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 格式:doc
- 大小:28.00 KB
- 文档页数:2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展示企业在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收入和现金支出情况。
根据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通常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编制。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重点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是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它利用了企业净利润和各项调整来获取实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按照现金流量的三个主要类别进行分类,即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
在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中,首先需要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这一部分包括与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相关的现金流量,如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支付员工工资、支付供应商款项等。
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调整净利润,考虑到非现金项目以及净利润中已计入但尚未实现的销售收入或费用。
其次,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反映了企业进行固定资产购买、投资性房地产、无形资产、股权投资和债权投资等方面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还包括购买和出售其他企业资产、贷款的拨款和偿还等。
计算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时,需要考虑到这些投资的实际现金流出和流入情况。
最后,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包括企业借款、发行债券、股票等融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和偿还债务、支付股息等方面的现金流出。
计算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时,同样需要考虑到这些活动的实际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综上所述,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通过调整净利润来计算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这种方法能够更准确地反映企业的真实现金流量情况,并帮助投资者和管理层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需要细致地考虑各项调整和相关政策,确保现金流量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公式一、确定补充资料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资产负债表“货币资金”期初余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净增加额=现金的期末余额-现金的期初余额。
一般企业很少有现金等价物,故该公式未考虑此因素,如有则应相应填列。
二、确定主表的“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吸收投资所收到的现金=(实收资本或股本期末数-实收资本或股本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应付债券期初数)2.借款收到的现金=(短期借款期末数-短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3.收到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投资人未按期缴纳股权的罚款现金收入等。
4.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短期借款期初数-短期借款期末数)+(长期借款期初数-长期借款期末数)(剔除利息)+(应付债券期初数-应付债券期末数)(剔除利息)5.分配股利、利润或偿付利息所支付的现金=应付股利借方发生额+利息支出+长期借款利息+在建工程利息+应付债券利息-预提费用中“计提利息”贷方余额-票据贴现利息支出6.支付的其他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发生筹资费用所支付的现金、融资租赁所支付的现金、减少注册资本所支付的现金(收购本公司股票,退还联营单位的联营投资等)、企业以分期付款方式购建固定资产,除首期付款支付的现金以外的其他各期所支付的现金等。
三、确定主表的“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短期投资期初数-短期投资期末数)+(长期股权投资期初数-长期股权投资期末数)+(长期债权投资期初数-长期债权投资期末数)该公式中,如期初数小于期末数,则在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中核算。
2.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利润表投资收益-(应收利息期末数-应收利息期初数)-(应收股利期末数-应收股利期初数)3.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固定资产清理”的贷方余额+(无形资产期末数-无形资产期初数)+(其他长期资产期末数-其他长期资产期初数)4.收到的其他与投资活动有关的现金如收回融资租赁设备本金等。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第一篇: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概述现金流量表是企业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份报表,它能够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情况。
现金流量表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现金流状况,以便做出更准确的经济决策。
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流量表也是评估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风险的重要指标之一。
现金流量表有两种主要的编制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是指列示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量收入和支出,而间接法则是在企业利润表的基础上调整其非现金交易,并将调整后的结果反映为现金流量。
间接法是现金流量表中最常用的编制方法,因为它相对于直接法更加简单,也更加实用。
通过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可以清晰地反映出企业利润对现金流量的影响,并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运营现金流量状况,为未来的经济决策提供依据。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之前,企业需要先进行全面的会计核算和调整,确保会计科目和交易流水记录准确无误。
然后,企业需要对其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进行分析和调整,以便计算出现金流量表中的各项指标。
通过间接法编制出来的现金流量表,不仅可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也可以帮助企业监控现金流量的变化情况,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第二篇: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步骤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编制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计算调整项目,第二步是编制现金流量表。
