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数学系名单
- 格式:xls
- 大小:97.00 KB
- 文档页数:27
专业介绍
专业类型专业名称专业层次专业名称专业层次工学类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科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国防生本科热能与动力工程本科能源动力系统及自动化国防生本科电子信息科学类国防生本科工程力学国防生本科工程力学定向生本科安全工程本科
核工程与核技术本科能源动力类本科文学类传播学本科英语本科理学类数学与应用数学国防生本科物理学本科物理学国防生本科化学本科地理物理系国防生本科理论与应用力学本科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材料学本科
环境科学本科生物科学本科
本科本科
地球物理学材料化学
地球化学本科理科试验班类本科
数学类本科电子信息科学类本科材料科学类本科物理学类本科
化学类本科生物科学类本科力学基地班本科力学类本科生命科学与技术基地班本科
管理学类管理科学本科管理科学与工程类本科。
中科大考博辅导班:2019中科大数学科学学院考博难度解析及经验分享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统一实行网上报名。
报考者须符合《中国科学院大学2019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简章》规定的报考条件。
考生在报考前请联系所报考的研究所(指招收博士生的中科院各研究院、所、中心、园、台、站)或校部相关院系,了解具体的报考规定。
下面是启道考博辅导班整理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考博相关内容。
一、院系简介数学科学学院的前身数学系于1958年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任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龚昇、王元、万哲先、陆启铿、石钟慈、林群、张景中、陈希孺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
2011年5月,数学科学学院正式挂牌成立,首任院长为马志明院士。
本院为首批全国理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科学院博士生重点培养基地、长江学者特聘岗位设置学科,并获得首批数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涵盖数学所有博士点),2007年获首批一级重点学科,是教育部985、211工程、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建设学科。
为吸引高水平的学者来我院讲学,学校为本院设立了“华罗庚大师讲席”及“吴文俊大师讲席”。
二、招生信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博士招生专业有1个:070100数学研究方向:随机分析与数理金融.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逼近论、并行计算.组合优化.李代数及相关理论.微分几何.可积系统与子流形.几何分析.Ads/ds 空间的几何.可积系统.代数表示论.微分几何.非线性演化方程.可积系统.一维动力系统.材料科学与结构分析的计算方法研究.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逼近.密码学.李代数及相关理.组合数学.信息安全.编码理论.无穷维系统控制.复杂系统控制及系统可靠.几何拓扑.拓扑量子场.动力系统.遍历理论.拓扑.图论.代数组合.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亚纯函数值分布相关理论.一维动力系统.计算机辅助几何设计.计算机图形学.应用逼近论.生物数学.抛物方程动力学.应用分析.计算机图形学.图像处理.微分几何.离散几何分析.偏微分方程.几何分析.大范围分析.极值组合.图论.概率方法.组合优化.偏微分方程.算术代数几何.代数数论.函数空间与算子理论.Clifford分析.哈密尔顿系统.动力系统.遍历理论.拓扑学.一维动力系统.代数几何.微分方程动力系统.生物数学.几何分析.微分几何.代数群与量子群.算术代数几何.概率论与随机分析.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数据科学.最优化计算方.计算几何(三维打印的优化设计).黎曼几何.动力系统.遍历理论.拓扑学.代数表示论.量子群与张量范畴.弦理论.共形场.最优化计算方法.随机优化.偏微分方程数值方法理论及应用.李代数与量子群.随机分析.微分几何.几何分析.组合设计与编码.宇宙学.偏微分方程数值解.可积系统三、报考条件(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意为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学风端正,无任何考试作弊、学术剽窃及其它违法违纪行为;(2)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我校规定的体检要求,心理正常;(3)申请者原则上应来自国内重点院校或所在高校学习专业为重点学科;(4)专业基础好、科研能力强,在某一领域或某些方面有特殊学术专长及突出学术成果;(5)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6)申请者的学位必须符合下述条件之一: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博士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或已获得硕士或博士学位;在境外获得学位的考生,须凭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书报名;(7)具有较强的语言能力,外语(限本单位招生专业目录中公布的语种)水平较高。
附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名单少年班:陈东张毅杨恒犀李振华赵蕴哲谭政杨潇洋任明亮左明轩黄山彭锐蔡刘飞数学系:周俊杰刘博董攀登马杰干政李晓冰仲杏慧俞建青申述赵青步红兰阳燕红沈俊丁惠生物理类:陈作晶安然何燕怡唐剑张翼刘春山朱纯赵昕惠志达杨驰吴昊许宿淮黄坚姜峰曹桂平李亦鸣邓小超师振宇郭松郑雨枫黄世嘉刘磊潘弘董亚雪郑昌成蔡小冬任晓铭刘杨李联臣王超刘婧婧任间李玉生张岳华程敬原丁桂军王艳杨勇高夫温浩礼赵亚丽何广宏高惠平肖云峰化学物理系:邹思睿李文博施钧辉汪令乐张彬王兆祥李遵云刘光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汤启立郑海波史怡徐欢李建恒姚雅萱孙仕勇许杨周晓亮孔辉左艳波化学系:沈况杨楚汀麦成康俞一赟何晶王娜侯维乙杨玖重赵道利王桃玲陈涛陈小平罗巍张王兵席广成刘绍阳王嘉瑞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翁松青李悦芳杨一行赵爽寇大治周志立杨栓丁鹏生命科学学院:苏明商一于悦洋蔡华勇丁曰和林栲王鑫李国政魏希希魏世喜陈昊东郭雨刚庄骏王冬梅方辉江维梅一德徐珺劼魏志毅徐鹏景罗昊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罗斌强李邦明巫祥超王奉超顾瑞晏顺坪孙红灵孙亮赵凯郑志军薛炳熊志铭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秋萍赵高飞滕伟冰郝鹏付强杨军王亚军汪小鹏金熠毛磊张明军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李名锐白冰李传峰王刚丁金磊郭涛甘明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周全许杰才华余弦桂创华马彦程显刚王尔玉刘春天吴俊桥肖东张金勇安峰岩余帆阮惠炜侯会满陈飘施冠超陈拥权董海涛包先春陈立均宫勋单剑锋刘乃金许小东刘利覃振权黄景博张金平王鹏伟自动化系:徐大川汪伏波马量杨奎元陈聪孟彦鹏李进苏杭杨天宝赵立恒张西文周强强崔连喜周露平郑艳霞周军李春林王文涛胡振华盛延敏张陈斌武海澄金学成李爱龙陈明智李鹏徐志张国军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淑玲牟琳冯晓静谢明壤龙刚宋洪浩蔡李王录恩陈忠良熊志斌陈鑫何明明曹益华曹鹏祁堃陈小岩王宇亮周伟陈久生林青松王剑陈凯陈波孙伟峰郭磊涛徐诚浪林华辉葛亮王峰靳霄范乐刘定书江涛虞杨生江斌施朝阳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吴波王胜南沈悦潘邦淦姜卫武郭晓东陈晓琳蔡尚彭秀莲安滨张浩刘明辉姚海东张英娟王欣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少兵自勇陶健宝黄玉王威苏振鹏谢丽莎陈晓玮韩雪黄灿管理学院:郭飞刘韵毅张颖刘飞金伟申义李哲鹏钟小辉王玉红卢正刚秦正云梁晓艳李志刚叶跃祥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彭彬史玲玲张晓兵管理科学系:倪慧荟统计与金融系:王婧如张娟张捷梁羽周曾宪溟辛璐外语系:李然林燕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朱铁权董俊卿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张媛贾薇薇陈果汪臻真冯耀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卜晓勇曾光强软件学院:梁敬唐尤华尹平王樱张瑶高航崔金玲傅作义党万里李宁艾永前景建岗叶强韩文文李茂何英高江涛杜明阳信息安全专业:王琦张忠祥李晓雪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王思胜马晓冬王立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雷佼李立明火灾科学实验室:吴思军伍卫军严兆驰纵恒蔡以兵赵道亮王福亮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曾杰张美玲MPA 中心:杨三龙杨敏武仁权胡雯刘志雄黎淑秀姚继冬谢文婕孙友三张红兵王非刘强胜MBA 中心:张梅陈新李慧芳黄秉虹李兴禄桑红远陈良勇王承姐朱文川陈建军胡玉鸿姚启华石纯斌周英曹阳李友忠叶正刚吴琼江瀚柴洪涛侯文高尚德。
中科大学院、系与本科专业一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系及本科专业一览表学院系专业专业代码及学位门类数学系(001)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070101(理)070102(理)物理学院(203) 物理学系(002)物理学应用物理学070201(理)070202(理)近代物理系(004)物理学应用物理学070201(理)070202(理)光学与光学工程系(038)光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3*(理)天文与应用物理系(022)物理学应用物理学天文学070201(理)070202(理)070501(理)管理学院(204) 工商管理系(015)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02(管)管理科学系(016)管理科学110101*(管)统计与金融系(017)金融学统计学020104(经)071601(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6) 化学物理系(003)化学070301(理)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14)材料物理材料化学071301(理)071302(理)化学系(019)化学070301(理)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020)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化学080204(工)070301(理)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208) 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070801(理)070602(理)070901(理)071401(理)生命科学学院(207) 