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诗歌概述
- 格式:ppt
- 大小:984.00 KB
- 文档页数:40
大学语文.诗歌概述诗歌概述现代诗歌人文聚焦当代诗歌古代诗歌教学内容诗歌概述风骚传统古代诗歌魏晋风度盛唐气象宋词境界人文拓展诗歌概述讲授要点一、什么是诗歌二、诗歌的起源三、诗歌的类型四、诗歌的作用五、诗歌的鉴赏一、什么是诗诗歌是文学的基本类型之一。
诗歌是最早产生的文学样式。
在中国古代诗是供朗诵的,歌是歌唱的。
诗是一种分行排列的抒情文体。
现在诗歌统称为诗歌。
艾略特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诗是安慰有教养的人所作的游戏。
叶芝诺贝尔文学奖获奖诗人叶芝说:“我们在和别人争论时产生的是雄辩,在和自己争论时产生的是诗。
”邹静之谈什么是诗邹静之,《诗刊》副编审。
部分作品被译为英、法、意、西等国文字。
所创作的歌剧《夜宴》已在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澳大利亚、香港、美国等地上演。
影视作品有《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等。
邹静之谈什么是诗写诗必须为艺术的时间而写,艺术的时间是一个孤悬在空中的时间,物理的时间对他没有作用,比如古诗里“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就是为艺术的时间而写的。
邹静之谈写诗而有的写作的人是看着日历的颜色写作的,三八写妇女,五一写劳动,七一写建党,八一写建军。
这些诗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也就进入纸篓了。
二、诗歌的产生1、游戏说2、模仿说3、心灵表现说4、劳动说诗歌的起源:劳动说歌是最早的文W形式,在文字l明以前就有了歌{──凫犊陬^文W的歌{。
《周易》卦爻辞中的韵语,是有文字记载的古代诗歌的萌芽。
根大量的史料及考古^明,歌a生的方式,源於人的生a印中国文学最早的源:远古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首短歌相辄S帝r的作品,描了先民砍竹、接竹,硌u 造狩C工具以及用丸追捕C物的^情形,墓愕热和蔚亩言句式,可以相信@是一首古老的C歌,且rg比早。
《淮南子.造》今夫e大木者,前呼『邪S』, 後亦之,此e 重窳χ歌也。
而随着人类思维几语言能力的发展提升,在@些呼声中添上有意义的词语便形成正式的歌谣。
大学语文——诗歌鉴赏陶渊明《归园田居(一)》这首诗充满了逃离樊笼、获得自由的欣喜之情。
他终于从“尘网”中解脱,就象鸟归山林,鱼回深池一样快活地长嘘了一口气。
在他眼中,故园附近的景物都倍感亲切,就象阔别多年的老友再次相逢,不由得脱口而出地一一数其名字,以发泄无法遏制的激情。
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似乎都张开双臂欢迎他,有了生命,而狗吠、鸡鸣都充满了诗意。
这与官场的令人室息、仕途的坎坷陷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归园田居(二)》可以看到,长期的田居生活和参加生产劳动,陶渊明已经与农民有了共通的语言,这对一个士大夫知识分子来说是难能可贵的。
农事歌咏在陶渊明的田园诗中占据了极大的篇幅。
作为一个农业劳动的参与者,以怡然自得的心情,把农村生活如实地大量写入诗中,这是陶渊明在我国诗歌史上的创举。
除了反映农作的诗篇外,他还以喜悦的心情写下了许多优美的农村自然图景和生活图景。
如前所引的“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完美的生活情趣和民俗特征。
总之,陶渊明的田园诗不仅反映了他个人的田园生活经历,更广阔地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生活状况,既是诗,又是史。
《归园田居(三)》从表面上看,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但把这首诗和其他的诗对比来看,作者的“愿”其实有它特殊的内涵。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这两句写在南山下种豆,草很茂盛豆苗却稀稀疏疏的。
起句很平实,就像一个老农站在那里说话,让人觉得很亲切。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这从“带月荷锄归”的美景就可以看出来。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路窄草长,夕露沾衣,但衣服打湿了有什么可惜的呢?这句话看似平淡,但这种平淡正好映射了结尾这一句“但使愿无违”,使得“愿无违”强调得很充分。
这里的“愿”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了自我的意思。
诗歌知识诗歌的概念诗歌与戏剧、散文、小说并列为四大文学体裁。
它按照一定的音节、声调和韵律的要求,用凝练的语言、充沛的情感以及丰富的形象来高度集中地表现社会生活和人的精神世界。
在中国古代,不合乐的称为诗,合乐的称为歌。
中国古代诗歌通常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产生较早也叫古风,风格自由,可以换韵,平仄要求也不是很严格,字数上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等。
近体诗也叫格律诗,它发端于南齐形成于初唐,风格严谨,有严格的韵和平仄的要求。
按句的多少可分为四句的绝句和八句的律诗;按字数的多少又分为五言诗和七言诗。
现在的诗歌概念更为宽泛,除歌曲以外的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都属于诗歌的范畴。
诗歌的特点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歌传统渊远流长。
诗歌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普遍喜爱,其原因就在于它具有其它艺术形式所不具备的特点。
1、以丰富的感情反映生活。
诗是一种“情动于中而形于言”的艺术形式。
