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添加剂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6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和储存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增加保鲜期、提高食品安全性等目的,向食品中加入的能保持食品基本属性的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既有利于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也有利于食品的质量保障和食品安全。
然而,由于食品添加剂直接与人体接触,如果质量不达标或者使用过多,就会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十分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纯度、溶解度、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限度和标签标识等。
首先,纯度是食品添加剂品质的重要指标之一。
食品添加剂的纯度应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以保障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食品添加剂的纯度通常以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试,例如色谱法、红外光谱法等。
其次,溶解度是指食品添加剂在水中的溶解度。
食品添加剂的溶解度对于食品加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均匀性至关重要。
溶解度的测试一般会用到重量法或者体积法等。
第三,重金属残留是指食品添加剂中是否含有超标的重金属,如铅、汞、砷等。
这些重金属对人体健康有较大的危害。
食品添加剂中重金属残留的检测方法包括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等。
第四,农药残留是指食品添加剂中是否含有农药残留。
农药残留可能对人体产生慢性毒性,因此食品添加剂中农药残留的检测是必要的。
常用的农药残留检测方法有气相色谱法、液相色谱法等。
第五,微生物限度是指食品添加剂中微生物菌群的数量。
过多的微生物菌群可能会引起食品腐败和传播疾病。
微生物限度的检测一般使用菌落计数法、生物化学方法等。
最后,标签标识是指食品添加剂包装上所标示的成分和用途。
标签标识的准确性是保证消费者知情权和选择权的重要保证。
标签标识的检验通常是通过检查添加剂的成分和用途是否与标签上的内容一致来进行的。
总之,食品添加剂的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对于维护食品安全和保障公众健康至关重要。
食品添加剂的纯度、溶解度、重金属残留、农药残留、微生物限度和标签标识等指标都需要严格遵守国家标准和检验方法进行检测。
食品添加剂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及注意事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食品添加剂检测中的问题及注意事项引言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其合理使用与安全性备受关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1. 背景介绍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食品品质、延长保质期、增强食品安全性等目的而向食品中添加的物质。
随着现代工业食品生产的发展,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问题,一直存在着较大的关注和争议。
2. 调查目的本调查旨在了解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以及对于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公众教育提供参考。
3. 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共发放了1000份问卷,并通过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了回收。
问卷内容包括个人基本信息、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情况、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等方面。
4. 调查结果4.1 个人基本信息分析参与调查的对象中,男性占比50%,女性占比50%。
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5-40岁之间,占比为60%。
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及以上者占比35%,硕士及以上学历者占比15%。
4.2 对食品添加剂的了解情况分析调查结果显示,90%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添加剂有一定了解,其中60%的受访者表示能够正确识别部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
4.3 对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担忧程度分析调查结果显示,70%的受访者表示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存在一定程度的担忧,其中30%的受访者表示非常担忧。
担忧的主要原因包括对食品添加剂长期摄入对健康的影响担忧以及对食品安全监管的不信任。