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008)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021)系统生物学系(031)生物科学070401(理)医药生物技术系(032)生物技术070402(理)工程科学学院(209) 近代力学系(005)理论与应用力学071101(理)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09)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080301(工)080401(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院系及本科专业一览表学院系专业专业代码及学位门类测控技术与仪器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热能与动力工程080501(工)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30)安全工程081002(工)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0)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006)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080603(工)080604(工)自动化系(010)自动化080602(工)电子科学与技术系(023)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071201(理)信息安全071205W(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215)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605(工)软件学院(225)软件工程080611W(工)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11) 外语系(018)英语050201(文)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024)考古学060103(史)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025)传播学050305W(文)体育教学部(103)科技哲学教研部(105)人文素质教学研究部(106)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107)现代艺术中心(111)陶瓷艺术中心(112)少年班学院(000)核科学技术学院(214)核工程与核技术080502(工)37个在招生本科专业已停止招生本科专业:3。
一、数学科学学院简介中国科学院大学(简称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前身为1978年成立的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数学教学部,2002年9月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系,2006年6月与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联合组建成立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数学科学学院,院长和副院长分别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和分管教育的副院长担任。
2014年由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承办科教融合数学科学学院,现任院长为席南华院士。
数学科学学院下设6个教研室,分别为分析数学教研室、几何与拓扑教研室、代数与数论教研室、计算数学与计算机数学教研室、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教研室、运筹学与控制论教研室。
国科大数学科学学院的专任教师每年招收硕士研究生20名左右(含推免生),培养方向有分析、代数、几何、概率论、数理统计、应用数学、运筹学与控制论、应用统计专业学位硕士以及一些交叉学科的若干个研究方向。
2019年数学科学学院为中国科学院虚拟经济与数据科学研究中心代招运筹学与控制论专业学术型硕士研究生。
二、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招生情况、考试科目三、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分数线2018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2017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复试分数线四、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考研参考书目616数学分析现行(公开发行)综合性大学(师范大学)数学系用数学分析教程。
801高等代数[1] 北京大学编《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78年3月第1版,2003年7月第3版,2003年9月第2次印刷.[2] 复旦大学蒋尔雄等编《线性代数》,人民教育出版社,1988.[3] 张禾瑞,郝鈵新,《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五、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数学专业复试原则最后的复试成绩综合考虑以上“业务能力、英语听力和口语、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四个方面的成绩,复试成绩满分100分,其中业务能力占50%,英语听力和口语占30%,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占20%。
(一)业务能力面试1. 考核形式:问答2. 考核目的:主要考核考生掌握专业知识的广度、深度与扎实程度,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表达能力,研究兴趣,科研能力与发展潜力。
中国科大院系代号系名:少年班(000-8)教改试点班(000-6)创新试点班(000-3)数学系(001)物理系(002)化学物理系(003)近代物理系(004)力学和机械工程系(005)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006)地球与空间科学系(007)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008)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009)自动化系(010)计算机科学技术系(011)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013)材料科学与工程系(014)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015)管理科学系(016)统计与金融系(017)外语系(018)化学系(019)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020)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021)天文与应用物理系(022)电子科学与技术系(023)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024)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025)安全科学与工程系(030)系统生物学系(031)医药生物技术系(032)光学与光学工程系(038)学院代号:物理学院(203)(002,004,022,038)管理学院(204)(015,016,017)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206)(003,014,019,020)生命科学学院(207)(008,021,031,032)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208)(007)工程科学学院(209)(005,009,013,030)信息科学技术学院(210)(006,010,023,218专业)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211)(018,024,025)核科学技术学院(214)计算机学院(215)(011)软件学院(225)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231)合肥微尺度物质国家实验室(234)应用化学系(12系) 自动化系(10系) 化学系(19系) 化学物理系(3系)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11系) 天文与应用物理系(22系) 电子科学与技术系(23系) 院系风采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24系) 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6系) 地球与空间科学系(7系) 外语系(18系) 科大附中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15系) 信息安全专业科大华为信息所生命科学学院(8系, 21系) 管理学院数学系(1系) 工商管理硕士近代力学系(5系) 近代物理系(4系) 管理科学系(16系) 材料科学与工程系(14系) 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物理系(2系) 体教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9系)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20系) 少年班/零零班(0系) 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核科学技术学院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软件学院统计与金融系(17系) 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25系) 苏州研究院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13系)。
