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松在水土流失区的种植与经济效益探讨
- 格式:doc
- 大小:24.50 KB
- 文档页数:5
盘点“蚂蚁森林”里的那些树湿地松——高大“男神”湿地松树如其名,具有耐水湿的特点。
它原产于北美,在原产地能长到30米,胸径90厘米,是名副其实的高大“男神”。
湿地松主根深且侧根粗密,种在丘陵地区可以治理水土流失,恢复土壤肥力。
它生长快,抗病虫害能力强,很好养活。
另外,湿地松还可产出优质结实的木材,用于建筑和制作家具。
它的松脂产量也很高,加工制成的松香和松节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花棒——荒漠中的一抹亮色花棒的正式名称为“细枝岩黄耆”,分布于新疆、宁夏、内蒙古等地,外柔内刚,是优秀的固沙植物。
花棒夏秋季节会开粉红色或紫红色小花,花期最长能从5月份一直持续到9月份,为苍茫的荒漠带来一抹亮色。
花棒并非徒有其表,它能生长在各种沙丘、沙地,甚至流沙地区。
它的根系发达,不怕日晒,也不怕沙埋,浅层的沙埋反倒能促进种子和幼苗的萌发和出土,当沙埋深度达到1~2厘米时,花棒的长势最为喜人。
它的花是优良的蜜源,枝叶和种子可以作为骆驼和马的饲料,还能用来榨油、制作工具。
一种植物既能当树种,又能当花养,还全身都是宝,是不是很超值呢?梭梭树——沙漠第一树梭梭树是“蚂蚁森林”上线的第一个树种,也是绿化沙漠最常见的树种,一棵梭梭就能固定10平方米的荒漠,被称为“沙漠植被之王”。
沙漠植物都不娇气,梭梭树耐旱、耐寒,也耐高温,只要人工浇一次水就能成活。
这得益于它强大的保水特性,发达的根系让它能吸到更多的水,厚厚的树皮则可以储存大量的水分。
此外,梭梭树还会休眠,进一步降低了自身对水分和养分的消耗,因而能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
沙棘——让环保变得美味也许大家听说过沙棘汁,它就是用沙棘的小果子制成的。
能在荒漠里生长结果,沙棘自然也不简单。
它的叶子细长,表面密布鳞片和细毛,可以减少水分文 | 折耳根 过去想要种树还得亲自动手,现在有了“蚂蚁森林”,只要动动手指偷偷能量就有人替你把树种好,科技正在让环保变得更容易,“懒人”也可以为植树造林贡献力量了。
湿地种植什么收益好湿地种植可以选择一些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适应湿地环境的植物,以获得更好的收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湿地种植植物和其经济价值:1. 芦苇:芦苇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植物,具有快速生长、繁殖能力强的特点。
其茎可以用于制造纸张、编织竹制品和建筑材料等。
芦苇还可以用于湿地修复和水质净化,是一种环保的种植选择。
2. 芦荟:芦荟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可以在湿度较高的环境中生长。
其中的芦荟胶和芦荟汁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被用于制作护肤品、药品、食品和饮料等。
由于芦荟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芦荟可以获得较好的经济收益。
3. 藕:藕是一种湿地根茎蔬菜,富含淀粉、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
藕的茎和种子都可以食用,其加工产品如藕粉、藕粉丝等也很受欢迎。
种植藕可以利用湿地资源,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4. 红蓼:红蓼是一种湿地植物,其鲜花和茎叶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具有药用价值。
红蓼还可以作为观赏植物种植,用于庭院绿化,吸引游客和产生旅游收入。
5. 西瓜:西瓜是一种需要充足水分的植物,适合在湿地种植。
西瓜是广受欢迎的水果,市场需求量大,种植西瓜可以带来可观的收益。
此外,西瓜的皮和籽还可以加工成食品和饲料,提高经济效益。
6. 茶树:一些湿地地区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适合茶树生长。
湿地茶叶因其独特的气候条件和土壤特性而高品质,享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种植茶树可以在湿地地区创建茶园,创造就业机会,并获得稳定的茶叶收益。
7. 蓝莓:蓝莓是适合在酸性湿地生长的灌木植物。
蓝莓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K 和抗氧化物质,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近年来,国内对蓝莓的需求量持续增加,种植蓝莓可以享受比较高的经济回报。
8. 荷花:荷花是一种常见的湿地水培植物,也是一种重要的观赏花卉。
荷花种植市场广阔,其花卉和荷叶具有很高的市场价值。
此外,荷花的花瓣和根茎还可以经过加工制成药品、保健品和食品等。
9. 笋:竹笋是湿地地区常见的农产品,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
