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 格式:doc
- 大小:22.50 KB
- 文档页数:3
基于语篇研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策略初探作者:刘晓兰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23年第08期摘要: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常常注重对语篇知识的讲解和强化,忽视对学生阅读能力、思维品质等方面的培养。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充分重视语篇研读的重要性,从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方面深入开展语篇研读,引导学生关注阅读语篇所传递的文化信息等,有效进行教学设计,充分发挥语篇研读对于落实英语课程育人目标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语篇研读;阅读教学;实践策略作者简介:刘晓兰,陕西省宝鸡市店子街中学,一级教师。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研读不仅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更是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培育学生文化意识、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
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语篇研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提高自身语篇研读的意识和能力,以语篇研读为逻辑起点开展教学设计,努力发掘阅读语篇中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有效、科学、合理的取舍,进而发挥学科育人的重要作用。
一、语篇研读的内涵及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研读存在的问题(一)语篇研读的内涵英语课程内容由主题、语篇、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和学习策略等要素构成。
围绕这些要素,通过学习理解、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在义务教育全程中持续发展。
英语课程内容六要素中,语篇不仅给学生直观呈现了学习内容,更承载了丰富的表达主题的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文本素材。
而语篇研读指以语篇为基础,从主题、内容、文体结构、语言特点、作者观点等方面对语篇进行深入解读,进而以此为依据,指导并设计组织循序渐进的学生活动,最终实现课堂教学的提质增效。
(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语篇研究存在的问题语篇研读是教师备课环节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步骤,有效的语篇研读能更好地促进教师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使教师更好地理清教材中各个文本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帮助教师充分领会教材为何如此编排。
“减负增效论”初中英语阅读课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初探[摘要] 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进一步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革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我校英语组在《基于学案的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的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的指导下,大力践行学案导学,学案是以学案教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训能达标的教学活动。
其突出优点是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学生的自学行为,注重学法指导。
本文从“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具体课例的学案设计及说明、学案的的使用方法等三个方面来谈谈我们教研组是如何把学案导学运用于平时的阅读课中的。
[关键词] 英语阅读、学案导学、主动学习一、“学案导学”模式的理论依据1. 两千年前的孔子倡导的“循循善诱”可以认为是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最早理论根源。
诱即引导,循循善诱出自《论语·子罕》,表示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教育。
学案导学教学中的导即开导、启迪之意,导学不是传统教学意义上的辅导教学,这里的导学是以学案为依托、以素质教育为指导、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的,对学生的导思、导读、导练的过程。
2.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强调: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
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对知识本身发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
在导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积极的探究者,教师的作用是创设适合学生学习探究的情境,而不是提供现成的知识。
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和“知其所以然”,而且要让学生“知其所用”和“知其谁用”。
3.心理学研究表明,高年级学生的观察能力已有了显著的提高,他们一般能根据“学案”的学习目标进行预习,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这就为我们采取“以导为主”实施导学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心理学的研究还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批判性、独立性还很不成熟,容易产生固执、偏激的不良倾向,与成人相比,他们对事物的分析、判断能力也没有达到成熟阶段。
