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最优组合赋权的城市生态评价模型及应用
- 格式:pdf
- 大小:568.05 KB
- 文档页数: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1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 天津 3003872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南京 210094*本文系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天津高质量发展的重点科技指标对比和评价研究”(项目编号:21ZLZKZF00130)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简介: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徐天傲,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E-mail :156****************;岑咏华,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博士,E-mail :************.cn 。
摘要:[目的/意义]绿色发展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突破发展掣肘的必经之路。
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走向绿色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过程]本文基于绿色发展理念,构建以“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为框架的三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组合客观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结合指标排名和提升程度排名形成综合排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并选取重点区域作为实证对象加以应用研究。
[结果/结论]本文提出的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在使用客观赋权时避免因各最高级指标层下属指标数量不同而对评价结果平衡性、准确性造成影响,较好地以动静结合的方式反映绿色发展理念支撑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综合水平。
关键词:生态文明 绿色发展 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分类号:X826 F124.5DOI: 10.19318/ki.issn.2096-1634.2023.04.061 前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在国外分阶段出现的能源和环境问题在中国集中体现,使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受到严重挑战[1]。
中国的环境治理需要采取上下结合的双向治理模式[2],在经济发展时要考虑到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的有限性,选择走低碳排放、提高社会福利、降低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道路[3]。
DOI: 10.13546/ki.tjyjc.2020.24.012理 jpg ■基于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的 生态文明建设评价一一以青海省为例苟廷佳,陆威文(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西宁810008)摘要:文章构建以"生态环境-经济质量-社会进步"系统为评价目标、以“压力-状态-响应"(PSR )子系统 为评价准则、包括63个指标的复合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对青海省2008— 2017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青海省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水平经历了差等级一中等级一良 等级的持续改善变化过程并呈现逐年上升、提升迅速的良好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为18.78%;压力、状态、响应 三个子系统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的贡献度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7.52%,26.62%和16.82%;社 会进步系统水平提升最快,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质量系统水平总体表现出持续上涨的趋势,三系统综合指数的 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40.22%、13.46%和13%。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组合赋权TOPSIS 模型;评价指标体系;青海省中图分类号:X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487(2020)24-0057-040引言中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空间开发格局无序、生物多样性加速下降和主体功能措施落实不力等生态环境 压力持续加剧的严峻形势叫生态环境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活动的矛盾日益加剧,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
