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贮藏期的病害及预防
- 格式:pdf
- 大小:158.32 KB
- 文档页数:1
甘薯安全贮藏技术甘薯组织柔嫩、水分多,在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容易碰伤薯皮,增加病菌感染机会,同时薯块水分散失快,降低了块根的贮藏性;甘薯不耐低温,容易遭受冷害和冻害而引起烂窖。
所以必须抓好收获、运输、贮藏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才能保证甘薯安全贮藏。
1.适时收获一般地温降至18℃左右开始,在腾茬种麦的“寒露”前后收获,留种用的夏薯在“霜降”前收获,食用薯稍晚些,但一定要在初霜前收完。
种用薯和食用薯宜在晴天上午收获,中午在田间晾晒,然后严格选薯,剔除在田间遭受水浸、冷害、冻害、破损和带病的薯块,精选后于当天下午运回窖内贮藏;另外,从收获到贮藏的过程中,要轻拿、轻放、轻装、轻运,以免碰伤薯皮。
2.贮藏窖的准备不管是哪种窖型,都要有良好的通气设备,较好的保温防寒功能,还要结构坚固,管理方便。
窖址要选在背风向阳、地势高燥、地下水位低、土质坚实,并且管理、运输方便的地方建窖。
甘薯入窖前,将新窖打扫干净,旧窖消毒灭菌。
消毒方法是,可将窖壁及窖底刮去3~4厘米,以除掉附在窖壁上的各种病菌,并在窖底撒一层生石灰;也可用硫磺熏窖,一般每立方米空间用硫磺10克,点燃后封闭1~2天,之后放出烟气。
消毒灭菌后,将窖底铺上6~10厘米厚干净细沙,上面再铺放5厘米厚的秸秆或柴草,紧挨窖壁再竖向摆放5~7厘米厚的秸秆,以防湿保温。
3.适时入窖甘薯要随收获随入窖,堆放时要轻拿轻放,不损伤薯皮,薯堆中间每隔1.5米竖立一个直径10厘米左右的秸秆把,有利于通风、散湿、散热。
贮藏量一般占窖空间的2/3为宜。
4.贮藏期间的管理(1)贮藏前期管理。
从薯块入窖到封窖。
此期甘薯呼吸旺盛,温度高,湿度大,管理上以通风降温散湿为主,防止薯块糠心、发芽和病害浸染蔓延。
薯块入窖后温度保持在20℃左右,促进薯块伤口愈合,7天之后打开窖门及通风口,通风降温散湿,使窖内温度降至15℃,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0%。
如果白天窖外温度高,可将窖口用苇席或草帘遮盖,也可昼关夜开。
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摘要介绍了阜阳地区影响甘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种类,从甘薯生产不同时期如育苗期、栽插期、生长期、收获贮藏期总结了甘薯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并提出相对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以期为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甘薯病虫害;高产条件;防控技术;安徽阜阳中图分类号 s43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3-0146-01阜阳市是安徽省甘薯种植面积最大、最集中的地区,占全省种植面积30%以上。
常年种植面积2.67万hm2左右。
然而近年来由于种薯的调动,甘薯病虫害发生严重,北病南移、南病北移的情况时有发生。
要想取得甘薯高产,做好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十分重要。
根据调查,影响阜阳地区甘薯生产的主要病虫害有病毒病、茎线虫病、黑斑病、根腐病、蔓割病、地老虎、蛴螬、甘薯麦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
针对这些病虫害的防治在不同的示范县进行试验示范,首先选择适合本地的高产抗病品种、脱毒种薯种苗、严禁从病区购买种薯种苗、采取轮作倒茬、药剂处理等措施,效果明显。
现将高产条件下阜阳薯区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总结如下。
1 育苗期甘薯育苗期预防和防治的病害主要对象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1]等。
防治上,一是选择抗病、耐病良种。
种植脱毒甘薯,选种抗病良种,主要有徐州18、苏薯8号、皖薯1号、商薯19、秦薯4号、徐薯25-2、阜薯24等。
二是培育无病虫害壮苗。
选择无病的田块作苗床,严格剔除有黑斑病、茎线虫病、有伤、受冻害薯块,精细选用无病种薯,采用无病薯块育苗。
