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填方路基沉降观测专项方案
- 格式:doc
- 大小:171.50 KB
- 文档页数:11
施工情况路基填筑施工严格按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同时将各压实级区分别进行提高,即90%→93%,93%→95%,95%→97%。
土方填筑采用分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不超过20cm,填筑材料为低液限粉土和低液限粘土,每层填土压实前需平地机整平,以确保填土压实的均匀性。
1#观察点地基采用强夯处理,地质条件有所改善,2#观察点地基上铺设有50cm厚砂砾石垫层作为隔离层,3#观察点地基只进行碾压后直接进行路基填筑。
观察数据分析和结论路基沉降随着路基填筑高度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而增大,路基在填筑过程中,路基沉降速度较快,竣工后的路基沉降相对较缓慢。
路基沉降全部是地基沉降,路基填方本身基本不发生压缩沉降,可以不计。
说明路基各区域压实标准的选择可以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
地基沉降与地质条件和填土高度(即地基单位面积受力)有关。
地质条件越好,填筑高度越低,沉降越小,反之,路基沉降越大。
通过观察可以发现,3个沉降观察点的地基沉降值不同,以2#点沉降值为最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其地质条件较差,地基承载力小,且路基填筑高度大,其地基虽经过砂砾垫层加固处理但并不能使其地质条件有根本的改善。
对于1#点,虽然其地质条件较差,但因其地基经过强夯处理后地质条件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使其地基承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因而地基沉降相对较小。
而3#点本身地质条件相对较好,因而3#点地基沉降也相对较小。
通过对沉降曲线图的观察分析可以看到,路基沉降在路基填筑初始阶段较慢,当路基填筑达到一定高度时,沉降随着填筑高度的增加迅速增大,当路基填筑即将竣工和竣工后,路基沉降又呈缓慢增加形式,直至路基完全稳定下来,见沉降曲线图。
分析原因如下:路基在初始填筑过程中,由于原地基具有一定的承载力可以承受一定高度填土产生的压力,在地基容许承载力范围内,地基沉降呈现出类似弹性变化的形式,即地基沉降随着填土高度的增加而增加。
当填土增加到一定高度时,即土方填筑产生的压力等于地基承载力时,地基受力处于极限状态。
公路工程项目名称路基沉降观测及变形观测实施方案编制:复核:审批:项目部XXXX年XX月XX日一、工程概况XXXXXXXXXXXXXXX为新增国道主干线XXX胶南至海晏公路的重要关联路段,本项目起点位于XXX,终点位于XXX,路线全长XXXXkm,施工范围为:KXX+000~KXX+000,主线采用双向四车道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
桥涵设计汽车荷载采用公路-Ⅰ级。
本标段工程量主要有:路基主线XXXXkm、匝道XXXXkm,主线大桥XX座、通道桥XX座、匝道中桥XX座,涵洞XX道,分离式立交XX处,互通式立交XX处,服务区XX处。
二、编制及测量依据1、《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2、《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3、《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 GB/T 12898-2009);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1);5、设计图纸;6、设计院交桩成果;7、控制点加密成果。
三、适用范围适用于本标段所有高填深挖路段。
四、观测目的及范围1、观测目的为了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保证工程按预期目标顺利进行,必须对路基及高边坡进行沉降观测,以便充分了解边坡和路基的沉降值,沉降变化趋势和稳定情况,从而控制高填土和深挖方速率。
在实际填筑中应严密监视各种埋设仪器的观测指标,及时进行综合分析而定。
根据沉降量资料分析确定规定日期后沉降是否满足要求,根据沉降变化情况指导施工,确保全线施工质量。
2、观测范围本标段的范围KXX+000-KXX+000,包括KXX+677-KXX+000,323M的高填土路基;KXX+000-KXX+659左侧深路堑;KXX+103-KXX+655右侧深路堑;KXX+755-KXX+019左侧深路堑;KXX+267-KXX+444左侧深路堑;KXX+469-KXX+589左侧深路堑;KXX+210-KXX+390左侧深路堑;KXX+703-KXX+906左侧深路堑;KXX+219-KXX+424右侧深路堑;KXX+036-KXX+234左侧深路堑;KXX+716-KXX+925右侧深路堑。
高填方路基专项方案1. 背景介绍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道路需要建设和修复。
在道路建设中,路基是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承托和分散交通载荷。
高填方路基是指在道路修建过程中,需要填充大量土壤或石料以提高路基高度和稳定性的情况。
2. 目标与要求本文档旨在提供一套高填方路基专项方案,确保道路修建中路基的质量和稳定性,从而提高道路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具体目标和要求如下:•提供一种高效的土方挖掘和填充方法,以确保填方后的路基能够满足设计要求的高度和稳定度。
•降低填方土方工程中的土方损失率,减少资源浪费,保护环境。
•确保填方土方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避免项目延误和质量问题。
•提供安全的施工方案,保障施工人员和周围居民的人身安全。
3. 方案概述本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关键步骤:3.1 土质分析和设计在开始填方路基施工之前,需要进行土质分析和设计。
土质分析将提供土壤的物理和力学性质,以便确定填方土壤的来源和处理方式。
土质设计将根据道路设计要求,确定填方土壤的合理标准和指标。
3.2 土方挖掘和处理根据土质分析和设计结果,进行土方挖掘和处理。
土方挖掘应基于合理的施工计划和顺序,确保土方的平稳和安全。
挖掘后的土方应进行合理的堆放和处理,避免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和破坏。
3.3 填方施工填方施工是整个高填方路基工程的关键环节。
在填方施工中,应严格按照土质设计的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
