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叶脉标本制作
- 格式:docx
- 大小:15.25 KB
- 文档页数:1
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加深对植物叶脉即叶片表面维管束(疏导组织)分布的了解二、实验原理:利用叶片的叶脉和叶肉对化学物质腐蚀的差异性,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叶肉腐蚀后,设法除去叶肉,留下尚未被腐蚀的叶脉。
叶脉标本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的疏导组织,制作后又常用颜料染色作为书签,因此又称作叶脉书签标本。
它是在除去叶肉漂洗后再经漂白、染色、压干而成。
除去叶肉有两种方法:腐蚀法:配制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叶片,在酒精灯或电炉上煮沸后,再文火煮制(加热时间一般10-15分钟),煮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等不断的搅动,使之受热均匀。
当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叶片由硬变软时,用筷子从烧杯中取出,在清水中洗净碱液后,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在培养皿底部展平,再用旧牙刷垂直由上而下轻轻拍打叶片或用牙刷轻轻的刷,大部分的叶肉会除去。
把含叶肉的混水倒掉,换上清水,并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白纸,可清晰的看到未除去的叶肉,再用牙刷将其打掉。
若无牙刷,从清水中取出一片煮好的叶子,平铺于一只手的手掌上,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摩擦叶片,并不时在清水中洗去以被擦掉的叶肉,即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然后可进行漂白、染色,压干。
腐烂(水沤)法:将新鲜叶片放入水中浸泡,利用各种菌类对各种叶肉蛋白的腐蚀作用使叶肉腐败,叶表皮与叶肉部分分离,并出现隆起。
这时,先用镊子将表皮撕掉,轻震或轻拍,部分叶肉会落于水中。
没脱离的部分采用上述牙刷打或手擦的方法除去,从而制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多数落叶不适合用沤制法制作叶脉标本,只有橡皮树等肉质厚、叶脉细软的落叶才适合用腐烂法制作。
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浸泡的时间与气温、叶片质地均有密切关系。
气温高,叶片薄,一般一周左右;气温低、叶片厚,时间长些,浸渍时注意换水。
三、实验器材:植物叶片、NaOH或KOH、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各色普通布料染色剂、烧杯、电炉、石棉网、大号镊子、培养皿、牙刷、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烘箱、书。
叶脉书签标本
叶脉书签标本是一种以树叶的叶脉为主要材料的工艺品。
制作叶脉书签标本需要经过以下步骤:
1. 选择树叶:选择叶脉清晰、健康的树叶,如玉兰树叶、桂花树叶等。
2. 清洗树叶:将树叶用清水冲洗干净,去掉表面的污垢和杂质。
3. 煮树叶:将树叶放入水中,加热至沸腾,然后保持微沸状态煮约10-15分钟。
煮时要不断搅拌,使树叶均匀受热。
4. 冷却和漂白:将煮好的树叶取出,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放在清水中冷却。
接下来将树叶放入漂白液中浸泡约10分钟,使叶脉变得更加洁白。
5. 去肉:将漂白好的树叶取出,用牙刷轻轻刷去叶肉,留下清晰的叶脉。
6. 清洗和压制:将去肉后的叶脉放入清水中清洗干净,然后放在纸巾上吸干水分。
最后将叶脉夹在书本中压制,使其平整。