三是药剂浸种及喷种。
应用50%甲基托布津1 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1 000倍液和50%辛硫磷1 000倍液混合液浸种或喷种。
2 栽插期甘薯栽插期主要防治的病虫害是甘薯茎线虫病[2]、黑斑病、地下害虫(如地老虎、蛴螬)等。
防治上,一是轮作倒茬。
有病地块,可与玉米、水稻、棉花、小麦、油菜等互相轮作;发病严重地块隔3年以上不种红薯。
甘薯软腐病〔病原菌学名〕Rhizopusstolonifer(Her.enFr.)Vuill.〔寄主作物〕除甘薯外,也能为害多种水果及球根作物。
〔病害诊断〕在采收及贮藏期发病,薯块发病,多在薯块的一端或有伤口部位先发病,病部组织淡褐色,水渍状,表面长出灰白色霉,后转灰色,最后变灰黑色。
病部迅速向整个薯块扩展,后期病部薯肉软化腐烂,破损时常有黄色汁液渗出,发出强烈的酸霉味。
致病菌为葡枝根霉。
病菌菌丝初无色,后变暗褐色,形成匍匐根,在匍匐根的根结处簇生出暗褐色、直立的孢囊梗。
孢囊梗顶端着生一个球状的孢子囊,孢子囊内生有许多单胞、暗色的圆形孢子。
〔发病规律〕病菌腐生性甚强,可以孢囊孢子存在于空气中或附着在薯块上或在贮藏窖内越冬。
由伤口侵入。
病部产生的孢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
病菌生长适宜温度为23~25℃,在相对湿度75%~84%时,蔓延迅速。
在贮藏期,当薯块在较低温度下生活力减弱时,或者薯块受伤而环境条件又不利于伤口愈合时,极容易发病而病情迅速发展,造成烂窖。
〔防治措施〕(1)适期收获。
收获期不宜太晚,有霜地区应霜前收获完毕。
(2)收获宜选在晴天,小心起薯,避免弄伤薯块。
(3)入窖贮藏前,要精选薯块,剔除伤病薯块。
并把薯块晒1~2天,或放在高温、高湿贮藏室内预贮10~15天,促使薯块伤口愈合。
(4)提倡新窖贮藏。
旧窖贮藏时,在薯块入窖前应把窖清理干净,铲除窖壁旧土露出新土,并用硫磺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硫磺15克。
(5)贮藏期科学进行温、湿度管理。
入窖后的2~3周内注意通风,防止窖内温、湿度过高。
冬季严寒期要做好保温,防止窖温低于10℃以免受冻,窖温应维持在12~14℃。
翌年春要经常检查窖温,及时放风或闭窖使窖温维持10~14℃之间。
(6)发现病薯彻底清除干净,携出窖外深埋。
B i n g h a i f a n g z h i红薯,也称为地瓜、甘薯、甜薯、山芋、白薯等,属一年生草本植物。
红薯是一种高产而适应性强的粮食作物,块根可作主粮,也是加工淀粉、酒精的重要原料,根、茎、叶可作饲料。
危害红树生长的病虫害有病毒病、根腐病、软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等,及时有效地防治病虫害,是提高红薯产量的重要方法。
一、病毒病红薯病毒病属病毒性病害,是危害红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各产地均有发生,病害发生后,全株均可受害,尤以苗期发病率高且发病重,严重影响红薯的产量。
1、传播途径。
病毒可通过种薯、薯苗进行远距离传播。
病毒还可以通过农用机具、农事操作、蚜虫、烟粉虱等途径传播。
另外,病毒病的发生与蔓延与品种、土壤、播期、气候、地区等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25℃以上高温汇增加红薯发病几率。
2、发病症状。
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产生明脉或轻微褪绿半透明斑。
发展后,病斑呈紫褐色斑或紫色环斑。
多数品种沿脉形成紫色羽状纹。
后期叶缘上卷,严重时扭曲,叶脉变黄或整个叶片变黄。
薯块发病初期,薯块出现黑褐色或黄褐色龟裂纹,多呈横带状排列。
有的在贮藏期薯块内部薯肉木栓化,剖开病薯可见肉质部具黄褐色斑块。
3、防治方法。
结合本地气候、土壤等方面的具体情况,选用脱毒、抗毒的优良抗病品种。
培养无病种薯、种苗。
精细整地,施足底肥,适时播种。
加强管理,培育壮苗健株,提高植株自身抗病能力。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对病穴杀毒灭菌后补栽健苗。
科学浇水追肥,合理施肥,均衡施肥,避免偏施漏施。
苗期可用地果壮蒂灵液,进行叶面喷雾,能够减少苗期发病率。
发病初期,可用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病毒必克可湿性粉剂500~700倍液,或10%病毒王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宁水溶性粉剂500倍液等喷施防治,8~9天喷1次,连喷2~3次。
