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7.00 KB
- 文档页数:23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目的:讨论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总结,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良好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肾衰竭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不了解,还有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
所以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
我们对2012年1月—2012年12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效果明显。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005-02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透析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37—71岁,平均年龄52岁,慢性肾小球肾炎15例,糖尿病肾病2例,高血压肾病11例,多囊肾2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2 影响患者的心理因素2.1 疾病因素:患者了解疾病后,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对以后的生活失去了希望。
2.2 经济因素:透析费用给患者带来了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治疗因素: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2.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3 心理反应及护理措施国内外的研究表明,终末期肾病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发生率显著高于一般患者,以抑郁和焦虑最为常见[2]。
根据患者的心理反应及其产生的原因,护理人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心理护理。
3.1 护患关系:护理人员首先要加强自身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建设,以良好的精神面貌、道德修养、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术服务患者,使其产生安全感和信任感。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作者:刘海蓉黄萍目的讨论血液透析病人的心理护理。
方法对我院30位血液透析病人进行总结,取得满意效果。
结论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有效的提高透析效果和生存质量。
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赖以生存的重要替代手段之一,对透析治疗认识不足,其原发病及其并发症带来的各种失调,加之家庭、社会角色的转变以及家庭的经济负担,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绝望的心理变化。
所以重视和加强对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使之达到充分透析,提高生活质量对血透患者至关重要。
我们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在本院行血液透析的30例患者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对策,收到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我院血液透析30例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28—88岁,平均年龄61岁,慢性肾小球肾炎8例,糖尿病肾病15例,高血压肾病6例,多囊肾1 例;每人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4h. 2 影响患者心理的因素 2.1 疾病因素由于其肾功能多为不可逆性损害,患者一旦了解到除肾移植外,透析是维持生命的最后治疗方法,而它只能代替正常肾脏的部分排泄功能,不能代替正常肾脏的内分泌和新陈代谢功能,往往产生绝望、恐惧的心理。
2.2 经济因素昂贵的透析费用是透析患者的沉重负担,一旦无法支付治疗费用随时面临生命危险。
2.3 社会支持有资料调查显示良好的社会、家庭支持,对透析患者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保护作用。
2.4 自身形象长期透析患者多存在身体水肿、萎缩,口腔异味,皮肤苍白干燥、脱屑多痒、色素沉着,头发脱落等外在形象改变,大部分患者还伴有性功能减弱、性欲减退的改变,因而容易产生自尊受损、羞耻感、抑郁消沉等心理变化。
2.5 治疗因素透析治疗中的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的出现常导致患者紧张和丧失信心。
3 透析患者的心理状态 3.1否认心理此病早期没有明显症状,很多患者不重视或者是认为医院误诊,不认为此病有致命性,对疾病并不在乎,导致疾病进一步发展。
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及饮食护理一、血液透析患者心理护理(一)慢性肾衰竭患者由于疾病的影响,慢性肾衰竭患者存在着复杂的生理、心理和社会问题,这使得他们很难接受1周3次的血液透析治疗。
因此,应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且尽所能缓解终末期肾病带给他们的压力。
(1)透析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如饮食、液体摄入及药物使用方案、内痿问题、穿刺护士经验、透析舒适性、超滤过量或容量超负荷、机器故障和报警、治疗中意外事件、待机时间、往返透析室交通问题、失去工作和自由及寿命、相关的性功能障碍等。
