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原地跑步变踏步2-1》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2
第27课队列队形:跑步变便步-科学版二年级教案教学目标
1.了解队列的概念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学习队形变化的方法;
3.发展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教学内容
队列的概念及应用
队列是一种数据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概念,也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场景。
譬如排队买票、上厕所,等等。
队形变化的方法
队形变化是在队列基础上的拓展,是思维训练的过程。
通过创造不同的队形,激发学生对队形的兴趣,提高学生在变化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精神的发展
队形变化需要学生合作、协作,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
先介绍队列的基本概念,然后通过生活场景,带领学生了解队列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习队形变化的方法
在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挑选队长,队长需要考虑如何让小组员工高效地从一种队形变成另一种队形。
通过不同的队形,学生可以培养思维转换的能力,提高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拓展
在学生熟悉了基本队形之后,通过增加变化方式、增加队员数量等拓展方法,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队形的变化过程,拓展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师生互动
教师可以在学生的变化过程中进行点评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实战能力。
同时,学生可以进行创造性思维,带领小组员工完成更加复杂的队形变化,让小组之间进行切磋和互动。
教学总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队列的基本概念和应用,学习了队形变化的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维训练和团队合作精神。
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队列及其在生活场景中的应用,同时培养创造性思维和实战能力。
二年级体育下册教学教案教
材内容1、队列队形:跑步——便步
2、跑:自然站立式起跑
教
材
重
点
跑步走左脚跃出第一步
本课教学目标1、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和观察力;
2、发展学生跑的基本活动能力;
3、培养学生不惧困难、敢于展示自我,学会与他
人合作的良好社会适应能力,提高自信,培养创
新意识。
本
课
重
点
领
域
运动参与√
运动技能√
身体素质√
心理健康√
时间教学内容与要求教与学的方法、措施
次
数
预计问题与处理方法组织形式、场地布置
2 课堂常规:
1、体育委员集合整队并报告人数
2、师生问好
3、检查服装和器材
4、宣布本课内容及要求
要求:服装整洁,精神状态好
预计问题:刚上课学
生的注意力不集中
处理方法:教师用言
语进行引导
*********
*********
*********
*********
3 准备活动:
1、集中注意力小游戏(讲解游戏规则)
2、严格遵守规则进行游戏
3、观察老师示范并练习柔韧练习:扩胸运动、俯
背运动、弓步压腿
三
次
6 原地跑步练习:
1、教师讲解原地跑步的方法和要求
2、学生认真听讲并体会
3、将学生分组练习
4、教师观察学生的练习情况并及时鼓励学生坚持
到底
5、其他小组的同学加油喝彩
十
次。
任务引导合作学习——二年级原地跑步变踏步教学设计浦东新区惠南小学张海燕一、指导思想本课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运用“任务引导”的教学方法,注重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体育学习的兴趣和活动能力。
通过学生身体活动和思维活动的紧密结合,切实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全面提高学生健身活动能力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实践。
二、相关分析教学对象是逸夫小学二年级学生,虽然对该校学生的活动能力和学习情况不是很清楚,但原地跑步变踏步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一定难度,而且他们活泼好动,对于军事化的队列练习没有很强的兴趣,注意力容易分散。
由此,在教学方法手段上必须体现多样化、童趣化和游戏化,努力铺设附和该年级学生的特点,积极营造快乐、健康的健身学习氛围。
三、学习目标1、能基本掌握原地跑步变踏步的动作姿势,了解动作要领,发展身体协调能力。
2、学会“爬行大赛”游戏的方法与规则,增强规则意识,提高爬行能力。
3、逐步养成仔细观察,乐于锻炼的良好意识。
4、尝试同伴间相互评价,逐步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主要教学环节本课的教学内容是“原地跑步变踏步”,虽然内容本身较为枯燥,但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注重学习内容的多样性、生活化以及学习方式的兴趣化、儿童化,运用情境教学及游戏,来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养成正确的跑步姿势。
利用学生爱玩、爱表现自我的特点,充分利用场地和教学空间发挥他们的想象力,鼓励他们通过交流、创想去参与竞争。
