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海洋高新技术 加快科技成果推广
- 格式:pdf
- 大小:13.26 KB
- 文档页数:1
关于海洋科技创新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建议
关于海洋科技创新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 加强海洋科技研发:政府和企业应增加对海洋科技研发的投入,包括深海探索、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海洋能利用等领域。
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与海洋产业界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2.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在推进海洋科技创新的同时,应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例如,推广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实施严格的海洋保护法规等。
3. 发展海洋经济:利用科技创新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如发展海洋旅游、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等产业,提高海洋经济比重,使之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4.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加强与世界各国在海洋科技、环保、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
5. 培养海洋人才:加大对海洋教育、培训的投入,培养具备海洋科技知识和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为建设海洋强国提供人才保障。
6.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和完善海洋科技创新和海洋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为海洋事业的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7. 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政府应出台一系列支持海洋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如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海洋事业。
通过以上建议的实施,可以推动我国海洋科技创新和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进程,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9.12.25•【字号】桂政发[2009]97号•【施行日期】2009.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业管理综合规定正文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的通知(桂政发[2009]97号)各市、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农垦局,自治区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现将《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二00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广西海洋产业发展规划海洋经济是开发利用海洋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产业是指人类利用海洋资源和空间所进行的各类生产和服务活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02)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行业标准《海洋经济统计分类与代码》 (HY/T052-1999)的规定,海洋产业分为三次产业。
海洋第一产业:海洋渔业;海洋第二产业:海洋油气业、海滨砂矿业、海洋盐业、海洋化工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电力和海水利用业、海洋船舶工业、海洋工程建筑业等;海洋第三产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科学研究、教育、社会服务业等。
海洋产业是我区有特色、有优势、有潜力的新兴产业。
根据国务院相关规定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做大做强做优我区工业的决定》,特制定本规划。
一、广西海洋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我区濒临的北部湾海域面积为12.83万平方公里,其中属于我区的海域面积大约为6.28万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长为1595公里,直线距离为185公里。
岸线长度在全国11个沿海省份中排第6位。
滩涂面积为1005平方公里,20米以内水深的浅海面积为6488平方公里。
500平方米以上的岛屿为651个,面积为84平方公里,岛屿岸线长为531公里。
我区面临的海域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港口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油气资源及矿产资源、海岛资源、风能、潮汐能等。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的现实意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升,海洋强国战略已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
在这一战略中,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一、推动经济发展1.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意味着加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
海洋资源是宝贵的国家资源,其中蕴藏着巨大的经济潜力。
通过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可以更好地挖掘利用海洋资源,推动经济发展,增强国家竞争力。
2. 发展海洋经济,可以为沿海地区带来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作为一个海洋大国,我国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悠久的海洋文化,发展海洋经济可以促进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为地方经济注入新的活力。
3. 加强海洋科研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海洋科技创新不仅能够推动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还能够促进海洋工程、船舶制造、海洋装备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
二、提升国家综合国力1.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有助于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
海洋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巨大的经济价值,发展海洋经济可以提升国家的综合国力,增强国家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2. 加强海洋事务和领域的管理,可以加强国家的海洋权益保障和海洋安全保障能力,维护国家的海洋主权和领土完整。
3. 发展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科研力量,不仅可以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还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话语权。