5. 结论与建议通过本次调查可以看出,公众对于食品添加剂的了解程度相对较高,但对于其安全性的担忧也不容忽视。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与监测,加强公众教育,提高公众对于食品安全的认知。
食品企业也应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安全性,积极减少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推动食品工业的健康发展。
食品添加剂调研报告食品添加剂调研报告一、调研目的: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加工中,为了改善食品的品质、色泽、口感、保持食品的新鲜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而添加到食品中的化学物质。
本次调研旨在了解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使用情况以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二、调研内容:1.食品添加剂种类以及用途食品添加剂分为色素、香精、防腐剂、甜味剂、增酸剂、稳定剂等多种种类。
色素用于改善食品颜色;香精用于增加食品的香味;防腐剂用于延长食品的保质期;甜味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甜味;增酸剂用于调节食品的口味和酸碱度;稳定剂用于增加食品的稳定性。
2.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因食品种类而异。
有些食品,如饼干、冷冻食品、速食品等,对添加剂的需求较高;而有些食品,如天然果汁、有机食品等,对添加剂的需求较低。
3.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而异。
一些食品添加剂在超过一定剂量时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如可能导致过敏、致癌、影响生殖等。
但是,在合理使用下,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一般较小。
三、调研结果: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根据调研结果,食品添加剂在我国的使用比较普遍。
无论是大型食品加工企业还是小作坊,都会使用适量的食品添加剂以改善食品的品质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
2.食品添加剂的种类调研发现,食品添加剂的种类有很多,如二氧化硫、防腐剂亚硝酸盐、香精醛、甜味剂糖精等。
这些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使用广泛,应用领域涉及到饮料、肉制品、油脂、果脯等多个方面。
3.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调研结果显示,食品添加剂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因添加剂的种类和使用量而异。
在合理使用下,食品添加剂对人体的影响一般较小。
但是,过量或长期过量摄入某些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四、调研建议:1.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针对食品添加剂使用过量的情况,建议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严格执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标准,确保食品添加剂的合理使用。
关于食品添加剂的调查报告食品添加剂调查报告一:引言本调查报告旨在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详细调查研究,以评估其对食品质量、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的影响,为相关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调查方法1.文献调查:收集相关的科学研究、报告、法律法规等资料,并进行综合分析。
2.访谈调查:与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机构、消费者等相关方进行深入访谈,了解实际情况。
三: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指用于食品加工过程中,以改变食品属性、改善食品品质、增加食品数量或延长食品保质期的各种化学物质。
2.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根据其功能和应用范围,食品添加剂可分为增稠剂、防腐剂、抗氧化剂、发酵剂等多种类型。
四: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及安全性评估1.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及其在食品生产中的使用情况,包括添加剂种类、添加剂用量、添加剂选择原则等。
2.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评估常见食品添加剂对食品质量及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包括对动物试验、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的综合分析。
五:食品添加剂监管机制与标准1.食品添加剂监管机制:介绍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机构、监管责任分工以及监管流程,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2.食品添加剂标准: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对食品添加剂使用的限制和标准,分析其差异及原因。
