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历史名人风景物产
- 格式:doc
- 大小:108.50 KB
- 文档页数:13
湖州的风土人情【原创实用版】目录1.湖州的地理位置与气候2.湖州的历史与文化3.湖州的风土人情4.湖州的特色美食5.湖州的旅游景点正文湖州,位于我国浙江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城市。
它东邻嘉兴,南接杭州,西濒太湖,北靠江苏,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湖州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水充沛,非常适宜人类居住。
湖州自古以来就是文化名城,有着丰富的历史与文化底蕴。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上,湖州曾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的封地,也是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故乡。
众多的历史人物和文化名胜,使得湖州成为了一座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
湖州的风土人情独具魅力。
这里的人们热情好客,尊老爱幼,讲究礼仪,注重传统。
在湖州,有着许多独特的民间风俗和传统节日,如元宵节舞龙灯、端午节赛龙舟、中秋节赏月等。
这些风土人情,既体现了湖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湖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湖州美食众多,有着丰富的地方特色。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湖州粽子。
湖州粽子选用上等糯米、豆沙、蛋黄等为原料,包裹上新鲜的粽叶,蒸煮而成。
其口感香甜可口,黏糯滑爽,深受人们喜爱。
此外,湖州还有许多其他特色美食,如湖州炖鸡、长兴干挑面等,都值得一尝。
湖州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众多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
太湖、莫干山、南浔古镇等景点都是湖州的旅游名片。
太湖是我国第三大淡水湖,湖水浩渺,风光秀丽;莫干山以清凉避暑而闻名,是著名的旅游胜地;南浔古镇则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吸引了无数游客。
总之,湖州是一座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人文背景的城市,这里的风土人情、特色美食和旅游景点,都令人流连忘返。
湖州的历史文化及名人浙江省位于我国的东部沿海的地区,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素有“文物之邦”、“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更有“文化之邦”、“旅游之乡”的盛名,历史悠久,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文化昌盛,自从东晋南朝以来就后来居上,千百年来遥遥领先历史悠久, 积储深厚.,因而浙江省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例如湖笔文化、茶文化、丝绸文化等等,当然还有很多的历史文化名人,例如龚自珍、王充、陆游、孟郊、南唐后主李煜、骆宾王……当然,历史上湖州籍的名人也不在少数,例如吴均(今安吉县人)、沈约(今德清人)、南朝开国皇帝陈霸先(今长兴人)、孟郊(今德清县人)……而这些文化遗产和文化名人为湖州的历史文化,更为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当然,湖州拥有这样的历史文化和它所处的地理位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下面就有我介绍一下湖州的历史地理吧。
湖州是一座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
它因位于太湖南岸而闻名。
