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偶标准
- 格式:pdf
- 大小:194.41 KB
- 文档页数:2
航空航天材料规范SAE AMS 2750D1. 范围:该规范描述了对热处理设备的温度要求。
包括温度传感器、仪器、热处理设备、系统精确度测试和温度均匀性测试。
这些对确保零件或原材料按照适用规范进行热处理,是必要的。
除非材质或过程规范特别规定,否则该规范不适用于加热或中间热处理,。
该规范适用于实验炉,参见第3.6节。
2. 适用文件:以下文件从订单发布之日起生效,并构成了该规范的一部分。
除非对使用的文件版本有专门的规定,否则供应商要使用最新版本的文件。
当参考文件取消,而且没有文件替代时,使用最新发行的那版文件。
ASTM文件可以从ASTM, 100 Barr Harbor Drive, 邮箱C700,West Conshohocken,PA19428-2959或获得。
ASTME 207,ASTM E 220,ASTM E 230,ASTM E 608,ASTM E 1129,ASTM MNL 7,ASTM MNL 12。
3. 技术要求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必须符合表1要求和如下要求。
一些例外情况在下文中有提到。
温度应该用此规范中规定的热电偶来测量,或用其他的精度相同或更高的热电偶或温度传感器来测。
热电偶用裸线或涂装线或MIMS线(矿物绝缘,金属铠装的)制成。
没有特殊说明的话,要求适用于所有温度传感器材料。
此规范中的“传感器”即指“温度传感器”。
从传感器首次校准或后来校准所得到的修正系数可以用来提高温度的精确度,且在此规范要求下要被使用。
校准:传感器应该有合格证明,注明校准数据的来源、理论测试温度,实际测试温度读数、校准方法和每个可追溯到NIST或其他认可的国家标准的校准温度的修正系数。
校准方法应符合ASTM E 220,ASTM E 207或其他国家标准的要求。
从毫伏到度或从度到毫伏的转化,应该遵守ASTM E 230或其他国家标准。
温度传感器必须在使用的温度范围内校准。
所有热电偶的校准点间隔不能超过250 o F(140 o C) ,不包括那些按照ASTM MNL 12或其他国家标准要求,在固定点上校准的热电偶。
热电偶执行标准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热电偶执行标准这档子事儿。
热电偶,就像是我们生活中的小侦探,专门负责探测温度这个神秘的家伙。
你想想看,它就像是一个超级敏感的小触角,能精确地感知温度的细微变化呢!
那这热电偶执行标准又是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给这个小侦探设定的一系列规矩和要求,让它能更好地工作呀!要是没有标准,那岂不是乱套啦?好比一场比赛没有规则,那还怎么玩得转呢!
执行标准里啊,对热电偶的精度要求可高啦!就像我们做事情,得认真细致,不能马马虎虎。
如果热电偶的精度不达标,那测出来的温度能靠谱吗?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呀!
还有啊,热电偶的稳定性也很重要呢!不能今天测出来一个数,明天又变了个样儿。
那我们怎么能根据它的数据来做判断呢?这就好比你出门看天气,天气预报一会儿说晴天,一会儿说下雨,你不就晕乎啦?
再说说热电偶的响应时间吧。
你总不能等半天它才告诉你温度是多少吧?那可不行!这就好比你饿了要吃饭,总不能等个大半天饭菜才上桌呀,那不把人给饿坏啦!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得严格按照这个执行标准来。
不然出了差错,那后果可不堪设想啊!就像盖房子,要是不按照标准来,那房子能结实吗?说不定哪天就塌啦!