竹笋可供鲜食、制作罐头和加工成干笋等。
紫金县改良湿地松基地建设的研究及发展对策摘要:通过对改良湿地松基地建设的研究,提出发展对策及技术措施。
关键词:改良湿地松建设研究发展对策紫金县位于广东省东中部,河源市东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14°40′~115°30′,北纬23°10′~23°45′,是广东省的林业大县。
全县有林业用地面积424万亩,其中商品林地面积310万亩,生态公益林地面积110万亩。
改良湿地松是部省联营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援华项目(VNDPCPR/91/153)—湿地改良种子园的后代,为常绿大乔木,具有速生、树干通直、高产脂、用途广、抗逆性及适应性强等优良性状,是良好的纸浆、纤维板、胶合板、采脂等工业原料树种和建筑用材树种。
紫金县于2003年开始引种种植改良湿地松,目前,面积有2158亩。
本人一直对改良湿地松在紫金县进行专题研究,现我提出个人的看法,以供同行参考。
1 紫金县改良湿地松基地建设项目可行(1)高脂松基地建设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改良湿地松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松脂和木材经营等效益上。
经种植测定,10年生的树木平均胸径达12cm,最大的胸径达22cm,平均单株松脂日产量达27.1g,最高达45.3g,比普通湿地松高12.2g,平均年亩产脂400kg。
改良湿地松人工林,一般10~12年可采脂收益,可连续采割10年以上。
肥力高的山地,从第10年开始采脂,每亩保留采脂树60株,按每株产脂4kg计算,(平均每株日产脂25g,年采脂160天),亩产脂240kg,产值2400元(按每公斤10元计),扣除采脂人工费50%,纯利1200元(每株20元)。
按采脂年限为10年,松脂收益12000元,采伐时,木材收入为6000元(平均树高14m,胸径24cm,单株立木蓄材0.283m3,按60%出材率,材积0.169m3,按每立方米600元计,则每株100元,每亩按60株计),脂材合计每亩收益18000元,生产周期20年,扣除成本750元【其中造林450元,山租300元(每亩15元/年)】,每亩纯利17250元,平均每亩每年纯利862.5元。
湿地松种植技术湿地松湿地松(俗名美国松、国外松),原产于美国东南部。
学名:Pinus elliottii Engelm. 属速生林树种。
适应性强,生长快,耐低温,抗贫脊。
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
叶尖长15-20cm,3尖一束与2尖一束并存,颜色翠绿。
用于风景树、高速公路、铁路两旁绿化的首选树种。
同时用于造林取材,10-XX年便可成材。
松脂产量多,经济价值高。
一、用途与价值:1、木材价值:湿地松生长快,木材质量好,松脂产量高,经济效益好。
木材广泛用于建筑、枕木、坑木以及胶合板、纤维板和造纸等方面。
木材价值每立方米700-900元。
2、观赏价值:湿地松苍劲而速生,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
中国已驯化成功达数十年,已在长江以南的园林、自然风景区、高速公路、铁道两侧,得到普遍应用。
在园林中行独植或丛植时,选用3—4年生大苗,在多雨的春季,带土团移植;为了保证成活率,******采用袋装苗或营养钵苗,成活率可达98%以上。
二、适生环境:湿地松最为主要的特点是:对气温和土壤的适应性强,较耐湿地而生存;耐低温,抗贫脊,树型整齐,主杆通直挺拔,侧枝整齐而不庞杂。
湿地松适生******的环境条件:降雨量在1000-1400mm,年平均气温15.4~21.8℃,绝对最高温38℃,偶有达到41℃,绝对最低温为 -17℃。
在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均可种植。
湿地松在中性至强酸性水土流失红壤丘陵地及表土50~60厘米下为铁结核层排水不良的沙粘土地均生长良好。
湿地松也较耐旱,在干旱贫瘠的低丘陵地也能旺盛地生长。
在排水良好的沙地或者积水地则生长较差。
湿地松为喜光树种,极不耐荫,抗风力较强。
根系有菌根与之共生。
三、育苗方法:播种:可采用苗圃撒播方式。
播种季节,南方在1月至4月;5月后播种要采取遮阳措施。
江浙、苏杭一带,播种时间相对推迟。
种子处理:先将种子倒入用清水内,加入适量白猫牌家用洗洁精,用手搓洗,去除种子表面的蜡质,再用清水冲洗干净,然后倒入50度温水里,泡浸24小时,捞起滤干,装入布袋,每天早晚各冲水一次,冲水后挂起袋子,防止种子泡水。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
湿地松人工林是一种人为种植的森林类型,其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丰富。
由于湿地松人工林生态环境较为独特,常年湿润,土壤湿度高,适宜各种植物生长。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种类繁多,包括各类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等。
