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历史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 格式:doc
- 大小:30.50 KB
- 文档页数:4
湖南省郴州市资兴市兴宁中学2021-2022学年(五四制)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西昊壁遗址位于山西省绛县西吴壁村南南距中条山仅数公里,遗址面积约40万平方米,包含仰韶、龙山、二里头、二里岗及周汉、宋等时期遗存,其中以二里头、二里岗时期遗存最为丰富,挖据时获得大量二里头、二里岗时期冶铜遗存。
上述材料说明A.山西是中国最早古人类的发源地B.山西历史悠久,古人类遗址居全国首位C.西吴壁遗址的发现说明尧、舜、禹等属于史实D.二里头、二里岗时期,我国已经会冶铜2.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后代亲缘关系逐渐疏远),相攻击如仇雠(仇家一样),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不能)禁止。
”材料观点认为()A.分封制使周王和诸侯国关系紧密B.分封制的实行不利于国家的统一C.实行分封制是为了使诸侯王互相猜忌D.分封制保证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3. 有人说战争是“乱”,有人说战争是“变”。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荡时期,也是我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演变发展时期。
对该历史时期“变”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A.我国封建经济出现一次飞跃B.无正义战争,都掠夺人口和土地C.奴隶制度全面崩溃,封建制度形成D.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不断举行起义4. 官僚政治指机能专业化、讲资格、按规章办事等特点的系统行政管理。
贵族政治指奴隶制和封建制国家由世袭贵族的代表人物掌握权力的政治制度。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A.分封制的推行B.“皇帝”制度确立C.郡县制的确立D.禅让制的出现5. 人口迁徙给中国历史的发展带来重大改变,下表是3世纪时南北方部分地区人口A.关中人口大量迁出,关中经济水平远远落后于江南B.扬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大运河沿线城市的兴起C.荆州人口大量迁入,反映了南方社会经济环境良好D.北方人口迁入南方,是由于北方爆发了七国之乱6. 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以中原族体和文化为中心,周边边疆族体和文化不断与中原族体和文化交流汇聚,使中原文化不断丰富,族体不断壮大。
2022-2023学年八年级历史下学期期末测试卷(含答案)校名:________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座位号:__________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建设新生政权做出了一系列的努力。
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西藏和平解放②“一五计划”开始实施③抗美援朝战争爆发④土地改革基本完成A.③①④②B.③④①②C.④①②③D.④③②①2.新中国成立初期,周恩来对民主人士黄炎培说:它是由全国各党派一起千斟万酌制定的,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剧本”。
被周恩来称为“剧本”,起临时宪法作用的是()A.《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3.1949年,“人民”开始成为最为流行的政治词汇。
从“人民解放军”“人民银行”,到使用的“人民币”,乃至每天走过的“人民路”“人民广场”等,“人民”一词频繁地出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这表明我国()A.完全消灭了封建剥削制度B.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已确立D.人民真正成为国家主人4.右图是长津湖战役中“冰雕连”一位战士写下的绝命诗。
据此可知,“冰雕连”肩负的神圣使命是()A.解放全中国B.抗美援朝,保家卫国C.向工业化进军D.建设现代化钢铁长城5.以下属于“一五”计划成就的是()①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建成②修建青藏、新藏等公路③农村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④武汉长江大桥建成通车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6.学习历史需要正确认识史实与结论之间的关系。
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中国确立起社会主义制度B.西藏的和平解放——标志着中国完成统一C.土地改革的完成——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D.抗美援朝的胜利——结束了近代中国百年屈辱7.建国初期,毛泽东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初二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1841年5月30日清晨,广州三元里及各乡数千乡民手持武器包围英军盘踞的四方炮台。
英军司令率部出击,群众按计划将敌人诱至牛栏冈后,埋伏在周围的七八千群众冲出来,将英军团团围住。
这一事件发生在下列哪场战争期间()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2、1844年,洪秀全在《原道醒世训》中说:“天下多男人,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何得存此疆彼界之私,何可起尔吞我并之念。
”1853年,定都天京之后,他又颁布法令称:“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据此,下列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B.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C.随着地位的变化,洪秀全难以抵制封建思想的侵蚀D.永安建制使太平天国由盛转衰3、《辛丑条约》是帝国主义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沉重枷锁,清朝政府竟然宣称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表示从此要忠顺地做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该条约内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 清政府赔款白银4. 5亿两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C.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D.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驻守4、下列不属于《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共同点的是()A.条约内容都涉及大量的赔款B.都是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C.都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深重灾难D.都有列强割占中国领土的内容5、右图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目的是( )A.全面学习西方B.建立民主共和制度C.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D.培养翻译、科技人才6、1914年,中国工业企业注册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长为15500多万元,增加150%;同时,资本在50万元以上的大企业,1914年只占总数的4%,1920年增为14%。