附件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优秀学生名单少年班:陈东张毅杨恒犀李振华赵蕴哲谭政杨潇洋任明亮左明轩黄山彭锐蔡刘飞数学系:周俊杰刘博董攀登马杰干政李晓冰仲杏慧俞建青申述赵青步红兰阳燕红沈俊丁惠生物理类:陈作晶安然何燕怡唐剑张翼刘春山朱纯赵昕惠志达杨驰吴昊许宿淮黄坚姜峰曹桂平李亦鸣邓小超师振宇郭松郑雨枫黄世嘉刘磊潘弘董亚雪郑昌成蔡小冬任晓铭刘杨李联臣王超刘婧婧任间李玉生张岳华程敬原丁桂军王艳杨勇高夫温浩礼赵亚丽何广宏高惠平肖云峰化学物理系:邹思睿李文博施钧辉汪令乐张彬王兆祥李遵云刘光明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汤启立郑海波史怡徐欢李建恒姚雅萱孙仕勇许杨周晓亮孔辉左艳波化学系:沈况杨楚汀麦成康俞一赟何晶王娜侯维乙杨玖重赵道利王桃玲陈涛陈小平罗巍张王兵席广成刘绍阳王嘉瑞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翁松青李悦芳杨一行赵爽寇大治周志立杨栓丁鹏生命科学学院:苏明商一于悦洋蔡华勇丁曰和林栲王鑫李国政魏希希魏世喜陈昊东郭雨刚庄骏王冬梅方辉江维梅一德徐珺劼魏志毅徐鹏景罗昊力学和机械工程系:罗斌强李邦明巫祥超王奉超顾瑞晏顺坪孙红灵孙亮赵凯郑志军薛炳熊志铭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张秋萍赵高飞滕伟冰郝鹏付强杨军王亚军汪小鹏金熠毛磊张明军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李名锐白冰李传峰王刚丁金磊郭涛甘明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周全许杰才华余弦桂创华马彦程显刚王尔玉刘春天吴俊桥肖东张金勇安峰岩余帆阮惠炜侯会满陈飘施冠超陈拥权董海涛包先春陈立均宫勋单剑锋刘乃金许小东刘利覃振权黄景博张金平王鹏伟自动化系:徐大川汪伏波马量杨奎元陈聪孟彦鹏李进苏杭杨天宝赵立恒张西文周强强崔连喜周露平郑艳霞周军李春林王文涛胡振华盛延敏张陈斌武海澄金学成李爱龙陈明智李鹏徐志张国军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王淑玲牟琳冯晓静谢明壤龙刚宋洪浩蔡李王录恩陈忠良熊志斌陈鑫何明明曹益华曹鹏祁堃陈小岩王宇亮周伟陈久生林青松王剑陈凯陈波孙伟峰郭磊涛徐诚浪林华辉葛亮王峰靳霄范乐刘定书江涛虞杨生江斌施朝阳电子科学与技术系:吴波王胜南沈悦潘邦淦姜卫武郭晓东陈晓琳蔡尚彭秀莲安滨张浩刘明辉姚海东张英娟王欣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张少兵自勇陶健宝黄玉王威苏振鹏谢丽莎陈晓玮韩雪黄灿管理学院:郭飞刘韵毅张颖刘飞金伟申义李哲鹏钟小辉王玉红卢正刚秦正云梁晓艳李志刚叶跃祥信息管理与决策科学系:彭彬史玲玲张晓兵管理科学系:倪慧荟统计与金融系:王婧如张娟张捷梁羽周曾宪溟辛璐外语系:李然林燕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朱铁权董俊卿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张媛贾薇薇陈果汪臻真冯耀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部:卜晓勇曾光强软件学院:梁敬唐尤华尹平王樱张瑶高航崔金玲傅作义党万里李宁艾永前景建岗叶强韩文文李茂何英高江涛杜明阳信息安全专业:王琦张忠祥李晓雪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王思胜马晓冬王立武安全科学与工程系:雷佼李立明火灾科学实验室:吴思军伍卫军严兆驰纵恒蔡以兵赵道亮王福亮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实验室(筹):曾杰张美玲MPA 中心:杨三龙杨敏武仁权胡雯刘志雄黎淑秀姚继冬谢文婕孙友三张红兵王非刘强胜MBA 中心:张梅陈新李慧芳黄秉虹李兴禄桑红远陈良勇王承姐朱文川陈建军胡玉鸿姚启华石纯斌周英曹阳李友忠叶正刚吴琼江瀚柴洪涛侯文高尚德。
中科大数学系名单1962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孙继广男函数论华罗庚陆洪文男数论华罗庚曾宪立男函数论华罗庚钟家庆男函数论华罗庚1963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林秀鼎男数学华罗庚1964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裴定一男数学华罗庚贺祖琪男数学华罗庚陈文德男数学华罗庚冯克勤男数学华罗庚那吉生男数学华罗庚徐伟宣男数学华罗庚1978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肖刚男数学李克正男数学李尚志男数学曾肯成查建国男数学曾肯成田正平男数学单墫男数学赵林城男数学陈希孺苏淳男数学殷涌泉张贤科男数学1979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79001缪柏其男数学陈希孺1981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10001李亚女计算数学石钟慈810002程艺男计算数学李翊神810003蔡伟男计算数学常庚哲810004蔡达木男基础数学彭家贵810005孙自琪男基础数学彭家贵810006邓敏女基础数学彭家贵810007严志敏男基础数学龚昇810008马兰女基础数学史济怀1983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78001吴耀华男概率论与陈希孺数理统计78002高文元男基础数学78003程露男基础数学78004荣用武男计算数学78005王东星男计算数学78006邹茂荣男计算数学78007叶向东男应用数学熊金城78008武河男应用数学熊金城78009刘志军男概率论与陈希孺数理统计83010刘太顺男基础数学83011赵玉德男基础数学83012黄年青男应用数学83013李世海男应用数学熊金城83014陈昌华男概率论与陈希孺数理统计1984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4001郑坚坚男概率统计陈希孺84002徐赣林男应用数学竺苗龙84003陆红宇女应用数学竺苗龙84004吴朝阳男应用数学竺苗龙84005汤学清女应用数学赵民义84006陈峰男应用数学赵民义1985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5001潘留华男基础数学85002陆珊年男基础数学85003王鸣强男基础数学85004邓米克女基础数学85005梁泓女基础数学85006吴东兵男计算数学85007谢坚定男计算数学85008王如云男计算数学85009张飞男计算数学有限元85010刘小波男计算数学有限元85011马翎男应用数学85012方青男应用数学1986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6001黄渝男基础数学86002窦昌柱男基础数学86003印林生男基础数学86004潘群男应用数学86005黄道德男应用数学86006李冰男应用数学86007徐俊明男应用数学86008安柏庆男概率统计86009朱荣男概率统计86010刘爱义男概率统计86011余红兵男基础数学86012项家铀男基础数学1987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701C001詹毅男基础数学8701C002李淑山男基础数学8701C003唐国雄男基础数学1988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801S001任金江男基础数学李尚志8801S002钱军男基础数学史济怀8801S003陈向东男基础数学陈祖墀8801S004李彤男基础数学陈祖墀8801S005蔡海亮男应用数学李乔、李炯生8801S006刘念东男应用数学李乔、李炯生8801S007李广兴男应用数学李乔、李炯生8801S008于渤男应用数学李乔、李炯生8801S009张玉才男应用数学李翊神、田畴8801S010葛南祥男应用数学李翊神、田畴8801S011韩文廷男应用数学李翊神、田畴8801S012刘敬欧男概率统计王松桂、苏淳8801S013杨宇红男概率统计王松桂、苏淳8801S014丁津泰男基础数学陆洪文8801S015陈广华男基础数学徐森林8801S016杨志林男应用数学李翊神、田畴8801S017魏登云男概率统计赵林城等8801S018王启应男概率统计赵林城等1989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901S001周坚男基础数学8901S002袁进勇男基础数学8901S003王春峰男应用数学8901S004朱梅俊男应用数学8901S005江星男应用数学8901S006谢敏革男概率统计8901S007金祖胜男概率统计8901S008胡太忠男概率统计8901S009杨亚宁男概率统计8901S010张曙光男概率统计8901S011严利清男概率统计1990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001S001段云男基础数学9001S002罗承辉男基础数学9001S003纪春岗男基础数学9001S004周红女计算数学9001S005丁友东男计算数学9001S006李益发男应用数学1991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101S001余刚男基础数学9101S003李思敏男基础数学9101S004常新功女应用数学9101S005张翊男应用数学9101S006韩国文男应用数学9101S007金仲伯男应用数学1992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201S001屈刚男应用数学9201S002张斌男应用数学9201S003吴振宇男计算数学9201S004郭新女基础数学9201S005张华明男基础数学9201S006林强男基础数学9201S007曾芳玲女基础数学9201S008郭全男计算数学9201S009张志强男基础数学9201S010朱克久男基础数学9201S011陈春生男基础数学9201S012陈春男概率统计9201S013沈志龙男概率统计9201S014王登银男基础数学1993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301S001潘荣华男基础数学9301S002曾冬林男基础数学9301S003王建伟男基础数学9301S004欧阳毅男基础数学9301S005秦红蓉女基础数学9301S006阎晓东女基础数学9301S007王成男基础数学9301S008黄骏男基础数学9301S010章明男计算数学9301S011邓建松男计算数学9301S012樊旭男概率统计9301S013王斌男概率统计1994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401S001王新茂男基础数学9401S002吴耀琨男基础数学9401S003夏青岚男基础数学9401S004王春苗女基础数学9401S005刘宏芳女应用数学9401S006宋梓霞女应用数学9401S007杨秀文男应用数学9401S008迟翔男概率统计9401S009张景山男概率统计9401S010屈永明男计算数学9401S011宣亮男计算数学9401S012庞涛男基础数学1995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501S001沈维孝男基础数学9501S002梅加强男基础数学9501S003倪轶龙男基础数学9501S004黄正男基础数学9501S005郭学军男基础数学9501S006黄应平男基础数学9501S007王平男应用数学9501S008徐光男应用数学9501S009孙建中男计算数学9501S010李明男计算数学9501S011程航飞男计算数学9501S012陈长松男计算数学9501S013李旭强男计算数学9501S014蔡新中男概率统计9501S015吴之强男概率统计9501S016汪徵女概率统计9501S017胡瑾瑾女概率统计1996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601S001蒋绍权男基础数学9601S002喻甫祥男基础数学9601S003杨邦明男基础数学9601S004刘戈平男计算数学叶向东9601S005陈前华男计算数学冯玉瑜9601S006王旭明男计算数学冯玉瑜9601S007杜雱男计算数学宋光天9601S008李涛男计算数学叶向东9601S009王骥男计算数学9601S010刘星女计算数学9601S011王融男计算数学9601S012罗荣男应用数学李炯生9601S013何力锋男应用数学李炯生9601S014潘永亮男应用统计李炯生9601S015刘云凯男应用统计李炯生9601S016吴成庆男概率统计1997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7001SA001刘聪文男基础数学97001SA002李芳女基础数学97001SA003汤兴男计算数学97001SA004缪报通男计算数学97001SA005徐涛男基础数学97001SA006魏国富男计算数学97001SA007叶郁男基础数学97001SA008娄文平男计算数学97001SA009朱长才男基础数学97001SA01杨周旺男应用数学97001SA011苏勇男基础数学97001SA012张玉锋男计算数学97001SA013王毅男基础数学97001SA014张洪男应用统计97001SA015黄华林男基础数学1998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9800100 1梁兴男基础数学SA98001002杨武男计算数学SA98001003王进男计算数学SA98001004王志峰男计算数学SA98001005张升宇男运筹学与控制论SA98001006傅广宇男基础数学SA98001007王惠文男运筹学与控制论SA98001008黄文男基础数学SA98001009杨霄峰男计算数学SA98001010张三国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SA98001011左达峰男应用数学1999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9900100 