这些植物具有不同的生物学特性,如高度、形态、生理生态特征等,形成了丰富多样的林下植被群落。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群落结构复杂。
湿地松人工林在生长过程中常常存在上层、中层和下层三层植被,分别由高大树种、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
这种垂直结构使得湿地松人工林的林下植被空间利用率高,同时也提供了丰富的生活空间和食物来源,有利于各种植物的生存与繁衍,从而促进了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的生态功能显著。
湿地松人工林的林下植被可以有效地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水土流失和水体污染,保持水质的清洁和湿地的稳定。
湿地松人工林的林下植被也为许多动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丰富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湿地松人工林林下植被生物多样性特征丰富多样,包括物种多样性、群落结构和生态功能等方面的特点。
这种生物多样性对于湿地松人工林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为湿地松人工林提供了丰富的生态服务和经济价值。
湿地松的介绍
湿地松,又称龙柏、沼地松,是松科松属的常绿乔木,是中国东北地区特有的树种。
湿地松生长在水深0.5-1米的沼泽地、湿地、河岸边、湖泊旁等潮湿环境中,喜欢充足的阳光和湿润的土壤。
由于其生长环境的特殊性,湿地松被誉为“湿地环保精灵”。
湿地松的树干高大挺拔,树皮呈灰白色或灰褐色,树冠呈锥形或塔形,枝条向上伸展。
湿地松的根系发达,可以吸收大量的水分,根系还能防止泥土流失和河岸侵蚀,因此湿地松在防止水土流失、保护河岸生态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湿地松的叶子呈针状,长约8-15厘米,宽约1-2毫米,叶尖呈尖头状,叶片两侧有白色气孔带。
湿地松的花期在4-5月份,花序为球形或卵圆形,花色呈淡黄色或淡绿色。
湿地松的果实呈卵圆形,长约3-5厘米,果实表面有灰白色的花被鳞片,成熟时呈深褐色。
湿地松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树种,其木材质地坚硬,纹理美观,可以制作家具、建筑材料、船舶、车辆等。
湿地松的树脂含有丰富的化学成分,可以提炼出松香、松节油等化学产品,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
湿地松也是一种重要的生态树种,它可以净化水质,防止水体富营养化。
湿地松的树林是许多野生动物和植物的栖息地,是维护湿地生态平衡的重要组成部分。
湿地松还能降低气温和湿度,改善气候
环境。
由于湿地松的生长环境受到人类活动的破坏,湿地松的数量逐渐减少,已经成为珍稀濒危树种。
为了保护湿地松,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湿地的保护和管理,避免过度开发和污染,促进生态平衡的恢复和保持。
湿地松是一种重要的生态和经济树种,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经济价值。
它的保护和利用应当得到重视和加强。
立地条件极差地段造林技术探讨沼泽滩地、沙荒地、沿海滩涂、石质荒地都属于立地条件极差的困难立地,土壤瘠薄,水土流失严重,蓄水保土能力差,造林难度大,生产成本高,所以必须通过采取一定措施来提高造林成效,现就如何在立地条件极差的沼泽滩地、沙荒地、沿海滩涂及石质荒地进行植树造林进行分析。
标签:沼泽滩地;沙荒地;沿海滩涂;石质荒地;植树造林;技术分析我国森林覆盖率为21.63%,远低于全球31%的平均水平,所以植树造林仍需进一步加强,特别是立地条件不好的地段不能忽视,不能因为立地条件极差就不考虑进行植树造林,只有在一些沼泽滩地、沙荒地等地段都进行整地造林,才能提高森林覆盖率,推进实现绿水青山的进度。
一、沼泽滩地植树造林东北林区的沼泽滩地约占全区面积的10%左右,主要分布在长白山林区、大兴安岭和小兴安岭。
沼泽滩地就是由于低洼的地势、排水不通畅而使得长期积水形成的沼泽或者沼泽化土壤。
在沼泽滩地上进行植树造林,树种的选择是必须能够耐水湿的树种,比如杞柳、枫杨、湿地松、柳树、池杉、鸟桕、水杉等树种,都可以在沼泽滩地上生长。
在沼泽滩地上进行植树造林,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治理措施,改良一下沼泽滩地才能进行植树造林。
笪程治理的核心是排除积水。
排除沼泽滩地积水具体做法如下:1、圈围堤埝。
就是在沼泽滩地的四周,进行筑起堤埝,然后在堤内挖出排水沟,通过排水沟把积水排出去,使堤内减少积水;植树造林可以在堤埝上进行种植,通常可以在堤埝上种植的树种有楝树、桑树、榆树、刺槐、椿树、泡桐等等,在堤埝的里边可以种植一些比较耐水湿的经济林和用材林树种。
2、开沟整地。
就是挖排水沟,排水沟一般需要深度达80厘米到120厘米、宽度达120厘米到150厘米,通常间隔30米到50米挖一条,再将沟里边的土挖出来,修筑起来堆成畦,可以在堆出来的畦上进行植树。
沟里边还可种植水生经济作物,合理开发沼泽滩地。
3、在季节性积水的滩地上直接造林。