7. 染色和装饰:根据需要,可以用染料给叶脉染色,或者用彩笔、丝带等装饰物进行装饰。
制作好的叶脉书签标本可以用来制作书签、贺卡等工艺品,也可以作为装饰品挂在家中或办公室内。
叶脉标本制作方法
叶脉标本制作是一种常见的植物科学研究方法,通过将植物叶片的脉络制成标本,可以用于形态学、解剖学等方面的研究。
以下是一种常见的叶脉标本制作方法:
材料:
1. 需要制作标本的植物叶子
2. 耳麦酒精(或其他固定液)
3. 甘油
4. 显微镜玻片
5. 盖玻片
6. 环形载玻片
7. 石蜡切片机或手动切片刀
8. 显微镜
步骤:
1. 选择带有完整叶脉的植物叶子,最好选择较大且浓绿色的叶子。
2. 将叶子从植物中取下,尽量避免损伤叶脉。
3. 将取下的叶片立即放入耳麦酒精中,浸泡一段时间以进行固定。
4. 取出固定的叶片,剪去边缘和不需要的部分,只留下带有叶脉的部分。
5. 将剪好的叶片置于甘油中,浸泡一段时间以软化组织。
6. 将软化的叶片放置在切片机或手动切片刀上,用刀切成适当大小的薄片。
切片过程中要小心操作,以免损伤叶脉。
7. 将切下的叶脉薄片取出,用显微镜检查质量和清洁度。
8. 将薄片放置在玻片上,并放入石蜡切片机中或用手动切片刀压平。
9. 将压平后的薄片放入环形载玻片中,并倒入甘油以保持薄片湿润。
10. 用盖玻片覆盖环形载玻片,轻轻按压以去除气泡。
11. 最后,将叶脉标本放入显微镜下观察和研究。
制作叶脉标本需要一定的实验技巧和经验,因此初学者最好在有经验的人指导下进行操作。
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
叶脉标本是植物学研究中常用的重要工具,通过制作叶脉标本可
以将植物叶片中的叶脉结构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植物学研究提供了重
要的参考资料。
下面,本文就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进行详细阐述。
一、采集叶片
首先,需要采集新鲜的植物叶片,最好选择完整的、没有受损的
叶片。
同时,在采集时也需要注意避开叶脉,不要在叶脉处对叶片产
生影响。
二、液态制片
将采集到的叶片用剪刀切成与所需纸张大小相同的形状。
接着,
将叶片放在挥发油中,使其充分浸泡2到3分钟。
取出叶片后,用纸
巾或细麻布轻轻擦干叶片的水分。
在一张干净的玻璃板上,涂上一层透明的制片胶。
将处理好的叶
片平铺在制片胶上。
然后将制片胶覆盖在叶片上面,在透明胶和叶片
之间垫上一两张软纸。
三、压平
用压膜机把制片胶和纸张上的植物叶片均匀地压平。
压的时间不
宜太短,一般在5到10分钟之间。
压平好的叶片制片胶会自动遍布整
个叶片和纸张上。
四、上色
上色是制作叶脉标本的最后一个步骤。
将制片胶涂上颜色,建议
选用常用的湿润颜料,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种适合植物叶片的颜色。
五、挂架晾干
完成上色后,需要将制片胶表面上的湿气蒸发掉,使其表面可以
均匀干燥。
这可以通过将叶片和纸张放在挂架上,自然风干至全干为止。
此时制片胶已经将叶脉标本的形状保存的完好!
以上就是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尽管时间耗费较多,但通过制作
叶脉标本可以使植物叶脉结构得到完美保存,为我们今后的研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叶脉标本是一种用于植物解剖学研究的工具,可以用于观察和研究植物叶片的细节结构和组织特征。
制作叶脉标本的方法相对简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采集新鲜叶片:选择要制作标本的植物,一般选择完全展开且没有病虫害的叶片进行采集。
用剪刀或手指轻轻剪下叶片,并尽量保持完整。
2.准备固定液:制作叶脉标本需要使用到固定液来保持叶片的形态结构和颜色。
常见的固定液包括70%乙醇、甘油醋溶液、有机酸等。
根据研究需要和植物的特性选择合适的固定液。
3.固定叶片:将采集到的叶片放入选定的固定液中,浸泡一段时间以确保彻底固定。
固定时间的长短会影响到后续步骤的结果,一般为几小时至几天。