热电偶执行标准真的很重要啊,大家可千万别小瞧它。
它就像是我们温度测量领域的守护神,保障着一切的准确和可靠。
没有它,我们的很多工作都没法顺利进行呢!所以啊,我们都要重视起来,好好遵守这个标准,让我们的热电偶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利用温度这个重要的参数,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服务呀!你们说是不是呢?。
工业热电偶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工业热电偶的制造、校准、检定和使用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工业生产过程中测量温度用的热电偶。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001-2008 热电偶总则和分度表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工业热电偶 industrial thermocouple用于工业测量温度的热电偶。
4. 符号和代号4.1 热电偶符号热电偶由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一端焊接在一起作为测量端(热端),另一端作为连接端(冷端)。
焊接端称为“参考端”,连接端称为“自由端”。
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或半导体称为“热电极”。
热电极的一端称为“热端”,另一端称为“冷端”。
4.2 热电偶代号根据热电偶总则的规定,工业热电偶的代号应由下列几部分组成:热电极材料的符号,与各异种材料间的结点相连接的导线材料,采用补偿导线的热电偶用“补偿导线”的文字表示,铠装热电偶用“单支”或“型”字表示,特殊结构用“结构”的文字表示。
各部分之间用连字符连接。
例如:K型镍铬-镍硅热电偶的代号为:K[K(E)][S(单支)]-[型号后缀]。
5. 总则5.1 制造工业热电偶的制造应符合GB/T 19001-2008中有关工业热电偶制造的规定。
5.2 校准和检定工业热电偶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和检定,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校准和检定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
5.3 使用方法使用工业热电偶时应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操作,以确保其正常运转和延长使用寿命。
同时应注意避免超出其测量范围和极限条件的使用。
6. 热电偶技术要求6.1 测量准确度等级及允差应符合GB/T 19001-2008的规定。
热电偶热响应时间标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利用热电效应来测量温度。
在实际应用中,热电偶的响应时间对于准确测量温度非常重要。
制定热电偶热响应时间标准是必要的,它可以确保热电偶在不同条件下的响应时间符合要求,从而提高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热响应时间的定义热响应时间是指热电偶从暴露在温度变化下到输出达到稳定的时间。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一般将热响应时间定义为热电偶信号经过95%时间来衡量,即当热电偶信号的稳定输出达到其最大变化范围的95%时,我们认为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达到了。
二、热响应时间的测量方法目前,常用的热响应时间测量方法有两种:静态方法和动态方法。
1.静态方法静态方法是指将热电偶放置在恒定的温度环境中,记录下既定温度下热电偶输出稳定的时间。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测量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但是不适用于实际应用中热电偶在温度变化下的响应。
2.动态方法动态方法是指将热电偶置于温度变化的环境中,通过记录热电偶输出信号的变化来评估热响应时间。
常用的动态方法有冲击法和阶跃法。
冲击法是将热电偶暴露在较高温度下,然后将其迅速置于较低温度中,记录下热电偶信号从高温到低温的变化,通过信号变化速度来评估热响应时间。
阶跃法是将热电偶先置于一个稳定的温度中,然后突然改变温度,记录下热电偶信号的变化,通过观察信号的衰减过程来评估热响应时间。
三、热响应时间的标准要求1.热电偶热响应时间的标准应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而定,一般要求在温度突变时能够快速响应并达到稳定输出。
对于常规热电偶,其热响应时间一般要求在几十毫秒到几百毫秒之间。
2.标准要求热电偶热响应时间应稳定可靠,且不受外部因素干扰。
标准应制定一系列测试方法和评估指标,来确保热电偶在不同工作条件下的热响应时间符合要求。