填方土方应逐层压实,以提高路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同时,填方施工中应注意土方的湿度和密度控制,确保填方土方能够达到预期的工程要求。
3.4 工程检测和质量控制在填方路基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工程检测和质量控制,以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的合理控制。
工程检测主要包括土方质量检测和路基平整度检测等。
质量控制主要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监管和巡检,确保施工符合规范和标准。
4. 实施计划为了确保高填方路基专项方案的顺利实施,需要制定合理的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应包括以下内容:•土质分析和设计的时间和人力安排。
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一、前言。
路基沉降观测是公路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能够及时发现路基沉降情况,为工程安全和运营管理提供重要数据支撑。
因此,制定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观测实施方案对于保障公路工程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观测目的。
1. 了解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为工程安全提供数据支持。
2. 为路基设计提供参考依据,及时调整设计方案,保障工程质量。
3. 为路基维护提供依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延长路基使用寿命。
三、观测内容。
1. 路基沉降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代表性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观测参数,包括沉降量、变形速率等,以及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选择合适的观测方法,包括传统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监测技术的应用。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
四、观测方案。
1. 观测点的选择,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观测点进行沉降观测,覆盖整个路基工程的主要部位。
2. 观测参数的确定,确定沉降量、变形速率等观测参数,并确定观测频次和观测时段,一般情况下,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沉降观测。
3. 观测方法的选择,采用传统的测量方法和现代化的监测技术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
五、实施步骤。
1. 观测点的布设,根据路基工程的特点和重要性,确定观测点的位置,并进行布设。
2. 观测参数的测量,按照确定的观测参数和观测频次进行沉降观测,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观测数据进行及时、准确的处理和分析,形成观测报告,及时发现路基沉降问题。
4. 处理建议的提出,根据观测报告的结果,提出相应的处理建议,及时采取维护措施,保障路基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路基沉降与稳定观测专项方案一、编制依据1、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LQSG-6标段《施工招标文件》;2、济南至乐陵高速公路LQSG-6标段《两阶段施工图设计》;3、《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4、《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5、《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6、现场踏勘调查所获取的相关资料;7、我单位施工类似工程积累的施工经验。
二、工程概况我标段沿线填方路段进行沉降与稳定观测。
路基观测断面设置间距:路基填土边坡高度大于5m路段,沿纵向间隔15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其余路段间隔200m设置一个观测断面。
三、工后沉降控制要求对于路堤工后沉降(路面设计使用年限或大修年限内的残余沉降)不满足下表要求的一般路基,需采取处理措施。
工后沉降控制标准1、一般路段设计工后沉降控制标准参照山东省的习惯做法小于20cm。
2、一般路段设计为路基本体填土预压,预压高度为路床顶面高程。
预压时间为填土完成后至路面施工前6个月(桥头路基为9个月)。
3、路面铺筑应在沉降稳定后进行,采用双标准控制:即要求工后沉降小于设计容许值;同时连续两个月观测的沉降量每月不超过5mm,方可卸载至路床并开始施工路面。
四、观测目的及器具为确定路基沉降对路基稳定性的影响,对路堤施工进行动态观测,软土地基路堤的的动态观测,其观测的项目、目的、仪具见下表。
沉降与稳定动态观测表五、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1、仪器设备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路基在不断填筑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响小的高精度铝合金水准尺。
