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贸文化课件3.1古代商人
- 格式:pptx
- 大小:8.57 MB
- 文档页数:12
中国商贸经典文化第三章商人壹贰目录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及著名商人中国古代商人的文化精神中国商贸经典文化壹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及著名商人(一)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壹汉代 商人不能做官,不能以自己名义购买田地,需要申报财产,缴财产税。
魏晋 委身地主豪强。
唐代 不能为官,朝廷经常掠夺商人。
秦代 商人不能穿丝绸,如同赘婿、后父没有地位,商人和子女不能从政做官。
贰 叁 肆(一)中国古代商人的地位伍元代 商人位居国民四等中的第二等,元代商人大多属于“色目人”。
明清 商品经济发展,一些大商人开始走上仕途,“红顶商人”出现。
宋代 商人获得了更多权利,社会歧视降低,法律限制有所动摇。
陆 柒 肆(二)中国古代著名商人范蠡范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字少伯,华夏族,春秋时期楚国宛地三户(今河南淅川县滔河乡)人。
春秋末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道家学者。
曾献策扶助越王勾践复国,后隐去。
子 端木赐(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字子贡。
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琏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二)中国古代著名商人贡(二)中国古代著名商人白圭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
有“商祖”之誉。
《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
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
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
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
(二)中国古代著名商人吕不韦吕不韦(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吕氏,名不韦,卫国濮阳(今河南省安阳市滑县)人。
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官至秦国丞相。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去世,太子安国君继位,为秦孝文王,立一年而卒,储君嬴子楚继位,即秦庄襄王,前249年以吕不韦为相国,封文信侯,食邑河南洛阳十万户,门下有食客3000人,家僮万人。
中国商贸文化(第二版)课件全套专题商史商道中国商贸文化(第二版)课件全套专题商史商道专题商史商道中国商贸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领域,蕴含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商道智慧。
本文将通过课件的形式,全面介绍中国商贸文化的发展历程、商史与商道的内涵,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中国商贸文化的魅力。
一、商史商史是中国商贸文化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商史记录了中国商贸活动的起源、演变和发展。
从远古时期的原始交换到现代商业社会的繁荣,中国商史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风云变幻的时代。
1. 原始交换最早的商业活动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当时人们通过物物交换的方式满足自己的需求。
原始交换在小范围内进行,并缺乏明确的商业规则和制度。
2. 农耕经济时期随着农耕经济的出现,人们开始进行农产品的交换。
这促使了商品的出现,使得交换活动更加便捷。
在这一时期,农民和手工业者成为了最初的商人。
3. 官商体系的出现随着国家体制的建立,官方开始参与商贸活动。
商人逐渐从个体贸易转变为与国家相关的商业机构,商业规模也日益扩大。
4. 丝绸之路的繁荣丝绸之路是中国商史中的重大事件之一。
通过连接东西方的贸易路线,中国与亚欧大陆进行了广泛的商业交往,推动了商品、文化和思想的交流。
5. 资本主义经济的崛起近代以来,中国商业发展进入了资本主义经济的阶段。
从商业银行的诞生到现代化的商业模式的出现,中国商贸文化逐渐融入国际商业体系。
二、商道商道是中国商贸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商业伦理。
商道强调诚信、合作和利益共享,在中国商贸活动中具有重要地位。
1. 诚信为本中国商道强调诚信为本,认为商人应该言而有信、守信用。
这种价值观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主张在商业活动中树立良好的声誉,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
2. 合作共赢中国商贸文化注重合作,强调共同发展和利益共享。
合作的商业模式在中国长期以来得到广泛的应用,商人之间常常通过合作伙伴关系实现互利共赢。
3. 社会责任商道强调商人应当承担社会责任,关注社会公益和社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