辽宁初二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我国每年的“禁毒宣传教育日”活动从6月3日开始,历史上的这一天曾经发生了()A.鸦片战争B.虎门硝烟C.戚继光抗倭D.火烧圆明园2.它曾有“万园之园”的美誉,它曾是人类文化宝库之一。
但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它成为了中华民族屈辱的标记。
造成我们中华民族屈辱的元凶是谁()A.英国军队B.法国军队C.英法联军D.八国联军3.1895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A.黄海海战B.旅顺之战C.威海卫战役D.辽东半岛战役4.近代史上,列强攻入北京烧杀抢掠发生在()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中日甲午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5.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A.创办了第一批近代企业B.开辟了中国近代化道路C.使中国富强起来D.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6.2008年热播的电视连续剧《闯关东》中有一个宣传队到关东村镇宣传,并当场为青年剪辫子的情节。
该故事情节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辛亥革命爆发B.五四运动发生C.新文化运动兴起D.九一八事变发生7.中国近代史上曾有过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场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像漫漫黑夜中的一道闪电,猛烈冲击着封建专制思想。
它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新文化运动D.五四运动8.小明准备利用暑假去参观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他应该去的城市()A.北京B.南昌C.武汉D.上海9.广东国民政府进行北伐战争的目的是()A.统一全国,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B.夺取其他军阀占据的地盘C.推翻北洋军阀,统一全国D.推翻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统治10.东北地区曾流传这样民谣:“苦难十四年,日本和汉奸,压迫老百姓,有苦不能言。
”其中这“十四年”开始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西安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五事变11.你在《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三个不平等条约中。
无为县2016~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中小学学习质量评价·八年级历史试卷·同学们,历史已经伴你学完了全册书的知识,那些智慧的积淀,文明的灿烂,已经不知不觉融入你的生命.在这里,让我们杨起风帆,重新遨游广博深邃的历史海洋,相信你一定会满载而归!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 ,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请把所选答案填写在本大题后答题卡内。
1.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要求留居上海的宋庆龄“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知道。
”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B.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西藏和平解放后,中央政府为促进西藏地区发展而采取的措施有①废除农奴制,百万农奴翻身做了国家主人 ②按照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共同繁荣的原则对西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③从物力、财力、人力给予了支持,实行了改革开放、发展民族经济 ④修建了青藏、川藏、新藏公路,现在又将青藏铁路修到了西藏。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3.小明的爷爷今年已经80多岁了。
在六一儿童节时,他给小亮和同学们讲了一个自己亲身经历的发生在60多年前的战争故事。
那是一次空前惨烈的战役,他们给予了美国侵略军沉重的打击,但是也失去了最好的战友黄继光。
那次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百团大战C.淮海战役D.上甘岭战役 4.如果为下面三幅图片反映的历史拟定一个学习主题,最恰当的是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B.艰难曲折的探索历程C.社会主义建设转折D.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5.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也是一伟大的诗人。
其中他老人家描写第一个五年计划伟大成就的诗句是A.“金沙水拍云涯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B.“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C.“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昨日文小姐,今日武将军”6.1960年底,毛泽东针对造成当时经济困难的原因明确提到了“人祸”的问题,并明确指出:“这人祸不是敌人造成的,而是我们自己造成的。
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 假如你是一名要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筹建大会报道工作的记者,你应该到下列哪个城市去采访()A . 北平B . 南京C . 上海D . 延安2. 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的和平谈判代表团的首席代表是()A . 刘少奇B . 班禅额尔德尼C . 阿沛·阿旺晋美D . 毛泽东3. 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刊登了魏巍的报告文学《谁是最可爱的人》。