在不具备铝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2、人员素质作业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分析原因并正确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方案施工单位: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庆市小塆立交工程项目经理部2011年7月28日目录、工程概况 (1)二、............................................................... 相关技术要求1三、................................................................... 时间安排1四、............................................................... 施工观测内容1五、......................................................... 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2六、............................................................... 施工观测方法2(一).................................................................... 、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2.(二).................................................... 、沉降管设置及观测3.(三).......................................................... 、基桩的设置4..(四).......................................................... 、观测的管理4..一、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重庆西彭工业园区,是由三个交叉组成的复合式互通立交,是主城区快速路网规划中的“二纵线”、“一纵线”与重庆绕城高速相交的一个重要工程。
目录一、工程概述..................................... - 1 -1.1、工程简介................................ - 1 -1.2、水文、地质情况.......................... - 1 -二、编制依据..................................... - 2 -三、沉降观测的目的、范围及内容................... - 2 -3.1 观测目的................................. - 2 -3.2 观测范围、内容........................... - 2 -四、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3 -4.1、深挖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3 -4.2、填方路基沉降变形观测.................... - 6 -五、沉降变形测量要求............................ - 11 -6.1 一般要求................................ - 11 -6.2 观测水准基点、工作基点、沉降变形点的布设要求........................................ - 11 -六、观测仪器及人员组成.......................... - 14 -6.1 沉降监测仪器配备表...................... - 14 -6.2 水平位移监测仪器配备表.................. - 14 -6.3 人员组成及职责.......................... - 14 -七、测量观测资料整理及提交资料.................. - 15 -7.1 一般要求................................ - 15 -8.2 资料整理................................ - 15 -八、附件(相关图纸)............................ - 16 -一、工程概述1.1、工程简介xxxxxxxx标,项目起点位于贵州省湄潭县石莲镇境内,路线向西途经湄潭县、瓮安县,终点在瓮安县珠藏镇板坡村。
一级公路沉降、位移观测方案第一篇:一级公路沉降、位移观测方案高速公路建设过程所面临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都更加复杂化,高填方路基大量出现,最大填方高度甚至超过 50 米,进行高填方路基施工。
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掌握高填方路基施工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高填方路基特点高填方路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填筑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填筑问题较多,控制起来比较困难;二是高填方路基填筑较高,要求路基具有良好的边坡稳定性及足够的整体抗压性;三是路堤本身累积沉降大,必须严格控制路堤单位填筑高度的工后沉降要求更为严格;四是高路堤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门分析和验证。
基于以上特点,路基填筑完毕之后,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路基填筑完毕之后,虽然地基所承受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使用过程中除了土压力之外,它还将受到行车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必须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趋于稳定。
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高填方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填筑段试验。
作为试验段,控制长度大于200m。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以及各种参数,进行反复试验。
确定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和参数,便于施工阶段的施工。
在施工前必须仔细勘察填方区域,了解其地质和土质情况,尤其是特殊地基,应根据相关规范,对地基进行处理。
可先将地面的树木和腐殖质土清除,并排除积水,晾晒、平整,然后采用压路机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
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 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进行摊铺和整平阶段。
然后采用自重30t 以上大型履带式推土机初步摊平,并在初平后,进行来回碾压,完成初步压实,以利于平地机平整。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项目名称:沉降观测专项施工