3.标准要求热电偶的热响应时间应有一定的容忍度,以适应不同的应用场景。
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可以设置不同的热响应时间容差范围,以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
四、热响应时间标准的制定制定热电偶热响应时间标准应遵循以下步骤:1.确定标准的适用范围和目标。
热电偶分类和型号的分类标准引言本文档旨在提供热电偶分类和型号分类的标准。
热电偶是一种用于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和科学领域。
根据不同的特性和用途,热电偶可分为多个分类。
本文档将介绍一些常见的热电偶分类标准,并提供相关型号的分类。
热电偶分类标准1. 根据热电偶材料热电偶可以根据其制造材料进行分类,常见的热电偶材料包括:- K型热电偶- J型热电偶- T型热电偶- E型热电偶- N型热电偶- S型热电偶- R型热电偶2. 根据热电偶电动势曲线热电偶还可以根据其电动势曲线进行分类,常见的曲线类型包括:- B型热电偶- C型热电偶- D型热电偶- G型热电偶3. 根据热电偶外壳材料热电偶外壳材料的种类也是热电偶分类的一个重要标准,常见的外壳材料包括:- 纯铂外壳热电偶- 陶瓷外壳热电偶- 石英外壳热电偶- 金属外壳热电偶热电偶型号的分类每种热电偶分类又可以细分为多个具体型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热电偶型号分类:- K型热电偶:KX、KA、KB- J型热电偶:JX、JA、JB- T型热电偶:TX、TA、TB- E型热电偶:EX、EA、EB- N型热电偶:NX、NA、NB- S型热电偶:SX、SA、SB- R型热电偶:RX、RA、RB结论通过本文档,我们了解了热电偶的分类标准和常见型号的分类。
这些分类标准对于选择适用于特定应用的热电偶具有指导意义,也有助于深入研究和理解热电偶技术。
以上为热电偶分类和型号的分类标准文档,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热电偶焊接标准
一、热电偶的焊接
热电偶的精度和可靠性都依赖于焊接的质量,因此,焊接是整个热电偶安装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步。
在焊接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要点。
1. 焊接温度
热电偶焊接温度与热电偶的材质有关,大多数材质需要在1150℃以上进行焊接。
焊接温度应根据实际材质情况进行确定。
2. 保护气氛
焊接过程中要保持热电偶的保护气氛,如氢气或氩气等。
这样可以保证焊接区域不受氧化的影响。
3. 焊接时间
焊接时间应根据热电偶的材质、直径、厚度等因素来确定。
一般情况下,焊接时间为3-5秒。
二、焊接工具
热电偶的焊接需要使用专用的焊接工具。
在实际使用中,应选择合适的焊接工具,并根据厂家提供的说明来进行正确的操作。
三、焊接方法
在焊接热电偶时,以下工艺步骤应该被遵循:
1. 清洁域准备
在焊接前,需要将热电偶外表面进行清理,包括去除氧化层、污垢和其他污染物。
2. 预烧
热电偶的预烧可以有效地提高焊接质量和可靠性。
3. 焊接
在焊接时,应根据标准符号将热电偶的正负极连接到焊接设备上。
同时,焊接时保证热电偶材料与焊料材料充分融合,焊接均匀。
4. 检查
焊接后需要对热电偶进行彻底的检查,以确保它的电学连接正确无误。
检查焊接区域看是否有焊接不均匀和焊料外溢等现象。
n型热电偶标准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科学研究和其他领域。
N型热电偶是热电偶中的一种类型,其性能和精度对于温度测量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N型热电偶在不同环境和应用中的可靠性,制定相关标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深入研究N型热电偶标准的制定,以及这些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与效果。
一、N型热电偶的基本原理热电效应:N型热电偶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导电能力不同产生的热电效应,通过测量金属间的温差来确定温度。
高温应用:N型热电偶主要用于高温测量,其工作温度范围通常在0摄氏度至1300摄氏度之间。
抗氧化性:N型热电偶的金属组合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性,适用于氧化性气氛中的测温。
二、N型热电偶标准的制定电动势-温度关系:制定N型热电偶电动势与温度的关系标准,确保在不同温度下的测量准确性。
材料标准:规定N型热电偶所使用金属的材料标准,包括合金的成分、制造工艺等。
尺寸和形状标准:制定N型热电偶的尺寸和形状标准,以确保在各种测量环境中能够正确安装和使用。
精度和稳定性标准:制定N型热电偶的精度和稳定性标准,以确保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性能不衰减。