已有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多从单一系统角度对其 发展水平进行评价0T,或者采用单一指标赋权方式对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进行赋权X", —方面,忽略了指标体系中 系统层和准则层之间的有机联系,造成指标体系内各系统内部关系分析不全面;另一方面,过于主观或者客观的权 重计算方式使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受损。
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研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研究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不断增长,人们对于如何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和决策变得越来越重要。
组合赋权评价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评价方法,其可以通过对各项指标进行加权,从而得到综合评价结果。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复杂性和变化性,传统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可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如何利用博弈论的思想和方法来改进组合赋权评价方法成为了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
二、博弈论的基本原理博弈论是研究冲突和合作的一种数学分支,它的基本原理是假设存在多个决策者,这些决策者之间存在利益冲突或者合作的关系。
在博弈过程中,每个决策者都会根据自身利益和对其他决策者的评价来进行决策。
博弈论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描述决策者之间的关系,并得出最优的决策方案。
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可以将决策者看作是各项指标,他们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通过建立博弈模型,可以考虑到不同指标之间的关联性,从而更加客观和全面地评价事物的综合价值。
1.建立博弈模型在建立博弈模型时,首先需要确定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指标的重要性。
可以利用专家咨询、数据分析等方法来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
然后,利用博弈论的方法来描述不同指标之间的博弈关系,分析各指标之间的影响和制约关系。
2.求解最优解在得到博弈模型后,可以通过博弈论的求解方法来求解最优解。
通过分析各个决策者的策略和利益,可以确定最优的权重分配方案,从而得出最优的评价结果。
四、实例分析为了说明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评价方法的有效性,我们以某公司的绩效评价为例进行分析。
假设该公司的绩效评价包括财务绩效、客户满意度、员工满意度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指标,我们可以建立一个博弈模型来评价公司的绩效。
我们确定四个指标的权重分别为0.3、0.2、0.3和0.2。
然后,我们利用博弈论的方法来描述这四个指标之间的博弈关系。
我们发现,财务绩效和客户满意度存在正相关的关系,员工满意度和社会责任存在正相关的关系,但财务绩效和员工满意度之间存在负相关的关系。
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法的城市慢行三网融合评价方法*冯芝梅1郭明洋2贺玉龙1▲彭颢1(1.北京工业大学交通工程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2.北京市市政专业设计院股份公司北京100037)摘要:为解决城市绿道、滨水道路、市政慢行道路等城市慢行系统相互独立、衔接不畅的问题,针对现有研究缺乏三网融合水平评价的现状,研究了基于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模型的三网融合评价方法。
传统的TOP-SIS法采用理想解计算贴近度,没有考虑到异常值与实际情况,故运用基于高斯分布的离群点检测法处理极端异常值,建立了1个综合考虑三网融合水平的评价模型。
以往路网评价通常是针对单个对象进行研究,而未考虑多个对象融合情况,因此在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过程中,根据三网融合因素、慢行道路网络出行特点、居民出行便利性等,并结合实地调查,选取网络连通性、可达性等相关的13个指标。
为了避免单一赋权产生的偏重性,本文建立权重组合优化模型使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确定的主客观权重与组合权重的偏离程度最小。
本研究以朝阳区慢行系统网络为例进行验证分析,根据位置和功能,将其分成21个绿道段,得到21个评价对象的三网融合情况和综合排名。
结果表明:相较于以往的慢行评价方法和经典的评价方法,该改进模型贴近度标准差为0.278,具有更好的区分度,能够更准确地识别影响三网融合程度的主要因素,并根据各个指标权重做出针对性的优化工作。
该评价方法可作为提升绿道、滨水道路与市政慢行道路衔接效果的优化指导方法,促进三网融合与慢行道路网络优化。
