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39.00 KB
- 文档页数:7
红罐凉茶王老吉的消费者行为学分析报告一、引言中国商标第一案——广州药业与加多宝母公司鸿道集团关于王老吉商标的纠纷非常引人注目, 2012年5月11日终于落幕,结果是自 2010年5月至今市面上所售的红罐王老吉,均属于侵权产品,广药集团有权对损失进行追索。
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不论王老吉是哪家的产品,总之,“王老吉”是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多年来一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厚爱与青睐。
本文就从消费者行为学的角度对红罐凉茶王老吉进行分析。
(以下内容不对产品进行加多宝或是王老吉的区分,只是从王老吉凉茶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二、产品综述(王老吉凉茶)1、历史背景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南方地区,这种凉茶其实不只夏季消暑,而是四季皆宜。
“秋冬防秋燥,春夏祛暑湿”。
百年凉茶,历久不衰,2006年,凉茶更是入选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岭南文化的一朵绚丽奇葩。
凉茶品种丰富,而声名以王老吉为最,具有“凉茶始祖”之美誉,有“凉茶王”之称。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1828年),至今已有185年。
王老吉本名王泽邦,乳名阿吉,清朝嘉庆年间出生于鹤山古劳水乡。
阿吉通晓医道,经常用草药给乡民治病,也掌握了配制清热凉茶的方法。
道光八年,广州爆发瘴疠,疫症蔓延。
王老吉凉茶创始人王泽邦为挽救患者,不惜以身试药,研制出一种凉茶配方。
这种凉茶不仅解除了乡民的病痛,也帮助乡民躲过了天花、疫症等灾难。
王泽邦从此声名大振,被道光皇帝召入皇宫,封为太医院院令。
道光十七年(1837),王泽邦在广州开设凉茶店,命名为“王老吉”。
王老吉凉茶自此诞生。
2、成分构成岗梅、淡竹叶、五指柑;配以山芝麻、布渣叶、金沙藤、金樱根、木蝴蝶;再加广金钱草、火炭母。
岗梅、淡竹叶等除心火,山芝麻、金沙藤等除肠胃实火。
班级:12工商管理2班姓名(学号):牟霖(124171729)题目:简述四个学习理论,各用两个例子来说明消费者的四种学习模式,以及相应的营销对策?答:1、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巴甫洛夫):借助于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练习可以建立起另一种中性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例1:王老吉——怕上火,喝王老吉。
在王老吉的广告中,王老吉凉茶大量出现在餐饮火锅、通宵看球、聚会、吃油炸食品、烧烤、夏日阳光浴等喜庆场所,画面中人们在动感的音乐中开心享受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凉茶王老吉。
王老吉新年篇广告也是试图使消费者形成条件反射,在购置年货时会想到王老吉。
这些广告很好地利用了经典性条件反射,促使消费者在现实中的这些场合自然而然地会想到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
将“上火”和“王老吉”这两个原本不相关的概念紧密结合在一起,产生了强烈的条件反射:当人们上火时第一时间向导的是喝王老吉。
王老吉同时应用了重复记忆的营销策略——在商场,超市都可以看见王老吉,几乎在所有大中型卖场都配有冰柜实物陈列、旺点空罐陈列、挂式小货架陈列、POP张贴等。
例2:益达——你的益达,是你的益达描述:便利超市里,一位女生走进店里挑选东西,选好了饭后,男生店员说:“这么晚才下班啊,我帮你把饭加热。
”正要结帐,女生拿起了旁边的口香糖示意还要买这个,男生说“这个好啊,能保护牙齿。
”于是女生又拿了一瓶。
付了帐后,男店员很体贴地说“好好照顾自己”,然后发现女生把一瓶口香糖落在了桌子上,提醒女生“你的益达”,女生说“是你的益达”,女生多买的那瓶原来是要送给这位男店员的。
温暖的画面,甜蜜爱情的场景,关爱他人的细腻举动,给消费者传递出一种良好的消费讯号,极大地刺激了消费者的欲望。
该广告采用了生活中熟悉的场景—超市购物,男女主角传递的信息也简单明了,一目了然,是消费者有很愉快的感受。
“甜蜜爱情”引人入胜。
超市购物,紧贴大家的生活,爱情的主题很好地满足了观众的情感诉求,经典性条件反射刺激消费者进行消费。
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多宝公司关于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的营销策略,结合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成功的全过程。
