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 格式:doc
- 大小:33.50 KB
- 文档页数:4
年级班级:姓名:课题: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课型:新授课时间: 2010年10月课时:1课时执笔:王贺审核:初三年级历史备课组分管领导签字:曾纪伟◆学习目标:1、了解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经过和历史意义。
2、懂得无产阶级革命是俄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掌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社会主义观。
◆德育渗透:学习列宁的革命首创精神,认识领袖人物在推动历史前进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俄国十月革命发生的历史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如何理解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学习过程:(我会自学,我能行!)1、阅读教材P2内容,概括出十月革命爆发的原因(对比两个政权)2、在教材上标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开始时间、地点、领导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3、分条记住苏维埃政府巩固政权所采取的措施。
4、理解分析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合作探究(群体智慧,能力提高,共同进步)1、通过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异同的比较,你能得出什么认识?中国是:俄国是:结论是:◆课堂小结:◆训练巩固:(相信自己一定能顺利通过)1、1917年,迫使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历史舞台的俄国革命是()A.十月革命 B 二月革命 C 十一月革命 D 三月革命2、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是()A俄国二月革命B巴黎公社 C俄国十月革命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3、你能准确答出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吗?(1)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革命。
(2)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3)打击了的统治,推动了,鼓舞了。
◆学习心得(教学反思):◆你知道吗?怎样从年代上区分“沙俄”、“苏俄”、“苏联”“俄罗斯”?1917年二月革命以前,沙皇统治下的俄国简称“沙俄”。
1917年十月革命胜利到1922年底苏联成立前的苏维埃俄国简称“苏俄”。
“苏联”全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到1991年解体,如今已经成为历史名词。
1991后称为俄罗斯或俄罗斯联邦。
沉着、坚韧,是骆驼的精神。
历史: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同步训练(岳麓版九年级下)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推翻的是(A.沙皇专制统治B.C.农奴制度D.思路解析:俄国经过1861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
19世纪末进入了帝国主义阶段。
但是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仍然保留着大量封建农奴制残余,其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于欧洲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政治上沙皇专制统治十分黑暗。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深重灾难,1917年3月俄国二月革命的胜利标志着统治俄国300多年的沙皇专制被答案:A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总指挥部设在(A.“阿芙乐尔”号巡洋舰B.C.《工人之路报》社D.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识记和分辨能力。
冬宫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所在地;《工人之路报》社是布尔什维克党的舆论宣传阵地;“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发出了进攻冬宫的信号;列宁亲自来到斯莫尔尼宫指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
所以A、C、D答案:B3.填空:1917年_________月_________日晚,_________秘密来到革命的总指挥部_________宫,亲自领导起义。
第二天晚9点,“_________”号巡洋舰发出向_________发动进攻的信号。
_________政府被推翻,_________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
思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发展过程的概括能力。
要想准确地回答出正确的答答案:11 6 列宁斯莫尔尼宫阿芙乐尔冬宫资产阶级临时彼得格勒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俄国十月革命就其斗争形式而言,其基本特征是(A.暴力基础上的和平夺权B.C.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D.思路解析:俄国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形成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局面。
针对两个政权并存的复杂情况,列宁提出促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
临时政府1917年9月残酷镇压彼得格勒工人、士兵的游行示威,并下令通缉列宁,政权全部落入临时政府手中,和平夺权已无可能,所以布尔什维克党作出武装起义的决定,即通过革命的暴力夺取政权。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导学案【学习目标】1.识记二月革命的时间及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的并存,识记十月革命的时间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
2.了解革命的基本进程,认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重要力量。
3.理解十月革命的意义。
【学习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学习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学习过程】一、自主预习(边读、边写、边划、边记忆)1.十月革命发生前的社会状况⑴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
(根本原因)⑵1917年3月,俄国发生了,形成了和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政策是。
2.彼得格勒武装起义时间:领导人:地点:参加者:性质:作用:3.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措施。
时间: 1917年11月标志:领导人:性质:经济上:采取措施政治上:军事上:为粉碎国内外敌人的进攻,实行了政策。
二、合作探究:三、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结构四、达标测试1.1917年的俄国十月革命推翻了()A.沙皇专制统治 B.帝国主义殖民统治C.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帝国主义军事阵线2.十月革命和二月革命的相似之处是()A.革命的性质相同 B.革命的目的相同 C.革命的结果相同 D、革命的方式相同3.对苏维埃俄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错误的是()A.它的制定不符合当时的国情 B.在实施过程中对国家经济造成了不利影响C.在巩固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D.它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4.下列对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是()A.是俄国历史上最深刻的一次社会革命 B.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C.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尝试 D.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5.俄国二月革命的主要贡献是()A.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B.俄国退出一战,给帝国主义以沉重打击C.建立了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D.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6.下列哪些事件促使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①彼得一世改革②1861年改革③1917年的俄国二月革命④俄国十月革命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7.下列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A.推动了马列主义在世界的传播 B.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C.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第一次伟大尝试8.列宁说:“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
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一、俄国十月革1、革命爆发原因和背景:①一战给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苦难;②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执行反人民的对外政策,并力图扑灭国内的革命火焰。
③出现两政权并存:工人士兵苏维埃,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④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统治。
