眼于体会文中人物对话描写的特点。
先是谈话引入:假如让你观察一位老师,你想观察他的哪一方面?继而联系本单元的课文,引导学生发现整整一个单元都与鲁迅有密切的关联。
再迅速板书“闰土”,相机简单介绍小说《故乡》梗概,紧接着在“闰土”前添加“少年”一词,让学生猜想作者以此命名的用意,随后切入课文写作手法这一方面,这样很自然就导入到学习人物的语言上来。
之后,老师引导学生精读闰土与“我”的对话,细细品味文段的主要内容、表现形式、表达效果等。
最后指导学生在习作中尝试用过渡语段,将分散的对话集中写;在对话中叙事,抓住重点有详有略的表达手法。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崔峦老师曾说过,在阅读教学中要渗透写的教学,必须把那层窗户纸给戳破。
不只是感悟他人的写法,而且要学习这样的写作方法。
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面对一篇经典文学作品,教师大刀阔斧砍去多余枝丫,很好地捕捉到阅读与写作的叠加点,再引导学生尽所能去猜、去读、去品,去比较、去仿写、去创作,这“添枝加叶”的过程不就是学生思维创造的过程吗?老师与学生的评析恰恰又充分发挥
了师生双方的积极能动性,于不露痕迹中完善了写作的过程,进而使得学生的写作能力得以提升,语文素养得以发展。
因此,当乱花渐欲迷人眼时,教师应当遵循删繁就简的原则,重新开掘,引发新生,在此基础上才能绽放“标新立异二月花”。
指导通式二:披文入情超然物外
写人记事类课文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所占的篇幅最多,这类课文大多人物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创设一种与文本相和谐的情境,拟定一个以情动人的阅读话题,促进学生与文本深入对话,升华情感是教学这类课文的通式。
例如在《慈母情深》的课堂教学中,王崧舟老师倾情渲染“母爱”的深沉,先是词语触动:板书“母亲”,问:当这两个字映入你眼帘时,你眼前闪过怎样的画面?在“深”下加了个着重号,体会母亲的情到底深在哪里。
然后是画面感动:指导学生凭预习记忆填空,重温向母亲要钱买书情节,体味为什么“我”会鼻子一酸。
把让人特别有感受的地方,用波浪线画出来。
至此,完成了引领学生披文入情的过程。
而后,自然拨动心弦“我”第一次看到母亲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假如是你,你看到母亲这样工作,有什么样的感受?并一次次将镜头拉近,特写母亲的背、母亲的脸、母亲的眼睛,进一步煽情:在记忆中,母亲的背、母亲的脸、母亲的眼睛曾是什么样的,当你看到这样的母亲,会有什么感受?随后出示四个面对母亲的反问句,直击学生心灵,令其全心投入到字里行间。
慢镜头
与快镜头的截然对比,搅得学生内心激流涌动,与“我”产生了情感共鸣。
正因为有全情投入,学生才能换位体验。
最后将对母亲写话练习过渡到现实生活中,一首《懂你》,升华了文章主旨,引领学生走出课文,用心感悟母爱的真醇。
无独有偶,在支玉恒《地震中的父与子》和薛法根《爱如茉莉》的教学中,名师们借助细节描写,用心之温度赋予字词冷暖,一次次身临其境,一次次感同身受,一次次情不自禁,一次次发自肺腑,一次次参悟人生……就这样,重温着一个个熟悉而又陌生的画面,聆听着一曲曲朴素而又动人的旋律,学生何以不为之动容呢?披文入情已生情,置身其中难自抑,超然物外情更深!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
考。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美的文章,它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
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徉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
指导通式三:旁敲侧击触类旁通
语文教学艺术最主要的特征是:清晰性。
追求精确性是其走向科学化的一个重要手段和标志。
与语文教学清晰性相对的是语文教学艺术的模糊性。
语文教学艺术的模糊性是针对语文教学艺
术中精确性教学产生的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
语文教学艺术模糊性有助于提高学生思维的灵动和生命的活力。
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语文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教师应让学生把自己当做独立的人去观照作品、感悟作品,使学习过程成为一个富有研究性、创造性的个性化过程,使课堂教学呈现出一种开放式的格局。
在这个意义上,模糊教学更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新课标精神,达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清晰性与模糊性是对立统一的,对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过程来说,教学目标是清晰的,但实现目标的过程有时因为避免机械刻板追求情趣或许不能完完全全循规蹈矩,可能会旁逸斜出,可能会峰回路转,可能会大相径庭。
这或许就是教学艺术的生成美、灵性美。
例如贾志敏《惊弓之鸟》的教学,从“能手”一词说开去,衍生到更羸的本事。
又从同行的猎手说开去,继而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更羸想到了而别人没有想到,大雁究竟死于谁之手……看上去问题零散,漫无目标,好似隔山震虎,旁敲侧击,实际却是为后文体会“更羸的本事”这一难点作的铺垫。
“文似看山不喜平”,教学时的散点布阵并非杂乱无章,它往往是整篇教学设计的曲径通幽之处。
所谓“虚实相生,前后相随”,设计巧妙能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综上所述,教师的“旁敲侧击”是基于预设目标的伏笔试探,是达成清晰目标的放手模糊前测,学生的多元化反应是教学生成中必不可少的模糊过程。
教师无法精确预测学生的多元反应,但可以模糊估测学生的反应区域,由此作出相应的判断,得出较为模糊的结论。
当教学活动由模糊走向清晰之际,教师便可以实施“有的放矢”,再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进行迁移发散,从而促进学科知识的相互融合、相互补充、相互重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