固定过程中可以轻轻晃动容器,以保证固定液均匀地渗透到叶片的各个部分。
4.清洗叶片:取出固定好的叶片,用流动自来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叶片表面的固定液,以去除残余的固定液和离子物质。
这一步骤有助于后续染色和观察的准确性。
5.染色叶片:染色等后续操作主要是为了增强叶片的对比度和可视性。
常用的染色剂包括苏丹三胺红、伊红、伊红胭脂绿、酸性甲基蓝等。
将叶片放入染色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根据染色剂的特性和标本的需要,在固定液中加入适量的染色剂。
6.制作标本:将染色好的叶片沥干,用镊子将叶片平整地展开,然后用细针在叶片上刺出叶脉轮廓,透明胶带或昆虫钉将叶片固定在卡纸、昆虫标本瓶盖或玻片上。
制作标本时需要注意叶脉的位置和形态,尽量保持其原始的形状和位置。
7.干燥保存:将制作完成的叶脉标本晾干,然后用保鲜膜或封口袋将其封装起来,以防止叶脉标本的变形和污染。
标本可以保存在干燥通风的地方或者密封的容器中,以延长其保存时间和观察的有效期。
以上步骤是制作叶脉标本的基本方法,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植物特性,制作过程中会有所变化和调整。
制作叶脉标本需要注意操作的细致和谨慎,以确保标本的质量和观察的准确性。
制作标本作文400字四年级树叶
叶脉标本的外表十分别致,那树叶的经络看上去就像一张有疏有密的网。
在叶脉标本上不论涂上什么颜色,都是无比的美丽。
做叶脉标本的材料主要有:树叶、碱和水。
制作工具也是随手可得:一口锅、一把刷子(1牙刷即可)以及棉花。
准备好了材料和工具之后,就可以开工了:
第一步是煮叶。
我们要先将水与碱放入锅中,用火加热30分钟,使碱完全融入水中。
这时,就可以将叶子倒入锅中,再用火煮上1个小时(如果有必要的话,可以适当延长时间)。
叶子煮好以后,我们就将进入至关重要的一个步骤--刷叶。
将已经煮好的叶子捞出,放入水池中,用刷子轻轻地利。
注意刷的动作一定要轻,以免损伤叶脉。
刷的过程中,会掉下许多叶肉,所以必须用清水漂洗。
我们可以一边刷一边洗,也可以适当地运用冲洗,只是冲洗的水流也不宜太急。
当树叶被刷得只剩叶脉的时候,我们就可以开始下一个步骤——吸水。
先将刷好的叶脉放在平整的`桌面上,然后用棉花轻轻地吸干水分。
吸的过程中可以将叶脉的两面翻转过来轮流吸干,注意动作也要轻柔。
当叶脉的水分被吸干之后,叶脉标本已经基本完成。
不
过,为了使它更为美观,我们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为它染上不同的颜色。
朋友,你要不要也亲手试试,来制作一下集收藏价值与观赏价值于一身的叶脉标本呢?。
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方法一:碱液腐蚀法器材准备:树叶、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碱性溶液(碱性药品:水=3~5公克:100毫升)、烧杯、酒精灯、纱网、三角架、玻棒(或竹筷子)、镊子、软毛刷、双氧水(非必要)、染料(非必要)。
操作步骤:1. 将氢氧化钾或氢氧化钠溶液加热,小心勿碰到衣服和身体。
2. 将叶片放入溶液加热,用玻棒轻轻搅动,使叶片分开。
观察叶子腐蚀情形。
加热时间视溶液浓度、叶片厚薄而定。
3. 煮过的叶片,用镊子夹出,以清水洗净,除去叶肉的方法是把叶子放在水龙头底下,用牙刷轻轻刷去叶肉,让流水把刷下的叶肉带走。
但是这个方式,很容易因为浸煮的时间不够而刷不起来,或是浸煮时间过久容易刷烂掉,因而完美率不高。
一个比较容易成功的方法是;改为冲水去肉法,亦即将叶片放在纱窗的网孔上,用手指压住水笼头流出小而强的水柱,将叶肉冲掉,留下叶脉。
如果叶肉不容易冲掉,则放回烧杯中再加热煮一下。
4.将叶脉浸入水彩或色素的颜料中染色,染色后,放在报纸中夹平并吸干水分,就可当书签使用了。
方法二:水浸法1.将叶子放入烧杯中,以肥皂水浸泡,2至3天换水一次。
约10(夏季)到20天(冬季)。
(注:也可用浓一点的肥皂水,以加热方法缩短时间)2. 其它步骤同上。
附注:叶子的选择:原则上选择叶脉比较明显粗硬的种类,会比较容易成功。
