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
- 格式:pdf
- 大小:279.22 KB
- 文档页数:5
中国⽔⼟流失分布区图中国⽔⼟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区域。
⼀是“三北”⼽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候⼲旱少⾬,风⼒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积的19.0%。
特点:本区⽓候⼲旱少⾬,⼤部分地区年降⽔量在200mm以下,风⼒强劲,风沙活动频繁⽽强烈2、⼆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燥遇⼤风形成并逐步扩⼤,造成掩埋各类⽣产⽤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场地和施⼯道路),保护地表结⽪层;2、宜采取砾(⽚、碎)⽯覆盖、沙障、草⽅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壤、⽔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壤盐碱化。
东北⿊⼟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为⼤⼩兴安岭和长⽩⼭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区。
⼀是低⼭丘陵区,有⼤、⼩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千⼭⼭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龙江、乌苏⾥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较⼩(2~4度),但坡⾯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积较⼤,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从⽽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壤侵蚀的影响,⿊⼟层逐渐变薄,肥⼒下降,使得⽣产能⼒降低,威胁粮⾷⽣产。
晋教版八年级(下)中考题同步试卷:6.2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01)一、选择题(共19小题)1. 小贝的家乡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地区的陕西,当地常常能听到高亢、豪放、激越的秦腔,但往往是只闻其声,不见其人。
这可能是因为黄土高原()A.冰川广布,雪峰连绵B.地势平坦,一望无际C.支离破碎,沟壑纵横D.山岭众多,山高谷深2.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其形成的自然原因有()A.夏季降水集中,多暴雨B.人们采矿、修路破坏地表C.黄土土质疏松,多裂隙D.过度开垦导致地表植被破坏严重3. 在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可取的措施是()①植树种草修梯田堤坝②退耕还林还草③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④开垦坡地扩大耕地面积⑤把地承包给个人栽果树建立水果基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⑤C.②③④⑤D.①③④⑤4. 下列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为因素是()A.采矿对地表的破坏B.夏季多暴雨C.土质疏松D.黄土层受水侵蚀后,极易坍陷5. 黄土高原重要的生态问题是()A.荒漠化B.水土流失C.全球变暖D.酸雨6. 黄土高原生态环境建设中,不可取的做法是()A.植树种草,整修梯田B.退耕还林、还草C.减少过度放牧地区牲畜数量D.开垦陡坡扩大耕地面积7. 下列有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地表光秃裸露,缺少植被的保护B.黄土结构疏松,易溶于水C.气候越来越干燥,降水量越来越小D.降水量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8. 导致目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人为原因是()A.黄土疏松,许多物质易溶于水B.降水集中在夏季,多暴雨C.地表裸露,缺少植被保护D.人们开垦、采矿、修路等活动,使地表疏松9.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地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水土流失导致黄土高原地震频发B.台风是黄土高原主要的自然灾害C.夏季多暴雨是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D.围湖造田是治理水土流失的主要措施10. 读“黄土高原环境问题成因示意图”,分析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二〇一五年十二月前言水土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性资源。
水土流失是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
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尚有294.91万km2,占我国陆地面积的30.7%,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水土资源破坏、生态环境恶化、自然灾害加剧,威胁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饮水安全和粮食安全,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制约因素。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水土保持工作,我国水土流失防治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要求。
