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笔记1
- 格式:pdf
- 大小:2.69 MB
- 文档页数:32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详细教学笔记lesson1 A puma at largeLesson 01 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狮Boys and girls, welcome to our new concept english book 3.Please open your textbook at page 14.Let’s begin to our lesson one A Puma at large. If we want to study the text well ,we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words of course. [fə'miliə] So read these words after me aloud.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know the vocabulary ,of course i should say .to know the expression after vocabulary .we must learn how to use them .so when we learn a word we must put it in a sentence,and when we study a key structure ,we must put it in a little passage or paragraph.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生词和短语学习词汇时仅知道汉语语义是不够的,要把单词放在语句中体会其应用学习关键句结构是则要把它放在段落结构或文章里It’s about the time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wordsSpot n.斑点-- There is a white spot on the shirt.那我们知道,英文中的介词短语浮现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英文也经常被称之为介词语言。
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引言: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镜子,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过去的经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一必修一历史是学生们初步接触历史学科的一门重要课程,本文将详细介绍高一必修一历史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课程。
正文:1. 中国古代历史概述1.1 中国历史的时期划分- 夏、商、周三代-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两代- 魏晋南北朝时期- 隋唐五代十国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明清两代1.2 中国古代社会的基本特点- 农耕经济的发展和封建社会的形成- 家族、宗族和封建等级制度的建立- 农民和地主的矛盾与斗争- 儒家思想的兴起和影响1.3 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的发展-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步-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 文学、艺术和哲学的繁荣2. 中国古代帝国的建立与发展2.1 秦朝的统一与秦始皇的政治措施- 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郡县制的推行- 修筑万里长城和修订文字2.2 汉朝的兴起与汉武帝的政治措施- 刘邦的统一战争-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开展对外战争和丝绸之路的开辟2.3 魏晋南北朝的政治变革与社会发展- 三国鼎立与八王之乱-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南北朝的分裂- 佛教的传入与社会变革3.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与文化思想3.1 封建制度与儒家思想的兴起- 封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 儒家思想的主要内容和影响3.2 佛教的传入与道教的兴起- 佛教的传入与发展- 道教的起源与主要思想3.3 文学艺术的繁荣与科技的进步- 文学艺术的代表作品与特点- 科技的进步与对社会的影响4. 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与文化交流4.1 丝绸之路的开辟与发展- 丝绸之路的起源与重要性- 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传播4.2 中国古代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北方民族的入侵与抵抗- 与周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4.3 中国古代与外国的交往- 与罗马帝国的交往- 与日本、朝鲜等国家的关系5. 中国古代社会的变革与思想的转变5.1 辽金宋夏时期的政治变革- 辽金的兴起与衰亡- 宋朝的政治制度与改革5.2 元朝的建立与政治制度- 蒙古帝国的建立与统治- 元朝的政治制度与对外扩张5.3 明朝的兴起与政治制度- 明朝的建立与政治改革- 明朝的经济繁荣与文化发展6. 中国古代社会的动荡与变革6.1 明末农民起义与明朝灭亡-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 清朝的建立与明朝的灭亡6.2 清朝的政治制度与社会矛盾- 清朝的统治制度与政治措施- 农民起义与社会矛盾的激化6.3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近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思想解放- 西方文化的传入与中国的现代化总结:通过对高一必修一历史的详细笔记,我们可以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以及对外交往等方面的重要内容。