草木植物的叶子,或多层的立体结构,叶肉清除不易。
幼嫩的树叶;多肉,厚厚的叶子也不能用,要选成熟,没有残缺、破洞的老叶子。
1. 菩提树、桂花、马拉巴栗、玉兰花、夜合花、洋蹄甲、含花、杨梅、白千层、正榕、大叶桉等:都是很好的材料。
尤其菩提树、桂花(如下图)、马拉巴栗的叶脉,耐煮,叶肉又易刷得干净。
2. 构树、野牡丹、血桐、白匏子、破布子、棱果榕、水冬瓜:叶脉易断裂,溶液浓度要稀,煮的时间缩短,冲洗、刷的动作要轻。
3. 樟树、香楠、大叶楠、青刚栎、羊蹄甲:久煮不烂,叶肉不容易清除。
4.杜英、钖兰橄榄、大头茶:叶脉稀疏,或多层的立体结构,叶肉清除不易。
实验植物叶脉标本的制作一、实验目的:掌握叶脉标本的制作方法;加深对植物叶脉即叶片表面维管束(疏导组织)分布的了解二、实验原理:利用叶片的叶脉和叶肉对化学物质腐蚀的差异性,使用酸性或碱性物质将叶肉腐蚀后,设法除去叶肉,留下尚未被腐蚀的叶脉。
叶脉标本可以用来观察叶片的疏导组织,制作后又常用颜料染色作为书签,因此又称作叶脉书签标本。
它是在除去叶肉漂洗后再经漂白、染色、压干而成。
除去叶肉有两种方法:腐蚀法:配制5—10%的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溶液,放入烧杯中,加入叶片,在酒精灯或电炉上煮沸后,再文火煮制(加热时间一般10-15分钟),煮时要用筷子或玻璃棒等不断的搅动,使之受热均匀。
当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深褐色(或叶肉有脱落),叶片由硬变软时,用筷子从烧杯中取出,在清水中洗净碱液后,放到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使叶片在培养皿底部展平,再用旧牙刷垂直由上而下轻轻拍打叶片或用牙刷轻轻的刷,大部分的叶肉会除去。
把含叶肉的混水倒掉,换上清水,并在培养皿底部铺一张白纸,可清晰的看到未除去的叶肉,再用牙刷将其打掉。
若无牙刷,从清水中取出一片煮好的叶子,平铺于一只手的手掌上,再用另一只手的食指轻轻摩擦叶片,并不时在清水中洗去以被擦掉的叶肉,即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然后可进行漂白、染色,压干。
腐烂(水沤)法:将新鲜叶片放入水中浸泡,利用各种菌类对各种叶肉蛋白的腐蚀作用使叶肉腐败,叶表皮与叶肉部分分离,并出现隆起。
这时,先用镊子将表皮撕掉,轻震或轻拍,部分叶肉会落于水中。
没脱离的部分采用上述牙刷打或手擦的方法除去,从而制成完整的叶脉标本。
多数落叶不适合用沤制法制作叶脉标本,只有橡皮树等肉质厚、叶脉细软的落叶才适合用腐烂法制作。
一般需要半个月左右,浸泡的时间与气温、叶片质地均有密切关系。
气温高,叶片薄,一般一周左右;气温低、叶片厚,时间长些,浸渍时注意换水。
三、实验器材:植物叶片、NaOH或KOH、Na2CO3、双氧水或漂白粉、各色普通布料染色剂、烧杯、电炉、石棉网、大号镊子、培养皿、牙刷、玻璃棒、小塑料桶、吸水纸(或草纸)、烘箱、书。
化学书上的叶脉标本
材料:各种形状的叶片、碳酸钠5克、氢氧化钠7克、20%浓度双氧水、染料、镊子、瓷盘、烧杯、电炉、吸水纸。
做法:
1、先用清水洗刷一下叶片,称取5克碳酸钠,7克氢氧化钠放入烧杯中,加入2L水混溶,使之溶解,制成溶液。
2、把溶液放到电炉中加热,快沸腾时把叶片浸入溶液内,此时把电沪温度调低些,边加热边用玻璃棒搅拌,使各叶分离,受热均匀。
3、加热时间长短要根据叶片而定,可以过两三分钟取一片子出来观察,直至叶片变成褐色,或当叶的表面有凸泡出现的时候,叶肉容易脱落即可。
4、停止加热,用镊子取出叶片;放入盛有清水的容器中中漂洗干净(一般在两次以上)。
5、将叶片放在瓷盘子中,加入一层水,把牙刷打斜顺叶脉轻轻地刷净地肉,刷时注意:只向一个方向刷,以免将叶脉刷坏。
先从背面开始,刷净背面再刷正面,主叶脉边沿处可用敲出法,刷洗干净后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6、将叶脉放入20%浓度的双氧水中浸泡24小时,取出叶片,用清水洗净,去除药物,再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即可。