三、维护国家安全稳定1.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可以加强海洋领域的管控能力,维护国家的海洋安全和国家安全。
2. 提升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可以增强国家的海洋监测、预警、救援和灾害防治能力,提高国家对海洋自然灾害、海上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
3. 强化海洋事务管理能力,有助于维护国家在海洋领域的利益,保障国家的海洋战略利益和海洋安全利益。
四、提升国际影响力1. 打造海洋强国战略新支点,可以提升国家在国际海洋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发挥更大的国际影响力。
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工作措施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工作措施引言中国是一个拥有广阔海洋领土的国家,海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重要战略支撑。
为实现海洋强国建设目标,我国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工作。
措施一:加强海洋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海洋法律体系,建设统一的海洋法律制度。
•加强海洋执法与监管,维护海洋权益。
•提升海洋法律意识,加强普法教育。
措施二: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提升海洋科研能力。
•促进科研机构与企业合作,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鼓励创新创业,培育海洋科技人才。
措施三:深化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构建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
•支持海洋产业创新发展,培育特色海洋经济。
•推进海洋与陆地经济发展融合,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措施四: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建立健全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的制度体系。
•推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态修复与保护。
•提升海洋环境治理能力,防止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
措施五:推进国际海洋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提升国际影响力。
•加强海洋外交合作,推动国际海洋法律规范建设。
•开展海洋技术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海洋问题。
措施六:加强海洋文化传承与创新•弘扬海洋文化传统,培育海洋文化自信。
•推动海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打造海洋文化品牌。
•加强海洋教育,提高公众海洋意识和素质。
结论通过以上措施的全面推进,我国将不断提升海洋强国建设工作水平,实现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与利用,助力中国成为世界海洋强国。
我国海洋事业的发展将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推动海洋与陆地的和谐共生,造福中华民族的繁荣与富强。
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工作措施(续)在实施全面推进海洋强国建设工作措施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措施七:加强海洋安全保障•建立海洋安全保障体系,加强海洋警备力量建设。
•提升海洋保障技术能力,加强海洋安全监控与预警。
•加强国际海上合作,维护海洋安全秩序。
以“海洋健康制造+”理念推动宁波海洋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1. 引言1.1 宁波海洋生物产业的现状宁波海洋生物产业是宁波市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拥有丰富的海洋资源和优越的海洋环境。
目前,宁波海洋生物产业主要以海藻、海洋生物药物、海洋生物食品等为主导产业,产值逐年增长。
据统计,宁波海洋生物产业年产值超过100亿元,占据了市场的一定份额。
宁波海洋生物产业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不够充分,产品质量和品牌知名度有待提升,产业链条不够完善等。
面对现状,推动海洋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势在必行。
只有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提高产品质量,拓展市场份额,才能进一步壮大宁波海洋生物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1.2 海洋健康制造+理念的提出海洋健康制造+理念的提出是在当前环境下,对海洋生物产业进行持续发展和创新的重要思想。
海洋健康制造+理念强调以海洋健康为核心,倡导实现海洋生物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在海洋健康制造+理念中,注重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推动海洋产业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海洋科技创新,增强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 正文2.1 宁波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拥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
宁波海域水质良好,水温适宜,植物和动物种类繁多。
海藻资源十分丰富,包括海带、裙带菜、紫菜等多种品种。
海洋中还富含各类鱼类、虾类、贝类等海鲜资源,可以为海洋生物产业提供丰富的原料基础。
宁波还拥有独特的海洋文化和海洋景观资源,如舟山群岛、东钱湖等景点吸引着大量游客,为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
宁波在海洋科研方面也有着较强的实力,多家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致力于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和海洋产业创新,为宁波海洋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宁波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海洋生物产业的创新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海洋健康制造+理念的推动和实践,宁波海洋生物产业有望实现更加可持续、健康、高效的发展,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领头羊。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作者:钱春泰来源:《唯实》2022年第08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达的海洋经济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
要提高海洋开发能力,擴大海洋开发领域,让海洋经济成为新的增长点。
”江苏应紧紧抓住海洋强国建设战略机遇,科学高效利用海洋资源,推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省。
发展海洋经济的重大战略意义海洋是高质量发展战略要地,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
面对日益高涨的国际国内海洋开发浪潮,江苏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省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落实党中央海洋强国战略的必然要求。
历史反复昭示我们,向海而兴,背海则衰。
21世纪,人类已进入全面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
