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 格式:doc
- 大小:41.20 KB
- 文档页数:16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
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为加强生产监督管理,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指导原则用于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适用于医疗器械注册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含延续或变更)现场检查,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
[1]中文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发文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号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发文时间2015年9月25日目录1.12.3.24.5.36.7.48.2.3.64.5.76.7.88.1.92.机构和人员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1]*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一、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应该全面而系统地对生产企业的
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质量控制、设备管理、
人员培训等方面。
只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检查才能全面了解企业的生产质
量状况,发现问题和隐患。
二、依法依规
三、风险导向
四、示范引导
五、信息公开
六、强化监督
总之,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是保障医疗器械生产质量
和安全的关键环节,需要注重全面性和系统性,依法依规进行,风险导向,示范引导,信息公开和强化监督,促进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
生产质量,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和健康权益。
附件 4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7.8.1 *7.9.1 *7.10.1 7.11.1 8.1.1 8.1.2 8.2.1 8.2.2 8.2.3 8.2.4 应当在生产过程中标识产品的检验状态,防止不合格中间产品流向下道工序。
查看是否对检验状态标识方法作出规定,现场查看生产过程中的检验状态标识,是否符合文件规定。
应当建立产品的可追溯性程序,规定产品追溯范围、程度、标识和必要的记录。
产品的说明书、标签应当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要求。
应当建立产品防护程序,规定产品及其组成部分的防护要求,包括污染防护、静电防护、粉尘防护、腐蚀防护、运输防护等要求。
防护应当包括标识、搬运、包装、贮存和保护等。
现场查看产品防护程序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现场查看并抽查相关记录,确认产品防护符合要求。
应当建立质量控制程序,规定产品检验部门、人员、操作等要求。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产品的检验部门职责、人员资质、检验操作规程等作出规定。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的使用、校准等要求,以及产品放行的程序。
查看质量控制程序,是否对检验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校准作出规定。
应当定期对检验仪器和设备进行校准或检定,并予以标识。
查看检验仪器和设备是否按规定实施了校准或检定,是否进行了标识。
应当规定检验仪器和设备在搬运、维护、贮存期间的防护要求,防止检验结果失准。
当发现检验仪器和设备不符合要求时,应当对以往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并保存验证记录。
查看设备使用、维护记录,当检验仪器设备不符合要求的情况,是否对以往检测的结果进行了评价,并保存相关记录。
对用于检验的计算机软件,应当进行确认。
应当根据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制定产品的检验规程,并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查看产品检验规程是否涵盖强制性标准以及经注册或者备案的产品技术要求的性能指标;确认检验记录是否能够证实产品符合要求;查看是否根据检验规程及检验结果出具相应的检验报告或证书。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14—。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指导原则1.生产环境管理:a.要确保生产车间的卫生环境干净整洁,无尘、无杂质,以提高产品的质量;b.确保生产车间的温湿度适宜,防止因环境温度湿度过高或过低而影响产品质量;c.要建立合理的生产车间布局,按照产品工艺流程进行合理的生产流程安排,确保各道工序之间的协调和连贯性。
2.设备管理:a.严格按照设备要求进行设备的选购和验收,确保设备的功能完好并符合相关标准;b.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要及时落实,包括定期检查、清洁、润滑和更换易损件等;c.对重要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验证,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原材料管理:a.要建立合理的原材料采购渠道和供应商选择机制,确保原材料的质量稳定可靠;b.对原材料要进行严格的检验和入库控制,确保原材料符合产品的要求;c.原材料的存储要符合要求,避免受潮、受污染和受热等情况。
4.工艺控制:a.严格执行相关工艺标准和工艺流程,确保产品符合质量要求;b.在关键工艺环节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及时发现和纠正异常情况;c.根据产品特点和要求,对特殊工艺进行验证和确认,确保其正确性和可行性。
5.人员管理:a.对生产人员进行合理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操作技能和质量意识;b.建立严格的人员操作规范,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c.对关键操作人员进行定期的岗位轮换,防止出现工作疲劳和失误。
6.检验和测量:a.要建立完善的检验和测量体系,包括设备的校准、检测标准的制定和检测方法的确定;b.对检验结果进行记录和分析,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c.对产品的抽样品质进行定期的复检,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7.不良品处理:a.建立不良品的分类和处理机制,区分不同程度的不良品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b.对不良品进行原因分析和改善,确保类似问题不再出现;c.建立记录和追溯系统,对不良品的处理过程进行跟踪和记录。
总结: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需要从生产环境管理、设备管理、原材料管理、工艺控制、人员管理、检验和测量以及不良品处理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管理,确保产品的质量稳定可靠。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旳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旳次序号,如1.1.1旳第一位X1表达“机构与人员”章节,2.1.1旳第一位X1表达“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旳次序号,如1.1.1旳第二位X2表达“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规定,1.2.1旳第二位X2表达“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规定;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旳检查指导旳次序号,如1.1.1旳第三位X3表达“机构与人员”章节对
第一条规定细化旳第一种检查要点,1.1.2旳第三位X3表达“机构与
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规定细化旳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似。
附件 1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章条款内容节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1.1.1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1.1.2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1.1.3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1.2.1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机 1.2.2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构和人员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运行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施和工1.2.3作环境。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实施管理评审,定期对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1.2.4并持续改进。