关键词:城市交通;慢行道路网络;三网融合;组合赋权-改进TOPSIS法;地理信息系统中图分类号:U121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3/j.jssn.1674-4861.2023.04.017A Combined Weighting-improved TOPSIS Method for EvaluatingIntegration of Urban Greenway-Waterfront Road-municipalNon-motorized Transport NetworkFENG Zhimei1GUO Mingyang2HE Yulong1▲PENG Hao1(1.Beijing Key Laboratory of Traffic Engineering,Beij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Beijing100124,China;2.Beijing Municipal Professional Design Institute Co.,Ltd..Beijing100037,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mutual independence and poor connection between urban greenways,wa-terfront roads,and municipal non-motorized transport network.In a view of the lack of existing studies on the evalu-ation of the level of tri-networks integration,an evalua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weighting-improved TOPSIS model is investigated.The traditional TOPSIS method uses ideal solutions to calculate closeness without considering outliers and actual conditions.Therefore,an outlier detection method based on Gaussian distribution is used to deal with extreme outliers,and an evalu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comprehensively assess the level of tri-network integration.Previous methods of evaluating road network are usually conducted on a single object with-out considering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ple objects.Therefore,considering factors of the three networks,travel char-acteristics of non-motorized transport network and residents'travel convenience,an evaluation system and13relat-收稿日期:2023-02-22*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B2022NSCQ-MSX1147)、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7YFC0803903)资助第一作者简介:冯芝梅(1997—),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交通运输工程.E-mail:***************▲通信作者:贺玉龙(1968—),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交通安全工程.E-mail:*************.cn0引言随着城市逐渐成为人口和经济的重要载体,城市居民对绿色环境、健康生活、文体休闲的需求也日益提高。
土 木工程与管理学报2020 年第37卷总目次基于三维激光扫描地铁运营隧道渗漏水监测及预警.........................................吴贤国刘鹏程基于故障树模型的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应用p p p模式风险评价....基于模糊集与改进证据理论的建筑工程安责险费率厘定…申建红 基于F A H P与D-S证据理论的地铁P P P项目绩效评价……赵金先建筑抹灰作业工人上肢姿势不舒适度评价模型..........余群舟工业化建筑标准体系优化——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例.........国内外建筑工业化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 S p a ce的可视化分析.............................................马辉基于S E M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整合动因分析...........安慧基于胜任力模型的建筑产业工人职业素质评价...........陈敏大尺寸深埋锚栓套筒装置的抗拉承载力................张晋元转体桥混凝土球铰磨心接触应力参数分析.....范剑锋刘涛基于M on te-C a rlo的城轨P P P项目投资风险评估.................拱形张弦结构的优化设计...................................非概率可靠性在轴压柱加固评估中的应用.....................城市大型公共服务设施运营韧性的理论阐释与案例解析混凝土柱二阶效应计算的K诺模图...........章胜平陈旭大数据视角下工程造价数据信息服务体系....................考虑土性参数空间变异性的桩基可靠度分析..................