海洋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在国际政治、经济、军事、科技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作出了建设海洋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贯彻实施这一战略部署,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对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江苏作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应当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海洋强省建设步伐,努力走在海洋强国建设前列。
培育经济发展新增长极的客观需要。
江苏拥有海岸线954千米,管辖海域3.75万平方千米,沿海滩涂和湿地面积位居全国之首,海洋生物资源、海港资源和海洋风能得天独厚。
然而,长期以来,江苏海洋资源优势未能充分发挥,沿海一直是全省发展的“洼地”,海洋经济对国民经济贡献率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海洋无疑是江苏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潜力所在和希望所在。
自2009年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沿海地区发展步入了后发快进、加速崛起的快车道,海洋经济也初步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展望未来,江苏只有加强海洋科技创新步伐,向海洋要空间、要资源,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才能突破人多地少、陆域资源要素的瓶颈制约,真正形成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
海洋科技工作的建议海洋科技是指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来研究、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一门学科。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海洋科技在各个领域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给出一些在海洋科技工作中的建议。
1. 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开发。
海洋科技是指通过各种技术手段来研究和开发海洋资源。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技术的研发,提高海洋科技的水平,为保护海洋环境和开发海洋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2. 推动海洋观测和监测技术的发展。
海洋观测和监测是海洋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海洋环境的观测和监测,可以及时了解海洋环境的变化,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观测和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高海洋观测和监测的精度和效率。
3. 加强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海洋资源是海洋科技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满足人们的需求,促进经济的发展。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资源的研究和开发,推动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提高海洋灾害预警和应急救援能力。
海洋灾害是海洋科技工作者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通过对海洋灾害的预警和应急救援工作,可以减少灾害损失,保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灾害的研究和预警能力,提高海洋灾害的应急救援能力。
5. 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
海洋环境保护是保护海洋生态环境,维护海洋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任务。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海洋环境的监测和保护,推动海洋环境保护工作的开展。
6.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海洋科技是全球性的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借鉴他国的经验和技术,推动海洋科技工作的发展。
7. 培养专业人才。
海洋科技需要专业人才的支持,需要培养具有海洋科技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
在海洋科技工作中,我们应该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海洋科技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8. 推动海洋科技产业化。
台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若干意见(台政发〔2006〕66号)为了加强我市海洋经济工作,根据浙江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若干意见》(浙委〔2003〕20号)、浙江省政府《关于加强海洋与渔业工作的若干意见》(浙政发〔2006〕2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若干意见》(台市委〔2004〕1号)文件精神,特制定以下若干意见:一、加强海洋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港兴工、海陆联动、拓展空间、合理开发”的方针,开发和保护并重,集约利用海洋资源,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形成“一港三湾六区”海洋经济区域格局,实现从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转变。
二、加快临港型工业的发展(二)按照相对集中原则进一步优化布局,加快沿海产业带建设,规范发展沿海各地省级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完善功能区设定,努力拓展发展空间,在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发展临港能源、基础原材料、船舶制造等产业,形成区域特色明显、生态环境优良、与城市融合发展的工业新格局。
(三)大力发展临港能源产业。
依托沿海优良厂址,扎实推进三门核电一期、玉环华能电厂、台电五期等重大电源项目建设,争取海洋风力发电基地的定点建设,加快建成以火电、核电为主体,风能、潮汐能等海洋清洁再生能源为补充的综合能源基地,加快市区天然气利用工程,为华东及周边地区提供重要的能源保障。
(四)大力发展基础原材料产业。
充分利用市区、三门、临海、玉环等临港区位,创造条件争取国家支持,积极利用境外资源发展石化、特种钢铁、有色金属等附加值高、带动和支撑能力强、环境污染能得到有效控制的临港型原材料工业。
依托塑料大市的市场优势和临港区位优势,争取建设玉环大麦屿石油储备加工项目,积极推进大石化工程前期工作。
按照循环经济发展要求,选择合适区位集聚发展清洁拆解业,形成以高品位高附加值原料为主导的产业链。
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发布时间:2011-10-12信息来源:舟山市科技局作者:李碧清舟山在浙江省乃至全国的海洋经济建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省委、省政府提出“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决策后,舟山发展海洋经济前景十分广阔。
“十五”期间,舟山市就坚持实施“科技兴海”战略,努力搭建多形式的科技创新载体,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科技支撑。
然而,舟山的科技力量相对薄弱,综合科技水平相对较低,现有的科技创新资源难以支撑目前海洋经济快速发展。
因此,在“十一五”期间和新一轮海洋开发中必须通过集成技术、整合资源积极打造海洋科技创新载体,大力培育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着力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为全市海洋经济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六大建设内容1.抓浙江海洋开发研究院建设。