文中“最可爱的人”是指()A . 中国工农红军B . 八路军C . 中国人民解放军D . 中国人民志愿军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公布的土地改革法令是()A . 《中国土地法》B .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 . 《中国土地改革法》D . 《中国土地法大纲》5.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土地改革的意义()A . 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 . 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C . 建立了土地的公有制D . 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6. 我国“一五”计划的主要建设成就可概括为“一桥二铁三路四厂”。
可见,“一五”计划集中力量发展()A . 农业B . 商业C . 轻工业D . 重工业7. 我国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确立的标志是()A . 新中国的成立B . 土地改革的完成C . “一五计划”的实施D . 三大改造的完成8. 历史照片是时代的见证。
下图照片“上海市信大祥绸布店庆祝公私合营”发生的历史时期是()A . 1950—1952年B . 1953—1956年C . 1958—1966年D . 1966—1976年9. “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造成了严重破坏,其结束的标志是()A . “四五运动”B . 八字方针的提出C . “九一三事件”D . 粉碎“四人帮”10. 在社会主义建设十年探索时期,响应党的号召,率领钻井队克服重重困难,打出大庆油田第一口油井,成为全国人民楷模的是()A . 雷锋B . 焦裕禄C . 邓稼先D . 王进喜11. 20世纪70年代我国思想理论界开展了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使人们认识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场大讨论首先否定了()A . “以阶级斗争为纲B . 资产阶级自由化C . “两个凡是”的方针D . “文化大革命”12. 明确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A . 中共十二大B . 中共十三大C . 中共十四大D . 中共十五大13.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
株洲星雅实验学校2023下学期初二年级期末考试试卷初二年级历史科目考生注意:本试卷共两道大题,24小题,满分100分,时量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当今世界毒品危害极大。
180多年前,一位民族英雄面对西方某大国的鸦片侵略,果断开始了禁烟运动,并将收缴的鸦片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
他就是()A. 林则徐B. 道光帝C. 曾国藩D. 关天培2.鸦片战争中国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A. 英国是资本主义强国B. 清政府装备陈旧、军事落后C. 清政府统治的腐朽,封建制度的落后D. 清政府国库空虚3.在中国近代史中1856~1860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A. 鸦片战争B. 第二次鸦片战争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D. 虎门销烟4.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
圆明园,放火烧。
”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 英美盟军B. 反法联军C. 英法联军D. 八国联军5.太平天国运动中,意图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保暖”的理想社会的方案是()A. 《天朝田亩制度》B. 《变法通议》C. 《资政新编》D. 《北京市民宣言》6.李鸿章在上海联合洋枪队镇压太平军时,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弹之细巧,器械之鲜明……实非中国所能及。
”这反映了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A. 民主思想B. 政治制度C. 先进技术D. 风俗习惯7.拉开变法维新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 《马关条约》的签订B. 公车上书C. 《南京条约》的签订D. “戊戌六君子”被杀8.1900年,英、美、俄、日等国组成联军侵略中国的直接原因是()A. 保护和扩大在华利益B. 日本侵略中国刺激到列强C. 清政府的腐败、妥协D. 镇压义和团的反帝爱国运动9.很多同学都看过反映清朝宫廷是是非非的古装剧,皇帝、格格等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与社会试题卷(本卷为闭卷考,时间60分钟,满分为100分,答案请一律做在答题卷上)亲爱的同学,经过一个学期的紧张学习,一定收获不少吧!相信你会有出色的表现,沉着动笔吧,祝你取得好成绩!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1.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中国在传统农耕文明的轨道上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下列对这一时期历史阶段特征的概括,最恰当的是A.帝国的繁盛B.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C.近代的曙光D.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与发展2.作者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以幽默的语言讲述了明朝三百多年的历史故事,吸引了大批青少年读者。
下列史实不可能出现在这部作品中的是A.废分封立郡县B.设特务机构锦衣卫C.郑和下西洋D.戚继光抗倭3.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王朝是A.宋朝B.元朝C.明朝D.清朝4.从文物中获取信息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
当我们研究中国古代中央政府与少数民族地区关系时,可以从下列哪件文物中获得有效信息A.司母戊鼎B.金瓶(金奔巴瓶)C.锦衣卫印D.开元通宝钱5.长城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象征,下列对我国古代长城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具有极其重要的军事地位②是清朝民族政策的重要载体③保护了中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④是为了防范北方游牧民族进攻而修建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6.某地考古发现的古墓随葬品中,有丝织品、景德镇瓷瓶、唐三彩马、甘薯残渣等。