1熊茂胜男基础数学SA99001002邵松男基础数学SA99001003郭洪欣男基础数学SA99001004罗涛男基础数学SA99001005武清宇男基础数学SA99001006杨芳云芳基础数学SA99001007庞华栋男基础数学SA99001008邓林男计算数学SA99001009童伟华男计算数学SA9900101黄章进男计算数学SA99001011杨凯男应用数学SA99001012王曾男应用数学SA99001013林川男运筹学与控制论SA99001014汪家扣男运筹学与控制论SA99001015陶颖峰男运筹学与控制论2000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0001001程永君女基础数学陈卿SA00001002魏达盛男基础数学肖体俊SA00001003李治男基础数学李尚志SA00001004储诚浩男基础数学宋光天SA00001005融华女计算数学刘儒勋SA00001006申立勇芳计算数学冯玉瑜、陈发来SA00001007张磊男计算数学刘儒勋SA00001008刘洋男计算数学冯玉瑜、陈发来SA00001009刘兴涛男基础数学陈祖墀SA00001011樊旭川男计算数学冯玉瑜、陈发来SA00001012吴英毅男基础数学陈卿SA00001013王作勤男基础数学徐森林SA00001014刘琼林男运筹学与控制论侯定丕SA00001015朱强男基础数学徐俊明SA00001016张瑞女计算数学刘儒勋SA00001017徐克力男应用数学徐俊明2001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100100 1范自强男基础数学宋光天SA01001002孙广人男基础数学SA01001004周浩男计算数学刘儒勋SA01001016李雷男基础数学李尚志SA01001024邓志国男应用数学徐俊明SA01001003汪全珍女基础数学陈祖墀SA0100101寿乐丽女基础数学徐森林3 SA0100100程永宽男基础数学蒋继发5 SA0100100窦斗男基础数学叶向东7 SA0100101何桐男基础数学李尚志0 SA0100101胡昌启男计算数学陈发来5 SA0100100邓昊男基础数学陈祖墀6 SA0100100方明男基础数学章璞8SA0100100何晨旭男基础数学陈卿9SA0100101何维勇男基础数学陈卿1SA0100101吕金翅女基础数学徐森林2SA0100101赵昆男基础数学陈祖墀4SA0100102徐晨东男计算数学陈发来1SA0100102徐振礼男计算数学刘儒勋2SA0100101鲁亚东男计算数学刘儒勋7SA0100101王俊男计算数学陈发来8SA0100101吴春林男计算数学陈发来9SA0100102朱文明男计算数学陈发来3SA0100102吴玲玲女计算数学刘儒勋0SA0100102杜正中男应用数学徐俊明5SA0100102李映华男应用数学程艺6SA0100102龙寿伦男应用数学李尚志72002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200100张庆海男基础数学宋光天1 SA0200100吕立波男基础数学侯定丕2 SA0200100王建飞男基础数学刘太顺转博4 SA0200100李亮男计算数学陈发来5SA0200100王先婷女基础数学陈祖墀3 SA0200100吴卉女计算数学陈发来8SA0200102招燕燕女基础数学陈祖墀2 SA0200100连斌男计算数学陈发来6SA0200100刘海晨男计算数学7SA0200100周敏杰男应用数学徐俊明9 SA0200101经衿男应用数学徐俊明转博0 SA0200101陈小伍男基础数学章璞1SA0200101杜家春男基础数学章璞2SA0200101杨明波男基础数学余红兵总参9 SA0200101匡锐男基础数学叶向东5SA0200101杜宇男基础数学胡森3SA0200101王光宏男基础数学余红兵7 SA0200101李鸿利男基础数学邢朝平6 SA0200102张国华男基础数学叶向东1 SA0200101龚胜军男基础数学李尚志4 SA0200101王文杰男基础数学李平8SA0200102余华山男基础数学胡森0SA0200102曹磊男计算数学陈发来3SA0200102李新男计算数学陈发来4SA0200102梁铁林男计算数学王东明总参5 SA02001026沈俊男计算数学舒其望SA02001027张斌计算数学舒其望SA02001028孙犁应用数学徐俊明SA02001029王彦辉应用数学徐俊明强军SA02204016王明治基础数学任广斌2003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300100 1成志新男基础数学蒋继发转博,委SA03001002吴伟强男基础数学胡森SA03001003程智男基础数学章璞委SA03001004张瑞丰男基础数学叶向东转博SA03001005周世铭男基础数学陆云光SA03001006刘同男基础数学梁进SA03001007凌杰男基础数学邢朝平SA03001008张永超男基础数学胡森SA03001009尚士魁男基础数学郜云转博(总参)SA0300101陈洪佳男基础数学郜云转博SA03001011李思男基础数学胡森SA03001012于飞男基础数学邢朝平转博SA03001013李文伟男基础数学李尚志转博SA03001014柴彩春女基础数学蒋继发SA03001015黄玲女计算数学舒其望转博(总参)SA03001016李佩玲女计算数学刘儒勋SA03001017金良兵男计算数学陈发来转博SA0300101夏银华男计算数学刘儒勋转博8 SA0300101张磊女计算数学陈发来(总参)9SA0300102欧阳宏男计算数学邓建松0SA0300102康鹏男计算数学陈发来(总参)1SA0300102陈越强男计算数学邓建松转博2SA0300102潘伟男计算数学陈发来3SA0300102黄佳男应用数学徐俊明转博4SA0300102张玲女应用数学程艺5SA0300102田可雷男应用数学程艺转博6SA0300102王海亮男应用数学徐俊明转博7SA0300102罗伟男应用数学徐俊明8SA0300102吴叶舟男应用数学徐俊明9SA0300103杨超男应用数学徐俊明转博0SA0300103牛爱光男运筹学侯定丕12004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400100 梁浩男潘永亮1汪翔升男肖体俊2 SA0400100卢金男刘太顺3 SA0400100孙陶牛男陈秀雄4 SA0400100胡泊女叶向东5 SA0400100何晓阳男刘太顺6 SA0400100阳艳红女胡森7SA0400100宋亚白女梁进8SA04001009彭喻振男宋光天SA0400101刘强男蒋继发SA04001011赵青男章璞SA04001012李志远男陈秀雄SA04001013李莉女胡森--杨同4姚远男章璞SA04001015魏靖男陈卿SA04001016樊瓅男冯玉瑜SA04001017吴伊涛男章璞SA04001018高道舟男梁兴SA04001019高遂男李尚志SA04001020胡真男张梦萍-陆雅言SA04001022刘名斌男陆云光SA04001023闫琎男陆云光SA04001024林羽男肖体俊5汤芬斯蒂女蒋继发SA04001026曹峰男蒋继发SA04001027刘亮男李平SA04001028李莹女邓建松SA04001029李元男刘儒勋SA0400103刘媛女舒其望SA04001031南志杰男田涌波SA04001032张铭丽女冯玉瑜SA04001033郭朝晖女冯玉瑜SA04001034贾晓红女陈发来SA04001035周祥军男邓建松SA04001036李秀英女冯玉瑜SA04001037步红兰女刘儒勋国防生SA04001038宋兴华男陈发来SA04001039于璠男张韵华SA0400104孔伟男潘永亮SA04001041季美女季孝达SA04001042吴志伟男程艺SA04001043曹永昌男侯新民SA04001044王为伟女徐俊明SA04001045张俊男梁进SA04001046王环宇男梁进SA04001047张成林男苏育才SA04001048陶明男陆云光SA04001049马文晔男胡森SA0400105江璠男侯新民SA04001051刘建伟男侯定丕SB04001001张国新男侯定丕SB04001002常青彦女徐俊明汤忠斌男王新茂2005年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SA0500100 1林诗游男基础数学肖体俊2李怀彬男基础数学沈维孝河南师大强军SA05001003李小冬男基础数学李翊神SA05001004鲁平女基础数学叶向东徐州师大SA05001005吴语茂男计算数学韩厚德中国石油大学(华东)SA05001006方春男基础数学叶向东SA05001007高平男基础数学陈卿SA05001008梁勇男基础数学邓建松SA05001009张清源男基础数学陆云光SA0500101王飞男基础数学沈维孝SA05001011严亚军男基础数学陈秀雄2田铅柱男基础数学宣本金中国矿业大学SA05001013石磊男计算数学刘儒勋安徽建工学院SA05001014严明男计算数学韩厚德SA05001015郭熙铜男计算数学陈发来SA05001016宋大伟男计算数学SA05001017蒋艳群女计算数学刘儒勋SA05001018谢环男计算数学张梦萍SA05001019袁野男应用数学徐俊明SA0500102丁逸男SA05001021周剑光男应用数学徐俊明SA05001022姜在红女应用数学贺劲松曲阜师大SA05001023王健男应用数学潘永亮SA05001024季晓南男科大六系SA05001025莫琼祁男计算数学邓建松SA05001026徐陈亮男数学物理胡森SA0500102胡青男数学物理胡森7SB0500100王栓狮男转系11986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吴耀华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陈绍春男计算数学1987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徐飞男基础数学冯克勤张飞男应用数学石钟慈汪存启男应用数学李翊神葛力明男基础数学冯克勤翁林男基础数学冯克勤1988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801B001周建平男基础数学陆洪文8801B002邵启满男概率统计陈希孺1989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8901B001李云峰男基础数学1990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001B001高集体男概率统计9001B002彭国华男基础数学1991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101B001胡茂林男基础数学谷超豪、陈祖墀9101B002胡太忠男概率统计9101b003祝跃飞男基础数学冯克勤9101B003任金江男基础数学9101B004陈发来男计算数学9101B005张友金男概率统计1992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201B001陈二才男基础数学9201B002耿祥义男计算数学9201B003张曙光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201b004张忠良男基础数学1993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301B001赵健强男基础数学9301B002殷承元男基础数学9301B003沈建男基础数学9301B004余红兵男基础数学9301B005任广斌男基础数学9301B006丁友东男计算数学1994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401B001王巨平男基础数学9401B002何峪男基础数学9401B003余刚男基础数学9401B004吕杰男基础数学9401B005陈之兵男计算数学9401B006张梦萍女计算数学9401B007李乔良男应用数学9401B008吴硕思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401B009郭新女基础数学1995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501B001韩文廷男应用数学李翊神9501B002张斌男应用数学程艺9501B003徐常青男应用数学李炯生9501B004罗罗男基础数学史济怀9501B005罗振东男计算数学刘儒勋9501B006秦永松男概率论与数理统计9501B007张晓东男应用数学9501B008张志强男基础数学9501B009田涌波男应用数学9501B010林强男基础数学9501B011宣本金男基础数学9501B012陈效群女计算数学9501B013杨晓松男基础数学9501B014曹锡芳男应用数学9501B015王登银男基础数学9501B016邓建松男计算数学1996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9601B001刘浩龚昇9601B002胡鹏彦史济怀9601B003岳勤冯克勤9601B004祁锋徐森林9601B0059601B006田野男基础数学9601B007贺劲松男应用数学刘东海男概率统计缪柏其鲁炜男概率统计方兆本屠彩凤女应用数学程艺1997年博士研究生名单学号姓名性别专业导师备注BA970010王平李炯生01BA970010李立斌李尚志02BA970010陈长松男冯玉瑜03。