施工单位:XX施工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XX省XX市XX区
工程规模:
二、工程目标
(1)汇总工程地点的地基沉降情况,为下一步的施工提供依据。
(2)判断施工对现有的地基沉降是否会有影响,能够准确地估算出施工所造成的沉降量,并及时监督和采取措施。
三、施工方案
1.沉降观测点的布置
为了掌握施工现场的地基沉降情况,主要进行沉降观测的点布置,按照需要安装沉降观测仪,组成沉降观测网络,满足要求。
沉降观测点的密度应该在每平方公里50—80个,确定每个观测点的经纬度,高程,必要时还需要确定地质构造,岩性,节理,含水量等。
2.沉降观测要求
通过沉降观测仪,实时观测沉降变化,采集沉降数据,采用集中自动记录仪,每半小时记录一次,以小时为单位,连续记录沉降变化,采集数据质量要求高,沉降量的具体范围要结合工程需要确定。
3.沉降结果分析
结合实测结果,进行沉降情况分析,包括时间沉降分析,空间沉降分析,局部沉降分析,以及各种沉降方式的分析。
路基沉降监控量测专项方案一、方案目的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建设中重要的技术指标之一,对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具有重要影响。
为了及时准确地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制定专项监测方案是必要的。
本方案旨在建立科学合理的路基沉降监控量测方案,保证公路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二、监控目标1.实时监测路基沉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2.分析研究路基沉降的原因和机制,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3.基于监控数据,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保证公路使用寿命和行车安全。
三、监控范围本方案主要针对新建公路的路基沉降进行监控量测,包括路基填筑部分和边坡部分。
四、监测设备及方法1.监测设备:选择精度高、性能稳定的自动化测量设备,包括全站仪、测量电子水准仪等;2.监测方法:采用稳定性好、可远程监测的自动化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测量沉降点的三维坐标变化。
五、监控点设置1.路基填筑部分:按照公路施工图纸上的设计要求设置监测点,一般包括填筑顶面、填筑底面和填筑中面等部位;2.边坡部分:根据地质勘察报告和设计要求,设置边坡表面和边坡内部的监测点,覆盖边坡变形范围。
六、监测频次及数据处理1.监测频次:按照施工工期和公路使用要求,定期进行监测,一般为每3个月进行一次;2.数据处理:监测到的数据及时传输到数据处理中心,通过专业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和处理,生成监测报告和图表。
七、异常处理和报警机制1.异常处理:监测到沉降超过正常范围或存在未知变形的情况时,立即进行现场调查,分析变形原因,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维修;2.报警机制:设立实时监测报警系统,当监测数据超过设定的阈值时,自动触发报警,及时通知相关人员。
八、监测结果分析与利用1.监测结果分析:对所得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和趋势分析,找出沉降规律和变形趋势,为后续工程提供参考;2.监测结果利用:基于监测结果,制定科学的维护和修复计划,经验值加工并运用于其他类似公路工程。
九、监测报告和记录1.监测报告:每次监测完成后,及时编制监测报告,包括监测数据、分析结果、异常情况处理措施等;2.监测记录:建立完善的监测记录系统,记录每次监测的时间、地点、仪器使用情况等相关信息。
路基沉降观测方案优秀工程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键盘上,敲击声伴随着我的思考,一幅路基沉降观测方案的画面在脑海中逐渐浮现。
下面,就让我用这十年的经验,为你展现一份优秀工程方案吧。
一、项目背景这是一条新建的高速公路,全长120公里,途径多个城市,是我国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确保工程质量,预防路基沉降带来的安全隐患,我们需要对路基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1.掌握路基沉降变化情况,为施工调整提供依据。
2.验证路基设计参数的正确性,提高设计水平。
3.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提高我国高速公路建设质量。
三、观测内容1.路基沉降观测点的布置:根据路基宽度、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因素,合理布置观测点。
2.观测设备:采用高精度水准仪、全站仪、卫星定位仪等设备,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
3.观测方法:采用水准测量、三角测量、卫星定位测量等多种方法,全面了解路基沉降情况。
四、观测步骤1.准备工作:对观测人员进行培训,确保他们熟悉观测设备和方法;检查观测设备,确保其正常工作。
2.布设观测点:在路基上按照设计要求布设观测点,并做好标记。
3.进行观测:按照观测方案,定期对观测点进行观测,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将观测数据进行分析,了解路基沉降变化情况。
5.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五、观测周期根据路基沉降规律,观测周期分为初期观测、中期观测和长期观测。
1.初期观测:在路基施工期间,每周进行一次观测。
2.中期观测:在路基施工完成后,每月进行一次观测。
3.长期观测:在路基使用期间,每季度进行一次观测。
六、质量控制1.观测数据:确保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对观测数据进行校核。
2.观测方法:采用多种观测方法,相互验证,提高观测数据的可靠性。
3.施工调整:根据观测数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确保工程质量。
七、成果整理1.观测报告:整理观测数据,编写观测报告,为工程验收提供依据。
3.技术交流:参加行业内技术交流活动,分享观测成果,推动我国高速公路建设技术的发展。