请推断这座古墓的朝代是A.唐朝B.宋朝C.元朝D.明朝7.关于明清小说广为流传的原因,下列不正确的是A.市民、农民文化素质高B.印刷技术进一步发展C.适合广大平民欣赏趣味D.工商业发达,市镇繁荣8.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垂相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专制皇权强化D.地方权力膨胀9.十五世纪时,欧洲人十分渴望到东方发财,哥伦布偏偏“背道而驰”,坚持认为向西方也可以到达东方,支持他这一信念最重要的因素是A.他相信天主教旨意B.他相信地圆学说C.指南针应用于航海D.他拥有航海地图10.右图是一幅世界名画。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说明:本卷为开卷考试卷,答题时可参阅教材或其他资料,必须独立完成,不得传递资料或讨论,否则以作弊论处。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选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表)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1.“水稻高耸入云天,农民伯伯乐翻天”、“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这些诗句应创作于A .“一五”计划时期B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中C .“文化大革命”时期D .改革开放时期2.右图邮票中的人物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全国人民的楷模,他给我们留下了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等精神财富。
他不愧是A .“党的好干部”B .“铁人”C .“党的好战士”D .“两弹元勋”3.下列哪次会议,吹响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号角A .中共八大B .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4.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两者最重要的共同点是A .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 .实事求是,从中国国情出发C .善于借鉴别国经验D .坚持改革开放5.1982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在中国收回香港后,“香港现行的制度,甚至大部分法律都可以保留,当然有些要加以改革。
香港仍将实行资本主义。
”以上阐述说明了A .“一国两制”的构想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 .改革开放政策D .四项基本原则6.“你可知‘妈港’不是我真名姓?……我离开你的襁褓太久了,母亲!”这是闻一多先生《七子之歌》中的诗句。
诗句饱含爱国深情,十分感人。
其中“妈港”指A .香港B .威海卫C .澳门D .台湾7.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海峡交流基金会和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为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做了大量工作。
山东初二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林则徐被誉为“全球禁毒第一人”,是因为他A.撰写《四洲志》B.受命担任钦差大臣C.主持虎门销烟D.签署《南京条约》2.“列强的炮声惊醒了古老中华帝国的美梦,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
“列强的炮声”指的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图片承载着历史。
下列图片反映了八国联军侵华史实的是4.有一位外国人手中有四部反映清朝历史的影视作品,请你按照历史发展进程向他推荐观看的先后顺序①《鸦片战争》②《火烧圆明园》③《甲午风云》④《末代皇帝》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④②①③D.④③②①5. 2010年5月17-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新疆地区的重视。
清朝时,认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毅然率军从沙俄手中收复新疆的将领是A.林则徐B.左宗棠C.李鸿章D.詹天佑6.中央电视台播放过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
片中的幼童发生在A.洋务运动时期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7.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
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8.台湾人民发布广告声明:“惟台湾土地,非他人所能干预。
设(日本)以干戈从事,台民惟集万众御之。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这一文告发布的历史背景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瑷珲条约》的签订C.《马关条约》的签订D.《辛丑条约》的签订9. 201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建党90周年。
90载艰苦卓绝,90载荣耀辉煌。
下列图示反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艰苦奋斗,领导人民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南阳油田2020年春八年级期末考试历史一、选择题部分(共20题,每题2分,共40分,将答案填于表格内)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1.1949年10月1日的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个“新”主要是指A.国家的名称变了 B.国家独立富强了 C.中国的社会性质变了 D.人民的生活改善了2.在进行主题为“中国人民志愿军——中国最可爱的人”的研究性学习时,可以作为史料运用的是①当时的文献资料②历史博物馆内存放的有关实物资料③电影《上甘岭》④当时实况纪录片和照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下表为1950年、1952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土地占有比例(%)。
从表中的数据变化得出的结论应该是项目名称1950年1952年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人口比例土地占有比例贫农、中农85.5 45.2 92.1 91.4地主、富农14.5 54.8 7.9 8.6A.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B.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实施C.农业合作化掀起高潮 D.人民公社化运动大规模开展4.第三套人民币一分钱的正面主景图案,是国产第一辆解放牌汽车。
这辆汽车最早产生的时期是A.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C.改革开放初期 D.21世纪初5.1954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当天交付全国人民讨论并征求意见。
随后全国参加讨论的多达1.5亿多人,提出118万多条修改、补充意见。
宪法起草委员会采纳吸收了其中的100多条。