六: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与态度调查1.调查目的与方法:说明调查目的,并介绍调查方法及样本选择。
2.调查结果:分析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认知程度和对其安全性的担忧程度,探讨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态度和行为。
七:食品行业的自律与自检控制措施1.食品行业的自律机制:介绍行业组织或协会的自律机制和行为准则,分析其效果和存在的问题。
2.食品行业的自检控制措施:食品行业自检控制的措施和方法,评估其在食品添加剂监管中的作用。
八: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法律法规及其实施情况1.法律法规的名称及内容:相关食品添加剂的法律法规,并总结其主要内容。
2.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分析食品添加剂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包括监管、处罚等方面的情况。
食品添加剂检测引言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食品添加剂作为食品生产中必不可少的一环,对于食品安全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不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带来潜在的食品安全隐患,因此对食品添加剂进行检测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从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以及检测结果的评估等方面进行探讨。
食品添加剂的种类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和加工过程中,为了改善食品的质地、色泽、保质期等特性而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
根据其功能,食品添加剂可以分为色素类、防腐剂、增稠剂等多个种类。
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包括:1.防腐剂:如硫酸亚铁、苏打粉等,用于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延长其保质期。
2.抗氧化剂:如柠檬酸、硫代硫酸钠等,用于保护食品中的脂肪和维生素不被氧化破坏。
3.色素:如胭脂红、日落黄等,用于增加食品的色泽。
4.香料:如姜黄素、迷迭香酸等,用于增加食品的香气和风味。
5.增稠剂:如明胶、植物胶等,用于改变食品的质地和口感。
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合规性进行检测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1. 高效液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该方法基于食品添加剂的分子结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该方法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2. 气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是另一种常用的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
该方法使用气相色谱仪对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进行分离和定量分析。
与高效液相色谱法相比,气相色谱法更适用于易挥发性的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3. 质谱法质谱法是一种高精度、高灵敏度的检测方法。
通过将样品中的食品添加剂转化为质谱仪可检测的离子,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
质谱法具有较好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被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的检测。
检测结果的评估食品添加剂的检测结果需要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判断食品是否符合相关的安全标准。
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一、本文概述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食品添加剂在改善食品品质、增加食品种类、延长食品保质期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然而,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引发了公众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担忧。
因此,对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不仅关乎食品工业的持续发展,也涉及公众的健康利益。