滩地如果是属于季节性积水的,可以不用考虑工程治理,而是直接进行栽植耐水湿的树种,比如湿地松、池杉、杞柳、柳树等等。
湿地松培育技术规程一、种子选择1.选择湿地松优良品种,确保种子质量。
2.采集种子应选择健壮、无病虫害的植株。
3.采集种子的时间一般为每年的9月至11月。
4.种子储存应选择通风干燥的地方,避免受潮和阳光直射。
二、苗圃准备1.选择地势平坦、排水良好、土壤肥沃的育苗地。
2.对育苗地进行深翻、细整,并施入适量的基肥。
3.根据地形设置排水沟,确保排水畅通。
4.在播种前一周,对育苗地进行消毒处理,如喷洒硫酸亚铁溶液等。
三、播种技术1.播种时间一般为春季3月至4月或秋季9月至10月。
2.播种量一般为每亩20至30公斤种子。
3.采用条播或撒播的方式进行播种。
4.播种后覆盖一层细土,并轻轻压实。
四、苗期管理1.定期观察出苗情况,及时进行补苗和间苗。
2.在苗木生长期间,适时进行浇水、施肥和除草。
3.在苗木硬化期,控制水肥,促进苗木木质化。
4.对苗木进行病虫害防治,确保苗木健康生长。
五、移植技术1.移植时间一般为苗木休眠期,即春季萌动前或秋季落叶后。
2.根据苗木大小和移植密度确定移植穴的大小和深度。
3.将苗木从育苗地挖出后,剪去部分枝叶和根系,进行移植。
4.移植后及时浇透水,并做好支架固定。
六、抚育管理1.对移植后的苗木进行定期浇水、施肥和除草。
2.在生长季节进行修剪和整形,保持树形美观。
3.定期检查病虫害情况,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4.对树木进行定期观察和维护,确保其正常生长。
5.在树木成熟后,进行采伐更新或移植处理。
6.对采伐更新的树木进行严格筛选,确保树种质量和生长潜力。
7.在采伐更新前制定详细的采伐计划和施工方案,确保安全和环保。
浅析湿地公园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湿地公园建设是近年来我国生态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其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以及湿地公园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为相关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湿地公园建设的意义1.1 生态保护湿地是稀缺资源,具有重要的生态保护功能。
湿地公园的建设可以有效地保护和修复当地的湿地资源,保障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2 生态旅游湿地公园的建设有利于丰富当地的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前来观赏湿地生态景观,推动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而且,湿地公园的建设也可以为当地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地方经济的发展。
1.3 宣传教育湿地公园是一个宣传湿地保护意义的重要平台,通过开展各种宣传教育活动,可以提高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促进全社会的环保意识提升,推动湿地保护工作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二、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的挑战与解决方案2.1 土地利用由于湿地通常具有较高的生态价值,而且处于脆弱环境中,因此其利用和开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当地的土地利用规划,确保湿地资源得到有效的保护和合理的利用。
解决方案:制定严格的土地利用规划,划定湿地公园的保护区和开发利用区,限制开发区的规模和范围,保护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2.2 资金投入湿地公园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场地清理、生态修复、公共设施建设等各方面的支出。
但由于湿地公园通常属于非盈利性质,难以自我维持,因此其建设和维护都需要政府和社会资金的支持。
解决方案: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资金或者引入社会投资等方式,为湿地公园的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湿地公园的投资和经营。
2.3 生态修复湿地公园的建设通常需要对原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进行修复和改造,这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且需要长期的维护和管理。
解决方案: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应加强与环保部门的沟通和合作,确定科学的生态修复方案,采取合理的手段进行湿地生态系统的修复,确保湿地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的改善和保护。