目录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 (3)1.1编制内容 (3)1.2编制依据 (3)1.3编制目的 (3)2.本项目高填方路基工程的特点 (3)3. 监测断面及监测元件布置和埋设 (3)3.1监测断面 (3)3.2监测元件布置 (4)3. 3监测元件埋设 (4)4. 路肩沉降监测方案 (5)4.1总体监测方案 (5)4.2.建立沉降监测基准网 (5)4.3水准测量的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6)4.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7)4.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7)5. 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监测方案 (8)5.1总体监测方案 (8)5.2建立水平位移监测网 (9)5.3水平角和距离观测方法、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9)5.4观测仪器设备及其性能要求 (11)5.5监测方法、技术和精度要求以及监测周期 (11)6.监测质量控制 (13)6.1 监测作业原则 (13)6.2监测桩的控制 (13)6.3基准点和工作基点控制 (14)6.4观测数据的控制 (14)7资料整理和成果报告 (14)7.1资料整理…………………………………………………………………………………7.2成果报告 (15)附表 (16)附图 (18)1.编制内容、依据及目的1.1编制内容(1)高填方路基的路肩在路基填土重力等的作用下的沉降量的监测方案(2)高填方路基的地表水平位移量和隆起量的监测方案。
1.2编制依据(1)XX高速公路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两阶段施工设计图(2)《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公路勘测规范》(JTG C10-2007)(4)《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JTJ017-96)1.3编制目的(1)路堤的路肩沉降量观测——用于沉降管理。
根据测定数据观测沉降趋势,预测稳定时间和工后沉降量;为土石方沉降量计算提供依据。
(2)地表水平位移量及隆起量——用于稳定管理。
监测地表水平位移及隆起情况,以确保路堤施工的安全和稳定。
一、方案背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各类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日益增多,其中路基、桥梁、建筑物等结构的安全稳定性备受关注。
为确保工程质量和使用安全,对沉降和位移进行实时监测成为必要手段。
本方案旨在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沉降位移观测专项方案,为工程项目的安全运行提供数据支持。
二、观测目的1. 了解工程结构的沉降和位移情况,为设计、施工、管理及科学研究提供依据。
2. 及时发现工程结构的变形异常,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工程安全。
3. 对比分析沉降和位移数据,为后续工程优化提供参考。
三、观测内容1. 路基沉降观测:- 观测路基中心线、两侧及拐角处的沉降情况。
- 观测路基基底沉降情况,包括填土厚度、压实度等。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 观测桥梁墩台顶面沉降和墩台底面沉降。
- 观测墩台水平位移,包括横轴线方向和纵轴线方向。
3. 建筑物沉降观测:- 观测建筑物基础沉降、主体结构沉降及附属结构沉降。
- 观测建筑物倾斜情况。
4. 裂缝观测:- 观测工程结构裂缝的长度、宽度、深度及发展情况。
四、观测方法1. 水准测量法:- 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水准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2. 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法:- 利用GPS接收机进行静态或动态观测,测量精度应达到厘米级。
3. 全站仪测量法:- 采用全站仪进行角度、距离测量,测量精度应达到毫米级。
4. 裂缝观测:- 采用裂缝测宽仪、裂缝测深仪等仪器进行观测。
五、观测频率1. 路基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月观测一次,竣工后每季度观测一次。
2. 桥梁墩台沉降及位移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3. 建筑物沉降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4. 裂缝观测:施工期间每周观测一次,竣工后每月观测一次。
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对观测数据进行整理、分析,绘制沉降、位移曲线图。
2. 分析沉降、位移原因,提出改进措施。
3. 对比分析不同观测点的沉降、位移数据,评估工程结构的稳定性。
目录一、工程概况............................... 错误!未指定书签二、编制说明............................... 错误!未指定书签1 •编制依据............................. 错误!未指定书签2 •编制原则............................. 错误!未指定书签3 •编制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三、监控测量组织体系机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1 •组织机构............................. 错误!未指定书签2 •监控量测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四、高填方路基位移与沉降观测 ....................... 错误!未指定书签1 •位置桩埋设及观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2 •水准点埋设及精度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3 •观测频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4 •施工中观测控制标准......................... 错误!未指定书签5 •观测成果及成果整理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五、路基软基换填沉降观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1. 作业准备 ............................. 