本文旨在全面梳理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包括各类食品添加剂的应用领域、安全性评估、法规标准等方面,并探讨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我们将重点关注食品添加剂的创新研发、绿色环保、安全性评价以及消费者认知等方面的内容,以期为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和食品安全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食品添加剂研究现状随着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对食品安全与品质要求的日益提高,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和应用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当前,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呈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种类日益丰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不断增多,涵盖了防腐剂、抗氧化剂、调味剂、增稠剂、乳化剂等多个领域。
这些添加剂不仅满足了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各种需求,也为食品的创新提供了更多可能性。
安全性备受关注:在食品添加剂的研究中,安全性始终是首要考虑的因素。
科研人员致力于开发高效、低毒、无害的添加剂,以减少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
同时,各国政府也加强了对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确保其在食品中的合法、合规使用。
功能性逐渐增强: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饮食的追求,食品添加剂的功能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
例如,一些具有保健功能的添加剂,如膳食纤维、益生菌等,在食品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这些添加剂不仅能够改善食品的口感和品质,还能对人体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技术手段不断更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手段也在不断更新。
科研人员利用现代分析技术,如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等,对食品添加剂的成分、结构、性质等进行深入研究。
这些技术手段的应用不仅提高了研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也为食品添加剂的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呈现出种类丰富、安全性高、功能性强、技术手段先进等特点。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报告
食品添加剂是指添加到食品中的物质,其目的是改变食品的性质、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增加食品的美观性或者改善食品的口感等。
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首先,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
这部分内容介绍了常见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如防腐剂、色素、增稠剂、甜味剂等,并分别说明了它们的用途以及在食品生产中的重要性。
其次,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
这一部分报告会介绍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评估方法和标准,包括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突变性和致癌性等评估指标。
同时,还会有相关的实验数据和样本分析结果,以证明食品添加剂在推出市场前经过了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并符合相关的食品安全标准。
第三,食品添加剂的国内外监管政策。
这部分内容会介绍国内外食品添加剂的监管政策和法规,包括食品添加剂准入许可的流程和标准、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要求以及食品添加剂检测方法等。
最后,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和建议。
这一部分报告会就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对于未来食品添加剂研究的建议。
例如,推动更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加强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等。
总结起来,食品添加剂的研究报告主要介绍了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途、安全性评估、国内外监管政策以及发展趋势和建议。
该报告对于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研究现状、推动食品添加剂的规范化和安全化具有重要意义。
我国食品添加剂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或食品加工中使用的各种微量的物质,通常其添加量不超过食品质量的2%。
添加目的为:①改进和保持食品的养分价值;②延长食品的货架期;③便利食品的加工;④增加食品的风味,转变食品的色泽;⑤确保微生物的平安性;⑥保持食品品质的连续性和统一性。
l、食品添加剂市场据统计,目前全球开发的食品添加剂总数已达1.4万多种,其中直接使用的品种有300o余种,常的有680余种。