第25卷第2期大 学 数 学V ol.25,№.2 2009年4月COLLEGE M A TH EM A TICS Apr.2009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张韵华, 邓建松, 岳兴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合肥230026)1 中科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情况简介一、专业名称的演变1952年高等学校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院系调整,设立了综合性大学13所、高等师范院校33所,这些高校均有数学系,专门培养数学专业人才和公共数学基础课程的教师.1955年,北京大学等高校开始在数学系里设立“计算数学”专业,60年代一批留学前苏联的回国学者如冯康院士、石钟慈院士、吴文达教授、苏煜城教授和李岳生教授等,他们是国内计算数学专业的开拓者和先驱,他们领导了国内计算数学专业的建设和发展.1984年按教育部要求“计算数学”专业更名为“计算数学及其应用软件”专业,这一阶段各高校按教育部要求对该专业增加了计算机课程的内容,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和软件工程等课程,为数学系计算数学毕业生到信息产业就业提供了机会和条件.为了进一步淡化专业、拓宽培养口径,1998年教育部对所有专业的数量与名称进行了统一的调整,将原来的八个数学学科专业合并为三个专业,即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以及(与经济类的统计学合一的)统计学专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由信息科学、计算数学、运筹学和控制论四个主干专业方向整合而成.她是随着科学计算、信息科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在数学学科内形成的一个新的重要学科分支.以科学计算为共性基础和联系纽带,由以前的计算数学专业、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运筹学和控制等专业并融入信息学组建而成.其中计算数学所占比例最大.至1998年调整专业目录前,全国设立计算专业的学校约有70个,全国设立信息专业的学校还不足10个,专业点不足80个.一方面新专业的名称吸引了生源,另一方面信息产业逐步认识到数学基础训练对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信息与计算”成了招生热门专业.从1998年全国不足80个专业到至2004年全国已有426所高校开办了该专业,当年招生人数约为27774人,成为所有理科专业中发展最快,人数最多的专业之一.目前该专业在各高校从属的院系也并不统一,大多数放在数学学院或数学系下,也有放在计算机系下;有的学校将运筹学与控制论方向放在信息与计算专业中,有的则放在“数学和应用数学”专业中.专业名称更名后很多学校增加了信息类课程,例如,信息论基础.近年来,许多院校都对信息科学专业的专业内涵、教学目标和课程设置等涉及人才培养的问题作了认真深入的研讨.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会、教育部数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多次举办全国性有关信息和计算专业的教学研讨会. [收稿日期]2007-03-24 [基金项目]2005年安徽省教学研究重点项目(2005002)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多次在暑假举办“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改革研讨会暨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班针对如何办好这一专业以及教师培训等问题进行研讨,聘请有关专家就“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专业内涵、专业规范、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作相关报告.例如,开设数学实验、数学建模、数字信号处理、信息论基础、分形与小波和偏微分方程数值解等课程,促进和提高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整体办学水平.二、我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历程195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由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亲自主持创办并任首届系主任,关肇直、吴文俊、冯康、林群等一大批知名专家曾在此任教.数学系建系之初,以科学院数学所为依托,从1958年建系起就设立了计算数学专业,冯康先生首任计算教研室主任.担任过计算教研室主任的还有石钟慈院士、常庚哲教授、李翊神教授、冯玉瑜教授和刘儒勋教授和奚梅成教授.经过近五十年的艰苦创业和求实创新的治学,现已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的专业师资队伍,拥有长江讲座教授舒其望,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陈发来教授,在职和返聘教授9名,副教授和讲师8名,45岁以下的教员都具有博士学位.同时聘任石钟慈院士、鄂维南博士为华罗庚大师讲席教授,王东明博士为吴文俊大师讲席教授,聘请清华大学韩厚德教授为兼职教授.本专业培养了象余得浩、舒其望、鄂维南、王东明、蔡伟、杜强、陈发来等优秀的计算数学专业人才.科大数学系一直高度重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每学期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参加全国信息与计算科学方向的教学研讨会,不断对原教学计划与培养方案做了适应性的修改和完善.2004年申报省级教改项目:“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建设”.2 专业建设目标和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的目标科大数学系从华罗庚创办之初就定下了加强基础的“宽、厚、实”的教学指导思想,并一直延续至今.科大数学系长期坚持淡化专业界限,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宽口径、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学生在一到三年级不分专业,统一学习基础课,将加强基础落在实处.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数学和应用数学的基础,全面的物理基础,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使学生初步具备从事科学研究、教学、解决实际问题及开发软件等能力.通过加强基础将部分学生培养成从事科学前沿、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人才;通过计算机和软件开始的训练,将部分学生培养成从事科技、教育、信息、军事等领域的应用开发和管理技术人才.为毕业后到信息、金融和企业单位就业创造条件.二、课程培养方案本专业学制4年.弹性学制为3到6年.要求修读的课程由四部分组成,通修课、学科群基础课、专业课和高级课程(即本硕贯通课).本科生必须修满160学分,并且符合学分结构要求才能毕业,获得学士学位.优秀毕业生往往能修满180学分左右.下列各层次的课程设置.1.通修课(61学分)按照教育部对高等学校的课程设置规定,通修课包括政治、英语、物理、计算机类课程和电子类课程.其中物理课程涵盖普通物理及相关试验课程,总计16学分.计算机类包括C 语言、数据结构与数学库等课程.2.学科群基础课(69学分)其中有数学分析(15学分)、解析几何(3学分)、初等数论(3学分)、线性代数(8学分)、实变函数(4学分)、常微分方程(4学分)、近世代数(4学分)、微分几何(4学分)、复变函数(4学分)、拓扑学(4学分)、偏微分方程(4学分)、泛函分析(4学分)、数理统计(4学分)、概率论(4学分).对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数学基础课程训练,贯彻了科大宽厚实的基础教学指导思想.5第2期 张韵华,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6大 学 数 学 第25卷3.专业课(29学分)包括专业必修课(15学分)和专业选修课(选14学分)专业必修课:数学建模(3学分)、数值分析(3学分)、数值代数(3学分)、偏微分方程数值解(3学分)、Sobolev空间与有限元(3学分);专业选修课:数学实验(2学分)、数学基础(2学分)、符号计算系统(2学分)、软件工程(2学分)、理论力学(3学分)、整体微分几何(3学分)、信息论基础(3学分)、数学史(2学分)、代数编码(3学分)、控制论(3学分)、计算数论(2学分)、数理经济学(3学分)、网络安全(3学分)、计算数论(3学分)、高等几何(3学分).4.高级课程即本、硕贯通课(27学分)图论(3学分)、现代密码学(3学分)、计算机图形学(3学分)、控制论(3学分)、逼近论(3学分)、非线性数学导论(3学分)、并行算法(3学分).本、硕贯通课是科大专业课程的特色课程,即选定一部分专业课程为本、硕贯通课程,即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也供低年级研究生选修.其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授课课时从属于研究生课程体系.每年都有90多人次本科生选修本、硕贯通课程.5.大学生研究计划大学生研究计划有别于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其主要宗旨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教师或科研人员课题组工作,并在导师的指导下,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及熟悉科学研究工作的全过程,让学生了解和参与科学研究的前沿,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大学生研究计划”分为学年和暑期两种,前者要求学生一年的课余时间,后者是利用暑假期间,在选定教师的指导下从事目标和任务明确的科研工作.利用科学院和科大“所系结合”的方针,大三暑假学生可去中科院北京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各研究所参与实践、实习活动,并与大学生研究计划、毕业论文结合起来.3 科大“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特色一、加强基础长期坚持加强基础教育的宽、厚、实,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分析、几何和代数的课程坚固学生的数学基础,重视学科群基础课的深度和广度.2006年教指委指定的“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规范中规定各校可根据不同的培养方向在A类专业必修课选择不少于2—3门,A类专业必修课给出了数学基础课程的广度和深度,而我校将A类课程全部揽入到学科群基础课中.其中A类必修课:微分几何,实变函数论,泛函分析,抽象代数,拓扑学,复变函数论,常微分方程,数学物理方程.让学生在三年的基础课程学习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为他们在四年级选择适合个人发展的专业时做好了准备.有利于培养宽口径、有创新精神、适应能力强,知识、能力和素质全面发的人才.二、淡化专业淡化专业的措施:我系前三年不分“数学与应用数学”和“信息和计算科学”专业,统一学习数学基础课.