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的美誉。
它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与苏州和杭州这两个古代人人向往的人间天堂相距较近,而且临近海洋。
它位于太湖南岸,世代受到太湖的哺育,可以说太湖就是湖州人的母亲湖。
自古以来,湖州人的生活就很悠闲,每天日出而作日出息,这位湖州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条件。
可以说湖州的地理位置和历史都是比较优越的,而且这里的气候宜人、四季分明,比较适合人们生活。
这样就适合发展文化了,我想,这就是湖州的历史文化这么悠久的原因之一了。
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它既包括了自古以来的文人何其留下的诗词文章、艺术作品等一系列的物质以及精神财富,还包括了这个地区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
说到湖州的文化,首先想到的就是湖笔了。
湖笔:亦称湖颖,是“文房四宝”之一,被誉为“笔中之冠”。
中国的毛笔,起源甚而“湖笔”之闻名于世,当在六、七百年以前的元朝。
元以前,全国以宣笔为最有名气。
湖州市名胜古迹游
湖州市位于浙江省北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古城,被誉为"中国文化名城"。
湖州市名胜古迹众多,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游览。
本文将带您领略湖州市的风光名胜和古迹之美。
西山风景名胜区:西山位于湖州市区西北,是湖州市的标志性风景区之一。
登上西山,可以俯瞰整个湖州市区的美景,尤其是日落时分,景色更是壮丽。
西山还有许多古迹和寺庙,如莲花寺、定光寺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南浔古镇:南浔古镇是湖州市的另一处文化古迹,保存完好的古建筑、古街道、古桥等,让人仿佛穿越回古代。
漫步古镇,可以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气息,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古镇内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和手工艺品,值得一试一购。
乌镇:乌镇是湖州市著名的水乡古镇,被誉为"中国江南水乡的魅力之地"。
乌镇有许多水乡特色建筑,如百间楼、古戏台等,展现了江南水乡独特的韵味。
游船穿梭在古镇的水巷间,感受水乡的宁静与神秘。
总的来说,湖州市名胜古迹众多,每个地方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故事。
无论是欣赏自然景观还是感受历史文化,湖州市都能满足您的期待。
欢迎您来湖州市,体验这片古城的独特魅力。
《湖州名胜古迹介绍》同学们,今天咱们来了解一下湖州的名胜古迹。
首先是南浔古镇,那里有着古老的建筑和悠悠的河道。
走在青石板路上,两边是白墙黑瓦的屋子,仿佛穿越回了过去。
河道里,小船晃晃悠悠地驶过,船头的船夫还会唱着当地的歌谣。
还有莫干山,山上绿树成荫,空气特别清新。
夏天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去那里避暑。
在山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别墅,它们隐藏在树林中,特别漂亮。
莲花庄公园也很不错,里面有大片的荷花池。
夏天一到,荷花盛开,粉色的、白色的荷花在绿叶的衬托下更加美丽。
我给大家讲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去南浔古镇,在一家小店里,我看到了一位老爷爷在做竹编,那手艺真是厉害,编出来的东西活灵活现。
同学们,湖州的这些名胜古迹是不是很吸引人呀?《湖州名胜古迹介绍》小朋友们,咱们来看看湖州的名胜古迹哟!小朋友们,湖州有好多好玩的地方呢。
先说飞英塔,它可高可高啦,站在下面往上看,脖子都会酸。
塔里面还有好多的佛像,一个个都很神气。
还有太湖,湖水一望无际,风一吹,波浪一层一层的。
湖边有好多的渔船,渔民们在船上捕鱼,可有意思啦。
我给你们讲个小故事。
有个小朋友去太湖玩,看到一只小螃蟹从石头缝里爬出来,小朋友想去抓,结果小螃蟹一下子又钻回去啦。
小朋友们,湖州是不是很棒呀?《湖州名胜古迹介绍》同学们,咱们接着讲讲湖州的名胜古迹。
湖州的钱山漾遗址也很有名。