这样,既丰富了游戏的内容,激活了教学气氛,又满足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心理需求,还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品质。
本课采用游戏的形式引入,结合趣味热身活动,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内容中适当地创设情景,简单形象的儿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多次穿插小游戏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保持旺盛的学习劲头来完成教学任务。
同事,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评价,使学生得到更大的进步。
体育课原地踏步式起跑教学设计及教案
引言
本文档旨在设计一堂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和教案,重点是原地踏步式起跑运动。
教学目标
1. 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原地踏步式起跑的动作要领。
2. 学生能够在运动中保持平衡和协调。
3. 学生能够借助原地踏步式起跑技能提高速度和敏捷性。
教学内容
1. 原地踏步的基本动作要领
- 四肢放松,保持直立姿势
- 将重心放在前脚掌上
- 大臂自然下垂,小臂与地面平行
- 高抬腿,大腿快速并且轻踩地面
- 用脚尖向前迈步,保持膝盖稍微弯曲
2. 原地踏步式起跑练
- 身体放松热身,进行关节活动和拉伸
- 基本动作示范和解释
- 学生跟随示范,进行原地踏步练
- 教师亲自指导和纠正学生的动作技巧
- 增加难度,让学生进行原地踏步快速起跑练
3. 原地踏步式起跑比赛
- 将学生分组,进行起跑比赛
- 比赛过程中老师进行评分和提供指导意见
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练中是否能够正确掌握原地踏步的动作要领。
2. 评估学生在比赛中的起跑技巧和速度。
教学资源
1. 教学场地:运动场或室内体育馆。
2. 教学工具:停表、纸笔、标记物。
教学心得
本次教学通过简单的教学内容和练习安排,帮助学生掌握了原地踏步式起跑的动作要领,并通过比赛激发了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内容:
1、跳单、双圈
2、原地跑步变踏步
3、舞蹈:找朋友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高抬腿可以加快跑速,以及前滚翻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
2、技能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原地高抬腿跑和原地高抬腿跑的基本技术。
3、素质目标;提高学生下肢力量以及前滚翻能力,促进学生上下肢肌肉、关节、韧带的协调发展。
4、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运动感情,遇到困境要勇往直前去克服它,培养顽强,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原地高抬腿跑和原地高抬腿跑的基本技术。
教学难点:在游戏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以及精神上的教育。
场地:1个排球场;器材:垫子8张,录音机一台。
练习密度:30-35%;最高心率;140-150次/分。
乐学乐教相得益彰——二年级跑步——便步教学设计浦东新区工商附小朱卫一、指导思想依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发展为主体,以教师引导为主线”,通过学生自主的亲身体验尝试,同伴间的共同探索互助练习及游戏来完成教学目标。
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在个体尝试,集体教学,同伴的合作及快乐的游戏中学习本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生良好的体育行为,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的身心都得到充分地发展。
二、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接触新鲜有趣的事物,对动作技术的学习不感兴趣,认知能力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喜欢游戏,爱表现。
根据学生的这些个性特点以及认知能力,单纯地讲解示范并不能使学生完全明白动作的要求,因此,教师必须把动作要求转换成具体地、可见地练习活动,才能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拥有成功的活动体验。
三、教材分析:1、队列:跑步——便步12——(9)2、投掷:小沙包掷远6——(1)第一教材跑步——便步是低年级队列队形的内容之一,此教材是原地跑步变踏步的延伸,虽然学生在这之前已有行进间齐步走的基础,但是行进间跑步对于节奏、排面等等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本课我着重训练学生先学会行进间跑步如何做到脚步一致和排面整齐,再通过原地练习,先初步建立学生对完整动作的概念。
第二教材小沙包掷远是投掷的基本内容,是深受小朋友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教师可通过各种游戏和竞赛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左脚跃出第一步难点:脚步一致、排面整齐五、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行进间跑步走的方法,形成完整的跑步—便步动作概念。
2、学会用小沙包做游戏,掌握小沙包的持握方法;增强学生的手臂力量。
3、感受练习乐趣,提升对于体育的兴趣。
4、逐步形成集体意识和自控能力。
六、主要教学环节游戏跨大步既作为准备活动,使学生的身心都迅速的兴奋起来,积极投入到课堂中来;同时通过教师不断的提出要求,使学生在无形当中学会了跑步便步第一步跃出的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