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原理与实践-第二版04 公开密钥加密
- 格式:ppt
- 大小:2.00 MB
- 文档页数:40
第4章数据加密技术[学习目标]1. 理解数据加密技术2. 会使用文档加密和磁盘加密实例3. 学会使用加密工具软件4. 掌握证书制作与CA系统的配置5. 了解VPN技术本章要点●传统工艺加密方法●DES加密算法和RSA加密算法●计算机网络的加密技术●几个简单加密软件的使用●数字签名的实现方法●CA认证和认证产品●鉴别技术与方法●个人数字凭证的申请、颁发和使用4.1 文档加密实例4.1.1 文件加密实例Windows 2000 支持两种数据保护方式:存储数据的保护和网络数据的保护。
1.存储数据的保护方法有:文件加密系统(EFS) ;数字签名。
2.网络数据的保护方法有:网际协议安全;路由和远程访问;代理服务器。
文件加密与数字签名技术,它是为提高信息系统及数据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防止秘密数据被外部窃取、侦听或破坏所采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网络安全与信息保密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各国除了从法律上、管理上加强数据的安全保护外, 从技术上分别在软件和硬件两方面采取措施, 推动着数据加密技术和物理防范技术的不断发展。
按作用不同, 文件加密和数字签名技术主要分为数据传输、数据存储、数据完整性的鉴别以及密钥管理技术四种。
Windows2000 强大的加密系统能够给磁盘、文件夹、文件加上一层安全保护。
这样可以防止别人把你的硬盘挂到别的机器上读出里面的数据。
如果硬盘上有一个文件需要加密,则在我的电脑窗口中选中该文件的图标按鼠标右键在快捷菜单上选择属性命令,打开该文件的属性对话框。
如图4.1 所示。
图4.1 打开文件的属性对话框图4.2 打开高级属性对话框图4.3 打开详细信息可以看到用户信息在要加密的文件的属性对话框中选择高级按钮,打开高级属性对话框。
如图4.2 所示。
选中“加密内容以便保护数据”左边的选框,确定即可。
注意,文件系统应该是NTFS。
Windows 的NTFS压缩和加密是不能同时选中的。
信息安全密码学与加密技术原理与应用信息安全在如今的数字化时代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而密码学与加密技术则是信息安全的核心。
本文将介绍信息安全密码学与加密技术的原理与应用,并探讨其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
一、密码学的基本原理密码学是研究信息安全保护与加密算法的学科,其基本原理包括加密算法、密钥管理和解密算法。
加密算法是保护信息安全的基础,其通过将明文转换为密文,使得未经授权的人无法读取或理解其中的内容。
在加密算法中,常用的有对称加密算法和非对称加密算法。
对称加密算法使用相同的密钥对明文进行加密和密文进行解密。
这意味着密钥的保密性尤为重要,一旦密钥泄露,信息的安全性将受到严重威胁。
常见的对称加密算法有DES、AES等。
非对称加密算法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
公钥是可以公开的,而私钥则必须严格保密。
非对称加密算法常用于数字签名和密钥交换等场景中,常见的算法有RSA、ECC等。
密钥管理是保证加密算法安全性的关键,其主要包括密钥生成、密钥分发与密钥更新等环节。
合理的密钥管理可以有效避免密钥泄露和被破解的风险。
二、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的应用密码学在信息安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将重点介绍其在网络安全、金融安全和物联网安全等领域中的应用。
1. 网络安全网络安全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保护网络和网络相关资源不受未经授权的访问、破坏、篡改和泄露的威胁。
密码学在网络安全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网络通信中,密码学可以用于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数据加密可以保护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安全性,防止被窃取或篡改。
身份验证则可以通过加密技术来确保通信双方的身份合法性。
2. 金融安全随着电子支付和网上银行等金融服务的普及,金融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
密码学在金融安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在电子支付中,通过加密技术可以保护用户的支付信息不被盗取。