可以说,红罐王老吉能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稳中有升,并确保其相对优势地位,与这次准确的品牌定位分不开。
作为一次成功策划的典型案例,本文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深究,从而得出加多宝企业如何明确现状与困境,理清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为企业建立起品牌的经验,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模板。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简单介绍了加多宝公司旗下的王老吉成功的案例;第二部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简述消费者的行为是如何受其心理影响的;第三部分指出环境因素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
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面临着一连串的问题。
加多宝公司主要面临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其一,公司处于王老吉产品的定位尴尬当中,即是将红色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另一饮料”卖。
一方面,在其根据地广东,消费者将王老吉视为去火的凉茶,销量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在王老吉的另一主要销售地浙南,消费者将红色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
其二,王老吉要走出广东,浙南困难重重。
原因在于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而且内地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其三,企业宣传概念模糊。
加多宝公司不愿意以“凉茶”推广,限制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在广告宣传上显得模棱两可。
后来,加多宝公司找到了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拍一则广告片。
成美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产品的价值定位。
为此,成美公司给加多宝公司做了营销策划。
王老吉网络营销案例分析一、公司简介:广州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始创于1828年,历经百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我国中成药生产企业50之一,曾荣获“中华老字号”、“全国先进集体”、“广东省医药行业质量效益型先进企业”和中国五星级企业等荣誉称号等。
二、王老吉产品分析:王老吉以“清热解毒,预防上火”这个特性打入市场。
2.1产品的性能:(1)产品的性能有:清热解毒、祛痘养颜。
预防四时感冒发热,声沙哑痛。
主沉熬夜积火,燥热积滞、便秘、口干尿赤,牙痛溃疡等症,清热解毒、祛痘养颜。
(2)产品最突出的性能是:清热解毒预防上火(3)产品最适合消费者需求的性能是:清热解毒预防上火。
2.2:企业赋予产品的形象:王老吉诞生于1828年,被称为凉茶始祖,成为当地人日常的保健医药饮品,用来“清热解毒袪暑湿”。
并定位于“预防上火的饮料”推向全国。
2.3:消费者对产品形象的认识: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
2.5:产品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
三、王老吉消费者分析:3.1消费者的总体态势:1.广东的消费者饮用红罐王老吉主要在烧烤、登山等场合。
2.浙南,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家庭”。
3.消费者的这些认知和购买消费行为均表明,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用于“预防上火”,如希望在品尝烧烤时减少上火情况发生等,真正上火以后可能会采用药物,如牛黄解毒片、传统凉茶类治疗。
3.2现有消费者的态度: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的评价是“不会上火”,“健康,小孩老人都能喝,不会引起上火。