⑤“七月事件”的发生。
七月流血事件:标志着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结束。
2、革命的准备:①列宁提出《四月提纲》,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②1917年8月,制定武装起义方针二、革命的经过1、爆发:1917年11月6日晚,彼得格勒起义(斯莫尔尼宫)2、胜利:1917年11月7日清晨,占领彼得格勒;晚上九点“阿芙乐尔”号向冬宫开炮1917年11月8日凌晨,攻占冬宫特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3、政权: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人民委员会)4、措施:A、政治上: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B、经济上: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C、外交上:同德国、奥匈帝国议和,退出一战。
5、迁都:彼得格勒→莫斯科6、巩固政权:经三年国内战争,1920年取得胜利3年国内战争(1918-1920),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征集农民手中的粮食和其他农产品,对中小企业实行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
¤如何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积极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全国的财力、物力,为保卫苏维埃国家创造了必要的物质前提。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消极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而且在1920年底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的情况下,非常措施不仅没有收缩,反而进一步加强。
这说明制定这一政策的指导思想,即“直接过渡到纯社会主义的经济形式和纯社会主义的分配”存在着重大失误,它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年国内战争胜利的原因:1、苏维埃政权是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人民的措施,得到了人民的支持。
考点:俄国二月革命的背景、性质及影响背景:俄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人民带来沉重的苦难,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
性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影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形成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
临时政府掌握着主要权力。
易错微析1917年3月是俄历二月,故称这一时间爆发的革命为“二月革命。
”例题1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A.无产阶级革命B.资产阶级革命C.社会主义革命D.民族解放运动答案:B解析: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答案B。
例题2俄国1917年爆发的二月革命,其直接目标是()A.推翻沙皇专制统治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反对参加世界大战D.推翻临时政府答案:A解析:二月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答案A。
1.1917年3月(俄历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革命”,导致这一革命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俄国农奴制危机B.克里木战争激化了国内矛盾C.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人民带来灾难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镇压工人起义2.下列关于俄国1917年二月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B.二月革命造成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C.二月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D.二月革命是一场社会主义革命3.1917年,俄历2月23日是“国际三八妇女节”,首都彼得格勒受失业和饥饿威胁的工人与市民举行了大规模的集会和示威活动,提出了“打倒战争”“反对饥饿”等口号。
这一天参加罢工的工人超过了12万人。
随后罢工和示威活动的规模不断扩大。
材料表明当时俄国政府首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应是()A.取得争霸战争胜利B.实现和平,发展经济C.进行无产阶级革命D.巩固政权,建成社会主义4.列宁指出,革命的根本问题是政权问题。
现在政权已由沙皇贵族阶级转到资产阶级手里,因此,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完成。
⋯⋯布尔什维克党的任务是“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
九年级下册第1课俄国十月革命
孙香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二月革命;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爆发和胜利;人民委员会的建立;苏俄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土地法令》;苏维埃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的斗争。
2.总结1918年苏维埃政权所面临的困难,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总结苏维埃政权建立及巩固的原因,培养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
结合课文导言中的两个问题进行课前预习,围绕“十月革命为什么会发生”,“在十月革命胜利后又发生了什么”等问题进行思考,开展讨论,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培养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讲述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史实,认识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保证。
2.通过苏维埃政权建立和巩固的史实,认识革命政权的建立和巩固是广大人民艰苦斗争,流血牺牲才得以实现的。
教材分析
重点:十月革命发生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难点:对二月革命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局面的理解。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预习学案
1._______年3月,俄国爆发了“__________”,推翻了_______________统治。
之后,俄国建立了_______________临时政府,它与革命中建立的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存在,_______________掌握着主要权力。
2._______年___月,布尔什维克党确定了___________的方针。
____月___日晚,列宁秘密来到__________的起义总指挥部——______________,领导起义。
____月___日,起义取得胜利。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胜利后,俄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当选为主席。
4.苏维埃政府颁布《_______________》,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______耕种。
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______________迁到____________。
6.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___________革命。
世界上第一个___________国家由此诞生。
它沉重打击了_____________的统治,推翻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鼓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解放斗争。
课内探究学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出示列宁照片,指出这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伟大革命导师,他是谁呢?(生答:列宁)。
对,这是列宁回到彼得格勒时的真实情形,就是他,成功地引导俄国度过了战争和经济危机。
在20世纪初,列宁领导了一场开创人类历史新纪元的革命,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俄国十月革命。
讲授新课:
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是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从1917年十月革命到现在的历史为世界现代史。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问题。
一、新时代的曙光
1.二月革命
十月革命是在什么情况下进行的呢?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过程中,俄国二月革命后发生的。
那么俄国人民为什么要进行二月革命?二月革命爆发于何时,结果如何?革命后俄国出现了什么局面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来看课文第一段。
师生共同总结:
时间:1917年3月
结果: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
局面: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即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教师提问:人民革命的要求,革命的目的达到了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继续看课文第2页最后一段小字内容。
生答:没有达到。
师问:那么掌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都采取了哪些政策呢?