为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战略部署,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全面推进新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水利部会同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林业局等部门,成立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于2011年5月正式启动全国水土保持规划编制工作。
在深入调查研究、反复论证咨询、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全国水土保持规划(2015-2030年)》。
本次规划范围为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港澳台地区,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近期水平年为2020年,远期水平年为2030年。
规划分析了我国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现状,系统总结水土保持经验和成效,以全国水土保持区划为基础,以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主线,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为重要依据,拟定我国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总体部署,明确水土保持的目标、任务、布局和对策措施,为维护良好生态、促进江河治理、保障饮水安全、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
本次规划是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首次“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系统开展的国家水土保持综合规划,将是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发展蓝图和重要依据,是贯彻落实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要求的行动指南。
规划基础数据来源于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等工作成果,国家和地方已公布的经济社会统计年鉴,相关批复规划成果等。
简述我国七大流域水土流失现状信息管理学院11编出杜诗卿2011300740006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见表)( 表)中国水土流失分布流域流域面积(万平方公里)水土流失面积(万平方公里)土壤侵蚀量(亿吨)占流域面积(%)长江180.00 62.00 34.4 24.00黄河75.00 46.00 61.3 16.00海河31.90 12.00 37.6 4.02淮河27.00 5.90 21.9 2.30珠江45.00 5.80 12.9 2.26松花江、辽河124.60 42.00 33.7 7.68太湖 3.60 0.296 8.2 0.14其他(内陆河、直接入海河流、国际河流等)473.00 193.00 40.8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现状(1)流失面积与分布: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长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63.74万km2,其中水蚀和风蚀面积为53.08 km2,占流域总土地面积180万km2的30%,年均土壤侵蚀总量22亿吨。
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上中游地区,这一地区水土流失面积50余万km2,约占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的80%。
主要集中在上游的金沙江下游及毕节地区,嘉陵江流域,沱江、岷江中游,乌江上游及川东鄂西三峡库区和中游的汉江上游(即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洞庭湖水系的湘、资、沅、澧四水,清江,赣江以及大别山南麓的倒、举、巴、浠、皖诸水的中上游。
(2)流失类型与程度:长江流域的水土流失类型主要包括水蚀、风蚀、冻融侵蚀、泥石流、崩岗等。
其中水蚀面积达52.41万km2,占水土流失面积的82.2%。
风蚀面积0.67万km2,冻融侵蚀面积10.66万km2。
据不完全统计,长江上游共有1.3万多处滑坡和3000多条泥石流沟,另外在湘、赣等地的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地区还分布有近10 万个大小崩岗。
全流域水蚀面积中,轻度流失面积为21.2万km2,占41%;中度流失面积为21.5万km2,占40%;强度流失面积为7.6万km2,占15%;极强度流失面积为1.7万km2,占3%;剧烈水土流失面积为0.4万km2,占1%。
第40卷第5期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Vol.40No.5 2008年9月JOURNAL OF SI CHUAN UN I V ERSI TY(ENGI N EER I N G SC I ENCE ED I TI O N)Sep t.2008文章编号:100923087(2008)0520032206中国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第宝锋1,崔 鹏2,艾南山1(1.四川大学建筑与环境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2.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41)摘 要:分析生态修复的适宜性条件,根据分异性、地带性、等级性、共轭性、主导因子及县域完整性等原则,参考我国各类生态及自然区划成果,建立基础图谱数据库;以县级行政区为基本分区单元,搜集了全国2861个县级行政区的基础资料,建立专题图谱数据库;采用GI S技术,选择气候、植被、土壤、地貌、土壤侵蚀类型、人口密度等关键性指标,通过因子叠加的分析方法和自上而下的分区方法,将全国(除台湾、海域)划分为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类型区(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半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和14个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区。