1. 计算调整项目首先,企业需要对其利润表进行调整,以符合现金流量表的编制要求。
调整的计算公式如下:净利润 + 营业活动中产生的账款与预付款变化 + 营业活动中产生的存货变化 + 不涉及现金收支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影响 =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其中,上述计算公式中的净利润是利润表中的利润项目,而其他部分则是需要根据财务报表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以确保计算出的现金流量净额准确无误。
具体而言,企业需要对以下项目进行调整:(1)营业活动中产生的非现金交易:例如折旧、摊销费用、坏账准备等。
(2)投资和筹资活动中产生的现金收支:例如支付股利、债务融资、公司债券发行等。
间接法现金流量表一、原理:净利润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计算的,现金流量则是以收付实现制为基础编制的。
间接法现金流量的编制原理就是以企业报告期内按照权责发生制计算的净利润为起点(利润表中“净利润”),通过对有关项目进行调整,转换为按照收付实现制计算出来的企业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方法。
具体步骤如下:(一)、以权责发生制下的净利润为起点,剔除非生产经营活动产生的净利润,将“净利润"调整为权责发生制下的经营活动净利润(A)。
净利润加:曾经减少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失) (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损失(2)固定资产报废损失(3)财务费用(利息支出及融资顾问费等)(4)投资损失减:曾经增加利润,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收益)(1)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产生的收益(2)财务费用(利息收入及非经营性产生的汇兑损益等,注意不包括活期存款利息收入和日常手续费等经营活动相关的项目) (3)投资收益(二)、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有关,但与现金流无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A)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净利润(B)。
加:经营活动中曾经减少利润,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 (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但不减少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1)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2)固定资产折旧(3)无形资产摊销(4)待摊费用摊销(5)产品销售成本(存货的减少) (6)递延所得税“贷”项(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7)计算所得税(应交税金的增加) 减:经营活动中曾经增加利润,但不增加现金的项目(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1)应收账款的增加(2)应收票据的增加(3)预收账款的减少(三)、通过对经营活动中与利润无关,但与现金有关的项目进行调整,将(B)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结束)。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技巧根据《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的要求,企业现金流量表应以直接法编制,同时在补充资料中运用间接法,以本期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的收入、费用、营业外收支以及有关项目的增减变动,计算并列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虽然在准则指南中介绍了间接法的编制方法,但由于部分会计人员还不能全面熟练地对调整项目进行分析,因此给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的编制带来一定难度。
笔者在实践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方法,即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一、运用调整分录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金额法的依据 《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规定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可以采用工作底稿法或T形账户法。
这两种方法均要编制调整分录,且调整分录借贷的对象均是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项目,而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会计科目。
我们可以针对调整分录的特点,进行分析。
在编制调整分录的过程中,如果我们把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合并成一个汇总调整分录,则这个汇总调整分录仍将保持借贷平衡,并不难判定:此汇总调整分录中,所有利润表损益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企业本期“净利润”,所有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等于“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而这两个金额正是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中间接法列示内容的首行和末行。
由于间接法遵循“净利润+调整项目=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等式,汇总调整分录也遵循借贷平衡规范,所以汇总调整分录中,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之外的其他项目金额之和(贷方金额减借方金额),必然等于间接法中的调整项目金额之和。
依据上述原理,我们就可以用调整分录去推算间接法调整项目的金额。
二、方法介绍: (一)编制程序 第一步,在编制调整分录过程中,将涉及到利润表损益类项目或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的分录挑选出来; 第二步,设计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工作底稿(样式见下例),并将利润表上“净利润”项目和现金流量表主表上“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的金额,直接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的“净利润”栏和“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栏; 第三步,对挑选出来的调整分录,剔除利润表损益类项目和现金流量表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类项目后,进行逐项分析,并将金额过入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项目的“调整分录”栏; 第四步,计算间接法工作底稿“调整分录”栏,用贷方减去借方,得出各调整项目的“计算数”; 第五步,将间接法工作底稿的“计算数”栏金额填入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情况。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分别是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文将主要介绍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编制步骤。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是一种通过对净利润进行调整来计算现金流量的方法。