幺学声课堂笔记1(2009)一、奇门与综合预测(测来意)二、奇门与经济管理。
三、奇门测风水。
四、奇门的运筹学五、奇门测流年。
六、行为指导,辅助指导,符咒,器具)一、奇门测来意奇门原理,来源与星象学,与占星术有关,张衡、三国诸葛亮对此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八门是八卦演生派生出来的,八门代人事活动,军事战争。
值班门代八大将,谁值班,死门就哭,惊门就喊,八门是比较重要的。
万事万物混沌无极,预测事物就出现太极,一点,取一点才能给你说,这一点就是太极。
我想看眼,眼就是太极,无极是整体,太极是部分,受整体制约,整体受太极制约,心脏死了,吃再好的药也没用,密不可分的食物链。
太极与太极之间的事。
肝、心脏和血液两个太极都有影响中医学理论,肝有问题,不调肝,肝木,肾水,先补肾。
肝出问题血液影响,血液影响心脏,食物链。
乙+辛龙逃走和丙+庚贼必去,测病病跑了是好事,辩证看问题,这两个都是走,一个是不让你干了,一个是你不想干了,想走。
时间:十二地支。
空间:九宫八卦。
天体:九星,气候。
人事:八门。
地理环境:用神旺衰。
神:八神。
状态:格局。
时间制约:现在不行,到一定时间去。
空间制约:到另一个地方去做。
天体:大的政策,法律法规不允许。
人事:竞选下边不满意,调整。
地理环境:物候天文的影响。
格局:天地人神组合的一种状态,整体天地人神十干克应,看组合情况,吉力量越大,凶的就被制约;凶的符号多向坏的方向去发展。
时间、空间原理是相通的,天蓬在巳月就是财临月,抓主要矛盾,参考次要矛盾,抓主题。
天蓬星以落宫为主,时间变化不会影响星。
以落宫为主,以时间为辅。
十天干以时间为主,以落宫为辅,随季节发生变化。
八门也是这个道理,八门以时间为主,以空间为辅。
测来意是相对的,目前什么大事,办什么事显示出来。
婚姻打官司,疾病都能看,通过八门九星的信息符号去解读。
看到乙想到女人、妻子。
丙主麻烦、乱子。
丁票证、第三者。
戊为房地产、钱。
己主私欲、美事。
庚阻力。
辛犯错误。
四年级上册语文《牛和鹅》笔记
《牛和鹅》是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通过讲述作者小时候被牛和鹅欺负的故事,表达了不应欺凌弱小、相互尊重的道理。
以下是关于这篇课文的详细笔记:
1.主题思想:课文主要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和
经历,从而揭示了不应欺凌弱小、要相互尊重的主题。
2.生字生词:
•生字:如“畔”、“魂”等。
•生词:如“欺负”、“惊慌失措”、“无缘无故”等。
1.重点句子: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直到现在,我还记着金奎叔的话。
”
1.写作手法:
•对比手法:课文通过对比作者小时候对牛和鹅的不同态度和行为,突出了对弱者的态度应该友善、尊重的主题。
•心理描写:通过描写“我”被鹅欺负时的心理活动,生动地展现了“我”当时的惊慌失措。
1.启示:我们应该学会尊重和理解别人,不要欺凌弱小。
在面对
困难和挑战时,要勇敢、冷静,不被吓倒。
2.课后问题:课后可以思考如何将课文中的道理应用到实际生活
中,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尊重和理解他人。
以上是对《牛和鹅》这篇课文的详细笔记。
在复习时,可以结合课本内容和笔记进行有针对性的回顾,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新概念英语第三册详细教学笔记lesson1 A puma at largeLesson 01 A Puma at large 逃遁的美洲狮Boys and girls, welcome to our new concept english book 3.Please open your textbook at page 14.Let’s begin to our lesson one A Puma at large. If we want to study the text well ,we must be familiar with the words of course. [fə'miliə] So read these words after me aloud.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know the vocabulary ,of course i should say .to know the expression after vocabulary .we must learn how to use them .so when we learn a word we must put it in a sentence,and when we study a key structure ,we must put it in a little passage or paragraph.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 生词和短语学习词汇时仅知道汉语语义是不够的,要把单词放在语句中体会其应用学习关键句结构是则要把它放在段落结构或文章里It’s about the time to study how to use the wordsone by one .particularly the important words .so first spot.puma n.美洲狮A.Spot is a transitive word,it means v.