(2)护士应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特别是透析早期阶段心理护理。
学习并运用某些心理治疗手段,加强与患者沟通,帮助患者适应角色转化,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
为了减轻患者紧张焦虑的情绪,医务人员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熟练掌握各种技能,了解各种机器的性能和简单的故障持除。
针对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的各种不适能做出及时、准确的判断,用最快速度使患者得到缓解,从而增加患者对医务人员的信任感,提高患者在透析治疗中的依从性。
加强与透析患者家属的沟通,告知家庭支持的重要性。
鼓励患者在不加重体力负荷的前提下进行规律锻炼,因为运动可增强机体的运动能力和灵活性,改善和调节中枢神经的紧张度,增强心身愉悦感,对于有严重心理障碍的患者,应鼓励患者到心理门诊进行治疗。
鼓励患者回归社会,进行力所能及的劳动,增加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
不断地充实自己,分散对疾病的注意力,实现自我价值,增加自信心,保持健康的心态,提高生活质量。
(二)急性肾衰竭由于患者发病急,加之预后又有诸多不确定因素,透析间隔和透析时间可能很不规律,患者也可能伴随更严重得多系统疾病等。
患者可能表现出各种不同的焦虑和担心,在透析过程中,医护人员应予以高度的支持和理解,并获得患者完全的信任。
二、血液透析患者的饮食护理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问题极为重要,营养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长期存活及生活质量的改善。
血透心理护理•引言•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术•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案例分享与讨论•结论与展望01引言CHAPTER由于血透治疗过程的痛苦和不确定性,患者可能会感到焦虑和恐惧。
焦虑和恐惧抑郁和情绪低落社交障碍长期的疾病困扰和血透治疗带来的经济负担,可能使患者感到抑郁和情绪低落。
血透治疗可能限制患者的社交活动,导致社交障碍和孤独感。
030201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从而更好地控制病情。
促进治疗依从性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改善医患关系心理护理的重要性02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CHAPTER患者常常担心治疗效果、并发症和长期生存等问题,从而产生焦虑情绪。
恐惧感可能来源于治疗过程中的疼痛、不适以及透析对生活的影响。
焦虑和恐惧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源于对疾病的不可控感和透析过程的陌生感。
焦虑和恐惧抑郁是血透患者常见的心理反应,与疾病本身和透析治疗带来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压力有关。
患者可能因为疾病而感到无助、绝望,从而产生抑郁情绪。
孤独感可能源于社交活动的减少、与他人的隔阂以及缺乏社会支持。
抑郁和孤独抵触和逆反03心理护理的方法与技术CHAPTER沟通与倾听建立信任关系与患者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通过耐心倾听和关注,让患者感受到关心和支持。
有效沟通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避免专业术语,确保患者能够理解并接受护理建议。
关注情感表达鼓励患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了解其心理需求和困扰,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
认知行为疗法教授患者放松技巧,如深呼吸、渐进性肌肉放松等,缓解紧张和焦虑情绪。
放松训练指导患者学会调节情绪的方法,如积极情绪训练、情绪调节技巧等,增强心理韧性。
情绪调节心理疏导与支持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支持社会支持职业康复与就业指导04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实践CHAPTER制定个性化计划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心理护理计划,包括护理目标、护理措施、护理时间等。
评估患者情况在制定护理计划前,需要对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家庭支持等进行全面评估,了解患者的需求和问题。
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摘要: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维持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命的重要替代疗法之一,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不断提高和完善,慢性肾衰竭患者生存率明显改善,但血液透析是一种长期的创伤性替代治疗,必然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
因此,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于其生活质量及社会生活重返率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
关键词:血透患者;心理问题;护理对策1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1.1 否认心理患者常否认自己患了尿毒症,勉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否认疾病的严重性,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还希望服药物等方法治疗尿毒症,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我院收治的个别患者来自农村地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尿毒症认知不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否认心理尤其突出。