因此,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克服思考中可能产生的缺点和偏向,教师给予适时、有力的指导,这为教师的导学提供了理论依据。
2021年15期总第559期ENGLISH ON CAMPUS【摘要】本文结合初中英语阅读写作教学现状,简单提出了提升策略,建议教师在平时英语教学中全面实现阅读和写作的综合运用,完成以阅读来促进写作,用写作来提升阅读能力,最终满足新课标英语的多方教学要求。
本文以人教版英语教材的阅读文本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读写结合教学的特点以及其对提升初中学生英语综合教学质量的价值运用,现将相关内容总结如下。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写作;读写结合【作者简介】徐静,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骆驼中学。
一、分析我国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和写作运用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我国现代的英语教学现状来看,我国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很多教师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了课堂的知识和内容,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由此提升,课堂十分活跃。
但是在一堂课程中过多采用多媒体教学也会让学生沉入画面的刺激感中,教师若将一堂知识课程变成了英语动画课程,英语故事课,也会让学生失去知识连接点,没有将英语知识融合在一起,最终浪费了英语课程教学时间。
这种不合理的教学也引起了英语教学教师的反思,正确利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好奇心来提升学生的个体英语运用能力才是教学重点。
对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完成基础的综合教学任务时,也应当加强其自主阅读能力教学,让其了解英语教学的价值在于阅读理解、写作以及综合运用,而不是短暂的视觉兴奋感。
因此,教师要抓住阅读的真实价值,让学生沉浸在思维的阅读环境中,实现理性的回归。
此外,分析我国初中学生的写作教学。
写作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要求较高,很多学生的英语基础不牢靠,因此教师多采用背诵课文、模仿练习等方式让学生学习写作,这种教学方式存在较多的弊端,如学生的综合能力没有达到训练水平,且很多学生没有按照试题的写作要求就直接套用自己背诵文章段落“凑字数”,没有实现真实的写作教学任务和目标。
尽管一些教师会让学生进行课后练习,并交给学生一些写作题目,但也存在部分学生敷衍任务,在网上抄袭作文,这种教学方式花费了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也让很多学生成绩提升不明显。
初中英语阅读课词义猜测教学初探发表时间:2020-05-14T16:20:09.99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2期作者:陈立娜[导读] 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词义猜测是一个重要内容。
摘要: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词义猜测是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大部分学生在这方面缺乏一定的实践经验和技能,必然会对阅读质量造成不利的影响,那么在完形填空、阅读理解、写作表达等方面遭遇到一定的阻碍。
对此,如何培养初中生的词义猜测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阅读水平呢?则是广大初中英语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的一个关键问题。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课;词义猜测引言: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的教育需求。
对此,在中考命题形式方面,逐渐呈现出知识和技能相融合的特点。
对此,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能力则是提高学生学科素养的一个必要路径。
不过,根据现阶段初中生的阅读水平来看,形势相对严峻,大部分学生一碰到生僻的单词或短语就中断学习,引起阅读效率不断下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必然会对学生英语阅读成绩的提升造成限制。
那么该如何更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呢?对此,本文通过培养学生阅读课词义猜测能力角度进行研究,希望能够为提高初中生阅读水平带来帮助。
一、积累阅读经验,培养英语语感广泛、有效地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一个关键途径,而语感则是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题内容的一个重要前提要素。
由于在阅读的过程中,也是进行信息输入的过程,广泛的阅读能够促进学生和单词、短语等不断接触。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需要针对性地鼓励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例如英语幽默故事、世界名人传记等。
另外,在学生阅读期间,需要培养学生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明确文章的主题思想,阅读时先进行略读,再进行细读,由此能够帮助学生整体地了解阅读内容,引导学生带着疑问在文章中寻找答案。
例如在仁爱版英语七年级上册Unit1《Making New Friends》教学中,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情境(通过多媒体或录音机等教学工具)进行阅读和表达,由此能够培养学生的英语语感,使学生具备英语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ENGLISH ON CAMPUS2022年19期总第615期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初探——以《外星邻居》为例摘 要:课外阅读作为初中英语阅读的重要环节,既是拓宽学生视野的重要途径,也是巩固学科技能的重要手段。
阅读作为英语学习的基础技能,科学高效的阅读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效率。
