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辅导:公文之请示的分类
- 格式:docx
- 大小:12.03 KB
- 文档页数:1
请示的分类根据内容、性质的不同,请示分为以下三种:1、请求指示性请示;2、请求批准性请示;3、请示批转性请示。
请示的结构、内容和写法请示由首部、正文和尾部三部分组成,其各部分的格式、内容和写法要求如下:1、首部。
主要包括标题和主送机关两个项目内容。
(1)标题。
请示的标题一般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构成。
如《××县人民政府关于××××××的请示》;另一种是由事和文种构成,如《关于开展春节拥军优属工作的请示》。
(2)主送机关。
请示的主送机关是指负责受理和答复该文件的机关。
每件请示只能写一个主送机关,不能多头请示。
2、正文。
其结构一般由开头、主体和结语等部分组成。
(1)开头。
主要交代请示的缘由。
它是请示事项能否成立的前提条件,也是上级机关批复的根据。
原因讲的客观、具体,理由讲的合理、充分、上级机关才好及时决断,予以有针对性的批复。
(2)主体。
主要说明请求事项。
它是向上级机关提出的具体请求,也是陈述缘由的目的所在。
这部分内容要单一,只宜请求一件事。
另外请示事项要写的具体、明确、条项清楚,以便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批复。
(3)结语。
应另起段,习惯用语一般有“当否,请批示”,“妥否,请批复”,“以上请示,请予审批”或“以上请示如无不妥,请批转各地区、各部门研究执行”等。
3、落款。
一般包括署名和成文时间两个项目内容。
标题写明发文机关的,这里可不再署名,但需加盖单位公章,成文时间××××年××月××日。
请示的分类
通常情况下,请示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请求性请示
所谓请求性请示,指的是请示单位在工作中遇到无力解决的问题,于是向上级发文,请求提供帮助的公文,是一种上行公文。
(2)申述性请示
所谓申述性请示,指的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请求的同时申述理由。
申述性请示的行文是以请求为核心,以申述理由为主的公文。
当下级机关在遇到需要解决但又不在自己职权范围内的事项时,通常都会采用申述性请求。
(3)安排性请示
所谓安排性请示,指的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提出某项工作的安排意见,并报请上级批转或转发有关机关单位执行的请示。
安排性请示的新闻跟主体是对工作的安排以及意见的处理。
(4)解答性请示
解答性请示又被称为“请求指示性请示”或“求示性请示”。
所谓解答性请示,
指的是下级机关在工作中遇到不好解决的问题,或者对上级机关的某文件的内容在理解上存在疑问,或者是对某问题因机关意见分歧、无法统一执行时向上级发送的公文。
(5)批转性请示
所谓批转性请示,指的是下级机关请求上级机关对自己单位给下属机关或其他不相隶属的同级机关的指示、文件予以批转的公文。
请示的分类简答题
请示的分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简要回答:
1.按内容性质分类:
- 政策性请示:涉及政策、法规、规章等方面的请示。
- 业务性请示:涉及具体业务、工作流程等方面的请示。
- 事项性请示:涉及具体事项、项目、活动等方面的请示。
2.按请示对象分类:
- 上级机关请示:向直接上级领导或职能部门提出的请示。
- 平级机关请示:向同级别领导或职能部门提出的请示。
- 下属单位请示:向下级单位或部门提出的请示。
3.按请示方式分类:
- 书面请示:以书面形式提交的请示。
- 口头请示:以口头形式提交的请示。
4.按紧急程度分类:
- 紧急请示:涉及紧急事项、突发事件等方面的请示。
- 常规请示:不属于紧急情况的请示。
5.按答复方式分类:
- 明确答复请示:对请示事项给予明确同意或不同意的答复。
- 口头或书面反馈请示:对请示事项给予初步了解、研究或请示领导等反馈。
请示的写法及分类范文1、请示的概念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批准的一种公文。
请示主要用于:1.在实际工作中,要处理政策规定不明确的情况;(二)工作中需要上级批准的事项;3.超出部门权限,涉及多部门、多地区的事项,请示上级。
请示与报告既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二者的相似之处在于,都是写给上级机关的,公文中包含了表达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
区别在于:第一,时间不同。
请求指示比报告更紧急。
请求指示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态。
报告的情况已经完成,属于过去时;二是内容侧重点不同。
请示以审批为主,报告以报告工作为主;三是要求不同。
请示要求上级答复,但不必报告。
仅供上级参考。
2、如何写指令请求书包括标题、主要发送机关、正文和签名部门,结构完整规范。