湿润、半湿润生态修复类型区自然条件好,可以植树造林;而在半干旱、干旱生态修复类型区仅能在局部地段植树,但不宜大面积造林。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原则;指标;分区;中图分类号:X171.4文献标识码:AThe Study of Reg i ona li za ti on on Ecolog i ca l Restora ti on i n Ch i n aD I B ao2feng1,CU I Peng2,A I N an2shan1(1.School of A rchitecture and Envir onment,Sichuan Univ.,Chengdu610065,China;2.Chengdu I nstitute of Mountain Hazards and Envir onment,CAS,Chengdu610041,China)Abstract:Devel op ing nati onwide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researches for s oil and water conservati on are p r oposed in China.I n this paper,op ti m al conditi ons of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were analyzed abide by the p rinci p le of heter oge2 neity,z onati on,grade,conjugacy,p ri m ary fact or and county land integrity.The s pecial mapp ing database was de2 vel oped,based on the ra w materials of2861counties.W ith the app licati on of GI S,choosing the key act ors,such as cli m ate,vegetati on,s oil,physi ognomy,the types of s oil er osi on,and populati on density,the nati onal area,ex2 cep t TaiW an and mariti m e s pace,was divided int o4first2level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domains and14second2level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regi ons by the way of adop ting super posed analytical method and superincu mbent partiti on method.Hu m id and Se m2hum id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domains have better natural conditi ons f or aff orestati on.A rid and Se m i2arid 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 domains are only fit f or afforestati on in brush2fire area.Key words:s oil and water conservati on;ecol ogical rest orati on;p rinci p le;indices;regi onalizati on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亟待治理的水土流失面积有200多万k m2[1],若收稿日期:2007-12-04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资助项目(KZCX2-Y W-302);国家科技支撑课题资助(2006BAC10B04)作者简介:第宝锋(1978-),男,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水土保持,山地环境及GI S.E2mail:di w ubf@g 按1km2平均50万元的治理费用计算,需要数千亿元资金。
洛阳市初中地理八年级下第八章西北地区专项训练选择题1、新疆生产的格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的主要原因是()A.品种优良B.灌溉水源充足C.土壤肥沃D.日照充足,日温差大答案:D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海洋湿润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白天光合作用强;夜晚温度低,呼吸作用弱,养分消耗少,有机质、糖分积累多,因此棉花纤维长、瓜果特别甜。
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小提示:2、下列有关“西气东输”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A.缓解了新疆能源紧张问题B.可把上海的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C.带动了新疆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D.加剧了上海的大气污染答案:C西气东输工程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创造了条件,对推动和加快新疆及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对东部地区的好处是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短缺问题;天然气是清洁能源,对东部地区环境改善十分有益,故选C。
3、“西气东输”工程不经过的区域是:A.西北地区B.北方地区C.南方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D本题主要考查的是西气东输的相关知识。
