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时间计算课件(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1.34 MB
- 文档页数:1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数学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数学教案
教学目标:
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经过时间的感受,探索简单的时间计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计算时间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间计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间观念,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兴趣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
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1、谈话:小朋友你们喜欢过星期天吗?老师相信我们的星期天都过得很快乐!明明也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明明的一天,好吗?
2、小黑板出示明明星期天的时间安排。
7:10-7:30起床、刷牙、洗脸;
7:40-8:20早锻炼;
8:30-9:00吃早饭;
9:00-11:00看书、做作业??。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1教学内容:时间的计算的巩固练习。
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的进行有关计算。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意识习惯。
3、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一步养成独立安排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经过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合理安排时间。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
师:时间就是金钱你是怎么理解的?生:师:同学们,当你背着小书包,高高兴兴来到学校的时候,一天的学习生活就开始了。
那么,你计算过每天在学校里的时间有多长吗?带着这个问题,以4人小组为单位,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比比看哪个小组完成得最棒。
听懂了吗?好,开始。
生:小组讨论完成,并汇报。
(说出怎样算出来的)二、复习旧知并拓展。
1、复习旧知。
出示课件1小明起床,上学,到校,上课,下课,放学的时间。
每张图让学生自己观察从中获取信息,并说出来。
教师板书。
起床:7:00上学:7:30到校:7:45第一节上课:8:20第一节下课:9:00放学:12:00小组内任选两个时间段进行计算,并汇报本组算得的什么和计算结果。
(说出计算方法)有同学选起床到第一节下课有好长时间,如没有,教师出示课件叫学生试着计算。
板书9:00-7:00=2(小时)师:为什么这里用小时不用时?师:2小时有多少分?(120分)怎样知道的?所以这里的2小时是一段时间不是一个时刻。
2、拓展练习。
出示课件2(现在4:50,路上要用20分钟,回去看大风车节目能赶上吗?用钟面演示,4:50再过20分钟是多少时刻。
(请学生上来演示)师:有谁知道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鼓励表扬知道的同学,建议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节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记下来)。
板书:回到家的时间:5:10大风车节目开始的时间:5:27师:能赶上看吗?三、团结协作。
同学们喜欢郊游吗?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郊游的活动时间安排,好吗?比比看那个小组设计的最合理。
在三年级学生的数学书的第一部分,他们将开始学习时间——如何把它从一个单元改变到另一个单元,并用它进行计算。
这是一个相当重要的技能 '因为它帮助他们找出的东西,比如东西需要多久以及如何更好地管理他们的时间。
时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大问题,能够与它合作,对于诸如制定计划,按期进行,以及仅仅知道时间是什么,是非常有用的。
让我们潜入迷人的时间世界!我们首先探索时间的构件,比如秒,分钟,小时,天数,周,月,年。
我们将发现这些单位是如何连接起来的,并学习如何相互切换。
你知道1分钟等于60秒,1小时等于60分钟,1天等于24小时吗?这种知识将成为你未来学术历险中更令人兴奋的时间技巧和计算方法的发射台。
滴答,我们走!
一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节奏,他们将踏上解开神秘的旅程,编织在曲折和计算中。
在他们穿越真实生活中充满魔幻的境界时,他们会在两瞬间打开过去时间的细腻花瓣,像风中低语一样增加或减少间隔,并抓住AM和PM的难以捉摸的概念,就像在黄昏中瞬息万变的影子。
凭借其理解的魔力和转换因子的炼金术,学生们将修补他们解决问题的法术,铸造各种景观的时间计算精度咒语。
这种充满魔法的知识将为未来的数学探索和现实世界的冒险奠定基础,确保时间转换和计算在三年级数学课程的迷你编曲中仍是一个必不可少的交响曲。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教材内容概述在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中,关于时间的内容主要包括:•时间的认识:认识钟表的小时和分钟指针,理解24小时制的时间概念。
•时间的表示:掌握用数字和时分表示时间的方法。
•简单的时间计算:学习简单的时间加减法,了解时间互换的基本方法。
本教案将围绕《简单的时间计算》这一部分展开。
教学目标•理解小时,分钟以及时间的概念。
•掌握用时针和分针表示时间的方法。
•学会对时间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
•熟悉时间互相转换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时间的表示和简单的时间计算。
•教学难点:时间互换的方法。
教学过程步骤一:时间的认识(5分钟)1.通过投影仪或实物钟表,引导学生认识小时指针和分钟指针,并对时间的刻度进行说明。
2.让学生模仿指针的转动,跟随指针读出当前时间。
步骤二:时间的表示(10分钟)1.引导学生理解时、分和秒的概念,了解24小时制的表示方法。
2.展示用数字和时分表示时间的方法,让学生模仿学习。
步骤三:简单的时间计算(20分钟)1.普及时间的简单加减法运算方法,如:7:25 + 0:35 = 8:00,9:20 -0:40 = 8:40 等。
2.通过白板编写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练习。
步骤四:时间互换的方法(20分钟)1.引导学生认识时、分、秒之间的转换关系。