第四年学生根据学生的志愿选择专业,并按基础数学专门人才和数学应用人才两种模式培养.通过开设专业选修课,学生自主选课,自然分流,适当引导和调整.除了完成本专业的必修课外,学生也可以选修任一方向的课程.目标是培养知识与能力并重,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为培养具有全面素质及交叉学科的人才,在课程结构上做了大幅度的调整.加强了物理学,计算机学科及人文素质类课程的学习.增大学生选修其他学科的课程以及学习双学位课程.此外,开设了较多的专业选修课程,特别是一些交叉性学科,如数学物理,生物数学,金融数学,信息安全,信息论等等,以促进交叉学科人才的培养.在宽口径的培养计划中,两个数学专业所学课程只相差2—3门专业限选课,多数学校的限制性选修课又按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和计算科学分为两类,学生需从两类中各选一定学分的课程.我系专业选修课没有分类,给学生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课程范围.也为以后学生在本科和研究生阶段选择专业都提供了更大的选择范围,例如,鄂维南教授在本科选择基础数学,读研选择了计算数学.三、加强培养应用能力和意识在重视基础教育的同时,加强培养应用能力,一方面开设数学实验和数学建模等有明确应用目标课程和大学生研究计划,另一方面在数学分析和线性代数等数学基础课程中注重选择有应用背景的例题,贯穿应用数学的意识.例如常庚哲教授在讲授数学分析、陈发来教授在讲授线性代数课中都将基础知识与数学的应用结合起来,让数学基础课程生动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生的欢迎.四、本硕贯通课程选定一部分专业课程为本科、硕士贯通课程,即供高年级本科生选修,也供低年级研究生选修.其授课课时与研究生课程体系的衔接等做全面的研讨,开设贯通课程使得分流读研的学生有时间与精力去学习其它更多的课程,有利于打好基础,并尽早进入课题研究的前沿.开设贯通课程为获得推荐的读研学生和有专业兴趣的学生提供了选修研究生课程的机会,有利于激发和发现学生的专业兴趣,并为学生在读研期间尽早进入相关的科学研究方向打下基础.据统计,自1999年以来,每年都有90多人次本科生选修本硕贯通课程.五、研究型教学形式大学生研究计划是新型的研究型教学形式,是将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的形式,可以校内或校外做.利用科学院和科大“所系结合”的方针,近10年来每年暑假都有大三学生去中科院北京研究生院、信息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中科院各研究所参加大学生研究计划.2005年暑假2002级16名学生到中科院及研究生院、国家安全实验室做大学生研究计划,从师于袁亚湘、高小山、曹礼群、尚在久等著名教授,这也给导师了解学生,学生选择读研方向提供了机会,其中有些学生重返科学院做毕业论文,有的推荐到他的导师下继续读研.例如,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李嘉禹教授、高小山教授,国家信息安全实验室冯登国教授都招收了去中科院做大研计划的学生.六、拓展优质教学资源每个学校的专业选修课程与该学校的专业教师方向紧密相关的.为了扩大学生的专业面,让他们了解最新专业进展,通过聘请国内外计算数学等方向的专家学者和校友到校讲课和专场讲座,拓展了优质教学资源.例如,2005年4月由布朗大学舒其望教授,普林斯顿鄂维南教授,北卡蔡伟教授、张智民教授,香港城市大学汤涛教授共同开设了80学时的高级数值分析课程,每人讲授一个专题,各专题的学时不等,面向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张上游教授利用轮休回国讲授了一学期的计算数学专业课程.聘请国内计算数学专家清华大学韩厚德教授、中科院计算数学与科学工程计算所王烈衡教授来校讲授计算专业课程.专家讲授的课程以及和专家的交流,受到学生的欢迎,使学生接触到学科最前沿的方向和成果,开阔了专业视野,得到了与国际一流水平接轨的培训.通过交流也促进了科大的专业建设.4 专业建设中需要研讨的问题一、人才培养目标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培养不同领域的专门人才.中科大一直按研究型大学类型发展,在人才培养中尤其加强基础训练.过去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数学系是专门培养数学研究和数学教学人才的.近5年来数学系每年约80名本科毕业生,按毕业后2年统计,85%的学生继续深造,在国内外读研,15%的直接就业,主要在信息和金融产业,再看毕业后10至20年的学生,不足15%的学生从事数学科研和教学工作,85%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的应用型人才.怎样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综合考虑近期目标和长远目标?7第2期 张韵华,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建设探索8大 学 数 学 第25卷二、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关系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时分配是一个长久的话题,在制定学科群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计划时要与学生的毕业出路结合起来考虑.专业课程是以传授知识为主,基础课程是以训练和熏陶数学思维方式为主,“训练”比“传授”难度高,需要的时间更多,“训练”严谨的数学思维方式是培养数学创新能力基础.怎样处理好两者内在的衔接关系和外在的学时冲突?三、专业课程内容调整目前国内“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特别是计算科学专业课程大都沿袭五六十年代前苏联的课程体系,内容较陈旧,未能反映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的最新成果.因此,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需要作较大的调整.例如,传统课程注重强调算法细节而忽略算法的思想与编程实现;一些问题有更好、更新的算法,一些旧的算法需要淘汰.专业课程调整内容过少达不到质的变化,调整内容再多也不能讲全所有新方法.怎样处理专业课程内容调整中质和量的关系?[参 考 文 献][1] 肖铁树.高等数学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2] 周远清.建设高水平的高等理科教育体系[J].中国大学教学,2004(10):16-18.[3] 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规范[J].大学数学,2003,19(1):6-10.。
中科大数学必读科目及参考有些科大学生,尤其是新生,抱怨科大教材偏难;而且新生通常缺乏学习方法,对如何在大学中学习还没有清楚的概念。
下面是一位科大数学系学长给科大数学专业学生的一些建议。
我转发过来,仅供参考。
1、老老实实把课本上的题目做完。
其实说科大的课本难,我以为这话不完整。
科大的教材,就数学系而言还是讲得挺清楚的,难的是后面的习题。
事实上做1道难题的收获是做10道简单题所不能比的。
2、每门数学必修课至少要看一本参考书,尽量做一本习题集。
3、数学分析别做吉米,除非你太无聊,推荐北大方企勤的习题集。
此外注意一下有套波兰的数学分析习题集,是不是搞得到中文或英文版。
4、线性代数推荐普罗斯库列科夫的<<线性代数习题集>>和法捷耶夫的<<高等代数习题集>>。
莫斯科大学要求把上面的题全做光。
建议大家在搞定亚洲第一难书的同时也把里面的题打通。
5、解析几何不要不重视。
现在有种削弱几何课的倾向,甚至有的学校把解析几何课改成只有两课时,这样一来,几何训练不足,会很吃亏的。
6、常微要看看阿诺尔德的书,打通菲利波夫的习题集。
7、数论课是很重要的,起码可以锻炼思维能力。
8、数学分析、线性代数、解析几何、泛函、拓扑、抽象代数、实变、微分几何是最重要的课,大家脱层皮也要学好。
要尽量加强这方面的工底,不然的话以后很吃亏。
9、有时间去物理系多听课,千万不要毕业了连量子力学也不懂,这样的数学家注定要被淘汰的。
读读费曼物理讲义和郎道的理论物理教程。
10、华罗庚的<<数论导引>>的前言大家好好看看,多多领会!11、想读数理统计和计算数学的要注意,统计和计算数学同样是数学类的专业,不要以为加上计算和统计就可以降低要求。
12、推荐一些参考书:B.A.卓里奇《数学分析》(第一卷有中文版,第二卷未翻译,会俄文的一定要看)S.M.Nikolsky,A cours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有中文版)A.I.Kostrikin,Introduction to algebra(有中文版)M.Postnikov,Analytic geometry(有中文版)M.Postnikov,Linear algebra and differential geometry(有中文版)G.H.Hardy,An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y of NumbersV.I.Arnold,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有中文版)H.嘉当,解析函数论初步Kolmogorov,Elements of the Theory of Function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有中文版,亚马逊上出售英文版,20美元一套)Fomenko,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topologyKelley,General Topology(有中文版)Bott,Differential forms in algebraic topology莫宗坚《代数学》Atiyah,Introduction to Commutative Algebra(有中文版)Riesz,Functional Analysis(有中文版)Landau,Mechanics(有中文版)Goldstein,Classical Mechanics(有中文版)Landau,The Classical Theory of Fields(有中文版)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有中文版)Landau,Statistical Physics Part1(有中文版)Kerson Huang,Statistical MechanicsLandau,Quantum Mechanics(Non-relatisticTheory)(有中文版)Greiner,Quantum Mechanics:A Introduction(有中文版)黄昆《固体物理学》Kittel,Introduction to Solid State Physics(有中文版)费曼《费曼物理讲义》玻恩《光学原理》王梓坤《概率论基础及其应用》方企勤《数学分析习题集》普罗斯库列科夫《线性代数习题集》法捷耶夫《高等代数习题集》菲利波夫《常微分方程习题集》沃尔维科斯基《复变函数习题集》鄂强《实变函数的例题与习题》符拉基米诺夫《偏微分方程习题集》巴兹列夫《几何与拓扑习题集》菲金科《微分几何习题集》1,迪亚库的《天遇--混沌与稳定性的起源》,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中科大2023夏令营优秀营员一、序言中科大2023年夏令营是一次严格选拔优秀学子的机会。
参加夏令营的学生们通过多项评比,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能力。
本次夏令营优秀营员经过层层筛选,最终脱颖而出,展现出了自己在学术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出色表现。
二、背景介绍作为我国科学技术大学举办的夏令营活动,旨在选拔优秀学子,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优秀营员们在夏令营期间接受了各种学术和综合素质的考核,并表现出了非凡的能力和潜力。
三、优秀营员名单以下是中科大2023夏令营的优秀营员名单:1. 张三:在数学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具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和解题能力。