否认心理重要起因是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不可能患这么严重的疾病,应该是医生诊断错误。
1.2 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是对预后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痛苦,可能发生的危险恐惧,担心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表现出种种焦虑,感到前途渺茫,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许多患者认为血液透析机器操作复杂及每次透析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出现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越接近透析时间,心理负担越重。
特别是看到抢救危重患者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1.3 抑郁心理抑郁是血透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长期血透损害患者的社会和生活功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回归,每次血透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远离亲人和朋友、生活圈子缩小,不能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职业的选择和人际交往的明显受阻,使患者缺乏自信,对治疗消极。
抑郁多数与“丧失”有关:如肾功能丧失,失去健康,在家庭和工作单位失去地位,甚至失去工作,丧失经济来源等。
调查表明:家庭和睦者发生抑郁者明显低于家庭关系紧张者,自费者的抑郁状况高于公费者。
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随着现在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不断地改革发展,血液透析的方法在治疗终末期肾病中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的控制。
透析患者往往由于病情的不断进展,其护理情况也逐渐引起广泛重视,这就对我们的医护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血液净化即把患者的血液引出身体外并通过一种净化装置,除去其中某些致病物质,净化血液[1],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血液净化包括:血液透析、血液滤过、血液灌流、血浆置换、免疫吸附等。
进行血液透析的此类患者多为尿毒症患者,患者需要长期规律性地进行血液净化治疗,因此,很多患者大都存在着一定的负性情绪,表现为焦虑及抑郁等,心理压力特别大,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依从性,所以透析之前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显得尤为重要。
1临床资料常规护理包括治疗方法、对症、饮食及宣教等涉及尿毒症患者的多项注意事项的宣教及护理等。
使患者充分知晓治疗的相关内容及应该注意的重点,能配合治疗护理。
采用血液透析临床常规护理再联合心理护理。
①制定详细的心理护理计划,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因精神因素能影响维持性血透(慢性肾功能衰竭需作长期血透)患者的生存时间,所以要指导患者学会自我心理疏导,克服消极的情绪,增强战胜病魔的信心;②对患者在透析前进行有效的心理疏导,通过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的耐心讲解,使患者正确认识疾病,增加了护患沟通。
患者都会因为疾病导致心理平衡被打破,受到长期疾病的折磨,以及家里的因素,通常都会承受心理和生理的压力双面痛苦,我们应该对待不同的患者施以不同的心理护理,增强他们的信念;③血液透析后的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向患者耐心讲解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情况,告知透析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依从性,提高临床效果。
根据患者需要长期治疗而对治疗缺乏耐心的情况,给予心理上的安慰护理,解除其焦虑抑郁的心理,帮助他们走出疾病的阴影,使患者尽量保持较佳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怎么对血透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尚红鹃(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区中医医院)众所周知,血液透析是现阶段针对肾内科与重症危急病人而采取的一种治疗方法,其治疗时间比较久,护理工作具有繁琐性,且因为患者的身心状态比较差,所以会伴有负面情绪,如果不及时做好心理护理,那么则会引发各类并发症,所以需要了解不良情绪,做好心理干预。
1、血透患者心理状态分析第一是否认心理,因为在早期该疾病没有较为明显的症状,所以部分患者认为出现误诊现象,认为该疾病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现出不在乎的现象,导致疾病朝着不可控方向发展。
第二是恐惧心理,一般而言,在血透之前患者会出现恐惧心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疑虑。
第三是悲观心理,伴随着相关透析知识的增长以及自身不良反应的出现,大多数患者会存在悲观、失望情绪,并且因为透析的次数比较多,且需花费的费用比较大,导致家庭关系过于紧张,部分患者会出现悲观心理。