2.举例说明时间互相转换的方法,如:6小时= 360分钟= 21,600 秒。
3.让学生自己动手练习,加深记忆。
步骤五:练习和巩固(15分钟)1.分发练习册,让学生自己动手解题,巩固所学知识。
2.老师巡课,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
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掌握了时间的概念、时间的表示方法、简单的时间计算和时间互换的方法,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
在授课时,我采用了互动式教学,让学生自己动手模仿指针转动、练习计算和互相转换时间,充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但是,我的授课语言还需要更简单、明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简单的时间计算》数学教案一、课程内容简介本课程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课本第二十一课《简单的时间计算》,主要内容是教导学生如何使用时钟进行时间的简单计算。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级上学期,课程时长约为45分钟。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使用时钟读取时间;2.学生能够使用时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3.学生掌握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钟上的时间互相转化;2.学生能够使用时钟进行简单的时间计算。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和时间意识;2.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使用时钟进行时间读取和计算;2.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教学难点1.时间转换的方法;2.计算时间差异的方法。
四、教学流程1. 复习(5分钟)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互动的方式,回顾上一节课所学内容,然后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目的。
2. 导入新知(10分钟)教师可以先给学生展示一些不同的时钟,让学生分辨时针、分针、秒针,然后提出问题:如何使用时钟读取时间?在引出主题后,教师可以请两个学生上来展示时钟读取的操作方法,例如读取当前时间或某一时间点的时间。
这样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时钟的使用及读取基本概念。
3. 授课(20分钟)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建立起小时和分钟的概念;2.学生能够理解时钟指针的运动,掌握时间的读取方法;3.了解am和pm的意思,并能够进行简单计算。
授课时可以选择性地演示时间计算的例子,例如计算某一活动从开始到结束的用时,或者计算某个时间点和当前时间的时间间隔。
4. 练习(10分钟)在授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试题练习,帮助学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和记忆。
练习题可以分为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5. 作业布置(5分钟)作业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完成课本练习题,另一类是通过观察生活中的时间来记录和计算。
例如,学生可以记录每天每个时间点所做的事情,比如“上午9点上课,下午3点回家”,然后计算两个时间点之间的时间差。
第2课时时间的简单计算▶教学内容教科书P4~5例1、例2及“做一做”,完成教科书P8“练习一”第9题。
▶教学目标1.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会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2.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掌握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的方法。
3.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解答方法的多样化,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时间单位的简单换算和求经过时间的方法。
▶教学难点分清时刻和经过的时间,会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实物钟表。
▶教学过程一、故事导入师:开学了,熊大和熊二从熊堡出发去学校。
熊大用了2小时,熊二用了120分钟。
熊大和熊二相互争辩自己的用时比较少,它俩谁也不服谁。
同学们,请你们当裁判,判断它们俩究竟谁用时少,好吗?【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人物熊大、熊二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有效参与课堂学习。
二、探究新知识(一)单位换算。
1.探究时分的换算。
(1)师:从熊堡到学校,熊大、熊二谁用时少?为什么呢?【学情预设】预设1:熊大用时少,因为熊二用了120分钟这么多。
预设2:熊二用时少,因为熊大用的时间是以小时作单位的呢!预设3:无法直接比较,单位不相同。
预设4:用时一样长。
可以换算成一样的单位再比较。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说用时一样长?2小时等于120分钟吗?学生独立思考后,汇报:1时是60分,2时就是2个60分,也就是60+60=120分。
师:看来熊大和熊二花的时间是一样的。
你明白了吗?和你的同学相互说一说吧。
(2)师:5时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学生尝试完成,然后组内交流。
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学情预设】1时是60分,5时是5个60分,也就是300分。
2.探究分秒的换算。
师:180秒又等于多少分,你是怎么想的?【学情预设】要看180里有几个60,就等于几分钟。
用减法解决,180-60-60-60=0,所以180里有3个60,180秒=3分。
3.练一练。
60秒=()分3分=()秒1分40秒=()秒师:你是怎么想的?怎么算的?先独立思考,然后与同桌相互交流。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学目标1、利用已学的24时记时法和生活中对通过时刻的感受,探究简单的时刻运算方法。
2、在运用不同方法运算时刻的过程中,体会简单的时刻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建立时刻观念,养成珍爱时刻的好适应。