在那里,可以看到古代人们生活的痕迹,想象他们当时是怎么劳动和生活的。
安吉竹博园也不能错过,到处都是竹子,各种各样的竹子让你看都看不过来。
我曾经在安吉竹博园里看到一只可爱的小熊猫,它抱着竹子吃得津津有味。
同学们,湖州的名胜古迹是不是让你很想去看看呢?。
湖州历史名人湖州素有才子佳人之乡的美誉,自古以来就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历史名人。
这些名人不仅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等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更是为湖州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些湖州历史名人,让我们一同走进这段辉煌的历史。
一、文天祥文天祥,字敬修,号南庵,湖州德清人,是南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文学家。
他是南宋末年抗金护国将领,曾任湖州团练使、参知政事等职。
文天祥以其忠君爱国、机智勇猛的形象深受后人敬仰。
他的《靖康耻》一文成为了中国抗金斗争的经典之作,激励了无数后人不屈不挠地抵抗外敌。
二、祝枝山祝枝山,字世明,号自然居士,湖州长兴人,是明清时期著名的诗人、书法家。
他擅长山水诗和楹联艺术,在文学和艺术领域均有着极高的造诣。
祝枝山的作品多以自然风物为题材,描绘出了湖州的山水秀美和人文景观,被誉为“湖州楷模”。
三、陆游陆游,字务求,号淮海病中,湖州安吉人,是宋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和文学家。
他是中国著名的抗金名将,曾多次征战南北,力挽狂澜于既倒。
陆游的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凝聚着他对家国情怀的坚守和对人生苦难的感悟,至今仍被后人传颂。
四、钱钟书钱钟书,字默庵,湖州织里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
他曾留学英国,后任教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名校,为中国的现代教育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钱钟书以其深厚的学养和卓越的文学才华被誉为“国学大家”,他的代表作《围城》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五、严世蕃严世蕃,字梁古,号飞云先生,湖州长兴人,是明清时期著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
他是明代著名的诗人和书法家,擅长草书和篆书,作品富有强烈的个性和艺术张力。
严世蕃的书法作品流传至今,被誉为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瑰宝。
综上所述,湖州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才华横溢的历史名人,他们在文学艺术、政治军事和教育科技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为湖州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积极贡献。
这些历史名人的光辉事迹至今仍被后人传颂,激励着我们继续前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奋斗。
湖州,位于中国浙江省北部,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故事。
以下是一些与湖州相关的民间故事和传说:
1. 瓷州城的传说:
- 相传在很久以前,太湖所在的地方是瓷州城,城里的居民个个良心墨黑。
一位神仙化身为凡人进城卖笋,却遭人抢夺。
神仙走后不久,地下冒出洪水淹没了瓷州城,形成了现在的太湖。
据说太湖南岸“小沉渎”就是当年瓷州城遗址的一部分。
2. 百口的故事:
- 湖州有特殊的百口故事系列,包括《湖州的美丽传说》、《湖州的勇敢少年》等。
3. 名人故事:
- 吴均:生活在公元469年到520年,是南朝时期的文学家,著有《吴均集》。
- 黄歇:楚国大臣春申君,他在公元前248年被封到此地,并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
4. 地名故事:
- 菰城县的设立:据史书记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年),楚国灭越,将这片土地纳入其领土。
楚考烈王十五年(前248年),黄歇被封至此地并建城,以泽多菰草故名“菰城县”。
5. 桥畔听语:
- 湖州古桥文化系列故事,讲述着古桥的历史和当地人们的生活。
湖州的风土人情一、引言湖州,位于我国浙江省北部,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城市。
这里的风土人情独具特色,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美丽的自然风光。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带领大家领略湖州的风土人情,感受这座城市的魅力。
二、湖州的风土人情概述1.地理位置湖州地处长江三角洲,东临上海,南接杭州,北濒太湖,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
2.历史文化底蕴湖州自古以来便是文化名城,历史上曾涌现出许多文化名人,如赵孟頫、吴昌硕等。
此外,湖州还是茶文化和丝绸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3.特色民俗湖州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如元宵节挂红灯笼、端午时节包粽子、中秋月饼等,充分展现了湖州人民的传统风俗。
4.自然风光湖州的自然风光优美,拥有南太湖、莫干山等著名景点,是游客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三、湖州的美食与文化1.美食介绍(1)湖州粽子湖州粽子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和美味闻名于世。
粽子馅料丰富多样,有豆沙、红枣、咸蛋黄等,口感香甜可口。
(2)湖州羊肉湖州羊肉选用当地优质山羊肉为原料,独特的烹饪技艺使羊肉口感鲜美、不膻不腻。
(3)其他特色小吃湖州还有很多其他特色小吃,如周生记鸡爪、震远同豆腐干等,让人流连忘返。
2.文化内涵(1)茶文化湖州是著名的茶乡,安吉白茶、长兴红茶等茶叶品种繁多,茶文化历史悠久。
(2)丝绸文化湖州丝绸生产历史悠久,丝绸制品质量上乘,被誉为“丝绸之府”。
四、湖州的旅游资源与推荐路线1.旅游资源概述湖州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风光、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等。
2.景点推荐(1)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南太湖旅游度假区地处太湖之滨,拥有美丽的湖光山色,是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2)乌镇古镇乌镇古镇是我国著名的水乡之一,古朴的建筑、石板小巷、小桥流水,充满了江南水乡的韵味。
(3)莫干山莫干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度假。
(4)其他景点湖州还有其他诸多景点,如莲花庄、飞英塔等,各具特色。
3.旅游路线规划可根据个人兴趣和时间安排,设计合适的旅游路线。
湖州历史名人风景物产1.双渎雪藕湖州种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
主要产地在市郊道场、龙溪、弁南、白雀等乡,尤以道场双渎最佳。
湖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鲜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雪藕。
2.太湖百合。
产于湖州太湖沿岸地区的百合以肉肥大、香淡、味苦、回味无穷而闻名。
百合富含蛋白质、糖、矿物质和维生素。
这是一种价廉物美的传统补品。
3.菱湖白扁豆又名羊眼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滋补珍品,又可作盛暑清凉饮料,且能入药治病。
菱湖白扁豆早已远销海外。
4.练市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是湖州传统特产。
练市白菊花花瓣洁白如玉,蕊黄如金,药用价值高,有延年益寿功能。
港澳同胞和南方地区尤喜把白菊花作解暑的清凉饮料,远销国内外。