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与问题分析一、引言湿地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不仅具有保持水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等功能,还对于土壤保持、防洪抗旱等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湿地资源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和退化。
为了恢复和保护湿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以其低成本、高效益的特点逐渐受到关注。
而人工湿地植物作为人工湿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化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人工湿地植物应用现状1. 植物选择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是人工湿地建设的关键。
根据湿地的功能和地理环境等因素,选择适宜的植物种类非常重要。
如选择能抗盐碱胁迫的植物种类用于海岸带人工湿地;选择能抗污染和富营养化的植物种类用于城市污水处理人工湿地等。
目前,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已有一定的成果,但还需要更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
2. 生长环境人工湿地植物的生长环境是影响其生长和功能发挥的关键因素。
湿地水质、土壤、光照等因素都会对植物生长和养分吸收等产生影响。
因此,在人工湿地建设中,必须要注意植物的生长环境,并根据不同的植物特点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局。
3. 功能发挥人工湿地植物在湿地生态系统中发挥着多种功能。
它们可以吸收废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质,改善水质;能够净化空气中的有害物质,提供氧气;还能够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维持湿地的生物多样性。
目前,人工湿地植物已经在污水处理、生态恢复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三、人工湿地植物应用问题分析1. 植物选择不合理目前,在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上存在一些问题。
一些地方由于对湿地植物缺乏深入了解,在选择植物时仅仅依靠经验和传统观念,未能充分考虑植物适应性和功能要求。
另外,一些地方在选择湿地植物时倾向于引进外来物种,未能充分考虑其生态适应性和对本地生态系统的影响。
2. 植物适应性差由于人工湿地植物的引种和培育存在一定的困难,导致一些湿地植物的适应性较差。
水土保持经济林抚育管护方案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水土保持经济林是指以树木为主体,结合适宜的经济作物,采取科学的栽培技术,以达到水土保持和资源利用的双重目的的一种林木经济模式。
在今天社会环境污染严重的情况下,水土保持经济林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抚育和管理水土保持经济林,制定科学的抚育管护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一、选址和规划在选择种植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地点时,需要考虑土地的地形、土壤质地、水文条件等因素。
选择适宜的地理环境对于经济林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在规划种植布局时,要合理划分经济林的区域,确定各种树种的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确保水土资源的有效利用。
二、种植树种选择和配置水土保持经济林的主要目的是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在选择种植树种时,需要根据地方的地理环境和土壤条件选取适宜的树种。
常见的树种包括杉树、松树、柳树等,这些树种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生长力,可以有效稳定土地,保护水资源。
三、抚育管理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理工作十分关键,直接关系到树木生长的质量和数量。
抚育管理包括定植、补植、修剪、浇水、施肥等环节,必须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