它是基于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的数据进行推导的,主要体现了企业经营活动对现金产生的直接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现金流量表的主要部分。
现金流量表按照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三个部分进行划分。
经营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日常经营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包括销售收入、采购成本、支付的税费等。
投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进行资本投资的现金流量,包括购买固定资产、投资其他企业等。
筹资活动部分反映了企业筹集资金的现金流量,包括借款、发行股票等。
在使用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时,我们需要首先获取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收入和费用情况,而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资产和负债情况。
在调整利润表时,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将非现金项目加回到净利润中。
比如,折旧费用和摊销费用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产生的费用,但并不涉及现金支付,因此需要将其加回到净利润中。
其次,要将与经营活动无关的项目排除在外。
比如,营业外收入和支出、非经常项目和计提的坏账准备等,它们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无关,因此需要将其排除。
最后,还需要考虑递延税款和应收账款的变动对现金流量的影响,进行相应的调整。
在调整资产负债表时,主要是为了反映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比如,固定资产的变动会影响到投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需要将其调整到投资活动部分。
而长期借款的变动会影响到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因此需要将其调整到筹资活动部分。
在调整完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后,就可以编制现金流量表了。
首先,将调整后的净利润作为起点,对各项调整进行汇总,得到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
(一)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列報方法有兩種,一種稱直接法,另一種稱間接法。
1.直接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直接法,是指通過現金流入和支出的主要類別直接反映來自企業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的報告方法。
採用直接法報告現金流量,可以揭示企業經營活動現金流量的來源和用途,有助於預測企業未來的現金流量。
經營活動現金流入的主要項目包括:(1)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2)收到的稅費返還(3)收到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主要項目包括:(1)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2)支付給職工以及為職工支付的現金(3)支付的各項稅費(4)支付的其他與經營活動有關的現金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是經營活動現金流入與經營活動現金流出的差額。
2.間接法經營活動現金流量間接法是在企業當期取得的凈利潤的基礎上,通過有關項目的調整,從而確定出經營活動的現金流量。
採用間接法報告現金流量,可以揭示凈收益與凈現金流量的差別,有利於分析收益的質量和企業的營運資金管理狀況。
將“凈利潤”調整成為“經營活動現金凈額”,需要進行以下4類調整計算:(1)扣除非經營活動的損益(籌資和投資活動的損益):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其他長期資產的損失;固定資產報廢損失;財務費用;投資損失(減收益)。
凈利潤扣除“非經營活動損益”後,得出的是“經營活動凈損益”。
(2)加上不支付經營資產的費用:計提的減值準備;計提固定資產折舊;無形資產攤銷;長期待攤費用攤銷;待攤費用減少;預提費用增加。
這6種費用已在計算利潤時扣除,但沒有在本期支付現金,將其加回去,得出“經營活動應得現金”。
(3)加上非現金流動資產減少:存貨減少(減增加);經營性應收項目減少,包括應收票據減少(減增加)、應收賬款減少(減增加)、預付賬款減少(減增加)、其他應收款減少(減增加)。
(4)加上經營性應付項目增加,包括應付票據增加(減減少)、應付賬款增加(減減少)、其他應付款增加(減減少)、應付工資增加(減減少)、應付福利增加(減減少)、應交稅金增加(減減少),以及遞延稅款貸項(該項目的性質比特殊,也可列作非經營損益)。
现金流量表间接引言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它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现金流动情况,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了解企业的现金收入和支出状况。
现金流量表分为两种方法: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文将重点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
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现金流量表是一份反映企业与现金相关的流入和流出情况的财务报表,它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通过经营、投资和筹资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现金流量表通过将净利润与非现金项目进行调整,以提供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企业现金状况。
现金流量表的目的现金流量表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投资者和分析师评估企业的现金流动能力,并预测未来的现金流量状况。
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投资者和分析师可以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以做出更准确的投资决策。
现金流量表的结构现金流量表通常包括三个主要部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主要经营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其流入主要包括销售商品和提供劳务所收到的现金,以及与经营相关的其他现金流入。
流出主要包括购买商品和接受劳务所支付的现金,以及与经营相关的其他现金流出。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体现了企业经营能力和盈利情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购买和出售长期资产和其他投资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其流入主要包括出售长期资产和其他投资所收到的现金,以及取得投资收益所收到的现金。
流出主要包括购建长期资产和其他投资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的分红和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体现了企业投资活动的规模和效益。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筹资活动现金流量是指企业通过筹集资金和偿还债务所产生的现金流入和流出。
其流入主要包括发行债券和股票所收到的现金,以及借款所收到的现金。
流出主要包括偿还债务所支付的现金,以及支付股息和利息所支付的现金。
筹资活动现金流量的净额体现了企业融资能力和偿债能力。
财报专题:什么是间接法?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怎么读?