生答后师总结:同学们说得很好。
二月革命虽然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但是由于当时工农群众缺乏斗争经验,列宁等布尔什维克党主要领导人身居国外,所以真正掌权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文综之家然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却没有实现俄国人民迫切
要求获得和平、面包和土地的愿望。
他们为了自身的利益,不顾放弃瓜分战利品的机会,不顾人民的要求,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并企图借助战争来消灭革命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布尔什维克党如何领导人民继续斗争,是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全党、全体劳动人民都热切盼望着伟大领袖列宁的归来。
2.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
展示插图《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师问:从这张图可以看出什么?
生答:列宁受到了人民的热烈欢迎。
师总结:显然列宁的回国,受到了群众发自内心的欢迎,使人民看到了希望。
正是列宁亲自领导了彼得格勒的武装起义。
3.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胜利
那么起义的时间、地点、主要参加者是谁呢?十月革命最主要的特征是什么?出示《俄国比得格勒十月武装起义》图。
引导学生带着这些问题继续看课本。
时间:1917年11月
起义指挥部:斯莫尔尼宫
主要参加者:工人、士兵
主要特征:在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结果:取得了胜利。
由于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并制定了正确的方针政策,特别是列宁的亲自领导及人民群众和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战,十月革命取得了胜利。
在首都武装起义的影响下,莫斯科等城市相继爆发了武装起义。
革命烈火迅速燃遍俄国各地,到1918年2月,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
十月革命迎来了新时代的曙光。
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
4.苏维埃政府的建立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
那么此时的政府采取的是什么措施呢?试比较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有何不同。
主要有五点措施: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收归国有;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人民获得了土地;同德奥谈判议和,苏俄退出了战争,人民赢得了和平。
俄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事情,苏维埃政府做到了,这是多么的使人欢欣鼓舞啊。
可见这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采取的措施截然不同。
让学生尝试列表,列出两种政权的不同点。
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苏维埃政权
领导者不同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采取的措施不同反动、反人民符合人民利益
所代表的利益不同资产阶级广大工农群众
思考1:从这种比较中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呢?让学生思考回答。
(只有代表人民利益的政权才会得到人民的支持)
思考2:试比较俄国革命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方式有何不同。
(中国采取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而俄国采取的是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
可见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获得了灵活运用。
故我们在学习及处理事情中也要注意知识和方法的灵活运用,而不能生搬硬套。
)
5.国内战争和苏维埃政权的巩固
二、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三、总结全文
在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之前,1917年3月爆发了二月革命,革命的结果是产生了两个并存的局面,但政权却被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反动政权所掌握。
在1917年11月列宁领导了十月革命,取得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练习]
1.二月革命后建立起来的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并存的政权是[]
A.工人代表苏维埃B.士兵代表苏维埃
C.工人士兵农民代表苏维埃D.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2.俄国十月革命爆发于公历[]
A.2月B.3月C.10月D.11月
3.在打退国内外敌人的进攻中,苏维埃俄国实行的经济政策是[]A.《土地法令》B.《和平法令》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新经济政策
拓展学案
1.收集有关列宁的故事,在班上交流。
2.查询有关“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的有关资料,增加自己对这方面知识的积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