这一过程体现了A.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B.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C.社会主义制度逐步确立D.社会主义民主已经完善6.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历史的证明,概括来说,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这两件大事开始的标志分别是A.开国大典和三大改造 B.土地改革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南京解放和三大改造 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改革开放7.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进行所谓‘一个阶段推翻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既没有经济基础,也没有政治基础,它必然提不出任何建设上行的纲领,而只能造成严重的混乱、破坏和倒退”中共中央的这一深刻反思主要是基于A.三大改造存在过急、过快的问题 B.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农村生产力C.“大跃进”造成三年经济严重困难 D.“文革”给国家和人民带来的灾难8.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
江苏省高邮市车逻初级中学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下列各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请将所选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1分,共25分。
)1.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每年“十一”长假成为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和旅游的时节,规定十一长假依据的历史事件是()A.新中国成立B.占领南京,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C.西藏和平解放D.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2.五星红旗胜利飘扬在雪域高原,西藏获得和平解放距2013年有()A.59周年B.60周年C.62周年D.64周年3.“美丽的半岛变成了一片废墟……战争开始于三八线,三年之后,战争结束于几乎同一点……”该战争是()A.苏德战争B.太平洋战争C.解放战争D.朝鲜战争4.1952年底,全国大陆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三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土地,与这一事件直接相关的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共同纲领》的制定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颁布D.三大改造的完成5.解放初期,土地改革运动和抗美援朝斗争的开展的共同作用是()A.消灭了地主阶级B.肃清了国内反革命势力C.掌握了经济命脉D.巩固了新生的共和国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临时约法》B.《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D.195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7.我国政府与哪个国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缅甸B.印度C.日本D.美国8.周恩来总理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作为新中国的“外交之父”、“外交之魂”,下列哪一项内容体现了他高超的外交艺术()A.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B.参加重庆谈判C.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D.使中国加入世贸组织9.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A.《共同纲领》的颁布B.新中国的成立C.一五计划的完成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10.成为中国共产党八大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取得的最大成果是()A.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B.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D.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1.通过“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会议是()A.中共七大B.中共七大二次会议C.中共八大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2.《人民日报》1958年8月13日消息: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亩产36900多斤。
初二历史期末复习题一、选择:1.《国际联盟》将每年的6月3日定为“国际禁毒日”,联合国将每年的6月26日定为“国际反毒日”。
这都是为了纪念A虎门销烟 B中国禁烟运动 C鸦片战争 D 林则徐2.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A虎门销烟 B 清政府的腐败落后C鸦片走私 D英国为了开辟商品市场3.“烟不禁绝,国日贫,十余年后,几无可筹之饷,且无可用之兵。
”这段话的中心内容是A清政府的腐败 B 鸦片输入的危害C清军战斗力低下 D清政府财政困难4.一名英国人1841年底来到中国,他能够做到的是A在上海开办一家商行B在香港岛上建在一座别墅C跟随英国军舰到武汉采购货物D与清政府协商从中国进口一批货物的关税5.清政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被打败的主要原因是A英国船坚炮利 B清政府腐朽衰落C清军装备落后 D 英国实力雄厚6.现在去北京圆明园参观,只能看到大水法和远瀛观等残迹。
毁坏这座闻名于世的皇家园林的侵略强盗是A 英国侵略军 B法国侵略军 C英法联军 D俄国侵略军7.学了第二课后,小名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
他的主要依据是A两次战争的目的和性质相同 B 英国都是战争元凶C都从进攻广东沿海地区开始 D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8.为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和防务,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立了A都户府 B行省 C 将军 D知府9.“大将筹边尚未还,湘湖子弟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
”此诗反映的是A清军平定回部叛乱 B左宗棠率军收复新疆C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 D林则徐被流放到西北10.中日《马关条约》与以前的不平等条约相比,出现了一个新现象,它是 A 割让土地给日本 B 赔偿白银给日本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D开辟了通商口岸11.19世纪末,有人提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它指的是A 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2.请你判断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的主要原因A 中国当时国力空虚,远远落后于日本 B清政府的军事装备落后C 清政府腐败无能,一味妥协退让D 清军消极避战,战斗力低下13.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说:“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和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