受篇幅的限制和形式的约束,诗歌不能像小说、戏剧那样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而是以情动人,以情感人。
抒情诗自不待言,就是叙事诗也离不开感情。
无情而叙事,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
2、诗是对生活的高度集中与概括。
小说、戏剧通过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散文可以不受篇幅的严格限制,自由灵活的叙事、抒情、讲道理。
诗,特别是古代近体诗,不仅篇幅短小,而且还要受韵律的限制,所以,诗人在反映生活时常常选取现实生活中那些最能激起人们(首先是诗人自己)感情的自然景物和人、事,进行高度的集中与概括,形成饱含着思想感情的、极富感染力的具体境界(即诗境)。
这种境界,往往是高度典型化了的。
3、语言凝炼而富于形象性。
诗是用语言向读者的想象力提供形象,因此,诗的语言必须凝炼而生动。
这虽然是因诗的篇幅短小而不得不如此,但是,更重要的是为了在有限的篇幅中包含更深广的生活内容,从而收到以少胜多,寓万里于尺幅的艺术效果。
4、富于节奏美与韵律美。
诗的节奏美与韵律美构成了诗的音乐美。
大学诗歌知识点归纳总结一、诗歌的定义和特点1. 诗歌是文学的一种形式,是以语言为媒介的特殊艺术形式,通过运用韵律、节奏、语言和意象等语言手段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2. 诗歌具有高度凝练的语言,语言的节奏感和音韵感是诗歌的重要特点。
3. 诗歌通常具有独特的韵律结构和形式美感,如押韵、对仗等。
二、诗歌的流派和形式1. 抒情诗:表达诗人内心感情和情感体验,如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登高》等。
2. 叙事诗:讲述故事或事件的诗歌,如这个《白居易观竞投节令》、《关雎》等。
3. 讽刺诗:讽刺社会风气及人物,如讽刺诗人的《游戏须可将》、杜甫的《饮中八仙歌》等。
4. 哲思诗:表现诗人对人生、宇宙、神秘等问题的思考,如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将进酒》等。
三、诗歌的韵律和格律1. 诗的韵律:指诗歌中韵部、声调等的运用,在诗歌中产生的一种特定的音韵美感。
2. 诗的格律:指诗歌中使用的特定的音律和字数,包括平起平仄、奇起奇仄等。
四、诗歌的表现手法与艺术手段1. 比喻:通过比较两个不同实物,来表现出一种含义,如王安石的《登鹳雀楼》中“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是通过景物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和感慨。
2. 拟人:通过赋予物体、动植物以人的特质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的“月”“人”等被赋予了生动的人格。
3. 对仗:诗歌中对仗是指诗句中两个部分的音、韵或音、谐的关系。
五、诗歌与社会文化1. 诗歌的社会功能: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诗歌都承担着一种文化传承的功能,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文化、价值观念和思想风貌。
2. 诗歌的文化意蕴:每一首诗歌都蕴含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意蕴,通过诗歌我们可以体会到不同文化和时代的情感和思想。
六、诗歌理论与研究1. 诗歌的鉴赏方法:通过掌握诗歌鉴赏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包括对韵律、格律、表现手法等的分析。
2. 诗歌的研究领域:诗歌的研究领域包括古代诗歌、现代诗歌、民族诗歌、外国诗歌等,通过对这些领域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诗歌的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
一、诗歌的涵义诗歌是一种高度凝练集中地反映生活,用丰富的想象、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的语言来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
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淮南子•道应训》)“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
”(《吕氏春秋•古乐篇》)“诗者,志之所之也。
在心为志,发言为诗。
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毛诗序》)二、诗歌的类型(一)抒情诗·叙事诗1.抒情诗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1]颂歌、哀歌、情歌《诗经》中的“三颂”——周颂、鲁颂、商颂。
[2]田园诗、山水诗借景抒情或寓情于景。
[3]讽刺诗2.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用诗歌的形式刻画人物、描述事件的叙事性作品。
形成了英雄歌谣、史诗、寓言诗、童话诗、诗剧、故事诗等样式。
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德国——《尼伯龙根之歌》法国——《罗兰之歌》印度——《罗摩衍那》、《摩呵婆罗多》藏族——《格萨尔王传》蒙古族——《江格尔》柯尔克孜族——《玛纳斯》(二)旧体诗·新体诗·民歌1.旧体诗是我国古典诗词的通称,包括古风体、乐府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
[1]古风体不受格律限制,句数字数不定。
[2]乐府由机关名称变为带有音乐性的诗体的名称。
“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新乐府运动”“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美刺”[3]格律诗是一种具有固定格式和严格韵律的诗体。