校准程序:规定N型热电偶的校准程序和周期,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三、N型热电偶标准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工业生产:N型热电偶在高温环境下的应用广泛,尤其在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过程中,确保生产设备的稳定运行和产品质量。
科学研究:在科学研究领域,N型热电偶被广泛用于高温实验,如材料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温度测量。
航空航天:在航空航天领域,N型热电偶可用于测量高温引擎部件的温度,确保发动机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四、N型热电偶标准的未来发展趋势更高精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未来N型热电偶标准可能会更加注重提高测量精度,以满足更为精准的温度测量需求。
智能化应用:未来的N型热电偶标准可能会结合智能传感技术,实现数据的实时监测和远程控制。
多元化应用:随着工业技术的多元化,未来N型热电偶可能会面临更多不同应用场景的需求,标准将更加灵活和适应性强。
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
热电偶的精度等级标准是评估其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探讨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的背景、意义以及相关的技术要求。
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的背景可以追溯到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家标准化组织(NIST)等机构的工作。
这些组织通过对热电偶的性能进行研究和测试,制定了一系列的精度等级标准,以确保热电偶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测量准确度。
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的意义在于提供了一个统一的评估标准,使用户能够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热电偶。
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热电偶的精度要求不同,例如在工业生产中,对温度的控制要求较高,因此需要选择精度较高的热电偶。
而在科学研究中,对温度的测量范围要求较宽,因此需要选择能够满足这一要求的热电偶。
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通常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温度测量范围和测量准确度。
对于温度测量范围,热电偶应能够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同时保持较高的测量准确度。
不同的热电偶类型有不同的温度测量范围,例如K型热电偶适用于-200℃至1250℃的温度范围,而T型热电偶适用于-200℃至350℃的温度范围。
测量准确度是评估热电偶性能的关键指标之一。
热电偶的测量准确度通常由其温度误差来表示,即实际测量值与真实温度之间的差异。
热电偶的测量准确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热电偶材料的特性、连接电缆的影响以及环境条件等。
为了确保热电偶的测量准确度,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通常要求在特定的温度范围内,热电偶的测量误差应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
除了温度测量范围和测量准确度外,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还可能包括其他技术要求,例如响应时间、线性度和稳定性等。
响应时间是指热电偶从受到温度变化到输出信号稳定的时间,线性度是指热电偶输出信号与温度之间的线性关系,稳定性是指热电偶在长时间使用过程中的性能稳定性。
总之,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是评估热电偶测量准确度的重要指标。
通过遵循热电偶精度等级标准,用户可以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热电偶,并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热电偶的标准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科
研实验等领域。
热电偶的性能和准确度直接影响到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因此对于热电偶的标准有着严格的要求。