汶川地震灾后都江堰居民房屋安全意识调查分析........班瑾B I M数据标准I F C发展分析..........................赖华辉声发射信号分布与R C梁截面应力变化的相关性…汪兴源周建庭基于移动三维激光扫描的地铁隧道结构监测方法.............................杜荣武翁顺曾铁梅建筑工人群体安全压力因子的构建与评价方法..........倪清清基于IS M模型的地方铁路总承包项目关键成功因素研究........长大隧道施工组织模糊评价方法及应用.......朱立成雷明锋基于G R A P-V IK O R的装配式建筑P C构件供应商选择决策......锚板型地脚螺栓抗拔承载力试验及计算理论................................张凯旋张大长彭鹏王雷丁晓欣万索妮蒋克洁郑智鹏付光辉董美红匡彦曦张钱秦泽破彭自强韩红霞邹荣王敏容李灵芝赖应良张永成张小倩侯铁刘腾飞陈世杰谢媛芳张立业万旺张青霞崔鸣诚陈虹宇刘凯隗健陈涛郭林飞董 健王炜文杨雯晶郭帅凤朱 宇尹耀霄刘松张涵坤樊建平袁竞峰毛德均郭帅王景梅谢晓蕾钟祖良刘定坤温凯伦徐晟刘玉明陈觅抗佘健俊王震球加筋土挡墙后设置E P S的组合支挡结构数值模拟.......郑俊杰景丹曹文昭既有住宅宜居改造业主支付意愿影响机理——以加装电梯为例............罗福周基于随机森林的混凝土早期碳化预测…吴贤国王雷邓婷婷胡毅袁福银沉陷区大行程可调高支座性能.......................罗辉何忠宇银晓东张立茂(1-1)时淑君(1-9)徐文慧(1-17)孙斐(1-22)孟文辉(1-32)潘欣维(1-38)黄冰倩(1-43)宋玲(1-50)王渊捷(1-57)王金泽(1-64)王佶(1-68)崔武文(1-73)张佳庆(1-79)胡隽(1-84)张磊(1-90)吴克川(1-97)叶艳兵(1-102)谢 平(1-108)陈龙珠(1-114)赵云凡(1-121)刘思孟(1-128)吴贤国(1-132)李华(1-138)任凯(1-145)郑邦友(1-150)叶嵩(1-156)陈前(1-164)邵安迪(2-1)张诺楠(2-5)李铁军(2-14)陶江峰(2-19)基于生命周期理论的装配式建筑B I M应用能力评价.....王爱领苏盟琪孙少楠郭亮基于I F C的隧道施工信息集成模型及管理信息系统.........................................姜语男郑帅赵龙国吴洪涛段龙梅基于S N A的装配式建筑绿色供应链风险...............................黄桂林张闯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和国内装配式建筑文献对比...............李玲燕赵月溪高伯洋钢管混凝土翼缘组合梁振动特性.....................曾在平王秀丽李世荣任根立工程监理人员工作绩效影响路径分析.................仲景冰杜春艳柴盼盼张济武基于S E M的装配式建筑施工安全风险及策略...........段永辉周诗雨郭一斌王翔C形钢分离式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钟琼袁涌李一鸣魏威强震区混合梁独塔斜拉桥纵向抗震设计..........................何沁洲贺金海袁万城管廊基坑开挖对既有长江隧道变形的影响.....杨卫星官天培刘长庚卢方伟王丹生增强现实技术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综述.................何波张慎邱文航魏然李成谦宁晓笛张明闫亮潘楚沩刘文兵谢敏波形钢腹板P C连续箱梁弯矩重分布...................................王华李晓梅大锚锭超深基坑降水施工关键技术及监测分析.......................周乐木孙开武殷源李瑶谭玉林吴小翠李杰基于A H P与G IS技术的P C构件厂选址——以武汉市汉南区为例…王淑嫱胡婉薇卢仲兴基于S E M的城市绿地适老性评价体系.................................覃文柯王慧基于组合赋权的混凝土栗送施工堵管风险模糊综合评价..........鲁惠敏杜婷王本武建筑施工作业区准人安全管理系统设计.................魏然李琛蒋伟光骆汉宾基于混合整数线性规划的塔吊选型与布置优化…刘猛黄春王京京王文琦张睿集成B IM-3D扫描技术的斗拱建模方法…惠之瑶张爱琳王昆闫泽文刘巧灵韩晓桐粗粒土颗粒破碎效应量化分析..........................宋兴海任永旺刘子苑孙晓勇干湿循环作用下砂岩蠕变损伤及本构模型…霍树义金坎辉杨涛周晴晴张薇崔建军(2-26)(2-33) (2-39) (2-47) (2-55) (2-60) (2-66) (2-72) (2-78) (2-82)(2-87) (2-97)(2-103) (2-106) (2-113) (2-120) (2-127) (2-131) (2-140) (2-147) (2-152)基于非牛顿指数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流变固结分析.....................................刘忠玉黄家涛夏洋洋张家超油田地面工程施工风险应急管理...............................闫文周公路工程项目质量与安全信用评价...........................齐锡晶王俊楠钢纤维混凝土节段拼装空心墩拟静力试验.............郑里金郑禄刘少乾基于语义本体的桥梁结构智能化本体模型.....................杨建喜周应新基于M Y C IN与直觉模糊的桥梁拆除方案优选...........陈金州张月钟正形状优化的装配式软钢阻尼墙抗震性能及其对钢框架结构变形的控制.....陈岩被动桩-侧移软土相互作用与桩身被动荷载分析.......张浩孙凯杨玲软土场地上双座串联大跨度斜拉桥地震响应及碰撞分析.....................................王德光王恒沈文爱何友娣欧美连续压实控制技术规程的技术特点和借鉴.............................唐建伟江辉煌张道修高明显吴龙梁基于B I M的工程项目管理数据关系模型及应用..........................张谦基于B I M的跨海大桥施工动态风险评估与可视化平台...........