5.长兴银杏白果树又名银杏,寿命很长,可达1000年,果实被称为银杏。
长兴因盛产银杏而被称为银杏之乡。
长兴银杏洁白如银,质地细腻,营养丰富。
具有延缓衰老、润滑皮肤的功能,已被国际医学界所重视。
6.长兴青梅青梅是长兴著名特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20世纪30年代产梅就达1.2万担。
长兴青梅酸强、肉厚、核小,酸而爽口,是加工系列梅制品和药用乌梅干的理想品种。
7.南浔香萝卜属茎芥菜,全国各地均有种植。
据史料记载,“它是五星南浔镇出产的最有名的”。
南浔香萝卜是用新鲜萝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
它的肉细嫩、辛辣、水分少、脆甜。
是国内外高档旅游食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8.顾渚紫笋茶湖州是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茶经》写在湖州。
长兴顾渚山紫笋茶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鲜花、绿茶汁、兰花芬芳、香醇甘甜被列为上宫珍品。
紫笋茶失传多年,1979年恢复试产。
1982年参加全国名茶产品评比,获得全国名茶证书。
9.雷甸枇杷德清雷甸镇是浙江省著名特产“唐杞枇杷”的主产区之一。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透水透气性好。
这里有独特的枇杷生长自然环境。
尤其以雷甸羊墩最为著名,被称为“唐奇羊墩枇杷”。
1.双渎雪藕湖州种藕历史悠久,早在唐代就开始种植。
主要产地在市郊道场、龙溪、弁南、白雀等乡,尤以道场双渎最佳。
湖藕皮呈玉色,脆嫩多汁,清香鲜甜,是藕中佳品,故又叫雪藕。
2.太湖百合湖州太湖沿岸地区所产百合个大肉肥,清香微苦,回味无穷,闻名遐迩。
百合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糖、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是价廉物美的传统滋补品。
3.菱湖白扁豆又名羊眼豆,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维生素和矿物质,既是滋补珍品,又可作盛暑清凉饮料,且能入药治病。
菱湖白扁豆早已远销海外。
4.练市白菊花栽培历史已有400多年,是湖州传统特产。
练市白菊花花瓣洁白如玉,蕊黄如金,药用价值高,有延年益寿功能。
港澳同胞和南方地区尤喜把白菊花作解暑的清凉饮料,远销国内外。
5.长兴白果白果树又名银杏,寿命极长可达千年,果实叫白果。
长兴因盛产白果被誉为白果之乡。
长兴白果洁白如银,质地细腻,营养丰富,有延缓衰老,润滑皮肤的功能,受到国际医药界重视。
6.长兴青梅青梅是长兴著名特产,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大,20世纪30年代产梅就达1.2万担。
长兴青梅酸强、肉厚、核小,酸而爽口,是加工系列梅制品和药用乌梅干的理想品种。
7.南浔香大头菜大头菜属茎用芥菜,全国都栽培,据史载“以吴兴南浔镇所产最著名”。
南浔香大头菜是以鲜大头菜加工腌制而成,已有两百多年历史。
其肉质细,辛味浓,水分少,具有香脆甜的特点,是居家、旅行佐膳上品,在国内外享有一定声誉。
8.顾渚紫笋茶湖州是古老的茶叶产区和茶文化发源地,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陆羽《茶经》写在湖州。
长兴顾渚山紫笋茶芽色带紫,芽形如笋,叶底肥壮成朵,茶汁碧绿如茵,兰香扑鼻,甘洌醇厚,被列为上贡珍品,紫笋茶曾失传多年,于1979年恢复试制,1982年参加全国名茶品比,荣获国家级名茶证书。
9.雷甸枇杷德清雷甸镇是浙江省著名特产“塘栖枇杷”的主产地之一。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渗水性通气性好,具有枇杷生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尤以雷甸杨墩最为出名,称之为“塘栖杨墩枇杷”。
10.天目笋干主要产地在安吉县章村、报福、册河、上墅等地。
天目笋干历史悠久,是一种特有风味的“山珍”之品,闻名于上海、江苏、杭嘉湖一带,称为“扁尖”。
天目笋干肉厚嫩、色美形佳,醇香味鲜,是调味佐餐佳品。
11.安吉白片安吉山区植被繁茂,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所产绿茶得高山秀水之灵气,色香味均可称之谓上品。