二、根腐病红薯根腐病属真菌性病害,是危害红薯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主要为害根部,严重影响根部的发育生长,导致产量下降。
甘薯贮藏期的管理
1 甘薯管理
甘薯是农业作物之一,在食用和加工方面都十分重要。
甘薯的管
理比较重要,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甘薯的贮藏期有一定的时间段,主
要受气温等外部影响,正确的管理可以很好地提高其贮藏期。
1 甘薯选择
甘薯要选择新鲜健康的,不要选择损坏的甘薯和病虫害感染的甘薯,这样可以延长贮藏期。
2甘薯贮存
甘薯应存放在凉爽干燥的环境中,以防止腐烂生霉,延长贮藏期;防止空气快速运动,以降低温度,减少灰尘和水分,使甘薯耐存。
3 贮藏温度
甘薯的贮藏温度应在0-4℃之间,湿度要控制在60%-80%之间,这
样可以有效防止病变和烂蝶蛾的危害,延长其贮藏期。
4 甘薯买家保护
贮藏期结束前,甘薯应该检查其质量,避免出现质量问题。
同时,应做好买家保护措施,理解买家的权利,彰显责任心,维护买家的利益,增强甘薯品牌美誉度。
总之,正确的甘薯贮藏管理可以有效地延长其贮藏期,让市场能够长期供应,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红薯病虫害的防治技巧如下:1. 物理防治:可以通过筛选健康红薯,剔除病薯、虫薯,避免将病原体传播到健康的地块中。
同时,要及时摘除病叶和清除杂草,减少病虫害的寄居场所。
2. 农业防治:科学施肥,保证土壤中有机物充足,使植株生长健壮,提高抗病能力。
同时,要合理灌溉,避免土壤过干,从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3. 生物防治:利用病虫害的天敌如食蚜蝇、金小蜂、捕食螨等来控制蚜虫和螨类的数量。
还可以利用寄生蜂、菌剂等方式来防治病虫害。
4. 化学防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以用生物农药如农用链霉素、春雷霉素等防治细菌性和真菌性病害,用甲维盐、BT等生物农药防治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鳞翅目害虫。
使用化学防治时,要尽量选择低毒、低残留的农药,并严格按照使用说明进行操作,避免药液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针对不同的病虫害,防治技巧也会有所不同,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红薯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1. 甘薯茎线虫病:以种子为传播媒介进行传播。
可以选择与禾本科作物实行5~6年轮作。
育苗前进行种薯消毒。
收获时彻底收集病残物及种薯上残存的根茬。
发现零星病株时可选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防治。
2. 黑斑病:加强田间管理,培育壮苗;实行轮作换茬;选用无病薯块作种;发病初期可喷洒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等杀菌剂进行防治。
3. 软腐病:选用无病壮苗,避免大水漫灌,雨后及时排水;发现病株及时拔除;在发病中心挖除薯块并用生石灰处理薯坑。
此外也可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喷雾防治。
4. 卷叶虫、甜菜夜蛾、银纹夜蛾、斜纹夜蛾等幼虫:可在低龄幼虫期选用生物农药Bt可湿性粉剂、0.5%印楝素乳油或1%苦参生物碱水剂等喷雾防治。
总之,在防治红薯病虫害时,应综合考虑物理、农业、生物和化学方法,根据不同的病虫害选择合适的防治技巧,以减少对环境和土壤的污染,确保红薯的优质高产。
甘薯黑痣病
〔寄主作物〕
甘薯。
〔病害诊断〕
田间生长期和贮藏期均可发病,只为害薯块。
薯块发病,初时在薯块表面产生淡褐色小斑点,其后斑点逐渐扩大变黑,为黑褐色近圆形至不规则形大斑。
湿度大时,病部生有灰黑色粉状霉层。
发病严重时,病部硬化并有微细龟裂。
病害一般仅侵染薯皮附近几层细胞,并不深入薯肉。
但薯块受病后易丧失水分,在贮藏期容易干缩,影响质量和食用价值。
致病菌为甘薯黑痣串孢霉。
菌丝初无色,后变黑色。
分生孢子梗从病部表层的菌丝分出,不分枝,基部略膨大,具隔膜,其顶端不断产生分生孢子。
分生孢子圆形至长圆形,单胞,无色或稍有色。
〔发病规律〕病菌主要随病薯在窖内越冬,也可以在病蔓上及土壤中越冬。
翌春育苗时即可侵染引起幼苗发病。