选择题李放的爷爷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要参加这场战争时,他的正确回答是A.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B.为保家卫国而战C.为中朝友谊而战D.为解放全中国而战【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朝鲜内战爆发初期,以美军为主的所谓“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一直打到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军飞机入侵中国领空等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前线,同朝鲜军民一起抗击美国侵略者,所以B 项符合题意;当时进行抗美援朝的主要原因是美国的侵略行径已经威胁到我国的安全,为维护世界和平而战不是主要目的,所以A项不符合题意;进行抗美援朝,既有出于维护国家主权,也有出于国际道义的目的,所以C项不符合题意;为解放全中国而战,主要针对内战时期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而言,所以D项不符合题意;故本题答案为B。
选择题1958年,如果有游客要到西藏游览,他们可以选择走①川藏公路②青藏公路③青藏铁路④新藏公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1958年,如果有游客要到西藏游览”,他们可以选择走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
结合课本所学所学,1953——1957年一五计划时期,川藏、青藏、新藏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密切了祖国内地与青藏地区的联系。
①②④正确,C符合题意;青藏铁路是在2006年通车的。
③错误,排除ABD,故选C。
选择题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所以能够顺利召开,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A. B.C. D.【答案】A【解析】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开始了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文章尖锐的之处,“四人帮”加在人们身上的精神枷锁还远远没有解脱,对“四人帮”设置的禁区“要敢于去触及,敢于去弄清是非”,邓小平、叶剑英、胡耀邦等中央领导同志和绝大多数地方领导人都支持这篇文章的观点,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奠定了思想基础,故选A;综上所述可知BCD与题意不符,排除。
八年级历史第1页共4页 八年级历史第2页共4页2020—2021学年度下学期教育质量监测学业评价中学八年级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选择标志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的事件是(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B.解放战争的胜利 C.国民政府的成立 D.新中国的成立 2.我们每星期一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的会议是( ) A.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B.第二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第三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 3.在上甘岭战役中涌现出一位著名的战斗英雄,他是( ) A.邱少云 B.刘胡兰 C.董存瑞 D.黄继光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中的创举是( )A.引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B.个体手工业者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C.没收官僚资本D.对资本家占有的生产资料实行赎买政策 5.新中国成立后,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主要是因为( ) A.完成土地改革 B.实现农业合作化C.掀起“大跃进”运动D.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6.“一五”计划中,国家对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投资比例为1:7.9。
由此可见, “一五”计划的基本任务是( )A.优先发展轻工业B.轻重工业均衡发展C.优先发展重工业D.农轻重三业均衡发展7.“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这次“运动” 是( )A.文化大革命B.土地改革C.农业合作化D.整顿经济秩序 8.中国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 ) A.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B.独立自主的外交原则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原则9.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它标志着( )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C.中美两国将举行联合军事演习D.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的经济合作 10. 1992年海峡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其核心内容是:( )A.坚持一个中国原则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11. 1964年10月某报:&上的头条新闻题目是“看西北荒漠,万里人罕见。
湖南初二初中历史期末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新文化运动的阵地是()A.《每周评论》B.《中外纪闻》C.《新青年》D.《民报》2.假如你是1919年北京大学的青年学生,你很可能参加的一场爱国运动是()A.公车上书B.五四运动C.虎门硝烟D.义和团运动3.“打倒列强,除军阀;国民革命成功,齐欢唱……”这首慷慨激昂的《国民革命歌》唱响于()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D.解放战4.《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头兽咏叹》一诗中写道:“十二生肖飞,强盗理不亏,猴牛虎猪卖,强盗作鬼肥!”诗中的“强盗”指()A.俄国军队B.美国军队C.英法联军D.日本军队5.1936年西安事变的发动者是()A.张学良、蒋介石B.杨虎城、佟麟阁C.张学良、杨虎城D.蒋介石、杨虎城6.有人说,“近代史开始于南京,结束于南京”,其中“开始于南京”指的是()A.《南京条约》的签订B.太平天国定都于此C.中华民国的建立D.南京国民政府建立7.列强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A.是鸦片的贸易合法化B.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市场C.外国使者进入北京D.侵占中国的领土8.最早强迫清政府开设工厂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为革命纲领的组织是()A.兴中会B.中国同盟会C.光复会D.强学会10.某处名胜古迹有这么一幅对联:“废两千年帝制,首义归功先行者;积四十载经验,遗言启迪后来人”。