“西气东输”工程经过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不经过的区域是青藏地区。
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东北地区是中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2003年国家提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发展战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支持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升级。
下列做法有利于东北老工业基地转型升级的是( )A.加大资源的勘察力度B.发展高新技术产业C.大力冶炼钢铁D.大力发展火电工业答案:B东北地区是我国重工业基地,振兴东北老工业主要是减少钢铁和煤炭产业等污染严重的产业,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选项A,C,D都是错误的,这样的措施会加速东北地区资源枯竭,故B正确。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点是传统工业的转型,现在传统工业主要是向节能型高科技产业转变。
5、四大地理区域中,跨经度最广的是()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答案:C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是南方地区、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跨经度最广的是西北地区,故选C。
中国分省市县⽔⼟流失⼟地利⽤⼟壤侵蚀现状图及简介
⽔⼟流失、⼟壤侵蚀现状图是指直接反映某地区的⼟壤侵蚀量、侵蚀程度及分布现状的图件。
它是制定⽔⼟保持措施的主要依据。
⼀般采⽤应⽤遥感技术调查⽔⼟流失现状编制⼟壤侵蚀图
⼟壤侵蚀字段:名称,⼟壤侵蚀类型
⼟地利⽤现状图
⼟地利⽤现状图是⽤空间⽅式表达⼀定区域内的当前⼟地利⽤类型分布、⾯积及⼟地利⽤结构的专题地图.⼟地利⽤现状图作为⼟地利⽤现状调查的主要成果,能够为政府制定⼟地利⽤总体规划,合理调整⼟地利⽤结构提供科学依据,也为各级政府部门制定区域规划、农业区划和国⼟整治提供参考数据。
中国水土流失分布区图风沙区的范围1、风沙区主要包括二大区域。
一是“三北”戈壁沙漠及沙地风沙区。
主要分布于长城沿线以北地区,该区域气候干旱少雨,风力侵蚀强烈,荒漠化严重,沙漠蚕蚀绿洲,直接危害农、林、牧业。
包括新疆、青海、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等省、自治区的沙漠及沙漠周围地区。
面积187.6万km2,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9.0%。
特点:本区气候干旱少雨,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200mm以下,风力强劲,风沙活动频繁而强烈2、二是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
该区域主要是江、河、湖、海岸边沉积的泥沙,干燥遇大风形成并逐步扩大,造成掩埋各类生产用地的危害。
风沙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施工过程中的扰动范围(特别是施工场地和施工道路),保护地表结皮层;2、宜采取砾(片、碎)石覆盖、沙障、草方格、化学固化等措施;3、植被恢复应考虑土壤、水资源和灌溉条件;4、沿河环湖滨海平原风沙区应注意土壤盐碱化。
东北黑土区的范围南界为吉林省南部,东西北三面为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所围绕。
主要包括三大区。
一是低山丘陵区,有大、小安岭地区,系森林地带,坡缓谷宽,岩性为花岗岩及页岩,发育暗棕壤,多为轻度侵蚀;有长白山千山山地丘陵区,系林草灌丛,岩性为花岗岩等,发育暗棕壤,棕壤,多为轻度、中度侵蚀;有三江平原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及松花江冲击平原)古河床,自然堤形成低岗地,河间低洼地为沼泽草甸,岗洼之间为平原,多为微度侵蚀。
二是漫川漫岗区,指松嫩平原,属冲积、洪积台地,地势倾斜,坳谷和岗地相间的地貌特征,多为中度侵蚀,局部强度侵蚀。
三是平原区和草原区,主要是湿地、草场和珍贵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多为微度、轻度侵蚀。
特点:坡度比较小(2~4度),但坡面较长,多为1000 ~2000m,汇水面积较大,往往使流量和流速增大,从而增强了径流的冲刷能力,同时,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粮仓,由于受土壤侵蚀的影响,黑土层逐渐变薄,肥力下降,使得生产能力降低,威胁粮食生产。
目前东北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万km2,占黑土区总面积的37.9%,黑土区水土流失主要是坡耕地的流失,占黑土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80%以上。
据调查,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到1cm厚的黑土表层,由于多年严重水土流失,黑土区原本较厚的黑土层现在只剩下20到30cm厚,有的地方甚至已露出黄土母质,基本丧失了生产能力。
据测算,黑土地现有的大部分耕地再经过40到50年的流失,黑土层将全部流失。
东北黑土区的建设项目的要求1、应重视对现有天然林、人工林及草地的全面保护2、清基作业时,应剥离表土并集中堆放,用于植被恢复3、在丘陵沟壑区还应注重坡面径流排导工程北方土石山区的范围东北漫岗丘陵以南,黄土高原以东,淮河以北,包括东北南部,河北、山西、内蒙古、河南、山东等部分地区。
主要有六个类型区。
一是太行山山地区,属暖温带半湿润区,包括大五台山、小五台山、太行山和中条山地,是海河五大水系发源地。
主要由片麻岩、碳酸岩类组成,以褐土为主,中度、强度侵蚀,是华北地区侵蚀最严重的地区。
二是辽西—冀北山地区,岩性为花岗岩类、片麻岩类和砂页岩类,发育山地褐土和栗钙土,水力侵蚀强烈,为泥石流易发区,风力侵蚀有发展。
三是山东丘陵区,地处山东半岛,由片麻岩类、花岗岩类等组成,发育棕壤、褐土、土层薄,属中度侵蚀。
四是阿尔泰山地区,地处新疆东北部,阿尔泰山南坡,山地森林草原,微度侵蚀。
