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战场的抗战
- 格式:pdf
- 大小:227.74 KB
- 文档页数:4
《正面战场的抗战》教材分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上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一系列战役,沉痛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
在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的英勇奋战,不怕牺牲的抗战精神,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促进了全民族的团结和进步,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正面战场的抗战,彰显了中国人不怕牺牲、奋勇杀敌的民族气概,他们的战斗史实必将写入中华民族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之林之上。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实;2、正确分析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
【过程与方法】通过提供材料让学生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和论从史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正面战场中,中国军人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英雄事迹,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情感,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国民政府领导的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复习南京大屠杀的知识导入新课。
【设计意图】通过新颖的导入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2.分析中国的在几次大的战役中失败的原因。
3.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中国军民在民族危亡的时刻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学生活动:阅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设计意图】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带着任务开展下面环节。
<三>自主学习:学生先根据书本自学找出下列问题的答案,然后教师进行重要知识点进行讲解强调。
1.台儿庄战役日军占领南京后,为打通南北战场,沿津浦路从南北两个方向夹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与日军展开激战。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十大经典战役(图)1、淞沪会战,又称八一三战役,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次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为惨烈的一场战役。
淞沪会战挫败了日军中央突破,速战速决的战略意图,粉碎了日本帝国主义3个月灭亡中国的美梦。
它是我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面抗战的历史转折点。
这次战役,日军伤亡6万多人,被我军击毁击伤飞机200多架,舰船20余艘。
但是,我军伤亡也很重大,约30万将士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2、忻口战役是抗日战争初期中国军队在晋北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战役从1937年10月13日至11月2日,历时21天。
参加作战的部队有阎锡山的晋绥军、国民党的中央军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又称第十八集团军)。
这次战役是由第二战区指挥实施的太原会战的中心战役。
该战役创歼敌逾万的纪录,是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在军事上相互配合的一次成功范例。
3、南京保卫战,又称南京战役,是中国军队在淞沪会战失利后,为保卫首都南京与日本侵略军展开的作战。
1937年12月1日,日军大本营下达“大陆第8号令”,命令华中方面军与海军协同,兵分三路,攻占南京。
蒋介石任命唐生智为首都卫戍部队司令长官,部署南京保卫战。
因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南京各城门先后被日军攻陷,守军节节抵抗,牺牲无数。
12日,唐生智奉蒋介石命令,下达守军撤退令。
守军各部因撤退失序,多数滞留城内,被日军大量屠杀,损失惨重。
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军开始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
4、台儿庄大捷,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
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
在历时一个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
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人(日军自报伤亡11984人)。
台儿庄战役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坚定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信心。
这次战役鼓舞了全民族的士气,改变了国际视听,消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威风,歼灭了日军有生力量。
正面战场的抗战
【教学目标】
1.了解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长沙会战的经过。
了解中国人民尤其是中国军人抵抗日本侵略的可歌可泣的历史故事。
2.通过学习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长沙会战,了解国民党军队中的爱国军人在国家危难之时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思想情感。
3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日本对华战争是一场残酷的侵略战争,了解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野蛮侵略行径,激发仇恨法西斯的情感,树立为人类和平、民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精神。
通过学习国民党军队英勇抗战、流血牺牲的精神,激发学生保家卫国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
难点:正面战场中国军队失败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一个象征。
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用自己的血肉和不屈的脊梁,筑起了一道新的长城。
你知道我们的前辈是如何艰难而顽强地抗击凶恶的日本侵略者的吗?今天,我们将有一次特别的历史之旅,去重温那段充满硝烟战火的历史,看看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抵抗日本侵略者的钢铁长城!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新课探究
(一)台儿庄战役
教师:(展示《台儿庄战役形势示意图》)说出徐州的地理位置。
学生:徐州是陇海铁路(兰州到连云港)和津浦铁路(天津到南京对岸的浦口)的交汇点。
向南可以到达国民政府统治心脏地区南京、上海。
教师:1938年春,日军从山东分两路南下,进攻徐州。
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将日军一路阻止在山东临沂,另一路阻止在山东台儿庄。
双方在台儿庄展开激战。
教师:台儿庄战役的结果怎样?
学生:中国军队完成了对日军的包围,并发起全面反攻。
日军腹背遭到打击,狼狈向北败退。
中国军队共歼敌一万多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台儿庄捷报传出后,举国若狂。
京沪沦陷后,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区区台儿庄地区经此一战,几成民族复兴的象征。
我军得此鼓励,无不精神百倍,各处断壁残垣之上,都出现一片欢乐之情,为抗战发动以来的第一快事。
——李宗仁的回忆
教师:从材料可以看出台儿庄战役的重大胜利对全国抗战有什么重要意义?