第四是焦虑心理,大多数血透患者在刚刚接受血透的时候,因为对血透技术原理以及治疗作用不了解,只能被动的接受治疗,在治疗过程当中认为自己的肾功能无法恢复,所以会对生活丧失兴趣,伴随着血透时间不断增长,其心态会越来越低落,甚至在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下会出现焦虑心理。
第五是孤独怪癖心理,在受到抑郁、焦虑等诸多情绪的影响下会对导致原来的心理发生扭曲,并且患者在患病之后因为无法再进行劳动,所以认为自己连累了家人,从而形成孤立,这种心理变化如果不及时改善会导致患者在行为上出现怪癖。
第六是依赖心理,根据调查与分析,有非常多的血透患者会存在依赖心理,主要产生这种心理的现象是对生活丧失了兴趣与信息,只得等待别人来扶持自己,只能被动的接受任何事物,这种依赖心理不利于疾病的控制,难以培养患者与疾病进行斗争的信念。
2、血透患者的心理护理对策正如上文所言,现阶段,大多数血透患者存在非常多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处理与解决,则会影响其生存与治疗效果。
2.1 引导患者重视生命护理人员需要对血透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加以分析,做好归纳与整理,引导患者重视生命,燃起对生命期望的火把,并且要为患者讲解与血透相关的知识,缓解患者的恐惧感与焦虑感。
41例血液透析患者的心理护理【摘要】血液透析是治疗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的医疗措施。
通过对41例肾功能衰竭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的观察和护理,我们体会到,心理护理对保证透析疗法顺利进行,促进疾病康复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血液透析心理护理血液透析(简称血透)在抢救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药物中毒以及长期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是一项必不可少的现代治疗技术。
尽管通过腹膜透析和血液透析使患者的生命延长,生理状况好转,但心理健康却有所下降,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我们根据其心理特征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41例,其中男30例,女11例,年龄21~74岁,平均47.5岁,慢性肾功能衰竭33例,急性肾功能衰竭8例。
2 血透患者的心理表现(1)血透前主要表现为焦虑、急躁、恐惧等心理。
(2)血透中主要表现为紧张、不合作。
(3)血透后主要表现为忧郁、沮丧、孤独和寂寞感等。
3 护理血透患者有着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不良的心理状态,严重影响疾病的康复。
因此,在护理过程中应细心观察、诚恳交谈,认真分析并作出正确的护理诊断,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护理,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
3.1 血透前由于对医院环境和医务人员的不熟悉以及对血透原理和效果不了解,还害怕透析所致的躯体创伤或疼痛,担心医务人员技术不过硬而发生意外的伤残或死亡,以及透析的预后。
首次进行透析的患者这种现象较多见。
而反复透析的患者因上一次在透析中或透析后出现较重的失衡综合征或其他并发症,或因术后穿剌部位肿胀、疼痛厉害而担心这一次将会出现类似的情况。
3.1.1 我们对新入院的患者要热情接待主动介绍医院的环境和住院规章制度,并告诉患者其主管医师和责任护士的姓名,如有任何情况可直接找他们或值班的医师或护士。
耐心讲解血透的目的、原理、注意事项以及透析过程中或透析后可能会有或轻或重的失衡症状发生,出现短暂不适,如发热、头晕、呕吐等。
血透患者的心理问题及护理对策血液透析是维持终末期肾病、尿毒症的主要治疗方法,是抢救和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最有效措施之一,但长期血透对患者造成身体不适和生活质量下降,影响正常的工作及生活,加上长期透析造成治疗费用高,经济负担重,大多数透析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否认、焦虑、恐惧、抑郁、沮丧甚至绝望心理,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及康复。
我院对长期血透患者进行心理分析,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给予正确的心理疏导及健康教育,稳定了患者的情绪,提高了患者的心理承受能力,使患者积极配合血透治疗,提高了生活质量,延长了寿命。
1 血液透析患者常见心理问题及原因1.1 否认心理患者常否认自己患了尿毒症,勉强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否认疾病的严重性,存在侥幸心理,有的还希望服药物等方法治疗尿毒症,延误了治疗的时机。
我院收治的个别患者来自农村地区,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对尿毒症认知不足,缺乏相关保健知识,否认心理尤其突出。
否认心理重要起因是患者对突然发生的疾病认识不足,认为自己不可能患这么严重的疾病,应该是医生诊断错误。
1.2 焦虑、恐惧心理焦虑是透析患者常见的一种情绪反应,主要是对预后和透析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痛苦,可能发生的危险恐惧,担心失去正常生活的能力,表现出种种焦虑,感到前途渺茫,对治疗方案和医护人员抱怀疑态度,甚至产生敌对情绪。
许多患者认为血液透析机器操作复杂及每次透析反复动静脉穿刺给患者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各种急性并发症和远期并发症出现常导致患者产生紧张、恐惧感,越接近透析时间,心理负担越重。
特别是看到抢救危重患者时,更容易产生焦虑和恐惧。
1.3 抑郁心理抑郁是血透患者常见的精神症状。
长期血透损害患者的社会和生活功能,影响患者的社会回归,每次血透时的孤独、寂寞和无奈,远离亲人和朋友、生活圈子缩小,不能参与正常的工作和社交,职业的选择和人际交往的明显受阻,使患者缺乏自信,对治疗消极。
抑郁多数与“丧失”有关:如肾功能丧失,失去健康,在家庭和工作单位失去地位,甚至失去工作,丧失经济来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