财报的学习一定要学而时习之,许多知识
的掌握不在于你的记性好,而是看得多了,就
成了熟人。
——坤鹏论
本文的重点清单
1.什么是间接法?
2.间接法的制作步骤是什么?
3.间接法的好处是什么?
4.补充资料中各项目的详解。
前面坤鹏论详细讲解了现金流量表编制的直接法,现在讲间接法。
我国上市公司财报中,除了用直接法编制的现金流量表外,还必须在附注中提供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补充材料。
它就是用间接法编制出来的。
采用间接法列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时,需要对四大类项目进行调整:
第一,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
第二,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
第三,不属于经营活动的损益;
第四,经营性应收应付项目的增减变动。
在茅台财报中用“现金流量表补充资料”为关键词搜索,就会看到下面这个表格:
它以“净利润”为起点,反推计算那些现金没有变动,但净利润却有变化的数字。
整体上间接法制作的现金流量表就像直接法的现金流量表倒过来。
同样,为了完整,坤鹏论把每个项目都进行了解释,大家可以当作资料保存,以后用到的时候再来查。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一个很重要的财务报表,它反映了企业在一定期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对于评估企业经营情况和财务状况有着重要的作用。
现金流量表可以采用直接法和间接法进行编制,在这里我们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步骤1. 从损益表中提取净利润。
在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时,首先需要从损益表中提取净利润,作为现金流量表起点的数字。
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取净利润过程中,需要将所有与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无关的项目都排除在外(如非现金调整、摊销等),只留下与现金有关的项目。
2. 对净利润进行调整。
净利润并不等于现金流入,所以需要对其进行调整。
调整的目的是将所有与净利润无关的项目转化为现金流量。
主要的调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将折旧和摊销加回净利润,因为在损益表中,折旧和摊销是被当做费用扣除的,不是实际产生的现金流出;(2)将所有的非现金调整减去,因为这些调整不会引起现金的流入或流出,如股份支付计划、无形资产减值等;(3)将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应收账款、应付账款、存货等应收或应付款项的变动加上或减去,因为这些项目的变动会影响到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4)将利息和税款的支付加回净利润,因为这些支付并不在净利润中体现。
3. 计算现金流量。
在进行调整后,就可以计算出各项现金流量,包括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需要注意的是,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是现金流表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它可以直接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也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企业是否有足够的资金来进行投资或者支付债务。
二、编制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注意事项1. 准确的会计记录。
编制现金流量表需要建立在准确的会计记录基础之上。
如果企业的会计记录不准确或者存在漏洞,就会导致现金流量表的编制结果不准确。
2. 注意现金流量的时间点。
现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一定时间范围内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现金流量的时间点要严格控制,不能与其他财务报表的时间点产生混淆。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现金流量表是财务报表中的一个核心部分,它反映了一个企业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现金流量状况。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本文将结合实际案例,详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方法。
一、现金流量表的概念现金流量表是指一个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取和使用现金的情况。
它是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重要财务报表之一,可以帮助投资者和管理者了解企业的现金以及短期偿付能力。
根据我国《公司法》的规定,所有的公司都需要每年依法编制现金流量表。
二、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方法现金流量表的编制方法有两种,分别为直接法和间接法。
直接法较为简单直接,但不够灵活,需要灵活处理。
因此目前大部分企业采用的编制方法是间接法。
下面详细介绍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方法。
1、编制原则编制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 现金的收入和支出应归入现金流量表;(2) 对于非现金交易,如发行债券、股份拆分等,需要将其转化为现金流量,反映其对企业现金流量的影响;(3) 应根据收入和支出的性质进行归类,并分别列示在现金流量表的不同部分;(4) 出现重大金额的项目需要另行注明。