四、王老吉的网络营销分析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2003年,王老吉的宣传推广投入4000多万,2004年则增加到1个亿,2005年1个多亿,2006年世界杯期间广告投入更是激增,全年的广告投入估计2个多亿。
近三年王老吉广告投入连续以几何的趋势猛增。
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战略品牌释名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去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到了近代,王老吉凉茶更随着华人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
20世纪50年代初由于政治原因,王老吉凉茶铺分成两支:一支完成公有化改造,发展为今天的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王老吉凉茶颗粒(国药准字);另一支由王氏家族的后人带到香港。
在中国大陆,王老吉的品牌归王老吉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所有;在中国大陆以外的国家和地区,王老吉品牌为王氏后人所注册。
加多宝是位于东莞的一家港资公司,经王老吉药业特许,由香港王氏后人提供配方,该公司在中国大陆地区独家生产、经营王老吉牌罐装凉茶(食字号)。
背景2002年以前,从表面看,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是一个活得很不错的品牌,在广东、浙南地区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红罐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几年维持在1亿多元。
发展到这个规模后,加多宝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就必须克服一连串的问题,甚至原本的一些优势也成为困扰企业继续成长的障碍。
而所有困扰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企业不得不面临一个现实难题——红罐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饮料”卖?现实难题表现一:广东、浙南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认知混乱。
在广东,传统凉茶(如颗粒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煲制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
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可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
因此,红罐王老吉受品牌名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广东人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个方面,加多宝生产的红罐王老吉配方源自香港王氏后人,是经国家审核批准的食字号产品,其气味、颜色、包装都与广东消费者观念中的传统凉茶有很大区别,而且口感偏甜,按中国“良药苦口”的传统观念,消费者自然感觉其“降火”药力不足,当产生“下火”需求时,不如到凉茶铺购买,或自家煎煮。
王老吉消费者行为研究报告引言本报告旨在研究王老吉消费者的行为和偏好,以便为公司制定相应的营销策略提供参考。
通过对消费者行为的调查和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喜好,为王老吉的市场定位和宣传活动提供指导。
研究方法为了收集资料和信息,我们采取了以下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我们设计了一份涵盖消费者购买偏好、消费惯和品牌认知的问卷。
通过在线和离线途径发放问卷,并获得了大量的回复。
2. 焦点小组讨论:我们组织了几个王老吉消费者的焦点小组,参与者来自不同年龄和地区的人群。
通过小组讨论,我们深入了解了消费者的态度和观点。
3. 市场调研:我们分析了市场报告和竞争对手的数据,了解业内的趋势和竞争情况。
研究结果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1. 品牌认知:大部分消费者对王老吉品牌表示熟悉,并认为其是一个有信誉和良好口碑的品牌。
2. 健康意识:消费者认为王老吉是一个健康饮品,对其草药成分和营养价值表示认可。
3. 购买偏好:消费者更偏向购买方便携带的小包装王老吉产品,方便在外出时享用。