美国是世界上食品添加剂便用量最大、使用品种最多的国家.目前允许直接使用的有230o 种以上,消费量已超过14o万吨(不包括淀粉及其衍生物、香精/香料和调味料);西欧消费量已近50075~,其中淀粉及其衍生物的数量高达40万吨。
食品添加剂已.成为医药、农用化学品及饲料添加剂之后的第四类倍受人们关注的精细化工行业。
目前食品添加剂的世界市场价值为200亿美元,其中,调味品占30~,4、氢化胶体占17%、酸化剂占13%、调味增加剂占12%、甜味剂占6%、色素占5%、乳化剂占5%、维生素和矿物质占5%、酶占4%、化学防腐剂占2%、抗氧化剂占1%。
j负计禾来5年内冥年增长率为2%-3%。
全球调味品和香料的市场价值为12o亿美,其中调味品约占49%(59亿美元)。
调味品市场中,饮料占31%、佐料占23%、奶制品占14%、其他占32%。
需求增长最强劲的食品添加剂将是维生素、矿物质、调味增加剂和脂肪代用品。
罗氏(R。
h)和巴斯夫公司是世界上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和精细化学品生产商。
维生素是罗氏公司维生素和精细化学品部最大的业务部门,几乎占全球销售额的50%,其次是精细化学品占30%、类胡萝卜素占20%。
罗氏新上市的养分药品包括用于眼科保健的玉米黄质、番茄红素和叶黄素,以及供功能饮料用的水溶性维生素E制品等。
罗氏公司也加快投资中国市场,与上海新亚药业公司合资兴建了1000吨/年维生素B工厂,还有罗氏泰山(上海)维生素A新厂,以及在无锡兴建4万吨/年柠檬酸工厂。
146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食品生产与加工领域也获得快速发展,市场上逐渐涌现出各式各样的食品类型,虽说对于食品种类有所丰富,使得不同群众对于食品的需求得到满足,但也增加了发生食品安全问题的可能性胁。
比如,添加到食品中的添加剂越来越多,而长期食用含有大量添加剂的食品会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
所以,为了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相关工作人员需要对食品生产与加工当中的食品添加剂问题进行探究,通过对食品添加剂的剂量与种类进行准确控制,从而保证食品的安全性。
一、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1.食品添加剂概述。
食品添加剂指的是为了对食品的色、香、味、品质进行改善,或者为了满足加工工艺、防腐与保鲜等方面的需求,而加进食品当中的天然物质以及化学合成物质。
商品分类之中的食品添加剂种类共包括35种,主要有防腐剂、增味剂、膨松剂、着色剂、消泡剂等。
当前,含有添加剂的食品已超万种。
总的来看,食品添加剂的功能主要有5方面:第一,防止食品发生腐败、变质问题;第二,对于食品的感官性状进行提升以及改善;第三,使得食品具有的营养价值获得维持以及提升,确保营养平衡;第四,方便食品进行加工,提高食品加工时的可操作性;第五,使得特殊人群一些特殊的需求得到满足。
2.食品安全概述。
食品安全是对食品按其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或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健康受到损害的一种担保,既包括生产的安全也包括经营的安全;既包括过程的安全也包括结果的安全;既包括现实的安全也包括未来的安全。
食品要想保证其安全性,其中就不可以包含有可能伤害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的物质。
而且,食品在从原料的种养殖,到加工、包装、运输、存贮、销售的各个环节,都要与国家强制性的标准相符合。
二、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1.防腐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防腐剂是常见的食品添加剂,指天然或合成的化学成分,用于延缓或抑制由微生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分析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
目前,我国食品行业中普遍使用的防腐剂包括苯甲酸、双乙酸钠以及山梨酸等25种。
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问题分析食品添加剂是指在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为保持食品的色、香、味、口感等特点,提高食品的质量、保鲜性和安全性而添加的化学物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既可以改善食品的品质,也可以提高食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是不正确或滥用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可能会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潜在的危害,所以食品添加剂与食品安全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潜在的毒性:有些食品添加剂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对健康无害,但超过剂量限制或者搭配不当时可能会产生毒性效应。
苯甲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但高浓度的苯甲酸钠会对人体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产生损害。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确保其安全剂量,以避免对人体造成潜在的危害。
2. 过敏反应:食品添加剂可能引起某些人的过敏反应,尤其是对某些过敏体质的人来说。