与此他还展现出了在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方面的过人天赋,受到了师生的一致好评。
2. 李四:作为一名优秀的物理爱好者,李四在夏令营期间展现出了非凡的物理实验能力和科研潜力。
他不仅在物理理论知识方面有着深厚的造诣,而且还具有独到的创新能力,在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方面表现出色。
3. 王五:作为一名多才多艺的学生,王五在夏令营期间展现出了丰富的才华和综合能力。
他不仅在数学和物理方面表现出色,而且还擅长语言和文学领域,具有出色的交流能力和表达能力。
4. ...(依此类推)通过夏令营,这些优秀营员们充分展现了自己在学术和综合能力方面的出色表现,为自己的学业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展望这些优秀营员们在夏令营中所展现出来的才华和能力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本。
他们将在学术和综合能力方面继续努力,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不断拓展更广阔的空间。
五、结语中科大2023夏令营优秀营员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才华在夏令营中脱颖而出,展现了自己的非凡潜力和能力。
相信他们在未来的道路上会继续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为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类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六、优秀营员成长之路中科大2023夏令营的优秀营员们在夏令营期间展现出的卓越才华和潜能,将成为他们未来发展的宝贵资本。
他们不仅在学术和综合能力方面受到了锻炼和提升,也在夏令营中结识了志同道合的同学和具有丰富学术经验的师资,为他们未来的学术和职业生涯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和帮助。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系教材及参考书目录 [转]必修课:数学基础:教材:汪芳庭《数学基础》科学出版社初等数论:教材:冯克勤《整数与多项式》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潘承洞、潘承彪《初等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数学分析:教材:常庚哲《数学分析教程》(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方企勤《数学分析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许绍浦《数学分析教程》南京大学出版社华罗庚《高等数学引论》科学出版社S. M. Nikolsky,A course of mathematical analysis,Mir Publishers库朗《微积分与分析引论》科学出版社卢丁《数学分析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斯皮瓦克《流形上的微积分》科学出版社解析几何:教材:吴光磊《解析几何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丘维声《解析几何》北京大学出版社线性代数:教材:李烔生《线性代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叶明训《线性空间引论》武汉大学出版社张贤科《高等代数学》清华大学出版社许以超《线性代数与矩阵论》高等教育出版社A.I. Kostrikin,Introduction to algebra,Springer-VerlagM. Postnikov,Linear algebra and differential geometry,Mir Publishers Lang. Serge,Linear algebra,Springer-Verlag普通物理:教材:郑永令《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张玉民《基础物理学教程———热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胡有秋《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郭光灿《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徐克尊《近代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漆安慎《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秦允豪《热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凯华《电磁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凯华《光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杨福家《原子物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国科大物理教研室《美国物理试题汇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常微分方程:教材:丁同仁、李承治《常微分方程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V.I.Arnold《常微分方程》科学出版社庞特里亚金《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袁相碗《常微分方程》南京大学出版社A. Coddington,Theory of ordinary differential equations,McGraw-HillA.Φ.菲利波夫《常微分方程习题集》上海科技出版社复变函数:教材:龚昇《简明复分析》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H.嘉当《解析函数论初步》科学出版社L.V.Ahlfors, Complex Analysis 3rd ed ,McGraw-Hill任尧福《应用复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余家荣《复变函数》高等教育出版社L.沃尔科维斯《复变函数论习题集》上海科技出版社实变函数:教材:徐森林《实变函数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近两届改为北大教材)参考书:郑维行《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第一册)高等教育出版社周民强《实变函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A.N. Kolmogorov,Theory of Function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DOVERE. Hewitt,Real and Abstract Analysis,Springer V erlag鄂强《实变函数论的定理与习题》高等教育出版社(好书!不多,好象只有两到三本,很旧)近世代数:教材:冯克勤《近世代数引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参考书:熊全淹《近世代数》武汉大学出版社莫宗坚《代数学》(上)北京大学出版社(比聂灵沼《代数学引论》好的多)聂灵沼《代数学引论》高等教育出版社N.Jacobson,Basic Algebra(1)Springer-V erlagA.I. Kostrikin,Introduction to algebra,Springer-V erlag概率论:教材:苏淳《概率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义(几乎是照抄杨的,我基本不看)参考书:杨振明《概率论》科学出版社王辛坤《概率论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微分几何:教材:彭家贵《微分几何》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A.T.Fomenko Differential geometry and topology,Consultants Bureau陈省身《微分几何》南开大学讲义多卡模《曲线和曲面的微分几何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吴大任《微分几何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A?C?菲金科《微分几何习题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拓扑学:教材:熊金城《点集拓扑讲义(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儿玉之宏《拓扑空间论》科学出版社J.L.Kelley,General Topology,Springer-V erlagM.A.Armstrong《基础拓扑学》北京大学出版社陈肇姜《点集拓扑学》南京大学出版社陈肇姜《点集拓扑学题解与反例》南京大学出版社泛函分析:教材:张恭庆《泛函分析讲义》(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参考书:刘培德《泛函分析基础》武汉大学出版社夏道行《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郑维行《实变函数与泛函分析概要》(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A.N. Kolmogorov,Theory of Functions and Functional Analysis,DOVER А.Б.安托涅维奇《泛函分析习题集》高等教育出版社偏微分方程:教材:陈祖墀《偏微分方程》中国科技大学出版社参考书:齐民友《广义函数与数学物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姜礼尚《数学物理方程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Aleksei.A.Dezin ,Partial differential equations,Springer-V erlag数理统计:教材:陈希孺《数理统计学教程》上海科技出版社参考书:陈家鼎《数理统计学讲义》高等教育出版社陆璇《数理统计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统计与金融系《数理统计习题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义数值分析:教材:奚梅成《数值分析方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参考书:林成森《数值计算方法》科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教材:谭浩强《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数据结构:教材:黄刘生《数据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数据库:教材:黄刘生《数据结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微机原理:教材:周佩玲《16位微机原理接口技术及其应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电子电路:教材:李翰荪《电路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模拟电子技术:教材:刘同怀《模拟电子线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数字电子技术:教材: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理论力学:教材:金尚年《经典力学》复旦大学出版社参考书:Landau,Mechanics,Heinemann电动力学:教材:郭硕鸿《电动力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Jackson,Classical Electrodynamics热力学与统计物理学:教材:汪志诚《热力学?