(1)标题。
一般来说,请示书的标题应明确为“发布机关+主题+文字类型”。
有时,发证机关可以省略,如上述《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入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在撰写标题时,应注意“请示”不应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原由中不应重复“申请”、“请示”等字眼。
(2)文本。
请求主体应当包括理由、事由和结论三个部分。
1.原因。
请示的理由是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和依据。
我们应该先把理由解释清楚,然后写下说明的事项和要求,这样才有意义。
原因很重要。
这关系到这件事是否成立和可行。
当然,这与上级审批的态度有关。
因此,原因往往是非常完整的,包括根据、情况、意义和作用。
2.问题。
它包括方法、措施、意见等。
请示事项应当符合法律法规、现实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项目应具体明确。
请示事项内容比较复杂的,应当理清条理,逐项写出,组织明确,重点突出。
注:事情很简单,往往与结论结合成一句话。
如《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请示》最后一句:“现申请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名录,请批准”,要避免不明确、不具体的情况,把原因和事情混在一起的情况。
否则,就没有意义了,我也不知道该解决什么问题。
请示的写法及分类请示的写法是什么?有什么分类?下面请看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请示的写法及分类,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请示的概念请示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请示指示和批准的公文文种。
请示主要用于:1.在实际工作中,遇到缺乏明确政策规定的情况需要处理;2.工作中遇到需要上级批准才能办理的事情;3.超出本部门职权之外,涉及多个部门和地区的事情,请示上级予以指示。
请示和报告既有相同之处,又有区别。
相同之处是两个都是写给上级的上行文,公文里都有陈述意见,反映情况的内容。
区别是:第一,时间有别。
请示跟报告相比,时间要求更紧迫。
请示写的情况是未解决的,属于将来时,报告写的情况是已做过的,属于过去时;第二,内容的侧重点有别。
请示着重于请示批准,报告着重于汇报工作;第三,要求有别,请示要求上级必须回复,报告则不必,只供上级参考。
二、请示的写法请示包括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署,结构完整规范。
(一)标题。
请示标题一般要写明“发文机关+事由+文种”,发文机关有时可以省略,如前面提到的《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
写标题要注意,不能将“请示”写成“报告”或“请示报告”,原由中也不要重复出现“申请”、“请求”之类词语。
(二)正文。
请示的正文都要包括原由、事项和结语3部分。
1.原由。
请示的原由是请示事项和要求的理由及依据。
要先把原由讲清楚,然后再写请示的事项和要求,这才能顺理成章。
原由很重要,关系到事项是否成立,是否可行,当然关系到上级机关审批请示的态度。
因此,原由常常十分完备,依据、情况、意义、作用等都要写上。
2.事项。
包括办法、措施、主张、看法等。
请示的事项,要符合法规,符合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事项要写得具体、明白。
如果请示的事项内容比较复杂,要分清主次,一条一条地写出来,条理要清楚,重点要突出。
注意:事项简单的,往往和结语合为一句话。
如《关于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请示》的最后一句话:“现申请把丹霞山风景名胜区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请审批。
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公文的分类——根据
内容分类
根据内容的性质,公文可分为领导指导性、公布性、陈述呈请性、商洽性、证明性、规范性文件等。
1.领导指导性文件,是指由领导指导机关制发的用于颁布方针政策、法规规章,指导、布置工作,阐明领导指导原则的文件;
2.公布性文件,是指直接向国内外公开发布的文件;
3.陈述呈请性文件,是指用于汇报工作、陈述情况、提出建议、请求指示或批准的文件;
4.商洽性文件,是指少有传递方向限制,用于探讨协商一般事项的函件等;
5.证明性文件,是指用于对某组织或个人的身份、经历、使命或某事件提供证据和对有关各方面权利、义务、责任作出规定的文件;
6.规范性文件,是指以强制力推行的用以规定各种行为的法规、规章等。
