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一涛,毛中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息,2012,5(23)
仅限内部使用
对照试验
观察组
术中胎儿娩出后即肌注
或子宫肌注卡前列素氨 丁三醇 250 μg+ 静滴缩 宫素20IU。
对照组
术中仅静滴催产素 20IU , 如出血多 ,肛 门塞卡前列甲酯栓1mg, 观察 10~15min 后如 仍出血多,再肌注卡前 列素氨丁三醇。
(uterus general scar pregnancy)
正常妊娠
仅限内部使用
普通疤痕妊娠(GSP)
• 定义:受子宫内膜损伤或病变所产生的疤痕影响的妊娠。
• 常见原因:人工流产,子宫内膜炎,分娩等
• 子宫疤痕对受精卵、胚胎、胎儿及分娩过程产生影响的 一系列疾病
仅限内部使用
相关疾病(1)
• 流产:早期妊娠由于滋养层发育不全或有蜕膜炎,使绒毛 血管梗塞,绒毛水肿,滋养细胞缺血、缺氧,而发生退行性 变并致胚胎死亡
1.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3,21(3):220-227. 2. Ultrasound Obstet Gynecol,2004,23(3):247-253. 3. Arch Gynecol Obstet,2005,271(1):178-181.
仅限内部使用
病因及发病机制
两组孕妇的年龄、产次、孕周及高危因素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黄一涛,毛中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息,2012,5(23)
仅限内部使用
一,剖宫产次数小于2次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疤痕子宫
• 观察组的产后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黄一涛,毛中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息,2012,5(23)
小结
剖 宫 产 疤 痕 妊 娠 普 通 疤 痕 妊 娠 正 常 妊 娠
内生型:结局有可能继续 妊娠,甚至能活产;前置 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 及子宫破裂风险高 外生型:妊娠早期就有子 宫破裂、出血可能
流产,胎儿生长受限,前置 胎盘,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及 子宫破裂可能
疤 痕 子 宫 妊 娠
内容纲要
• 胎盘粘连:胎盘绒毛膜的绒毛附着在子宫肌层表面,不易自子宫肌
壁剥离;
• 胎盘浅层植入:胎盘绒毛膜的绒毛附着在子宫肌层表面,不能自子 宫肌壁剥离; • 胎盘深层植入:胎盘绒毛膜侵蚀子宫肌层; • 胎盘浆膜层植入:胎盘绒毛膜滋养层穿透子宫肌层到达腹膜或者穿
透腹膜,甚至有时会到达临近的组织结构,如膀胱
仅限内部使用
沛加强宫缩结合B-lynch缝合术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总结
• 近年来,疤痕子宫的发生率越来越高。值得产科医生 关注! • 在疤痕子宫的剖宫产术中,有预见性的及早应用欣母 沛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
欣母沛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
内容纲要
• 疤痕子宫介绍 • 欣母沛在疤痕子宫剖宫产中的应用
仅限内部使用
疤痕 子宫 妊娠
• 疤痕:(瘢痕)物理、生物、化学等因素的损害作用于人 体皮肤(粘膜)软组织,导致皮肤(粘膜)软组织的严重 损伤而不能完全自行正常修复,转由纤维组织替代修复留 下的即影响外观又影响功能的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息,2012,5(23)
仅限内部使用
小结
1,在合并其它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疤痕子宫再次剖宫产术 中及时、有预见性的应用欣母沛,其产后出血量与产后出 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2,部分产妇在经过常规处理无效后再应用时,其实已经发 生了不必要的过量出血[2]; 3,,在疤痕子宫的剖宫产术中,有预见性的及早应用卡前列 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产后出血,减少出血量。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一般资料
• 2008年 1月到2010年12月共收治疤痕子宫孕妇98例。其中胎 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合并产后出血12例。
年龄
孕周
宫腔操作史
1次剖宫产史
2次剖宫产史
孕晚期产前出血
32.0~3.8 岁
• 对于胎盘植入子宫疤痕,欣母沛加强宫缩结合Blynch缝合术可获得满意的止血效果
仅限内部使用
• 主要参考文献:
1,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 究,2012,23(4)
2,黄一涛,毛中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 息,2012,5(23)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诊治经过
• 7例患者出血在800~2 500mL,部分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 予欣母沛肌注,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术等止血方 法及抗休克治疗后,出血减少。术后给予强抗感染、促宫 缩、止血等综合治疗。
• 胎儿生长受限:胎盘血循环障碍,胎盘功能不全,胎儿缺 氧,故胎儿生长受限、死胎
• 前置胎盘:①疤痕形成,在受孕时蜕膜发育不良,使孕 卵种植下移;或者因子宫内膜血供不足,为获得更多血供 而致胎盘面积增大 ②妨碍迁移:子宫疤痕处对特异性伸 长不利,而致原来位置较低的胎盘不易向上迁移
仅限内部使用
相关疾病(2) 胎盘粘连、植入
1.Ultracound Obstet Gynecol,2000,16(6):592-593. 2. J Obstet Gynaecol,2007,27(6):624-625.