错误!未指定书签2. 技术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3. 施工顺序............................. 错误!未指定书签4. 观测频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5. 测量成果统计及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六、高边坡沉降观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七、观测实施流程........................... 错误!未指定书签八、报警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1. ............................................................................ 稳定控制标准错误!未指定书签2 •报警流程 ............................. 错误!未指定书签九、监测技术要求........................... 错误!未指定书签1. 人工巡视 ............................. 错误!未指定书签2. 裂缝监测............................. 错误!未指定书签3. 监测频率.............................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监测设施保护............................ 错误!未指定书签十一、安全管理.............................. 错误!未指定书签1. 加强安全生产教育 ........................... 错误!未指定书签2. ....................................................................................... 做好监测施工现场安全措施错误!未指定书签3. 制定相关应急预案........................... 错误!未指定书签高填方及高边坡位移、沉降观测方案一、工程概况本标段为广东省汕(头)至湛(江)高速揭博段T7 标段,路线起于五华县梅林镇梅新水库下游,起点桩号为K132+02Q路线向西在梅林镇琴口村附近跨琴江,设琴江大桥,其后在告岭村附近设梅林互通与县道X003连接,路线向西经锡古塘至曾洞,经鹅公塘至官洞,设官洞大桥跨龙华路,设华阳互通与省道S1 20和龙华路连接,路线终点位于华阳镇古塘角村,终点桩号为K142+000,路线全长9.980Km。
高填方路基施工及沉降观测要点随着高速公路的发展,在建设过程所面临的地形地质条件以及气候条件都更加复杂化,高填方路基大量出现,最大填方高度甚至超过50米。
致使路基沉降在公路建设中普遍存在,并引起桥头跳车、路基沉陷、路面早期破损等多种质量病害,直接影响到公路的使用质量和社会效益。
因此,我们要更好地了解和掌握路基沉降的原因,搞清路基填筑材料、填筑高度与路基沉降的关系,掌握高填方路基施工段的沉降控制措施。
一.高填方路基特点1.填筑工程量大,工期长,涉及的填筑问题较多,控制起来比较困难;2.高填方路基填筑高度较高,要求路基必须具有:足够的整体稳定性、足够的强度和刚度、足够的水热德定性;3.路堤本身累积沉降大,必须严格控制路堤单位填筑高度的工后沉降要求更为严格;4.高路堤的稳定性需要进行专门分析和验证。
基于以上特点,路基填筑完毕之后,大约需要一年的时间才能趋于稳定,这是因为路基填筑完毕之后,虽然地基所承受的土压力趋于稳定,但使用过程中除了土压力之外,它还将受到行车及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所以,必须经过大约一年的时间才能真正趋于稳定。
二.高填方路基施工技术1.严格进行路基试验段工艺试验。
高填方路基施工前,必须进行填筑段试验。
作为试验段,控制长度大于200m。
在试验过程中,选择合适的设备类型以及各种参数,进行反复试验。
确定工程中的各种设备和参数,便于施工阶段的施工。
2.严格进行路基基地处理与填前碾压。
在施工前必须仔细勘察填方区域,了解其地质和土质情况,尤其是特殊地基,应根据相关规范,对地基进行处理。
可先将地面的树木和腐殖质土清除,并排除积水,晾晒、平整,然后采用压路机碾压,直到压实度达到规范要求。
3.专人控制路基上土、晾晒与整平。
运料前,挖方区的填料经试验合格后使用。
采用挖掘机或装载机装车,自卸汽车运输到填方区。
汽车卸料时,安排专人指挥,按每层30cm 的松铺厚度计算卸料密度,然后采用自重30t 以上大型履带式推土机进行摊铺和整平,并进行初步压实,以利于平地机平整。
沉降观测专项施工方案
一、工程背景
城市建设与发展中,土地利用日益增多,工程建设项目的密集开展导致地基沉
降问题日益凸显。
为保障工程质量及周边环境安全,沉降观测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
二、施工目的
本专项施工方案旨在对工程施工区域内的地表沉降情况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
掌握地表变形情况,为工程安全施工提供数据支撑。
三、施工方案
1. 测点布设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和地质特征,合理布设观测测点,保证测点分布均匀、覆盖
面广。
2. 仪器选择
选用精度高、稳定性好的沉降仪器,保证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观测频次
制定合理的观测频次,一般选择每天定时观测一次,突发情况下可随时增加观
测频次。
4. 数据处理
观测数据需及时上传至数据中心进行处理分析,定期制作观测报告,做好数据
备份与归档工作。
四、施工流程
1.勘察测量
2.测点布设
3.仪器调试
4.数据采集
5.数据传输与处理
五、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观测操作规程
2.定期对仪器进行校准和检定
3.观测数据交叉验证
六、安全措施
1.观测人员需经过专业培训
2.观测场地需设置警示标志
3.遇到雷雨等恶劣气象情况需及时撤离
七、验收标准
1.观测数据准确,符合规定精度要求
2.观测报告清晰明了,数据可靠
3.施工过程中无影响观测的意外事件发生
结语
沉降观测是保障工程安全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格的质量控制能够有效地提高观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为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重要保障。
. . word版本 京台高速公路南平段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专项方案 . .