查看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企业负责人是否组织实施管理评审。
*1.2.5企业负责人应当确保企业按照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企业负责人应当确定一名管理者代表。
1.3.1查看管理者代表的任命文件。
管理者代表应当负责建立、实施并保持质量管理体系,报告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和改进需求,提高员工满足法规、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1.3.2查看是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查看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体系运行情况和改进的相关记录。
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当熟悉医疗器械法律法规,具有质量管1.4.1理的实践经验,应当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际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处理。
——4—章条款节1.5.1*1.5.2*1.6.11.7.12.1.12.1.2*2.2.12.2.2厂房 2.2.3与设 2.3.1施内容查看相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是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能、工作经历作出规定;查看考核评价记录,现场询问,确定是否符合要求。
附件 1章条款节*机构和人员医疗器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内容检查状况应该成立与医疗器材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察供给的质量手册,能否包含公司的组织机构图,能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应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察公司的质量手册,程序言件或有关文件,能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该能独立履行职能,查察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能否明确规定对产质量量的有关事宜负有决议的权益。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相互兼任。
查察公司的任职文件或受权文件并比较有关生产、查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能否与受权一致。
公司负责人应该是医疗器材产质量量的主要责任人。
公司负责人应该组织制定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
查察质量目标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赞成人员。
公司负责人应该保证质量管理系统有效运转所需的人力资源、基础设备和工作环境。
章条款节**内容检查状况公司负责人应该组织实行管理评审,按期对证量管理系统运转状况进行评估,并连续改良。
查察管理评审文件和记录,核实公司负责人能否组织实行管理评审。
公司负责人应该保证公司依据法律、法例和规章的要求组织生产。
公司负责人应该确立一名管理者代表。
查察管理者代表的委任文件。
管理者代表应该负责成立、实行并保持质量管理系统,报告质量管理系统的运转状况和改良需求,提升职工知足法例、规章和顾客要求的意识。
查察能否对上述职责作出明确规定。
查察管理者代表报告质量管理系统运转状况和改良的有关记录。
技术、生产、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应该熟习医疗器材法律法例,拥有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应该有能力对生产管理和质量管理中实诘问题作出正确判断和办理。
查察有关部门负责人的任职资格要求,能否对专业知识、工作技术、工作经历作出规定;查察核查谈论记录,现场咨询,确立能否符合要求。
应该装备与生产产品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
查察有关人员的资格要求。
章条款节**厂房*与设施内容检查状况应该拥有相应的质量查验机构或专职查验人员。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
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
1。
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14—。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1。
X2。
X3,其中X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2.1的第二位X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为加强医疗器械生产监督管理,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根据《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其相关附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组织制定了《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无菌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植入性医疗器械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体外诊断试剂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1]指导原则用于指导监管部门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实施《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及相关附录的现场检查和对检查结果的评估,适用于医疗器械注册现场核查、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含延续或变更)现场检查,以及根据工作需要对医疗器械生产企业开展的各类监督检查。
[1]中文名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发文机构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文号食药监械监〔2015〕218号发文时间2015年9月25日目录1. 1机构和人员2. 2厂房与设施3. 3设备4. 4文件管理机构和人员编辑1.1.1 应当建立与医疗器械生产相适应的管理机构,具备组织机构图。
查看提供的质量手册,是否包括企业的组织机构图,是否明确各部门的相互关系。
[1]*1.1.2 应当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权限,明确质量管理职能。
查看企业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或相关文件,是否对各部门的职责权限作出规定;质量管理部门应当能独立行使职能,查看质量管理部门的文件,是否明确规定对产品质量的相关事宜负有决策的权利。
1.1.3 生产管理部门和质量管理部门负责人不得互相兼任。
查看公司的任职文件或授权文件并对照相关生产、检验等履行职责的记录,核实是否与授权一致。
1.2.1 企业负责人应当是医疗器械产品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1.2.2 企业负责人应当组织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
查看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的制定程序、批准人员。
附件1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
现场检查指导原则
医疗器械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现场检查指导原则(最新)
—4—
注解:
本指导原则条款编号的编排方式为:X 1。
X 2。
X 3,其中X 1为章节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一位X 1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2.1.1的第一位X 1表示“厂房与设施”章节;X 2为同一章节内条款的顺序号,如
1.1.1的第二位X 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一条要求,1.
2.1的第二位X 2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第二条要求;X 3为同一条款内细化的检查指导的顺序号,如1.1.1的第三位X 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
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一个检查要点,1.1.2的第三位X 3表示“机构与人员”章节对第一条要求细化的第二个检查要点。
其他章节编号规则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