首先,热电偶的材料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热电偶材料有K、J、T、E、N、S、R、B等,不同材料的热电偶适用于不同的温度
范围和环境条件。
在选用热电偶材料时,需要根据实际测量需求和
环境条件进行选择,确保热电偶的材料符合标准要求。
其次,热电偶的制造工艺也是关键。
热电偶的制造工艺直接影
响到其性能和稳定性。
在制造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热电偶的尺寸、材料成分、焊接工艺等,确保热电偶的制造符合标准要求,能够稳定、准确地测量温度。
另外,热电偶的安装和使用也需要符合标准。
在安装热电偶时,需要注意避免机械损伤、电磁干扰等因素对热电偶的影响,确保其
能够正常、稳定地工作。
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期对热电偶进行校
准和维护,确保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此外,热电偶的标准还包括了对其测量精度、响应时间、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
热电偶在不同的工作条件下,需要具备不同的性能指标,因此对于热电偶的标准有着详细的规定和要求。
总之,热电偶作为一种重要的温度测量仪器,其标准对于保证温度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热电偶的标准要求进行选择、制造、安装和使用,才能够确保热电偶能够稳定、准确地测量温度,满足各种工作条件下的需求。
新的热电偶国际标准
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仪器,它利用两种不同金属的热电势差来测量温度。
由于热电偶的应用广泛,因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近日发布了新的热电偶国际标准,以确保热电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的热电偶国际标准包括了热电偶的分类、标记、尺寸、材料、测量范围、精度等方面的规定。
其中,最重要的是精度的规定。
新标准规定了热电偶的精度等级,分为A、B、C三个等级。
其中,A级热电偶的精度最高,误差范围在±0.5℃以内;B级热电偶的误差范围在±1.0℃以内;C级热电偶的误差范围在±1.5℃以内。
这些精度等级的规定将有助于用户选择适合自己需求的热电偶。
新标准还规定了热电偶的标记方式。
热电偶的标记应包括热电偶类型、材料、尺寸、精度等级等信息。
这些信息的标记将有助于用户识别和选择热电偶。
新标准还规定了热电偶的测量范围。
不同类型的热电偶有不同的测量范围,用户应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适合的热电偶。
此外,新标准还规定了热电偶的使用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压等方面的要求。
用户应根据这些要求来使用热电偶,以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新的热电偶国际标准的发布将有助于提高热电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测量体验。
用户在选择和使用热电偶时应遵循新
标准的规定,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热电偶的高温绝缘标准
热电偶绝缘是指热电偶的绝缘性能,热电偶绝缘是指热电偶的绝缘材料对介电强度的要求,也是指热电偶的绝缘材料对电磁屏蔽的要求。
热电偶的高温绝缘标准:绝缘电阻需要大于100MΩ,绝缘介电强度大于20000V,绝缘耐热极限大于500℃;
热电偶绝缘要求B级:绝缘电阻需要大于50MΩ,绝缘介电强度大于10000V,绝缘耐热极限大于400℃;
热电偶绝缘要求C级:绝缘电阻需要大于20MΩ,绝缘介电强度大于5000V,绝缘耐热极限大于300℃。
热电偶绝缘是热电偶使用中的重要一环,只有当热电偶绝缘符合要求,才能有效的提高热电偶的使用寿命,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因此,在检测热电偶绝缘时,要按照不同的使用环境,选择合适的绝缘要求,以保证热电偶的正常使用。
b型热电偶精度
B型热电偶是一种常用的温度测量传感器,其精度是衡量其测量准确性的重要参数。
B型热电偶的精度通常根据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标准或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标准来指定。
根据IEC标准,B型热电偶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等级1.5或等级2.5。
其中,等级1.5表示在-200°C至1300°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偏差不超过±(0.015t + 0.0025|t|)°C,t为测量温度的绝对值。