看出, 发现及物= see, pick out, recognize, catch sight of 强调结果, 辨别出, 看见, 识别, 发现For example .-- A tall man is easy to spot in the crowd.-- He has good eye for spotting mistakes.识别错误的洞察力辨析同意词:-- find:强调发现的结果/ find out:查出事实真相-- discover:表示做出重大发现make a discover / notice:注意到-- observe:观察/ watch:观察活动中的人或画面So please read these words aloud.Besides, You should make sure how to use them.Spot n.斑点-- There is a white spot on the shirt.那我们知道,英文中的介词短语浮现率是非常高的,所以英文也经常被称之为介词语言。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封建统治走向衰落,落后的生产关系严重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国内矛盾十分尖锐.(1)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特点:政治上,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社会结构上,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核心是宗族家长制。
综上所述,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
具有两方面特性:一方面,巩固和维系了中国封建社会的长期延续和稳定。
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地主阶级同农民阶级的固有矛盾日益尖锐。
(2)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危机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贪污成风,巧取豪夺。
经济上,人口大增长,地租剥削等加重。
思想文化上,大兴文字狱。
军事上,军力衰败。
对外关系上,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与世隔绝的状态。
二鸦片战争前的世界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1825年,英国经历了第一次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一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军事侵略: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英《江宁条约》(南京条约),五口通商: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割香港(1842年)给英国。
1849年,葡萄牙武力抢占澳门半岛。
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58年《天津条约》、60年《北京条约》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95年《马关条约》,赔2亿两,割让辽东半岛。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赔4.5亿两。
政治控制:控制中国内政和外交,把持中国海关,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1899年,义和团运动在山东兴起,派袁世凯镇压。
经济掠夺:1842年,《南京条约》开放上海、宁波、福州、厦门、广州五口为通商口岸。
1862年,《北京条约》又开放天津为通商口岸。
1845年,丽如银行(东方银行)是英国在中国开办的第一个银行。
第一章糖一、糖的概念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糖的种类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多糖: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1) 提供能量。
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
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红细胞表面ABO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第一节 单糖一、 单糖的结构1、 单糖的链状结构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a. 与Fehling 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含有醛基。
b. 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c. 用钠、汞剂作用,生成山梨醇。
D-葡萄糖L-葡萄糖 半乳糖甘露糖 果糖最简单的单糖之一是甘油醛(glyceraldehydes),它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Stereoismeric form),图7.3。
父爱之舟课堂详细笔记
一、导入
介绍作者吴冠中及其作品风格。
引导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父爱?为什么说父爱是伟大的?
二、新课学习
