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嵌入式接口技术 第5章 中断技术
- 格式:pptx
- 大小:2.15 MB
- 文档页数:9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课程代码:21148050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性质:专业(必修)学分:3.5 学时:72讲课学时:54 实践/实验学时:18适用专业:软件工程(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先修课程: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一、课程目标《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软件工程(嵌入式应用开发方向)专业的一门专业限选课程。
该课程内容兼顾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具有实践性强、涉及知识面广的特点。
要求学生:掌握8086的系统结构;理解8086指令系统;熟练编写汇编语言程序;理解I/O系统;掌握微机的中断技术及中断控制器8259A芯片;了解微机的DMA及DMA 控制器8237A;学会使用可编程接口芯片8253、8255A、8250/8251等;了解Pentium 系列微机的原理及常用总线标准。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特点、工作原理、基本组成与系统结构,使学生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软件、硬件开发的初步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微型计算机概述教学要求:了解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理解微型计算机的组成;掌握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基本结构;理解并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教学内容:微型计算机的发展;Z微型计算机的组成;Z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结构;ZN微机的工作原理。
2. 8086系统结构教学要求:掌握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掌握8086的存储器分段;掌握8086MPU的总线周期;掌握8086的系统总线形成。
教学内容:Z 8086微处理器的结构及8086的存储器分段技术;Z 8086引脚和功能;8086的总线周期;ZN 8086的时序及8086系统总线形成。
3. 8086指令系统教学要求:了解8086指令基本格式;掌握8086寻址方式;理解并掌握8086不同类型的指令。
教学内容:8086指令基本格式;寻址方式;Z传送类指令;ZN 运算类指令;ZN控制转移类指令。
实验内容:实验一 Debug的使用Debug的R命令查看微型的寄存器;Debug的D命令查看微机的内存的内容;Debug的E命令修改内存的内容;Debug的U命令查看汇编语言和机器语言的对应关系;Debug的A命令、G命令、T命令使用汇编指令,运行汇编程序段。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一、选择题1.在下面关于微处理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微处理器是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具有运算和控制功能的芯片B、一台计算机的CPU含有1个或多个微处理器C、寄存器由具有特殊用途的部分内存单元组成,是内存的一部分D、不同型号的CPU可能具有不同的机器指令2.若用MB作为PC机主存容量的计量单位,1MB等于( )字节。
A、210个字节B、220个字节C、230个字节D、240个字节3.80X86执行程序时,对存储器进行访问时,物理地址可由()组合产生。
A、SS和IPB、CS和IPC、DS和IPD、CS和BP4.某处理器与内存进行数据交换的外部数据总线为32位,它属于()。
A、8位处理器B、16位处理器C、32位处理器D、64位处理器5.在堆栈操作中,隐含使用的通用寄存器是()。
A、AXB、BXC、SID、SP6.十进制负数–38的八位二进制补码是()A、BB、BC、BD、B7.用8位的二进制数的补码形式表示一个带符号数,它能表示的整数范围是()A、-127—+127B、-128—+128C、-127—+128D、-128—+127 8.标志寄存器FLAGS中存放两类标志,即()。
A、符号标志、溢出标志B、控制标志、状态标志C、方向标志、进位标志D、零标志、奇偶标志9.下列有关指令指针寄存器的说法中,哪一个是正确的()。
A、IP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B、IP存放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C、IP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物理地址D、IP存放当前正在执行的指令在存储器中的段地址10.如果访问存储器时使用BP寻址,则默认的段寄存器是()A、CSB、ESC、DSD、SS二、判断题1.SP的内容可以不指向堆栈的栈顶。
2.寄存器寻址其运算速度较低。
3.计算机的堆栈是一种特殊的数据存储区,数据存取采用先进先出的原则。
4.当运算结果各位全部为零时,标志ZF=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第一章:微机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微机的概念、发展历程和分类。
理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掌握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2 教学内容微机的概念和发展历程。
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微机的工作原理。
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机的基本概念和发展历程。
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理解微机的分类和特点。
利用图形和示意图,讲解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掌握微机的工作原理。
利用表格和图表,介绍微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1.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1.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机概念和发展历程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绘制微机系统的基本组成示意图。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机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二章:微处理器2.1 教学目标了解微处理器的概念、发展和结构。
理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性能指标。
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2 教学内容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微处理器的结构和组成。
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介绍微处理器的概念和发展。
通过实物展示,使学生理解微处理器的结构。
利用仿真软件,讲解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
通过编程实例,让学生掌握微处理器的编程和指令系统。
2.4 教学资源教材: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课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PPT。
实验设备:微机实验箱。
仿真软件:汇编语言编程工具。
2.5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微处理器概念和发展的理解。
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编写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对微处理器工作原理的掌握情况。
第三章:存储器3.1 教学目标了解存储器的概念、分类和性能。
理解存储器的工作原理和扩展方式。
掌握存储器的接口技术和应用。
3.2 教学内容存储器的概念和分类。
存储器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