他们也对新品种和口味的产品表现出兴趣。
4. 价格敏感性:尽管消费者认可王老吉品牌的质量和效果,但他们对价格也有一定的敏感性。
价格的合理性会影响他们购买的决策。
建议基于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向王老吉提出以下建议:1. 品牌推广:加强品牌宣传和推广,维护和巩固王老吉在消费者心中的信任和形象。
2. 产品创新:持续推出新品种和口味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并吸引新的消费者群体。
3. 价格策略:根据消费者的价格敏感性,制定合理的价格策略,平衡产品的质量和价格之间的关系。
4. 渠道拓展:扩大销售渠道,使王老吉产品更便捷地触达消费者,满足他们在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结论通过本次研究,我们深入了解了王老吉消费者行为和偏好。
我们的建议将有助于王老吉制定有效的营销策略,提高市场份额,并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王老吉可以通过品牌推广、产品创新、价格策略和渠道拓展来提升竞争力,取得更好的市场表现。
王老吉案例分析王老吉如何进行市场定位?a) 对消费者进行定位研究;围绕消费者的价值需求而展开。
每一分钱的投入,都将致力于在消费者心目中占据一个独特而有价值的位置,从而迅速影响到消费者的购买选择,产生实效。
还有以下主要原因:1. 相对于凉茶的地域限制,如北方人在听到凉茶时会产生凉掉的茶水或隔夜茶的歧义等,而“上火”的概念是全国通行,而且如前所述,“上火”的概念在几千年来在中医的教育下深入人心,预防上火能帮助没有凉茶基础的市场了解从而接受红罐王老吉。
2. “上火”原因众多,不受季节影响,消费群体基数巨大,不同年龄、地区、性别的消费者都存在“预防上火”的需求,且无需教育。
3. 在有凉茶基础的市场,预防上火的饮料有药量减少的暗示,可以经常饮用。
由于口味变甜,中药气味和颜色的变化,都让消费者感受到从“药”转化为“保健”,可以一定程度上化解凉茶不适宜经常饮用的禁锢。
4. 王老吉的品牌优势能够很好在体现出来,王老吉是凉茶始祖,而凉茶最主要的功效是下火。
5. 红罐王老吉将自己定位在“预防”,能更好和羊城药业的凉茶颗粒这个药品区隔开来,避免混乱的竞争。
6. 由于有保健功能,能有效化解红罐王老吉的高价格障碍,也能令消费者更易于接受其淡淡的中草药味道。
7. 加多宝公司当时非常弱小,项目组认为推广这样一个“中国”特征明显的功能化饮料,不容易引起当时饮料业巨头如两乐、康师傅等迅速跟进,加上王老吉的品牌在凉茶、上火方面的优势也能给红罐王老吉一个有力保障。
B)对于竞争对手的市场研究:相比较叫其他凉茶类型,王老吉品牌历史悠久,神秘中药概念“清热解毒”,“上火”,“祛火”的概念深入人心,拥有其他凉茶类所不能拥有的优势,因此依靠“怕上火,喝王老吉”成为其代名词,而其以“预防上火的饮料”,其独特的价值,唤起消费者的需求。
预防上火的饮料”的需求在什么时候是最容易被唤醒?成美项目组认为在诸多饮料消费场合中,消费者第一提及喝红罐王老吉的往往是“烧烤、火锅、川菜、湘菜”这种情况,在这些场合推广定位不仅能够增强品牌印象,而且能迅速拉动消费。
13 消费者行为学概述第1章同,哪些方面不同。
根据你的观察给商场提出一些建议。
2.寻找某一产品或服务失败的例子。
你认为该产品或服务失败与企业对消费者缺乏了解或了解不够有关吗?如果该产品或服务想要东山再起,应该如何做呢?3.访问10位最近购买过品牌服饰的消费者和另外10位购买过品牌洗发水的消费者,询问他们在各自的购买中主要考虑到的因素是什么。
将这些因素与书中介绍的影响因素作比较,你从中可以得到什么结论?案例分析共生营销:打造年轻化的王老吉品牌2016年4月7日,王老吉召开“超吉+”4.0发布会,打响2016夏季营销战略。
下面从几个方面来说明王老吉如何步步为营,开启夏季营销狂欢模式的。
一、罐身互动营销,以产品为入口深度连接消费者4月7日,王老吉在广州召开“超吉+”4.0发布会,宣布与西山居《剑侠情缘手游》进行深度合作,共同推出以《剑侠情缘》游戏为主题的王老吉武侠罐。
在王老吉武侠罐上发起“横扫拉环淘大礼”活动(见图1-2),消费者通过手机淘宝扫一扫王老吉武侠罐拉环上的视觉码,即可参与互动,获得由王老吉、淘宝和西山居三方提供的丰富奖品。
图1-2 “横扫拉环淘大礼”王老吉罐通过这一超级媒介,拉近和年轻消费群体间的距离,同时通过凉茶大数据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化的产品和服务,以个性化的罐身打造和年轻消费者之间的互动,实现以用户为中心、以互动为纽带的“超吉+”共生营销。
2016年7月,他们再次推出王老吉英雄罐,发起“王者英雄 开罐有奖”活动(见图1-3),迈出了共生营销新的一步。
即日起,凡购买罐身印有“王者英雄 开罐有奖”字样的王老吉英雄罐,就有机会获得价值4 999元的巴西双人游大奖!从1.0时代到4.0时代,王老吉开启的是在大数据驱动下,以用户为中心的企业与企业、企业与平台之间的共生营销。