2.新诗是我国“五四”以来用白话文创作的诗歌的总称,包括新格律诗、自由体诗、散文诗等。
散文诗:形散神凝博而不杂辞浅意深言近旨远3.民歌山歌、渔歌、秧歌、道情、信天游、爬山调等。
(三)哲理诗·意象诗·象征诗1.哲理诗意在理趣琴诗苏轼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2.意象诗地铁站上庞德这些面庞从人群中涌现湿漉漉的黑树干上花瓣朵朵3.象征诗戴望舒的《雨巷》三、诗歌的审美特征(一)感情:真切充沛“诗缘情而绮靡”(陆机:《文赋》)“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第三章诗歌概述1989年3月26日,海子自杀,昨天是海子50诞辰,让我们以一首诗纪念海子。
《房屋》/海子你在早上碰落的第一滴露水肯定和你的爱人有关你在中午饮马在一枝青桠下稍立片刻也和她有关你在暮色中坐在屋子里不动也是与她有关你不要不承认那泥沙相会,那狂风奔走如巨蚁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义而爱情房屋温情地坐着遮蔽母亲也遮蔽孩子遮蔽你也遮蔽我这首诗中的爱人与爱情,可以实指,也可以虚指为象征意义上广义的爱,爱是生命的源泉和意义所在,是灵魂栖息的房屋,永远的家,温暖和遮蔽着每一个人。
最令我心折的,是他采来的意象:早上碰落的第一滴露水,中午青丫下饮马静立,暮色中坐在屋里不动,3个时段都是休息的时间,万簌俱寂,一个人的行走与沉思,而每个字所引发的联想都意味深长。
按照现代诗学的观点,每个意象背后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露水,属于童年,属于清晨,属于乡野;饮马属于水边,属于乡村,属于传说和武侠;青丫则意味着春天,属于水墨画,属于疏朗的天空和少女;暮色*,雾霭苍茫,心灵沉静、意味着回归与放松,独坐屋中则安全而深沉,与万物溶为一体。
短短几个字的组合,太多往昔岁月的美丽涌上心头。
很静,仿佛能听到风声,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出现了,你不要不承认。
一段只有这6个字,仿佛作者自言自语,又仿佛在对你讲话。
心灵在回味,在反思,在坚持。
没有说教,没有表白,依然是淡淡的,温和的,如画外音,将思绪拉了回来。
接下的象征意义是多解的,巨日消隐泥沙相合狂风奔起,那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意,可以联想为政治与社会的某些现象,也可以比喻为每个人的个人境遇,知道海子生平与写作风格的,也可以特指他的死亡或不幸。
最妙的,是这句雨天雨地哭得有情有意,读来简单,写来不易,口语,形象,可拟人可戏剧,如泣如诉,仿佛能看到情景听到雨声,但哀而不伤,温情善良,加上意义多解,别有一番滋味。
所有的幸与不幸,美丽与痛苦,都指向下面这两句:而爱情的房屋温情地坐着,遮蔽母亲也遮蔽儿子。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文选与应用文写作》期末考试时间:2014.1.6一、诗词部分复习(一)名词解释1、《诗经》——《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西周初到春秋中叶诗歌305篇。
按照音乐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灵活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初步形成了中国诗歌创作的民族传统,奠定了后世现实主义文学发展的坚实基础。
2、“风骚”——“风”是指《诗经》,“骚”是指“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内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战国后期,在南方产生了具有楚文化特征的新体诗——楚辞,《离骚》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运用这一形式创作的代表作,并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
《诗经》和楚辞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
3、风雅颂——《诗经》的三种分类。
风:各地的土风歌谣,地方音乐;雅: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颂:用于宗庙祭祀或重大典礼时的乐曲。
4、赋比兴——赋比兴指的是《诗经》中的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赋:即不加修饰,直接地铺陈叙述。
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
兴:借助其它事物作为开头,以引起所要歌咏的事物。
赋比兴在《诗经》中的运用,为后代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
5、诗史——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用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号称“诗史”。
他们以其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
6、“双子星座”——在盛唐时期,出现了大量风格不同优秀诗人。
其中李白和杜甫先后崛起,被称为中国诗歌史上雄视千古的“双子星座”。
李白诗歌热情歌颂祖国大好河山,表现个人理想与社会显示的尖锐矛盾,感情奔放激烈,风格豪放飘逸;杜甫诗歌集中反映了唐王朝有盛转衰的历史,把笔触伸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号称“诗史”,集中表现了自己忧过忧民的思想,感情内在深厚,风格沉郁顿挫。
他们分别以其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卓越成就,泽被后世,成为诗歌创作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