黑龙江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文之请示的写法》,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请示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组成。
发文字号、发文机关和成文日期写作要求与其他通用公文相同。
现将标题、主送机关、正文介绍如下:
1.标题
有两种:一是写明发文机关、发文事由和文种;二是写明发文事由和文种。
2.主送机关
请示一般只写一个主送机关。
3.正文
请示的正文,一般由请示缘由、请示事项、请示要求组成。
(1)请示缘由:交代背景,说明请示的原因和理由,这一部分是能否得到上级机关认可批准的关键,用语要简要,说理要充分,有理有据。
如果有些问题难以扼要说明,可将有关详细材料作为附件随文上报,使正文篇幅简短,主旨突出。
(2)请示事项:就某一事项或问题提出看法、建议或处理方案。
这一部分要写得明确具体,所提解决办法要符合政策法规,实事求是,切实可行。
如有两种以上处理方案也可同时提出,但必须说明本机关的倾向性意见与理由,以供上级权衡。
(3)请示要求:以请求语作结,语气中肯地再次提出请求,常用“特此请示,请批复”、“妥否,请批示”等惯用语。
任务名称:请示的分类一、引言请示是一种常见的沟通方式,用于向上级或者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寻求指导或者报告工作进展。
请示的分类是对请示行为进行归类和分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处理不同类型的请示。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请示的分类,并详细介绍每种分类的特点和应用场景。
二、正文2.1 内部请示内部请示是指在组织内部进行的请示行为,通常是下级向上级请示或者同级之间相互请示。
内部请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2.1.1 上级请示上级请示是下级向上级请示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下级在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上需要上级提供指导和决策。
上级请示通常采用正式的书面形式,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原因、解决方案等,并向上级提供充分的信息和数据支持。
2.1.2 同级请示同级请示是同级之间相互请示的一种形式,通常是在合作项目、跨部门事务或者共同关注的问题上需要征求其他同级的意见和建议。
同级请示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需要明确问题的关键点、需要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数据支持。
2.1.3 下级请示下级请示是上级向下级请示的一种形式,通常是上级需要下级提供某些信息、意见或者建议,以便上级做出决策或者采取行动。
下级请示可以采用口头或者书面形式,需要明确需要下级提供的信息、意见或者建议的范围和要求,并在请示中表达对下级配合的期望和感谢。
2.2 外部请示外部请示是指组织与外部机构、个人进行的请示行为,通常是为了征求外部机构、个人的意见、建议或者决策。
外部请示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分类:2.2.1 同级机构请示同级机构请示是组织与同级机构进行的请示行为,通常是在共同关注的问题上征求同级机构的意见和建议。
同级机构请示可以采用正式的书面形式或者通过会议、磋商等形式进行,需要明确问题的背景、需要征求的意见和建议,并尽量提供相关的背景信息和数据支持。
2.2.2 上级机构请示上级机构请示是组织向上级机构请示的一种形式,通常是在重大决策、重要事项或者有争议的问题上需要上级机构提供指导和决策。
黑龙江华图教育网为大家带来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公文之请示的分类》,希望可以帮助各位考生顺利备考事业单位考试。
按照请示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请示分为三类。
1.请求指示的请示
此类请示一般是政策性请示,是下级机关需请示要上级机关对原有政策规定作出明确解释,对变通处理的问题作出审查认定,对如何处理突发事件或新情况、新问题作出明确指示等请示。
2.请求批准的请示
此类请示是下级机关针对某些具体事宜向上级机关请求批准的请示,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某些实际困难和具体问题。
3.请求批转的请示
下级机关就某一涉及面广的事项提出处理意见和办法,需各有关方面协同办理,但按规定又不能指令同级机关或不相隶属部门办理,需上级机关审定后批转执行,这样的请示就属此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