通过研究院的建设确立21世纪舟山在浙江省、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格局中的地位,增强舟山市乃至浙江的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促进舟山和全省海洋科技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研究院的建设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主导,市场为导向,官产学研结合,调动地方政府积极性,吸收国内外大院大所,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为企业服务。
打造海上大通道,加快舟山海洋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市场,参与世界经济竞争,对构筑舟山乃至浙江省新的发展平台、提升舟山经济综合实力、拓展新的发展空间,提高海洋开发水平和海洋经济素质,促进海洋开发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提高海洋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海洋产业经济效益,实现舟山乃至浙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的重要意义。
2.抓高科技园区(孵化器)建设。
“十一五”期间,首先要继续抓好舟山市科技(人才)创业园和普陀海洋高科技园区。
争取建成孵化厂房35000平方米。
入园孵化企业产值1.5亿元以上,年新增产值3000万元以上。
使创业园真正成为全市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中心、人才培训与交流中心、科技信息中心和科技型企业孵化中心。
其次是启动建设好舟山浙大网新科技创业园和定海区科技创业服务中心。
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中共浙江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03.10.01•【字号】浙委[2003]20号•【施行日期】2003.10.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海洋资源正文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若干意见(浙委[2003]20号2003年10月1日)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认真落实《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四次全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重大战略意义1.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进一步发挥资源优势,拓展发展空间的战略决策。
21世纪是海洋世纪。
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沿海国家和地区的战略重点。
我省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海洋资源十分丰富,港口条件得天独厚,全省海域面积为陆域面积的2.6倍,海岸线长度和海岛总数分别约占全国的1/5和2/5。
2002年,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出近1800亿元,增加值580多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7.5%。
这为我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提供了优越的区位条件、资源条件和良好的产业基础。
2.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是我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大战略举措。
在新的发展阶段,充分利用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经济强省,有利于我省培育新的增长点,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有利于我省在更大范围内参与长江三角洲的合作与交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有利于加快构筑陆海共进的经济发展新格局,进一步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
二、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总体要求和目标原则3.总体要求。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以规划为先导,以科技进步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港口城市为依托,以港口建设和临港工业为突破口,加快海洋资源综合开发,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保护,进一步扩大海洋经济总量,优化海洋产业结构和布局,不断提高海洋经济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海洋经济强省,走出一条具有浙江特色的海洋经济与陆域经济联动发展的路子。
促进海洋科技项目成果转化措施海洋科技项目的成果转化是指将科技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生产、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过程。
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能够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推动海洋科技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实现海洋科技项目成果的转化,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对接。
科研机构和企业可以建立合作机制,密切关注市场需求,调查行业痛点和发展方向,通过技术需求对接会、专题讲座等形式,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需求之间的对接和交流,实现科技成果的精准转化。
2.建立科技成果推广平台。
通过建设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平台,将科研团队和企业、创投机构、政府部门等相关方联结起来。
平台可以提供科技成果推广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帮助科研团队进行成果展示、技术交流、市场开拓等活动,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与推广。
3.完善科技成果评价体系。
建立科技成果评价的指标体系,以技术创新、实用性、经济效益等为评价标准,对科技成果进行科学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评价体系应包括专家评审、市场需求调研、实际应用效果评估等多个环节,确保科技成果的质量和价值,提高转化的成功率。
4.加大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支持力度。
加强财政资金投入,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成果的转化。
政府可以通过设立海洋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基金,提供科研团队、企业和机构的资金支持,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风险,推动海洋科技项目成果的实际应用。
5.鼓励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
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科研团队和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推动科技成果的市场化运作。
科研团队可以与企业签订技术转让、合作开发等合同,共享科技成果的收益,促进科技成果的实际应用和商业化。
6.强化知识产权保护。