对于不同的树种要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抚育方案,并定期进行检查和评估,确保水土保持经济林能够良好生长。
四、病虫害防治水土保持经济林在生长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病虫害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防治,会对经济林的生长和发展造成严重影响。
在抚育管理中,要做好病虫害监测和预防工作,选用绿色环保的防治方法,减少对环境的影响,确保水土保持经济林的健康生长。
五、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水土保持经济林不仅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还可以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水土资源的利用率。
通过科学的抚育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水土保持经济林的产量和质量,为当地农民提供更多的收入来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水土保持经济林的抚育管理对于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水松适生环境水松(科学名称:Taxodium distichum)是一种乔木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湿地和沼泽地区。
它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能够在多种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长,并对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首先,水松适宜的生长环境是湿润的土壤和高湿度的气候。
它喜欢生长在湖泊、河流和沼泽等水域附近的湿地环境中。
水松的根系发达,能够吸收充足的水分,这使得它能够在湿润的土壤中生根生长,并能够适应大部分地方的水浸条件。
其次,水松对光照的要求也不高。
它能够适应部分阴暗环境下的生长,并不会因为没有充足的阳光而受到太大的影响。
水松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环境适应能力,它能够耐受一定程度的盐碱性土壤。
这使得水松成为了一种理想的固沙和治理盐碱地的植物。
水松的根系统可以渗透到土壤深层,从而吸收盐分并净化土壤。
它还能够抑制土壤中盐分的蒸发,减少土壤中盐类的浓度,从而改善土壤的质量。
这不仅有助于固定沙丘和河道,还可以为其他植物提供更好的生长环境。
此外,水松对于氮和磷等肥料的利用效率也相对较高。
它能够在有限的养分条件下生长,并且能够自主地通过根系吸收养分,并将养分合理分配到各个部位。
这使得水松不需要过多的施肥,同时也能够减少营养盐对水域的污染。
水松的存在对于环境的改善和生态平衡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水松的根系可以有效地稳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
它还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并释放出氧气,对减缓全球变暖和改善空气质量有重要作用。
此外,水松的树干和根系可以提供栖息地,为许多水生生物和鸟类提供食物和避难所。
综上所述,水松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植物,能够在湿润的土壤和高湿度的气候中生长。
它能够适应不同的土壤和光照条件,对盐碱土壤也有一定的耐受性。
水松能够提高养分的利用效率,并对环境有着显著的改善作用。
它稳定土壤、净化水域、改善空气质量,也为许多生物提供了栖息地和食物。
因此,水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植物,对于维护生态平衡和人类福祉有着重要的意义。
湿地松在水土流失区的种植与经济效益探讨
摘要:指出了对于树木的栽种要根据地质环境、气候条件进行选择,对于福建省长汀县来说,湿地松是一个绝佳的选择,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为湿地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提出了湿地松的种植要进行苗木的培育与抚幼,以保证树木的成活率和湿地松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湿地松;培育;抚幼;经济效益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7)15015702
1 引言
湿地松是速生常绿乔木,树姿笔直,枝叶浓密,适合在山间坡地搭配种植,松脂产量高,栽种优势大,是一种适应性极强的树木。
湿地松的适宜地质非常广泛,在低山、丘陵以及平原地带都可以进行栽植,在中性以及强酸性的水土流失的红壤丘陵地,甚至排水较差的沙黏土上生长都很好,尤以在低洼沼泽地的边缘生长为最佳,在干旱瘠薄的低丘陵地也能较好地生长,适应性非常优异。
