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课异构教学课件)4.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2.探究导学课型
- 格式:ppt
- 大小:1018.00 KB
- 文档页数:56
4.7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学习目标1.知道涡流是如何产生的。
2.知道涡流对我们有不利和有利的两方面,以及如何利用和防止。
3.知道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重点1.涡流的概念及其应用。
2.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
自学检测1.如图所示,磁场方向垂直穿过金属圆板,当磁感应强度减小时,产生图示的感应电流,看起来就像水中旋涡,叫做。
(涡流)2.如图所示,U型金属导轨水平放置,磁场方向竖直向下;导体棒ab以一定的初速度滑动,导体棒的速度越来越小,最后将静止;这种现象叫做。
(电磁阻尼)3.如图所示,平行的水平金属导轨一端与电源相连接,另一端放一导体棒,磁场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开关闭合后,导体棒在安培力作用下会运动起来,这种现象叫做。
(电磁驱动)三、合作探究任务一、涡流[演示1]涡流生热实验。
在可拆变压器的一字铁下面加一块厚约2mm的铁板,铁板垂直于铁芯里磁感线的方向。
在原线圈接交流电。
几分钟后,让学生摸摸铁芯和铁板,比较它们的温度,报告给全班同学。
为什么铁芯和铁板会发热呢?原来在铁芯和铁板中有涡流产生。
安排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什么叫涡流?当线圈中的电流发生变化时,这个线圈附近的导体中就会产生感应电流。
这种电流看起来很像水的旋涡,所以叫做涡流。
课件演示,涡流的产生过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因为铁板中的涡流很强,会产生大量的热。
而铁芯中的涡流被限制在狭窄的薄片之内,回路的电阻很大,涡流大为减弱,涡流产生的热量也减少。
二、电磁阻尼阅读教材30页上的“思考与讨论”,分组讨论,然后发表自己的见解。
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感应电流使导体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的方向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这种现象称为电磁阻尼。
[演示2]电磁阻尼。
按照教材“做一做”中叙述的内容,演示电表指针在偏转过程中受到的电磁阻尼现象。
[演示3]如图所示,弹簧下端悬挂一根磁铁,将磁铁托起到某高度后释放,磁铁能振动较长时间才停下来。
4.7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涡流是怎样产生的。
(2)了解涡流现象的利用与危害。
(3)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及实际应用,利用电磁感应原理进行分析。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原理,知道电磁感应的特例,感悟普遍规律中蕴含特殊情况与特例遵守普遍规律的辩证关系,培养遵守道德规范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教学重点涡流的概念及应用三、教学难点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实例分析四、教学过程:课堂导入复习回顾:感生电场及感生电流是如何产生的?提出问题:如果在感生电场中放入的不是一个闭合电路,而是一块金属板会怎么样呢?重点讲解一、涡流1.对涡流的理解:(1)本质:电磁感应现象。
(2)条件:穿过金属块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并且金属块本身构成闭合回路。
(3)特点:整个导体回路的电阻一般很小,感应电流很大。
故金属块的发热功率很大。
2.产生涡流的两种情况:(1)块状金属放在变化的磁场中;(2)块状金属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
3.产生涡流时的能量转化:伴随着涡流现象,其他形式的能转化成电能最终在金属块中转化为内能。
例如,金属块放在了变化的磁场中,则磁场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如果是金属块进出磁场或在非匀强磁场中运动,则由于克服安培力做功,金属块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最终转化为内能。
名师点睛部分同学在处理此题时误认为金属最终停在O点,原因是没有认识到金属块只在进出磁场时产生焦耳热,当金属块整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不产生涡流,所以不损失机械能。
二、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1.电磁阻尼的产生原理和应用(1)产生:闭合回路的部分导体在做切割磁感线运动产生感应电流时,导体在磁场中就要受到安培力的作用,根据楞次定律,安培力总是阻碍导体的运动,于是产生电磁阻尼。
任何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只要给感应电流提供回路,就会存在电磁阻尼作用。
(2)应用举例:使用磁电式电表进行测量时,总希望指针摆到所示值的位置时便迅速地稳定下来,以便读数。
《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是高中物理选修 3-2 第四章《电磁感应》中的一节内容。
这部分知识是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和拓展,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电磁炉、变压器、磁悬浮列车等。
通过对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学生能够进一步深化对电磁感应现象的理解,提高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首先通过实验引入涡流的概念,然后分别介绍了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及原理。
教材内容注重实验探究和理论分析相结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电磁感应的基本规律,对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楞次定律有了一定的理解。
但对于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这些较为抽象的概念和现象,学生可能会感到陌生和困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演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手段,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的认识,降低学习难度。
此外,高二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精神,但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还有待提高。
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涡流的概念,知道涡流的产生条件和特点。
(2)了解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现象,掌握其原理。
(3)能够运用涡流、电磁阻尼和电磁驱动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2)通过对现象的理论分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2)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紧密联系,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