亚硝酸盐是一种常用的食品防腐剂,但它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对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更容易引发过敏症状。
在使用食品添加剂时需要注意对过敏体质的消费者进行特殊警示,并根据需要调整产品配方。
3. 长期暴露的风险:食品添加剂的长期暴露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的风险。
磷酸盐是一种常用的调味剂,但长期过量摄入磷酸盐会导致钙负平衡,影响骨骼健康。
一些颜色素也可能对人体产生潜在的长期风险,如过量暴露于某些黄色染料可能导致肝脏损伤。
为了保证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国家和地区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安全标准和限制进行了严格的监管。
生产企业需要严格控制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剂量,确保不超过国家规定的安全标准,并对添加剂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
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需要仔细查看产品标签,了解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用量,并尽量选择添加剂使用较少或不使用添加剂的食品。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和溯源也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手段。
监测食品中添加剂的使用情况可以及时发现滥用或不当使用的情况,保护消费者的健康。
溯源食品添加剂可以追踪到添加剂的来源,及时排查或召回存在风险的食品,保障消费者的权益。
《精细化工工艺学》课堂项目食品添加剂分析—以“卫龙”牌亲嘴烧为例班级:13级精细化工姓名:孙锦龙尤涛日期:2016.04.02目录一、甜味剂 (1)甜蜜素 (1)糖精钠 (2)阿斯巴甜 (2)安赛蜜 (3)二、防腐剂 (4)山梨酸钾 (4)脱氢乙酸钠 (4)蔗糖脂肪酸酯 (5)三、增味剂 (6)5’-呈味核苷酸二钠 (6)四、乳化剂 (6)单硬脂酸甘油酯 (6)五、着色剂 (7)红曲红 (7)食品中的添加剂分析摘要:食品添加剂,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和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人工合成或者天然物质。
其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主要包括甜味剂、消泡剂、抗氧化剂、膨松剂、着色剂、乳化剂、酶制剂、增味剂等。
本文以“卫龙”牌亲嘴烧食品为例,从化学式、合成方法、性质及应用等方面,分析了其中所添加的一些食品添加剂。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合成方法;性质;应用;ADI一、甜味剂甜蜜素其化学名称为环己基氨基磺酸钠,分子式(结构简式)为C6H11NHSO3Na。
是由氨基磺酸与环己胺(C6H11NH2)及氢氧化钠反应而成,是食品生产中常用的添加剂。
甜蜜素是一种常用甜味剂,它属于非营养型合成甜味剂,其甜度是蔗糖的30~40倍,而价格仅为蔗糖的三分之一,而且它不像糖精那样用量稍多时有苦味,因而作为国际通用的食品添加剂中可用于清凉饮料、果汁、冰激凌、糕点食品及蜜饯等中。
亦可用于家庭调味、烹饪、酱菜品、化妆品之甜味、糖浆、糖衣、甜锭、牙膏、漱口水、唇膏等。
糖尿病患者、肥胖者可用其代替糖甜蜜素为白色针状、片状结晶或结晶状粉末。
无臭、味甜,为无营养甜味剂。
10%水溶液呈中性(pH值6.5),对热、光、空气稳定。
加热后略有苦味。
分解温度约280℃,不发生焦糖化反应。
案例分析米线中违法添加焦亚硫酸钠背景:今年3月份,昆明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西山分局对这3家黑作坊生产的米线、卷粉等进行了抽样送检,发现这些米线和卷粉中含有二氧化硫残留,质检样品不合格。
根据检测结果,4月15日晚,西山公安分局经侦大队联合质监、食药监部门对3家作坊进行突击查处。
在脏乱差的生产作坊里,执法人员查获了焦亚硫酸钠等4种添加剂和包装袋,并将涉嫌人员带往警局调查。
4月16日下午,3家米线作坊的老板因涉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被刑拘。
[1]分析:焦亚硫酸钠在空气中能分解释放SO2,溶于水后生成亚硫酸氢钠溶液,二者在溶液中平衡,亚硫酸氢钠具有强还原性。
亚硫酸盐能与单糖的醛基和酮基加成反应,阻止美拉德反应产生的非酶褐变。
[2]根据GB 2760-2011[3]规定,焦亚硫酸钠在蜜饯、水果干、腐竹和食用菌等食品中可作为漂白剂、防腐剂和抗氧化剂使用。
那么上述事例中的米线使用焦亚硫酸钠是否属于违法使用添加剂呢?后续报道中[4],某“专家”认为米线是否属于粉丝、粉条类食品有待讨论,该事件中是否属于超范围食用焦亚硫酸钠是个疑问。
实际上在粉丝、粉条在国家标准GB/T 23587-2009[5]中被定义为“以红薯淀粉或马铃薯淀粉或豆类淀粉为主要原料……制成的条状或丝状非即食性食品”,而本例所述的米线符合云南省地标DB53/228-2007[6]定义——“鲜米线是以大米和生活饮用水为原料……加工制成的”,因此可以认为米线不属于粉丝、粉条类,在GB 2760中应属于大米制品类,不允许使用焦亚硫酸钠,因此可以认为该专家的观点有误,本例中的作坊生产米线使用焦亚硫酸钠属于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
纠偏措施:对非法使用焦亚硫酸钠的作坊主已经采取逮捕措施,必将受到法律惩罚。
对于违法使用食品漂白剂的问题,政府、企业和科学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保证产品优质、成本合适:1.政府加强“食育”,从少年儿童抓起,树立对食品色泽正确的认识和评价,不追求亮丽、鲜艳等。