课外阅读和课堂教学不能等同,由于阅读材料的差别,教师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制订的教学规划要凸显出课外阅读的特色。
本文将依托笔者对《外星邻居》这部小说的教学实践经验,论述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及反思。
关键词: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实践初探作者简介:林筠,福建省福州则徐中学。
阅读是学生吸收英语语言材料、拓展语言积累、锻炼实践技能的重要手段,并且阅读能力是对学生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科学的阅读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在英语学习中的自我效能感。
但是由于课堂教学的种种限制,教师往往难以对英语阅读展开全面教学,这时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就得以体现。
课外阅读能够有效突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单词积累,也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感,因此探讨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策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开展初中英语课外阅读教学的意义(一)能够锻炼学生的语感由于英语并非我们的母语,学生的生活经验又较为缺乏,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往往很难有使用英语的情境,这就导致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停留在纸面上,难以感受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的魅力。
而课外阅读教学活动中,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完整的故事,使得学生能够在故事中探索英语语感,同时在对故事内容的分析中领悟汉语和英语之间的差异,从而突破汉语思维在英语学习的影响。
另外,课外阅读也以更具趣味性的教学内容为英语学习增添了更多活力,从而摆脱教材内容的严肃性,使得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英语教学活动,大大提高学生的英语学科素养。
(二)能够丰富学生词汇量词汇作为语言学习的基础,也是决定学生语言能力的关键。
对于英语学习而言,学生的词汇量积累情况能够直接影响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而学生如果仅仅依靠对教材内容的学习,难以扩大词汇量的积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初探 作者:陈和洲 来源:《语数外学习·下旬》2013年第09期
培养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生的阅读能力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初中是学生学好英语非常重要的阶段,教师上好初中阅读课对培养学生阅读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如何上好阅读课是值得广大英语教师探讨和深思的问题。但总的来说,初中生的阅读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还存在着很大问题。尽管教师和学生都在这一块投入了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但效果却是事倍功半。应该如何改变这种现象,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切实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需要我们初中教师投入更多的精力。
一、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基础知识薄弱,阅读速度慢。 能力源于基础。要想提高英语阅读能力首先要学好词汇和语法。学好词汇和基本语法知识是学好英语的前提。在阅读时,学生必须理解阅读材料中大多数的词汇和基本句型结构,这样才能快速顺利地阅读。然而,由于学生词汇量不足和基本语法知识的欠缺,加上阅读的时间不够多、阅读的速度不够快,从而导致他们接触英语的机会很少,他们很容易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对阅读的兴趣和信心也会被削弱。
2.课外阅读量少,信息输入量不足。置身于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当中去是学习任何一种语言最有效的方法。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不仅需要对词汇的认识和对句型的理解,还需要对该段文字的背景知识的了解,才能达到对文章真正意义上的理解。目前,初中生的英语阅读量不多,目标语言信息储备不足,学生综合语言水平的发展受到制约。
3.课堂教学模式单一,对阅读材料缺乏深入理解。阅读教学模式停留在读文章和做题,缺乏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和升华。甚至一部分学生读完文章后只是有一个整体模糊的理解,对文章的细节和重点内容缺乏准确的理解。许多教师仍然使用一问一答的传统教学方式,学生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学生阅读热情不够,这样,阅读效果不理想。还有些教师在日常阅读教学当中,把阅读材料讲得过分细致,在阅读教学中不乏讲解生词,罗列搭配,分析句子结构、语法等,一直停留在词汇和语法讲解的层面上。学生接触到的阅读材料除了课本就是试题,阅读兴趣得不到激发,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及感受能力得不到充分的发展。
周丽萍,江苏省宜兴外国语学校副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全国外语教师园丁奖获得者,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江苏省第二批“苏教名家”培养对象。
江苏省初中英语名师工作室主持人,江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
一、引言《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指出,教师要敢于突破教材的制约,充分挖掘教材以外的资源。
要指导学生坚持开展课外阅读,注重培养和发展阅读素养。
教材尽管为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提供了高质量的平台与载体,但因教材编写具有特定的规律及原则,其呈现的阅读语篇在完整性、丰富性以及输入量等方面都受到一定的局限,因此具有高度综合性、情境性、完整性的整本书阅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上述不足。