仅限内部使用
概述
子 宫 疤 痕 妊 娠
疤痕子宫妊娠
Scarred Uterus Pregnancy
剖宫产疤痕妊娠 (cesarean scar pregnancy) 普通疤痕妊娠
• 其中5例术中无法完全剥离胎盘,术后予米非司酮25mg口 服,3次/日,共14天,同时动态检测肝功能、血人绒毛膜 促性腺激素(β-hCG)和凝血功能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结果
• 12例患者中,术中出血均>500mL,产后出血>1000mL 者8例;3例子宫切除,9例术中应用欣母沛、8字缝合创面、 B-lynch缝合、子宫动脉结扎术等手段止血后保留子宫, 无产妇死亡,术后病理均证实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
• 其中切除子宫3例患者胎盘全部或大部分植入,余为部分 植入。
• 12例新生儿均存活,2例因新生儿早产转新生儿科进一步 治疗后出院。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小结
• 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在剖宫产术中致大出血是产科及其凶险
的并发症,应重视该并发症的术前诊断及手术准备,欣母
仅限内部使用
分型与结局
• 内生型[1]:羊膜囊种植在疤痕上,在子宫峡部和宫腔中生长,此 种可进展为活产[2], 但也增加了植入部位大出血危险,个别形成 低置或前置胎盘,加之此处缺乏肌纤维,不能有效止血,从而 发生难以控制的大出血。 • 外生型[1] :妊娠囊深深种植在剖宫产切口疤痕部位,向子宫肌 层生长,在早期即可导致子宫破裂或大出血。病情多变,即便 诊断明确,治疗相对棘手。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诊治经过
• 2例患者为前壁边缘性前置胎盘,术中见胎盘边缘附着子 宫疤痕处,剥离胎盘,剥离面有活动性出血,出血分别为 600mL及700mL,
• 予欣母沛250ug三角肌注射及创面“8”字缝合后宫缩好转, 出血减少
• 病因不明
可能与剖宫产时损伤了子宫峡部的内膜和子宫肌层、术后子宫切口愈 合不良、疤痕宽大有关。
• 发病机制:
由于底蜕膜发育不良或缺损,滋养细胞可直接侵入此处的子宫肌层,并 不断生长,绒毛与子宫肌层粘连植入,甚至穿透子宫肌层。 由于此处缺乏肌纤维,加之有手术疤痕则不能有效止血,从而发生难 以控制的大出血
背景
• 胎盘植入(Placenta increta)是指因子宫底蜕膜部分或全 部缺乏以及类纤维蛋白层形成不完全导致胎盘绒毛侵入子 宫肌层的一种产科严重并发症。
• 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率的大幅上升,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 的发病率也大大增加,临床中若处理不当可引起难以控制 的大出血,严重威胁孕产妇的生育能力甚至生命。
仅限内部使用
二,剖宫产次数小于2 次无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疤痕子宫
•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产后出血量与产后出血率无明显差异。
黄一涛,毛中英,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在疤痕子宫剖宫产术中的应用探讨.医学信息,2012,5(23)
仅限内部使用
三,剖宫产次数大于2 次,无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疤痕子宫
• 剖宫产次数大于2 次,无合并其他高危因素的疤痕子宫,观察组与对 照组在产后出血率方面无差异,但产后出血量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
36.0~1.9 周
9例
11例
1例
4例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仅限内部使用
诊治经过
3例 完全性前置胎盘
2例 部分性前置胎盘
7例 边缘性前置胎盘
12例患者均因“ 疤痕子宫、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手术终止妊娠
侯常,刘宝玲,胎盘植入子宫疤痕处并产后出血员12例分析.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2,23(4)
[1]乐杰.妇产科学[M].第七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116-119.
仅限内部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