范冰辉王素裹膨胀土膨胀时程特性试验及特征曲线参数确定...........................蒋超橡胶-剪力钉组合剪力连接件力学性能试验……黄彩萍黄志祥游文峰杨德灿基于切比雪夫网格的自由曲面网格自适应及杆长优化.....................黎佳陈元坤陈晓强陈礼杰吴雄熊政超基于知识图谱的国内IF C研究综述...................赖华辉侯铁钟祖良公路隧道不同纹理路面服役状况调查…蔡正森黄传武许新权李善强吴传海基于云物元理论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可持续性评价……刘子琦张云宁欧阳红祥基于C T M和Beam-Column Joint E le m e n t的梁柱节点核心区抗剪仿真…唐智强黄世涛基于云物元理论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风险预警.................李乃旭王浩玮基于质量验收模型的策略分析与评估.........................易晨光谭燕崔鹏陆陈芸茜康伟鑫郭增伟戴森昊夏飞李姘郭院成张 强向卫国雷洋刘益宝屈祥杨昌朱爱珠马聪马涛宋亮亮马健梅江钟王淑嫱(3-1)(3-7)(3-11)(3-18)(3-23)(3-31)(3-37)(3-42)(3-48)(3-54)(3-62)(3-66)(3-71)(3-76)(3-81)(3-85)(3-92)(3-97)(3-104)(3-110)(3-117)自锚式悬索桥拉-吊体系转换中索力力学特性..........何立吴海军王邵锐郭辉地震激励方向对简支斜交桥地震响应的影响...........夏雪徐略勤张超朱林E P S颗粒混合轻量土动力变形特性离散元分析.........兰鑫侯天顺杨艳张亚飞卷积神经网络在结构损伤检测中的应用...................罗雨舟向天宇郝柳青基于灰色故障树的装配式建筑设计风险.......刘凯丁晓欣刘春伟王鑫侍文装配式剪力墙灌浆饱满度定量控制施工工艺................................李胡兵肖同亮刘贺偶伟冰黄理想陈必勇基于C o p u la理论的桥梁可靠度计算...........................罗辉李彤熊凯文基于社会网络分析视角的既有住宅建筑节能改造业主内源动力影响因素研究..................................................李玮郭汉丁 乔婉贞 秦广蕾基于扎根理论的B I M合同概念模型及内容分析.........................刘华刘冰慧绿色施工项目管理多目标均衡优化.............................李惠玲王婷基于三方利益的P P P高速公路项目最低收人担保界限研究.......牟玲玲秦翔宇王瑶瑶基于B IM -云物元模型的公路绿色服务区预评价.......................石振武王畅基于Q F D-D S M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设计管控优化.....陈伟孙翔君陈荣亮李辉基于R B F神经网络的施工进度日计划完工率预测模型...................刘伟军廖可懿复杂项目组织的风险关联性——基于网络视角的实证分析.................杨琳娄嘉明基于韧性的工程施工安全管控影响因素…孙雷谢洪平余越中陈勇黄涛林冬阳基于I F C的桥梁病害信息可视化表达.........马继骏褚豪孔令涛郭向海白勇桥梁滚轴板式伸缩装置摩阻力研究...................余祥兴佟蕴哲刘雨彤罗辉面向智能化管养的桥梁信息编码体系…马继骏褚豪白勇郭向海卢山孔令涛桥梁施工人员及车辆风险智能化管理...........................陈利民吴涛洮砂-细粒混合料场地地震反应特性...................程科苗雨郭伟孙立强基于多种C o p u la模型的地铁运营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尹紫微骆汉宾刘文黎方洋陈健基于F A N P-云模型的污水处理扩建P P P项目风险分析.........刘金林白会人王子超水平荷载下拉索非线性刚度及拉线塔侧向变形特性...............吴玲张大长基于T-P IG N-T O P S IS法的装配式建筑施工企业优选模型.........金志成佘健俊叶嵩基于IS M模型的I P D模式下钢结构总承包工程界面管理.........顾家明翟栋梁汪霄基于C iteS pace的大数据技术在工程管理领域研究综述...................包慧敏孙剑基于IF C/ID M/M V D的建筑工程项目进度管理信息模型开发方法……陈远张雨张立霞基于S C P的西藏地区装配式宿营装备应急保障综合能力评价.............余亚亮何世斌建筑工人上肢康复训练虚拟现实系统软件设计.........余楠兮方晓柯邹晓滢覃亚伟基于前景理论的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供应商选择.......赵辉马胜彬卜泽慧刘欣不同封装方式的分布式光纤应变传递对比.....王桂萱蒋园豪臧麒赵杰黄平C F R P加固腐蚀T型管节点静力承载力试验.....................邵永波陈振明周子璐基于物联网的石化工程建设项目施工安全智能管理系统.................沈祖安周诚复杂曲面参数化设计方法——以月亮湾城市阳台为例……张慎辜文飞刘武王海亮城际高速铁路桥梁车行动力响应.............周宏宇袁慧麻全周刘亚南周运基于Lya p u n o v动态队列控制技术的施工期能耗权衡设计.................何威李伟基于E F A S T法的公路梁桥全局敏感性分析.............张敬雷王伟李彤罗辉S R X稳定级配碎石试件的养生条件及合理掺量................................范同前董丁明路光辉陈峙峰韩愈陈忠达基于S D的高速公路工程造价控制模型.........................时维强刘玲许艳基于知识图谱的国际装配式建筑研究可视化分析…牛昌林冯力强张雷魏宏亮吴星蓉人致荷载模型与舒适度评价的各国规范对比...................邹荣曾东鋈沈文爱基于余弦相似度-神经网络模型的高铁土建工程造价估算…牛衍亮高立扬段晓晨赵丹钢筋混凝土梁抗剪承载力的F A S T M显式计算方法.......