2 湿地松苗木的培育
2.1 苗地选择
湿地松对于地质的要求非常严格,所以对苗圃的选择非
常重要。
首先,对水源的要求非常高,要利于灌溉排水;其次,对土层的挑选上也很重要,要土层深厚的土壤;最后,也要满足对阳光的要求,让树苗健康成长。
2.2 整地与施基肥
在进行培育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在2月份进行地面的平整,基肥要充足,一般施肥300~400 kg/亩。
对土壤进行消毒工作也十分重要,湿地松的幼苗抵抗性较差,所以要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还要通过人工帮助幼苗长成菌根,主要方法是接种菌土,在磷的作用下菌根生长旺盛,所以要施以足够的磷肥。
2.3 苗床修筑
在对土壤进行处理之后,需要对苗床进行修筑。
首先,对苗床进行消毒,喷撒适量的消毒液;其次,修筑苗床,做好排水处理,一般床面的宽度为1.2 m,高为25 cm,长度依情况而定,苗床要修建成中间高的样式,便于排水;最后,在修筑好的苗床上铺黄心土,以利于湿地松苗的健康生长。
2.4 配制营养土
为了让湿地松苗健康生长,减少病枯,需要用营养土进行育苗,所以营养土的配制非常重要,主要原料为磷、钾肥,配以黄心土等,对于配方要反复研究,以达到最优的培植目的。
在对各种原料进行混合时,要除去石块等杂物,均匀混合,混合时加以少量清水,最后喷洒适量高锰酸钾溶液。
2.5 播种
播种是很关键的步骤,决定了湿地松的成活率。
播种前,要用45 ℃左右的温水浸润种子,一般控制浸润时间24 h,把浮在水面不合格的不饱满种子除去,把筛选出的种子阴干就可以开始播种,一般情况下,撒种200 g/m2。
2.6 移苗
种子一般在完成播种后的20 d发芽,为了防止鸟类破坏,需要有人对其进行看管,当苗高为4 cm时进行移苗,在移苗时要把握好时间,保证移苗的成活率。
由于湿地松容易遭受病虫害,所以要及时喷洒防害药物。
3 湿地松的管理
3.1 造林移植
进行栽植时,要尽量保证营养土的完整性,撕营养袋时要小心谨慎,同时也不能捏实营养土,让湿地松根系健康生长。
一般最适宜造林的季节是春末,在初次进行栽植时要保证行距,保证苗木直立状态。
选择顶芽健壮,存活率大,有利于造林工程的开展与继续。
在移植之后要进行检查,防止病虫害,对长势有问题的苗木进行处理,并且进行补苗工作,一般要达到95%的存活率。
植树造林的区域要进行2~3年的封山,防止人类和牲畜对其进行破坏,以免影响苗木的成活率。
3.2 幼林抚育
湿地松的生产水平取决于肥料的施加,造林完成后要对幼林进行抚育。
一般在种植以后7个月左右进行第一次抚育工作,要完成除草、施肥等工作,杂草的清除范围是树木为中心1.5 m为直径圆圈内。
同时如果发现林地里面有生长较快的灌木也要进行砍伐。
在湿地松不同的生长时期对肥料的要求也不一样,进行抚育施肥要结合实际情况,满足湿地松的生长需求,完成造林生产。
4 ?竦厮稍谒?土保持中的作用
4.1 环境的适应性
植物的适应性决定了其成活率,湿地松的适应性良好,耐干旱、耐潮湿、对酸碱土壤都适应,所以非常适宜栽种。
通过实际证明,湿地松在干旱的地方成活率能达到95%以上;在水源充盈的山沟中湿地松也生长得非常旺盛。
4.2 水土保持作用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情况非常严重,急需采取措施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会导致,耕田被破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引发频繁的旱涝灾害,植树造林是最有效的防止水土流失的方法,所以现在提倡植树造林,封山育林。
湿地松的水土保持效果非常好,在一些复杂的地形上表现尤为突出,例如在荒山地区等,效果明显比其他树木更好。
通过实地研究,在陡坡荒地上面种植湿地松,能够有力保持水土,几乎不发生水土流失的情况,有力地印证了湿地松的栽种价
值。
4.3 对土壤的影响
在防止水土流失的前提下,湿地松还能对土壤的肥力造成影响,在对湿地松进行栽种的荒山还会有其它植物共同生长,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富集含量对土壤各项理化性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通过实地研究,湿地松在种植4年后,土壤中有机物质的含量有了大幅度的提升,达40%。
随着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土壤的各项性能都得到了改善,例如渗透性、团粒的稳定程度、土壤的蓄水能力等,各种元素的有效性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土壤的肥力也得到了提高,正向刺激植物的生长,使植物生长更加旺盛,对水土的保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4 在荒山、荒岭用作覆盖物
湿地松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及其耐干旱性能优于其他植物,又因为湿地松生长速度非常快,容易成林,在荒山上适宜大面积种植,能够固定山坡的表层土壤,涵养水源,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