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文章写了哪些事?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3)交流讨论,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2.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1)重点阅读文中描写父亲背“我”上学、给“我”买枇杷等具体事件的语句,感受父爱的无私与伟大。
(2)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如“父亲送我上学时,要替我背书包”,“他给我买了枇杷,还是热的呢”,“这是我至今吃过的最好的一种糖”等。
(3)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不同人物对父爱的不同表达方式。
3.品读课文,感悟真情
(1)分析文章中的细节描写,如父亲给“我”讲故事、陪“我”看电影等,感受父爱的细腻与深沉。
(2)讨论:为什么说父爱是“载不动”的?你是如何理解这句话的?
(3)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父爱的理解与感受。
三、拓展延伸
推荐阅读吴冠中的其他作品,如《水乡行》、《忆江南》等,深入体会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情厚意。
仿照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写一篇以“母爱”为主题的小作文,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课后收集一些关于父爱或母爱的名言警句,与同学们分享交流。
四、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深入了解了父爱的伟大与无私,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和亲人的深深眷恋之情。
希望同学们能够珍惜亲情,关爱父母,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1~12章钢铁读书笔记一、整体印象。
二、各章重点内容。
(一)第一章。
1. 家庭与童年。
- 保尔出生于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早年丧父,母亲替人洗衣做饭维持生计。
他在学校里受尽神父的凌辱,这也初步塑造了他叛逆的性格。
2. 初识革命思想。
- 在车站食堂工作期间,保尔看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
他接触到了布尔什维克朱赫来,朱赫来给保尔讲述了许多革命道理,像星星之火,在保尔心中种下了革命的种子。
(二)第二章。
1. 对旧世界的厌恶。
- 在食堂的工作环境极其恶劣,那里的人们勾心斗角,老板和老板娘对伙计们非常苛刻。
保尔看到堂倌们为了一点小费互相争斗,富人们在那里花天酒地,而穷人只能在饥饿和困苦中挣扎。
- 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保尔对旧世界充满了厌恶,他渴望改变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状况。
2. 革命意识的萌芽。
- 朱赫来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他经常与保尔交流,告诉保尔工人阶级应该团结起来,推翻沙皇统治。
保尔开始思考朱赫来所说的话,并且在自己的行动中表现出对压迫者的反抗,比如他敢于顶撞食堂里那些欺负人的家伙。
(三)第三章。
1. 与冬妮娅的相遇。
- 保尔钓鱼时结识了林务官的女儿冬妮娅。
冬妮娅与保尔以往所接触的人不同,她善良、有教养且充满活力。
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纯真的感情。
- 例如,冬妮娅看到保尔在池塘边钓鱼,没有像其他人那样驱赶他,反而与他聊天,还对他的勇敢和倔强产生了好感。
2. 阶级差异的初现。
- 尽管他们互相吸引,但他们之间存在着明显的阶级差异。
冬妮娅的家庭富有,而保尔来自贫困家庭。
这种差异在他们的相处中逐渐显现,比如冬妮娅穿着漂亮的衣服,而保尔则衣衫褴褛。
此时他们纯真的感情暂时掩盖了这种阶级差异。
(四)第四章。
1. 偷枪事件。
- 保尔从一个德国中尉那里偷了一把枪。
这一行为反映了他内心对武装力量的渴望,他想要像朱赫来所说的那样,用武器来反抗压迫者。
- 偷枪后,保尔非常紧张,但同时也有一种兴奋感,他把枪藏在自家棚顶的横梁上,这把枪成为了他走向革命道路的一个象征,象征着他开始有了反抗旧世界的实际行动。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关于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当细细品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心中会有不少感想,写一份读书笔记,记录收获与付出吧。
怎样写读书笔记才能避免写成“流水账”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欢迎大家分享。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1今天,我读了《海底两万里的第一章》,我被法拉古舰长坚持捕到鲸的精神打动了原来在1867年就有独角鲸啊,舰长能抓到吗?第二章就能讲到。
故事主要讲了:1866年出现了一桩引起世界的怪事——海底出现了“海怪”有人说,那“海怪”比鲸大得多足有100米长,简直不敢相信。
这段时间科学界弄得沸沸扬扬,可是事情没有结束,就在1867年3月5日,莫拉维亚号客轮于夜间航行在纬度27度30分,一顺风13海里的高速前进。
突然,船的右侧撞上了航海图上没标出的暗礁,幸亏船底非常坚固,否则莫拉维亚号连同船上的237乘客一定会葬身海底。
再后来,接二连三发生的几件事情引起了个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美国首先行动起来,迅速组织了由法拉古舰长组织的远征队,配备了林肯号驱逐舰去捉拿“海怪”。
很快他们就出发了。
好几个月过去了,依然毫无进展。
就在大家点低头的时候,独角鲸出现了,大家增大火力,全速出击,一位老炮手走到炮前,仔细瞄了一下,只听“轰隆”一声,打中了!令人奇怪的是,炮明明打中了,原来却从他身体表面镲过,钻入前方大海。