食品添加剂 2011年的双汇“瘦肉精”,台湾“昱伸香料有限公司”制售的食品添加剂“起云剂”,亚硝酸盐的含量严重超标350倍之多的血燕,用火碱、双氧水等化工原料泡制的猪蹄等等,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与此同时,我们中国人在食品中完成化学扫盲: 从大米里我们认识了石蜡; 从火腿里我们认识了敌敌畏; 从咸鸭蛋里我们认识了苏丹红; 从火锅里我们认识了福尔马林; 从银耳蜜枣里我们认识了硫磺; 从木耳里我们认识了硫酸铜; 三鹿奶粉又让我们知道了三聚氰胺的化学作用。 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节奏的加快,食品消费结构的变化,促进了我国食品工业的快速发展,要求食品方便化,多样化,营养化,风味化和高级化,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就离不开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为加入到食品中的物质,因此,它一般不单独作为食品来食用;二是既包括人工合成的物质,也包括天然物质;三是加入到食品中的目的是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保鲜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一、食品添加剂种类及作用 类别 代表物质 主要作用 抗氧化剂 BHA:丁基羟基茴香醚 BHT:二丁基羟基甲苯 保护食物免受氧化损伤而变质
漂白剂 二氧化硫SO2 亚硫酸钠NaSO3 改善食品色泽,抑菌防腐
着色剂(色素) 苋菜红,胭脂红,柠檬黄,日落黄,靛蓝,亮蓝 改变饲料、畜、禽和水产品的色泽
护色剂(发色剂) 硝酸钠(钾)Na(K)NO3,亚硝酸钠(钾)Na(K)NO2 提高色素的稳定性,使色素不变色,不褪色
酶制剂 淀粉酶,β-葡聚糖酶,糖化酶,蛋白酶,纤维素酶 催化食品加工过程中的化学反应,改进加工方法
增味剂 5’—鸟苷酸二钠,5’—肌苷酸二钠,辣椒油树脂 补充或增强食品原有的风味
防腐剂 苯甲酸钠,山梨酸钾,脱氢乙酸,乳酸钠,丙酸钙 延迟微生物生长或化学变化引起的腐败 甜味剂 蔗糖,麦芽糖,D-甘露糖,D-山梨糖醇,葡萄糖 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提高食品品质
人工合成的甜味剂 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钾,甜叶菊甙 与甜味剂作用基本相同
二、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中的意义和作用 1)有利于食品保藏,防止食品腐败变质 2)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3)保持或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 4)增加食品的品种和方便性 5)有利于食品加工 6)有利于满足不同人群的特殊营养需要 7)有利于原料的综合利用 8)有利于开发新的食品资源 三、食品添加剂存在的问题 1)用量不规范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不按国家规定标准而随意使用的现象较为突出,比较突出的是超量使用现象。一方面,某些厂家缺乏食品安全意识,不顾食品添加剂的用量问题;有些厂家设备简单陈旧,缺乏精确的计量设备,缺乏生产技术人员;对有预包装产品中食品添加剂的用量标示不准确甚至不标。另一方面,在饮食行业,非包装食品添加剂标准缺失。自2010年6月起颁布实施的《食品添加剂生产监督管理规定》中对于现场制作、产量较小的产品并没有做出用量的的规范。像面包店中预包装好的牛角包、酥皮包、方包上都有配料表一栏,除了标了小麦粉、白砂糖、牛油、鸡蛋等原料外,还标了“面包改良剂”,后面往往用括号表明了成分“淀粉、双乙酰酒石酸单甘油酯、维生素C、酶制剂”,但对于用量没有明确。 2)超范围使用 在食品安全法草案中,明确了食品生产者应当按照食品安全标准关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使用范围、用量的规定使用食品添加剂,不得在食品生产中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或者其他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但实际上,如吊白块、孔雀石绿、苏丹红等被广泛应用于食品生产。 3)使用过期、劣质的食品添加剂 过保质期的食品添加剂,其功效会大打折扣,而且长期存放可能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有害物质,影响添加食品的安全性;劣质食品添加剂,不仅产品不纯,而且含有汞、铅等重金属有害物质添加到食品中,会严重影响食品的安全。 4)重复、多环节使用食品添加剂 一般有2种情况,一种是在某一食品中添加了单一的添加剂后,又因其他功用添加了复合食品添加剂,而复合添加剂由于配方保密不便公开,可能会出现重复添加的情况。比如某种食品防腐剂应用在酱油中,目的是为了保证酱油防腐,但酱油被用于某种罐头食品中,这种防腐剂就带入到罐头食品中,这种罐头食品可能未被批准用这种食品防腐剂,或者这种食品防腐剂限量低,罐头食品生产厂家不知道原料酱油里使用了防腐剂,再添加就超标了。另一种是多个环节进行了添加,比如国家允许使用的面粉增白剂过氧化苯甲酰,在现实中,生产面粉厂添加、销售商添加、生产馒头的小作坊添加,致使最终产品的增白剂严重超标。 四、对策 1)统一食品添加剂标准,加强政府主导作用,及时发布权威食品信息 由政府主导,加快完善我国食品添加剂标准体系,改善“多头管理标准制定政出多门”的这一现状,从全局、系统的角度实施监管,使部门之间在执法衔接上进行有效的沟通,明确质监、卫生、安全等部门和社会监督的职责以及生产、销售、使用单位的内部管理职责,形成共管氛围。