2、编制流程现金流量表的间接法编制流程主要包括以下步骤:(1) 准备一份企业的利润表和资产负债表;(2) 根据资产负债表,计算出当前期末与上期末的现金余额;(3) 分析企业当前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将相关的现金流量项目进行归纳和汇总。
其中,经营活动主要包括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支付给职工以及购买原材料等;投资活动主要包括购买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筹资活动主要包括发行股票、支付股息、发行债券等;(4) 根据上述活动,计算出当前期间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5) 将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量净额进行汇总,并计算出当前期末的现金余额;(6) 比较当前期末和上期末的现金余额,得出当前期间的净现金流量。
将当前期间的净现金流量归入现金流量表的现金余额部分。
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0余额-存货期初余额)〕某(1+17%)+其他业务支出(剔除税金)+(应付票据期初余额-应付票据期末余额)+(应付账款期初余额-应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末余额-预付账款期初余额)5.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应付工资”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应付福利费”科目本期借方发生额累计数+管理费用中“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成本及制造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护费”一、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的原理间接法是“将净利润调整为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是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列示方法。
间接法以利润表的最后一项“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经营活动的净利润项目、不涉及现金的净利润项目、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变动、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变动等,据此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
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又存在金额差异。
“净利润”与“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涉及现金,如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等;与净利润有关的交易或事项不一定都与经营活动有关,如处置固定资产净损益等;有些交易和事项虽然与净利润没有直接关系,但属于经营活动,如用现金购买存货等。
所以,间接法下只有在“净利润”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才能计算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二、间接法编制现金流量表调整项目解析在间接法下,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方法用计算公式表示如下: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净利润+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实际没有收到现金的收益+不涉及经营活动的费用-不涉及经营活动的收益+与经营活动有关的、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数+与经营活动有关的流动负债的增加数(1)实际没有支付现金的费用包括: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油气资产折耗、生产性生物资产折旧;无形资产的摊销、长期待摊费用的摊销、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或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增加。
这些项目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出,因此,在计算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应在净利润的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
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填列方法一、现金流量表间接法的基本概念。
1.1现金流量表间接法啊,这可是个很有趣又很重要的东西呢。
它主要是用来反映企业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的一种方法。
和直接法不同,间接法不是直接去统计现金的流入和流出,而是从净利润开始调整的。
就好比你要去一个地方,直接法是直接朝着目的地走,而间接法呢,是从你现在所在的一个大概位置,根据一些规则来调整方向到达目的地。
1.2间接法的意义可不小。
它能让投资者和其他财务报表使用者更好地理解净利润和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之间的关系。