葉脈標本製作(藥煮法) 指導教師:王美玲(一)原理:利用葉片的葉脈和葉肉對化學物質腐蝕的差異性,使用酸性或鹹性物質將葉肉腐蝕後,設法除去葉肉,留下尚未被腐蝕的葉脈。
(二)實驗材料與用具:(1)葉片:原則上選擇葉脈比較明顯粗硬的種類,會比較容易成功。
如:菩提葉、桂花、玉蘭花、馬拉巴栗、洋蹄甲等。
葉脈纖細(如杜鵑花)或平行葉脈(如椰子葉)的植物不容易成功。
(2)葉肉腐蝕劑:一般實驗室中常用強鹹性的化學藥品,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等。
但家中的許多鹹性物質:像是通馬桶的通樂、洗衣服的肥皂、洗潔劑、廚房清潔劑;或是酸性物質:鹽酸、醋等都可作為腐蝕葉肉的替代品,效果也不差。
一般而言以鹼性物質的效果比較好。
(3)耐熱容器。
(4)加熱器。
(5)手套。
(6)鑷子。
(7)舊牙刷。
(8)淺盤。
(三)實驗方法(五大步驟):(1)採:採集葉片。
(2)煮:將葉片置於沸騰的5~10﹪氫氧化鈉溶液煮約15分鐘(視葉片狀況而定)。
(3)洗:將葉片取出,以水沖洗葉片,除去葉片上殘留的氫氧化鈉溶液。
(4)刷:將葉片置於淺盤上,加少量的水,以舊牙刷輕輕刷去葉肉。
(5)壓:將葉脈置於報紙下壓乾備用。
(四)葉脈標本應用:(1)各種植物葉片與葉脈特徵觀察。
(2)製作書籤、卡片……等美勞作品。
葉脈標本製作法與教學上的建議許彩梁/台中縣太平市黃竹國小教師一、前言絕大部分的學生都很喜歡上實驗課程,因為在實驗的過程中,他們可以滿足操作器材的樂趣,並感受隨時出現的驚奇。
但是大部份的學生在學校的科學學習過程後,卻常覺得與科學越來越疏遠,他們認為實驗室中的實驗是高深不可輕碰的;認為只有穿上白色實驗衣的科學家,才是真正的研究者。
卻不知生活中到處都是實驗的材料;不知每個人只要願意都可成為探索科學的專家呢!有很多實驗是不須要昂貴的器材就可完成的,舉凡家裡或是超市中的東西,俯首之間都是實驗的材料。
所謂的科學方法也可以在自己實驗的嘗試過程中自然流露,不需刻意安排。
這樣生活化的科學才是小朋友學習階段中需要的,也是身為一個指導者所須認同的一個教學方式。
神奇的叶脉标本制作
时间:2018-01-12 10:19:30 | 作者:学霸
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等到制作叶脉标本的日子了!我满心欢喜,早早地来到了萧山日报社九楼会议室。
老师将制作叶脉标本的过程以及注意事项详细地讲解后,我们便开始制作了。
我们一个一个有序地用镊子从老师那儿领取用双氧水煮过的叶子。
我小心翼翼地夹着叶子,将它放进在清水里浸泡了一会儿。
接着,我将叶子轻轻地放在桌子上,准备剔除叶肉。
剔除叶肉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不但要把叶肉剔除,还要保证叶脉完好无损。
我小心地用毛刷轻轻地在叶子上反复擦拭。
过了一会儿,我听见有人说自己已经剔好,并且开始染色了。
好胜心极强的我也不甘示弱,于是,我将毛刷在叶子上大幅度地摩擦。
不一会儿,叶子上许多叶脉都惨遭不幸。
它们被粗枝大叶的我“暴力”地刮了下来。
真是“欲速则不达”啊!我吸取了前面的教训,小心翼翼地开始刷我的第二片叶子。
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叶脉完好无损。
接下来,就是染色这一步。
我用镊子将已经剔好的叶脉轻轻夹起,放进红色燃料里。
此时,叶脉犹如一条浮上水面的小鱼,在红色的湖面上悠闲自由地享受着日光浴。
过了几分钟后,我轻轻地将叶脉捞起。
这时的叶脉,发生了神奇的变化,它变成了鲜艳的红色。
透过灯光,鲜红色的叶脉如同红蜻蜓的翅膀,又如一片红色的薄纱,漂亮极了。
我如获至宝,小心地将叶脉标本用纸巾裹住,轻轻地夹在小记者手册里。
快乐的时间总是很短暂。
活动结束了,我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了报社。
一路上,我依旧沉浸在这次活动的快乐中。
这次活动意义非凡,它让我感受到了自然界神奇的生命现象,还让我懂得了,只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才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