加强对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科研团队和企业进行科技成果申请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注册工作。
政府可以提供知识产权鉴定、保护和维权的支持服务,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法律保障。
7.推动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建立科技创新平台和载体,提供科研设施、人才培养和技术服务等保障。
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海洋科技产业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并得到了快速发展。
这不仅对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和助力经济转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资源开发利用。
本文将探讨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并提出政策建议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一、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趋势1. 地缘战略格局的影响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必须在地缘战略格局下进行。
近年来,全球政治、经济、人口等要素都在向亚太地区转移,对于亚太地区的海洋科技产业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积极破解技术壁垒,加强国际合作,加快技术创新进程,提高国际竞争力和话语权。
2. 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技术是海洋科技产业中的重要分支,而生物技术的发展可以推动医疗保健、食品和化学工业的科技创新。
在生物技术方面,亚太地区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而海洋生物技术研究也是亚太地区海洋科技产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3. 海洋资源开发的先进技术随着海洋资源需求的增加,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不断推动着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
当前,先进技术在海洋开发和利用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关键的作用,而继续加强对海洋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技术开发可以进一步推动海洋科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政策建议1. 建立海洋科技人才教育计划科技人才的培养可以有效地促进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
需要制定全面的科技人才教育计划,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海洋科技教育资源。
在政策层面需要建立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同时优化海洋科技产业的薪酬体系,以吸引和留住人才。
2. 提高资金支持力度作为创新和发展的源头,海洋科技产业需要大量资金支持。
政府应加强对海洋科技企业的财务支持,包括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和创新基金,优化税收政策等。
同时,鼓励企业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加强技术创新。
3. 推进国际合作海洋科技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国内政策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国际合作。
政府应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加强国际技术创新与资源共享。
同时加强对技术进口的规范管理,在保护自主创新的同时引进优秀科技成果,以推动海洋科技产业的快速发展。
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海洋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之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实施海洋强国战略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可以促进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提升国家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
而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
一、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技术研究和创新。
现代化的海洋技术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关键。
通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研究,才能提升我国的海洋科技水平,进而推动整个海洋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海洋产业发展海洋产业是海洋强国建设的核心产业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产业发展。
建立健全海洋产业体系,加快改造升级传统装备和设施,推动海洋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开发海洋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实现海洋经济内生动力的可持续发展。
三、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海洋资源的探测和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
通过建立海洋资源调查、评估和管理机制,加快海洋资源勘探和利用的步伐。
加强油气、矿产、渔业等海洋资源的勘探开发,同时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和能力建设,使得海洋经济发展更加健康和可持续,更能符合中国自身的发展需要。
四、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是推进海洋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要实现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制度,推进海洋生态补偿机制,加强海洋环境监测和评估,建设海洋生态修复工程等,实现海洋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实施海洋强国战略必须加强海洋开发能力建设,需要加大对海洋技术创新的投入,加强海洋产业发展,加强海洋资源探测和勘探开发,加强海洋环境保护和治理。
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国成为真正的海洋强国,在全球舞台上发挥更加重要的影响力。
科技创新: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新动力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世界绝大多数临海发达国家都把开发海洋定为基本国策,竞相制定海洋科技战略计划,把发展海洋科技作为战略性投资,超前部署和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
1996年,我国制定了《“九五”和2010年全国科技兴海实施纲要》,开始实行以推动海洋产业技术进步为目标的“科技兴海”计划。
海洋高新技术被正式列入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并在一些海洋关键高技术领域,如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探查与开发、海洋环境监测、海洋油气资源勘探与开发、深水和大洋矿产资源勘探开发、新能源探测关键技术等方面,形成了具有我国海洋科技优势的创新技术。
海洋科技创新带动了海洋产业的快速发展,使我国海洋产业产值每年以22%的速度递增,高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的一倍以上。