在“超吉+”4.0的凉茶大数据平台基础上,给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化的产品,比如2016年6月推出的无糖、低糖“twins ”款新品凉茶,以及个性化的罐身,成为他们下一步要做的事。
加多宝王老吉案例分析加多宝和王老吉是中国饮料行业中的两大知名品牌,它们之间的竞争也是业内公认的焦点。
在这场竞争中,加多宝曾经提起了一系列诉讼,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加多宝诉王老吉不正当竞争案”。
这一案例不仅在法律层面引起了广泛关注,更是在商业层面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分析。
本文将对加多宝王老吉案例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中的商业逻辑和竞争策略。
首先,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竞争可以追溯到它们的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
加多宝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凉茶品牌,一直以来都以“清凉解渴”为主打口号,定位于大众消费市场。
而王老吉则以“清热解毒”为主打口号,主要定位于中高端消费市场。
这两个品牌在产品定位和市场定位上的差异,决定了它们在竞争中的策略和手段。
其次,加多宝在诉讼中主要指控王老吉在产品包装、广告宣传等方面存在不正当竞争行为。
加多宝认为王老吉的产品包装和广告语中使用了“凉茶”这一词语,与其产品的定位和口号相近,存在误导消费者的嫌疑。
而王老吉则辩称其产品口味和功效与加多宝有所不同,不存在不正当竞争。
这一诉讼引发了广泛的舆论和消费者关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个品牌的形象和市场地位。
最后,从这一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加多宝和王老吉之间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之间的竞争,更是品牌形象、市场定位和消费者认知的竞争。
在这场竞争中,加多宝和王老吉都在不断调整自己的战略和策略,力求在市场中获得更大的份额和更好的口碑。
而这种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发展和进步,促使企业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也促使消费者更加理性和理性地选择产品。
综上所述,加多宝王老吉案例是中国饮料行业中的一场经典竞争案例,它不仅在法律层面引发了广泛讨论,更在商业层面引发了深刻的思考。
这一案例不仅仅是两个品牌之间的竞争,更是整个行业发展和消费者选择的缩影。
希望在今后的竞争中,企业能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和消费者体验,共同推动行业的健康发展。
王老吉的案例分析王老吉网络推广传播方法案例【案例背景】“怕上火,喝王老吉”,近年来,饮料行业的一匹黑马罐装饮料王老吉脱颖而出,一鸣惊人。
透过下面一组数据,我们不难看到王老吉的增长速度。
王老吉2002年销量1.8亿元,2021年销量6亿元,2021年销量15亿元,2021年销量超过25亿元(包括利包装),2021年销量更是超过了35亿元,加上盒装销量近40亿元,2021年销量则高达90亿元。
在南方一些地区的宴席上,“茅台酒、中华烟、王老吉”已成为不可缺少的几小件,打麻将熬夜、运动、看球赛后喝一罐王老吉更是成为一种时尚。
【案例简介】是什么原因使王老吉引爆凉茶市场,迅速飙红呢?梳理王老吉的发展史,我们注意到,有三大营销战役决定了这个品牌的崛起。
经分析,以下几方面是王老吉走向成功的关键。
(1)产品策略:精准的品牌定位任何一个品牌定位的成立,都必须是该品牌最有能力占据的,即有据可依。
如可口可乐说“正宗的可乐”,是因为它就是可乐的发明者,研究人员对于企业、产品自身在消费者心智中的认知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红罐王老吉的“凉茶始祖”身份、神秘中草药配方、175年的历史等,显然是有能力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这一定位。
由于“预防上火”是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真实动机,自然有利于巩固加强原有市场。
可见,王老吉的成功,关键在于确定了自己独特且能打动消费者的品牌定位――“预防上火”。