而等级2.5表示在0°C至1300°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偏差不超过±(0.025t + 0.0075|t|)°C。
根据NIST标准,B型热电偶的精度一般可以达到等级1或等级2。
其中,等级1表示在0°C至401.7°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绝对误差不超过±0.5°C或±0.25%(较大值),在401.7°C 至1820°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5°C。
而等级2表示在0°C至401.7°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绝对误差不超过±1.0°C或±0.75%(较大值),在401.7°C至1820°C测量范围内,热电偶的绝对误差不超过±2.5°C。
总之,B型热电偶通常具有较高的精度,并且其精度会受到生产工艺、使用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为确保热电偶的测量精度,建议在选购和使用时参考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要求,并注意校准和维护操作。
热电偶验收标准一、验收范围:根据公司实际使用热电偶的种类,主要有一下几种类型:1、工业用铂铑10-铂2、工业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3、工业用镍铬-镍硅热电偶二、验收标准:(1)、工业用铂铑10-铂(“S”分度)1.1、必须带有出厂合格证;1.2、热电偶参考端为0℃时,“S”型热电偶的热电动势分别对“S”分度表的示值允许误差不得超过下表的规定:1.3、新制的热电偶,电极应平滑、光洁,线径应均匀、无裂纹、无毛刺及夹层;两电极直径均为Φ0.5-0.020mm,正极为铂铑合金,铂铑10电极的名义成分为含铂90%、铑10%,铂铑13电极的名义成分为含铂87%、铑13%,负极为纯铂。
测量端的焊接点应圆滑、无气孔,直径为(1.1~1.3)mm。
1.4、热电偶的护套管应采用刚玉材质,以防止在高温烧成过程中变形。
(2)、工业用铂铑30-铂铑6热电偶(“B”分度)2.1、必须带有出厂合格证;2.2、热电偶热电势对分度表的允许偏差:在600~800℃,不得超过±4℃在900~1700℃,不得超过±0.5%t(t为被测温度)。
2.3、热电偶两热电极直径均为0.5-0.020mm;2.4、新制热电偶两热电极应平整、光洁,线径应均匀,无裂纹,无毛刺。
2.5、测量端的焊接点应牢固、圆滑、无气孔,直径约为1.2mm。
热电偶长度为不得小于450mm。
(3)、工业用镍铬-镍硅热电偶(“K”分度)3.1、必须带有出厂合格证;3.2、镍硅-镍硅热电偶在-40℃~1100℃允许误差为±1.5℃或±0.4%t;3.3、新制热电偶的电极应平直、无裂痕、直径应均匀;3.4、热电偶测量端的焊接要牢固、呈球状,表面应光滑、无气孔、无夹渣。
3.5、根据使用要求对其直径进行验收,其直径一般有以下几种(0.3mm、0.5mm、0.8mm、1.0mm、1.2mm、1.6mm、2.0mm、2.5mm、3.2mm)。
热电偶检查项目及安装工艺1、一般检查与质量要求1.1用500V兆欧表检查热电偶的绝缘:正极、负极—地≥20MΩ两对热电偶之间≥20MΩ1.2检查电极是不是有裂纹、脱层、磨损,工作端有无小孔,表面是否光洁。
1.3保护套管检查: 不应有弯曲、扭斜、压扁、堵塞、裂纹、沙眼、磨损和严重腐蚀等缺陷。
1.4用于高温高压介质中的套管,应具有材质检验报告,其材质和钢号应符合规定要求。
做耐1.25倍于工作压力的严密性试验时,5min内应无泄漏。
套管内不应有渣质。
1.5感温件绝缘磁套管的内孔应光滑,接线盒、盖板、螺丝等应完整,铭牌标志牌应清楚,各部分装配应牢固可靠。
1.6热电偶的热接点应焊接牢固,表面光滑,无气孔等缺陷。
1.7镍铬—镍硅等廉金属热电偶电极不应有严重的腐蚀或机械损伤等缺陷。
1.8对于铠装热电偶检查到元件损坏只能整体更换,并查找损坏的原因。
2、热电偶的安装注意事项2.1应避免装在炉孔旁边或加热物体距离过近以及具有强磁场之处。
2.2热电偶的接线盒不应碰到被测介质的容器壁。
2.3热电偶的冷端温度一般不应超过100℃,并且避开可能被雨淋的地方。
2.4在安装高温高压热电偶时,一定严格保证其密封面的密封。
2.5带瓷保护套的热电偶,必须避免急冷急热,以防瓷管爆裂。
2.6测温元件在接线时一定要确保良好接触,拧紧空心螺栓,然后盖紧接线盒盖子。
对不得不漏在空中的测温元件最好加防雨措施以防雨淋损坏元件。
为保护热电偶补偿导线不受外来的机械损伤和外磁场的干扰,补偿导线应屏蔽,并且不得有曲折迂回的现象。
3、检定方法及标准3.1仪器设备3.1.1一等、二等标准铂铑10—铂热电偶各一支。
3.1.2参考端恒温器,恒温器内温度为(±0.1℃)。
3.1.3管式炉常用最高温度为1200℃,最高均匀温场中心与炉子几何中心沿轴线上偏离不大于10mm;在均匀温场长度不小于60mm,半径为14mm范围内,任意两点间温差不大于1℃。
3.1.4水、恒温槽,在有效工作温区内温差小于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