同时,可以利用密码学中的数字签名技术实现对交易身份的验证和防伪。
3. 物联网安全物联网的兴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同时也带来了诸多安全隐患。
网络安全——技术与实践(第二版)参考答案第一篇网络安全基础 (1)第一章引言 (1)第二章低层协议的安全性 (4)第三章高层协议的安全性 (4)第一篇密码学基础 (4)第四章单(私)钥密码体制 (4)第五章双(公)钥密码体制 (4)第六章消息认证与杂凑函数 (4)第七章数字签名 (4)第八章密码协议 (4)第二篇网络安全技术与运用 (4)第九章数字证书与公钥基础设施 (4)第十章网络加密与密钥管理 (4)第十一章无线网络安全 (4)第十二章防火墙技术 (4)第十三章入侵坚持技术 (4)第十四章VPN技术 (4)第十五章身份认证技术 (5)第一篇网络安全基础第一章引言一、填空题1.信息安全的3个基本目标是: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此外,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目标是:合法使用。
2.网络中存在的4种基本安全威胁有:信息泄漏、完整性破坏、拒绝服务和非法使用。
3.访问控制策略可以划分为:强制性访问控制策略和自主性访问控制策略。
4.安全性攻击可以划分为:被动攻击和主动攻击。
5.X.800定义的5类安全服务是:认证、访问控制、数据保密性、数据完整性和不可否认性。
6.X.800定义的8种特定的安全机制是:加密、数字签名、访问控制、数据完整性、认证交换、流量填充、路由控制和公证。
7.X.800定义的5种普遍的安全机制是:可信功能度、安全标志、事件检测、安全审计跟踪和安全恢复。
二、思考题1.请简述通信安全、计算机安全和网络安全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答:通信安全是对通信过程中所传输的信息施加保护;计算机安全则是对计算机系统中的信息施加保护,包括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安全两个子类;网络安全就是对网络系统中的信息施加保护。
在信息的传输和交换时,需要对通信信道上传输的机密数据进行加密;在数据存储和共享时,需要对数据库进行安全的访问控制和对访问者授权;在进行多方计算时,需要保证各方机密信息不被泄漏。
这些均属于网络安全的范畴,它还包括网络边界安全、Web安全及电子邮件安全等内容。
信息安全的原理与实践一、信息安全原理信息安全保护的基础是对信息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严密保护,包括信息的创建、传输、存储和使用。
信息安全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机密性机密性是指信息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和使用,未经授权者不能知道该信息的内容。
为了实现机密性,我们需要使用一些加密算法,例如对称密钥算法和非对称密钥算法。
其中对称密钥算法是使用同一把密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常用的对称密钥算法有DES、AES和RC4等;而非对称密钥算法则是使用不同的公钥和私钥对信息进行加密和解密,常用的非对称密钥算法有RSA、DSA和ECC等。
2、完整性完整性是指信息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不能被篡改。
为了实现信息的完整性,我们可以使用哈希函数来生成一个摘要值,对于每条信息都生成一个唯一的摘要值,一旦信息被篡改,摘要值也会发生变化,从而保证信息完整性。
3、可用性可用性是指信息系统能够满足用户正常使用的需求,确保信息及相关服务能够顺畅地运行。
为了实现可用性,我们需要在设计信息系统的时候充分考虑系统的可扩展性、高可用性、容错能力和故障恢复能力等方面的问题。
4、不可抵赖性不可抵赖性是指在信息交换过程中,发送方不能否认发送的信息;接收方也不能否认收到的信息。
为了实现不可抵赖性,我们可以使用数字签名技术,对发送的信息进行签名,从而确保信息的可信度和完整性。
二、信息安全实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注意许多信息安全实践方面的问题,以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
1、密码保护对于每个人来说,设置一个安全的密码至关重要。
密码应该是强度高的,包括字母、数字和符号等混合组成,密码长度也要足够长。
此外,我们还需要定期更改密码,防止密码泄露带来的安全风险。
2、防病毒在日常使用计算机和移动设备时,我们需要安装杀毒软件来保护系统的安全。
杀毒软件可以检测并清除病毒、木马等恶意软件,从而避免这些软件对系统造成损害。
3、加密传输在使用网络进行通信时,需要注意对通信内容进行加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