安吉白片茶挺直扁平,形似兰花,色泽翠绿,白毫显露,荣获全国名茶称号。
12.长兴板栗板栗是长兴名产干果,与青梅、白果并称“长兴三宝”。
长兴板栗品种多样,以大油光、马齿青、魁栗为上品,肥厚甘实,营养丰富,味美可口,生熟皆宜,为国际公认的营养品,是长兴重要出口创汇产品。
13.莫干黄芽产于德清南路乡,莫干山北麓,海拔600米以上,境内百平方公里无污染,茶叶生长环境优越。
莫干黄芽外形细紧多毫,色泽绿润微黄,叶底嫩黄成朵,品质特优,被视为茶中佳品。
14.太湖三宝银鱼、鲚鱼、白虾素有“太湖三宝”之称。
银鱼体细长,透明,肉质细腻,洁白细嫩,无骨刺、无腥味,鲜嫩味美,闻之生津。
鲚鱼只生活在太湖南岸和西岸,年产15万担左右。
白虾体色透明,盛产于太湖,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
湖州历来是浙江省银鱼和白虾的重要产地。
湖州主要风景名胜<太湖风情>太湖旅游度假区太湖乐园飞英塔莲花庄潜园铁佛寺道场山多宝塔万寿禅寺陈英士墓钱业会馆潮音桥中国湖笔博物馆赵孟頫艺术馆飞英公园府庙岘山碧浪园杼山与陆羽墓法华寺下菰城遗址白鹭谷金盖山古梅花观湖鲜一条街<古镇风貌>小莲庄嘉业藏书楼张石铭旧宅张静江故居百间楼颖园南浔文园刘氏梯号广惠宫含山含山塔蒙公祠双林三桥狄港<竹乡风光>安吉竹博园中国大竹海黄浦江源龙王山天荒坪电站灵峰胜境天赋度假村藏龙百瀑中南百草原芙蓉谷无蚊村大汉七十二峰姚家大院孝丰烈士陵园春山收藏馆吴昌硕纪念馆九龙峡天下银坑深溪大石浪<名山湿地>莫干山江南湿地下渚湖防风文化园莫干湖俞平伯纪念馆碧坞龙潭新市古镇杨墩休闲农庄苕溪鱼寨<生态古迹>“金钉子”国家地质遗迹保护区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顾渚茶文化风景区太湖泉生态园圣寿寺中国古银杏长廊中国扬子鳄村霸王潭陈武帝故宫碧岩风景区仙山湖风景区湖州素有“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文化之邦”的美誉。
建城历史2300多年,是世界丝绸文化发祥地之一,也是历代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的故乡。
湖州向以山水清远而著称,自然风光秀美。
人杰地灵的湖州历代人才辈出,主要有:张先,字子野,乌程(今湖州)人。
天圣八年进士。
诗格清新,尤擅长于乐府。
张先的词与柳永齐名,而善用“影”字,更使文坛轰动。
宋祁尚书奇其才,特地访问张先,令随从通报说:“尚书欲见‘云破月来花弄影’朗中”。
张先回答说:“得非‘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耶!”有客对张先说:“人皆谓公张三中,即心中事,眼中泪,意中人也。
”张先说:“何不目之为张三影?”客不晓,他接着说:“云破月来花弄影。
娇柔嫩起,帘压卷花影。
柳径无人,堕风絮无影。
此余所得意也。
”一次,张先谒欧阳修,欧阳修迎接说:“好!云破月来花弄影。
”王安石也有寄张先朗中诗。
苏东坡比张先小四十六岁,两人交往较密,东坡并尊张先为前辈。
苏东坡题张先词集云:“子野诗笔老妙……”。
苏东坡又曾说:“能为乐府,号张三影者。
”张道岸,清道光(1821—1850)时,湖州人,字悬渡,号闻鹤。
以画兰名于世,为苕南“四隐”之一,性嗜酒,醉后画的兰花,才有勃勃生气。
据史书记述:“陆子黄尝得所画,悬之素壁,忽发香满室中,陆异之,因额其处曰兰堂。
”张道岸画的兰花,挂在墙上,香发满室,虽为神奇之说,则其神韵可想而知也。
俞樾,字荫甫,号曲园,德清人。
清道光三十年(1350)考中进士。
当年考进士的试题是“淡烟疏雨落花天。
”俞樾因题意作诗一首,前句即为“花落春仍在”。
此句,一下子得到礼部侍郎、阅卷大臣曾国藩的赞赏,认为“此与‘将飞更作回风舞,已落犹成米面状’相似,他日所至,未可量也。
”于是,俞樾便成为保和殿复试第一名而被立为翰林。
由于他不善做官,不喜奉迎,仅做了两年河南学政,因遭人忌才,抓住他出题试士割裂经文而被弹劾,革职返回故里。
从此,便“杜门撰述”,专心致志地研究学问,晚年更以教授弟子自娱,培育了章炳麟、崔适、吴昌硕这样的学者或大师。
俞平伯(1900—1990),名铭衡,字平伯,德清县东郊南埭村人。
清代朴学大师俞樾曾孙。
早年参加“五四”新文化运动,为新潮社、文学研究会、语丝社成员。
民国8 年(1919),毕业于北京大学。
曾赴日本考察教育。
先后在杭州第一师范、上海大学任教。
11年起,任教于燕京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校。
解放初,仍执教北京大学。