你认为该对联评价的历史人物是()A.康有为B.孙中山C.陈独秀D.蒋介石11.如果你担任历史纪录片《1911年的北京东交民巷》的导演,在反映当时的北京东交民巷时,不应该出现的画面是()A.美国使馆在举办舞会B.各国使馆林立C.居住大量北京居民D.驻扎外国军队12.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A.公车上书B.强学会成立C.保国会成立D.百日维新13.我们今天的许多节日都与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关,其中与“青年节”、“建军节”有直接关系的两个事件分别是()A.五四运动南昌起义B.南昌起义中共一大C.中共一大秋收起义D.秋收起义五四运动14.规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下列哪次会议上()A.中共一大B.中共二大C.中共三大D.中共七大15.解放战争时期的三大战役是指()A.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B.渡江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辽沈战役、百团大战D.台儿庄战役、百团大战、渡江战役[来16.在解放战争中,揭开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A.三大战役开始B.渡江战役开始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D.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解放区的进攻17.日军屠杀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士兵人数达三十万以上的城市是()A.上海B.北京C.重庆D.南京18.日本投降后,重庆有一个灯谜,谜面是“日本无条件宣告投降的原因”打一中国古代历史人物。
班级姓名
.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新中国的成立做了准备B.规定以《共同纲领》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
C.是一次全国人民大团结的盛会D.1954年一届人大的召开取代了它的职能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开幕词中说:“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
对这句话的理解正确的是A①中国结束了一百多年来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②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③人民从此成为国家的主人
④新中国的建立,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
D.①②③
3.人们之所以称中国人民志愿军为“最可爱的人”,主要是因为A①志愿军有着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②志愿军在战斗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③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为祖国在国际上赢得了荣誉④志愿军有着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4.建国初期,分散、落后的小农经济束缚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难以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
对此,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C
A公布过渡时期总路线B.进行土地改C.建立农村生产合作社D.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5.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人民政权同国内反动势力之间的矛盾
B.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现实之间的矛盾C.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
D.中国人民与国际敌对势力的矛盾
6、关于新中国成立后的土地改革,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C)
①起止时间:1950年底至1952年底②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③
结果:近3亿多农民分到了7亿多亩土地以及农具等④它的完成标志着存在2000多年封建土地制度被摧毁⑤这样,在农村建立了土地公有制,为国家的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⑤
C、①③④
D、②④
⑤
7.中共八大取得的最大成果是(C)
A、听取了毛泽东的报告
B、做出了“三大改造”的决定
C、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
D、宣布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8.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B
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国家对农民占有的土地实行赎买政策
D.对建设社会主义急于求成、忽视客观规律
9、“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错误是( A )
A、违背客观经济规律
B、高指标
C、瞎指挥
D、浮夸风
10、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C )
A.颁布于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B.确定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C.是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主要依据
D.确立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1.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的先后顺序是B ①土地改革②人民公社化③农业合作化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①④③②D.③①④②
1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包括: D ①实
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逐步扩大企业自主权③实行公有制为主的多种所有制④由计划经济转变为市场经济
A. ①②③B.③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13、使“两岸关系的发展迈出了历史性的重要一步”的事件是(B)