这一定位具有高度差异性,同时避开了同可乐等国内外饮料巨头的直接碰撞竞争,开辟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为王老吉迅速引爆凉茶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渠道策略:有力的营销手段有力的营销手段也是王老吉走向成功的“杀手锏”。
在销售模式上,王老吉采取总经销制,一个总经销商负责一个区域,经销商下面可发展多家邮差商(分销商),如批发邮差、餐饮邮差、士多邮差、夜场邮差、特通邮差、商超邮差、综合邮差等。
这种营销模式很好地控制整个价格体系,也保证各个分销环节的高利润,提高销售商的积极性。
王老吉广告案例分析一、精准的定位改变消费者的认知凉茶是广东、广西地区的一种由中草药熬制、具有清热祛湿等功效的“药茶”。
在众多老字号凉茶中,又以王老吉最为著名。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至今已有175年,被公认为凉茶始祖,有“药茶王”之称。
在2002年以前,加多宝公司的红色王老吉从表面看虽然销量稳定,盈利状况良好,有比较固定的消费群,但企业已经不温不火地经营了7年多,要想做大做强走向全国,面临着无法规避的硬伤。
1、作为凉茶困难重重在广东,传统凉茶(如冲剂、自家煲制、凉茶铺等)因下火功效显著,消费者普遍当成“药”服用,无需也不能经常饮用。
而“王老吉”这个具有上百年历史的品牌就是凉茶的代称,因此,王老吉受品牌名声所累,并不能很顺利地让传统消费者接受它作为一种可以经常饮用的饮料,销量大大受限。
另一方面,“凉茶”是典型性的地域性概念,除了两广,其他地区的消费者对于“凉茶”这一概念几乎一无所知,甚至有消费者在调查中说“凉茶就是凉白开吧?”,“我们不喝凉的茶水,泡热茶”。
而且,内地的消费者“降火”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如果以“凉茶”的概念切入全国市场,不但市场培育过程缓慢,而且教育“凉茶”概念的费用也是一个无底洞。
这成了王老吉打入全国市场难以逾越的障碍。
2、作为饮料危机四伏竞争对手: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为代表的碳酸饮料以康师傅、统一为代表的茶饮料、果汁饮料产品特点:淡淡中药味较高的零售价:3.5元/罐如果不能使红色王老吉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它就永远走不出饮料行业列强的阴影。
这就使红色王老吉面临一个极为尴尬的境地:既不能固守两地,也无法在全国范围推广。
原先存在的问题原来的品牌缺乏一个清晰明确的定位1.广告语“健康永恒,永远相伴”的概念模糊2.红色王老吉拥有凉茶始祖王老吉的品牌,却长着一副饮料化的面孔导致消费者认知混乱。
解决方案:明确告知消费者王老吉的定义、功能和价值品牌定位:预防上火的饮料核心诉求:怕上火,喝王老吉分析:“预防上火”这一定位具有高度差异性,同时避开了同可乐等国内外饮料巨头的直接碰撞竞争,开辟了自己的生存空间,为王老吉迅速引爆凉茶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针对王老吉案例的消费者行为分析前言本文主要介绍了加多宝公司关于红色罐装王老吉(以下简称红罐王老吉)的营销策略,结合消费者购买该产品的心理及环境因素,深入分析了红罐王老吉品牌定位成功的全过程。
可以说,红罐王老吉能在竞争激烈的饮料行业中稳中有升,并确保其相对优势地位,与这次准确的品牌定位分不开。
作为一次成功策划的典型案例,本文将从消费者的角度进行分析,深究,从而得出加多宝企业如何明确现状与困境,理清企业的发展战略,最终为企业建立起品牌的经验,为各企业发展提供参考模板。
本文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是案例背景,简单介绍了加多宝公司旗下的王老吉成功的案例;第二部分结合消费者的心理特点,简述消费者的行为是如何受其心理影响的;第三部分指出环境因素能改变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从而影响消费行为;第四部分总结。
第一部分:案例背景广东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旗下的红色王老吉饮料的销售业绩连续六七年都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当中。
加多宝公司的管理层发现,要把企业做大,要走向全国,他们面临着一连串的问题。
加多宝公司主要面临着如下的几个问题。
其一,公司处于王老吉产品的定位尴尬当中,即是将红色王老吉当“凉茶”卖,还是当“另一饮料”卖。
一方面,在其根据地广东,消费者将王老吉视为去火的凉茶,销量大大受限;另一方面,在王老吉的另一主要销售地浙南,消费者将红色王老吉与康师傅茶,旺仔牛奶等饮料相提并论。
其二,王老吉要走出广东,浙南困难重重。
原因在于在两广以外,人们并没有凉茶的概念,而且内地消费者“降火”的需求已经被填补,大多是吃牛黄解毒片之类的药物。
其三,企业宣传概念模糊。
加多宝公司不愿意以“凉茶”推广,限制其销量,但作为“饮料”推广又没有找到合适的突破口,因此,在广告宣传上显得模棱两可。