赵盈江毛科强张恒伟陈旦(3-123) (3-127) (3-132) (3-138) (3-144)(3-150)(4-1)(4-8) (4-15) (4-20) (4-27) (4-32) (4-38) (4-46) (4-52) (4-61) (4-67) (4-74) (4-79) (4-83) (4-88)(4-92) (4-98) (4-104) (4-110) (4-117) (4-126) (4-133) (4-140) (4-146)(5-1) (5-8) (5-15) (5-20) (5-27) (5-33) (5-42) (5-51)(5-57) (5-62) (5-68) (5-77) (5-82) (5-88)基于B I M的工程监管信息传递效率度量模型……郭军陈铭王祎晨丰景春张可基于组合赋权-改进P C A法的铁路绿色施工评标方法...........柴乃杰周文梁陈宜虎基于I S M的装配式建筑供应链韧性关键影响因素研究...........朱蕾陈静怡袁竞峰基于多级可拓P P P模式综合管廊融资风险综合评价.............舒畅刘凯刘士磊基坑坑底土卸载残余应力特性及其应用...............................张思安陈龙珠考虑不同桩土效应分析模型的双座串联斜拉桥动力特性分析.........................................黄鸣柳沈文爱胡宇航朱宏平何友娣大间距接缝配筋水泥混凝土路面技术.........................杨泽亮连井龙罗辉基于P a re to的地铁施工场地平面布置多目标优化…张雨果王凯吕山可赵楚楠何华刚基于U M T的引水隧洞T B M地质适应性分析.............................颉芳弟顾伟红木芯复合材料梁柱T形节点顶底角钢连接性能.........谢志锦齐玉军方海刘伟庆预压弯简支钢-混凝土组合梁桥应力计算方法.........岳俊欢李睿张文彬杨忠恒基于遗传算法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资源均衡.....................张梦婷于淼孔凡文大型桥梁施工变更方案的云模型评价.................谢定坤覃亚伟张柯张胜强基于B IM-D B仿真和L S-S V M的建筑能耗预测……吴贤国邓婷婷陈彬陶姘艳王雷基于组合赋权云模型的装配式建筑成本风险评价........荀志远张丽敏赵资源徐瑛莲装配式建筑预制构件质量链管控S D模型.......陈伟孙翔君王朝晖陈荣亮李辉猫头型输电塔台体系的频率灵敏度..............................王华云李琼陈波基于灰色理论的商品混凝土生产过程质量评价…杜婷孙勋来孙同盼宋协清李智莹包工组织正规化影响因素研究.................陈敏徐鹏飞张钱郭帅凤王渊捷脱硫建筑石膏-水泥复合胶凝材料制备及性能.................彭红吕忠姜涛基于CiteSpa沈的我国建筑信息化知识图谱构建和分析...................郭晓剑胡欢基于修正S hapley值法的I P D团队利益分配.....周红敏刘凯李林汉张家宝杨玉勇公路隧道施工中瓦斯危害性评价体系.................韩永胜赵文峰高国红骆勇钢-混结合梁桥主梁顶升施工时双柱式花瓶桥墩空间受力分析...................熊振明施工间隔时间对钢桥面防水粘结层粘结强度的影响..............胡海波吴小韵钱振东嵌岩钻埋式预制管桩基础受力机理...........彭武黄天邹进涛李大海方晴B I M情境下工程建设多主体协同效应提升路径的系统动力学分析…毛小强李蔚毛晨虹基于SVM-NSGA n的耐久性混凝土配合比多目标优化.......................刘富成邓婷婷王成龙吴贤国王洪涛高飞黄汉洋电磁惯质阻尼器对超长斜拉索的减振性能分析...................李亚敏沈文爱朱宏平基于IF Q F D的海底隧道施工风险因素排序.............................荀晓霖袁永博不同浓度Z nC l2污染粉质黏土强度特性试验................................吴炎丁姝昱赵浩楠潘子晴张志军胡坤临近地铁线路的深基坑施工风险调查与评估............彭涛彭青顺邓帮苗雨基于图像的混凝土表面裂缝和孔洞检测........李琛骆汉宾魏威徐文胜李国卫基于承包商视角的国际E P C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康延领尹远钟沈文欣唐文哲刘扬减载条件下刚性涵洞土压力计算方法.................孟庆达陈保国王程鹏闫腾飞双舱矩形管廊正交地裂缝的数值模拟与分析.....................张永辉李芳涛杨荣茂基于综合资源约束的关键链缓冲区大小计算方法.......周尧尧刘猛锐朱训国孙峤基于D E M A T E L-A N P的交通设施P P P项目风险评价.....车鲁平冯珂周尧尧孙峤既有住区绿色改造业主多层次决策协调机制理论研究综述.........................................魏永成郭汉丁王文强祁刚刘美辰增强节点影响格栅-道砟界面特性的离散元分析.......贾亚飞李升伟贺武斌苗晨曦(5-95) (5-100) (5-108) (5-115) (5-122)(5-128) (5-133) (5-142) (5-149) (5-158) (5-164) (5-169) (5-176)(6-1) (6-8) (6-14) (6-21 ) (6-26) (6-31) (6-38) (6-44) (6-52) (6-57) (6-64) (6-70) (6-75) (6-80)(6-86) (6-93) (6-101)(6-108) (6-113) (6-118) (6-124) (6-130) (6-136) (6-145) (6-152)(6-158) (6-165)卷终。
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一、本文概述权重向量在综合评价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合理设定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本文旨在探讨和比较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常用方法,包括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以及主客观集成赋权法等。