结果他走了。
晚上他又来了,可是还是没捉到。
如果那条鲸被人类捉到,人类将会给科学界带来点金之笔。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21866年,在大海的不同地方,一些船只发现了一个闪闪发亮的怪物,它身长数百米,偶尔浮出水面。
在不少船只受到这怪物攻击而沉没之后,美国政府派出护卫舰“林肯号”前去跟踪追捕。
法国生物学家阿龙纳斯应邀参加,这个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的教授,曾经撰文探讨过这海洋怪物,认为是一头巨大的独角鲸。
海底两万里第一章读书笔记3从1866年开始,海洋上发生了一连串神秘而离奇的事情,一个“庞然大物”如幽灵一般在海上兴风作浪。
第一章糖一、糖的概念糖类物质是多羟基(2个或以上)的醛类(aldehyde)或酮类(Ketone)化合物,以及它们的衍生物或聚合物。
据此可分为醛糖(aldose)和酮糖(ketose)。
还可根据碳层子数分为丙糖(triose),丁糖(terose),戊糖(pentose)、己糖(hexose)。
最简单的糖类就是丙糖(甘油醛和二羟丙酮)由于绝大多数的糖类化合物都可以用通式Cn (H2O)n表示,所以过去人们一直认为糖类是碳与水的化合物,称为碳水化合物。
现在已经这种称呼并恰当,只是沿用已久,仍有许多人称之为碳水化合物。
二、糖的种类根据糖的结构单元数目多少分为:(1)单糖:不能被水解称更小分子的糖。
(2)寡糖:2-6个单糖分子脱水缩合而成,以双糖最为普遍,意义也较大。
(3)多糖:均一性多糖:淀粉、糖原、纤维素、半纤维素、几丁质(壳多糖)不均一性多糖:糖胺多糖类(透明质酸、硫酸软骨素、硫酸皮肤素等) (4)结合糖(复合糖,糖缀合物,glycoconjugate):糖脂、糖蛋白(蛋白聚糖)、糖-核苷酸等(5)糖的衍生物:糖醇、糖酸、糖胺、糖苷三、糖类的生物学功能(1) 提供能量。
植物的淀粉和动物的糖原都是能量的储存形式。
(2) 物质代谢的碳骨架,为蛋白质、核酸、脂类的合成提供碳骨架。
(3) 细胞的骨架。
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肽聚糖是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4) 细胞间识别和生物分子间的识别。
细胞膜表面糖蛋白的寡糖链参与细胞间的识别。
一些细胞的细胞膜表面含有糖分子或寡糖链,构成细胞的天线,参与细胞通信。
2红细胞表面ABO 血型决定簇就含有岩藻糖。
第一节 单糖一、 单糖的结构1、 单糖的链状结构确定链状结构的方法(葡萄糖):a. 与Fehling 试剂或其它醛试剂反应,含有醛基。
b. 与乙酸酐反应,产生具有五个乙酰基的衍生物。
c. 用钠、汞剂作用,生成山梨醇。
D-葡萄糖 L-葡萄糖 半乳糖甘露糖 果糖最简单的单糖之一是甘油醛(glyceraldehydes),它有两种立体异构形式(Stereoismeric form),图7.3。
2023高一必修一历史重点详细笔记第一单元:古人类的远古生活和社会发展一、人类的进化与远古社会1.人类的起源-人类起源于非洲;-提出的人类起源假说:直立人、智人起源等;-尼安德特人和现代人的关系。
2.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旧石器时代:主要特征是使用石器,如“原始匠人”;-新石器时代:以制陶技术发展为特征,如不同类型的陶器。
3.农业的兴起-农业革命的出现;-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早期的农业社会的特点。
4.青铜文明和铁器时代-青铜器的出现和发展;-铁器时代的到来及影响。
二、封建社会的起源和发展1.社会等级的产生-基于农业生产和定居,产生了地主、农民、奴隶等社会阶级。
2.封建制度的形成和特点-封建制度的基本特征:土地所有权、国家权力和封建等级制度;-封建社会的等级结构:天子、诸侯、士、农、工、商等;-诸侯的分封和农奴制度的形成。
3.奴隶社会和殖民地扩张-奴隶制度的存在和发展;-古希腊城邦的兴起;-罗马帝国的衰落。
4.亚洲古代国家的兴起-印度江河流域的缘由;-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两河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和古代埃及文明)。
第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一、夏、商、西周政治形态的演变1.夏、商、西周的建立-神话传说中的夏朝;-商朝的建立和衰败;-西周的建立和分封制度。
2.分封制度的特点和作用-国家的建立和分封制度的形成;-分封制度的优点和缺点。
3.西周衰亡和东周的分裂-春秋时期的国家分裂;-分裂的原因和后果。
二、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和思想1.战国七雄的崛起-中原七舞、江南七国等七雄的崛起。
2.列国相争和兼并-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争斗和兼并;-战国时期的兵器和军事制度。
3.战国时期的思想与影响-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学派的兴起;-秦国崛起的原因和秦统一中国的过程。
三、秦朝真实政治状况以及秦汉时期的法家思想1.秦朝的建立和秦政权的特点-重视军事力量和中央集权制;-秦始皇帝的改革和强化。
搭石课堂笔记详细一、生字词。
1. 生字。
- 汛(xùn):江河定期的涨水。
如“防汛”“汛期”。
注意右半部分的笔顺。
- 访(fǎng):访问;探问。
可组词“访友”“访问”。
- 鞋(xié):穿在脚上、走路时着地的东西。
- 挽(wǎn):拉;牵。
如“挽手”;还可表示设法使局势好转或恢复原状,如“挽救”。
- 隔(gé):遮断;隔开。
像“间隔”“隔离”都是常见组词。
- 懒(lǎn):怠惰,不勤快。
“懒惰”是常用词。
- 惰(duò):懒,懈怠,与“懒”意思相近。
- 稳(wěn):安定,固定。
如“平稳”“稳定”。
- 衡(héng):平,对等。
常见词“平衡”。
- 协(xié):共同合作,和洽。
例如“协作”“协调”。
2. 多音字。
- 间。
- jiān:表示中间、房间等。
如“中间”“房间”。