后来,加多宝公司找到了成美(广州)行销广告公司拍一则广告片。
成美公司经过认真研究发现,王老吉的核心问题不是通过简单地拍广告可以解决的,关键问题是没有产品的价值定位。
为此,成美公司给加多宝公司做了营销策划。
为了了解消费者的认知,成美公司的研究人员在进行二手资料收集的同时,对加多宝内部、两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进行了访谈。
通过调查发现,消费者对红色王老吉并无“治疗”要求,而是作为一个功能饮料购买,购买红色王老吉的真实动机是“预防上火”;同时发现王老吉的直接竞争对手并未占据“预防上火”的饮料定位。
进一步的研究显示,中国几千年的中药概念“清热解毒”在全国广为普及,“上火”、“去火”的概念也深入人心,这就使红色王老吉突破了地域的局限。
最终王老吉的价值定位浮出水面,即“预防上火的饮料”。
随后的工作就是将王老吉的价值主张传递给消费者,红色王老吉的电视媒体选择从一开始就主要锁定覆盖全国的中央电视台,并结合原有销售区域(广东、浙南)的强势地方媒体,在2003年短短几个月内,一举投入4000多万元,销量迅速提升。
同年11月,企业乘胜追击,再斥巨资购买了中央电视台2004年黄金广告时段。
从此,王老吉迅速红遍了全国大江南北。
2003年,红色王老吉的销售量激增,年销售额增长近400%,从1亿多元猛增至6亿元,2004年则一举突破了10亿元。
第二部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个体及心理因素分析一、消费者资源(1)经济资源收入的变化会引起消费者需求重心的改变。
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人们会将需求重心向健康、舒适、方便侧重,对于产品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
据市场调查显示,由于消费者的健康意识日益增强,碳酸饮料不再占有统治地位,功能性饮料成为市场的新宠,其中“凉茶”市场更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增长。
红罐王老吉市场零售价为3.5元/罐,单从价格上看不能与其他饮料区分开来,并没能占有优势,但结合其品牌定位,可当饮料喝之余还能“防上火”,各种场面下都方便饮用,价格也并非高不可攀,能吸引大批消费者。
(2)时间资源消费者一般在家中、逛街、外出就餐、旅游、烧烤等场合饮用罐装王老吉,就能达到解渴并预防上火的效果,而且罐装比盒装更易于保存,因而消费者能大量选购,使用方便,节省时间。
(3)知识资源1、产品或品牌知名度分析中华老字号2008年中国食品产业成长领袖品牌最畅销民族饮料品牌2008年消费者满意度第一2、产品或品牌形象分析在广东、浙南一带,王老吉的品牌可谓家喻户晓,说起凉茶想到王老吉,说起王老吉就想到凉茶。
这一联想充分说明了王老吉这个老品牌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和信誉度,对红罐王老吉的成功起关键性作用。
此外,产品有淡淡的中药味,为其“预防上火”的功效打下品质保证。
3、消费者的知识(1)价格知识:康师傅绿茶冰红茶(500ml)3元统一奶茶 3.5元可口可乐(600ml)3元农夫果园(600ml) 3.5元雪碧(600ml)3元娃哈哈(500ml) 3.5元相比之下,红罐王老吉在老牌子的包装下,解渴之余还能防上火,价格也并不高,普遍大众都能消费得起。
(2)购买知识:2003年,加多宝仅在广告上就投入了1个多亿,在强大的广告拉动之下,伴随“怕上火,喝王老吉”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红色罐装王老吉冲出广东,迅速打开国内市场。
到现在几乎全国各大超市都有出售。
4、建议策略王老吉处于产品生命周期中的成熟期,在这一阶段,竞争逐渐加剧,只能采取主动出击的策略,使成熟期延长。
在扩展市场方面,还应紧扣“预防上火”这一定位加大传播、更新形象、增加产品,尤其在北方,人们对“凉茶”的观念不强,可以从战略的角度,宣传红罐王老吉的喜庆气氛,使人意识到喝王老吉,不用吃药就达到防上火的效果,在传统观念较强的北方,一定能大受欢迎。
二、消费者购买动机1、消费者对于王老吉的需要从需要的起源来看属于生理需要(出于解渴的需要),同时王老吉具有防上火的功效,可以解决消费者的保健需要。
2、消费者购买王老吉的动机(1)需要和动机的联系:消费者想预防上火是需要,王老吉能防上火的广告宣传是诱因。
需要经唤醒产生了促使消费者由于怕上火而购买王老吉的动机。
这种需要也可以直接引起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从而导致人朝特定目标行动。
(2)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的具体动机:求实动机——预防上火求便动机——喝饮料就能防上火心理动机——支持民族品牌模仿或从众动机——受名人广告影响3、消费者的动机及应对策略①消费者的动机是隐形动机(即消费者没有意识到自己将会上火)。