五是松辽平原松花江、辽河冲积平原,发育厚层黑钙土和草甸土,低岗地有轻微侵蚀。
六是黄淮海平原北部,北部以太行山、燕山为界,南部以淮河为界,是黄、淮、海三条河的冲积平原,仅古河道岗地有微弱侵蚀。
北方土石山区特点1、山地丘陵区都以居高临下之势环抱平原,如华北平原;本区的浅山地区的下部和丘陵的上部也广泛的覆盖着黄土;2、本区一些山地,由于特殊的岩土结构,泥石流也相当的活跃,如北京山区。
另外,本区的山区是众多水系的源头,山区的土壤侵蚀直接威胁着下游。
北方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注重表土的保存和综合利用2、弃土石渣场应做好防洪排水、工程拦挡,防止引发泥石流,弃土(石、渣)应平整后用于造地3、注意恢复林草植被,植被恢复确有困难的,根据实际情况可采用人工促进自然修复4、高寒山区应注意保护天然植被,工程措施应考虑冻害影响西北黄土高原区黄土高原土壤侵蚀广泛分布,在黄河中游黄土高原地区总面积64万km2,水土流失面积43.4万km2,其中严重水土流失区21.2万km2,局部水土流失区20.0万km2,轻微水土流失区2.2万km2。
该区幅员辽阔,其中三分之二的地面遍覆黄土,土质松软;地形破碎,坡陡沟深;气候干旱,年雨量少(年平均降水量在700mm以内)而蒸发量大;地势高,气温低;植被稀少,暴雨集中。
不利的自然条件,加以土地利用不合理,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总量每年为16亿t,是黄河下游洪水泥沙灾害的主要根源。
西北黄土高原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在沟壑区,应对边坡削坡开级并放缓坡度(45°以下),应注意沟道防护和控制塬面或梁峁地面径流2、沟道弃渣可与淤地坝建设结合3、注重排水与蓄水设施,防止泥石流等灾害4、因水制宜,降水量在400mm以下地区植被恢复宜以灌草为主,400mm以上(含400mm)地区宜乔灌草结合5、在干旱草原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原地貌,减少对草地及地表结皮的破坏,防止土地沙化南方红壤丘陵区的范围主要有三个类型区。
一是江南山地丘陵区,南以南岭为界,西以云贵高原为界,包括幕阜山、罗霄山、黄山、武夷山等。
以花岗岩类、碎屑岩类组成山地丘陵,山间多为红色小盆地,发育红壤、黄壤、水稻土。
林地侵蚀较轻,荒地侵蚀居中,农地侵蚀较严重,其中以花岗岩地区最为严重。
山区大部分区域植被较好,应加强预防保护。
二是岭南平原丘陵区,包括广东、海南岛和桂东地区。
以花岗岩类和砂页岩类为主,发育赤红壤和砖红壤,局部花岗岩风化层深厚,崩岗侵蚀严重。
应对现有植被加强保护,特别是热带树草种的保护。
三是长江中下游平原,位于宜昌以东,包括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太湖流域。
地势平坦,河流交错。
平地及低缓的坡地多为农田。
河道比降较缓,降雨主要集中在汛期,容易遭受渍涝,属微度侵蚀区。
南方红壤丘陵山区范围:以大别山为北屏,巴山、巫山为西障,西南以云贵高原为界,东南直抵海域。
特点:本区温暖多雨,年降水量达1000~2000mm,并且多暴雨,地面径流大,侵蚀力强;加之本区土壤层薄,其土壤侵蚀比北方还要严重。
南方红壤丘陵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注重坡面水系工程,防止引发崩岗、滑坡等灾害2、保护地表耕作层,加强土地整治,及时恢复农田和排灌系统3、弃土(石、渣)的拦护应注意降雨条件,适当提高设计标准西南土石山区的范围包括云贵高原,四川盆地,湘西及桂西,山高坡陡,石多土少,高温多雨,岩溶发育。
山崩、滑坡、泥石流分布广。
主要有五个类型区。
一是四川山地丘陵,除成都平原外,多为山地和丘陵,是长江上游泥沙主要来源区之一,水土流失严重。
二是云贵高原山地,该区有雪峰山、大娄山、乌蒙山等,土层薄,基岩裸露,主要由碳酸盐岩类和砂页岩类组成,发育黄壤、红壤和黄棕壤。
以水力侵蚀为主,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也非常发育。
坪坝地为石灰土,以溶蚀为主。
多为轻、中度侵蚀,局部地区强度侵蚀。
三是横断山地区。
包括藏南高山深谷、横断山脉、无量山及西双版纳地区,多为轻度、中度侵蚀。
该区地质构造运动活跃,地层复杂,在沟谷陡坡常易发生崩塌,局部地区有泥石流。
四是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位于黄土高原、黄淮海平原以南,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北。
由浅变质岩类和花岗岩类组成,发育黄棕壤土。
该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层破碎,泥石流发育,山高坡陡,气温低,暴雨量大,植被分布不均衡,土层较厚,轻度侵蚀。
五是川西山地草甸区,包括大凉山、邛崃蛛山、大雪山等,由碎屑岩类发育棕壤和褐土,多为微度、轻度侵蚀西南石质山区范围:包括云南、贵州及湖南西部、广西的西部的高原、山地和丘陵。
特点:本区地形起伏大,降水量大,并且年内分布不均匀;又由于长期的烧山垦种、乱砍乱伐的影响,坡耕地及荒山上存在严重的面蚀和沟蚀。
西南土石山区建设项目的规定1、注意表土的剥离与利用,恢复耕地或植被2、弃土(石、渣)场选址、堆放及防护应充分考虑滑坡及泥石流问题3、应加强施工场地、渣料场上部坡面和沟道排水工程,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提高防护标准4、秦岭大别山鄂西山地区应突出植物措施,保护汉江等上游水源区5、川西山地草甸区应控制施工范围,保护表土和草皮,并及时恢复植被;工程措施应注意冻害注重水系保护和建设,石灰岩地区还要注意地下暗河和溶洞的治理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1、主要有二个类型区2、一是高原高寒草原冻融风蚀区,该区位于藏北高原,发育莎嘎土3、二是藏北高原高寒草原冻融侵蚀区,该区位于高原的东部与南部,高山冰川与湖泊相间,发育莎嘎土等,局部有冰川泥石流青藏高原冻融、冰川侵蚀区范围:本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及西部、北部的高山地区特点:海拔高,气候寒冷,发育有现代冰川,和多年冻土。
冻融侵蚀和冰川侵蚀强烈。
青藏高原冻融侵蚀区建设项目的要求1、严格控制扰动面积,特别是控制施工便道2、注意现有植被和地表结皮的保护,需剥离高原草甸(天然草皮)的,应妥善保存,及时移植3、注重与周围景观的协调,土石料场和渣场要远离项目一定距离或避开交通要道的可视范围4、工程建设充分考虑冻土翻浆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