- jiàn:表示空隙、隔开等。
如“间隔”“间接”。
- 行。
- xíng:表示走、做等。
如“行走”“行为”。
- háng:表示行列、行业等。
如“行列”“银行”。
3. 词语理解。
- 搭石:是人们在过往没有架桥的溪流、河沟,或浅水枯河、泥泞路面等时用石块铺设的一种简易通道。
- 谴责:责备;严正申斥。
-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含有完全合理、不容怀疑的意思。
二、文章结构。
1.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介绍了搭石的由来:“我的家乡有一条无名小溪,五六个小村庄分布在小溪的两岸。
小溪的流水常年不断。
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
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来来去去,必须脱鞋挽裤。
进入秋天,天气变凉,家乡的人们根据水的深浅,从河的两岸找来一些平整方正的石头,按照二尺左右的间隔,在小溪里横着摆上一排,让人们从上面踏过,这就是搭石。
”2. 第二部分(第2 - 4自然段)- 第2自然段:描写了人们摆搭石的情景。
“上了点年岁的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散步》详细笔记《散步》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以“我”为中心人物,以“我”和母亲的浓厚亲情为主线,逐步展现了一家四口三代人互敬互爱、融洽和睦的关系,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渗透着肩负重任的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以下是一些关于《散步》的详细笔记:一、主题思想1. 文章通过一家四口三代人在田野上散步的情境,展现了一家人之间深厚的亲情、相互理解和关爱,体现了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 文章渗透着中年人对生活的使命感,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家庭责任的深刻认识。
二、文章结构1. 主线:劝母多走走(爱老)——顺母走大路(尊老)——背母仔细走(孝老)。
通过散步过程中发生的小事,表达了“我”对母亲的关心和孝敬。
2. 副线:“我”委屈儿子(爱幼)——母亲改变主意(疼幼)——妻子背起儿子(护幼)。
这一部分展示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爱和理解。
三、人物分析1. “我”:文章的中心人物,肩负着家庭责任,对母亲孝顺,对妻子和儿子关爱有加。
在散步过程中,“我”始终在考虑家人的感受和需求。
2. 母亲:一位年迈的老人,身体不太好,但非常疼爱孙子。
在散步过程中,母亲表现出对儿子的理解和关爱。
3. 妻子:温柔贤惠的女性,尊重丈夫,疼爱儿子。
在散步过程中,妻子对儿子的关心和对丈夫的理解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4.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的孩子。
在散步过程中,儿子展现出了懂事和善解人意的一面。
四、写作特点1. 语言优美:文章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描写和形象的比喻,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诗意和美感。
2. 情景交融:文章通过描述散步的情景,将人物的情感和自然环境融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氛围。
3. 细节描写:文章注重细节描写,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和神态等细节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交流。
4. 以小见大:文章通过散步这一小事,展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和中年人对生活的高度使命感。
五、课后思考1. 通过学习《散步》,你对家庭和亲情的认识有何变化?2. 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体现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3. 你认为中年人在家庭中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如何平衡工作和家庭的关系?4.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
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详细高一物理必修1笔记详细第一章:运动的基本概念1. 运动的基本概念- 运动:物体位置随时间发生变化的现象。
- 静止:物体位置不随时间变化的状态。
- 运动的要素:时、空、物三要素。
时是指运动所需的时间,空是指运动所需的距离,物是指参与运动的物体。
2. 运动的描述- 位移:物体从A点移动到B点的路径长度和方向的变化。
- 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径无关,只与起点和终点有关。
- 位移的计算:位移等于终点的位置减去起点的位置。
-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平均速度的单位:m/s。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等于瞬时位移除以瞬时时间。
3. 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移-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