你想啊,净利润有时候可能会受到很多非现金项目的影响,像折旧、摊销这些,间接法就能把这些影响给调整过来,让大家看到企业真正的现金创造能力,就像把蒙在真相上的一层纱给揭开了一样。
二、间接法的填列项目。
2.1首先就是要调整那些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项目。
比如说折旧和摊销,这俩就像是企业的“隐形消耗”。
折旧是固定资产慢慢损耗的价值体现,摊销是无形资产的类似情况。
它们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被扣除了,但实际上并没有现金流出企业。
所以在间接法填列现金流量表的时候,要把折旧和摊销加回到净利润里。
这就好比你本来在计算自己的可支配收入时,把一些没有实际花钱的项目给算进去减少了收入,现在要把它们加回来,才能得到真正的“现金可支配收入”。
2.2还有就是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的损益。
如果是收益,那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是增加了利润的,但这部分收益可能并没有带来现金流入,或者流入的现金和收益的金额不完全一样。
这时候就要把这部分收益从净利润里减去;反之,如果是损失,就要加回到净利润里。
这就像是在整理账目时,要把那些虚增或者虚减的部分给纠正过来,做到“实事求是”。
2.3财务费用也是个重要的调整项目。
企业的财务费用有些是因为利息支出,有些可能是汇兑损益等。
如果是利息支出,这是实实在在的现金流出,但是在计算净利润的时候可能会有一些复杂的情况。
所以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财务费用进行调整,确保现金流量表能准确反映经营活动的现金流量。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直接法是指:以销售(营业)收入的收现数为起算点,然后将其他收入与费用项目的收现数、付现数分别列出,以直接反映最终的现金净流量。
间接法是指:以本年净利润为起算点,调整不涉及现金收付的各种会计事项,最后也得出现金净流量.下面分别予以说明:在直接法下将现金流量分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投资活动现金流量与筹资活动现金流量三部分。
其中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中的数据,可以从会计记录中获得,也可以在损益表中销售收入、销售成本等数据基础上,将权责发生制的收支转化为相应的现金收付制数额来确定。
其转换方法是:①销售收入收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收入(权责发生制)-赊销商品的应收帐款、应收票据+预收货款收入②购货付现数=损益表中销售成本(权责发生制)+存货增加额-赊购存货的应付帐款、应付票据的增加数+预付货款支出-工资付现数(单独列示)③其他收入收现数=其他收入+其他应收款减少数-其他应收款增加数④其他费用付现数=其他费用(如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等)-折旧摊销数+待摊费用增加数⑤职工工资付现数。
根据“应付工资”、“应付福利费”、“住房周转金”等科目分析填列。
在间接法下,以损益表最后结果“本年利润”为起算点。
所谓“净利润”,是按权责发生制原则处理全年收入与费用,凡应计入收入或费用的内容,不论其现金是否收付,都应计入当期损益。
因此在会计处理上设置了一系列应收、应付、预收、预付、待摊、预提等科目,来解决“应计”数与“实现”数不一致的问题。
间接法的基本原则,就是要将影响利润形成的会计事项由权责发生制还原为现金收付实现制,并将产生的差额,逐项在“净利润”中进行调整。
调整的内容可概括为:①凡发生应付事项,如应付帐款、应付票据、其他应付款、预收帐款、应计折旧等,在会计处理时,都借记了有关资产或费用科目,最终体现为净利润减少,但现金并没有付出。
因此,在编制“现金流量表”时,若本期应付款项增加则应“调增"利润,反之“调减”利润。
一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的现金净流量=净利润+不减少现金的经营性费用+非经营性费用—非经营性收入+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增加+流动负债的增加—流动负债的减少
1.不减少现金的经营性费用有减值准备,累计折旧,累计摊销,长
期待摊费用的摊销。
2.非经营性费用(收入)有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
产的损失(收入),固定资产报废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损失,财务费用。
3.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减少,递延所得税负责的增加。
4.非现金流动资产的减少(增加)有经营应性应收项目减少:应收
款项的减少和预收账款的增加,存货的减少
5.流动负债的增加(减少)有经营性应付项目的增加:应付账款的
增加和预付的减少
二财务管理的原则
有关竞争环境的原则
1.自利行为原则应用委托代理和机会成本。
2.双方交易原则双方交易的“零和博弈”。
3.信号传递原则“不仅要听其言,还要观其行”
4.引导原则应用行业标准和免费跟庄
有关创造价值的原则
1.有价值的创意原则
2.比较优势原则
3.期权原则
4.净增效益原则应用差额分析法和沉默成本
有关财务交易的原则
1.风险报酬权衡原则
2.投资分散化原则
3.有效资本市场原则
4.货币时间价值原则
三利得和损失
利得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损失是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利得和损失可以分为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和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两类。
其中,计入损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
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和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