加强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研究,将现行《食品卫生法》中食品添加剂方面的规定与《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卫生规范》内容相统一,研究制定食品添加剂的具体检测方法、生产规范、使用规范,完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食品添加剂管理模式,建立定期对食品添加剂进行评估的机制,及时对食品添加剂的品种进行补充和淘汰,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2)卫生部门要切实严格履行监管职责 卫生行政部门应强化对食品添加剂生产和使用单位进行监管,督促企业依法、科学使用食品添加剂,并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和内部的自检机构。要重点提高县一级卫生监督机构的检验检测水平,加大对食品添加剂使用情况的抽样检查力度,扩大覆盖面。特别是要加强作坊式的餐饮企业的监管力度,对非包装食品的经营者要进行技术指导,使其明确添加剂的适应范围、用法、用量。 3)加大食品添加剂监测技术的研究 目前,我国对食品添加剂的监测技术相对比较落后,监测的准确性和迅捷性需要进一步提高,需要寻求高新监测技术以适应食品添加剂的监测发展要求。当前情况下要多个部门共同建立统筹协作的监测系统,整合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资源,更新检测装备,同时相关部门根据监测技术以及食品添加剂的发展,进一步完善食品添加剂使用的标准和法规,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提高食品的安全性。 4)加大对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和使用安全的宣传力度 加强对生产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应实行培训持证准入上岗制度。通过组织食品和食品添加剂生产经营者进行培训,提高企业及销售者对违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危害性的认识,使其切实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同时,要通过报纸、电视媒体、网络等各种宣传载体,向广大消费者进行宣传,提高自身防范意识,加强对食品添加剂知识的学习,在购买时多进行比较分析,自觉抵制劣质食品的购买。 五、总结 在面对食品添加剂和食品安全的问题上,我们应该用正确科学的态度去认识它们合理、合法的使用食品添加剂,完善统一全面的食品安全标准和检验检测体系,加强食品安全的保障体系建设。由于新的食品安全问题会不断涌现,因此食品安全控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解决的,也不是单独某一个部门能搞好的,而是一项需要多个政府部门共同负责的长期任务。目前我国已经加强了监督解决食品安全问题的力度,在一些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可以预见,在政府以及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努力下,食品安全问题能够得以更好的解决。 结课感受 高中时期,我也接触过不少化学知识,但都是化学原理方面的,像有机、无机反应的机理等等,课堂难免无聊。通过同学的介绍,我选择了化学与人类这门课程,它并没有像我担心的那样是学不到新知识的课程,反而让我见识到了很多化学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纠正了我生活中一些不科学的做法和观念,例如合成的食品添加剂都是不好的,而天然的都是安全的。化学学习的课堂也因为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变得非常丰富多彩。 通过这门课,我学习到了有关毒品,能源,维生素,添加剂等等的化学知识。课堂上老师不仅播放与课程相关的视频,还向同学们展示了精心制作的PPT。在课上,不用担心无聊,犯困等的问题,因为我早已被老师的愉快而生动的课堂氛围所深深吸引。让我重新看到了被忽略很久的生活中一些很有意义十分值得思考的东西。令我印象深刻的一堂课就是《食品添加剂》,食品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们对食物的要求随之增加,食品安全问题更是层出不穷。通过这堂课,我学习到了很多关于如何选择食品的知识,例如薯片的口味越精致,所含食品添加剂越多,因而尽量选择原味或传统口味的薯片;水果酸奶中会含有更多的添加剂,原味酸奶是用乳酸菌发酵牛奶制成,不含添加剂或砂糖,因而选择原味更佳;最安全的是白巧克力。白巧克力添加剂少,糖分也少,这部分苦味较少,因此不需要额外加入大量的糖...... 希望以后还能有机会感受老师热情饱满的课堂,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化学知识。
第十讲感想 —新型毒品、化学与毒品吸烟 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传统毒品包括:天然毒品鸦片,吗啡,半合成毒品毒性剧烈的海洛因,可卡因,大麻等。新型毒品也是人工合成毒品,包括:摇头丸,K粉,麻谷,冰毒等。这类毒品,虽然叫做软性毒品,但它对人中枢神经系统的破坏比海洛因和吗啡等更剧烈,而且成瘾性也更高。 摇头丸,泛指所有含有苯丙胺类成分的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因其外形与冰糖极其相似,被称为“冰毒” ,它是由麻黄素为主要原料人工合成的,具有苯环和烷胺侧链化学结构的中枢神经性药物。 摇头丸是苯丙胺类兴奋剂,有明显的中枢神经兴奋作用,会使人体中枢神经系统、血液系统极度兴奋,摇头不止,行为失控,思想偏执,极易引起危害社会的行为发生;在药效消失后会感到疲惫不堪、全身无力、精力不济,为恢复精力,只好继续服用,但服用几次之后,就会感到困惑、抑郁、焦虑,出现人格障碍、妄想等状态,甚至有精神病性发作,从而更加渴望摇头丸,在幻觉作用下常常引发集体淫乱和自残与攻击行为,并可诱发精神分裂症及急性心脑疾病。 滥用毒品直接损害人类的身心健康是极为明显的。吸毒不仅破坏人的正常生理机能和免疫功能,使吸毒者染上多种疾病,而且使人精神颓废、错乱,丧失人格尊严。吸毒成瘾者从事体力和智力劳动的能力逐渐削弱,乃至最后完全丧失,成为无益于社会的废人,更为严重的则导致死亡。 还是那句话:珍爱生命,远离毒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