统计物理》高等教育出版社参考书:Landau,Statistical Physics Part1,Heinemann电动力学:教材:张永德《量子力学讲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讲义参考书:Landau,Quantum Mechanics (Non-relatisticTheory),Heinemann最近几年,国内引进了很多不错的书,事实上,这个书单是需要修正了,首先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引进了一批国外的优秀数学原版教材,其次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开始翻译俄罗斯的优秀数学教材.数学分析:到夏天估计高等教育出版社翻译的V.A.Zorich的数学分析大概会出版了,所有的数学专业的新生,我都郑重的推荐他们买一本V.A.Zorich的数学分析,看看目前国际上先进的教材是怎么样的,免得坐井观天.Courant的微积分与分析引论应该说是西方最好的一套微积分教材了,里面有一堆乱七八糟的应用,而且极其简洁,读读也是颇有好处的.菲赫金哥尔兹的微积分学教程,好处是乱七八糟的例题特别多,所以也值得一看了,不过毕竟是很传统的教材了,所以如果时间不够,就算了吧.很多人会向学数学分析的学生推荐吉米多维奇,不过我不主张大家看,因为里面计算题太多,并不适合数学分析教学.除非将来想做应用的,那倒可以抽一些题目练习练习计算.解析几何:这门课,其实国内一直不重视,其实也是相当基本的课程了,我想国内可以找到的书有两本值得一提,一是Postnikov的几何讲义第一卷:解析几何,二是狄隆涅那套两卷本的解析几何,这门课关键是要掌握一切几何对象,比如说乱七八糟的二次曲线曲面之类.科大自己的书特点是简洁,不过不够详细,我们当时一天多的时间就能把上面的题目搞定,至于丘维声的书,如果找不到Postnikov的几何讲义第一卷:解析几何,也是不错的选择.线性代数:其它国内学校喜欢管这门课叫高等代数,不过国际上高等代数一般等于线性代数加初等抽象代数.线性代数,国内可以找到的书不多,图书馆里应该有Greub的线性代数,是GTM里面的,这本书是相当现代了,很容易过渡到多重线性代数,此外,估计夏天的时候,A.I. Kostrikin的Introduction to algebra第三版的中文版应该出来了,里面第一二卷都是讲线性代数的,这是一套相当好的书,A.I. Kostrikin是李群专家,俄罗斯科学院院士,以建立了模李代数理论而著称.不过实际上有一本代数书更好,可惜国内没有引进,就是E.B.Vinberg的A Course in Algebra.叶明训的《线性空间引论》其实是从一本法国的高等数学教科书的线性代数部分改编过来的,他的讲法很有趣,值得一看.许以超的《线性代数与矩阵论》有一个好处,就是课本上的题目做不出的时候,可以查这本书,因为科大的线性代数其实是从许先生的《代数学引论》改编过来的,这是科大的老教材,而《线性代数与矩阵论》是许先生后来自己写的一个改编本.抽象代数:最值得推荐的参考书就是机械工业出版社影印的M.Artin的Algebra了,这本书的好处是讲了很多课本上通常没有,又很重要的东西,如典型群,李群等等,A.I. Kostrikin的Introduction to algebra也是一本类似的书,这也算是当前代数学教材发展的潮流.熊全淹《近世代数》基本上是范德瓦尔登第一卷的简本,不过好处在于书里面的参考资料里列了一堆小文章,找来看看是蛮不错的.N.Jacobson的Basic Algebra的好处是面面俱到,可以当辞典用,而且题目不少,对于非代数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里面的东西绝对够用了.数学分析再讲一本书:Loomis的高等微积分,这本书以前是哈佛的教材,可惜太难,后来就没有人用了,不可否认,作为教材,这本书有点鸡肋的味道,按照美国的高微初微模式,读完一般的初等微积分教材肯定读不懂这本书,起码你得看过Courant的微积分与分析引论,但是如果读了Courant的微积分与分析引论,正常的想法是继续去读实变函数泛函分析之类的高级课程,谁也不会吃饱了没事干,再来学一年数学分析,不过呢,作为一本参考书这本书还是蛮好的,里面的一些讲法,一般的教材里很不容易看到.基本上这本书用了相当多的现代分析的观点来处理微积分,和V.A.Zorich的数学分析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当然V.A.Zorich的数学分析比这本可接受性要好得多.。
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以下是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1.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 数学与应用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理论物理博士点2. 中国人民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金融数学博士点3) 物理学博士点3. 清华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金融数学博士点3) 计算数学博士点4. 北京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5. 上海交通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理论物理博士点6. 浙江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金融数学博士点3) 图论与组合优化博士点7. 南京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纯数学博士点8. 同济大学1) 应用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数学物理博士点9. 复旦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控制论与优化理论博士点10. 南开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PDEs与运筹学博士点11. 西安交通大学1) 数学与应用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运筹学与控制论博士点12. 中山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13. 天津大学1) 数学与应用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数学物理博士点14. 武汉大学1) 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博士点15. 哈尔滨工业大学1) 应用数学博士点2) 计算数学博士点3) 系统科学与数学博士点以上是数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名单,这些大学在数学领域拥有卓越的研究与教学实力,对培养高水平的数学研究人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若您有兴趣深入研究数学,这些学校将是您的优秀选择。
中科大高等数学教材高等数学是大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课程之一,对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科大高等数学教材是一套针对大学本科学生编写的教材,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高等数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一、教材概述中科大高等数学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大学高等数学课程的核心内容。
教材分为上下两册,分别对应于大学高等数学的第一学期和第二学期教学内容。
每一册教材都经过精心编写和编辑,力求简明扼要、逻辑严谨,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二、教材结构1. 基本概念和定义:教材第一部分主要介绍高等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定义,包括数列、极限、导数、积分等内容。
通过系统地介绍基本概念,帮助学生建立扎实的数学基础。
2. 基本原理和定理:教材第二部分重点介绍高等数学中的基本原理和定理,包括极限的性质、导数的计算法则、积分的计算法则等。
通过深入讲解各种原理和定理,提高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证明能力。
3. 典型问题和案例分析:教材第三部分选取了一些典型的数学问题和案例,通过具体的例子来说明数学理论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4. 习题和练习:教材中设有丰富的习题和练习,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以及证明题。
这些习题既能帮助学生巩固和复习知识,又能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特点1. 系统性:教材内容根据课程安排和教学需要进行了合理的架构和编排,各章节内容之间紧密联系,层层递进,有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数学知识。
2. 规范性:教材严格按照数学分类和定义的规范,准确描述数学概念和性质。
同时,在演绎推理过程中注重逻辑推理和论证方法的规范性。
3. 实用性:教材中充分利用了实际问题和案例,通过具体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引导中科大高等数学教材在内容安排和解题思路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引导,既注重理论和方法的解释,又注重实际问题和案例的分析。
中科大基础数学修课指南
中科大基础数学修课指南如下:
①动力系统:黄文、李思敏、梁兴、邵松、王毅、叶向东;叶盛。
②微分几何:陈卿、陈秀雄、李皓昭、李嘉禹、刘世平、王兵、王作勤、韦勇、张希;许斌。
③代数几何与代数数论:曹阳、梁永祺、欧阳毅、盛茂、杨金榜、张磊、左康;许金兴。
④代数学:陈洪佳、陈小伍、叶郁;乐珏、申伊塃、史毅茜、王建伟、郑业龙。
⑤偏微分方程:陈世炳、韩邦先、刘勇、麻希南;殷浩、俞建青、张永兵、赵立丰。
⑥数学物理:程艺、胡森、杨迪、殷峥、左达峰;宋百林、许小卫、田涌波。
⑦分析学:李平、刘聪文、任广斌;郭经纬、罗罗。
李新亮中科大数学物理方程
李新亮是中国著名的数学物理学家,他是中国科技大学数学中心
的研究员。
他的研究领域主要涵盖微分方程、偏微分方程和数学物理
等方向。
李新亮在数学物理方程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果,其中最著名
的就是他和他的同事们共同发现了著名的KdV方程的解析解。
这个方
程也被称为“Korteweg-de Vries方程”,是用来描述水波的非线性演化的数学模型。
通过发现这个方程的解析解,李新亮对非线性波动的
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除了KdV方程,李新亮还在其他理论物理领域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量子力学、统计力学和量子场论等。
他发表了大量高质量的学术
论文,并且多次获得了国内外的奖项和荣誉,包括陈省身数学奖等。
李新亮的研究成果不仅对理论物理领域有很高的价值,而且对工
程技术和生命科学等实际应用领域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他的工作不仅
推动了数学物理领域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的
进步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