我们将从各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流程、优缺点以及适用范围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读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权重向量确定方法指南。
我们将概述主观赋权法,包括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主观判断和经验积累,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
我们将介绍客观赋权法,如熵值法、主成分分析法等,这些方法主要基于数据的客观特征进行计算,但可能忽视了某些重要的主观信息。
我们将探讨主客观集成赋权法,如基于博弈论的组合赋权法、基于最优距离的组合赋权法等,这些方法试图将主观和客观信息相结合,以更全面地反映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
通过对比分析,我们期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各种权重向量确定方法,以提高综合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我们也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权重向量确定方法概述权重向量的确定是综合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选择直接关系到评价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在众多的方法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常用的权重向量确定方法。
主观赋权法:这类方法主要依赖于专家的经验和主观判断。
例如,德尔菲法(Delphi法)通过邀请多位专家对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经过几轮反馈和修正,最后达成一致的意见。
层次分析法(AHP)则通过构建层次结构模型,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因素,通过两两比较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
主观赋权法简单易行,但受主观因素影响较大,可能导致评价结果的偏差。
客观赋权法:这类方法主要基于客观数据和信息来确定权重。
例如,熵值法通过计算各指标的熵值,反映其离散程度,从而确定权重。
主成分分析法(PCA)则通过降维技术,提取出影响评价结果的主要成分,并以其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
基于混合指标值TODIM方法的东营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作者:刘培德滕飞来源:《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第08期摘要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城市可持续发展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
在当今各种“城市病”频发的背景下,研究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水平,不仅有利于协调城市发展与城市生态系统健康之间的矛盾,而且对于指导城市建设规划编制,监控城市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鉴于此,论文在原有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基础上,通过基于混合指标值的TODIM方法评价东营市2007—2013年间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并分析活力、组成结构、恢复力、维持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生态系统认知的构成指标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影响。
为了避免主观判断对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不确定性,文章采用兼顾客观信息和主观信息的组合权重赋权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根据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的特性和数据特点,建立了混合多属性决策TODIM方法的数学模型;采用扩展的TODIM方法对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分析了各个指标在城市生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研究表明:①东营市的城市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一直向好,由脆弱状态逐渐过渡到亚健康状态,但是生态状况仍然不容乐观,距离健康状态仍有较大的差距;②环保投入力度不足、污染物排放量增加、产业结构仍不完善、建成区人口密度过高等成为制约东营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以促进城市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城市生态系统健康;TODIM方法;组合赋权法;混合指标中图分类号X1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04(2017)08-0167-10DOI:10.12062/cpre.2017046721世纪以来,中国的城市化成为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城市发展主流的缩影。