A、台湾调整“三不”政策
B、1993年汪辜会谈
C、达成92共识
D、江泽民提出八项主张
14.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为解决台湾问题提出的政策的先后顺序是C①和平方式解放台湾②解放台湾③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④“一国两制”
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②③①④
15、下面有关我国科技事业成就的正确排序是(C )
①“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将“东方红1号”顺利送入太空轨道②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③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④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④①
D、③①②④
16.不属于20世纪70年代我国重大外交成就的是D
A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B中日建交C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D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7.以下不属于改革开放以来文学、体育成就的是D
A.第一届茅盾文学奖评选B.徐海峰获得中国第一块奥运金牌
C.北京申奥成功D.郭沫若的历史剧《武则天》首次公演
18、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A、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保障得到加强B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基本落实C、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D、医疗保险制度改
19.对于建国后党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区域自治的理解,不正确的是D A.这一制度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B.这一制度有助于维护国家统一C.这一制度保障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权力D. 这一制度不利于少数民族与汉族交往
20.上世纪50年代,我国发生的下列事件中,未改变生产资料私有制的A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D、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二、材料分析题
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材料二亚非的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近代以来都曾经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着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和痛苦。
这是我们大家都承认的。
……我们的会议应该求同存异。
会议应该将这些共同愿望和要求肯定下来。
这是我们中间的主要问题。
——周恩来讲话摘录
请回答:
①材料一中的条文通常的名称是什么
②材料二中提到的会议是哪一年召开的什么会议
③材料二中周恩来提出的主要主张是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2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2年,中国现代化工业在工农业生产总值中占%,重工业在工业生产总值中只占%。
材料二:“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毛泽东
材料三: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述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状况
(2)你能分析出造成这种工业状况的原因吗
(3)为改变此种工业状况,我国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有何结果
23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演说(图见课本)
(1)会议特点如何
(2)周恩来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你是如何理解“同”
与“异”的
24、江泽民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科技进步、经济繁荣和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大批人才。
我们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
(1)在上述材料中,党中央提出了什么发展战略。
(2)为实现这一战略,粉碎“四人帮”以来,党和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案:一、DAACB CCBAC BDBCC DDBDA
,
二、21、答案:31、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分)
②1955年(1分)万隆会议(1分)
③“求同存异”(1分)推动会议取得了圆满成功。
(2
分)
22、答案:(1)我国重工业基础十分薄弱,轻工业得到了一定的
发展;重要工业产品的人均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也不如印度。
(2)封
建势力和官僚资本主义压制民族工业的发展;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掠夺;长
期战争的破坏。
(只要言之有理皆可)(3)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主要
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
到1957
年,经济建设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建立了一批新兴工业基地,我国开始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3、答案:会议特点: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
会议。
同:与会国独立前都是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独立
后都面临发展经济,巩固民族独立的成果问题;都有团结一致,
共同反帝反殖,保卫世界和平的强烈愿望。
(6分)
异: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不同。
(4分)
24、答案:科教兴国
文革结束不久,邓小平提出要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
恢复高考制度。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第一生产
力的观点。
1986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90
年代以来,启动了将北大、清华等若干所大学建成为世界一流大
学的工作。
实施了863计划。
设立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