2005年,我国海洋产业总产值已突破16987亿元,相当于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4.0%。
海洋经济虽已成为国家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生力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海洋经济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
如海洋经济总体规模还明显偏小,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不明显;海洋经济科技含量不高,科技创新水平相对滞后;主要海洋产业,如海洋渔业生产手段较落后,机械化程度低,经济效益不高;同样,海盐生产技术手段落后,机械化程度低,主要靠增加盐田面积的粗放办法来增加产量;海洋科技创新的机制不完善,科技成果向市场转化的有效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起来;海洋科技管理落后,体制不健全,科技投入严重不足,优秀海洋科技人才缺乏,科技知识有效供给不足;海洋科技研究低水平重复较多,投入产出比例较小。
据统计,发达国家科技创新因素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到80%左右,我国只有30%多。
我国海洋科技创新水平低,已成为影响海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制约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
当前,随着经济信息化和全球化的进展,海洋经济在经历了以直接开发海洋资源的产业发展阶段以后,跨入了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发展阶段。
加强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海洋经济是指利用海洋资源进行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形态。
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加强海洋经济发展,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前国家发展战略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加强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战略规划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基础。
国家应制定明确的战略规划,明确目标和路径,统筹安排各项工作。
同时,要加强对各类海域和岛屿开放利用制定和实施监管,推动各项措施落地生效。
二、优化产业结构,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是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推动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应大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在传统产业基础上逐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
同时,要加强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三、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技术水平科技创新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保障。
应加强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加大研发投入,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同时,要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养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海洋经济发展人才队伍。
四、加强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前提条件。
应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完善监管机制和监测体系。
同时,在开展海洋经济活动时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在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
五、加大对农渔民的支持力度农渔民是海洋经济中重要的生产力量。
应加大对农渔民的支持力度,提供必要的技术培训和资金支持,帮助他们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同时,要加强对农渔民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
六、加强国际合作,扩大海洋经济合作空间国际合作是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提高海洋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途径。
应积极参与国际海洋事务和规则制定,推动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2021-2025年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进程中的一个新时期,我国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的考量,提出了一项重要的发展规划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
海洋经济发展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主要包括:
首先,加强海洋经济管理。
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加快海洋经济和行业的规范化管理,鼓励申报加工贸易、综合技术服务等经营性活动,以及海洋经济信息平台建设。
其次,发展渔业和海洋科技产业。
加强经营性活动的规范性管理,建立适度渔业规模,完善海洋科技产业发展机制,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培育壮大海洋科技产业。
第三,开发海洋化工及海洋生物资源。
推广海洋能源开发,发展海洋能源应用,深入开发海洋化工产业,为更多发展行业带来更大发展机会,开发海洋生物资源,强对海洋生物多样性及环境效应的研究与应用,促进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还将进行海洋教育和人才培养、改善海洋环境保护以及加强海洋资源保护等一系列工作。
通过强化经济管理、发展产业、开发资源、加强保护、提高效率等措施,形成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将我国海洋经济发展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更好地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实施,将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受到继续加强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支持。
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的出台,将带来海洋经济发展的新机遇和新机遇。
我们期待未来,必将促进更高水平的海洋发展,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恢复做出更大贡献。
发展向海经济的建议
1. 加强海洋科技创新:加大对海洋科技研究的投入,支持海洋科研机构和高校的研究工作,鼓励企业进行海洋技术创新。
培养高素质的海洋科技人才,加强国际海洋科技合作与交流,提升我国在海洋科技领域的竞争力。
2. 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推动传统海洋产业的转型升级,如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等,提高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培育和发展新兴海洋产业,如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工程装备等,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定和完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政策法规,加强对海洋污染的治理和监管。