整本书阅读要突出一个“整”字,要求学生通过阅读完整的故事情节,把握整个故事的脉络,挖掘主旨大意,研究作者的写作意图,联系现实生活,突出整本书阅读的教学价值。
二、阅读材料的选择《课标》指出,要注意选择并补充符合初中阶段学生认知发展需求和语言发展水平、题材丰富、体裁多样、国内正式出版的英语(分级)读物,或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身语言水平和兴趣爱好的阅读材料,参照课程内容遴选阅读主题范围,如青春期学生感兴趣的,与成长、家庭、校园、科普、社会问题等相关的主题,确保内容积极向上。
因此,在阅读材料的选择方面我们应关注以下两点。
其一,阅读内容契合教材单元主题。
译林版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探究*周丽萍整本书阅读可以弥补教材在阅读语篇完整性、丰富性以及输入量等方面存在的局限与不足,具有重要的教学价值。
学生的整本书阅读活动,需要教师进行有层次的教学指导,才能实现其课程意义和教学意义。
据此,提出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实践路径,即依托层层递进的三种指导课型——导读课、赏析课和分享课,提升学生阅读素养,探究整本书内涵,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初中英语;整本书阅读;导读课;赏析课;分享课*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课题“参照蓝思指数的初中英语主题拓展阅读研究”(课题编号:2019JK13-L06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初探
【关键词】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英语阅读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取有效信息的主要途径。
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是极其重要的。
在此,笔者基于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以下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良好的习惯是成功的基石。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英语阅读习惯。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重点使学生养成以下习惯:1.使用正确的坐姿进行阅读
科学研究表明,端正的坐姿(如腰板挺直,胸口距桌子一个拳头的距离),能让一个人的注意力提高50%。
由于英语不是学生的母语,在进行英语阅读理解的过程中,学生更加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以接收信息。
从某种意义上说,良好的坐姿是进行高效英语阅读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提醒学生使用正确的坐姿进行阅读,纠正学生错误的坐姿。
2.使用默读的方式进行阅读
教师应使学生养成默读的好习惯。
在培养的初始阶段,学生的注意力或许会难以集中。
教师可以建议学生将手指或者笔尖随着自己的阅读
视线移动,并画出文中的关键词句,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和训练,逐渐实现脱离手和笔尖的心读,真正掌握默读的阅读方式。
3.有积极的阅读心态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保持平常心,平和地去阅读,遇到生词或者不能理解文章大意时,不焦不躁,集中精力,以更好地理清文章思路,深入地理解文章。
二、引导学生进行高效阅读
在英语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英语阅读积极性,引导其进行高效阅读。
在实际教学中,笔者主要运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进行阅读。
1.提问法
提问法即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阅读英语文章并回答问题。
教师应先提出一些有针对性的问题,即能够概括全文、考查学生对细节的理解程度的问题。
教师可要求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英语文章。
例如,教学九年级Module6 Unite2中的Reading部分的“Six rules for a safe and healthy life”一文时,笔者提出了以下问题,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在5分钟内浏览全文:(1)How many rules are there in the article?What are they?(2)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passage?(3)Set this passage as example,what will you do when you come across these problems?Let’
s talk about them.
2.情境法
对于一些故事情节较复杂、理解难度较大的文章,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法,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理解写作目的、掌握文章信息。
例如,可以让学生们分别饰演文章中的角色,教师进行对话指导。
这样教学,学生能亲身体验文中所发生的事情,对文中人物之间的关系有直观的感受,进而更深刻地理解文章所表达出的情感。
例如,笔者教学一篇关于“警察抓小偷”的文章时,请4个学生分别饰演被偷钱包的人、警察、路人和小偷的角色,模拟“被偷钱包—报警—路人给予帮助—小偷落网”的一系列场景。
3.关键词提取法
在学生阅读英语文章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提取每一段的关键词。
此类关键词一般处在段首或者段末,有时也出现在段中。
学生掌握了提取关键词的方法,在遇到生词较多的文章时,可以通过关键词来理解文章大意。
在考试中,学生也可以通过关键词来快速把握文章大意。
三、要求学生每日进行定量阅读
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训练。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每日阅读一定量的英语文章,此举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英语词汇和提高英语阅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