- 速度-时间图像: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
第二章:匀速直线运动1. 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相等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征:速度大小不变,速度方向不变。
2. 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平均速度: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位移与时间的比值。
- 平均速度的计算: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平均速度的单位:m/s。
- 瞬时速度:物体在某一瞬间的速度,即瞬时位移与瞬时时间的比值。
- 瞬时速度的计算:瞬时速度等于瞬时位移除以瞬时时间。
3. 匀速直线运动的图像表示- 位移-时间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是一条直线。
- 速度-时间图像: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是一条水平直线。
4. 匀速直线运动的计算- 已知速度和时间,求位移:位移等于速度乘以时间。
- 已知位移和时间,求速度: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 已知位移和速度,求时间:时间等于位移除以速度。
第三章:运动的规律1.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当且仅当合外力为零。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1课《古诗三首》包括《浪淘沙》、《赋得古原草送别》和《江南春》。
以下是对这三首诗的详细笔记:一、《浪淘沙》1. 原文: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2. 注释:①浪淘沙:唐教坊曲名。
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
后又用为词牌名。
②九曲:形容河流弯弯曲曲。
③浪淘风簸:大风浪荡。
④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
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
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3. 诗意:弯弯曲曲的黄河,挟带着泥沙,浪涛汹涌,簸起狂风,迎面而来。
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4. 感受:这首诗描写了黄河雄伟的形象,让人感受到黄河的壮观和不可阻挡的力量。
诗人借用了牛郎织女的传说,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整首诗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展现出诗人豪迈的气魄和豁达的胸怀。
二、《赋得古原草送别》1. 原文: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2. 注释:①赋得:借古人诗句命题作诗。
②离离:青草茂盛的样子。
③一岁一枯荣:每年一度枯萎又一度繁荣。
④野火:草原上枯草被焚烧成灰烬。
⑤远芳:芬芳的香气透出很远的草地。
⑥晴翠:草色在阳光照耀下显得格外翠绿。
⑦王孙:游子或贵族子弟。
⑧萋萋:形容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3. 诗意:草原上的野草离离满地,它们每年都会经历一次枯萎和繁荣的循环。
即使野火焚烧了它们,到了春天依然会重新生长出来。
远处的芬芳侵袭着古老的道路,阳光下的翠绿连接着荒凉的城堡。
又送别了一位王孙离去,这离别的情感就像茂盛的野草一样满溢着别情。
4. 感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草原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敬畏。
通过描绘野草的生长和枯荣,诗人表现了生命的顽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
同时,通过送别的场景,诗人表达了对友情和离别的感慨。
高一必修一生物重点详细笔记1.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以及它们各自的功能和作用。
2. 细胞的增殖和分裂: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过程,以及它们在细胞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3. 基因的表达和遗传:包括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以及基因表达的调控机制。
4. 免疫系统的组成和功能:包括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等,以及它们在人体免疫中的作用。
5.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包括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影响因素和意义,以及它们在植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6. 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过程、影响因素和意义,以及它们在动物生命活动中的作用。
7. 细胞的全能性:包括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实现条件和应用等。
8. 生物的多样性和保护:包括生物多样性的概念、保护措施和意义等。