推进海洋生态修复工程,保护海洋生物多样性,实现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4. 深化海洋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国际海洋合作组织和机制,加强与沿海国家的合作与交流。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与向海经济的融合,拓展海外市场,促进海洋资源的共同开发和利用。
5. 完善政策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向海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出台相关的财政、税收、金融等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和社会资本投入向海经济领域。
同时,建立健全的海洋经济统计体系和考核评价机制,为向海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发展向海经济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通过加强科技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保护海洋环境、深化国际合作和完善政策支持体系等措施,可以推动我国向海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建设海洋强国是中国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重要战略,对中国的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海洋事业的发展。
以下是一份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的详细阐述。
一、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海洋强国建设首要的措施是加强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港口、航道、船舶、海洋工程、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设施等。
要大力发展港口经济,提高港口的运输、装卸、储运等功能;加快海洋工程设施建设,提高海上风电、海洋油气等资源的开发能力;提升海洋科研船舶、测绘船舶等科考装备水平。
二、推动海洋经济发展为了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这包括加强海洋产业的发展,扶持海洋新兴产业,提高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鼓励海洋科技创新,增加海洋科技投入,推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发展海洋旅游、渔业、航运等服务业,促进海洋经济多元化发展。
三、加强海洋资源开发与保护建设海洋强国需要更好地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
要推动海洋能源、海洋矿产等资源的开发利用,推动海水淡化、海水养殖等技术创新,提高海洋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平;加强海洋环境保护,严格海洋生态保护红线,保护珍稀海洋生物和生态系统,维护海洋生态平衡。
四、强化海洋法治建设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加强海洋法治建设。
要积极参与国际海洋法治体系建设,维护我国在海洋事务中的合法权益;加强海洋执法力量建设,强化海洋执法力量装备和技术水平,提高海洋执法效率和水平;完善海洋法律法规体系,建立健全海洋权益保护机制。
五、推进海洋科技创新建设海洋强国需要大力推进海洋科技创新。
要加强海洋科研机构建设,提高海洋科研水平和能力;鼓励企业增加海洋科技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海洋科技企业;推动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加快推动海洋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市场化。
以上是关于建设海洋强国的措施的一份详细阐述,建设海洋强国是我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支持。
希望通过上述措施的实施,能够推动中国海洋事业的不断发展,为建设富有活力的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厦门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3.12.26•【字号】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施行日期】2024.03.01•【效力等级】经济特区所在市地方性法规•【时效性】尚未生效•【主题分类】经济运行,海洋资源正文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25号《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已于2023年12月26日经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24年3月1日起施行。
厦门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023年12月26日厦门经济特区海洋经济促进规定(2023年12月26日厦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通过)第一条为了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海洋强市,打造国际特色海洋中心城市,遵循法律、行政法规的基本原则,结合厦门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海洋经济发展遵循陆海统筹、创新驱动、绿色发展、开放合作、多元共建的原则。
第三条市人民政府将海洋经济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海洋经济发展综合协调工作机制,统筹协调涉海政策制定、重要规划编制、重点产业布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公共资源保护利用等重大事项。
市海洋发展部门负责协调推进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按照规定编制本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开展海洋经济统计,组织实施运行监测与核算,发布海洋经济发展成果。
其他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协同做好相关工作。
区人民政府负责本区海洋经济发展工作,确定主管部门,落实海洋经济发展规划,每年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情况。
市人民政府每年对区人民政府海洋经济发展工作情况进行评估并依照规定予以考核。
第四条推进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优化海洋产业发展空间布局,依托海沧涉海园区、同集涉海园区、翔安涉海园区,拓展环岛、环湾海洋经济发展带,推动涉海园区协同发展,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现代化湾区。
第五条支持发展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完善产业链、创新链,建设国家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产业发展中心。
和平稳定。
在世界范围内各国人民和平共处,有赖于世界各国的共同发展。
只有少数国家发达,多数国家贫穷落后,世界是不会真正和平共处的。
21世纪世界有两大趋势:其一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从西方世界向东方世界扩展;其二是文化全球化的趋势,由东方世界向西方世界扩展。
可以预料,经济全球化美国是主角,文化全球化中国则是主角。
在这个宏伟的民族复兴过程中,中国媒体可以也必须大有作为。
大力支撑中国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中国媒体在中国软式力构建中的战略任务。
参考文献
[1]张志毅,张庆云.数据来源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J].语文建设,1997,3.