word版本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 高填方路基沉降及位移观测
专 项 方 案 施工单位: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 .
word版本 编 制: 审 核: 审 批:
中交二公局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项目部 2012年11月18日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 3 二、相关技术要求 ......................................................................................................... 3 三、时间安排 ................................................................................................................. 3 四、施工观测内容 ......................................................................................................... 3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 4 六、施工观测方法 ......................................................................................................... 4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 4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 .......................................................................................................... 5 (三)、基桩的设置 ....................................................................................................................... 6 (四)、观测的管理 ....................................................................................................................... 7 . .
word版本 . .
word版本 一、工程概况 本合同段路基填方48.054万 m3,基底采用清淤换填透水性材料21450 m3,路基填方主要集中在K59+925~K60+135段,最大填土高度28.543 m,属高填方路基;路基填料主要采用隧道洞渣进行填筑,基底为粘质性淤泥,采用换填透水性材料(隧道洞渣)进行回填处理。 防护工程主要有:M7.5浆砌片石拱形骨回护坡1020.1 m3,浆
砌片石挡土墙5316.2m3,三维土工网垫边坡防护7135.7㎡,TBS护坡12344㎡。 二、相关技术要求 1、京台线建瓯至闽侯高速公路南平段路基土建工程A10合同段招标
文件、设计图纸、补遗书、答疑书等有关内容。 2、南平京台高速公路A10合同段路基部分施工图; 3、《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_F80-2004); 4、《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JTJ 032)。 5、《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规定与《工程测量规范》; 三、时间安排 计划于该段软基处理结束后,路基开始填筑时预埋沉降检测管及位移桩,并在路基施工全过程进行观测,直至工程竣工。 四、施工观测内容 1、稳定性观测,在路堤趾部(距路堤坡脚4m处)埋设位移桩,观测
其位移情况; . . word版本 2、沉降观测,在路基中线上埋设沉降观测管,沉降板置于路堤底部,观测其沉降变化; 3、在距路堤坡脚30m以外,且地基稳定的地方设置基桩,用于施工
观测的基点。 五、施工观测人员及设备 为提高观测的准确性、公正性,我部计划将该项施工观测工作由项目部测量队全权负责,观测仪器采用全站仪和S3水准仪,全站仪对位移进行观测,S3水准仪对高程进行观测,高程测量达到三等水准测量要求。 六、施工观测方法 (一)、位移桩埋设及观测
位移桩采用C25钢筋砼预制桩,桩长1.5m,埋置深度应不小于1.4m,桩顶外露高度不超过10cm;埋置方法可采用直接打入或开挖埋