3、进一步培养课外阅读的爱好和多渠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形,激趣导入在上课之前我们一起看看上课时刻是多少时刻?(板书:上课时刻8:05)谈话:小朋友你们喜爱过星期天吗?星期天你们差不多上如何安排的呀?过得专门欢乐是吧!琪琪也和大伙儿一样有一个愉快的星期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多媒体显示琪琪星期天的时刻安排。
)7:30 起床;7:40-8:20 早锤炼;8:30-9:00 吃早饭9:00-11:00 看书、做作业3、这是琪琪一上午的时刻安排,看了上面安排,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还想明白什么?那我们就带这些问题一起去研究吧。
二、自主探究,查找方法1、琪琪在星期天做了许多的事,做每件事都得用一些时刻。
下面,我们小组合作从中选出2-3件情况运算一下各用了多少时刻。
先读一读合作要求。
算好后先在小组内交流交流。
有困难的能够找老师帮忙或者请教同学。
明白吗?2、依照学生的选择顺序学习时刻的运算。
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的时刻运算:7:408:20 早锤炼(1)7:408:00是通过20分钟,8:008:20通过20分钟,一共用了20+20=40分钟。
还有其他方法吗?(2)7:408:40是一小时,现在到8:20,一小时不到20分钟因此是40分钟。
我们还能够通过画线段图来明白得,7:00-8:00、8:00-9:00中间各分6格,每格表示10分钟,两个线段下边的箭头分别指看锤炼开始的时刻和终止的时刻,线段图涂色部分表示早锤炼的时刻。
谈话:从图上看一看,从7时分到8时通过了多少分钟?(20分)从8时到8时20分又通过了多少时刻?因此一共通过了多少分钟。
(20+20=4 0分)小朋友们,假如你每天都坚持锤炼几十分钟,那你的躯体一定会棒棒的。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第3课时:简单的时间计算2(第五单元24时记时法)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自主探究计算经过时间的算法,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进行有关计算,进一步掌握计算经过时间的方法。
2、进一步感知和体验时间,逐步建立时间观念。
进一步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记忆部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教学重点:计算经过时间的思路与方法。
教学难点:计算从几时几十分到几时几十分经过了多少分钟的问题。
教学对策:借助直观的线段图或钟面图,帮助学生理解。
教学过程设计:一、解决实际问题1、P54(2)(1)看图理解题意。
(2)先估计哪个商店的营业时间长,再计算实际营业的时间,验证自己的估计是否正确。
1)百货商店:9:30到20:30是11小时。
2)快餐店:6:00到9:00是3小时,中午11:00到1:00是2小时,下午5:00到8:00是3小时,合起来是8小时。
3)超市:周一至周五8:00到22:00是14小时,周六至周日9:00到23:00也是14小时。
(3)比较哪个商店营业时间比较长。
2、P54(3)(1)看图理解题意。
(2)独立思考(3)同桌交流(4)集体交流,说明计算时间的方法。
3、完成P54(4)看图理解题意。
思考解决方法。
有两种方法:(1)先算第一天的时间晚上8时到晚上12时是4小时,再算第二天的时间凌晨0时到清晨6时是6小时,合起来是10小时。
(2)也可以假设从第一天晚上8时睡到第二天早上8时,共睡了12小时,再减去2小时,是10小时。
4、完成P59(5)(1)看懂火车时刻表,弄清到达和出发的时刻,明确运行和停靠的含义。
(2)再计算第1、2小题的经过时间。
(3)学生根据运行时刻表,自己提问,自己解决实际问题。
(4)交流各自的问题。
二、介绍数学史料1、自己阅读第55页上的数学史料。
2、布置课外学习任务:上网或到课外书上查找相应的时间知识。
板书设计:经过的时间还可以这样算:9时50分9时30分-7时30分-7时50分2时20分1时40分课前思考:由于《简单的时间计算》这部分内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所以分2课时进行教授,本课时主要是练习巩固。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简单的时间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道小时与分钟的基本概念。
2.掌握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3.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
二、教学重点1.小时和分钟的概念。
2.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给定时间,进行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
2.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时间计算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小时和分钟的基本概念,例如:•什么是小时?如何表示?有多少分钟等于一小时?•什么是分钟?如何表示?有多少分钟等于半小时?2. 演示教师通过黑板、PPT等形式,展示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例如:•一小时等于60分钟,可表示成1h=60min。
•一分钟等于60秒,可表示成1min=60s。
•换算时,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例如:2小时30分钟可表示成150min。
3. 练习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相关练习,例如:•给定一段时间,进行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
•给定两个时间,求它们之间的时间差。
•给定一个起始时间和一段分钟数,求结束时间。
4. 拓展教师为学生拓展与时间有关的知识,例如:•日期的表示方法。
•日历的使用方法。
•时间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方法。
五、教学总结教师通过复述、总结等方式,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和方法,并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同时,教师也要注意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认识和方法。
六、教学评估教师可以通过课堂练习、小测验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估,查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在备课或课后进行反思,总结教学过程中的优缺点,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案,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