应对策略:通过意识引导让消费者的隐形动机变为显性动机加大宣传,引导消费者购买红罐王老吉②基于多重动机的市场营销策略在确立的品牌定位后,加多宝进一步明确了营销推广的方向,主要以创意广告来推广品牌。
其过程大概如下:在第一阶段的广告宣传中,红罐王老吉都以轻松、欢快、健康的形象出现,避免出现对症下药式的负面诉求;为更好地唤起消费者的需求,电视广告选用了消费者认为日常生活中最易上火的五个场景:吃火锅、通宵看球、吃油炸食品薯条、烧烤和夏日阳光浴,画面中人们在开心享受上述活动的同时,纷纷畅饮红罐王老吉。
结合时尚、动感十足的广告歌反复吟唱“不用害怕什么,尽情享受生活,怕上火,喝王老吉”,促使消费者在吃火锅、烧烤时,自然联想到红罐王老吉,从而促成购买;在地面推广上,除了强调传统渠道的POP广告外,还配合餐饮新渠道的开拓,为餐饮渠道设计布置了大量终端物料,如设计制作了电子显示屏、灯笼等餐饮场所乐于接受的实用物品,免费赠送。
在传播内容选择上,充分考虑终端广告应直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将产品包装作为主要视觉元素,集中宣传一个信息:“怕上火,喝王老吉饮料。
”餐饮场所的现场提示,最有效地配合了电视广告。
正是这种针对性的推广,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了更强、更直观的认知。
王老吉的市场营销成功地赢得千万消费者的关注和信赖。
总结以上过程,广告对推广品牌传播到位,这主要原因有两点:A、广告表达准确;B、投放量足够,确保品牌定位进入消费者心智。
三、消费者的知觉(一)红罐王老吉的消费者知觉过程分析及应对策略市场营销涉及两个方面:知与用。
王老吉的策略是让消费者先知后用,即先以风暴般的宣传活动(广告,促销,公益等)刺激消费者,不断让消费者接受与红罐王老吉有关的文字、图片、符号等。
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就是加多宝在宣传的过程中淡化了“凉茶”的概念,而一而再地提醒消费者其产品能“防上火”,从而达到广告所传达出来的产品特性让不同感知水平的消费者都能够理解接受的效果(因为“凉茶”仅局限于岭南一带,而“上火”是一个全国普遍性的中医概念)。
但在“用”这一方面加多宝公司处理得不太好。
最明显的是产品单调,不能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最近还出现“夏枯草事件”。
策略:加强与王老吉集团合作,共同研制,开发新产品;严把质量关,并适当推出不同口味。
(二)消费者对红罐王老吉质量的知觉分析及应对策略1、重视内在线索——加强产品生产质量的监管及研发,红罐王老吉既要保持“防上火”的功效,又要改善口味,吸引更多消费者;2、重视外在线索——加强加多宝企业形象的宣传,提升王老吉这个老品牌的地位,提高企业声誉。
(三)消费者对购买风险的知觉分析及应对策略功能风险——担心王老吉能否达到预防上火的效果——加大消费者使用效果回访及正面宣传。
物质风险——担心红罐王老吉的质量——加大企业形象宣传。
经济风险——红罐王老吉在市场上价格并没优势——进一步宣传其“防上火”的功效,让消费者感觉物有所值。
心理风险——买了后悔,怕不好喝——渲染喜庆气氛,广告注重突出“红”、“吉”。
四、消费者的学习,记忆1、借助某种刺激与某一反应之间的已有联系,经由联系可以建立起另一种刺激与同样反应之间的联系。
策略:在“怕上火,喝王老吉”的广告语深入人心的基础上,注重开发产品的不同功效。
2、避免产生负面结果的行为。
策略:注意保持王老吉品牌的信誉和质量优良性,多与消费者进行互动,接受反馈并及时调节生产。
第三部分: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分析一、文化价值观1、影响消费者价值观因素加多宝公司一直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其中对消费者消费价值观影响最大的是:①承传180年老品牌,质量、信用有保证;②热心公益,主动承担企业的社会责任。
2、消费者价值观分析红罐王老吉的消费者肯定会受到“王老吉”这一优秀的传统品牌文化的影响,会使得消费者在消费的过程中不自觉的考虑到红罐王老吉的这种优势。
在为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捐出两个亿后,“加多宝”顿时红遍大江南北,一时成为民族企业的典范,网络上甚至出现“要捐就捐一个亿,要喝就喝王老吉”的言论,掀起王老吉抢购热潮,为红罐王老吉进军全国打下基础。
二、社会阶层1、消费阶层红罐王老吉价格适中,普遍大众都能消费起,而且其广告大力宣传产品适合人多、喜庆的场合饮用,所以红罐王老吉并不是针对某一阶层的饮料,而是适合男女老少的日常消费品。
2、无阶层的优势这一方面有利于加大消费者的需求量,不至于把销售人群限定在某一范围内,另一方面有利于这一品牌在百姓生活中相互口传,增加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接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