置,采用开挖埋置时应注意桩周围回填土夯实,并在桩顶50cm段用C20砼浇筑稳固定,确保边桩埋置稳固,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 位移边桩的设置个数以控制路基稳定为目的而确定,如果路基失稳,路堤两侧一定范围内必定会有隆起的迹象,因此,位移边桩应设在最可能隆起的部位。根据有关试验路资料和《公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相关要求,并结合现场实际情况,计划设置4个位移桩,分别设在: W1#桩:K60+00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W2#桩:K60+050路堤左右侧坡脚外4m处; 位移桩的观测频率应与位移速率相适应,位移越小,观测频率越小;反之,观测频率越大。一般路堤在填筑到极限高度(根据地基承载力不. . word版本 同,地基能承受的最大填筑高度)以下时位移较小,观测次数可10天一次;当发现位移变化增大时,既已达到极限高度,此时,应增加观测频率,每2~4天观测一次;如发现位移变化明显超出正常范围时,应采取跟踪观测,并分析原因,考虑是否有失稳的可能,必要时上报监理、业主、设计单位,考虑采取处理措施。 (二)、沉降管设置及观测频率
沉降观测管主要由护套管、测杆、底板组成。护套管主要作用是使测杆处于自由状态,防止测杆与路基填料直接接触发生摩擦,影响沉降观测结果,护套管采用Φ80×4.5mm镀锌钢管,逐接连接方式进行加长,为方便施工中护套管的保护,每节管长度设为1.5m,施工中根据路堤填筑高度用镀锌管接头连接;观测杆采用Φ40×4mm镀锌钢管拼接,每节长度仍为1.5m,钢接头连接;观测杆底板采用500×500×10mm钢板,护套管底板
采用300×300×5mm钢板,钢板中心镂空,直径8cm,穿入测杆用。 首先,将测杆和测杆底板、套管和套管底板焊接,焊接均采用连续焊接,焊接高度不小于底板厚度。然后在埋设点地面挖50×50×20cm的土坑,坑内用3~5cm砂压实,将沉降板平放在坑内,四周用土填实并保持水平;填筑时应先在沉降板周围填料压实,以保护沉降板,护套管底板高度应高出测杆底板30cm。 沉降板布点越多,测得的结果越能全面反应沉降的真实变化,但测点过多也会给施工带来诸多不便,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从满足观测需要与施工便利性考虑,计划设置2个观测点,分别设在 C1#点:YK60+000路基底中间位置;C2#点:ZK59+975路基底中间. . word版本 位置; C3#点:YK60+050路基底中间位置;C4#点:ZK60+030路基底中间
位置; 附图:
测杆沉降板
φ40mm观测桩观测桩φ40mm
边桩测杆沉降板测杆
沉降板2m
10m
沉降观测频率可按路基填筑每填高1m观测一次或每10天观测一次。在每次接管时,都应在接管前、接管后进行测量,根据高差确定接管实际长度。 施工中测点的保护工作十分重要,很多时候因为保护不力,致使测点破坏或护套管堵塞而无法进行继续观测,造成前功尽弃。 高路堤监控频率表
监控期 表面沉降 位移桩 位移墩 深部水平位移(测斜) 土压力 加载期间 1次/10天 1次/10天 1次/10天 1次/10天 1次/10天 加载后第一个月 1次/15天 1次/15天 1次/15天 1次/15天 1次/15天 加载后第2-3月 1次/20天 1次/20天 1次/20天 1次/20天 1次/20天 加载三个月后 1次/30天 1次/30天 1次/30天 1次/30天 1次/30天 (三)、基桩的设置 . . word版本 基桩是控制测量的基准点,必须布设于变形区以外。本工程路基以外软土区域分部广,为保证基桩的基准性和测点的长期观测性,控制桩必须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和稳定性。基桩可采用附近加密导线点,若无适合加密导线点,则应重新布置。 重新布置基桩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计划设在YK60+000右侧路堤坡脚30m以外的硬质岩上。首先选取地质较好位置,用人工开挖坑槽,坑槽尺寸不小于50×50cm,直至硬质岩上;然后直接浇筑C20砼,并在桩顶预埋不易磨损的十字测头,测头应具有足够的埋置深度,可用钢筋焊接埋置,一般不小于20cm。基桩必须定期进行复测,取保基桩高程及位置的准确性。 (四)、观测的管理
测量观测由项目部指派专人负责,每次测点埋设及观测负责人都需到场。测量用各种仪器在使用前必须进行标定,并在每次测量前进行校核,确保测量的准确性。每次测量的数据要由专人负责记录和整理,记录要整洁、清晰,特别是数字书写要规范。对测得的数据要及时分析、对比,发现数据变化较大时,应报负责人及相关领导,找到原因所在,以便及时采取措施加以控制。 A、 稳定性观测要求 1、校核基点四周必须采用保护措施,并定期与工作基点桩校核。 2、地面位移观测仪要求:测距精度正负5mm,测角精度2秒。 3、沿河、临河等凌空面大而稳定性差的路段,必要时需进行地基土体内部水平位移的观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