[2]陆军,李晨光,张卓.电视传媒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与文化[J].新闻前哨,2003,4.
[3]阎学通.人民论坛,2006,1,B.
注释
①张志毅,张庆云.新时期新词语的趋势与选择[J].语文建设,1997,3,15.
②陆军,李晨光,张卓.电视传媒的可持续发展:科技与文化[J].新闻前哨,2003,4,29.
③杨永兴.毛泽东为何倡议创办《红旗》.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④该机构存在于1953-1999,其后其功能分到Bur e a u of Publ i c A f f ai r s和B r oadcas t i ng B oar d of G over nor s/ B BG.2008年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人John M c C ai n竞选纲领中意图恢复原先机构.参见ht t p://en.w i ki pedi a.or g/w i ki/U ni t ed _St at es_I nf or m a t i on_A ge ncy.
⑤阎学通.人民论坛,2006,1/B:48.
⑥数据来源于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
中国是一个海洋大国,拥有300多万平方公里的管辖海域,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开发和保护海洋资源、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科技部副部长刘燕华日前指出,海洋的竞争,其实质就是海洋高新技术与综合国力的竞争。
五个方面体现海洋科技成果
刘燕华表示,经过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共同努力,中国已初步形成了结构较为合理的海洋技术研发队伍的基础,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海洋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体系,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海洋科技成果,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海洋环境监测技术研发取得了重要突破。
初步建立起海洋环境监测技术体系,自主研究开发了一批海洋动力环境、海洋污染与水质、海洋生态环境长期实施监测仪器和系统,形成了海洋动力环境要素、摇杆应用模块、大型浮标、高频雷达和声频监测等一批高新技术突破,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二是近海油气开发技术已成体系。
海洋油气与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技术取得长足进展,突破了近海油气勘探、开发工程和安全等四大领域的一批关键技术,基本形成了我国自主的近海油气开发技术体系。
三是研制了一批大洋矿产资源勘察技术装备,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
四是海洋生物技术发展迅速,跻身世界前列。
重点发展了生物工程、遗传工程、生态工程、生物栖息学等,海洋制品、微生物等研究基本走在了国际的前列。
海水深养殖等一批成果实现了产业化,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全面提升了海洋生物高技术研究和开发的整体水平。
五是初步形成了海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
海水淡化技术与装备大型化研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形成年产万吨级膜法和蒸馏法海水淡化设计制造安装能力,海水直接冷却和利用技术取得突破并投入运用,海水提钾、镁等技术进入工业化阶段,初步形成海水资源利用和淡化资源利用的产业技术链体系。
“不过,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由于我国海洋科技研究起步较晚、海洋科技研发装备和平台建设相对落后和海洋高新技术产业有待构建等因素制约,我国的海洋高新技术与国外还有很大差距。
据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前期技术研究的估计,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至少有15年。
”刘燕华提醒道。
未来发展瞄准三大领域
面对国家海洋事业发展对海洋科技的重大需求,为进一步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进步,实现海洋产业整体发展,刘燕华介绍,科技部将重点开展三方面工作。
一是要继续加大海洋科技的投入,大力推进海洋科技的创新,继续加强与完善近浅海技术体系,推动我国海洋技术从近浅海向深远海的战略转移。
二是要针对海洋技术特点,强化体系与机制建设。
具体包括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海洋技术创新体系;建立与研究机构和高校有机结合的海洋知识创新体系,优化科技力量布局,构建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作机制;促进民用科技和军用科技的紧密结合和有效互动。
三是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海洋科技成果的推广应用,大力推动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和海洋经济发展。
为推动海洋经济成果的推广应用和产业化,国家海洋局和科技部共同联合制定并发布了《全国科技兴海规划纲要(2008-2015年)》,提出了未来8年的战略目标和重点任务。
科学时报
发展海洋高新技术加快科技成果推广200994
《科技传播》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