田间病菌侵染植株发病后产生分生孢子侵染薯块。
病菌主要借雨水、灌溉水传播,直接从表皮侵入,在表皮层为害。
发病温度范围最低6~7℃,最高30~32℃,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发病。
高温、多雨、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或排水不良及盐碱地适于病害的发生。
- 1 -。
怎样安全贮藏甘薯
甘薯从块根为收获作物,鲜薯体积大,含水量高,组织幼嫩,皮薄易破损,易受冷害和感染病害而发生腐烂。
甘薯在贮藏期间仍有旺盛的呼吸,呼吸强度比谷类种子大十几倍到几十倍、甘薯在氧充足时进行有氧呼吸,吸入氧较多,放出的二氧化碳和热量也多。
当氧不足时,甘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二氧化碳和少量热量。
酒精对薯块有害作用,易引起烂窖。
安全贮藏对环境的要求是:最适温度为10―14℃,湿度为80―95%,空气中氧和二氧化碳分别为15%和5%。
甘薯收获时要轻挖、轻运、轻放。
剔除带病的、虫咬的、破损的、水淹的薯块,在甘薯贮藏地晾晒3―4天后入窖。
贮藏方式一般采用棚窖:在户外挖窖,深2米,宽1.5米,长度随贮量而定。
窖顶每隔80厘米放木柱1根,铺20厘米厚的玉米秸、稻草或麦秸。
上覆土0.5米左右,南边留出口。
贮藏过程中前期应注意通气降温,中期保温防寒,后期应保持平稳窖温。
具体要求如下:贮藏初期:甘薯在入窖后20天内,温度高,湿度大,常发生“发汗”现象,使堆表薯块造成湿害,可在薯堆上覆盖一层干草。
另注意不要过早封窖口。
贮藏中期:甘薯入窖后20天到第2年2月初为中期,此时气温低,易受冷害,要封闭窖口。
薯堆上盖草也能防止冷害。
贮藏后期:甘薯经长期贮藏后生理机能衰退,此时气温回升,应及时打开窖口通风换气,降低窖内温湿度。
在贮期整个期间要注意两点,一是勤检查,发现烂薯及时剔除;二是下窖前一定要用灯试验,如火不灭,才能进窖。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甘薯食用价值及保鲜贮藏技术摘要介绍了甘薯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储藏中常见的问题等内容,并提出了其科学的保鲜储藏技术措施及食用注意事项,以期为甘薯生产过程中的保鲜储藏提供技术指导。
关键词甘薯;食用价值;问题;保鲜储藏技术;注意事项甘薯又名山芋、地瓜、红芋、红薯等,味道甜美,富含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维生素、胡萝卜素以及镁、钾、硒、铜、钙等10余种矿物质,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养生保健作用,被誉为“长寿食品”。
其易于贮存,可用于食用、酿酒、饲料,深受人们喜爱。
1 甘薯食用价值1.1 甘薯的营养价值甘薯中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大约产热能5 313.68 kJ/kg,含蛋白质23 g/kg、糖9 g/kg、脂肪2 g/kg、磷200 mg/kg、钙180 mg/kg、铁4 g/kg、胡萝卜素1 mg/kg,另含维生素C、维生素B1、维生素B2与尼克酸、五油酸等,其中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含量分别比大米高6倍和3倍,且含有大米和面粉所缺乏的丰富的赖氨酸。
根据相关科学研究,食用甘薯不易发胖,相反还有助于减肥,因其含热量比米饭低得多。
并且甘薯还含有类似雌性激素的物质,可以保护皮肤、延缓衰老。
甘薯已被营养学家当作一种药食兼用、营养均衡的食品,其热量只有同等含量大米的1/3,而且几乎不含脂肪和胆固醇[1]。
常吃甘薯有益于人体健康,并有一定的减肥功效,但不宜食用过量,以免出现烧心、返酸、腹胀等腹部不适症状。
1.2 甘薯的保健功能一是甘薯有益于心脏。
甘薯富含钾、β-胡萝卜素、叶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6,该5种成分均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二是甘薯有抗癌作用。
日本国家癌症研究中心最近公布的20种抗癌蔬菜排行榜,甘薯名列榜首,日本医生通过对26万人的饮食调查发现,熟甘薯的抑癌率(98.7%)略高于生甘薯(94.4%)。
常吃甘薯有助于维持人体的正常叶酸水平。
体内叶酸含量过低,会增加患癌症的风险,甘薯中高含量的膳食纤维有促进胃肠蠕动、预防便秘和结肠直肠癌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