学生: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教师:(展示并指导学生完成表格)
战役名称:台儿庄战役
时间:1938年春
地点:山东台儿庄
指挥员:李宗仁
主要战绩:歼灭日军一万多人
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
(二)武汉会战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12月13日,南京沦陷后,国民党中央党部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行政院、监察院、外交部、财政部等部门以及主要的党政军首脑要员们均移驻武汉,武汉遂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军事、外交、经济与文化中心,成为事实上的战时首都,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也转移到了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全国乃至于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保卫大武汉,为当前最迫切的任务。
今日武汉已成为第三期抗战中最重要的据点,这里是我们雪耻复仇的根据地,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今日全国民众,尤其是在武汉的每个军民,应当激发最大的同仇敌忾之心,人人都下定与武汉共存亡的决心,来守住这
个重要的国防堡垒,必能给予敌人以致命的打击,造成将来决战中极为有利的形势。
——第9战区司令长官、武汉卫戍总司令陈诚在为抗战周年纪念日所作《以全力保卫大武汉》
材料三:日本大本营认为“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于是日本御前会议决定发动武汉会战,迅速攻占武汉,以迫使中国政府屈服。
为此还规定“集中国家力量,以在本年内达到战争目的”“结束对中国的战争”。
日本天皇裕仁在武汉会战前的御前会议上强调说,不愿再见到“帝国雄狮百万受制于中国”。
教师:徐州会战后,中日双方的焦点集中于何地?双方之间又爆发了哪一战争?
学生:武汉。
武汉会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武汉会战”一目,完成知识归纳)
学生:(阅读教材,完成表格)
时间:1938年6月-10月
地点:武汉附近
战绩:万家岭击毙日军3000余人
结果:武汉陷入三面包围之中,中国军队有序撤出武汉
意义: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裂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武汉会战历时四个半月,以中国军队主动撤出武汉而宣告结束。
就战役而言,日军占领了武汉三镇,并控制了中国的腹心地区,取得了胜利。
但就战略而言,则日本并未能实现其战略企图。
中国政府既未因武汉、广州的失守而屈服,日本的侵华战争也未因日军占领武汉、广州而结束。
中国政府在武汉失守后声明说:“一时之进退变化,绝不能动摇我国抗战之决心”“任何城市之得失,绝不能影响于抗战之全局”;表示将“更哀戚、更坚忍、更踏实、更刻苦、更猛勇奋进”,戮力于全面、持久的抗战。
教师:(总结)武汉会战大大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打破了日本妄想迫使中国屈服、早日结束战争的计划,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重要转折点。
以武汉会战结束为标志,中国抗日战争开始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三)第三次长沙会战
教师:(展示材料)
材料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湖南“后方”变“前哨”,日军36%的侵华总兵力夹击,希望从湖南进入西南各省控制滇缅公路,直捣陪都重庆和打通至南洋大陆交通线,摧毁美国在华空军基地。
国民政府军委会在其作战指导大纲中也说:“长沙、衡阳乃江南心膂,交通
枢纽。
敌如攻略该地,足陷我国力于麻痹”。
材料二:第三次长沙会战,是被世界公认的由中国军队取得的一场名副其实的胜利,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
日军在战后报告中也沮丧承认:“当时完全陷入了重庆军的圈套中”。
战后22天,美国总统罗斯福向蒋介石发来贺电,并宣布再次向中国提供5亿美元的贷款。
当时的第九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则获得一枚美国勋章。
蒋介石自称:“此次长沙胜利,实为七七以来最确实而得意之作”。
材料三: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一个团誓与长沙共存亡。
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
经过殊死搏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教师:(提问)(1)根据材料一,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中日之间又进行了哪一会战?这次会战的最终结果怎么样?
(2)根据材料二,这次战役产生了什么影响?
(3)这次战役中,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的一种什么精神?
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1)长沙会战。
前两次长沙会战,日军企图占领长沙,均未得逞。
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军队获得会战胜利。
(2)使当时整个太平洋反法西斯战场的低迷士气为之大振,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3)浴血奋战,不怕牺牲。
教师:(展示第三次长沙会战概况)
战役名称: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1941年12月
地点:湖南长沙
结果:歼灭了大量日军
意义: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三、课堂小结
七七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企图速战速决,一举灭亡中国。
中国军队在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一系列会战,英勇抵抗日军,粉碎了日本灭亡中国的战略。
台儿庄战役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的一场胜仗;武汉会战使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第三次长沙会战的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国民政府的正面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中国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