随着城市化强度越来越大,“城市病”越来越突显,严重困扰着城市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系统是所有生态系统中较为复杂的,具有脆弱性、复杂性以及依赖性的特点,极易受到环境变动的影响。
基于组合赋权法与可拓物元的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研究赵辉;屈微璐;邱玮婷;王玥【摘要】海绵城市建设作为推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性举措,其与PPP模式的结合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关注,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的选择研究成为焦点问题,基于此,构建最优组合赋权法与可拓物元结合的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模型.首先,确定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选择指标体系;然后,引入G1主观赋权法与信息熵客观赋权法求解各指标最优权重,并运用可拓物元理论计算各PPP项目运作方式的关联度,以确定与项目最契合的运作方式;最后,通过实例验证该选择模型的适用性与科学性,能为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提供一定帮助.【期刊名称】《科技管理研究》【年(卷),期】2019(039)006【总页数】7页(P200-206)【关键词】海绵城市;PPP项目运作方式;G1法;信息熵法;可拓物元【作者】赵辉;屈微璐;邱玮婷;王玥【作者单位】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20;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20;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20;青岛理工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山东青岛26652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9为保持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应对极端气候变化等不可抗力原因对我国城市造成的冲击,协调城镇化与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海绵城市”的理念应运而生。
住建部统计数据表明,建设投资单位面积的海绵城市的成本可达1.5亿元左右,面对如此巨大的资金压力,我国于2015年发布了《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与PPP 模式投融资战略合作的若干意见》,将PPP模式引入海绵城市的建设中,以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不同于其他PPP项目,海绵城市类型众多,规模较大,涉及到多个复杂的建设系统,相互交叉影响,各子系统的边界条件、责任主体又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责权归属、风险分担以及收益分配等错综复杂[1-3],合理的PPP 运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海绵城市的建设发展情况[4-6]。
生态城市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王彦鑫;梁吉业
【期刊名称】《经济问题》
【年(卷),期】2011()10
【摘要】生态城市已成为21世纪城市发展的主要方向,在"五位一体"的生态城市系统理论基础上,构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数学的有关理论,建立生态城市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一步完善了生态城市理论。
同时,以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生态城市建设为例,选取2007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对山西省各市下一步生态城市建设提出了对策与建议。
【总页数】4页(P126-128)
【关键词】生态城市;评价模型;指标体系
【作者】王彦鑫;梁吉业
【作者单位】山西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太原030006;太原高新区博士后工作站,太原03000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61.5
【相关文献】
1.基于GM(1,1)模型的低碳生态城市可达性分析模型构建及应用 [J], 郝文升;温娟;李燃;常文韬
2.河西走廊生态城市模型的构建与评价及生态城市的调控对策——以张掖市为例
[J], 马爱华;唐志强;杨右栋
3.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湿地生态消纳安全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J], 张文艺;周新程;冯国勇;胡林潮;尹勇
4.城市水生态文明建设能力成熟度评价模型的构建 [J], 胡锦辉; 刘国平
5.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生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 [J], 王洋洋;黄锦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