1954年,调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曾当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国文联委员。
1990年10月15日逝世。
平伯初以创作新诗为主。
民国7年,以白话诗《春水》崭露头角。
次年,与朱自清等人创办我国最早的新诗月刊《诗》。
至抗战前夕,先后结集的有《冬夜》、《西还》、《忆》、《雪朝》等。
闻一多曾称其诗为“时代的镜子”。
在散文方面,成就斐然,先后结集出版的有《杂拌儿》、《燕知草》、《杂拌儿之二》、《古槐梦遇》、《燕郊集》、《剑鞘》(与叶圣陶合集)等。
其中《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曾传诵一时。
民国10年,开始研究《红楼梦》。
两年后,由亚东图书馆出版专著《红楼梦辨》。
1952年,又由棠棣出版社出版《红楼梦研究》,对小说《红楼梦》的版本、续作等作了精密考证。
1954年3月,复于《新建设》杂志发表《红楼梦简论》。
9月,遭受非学术的政治批判,长期受到不公证待遇,然而仍不放弃对《红楼梦》的研究。
1986年,在社会科学院庆祝他从事学术活动65周年之时,对他做出公正的评价和结论。
次年,应邀赴香港,发表红楼梦研究中的新成果。
198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论著合集。
平伯对词学颇有研究。
解放前,相继出版《读词偶得》、《古槐书屋词》、《清真词释》。
80年代,又出版《唐宋词选释》、《论诗词曲杂著》。
徐一冰(1881—1922),又名益彬、逸宾,吴兴南津人。
他毕生矢志于办学,为我国教育事业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徐一冰以“东亚病夫”为耻,立志振兴体育教育,增强国人体质。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他东渡日本,进大森体育学校专攻体育。
三十三年回国。
同年十一月,他与徐筑岩、王季鲁等人在上海老西门林荫路创办我国第一所近代体育专门学校——中国体操学校,徐任校长。
中国体操学校的办学宗旨是:“提倡正当体育,发挥全国尚武精神,养成完全体育教师,以备教育界专门人才。
”学生的报考条件是:“品性纯良,身体健全,国文精通,年在十六岁以上,二十四岁以下。
”学校制订了我国第一个近代体育专门学校章程,从宗旨、学制、课程设置、招生、升留级、奖惩、考试,以及交学费都作了规定。
民国政府授予他一等嘉禾章和“教思无穷”匾额。
11月,江苏巡按奉大总统令,授予七等嘉禾章,并拨款资助其办学。
由于上海场地有限,对体育教育带来许多困难,故徐一冰决心将学校迁至家乡南浔。
经他苦心筹划,募捐、借款,造屋、辟场地,置设备,占地五十亩的中国体操学校校舍于民国9年(1920)在南浔西栅下塘的西庄村落成,徐一冰仍任校长,并兼任高等小学校长。
中国体操学校自创办到结束,办学共16年,计36届,毕业学生达1531人,为我国体育界造就了一批优秀人才。
徐曼仙(1862?—1912?),字畹兰,德清县城关镇人。
少年时即爱读诗词,10多岁时所写“牡丹纵属群芳冠,终逊东篱气节高”一诗,深受时人赞赏。
后于湖州赵景贤之孙世昌结婚。
世昌早逝,她上敬公婆,中睦妯娌,下抚幼子。
在困境中,她萤窗雪案,终年孜孜研读《红楼梦》,终于写出了《红楼叶戏谱》佳著,成为我国妇女红学研究之先声。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秋瑾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
不久,成立天足会,下设女子学校,徐曼仙被聘为女校讲席兼主笔政。
旅沪期间,积极参加民主革命,发起创办女子实业会、女子实业公司。
被时人称之为“开风气之先,为巾帼习练商业之滥觞”。
徐惠,长兴县忻湖人(今后漾乡忻湖村)。
少女时代即是个才女,五月能言,四岁通论语、诗经,八岁属文,父亲孝德为试试她的才能,以《离骚》出题“小山”,徐惠便写下了一首《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诗中写出了徐惠对屈原的崇敬和仰慕之情,成为中国现存最早的女童诗。
吴均(469—520),南北朝梁代文学家、史学家。
字叔庠,吴兴故鄣(今安吉县)人。
他出生贫寒,好学,有俊才,通史学。
梁初,柳恽任吴兴太守时,召为主簿,常与赋诗,后为建安王记室,又迁国侍郎,入为奉朝请。
他为人耿直,写《齐春秋》时,不顾梁武帝萧衍的忌讳,如实地记录了齐、梁间的历史,梁武帝恶其实录,免其职,焚其稿,而遭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