9. 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包括细胞中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如水、无机盐、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以及它们的作用和功能。
10. 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包括ATP的合成和利用,以及细胞中其他能量转换过程。
11. 细胞信号传导和通讯:包括细胞信号传导的机制、信号分子的种类和作用,以及细胞通讯的方式和意义。
12. 细胞周期和有丝分裂:包括细胞周期的概念、各个时期的特点和作用,以及有丝分裂的过程和意义。
13. 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包括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实质和应用,以及它们在遗传学中的作用。
14. 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和传递者:包括DNA的组成和结构,以及DNA的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
15. 生物进化理论:包括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发展和意义,以及进化论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在做笔记时,可以采用图表、树状图、流程图等形式,将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整理,方便记忆和理解。
同时,要注重实践和应用,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
第一章 量子力学的物理基础§1.1 ,实验基础1, 第一组实验 —— 光的粒子性实验:黑体辐射、光电效应、Compton 散射能量分立、辐射场量子化的概念,实验揭示了光的粒子性质。
《黑体辐射谱问题》黑体辐射谱的Wien 经验公式(1894年):考虑黑体空腔中单位体积的辐射场,令其中频率在ννν→+d 间的能量密度为dE d νεν=((1.1)这里c 1、c 2β=1/kT 间内与实验符合,但在中、低频区,特别是低频区与实验差别很大。
Rayleigh-Jeans 公式(1900,Rayleigh ;1905,Jeans ):将腔中黑体辐射场看成大量电磁波驻波振子集合,利用能量连续分布的经典观念和Maxwell - Boltzmann 分布律,导出黑体辐射谱的另一个表达式——。
若记ενενν()=N ,这里N ν是腔中辐射场单位体积内频率ν附近单位频率间隔内电磁驻波振子数目(自由度数目),它为823πνc。
下面来简单推算出它: 00:222ikx ikxx x LL e e n kL n k k L L πππ==→==→=→Δ= 于是,在单位体积辐射场中,波数在3k k d k →+v v 内的自由度数目(22k c c ππνωλ===v )为 22332233232312428882L k d k k d k d kd d c cL ππννπννππππ=⋅====⎛⎞⎜⎟⎝⎠v v v v 而εν是频率为ν的驻波振子的平均能量, 由M -B 分布律得kT d e d e ==∫∫∞−∞−00εεεεεβεβν于是得到 (1.2)这个与Wien但在高频波段不但不符合,出现黑体辐射能量密度随频率增大趋于无穷大的荒谬结果。
这就是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是经典物理学最早显露的困难之一。
1900年Planck 用一种崭新的观念来计算平均能量εν。
他引入了“能量子”的概念,即,假设黑体辐射空腔中振子的振动能量并不象经典理论所主张的那样和振幅平方成正比并呈连续变化,而是和振子的频率ν成正比并且只能取分立值, ......,3,2,,0νννh h h这里的正比系数h 就是后来所称的Planck 常数。
西游记1至10回阅读笔记一、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1. 内容概括。
- 开篇描绘了世界的起源,从混沌未分的鸿蒙时代到天地开辟。
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受日精月华,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化作一只石猴。
石猴出生后,眼运金光,射冲斗府,惊动了玉皇大帝。
之后石猴在花果山与众猴嬉闹,发现了水帘洞,因勇敢地跳进洞中探寻,被众猴拜为“美猴王”。
- 美猴王在花果山享乐天真,过了三五百年后,因想到将来年老血衰,暗中有阎王老子管着,不能长生不老,于是决定外出求仙访道,漂洋过海,历经艰辛,来到西牛贺洲,拜在须菩提祖师门下。
2. 人物分析。
- 石猴(美猴王):他天生具有灵性,勇敢好奇。
出生时就与众不同,眼运金光,有不凡的气质。
他敢于第一个跳进未知的水帘洞,这种勇敢使他成为众猴之王。
同时,他又有着对长生不老的追求,不满足于在花果山的享乐生活,体现出他的远见和对生命更高层次的探索欲望。
- 须菩提祖师:他是一位神秘的仙人,居住在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
他法力高强,能够传授长生不老之术等高深的道法。
他对前来求学的石猴进行了考验,看他是否有诚心和悟性,是一个注重弟子资质和品德的师父。
3. 主题探讨。
- 本回主要体现了生命的起源和对长生不老的追求这一主题。
石猴的诞生象征着新生命的开始,而他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则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命永恒的向往。
同时,石猴离开花果山外出求道,也表现出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这种探索是为了寻求更高的生命境界。
二、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1. 内容概括。
- 美猴王在须菩提祖师门下,开始时做些砍柴挑水等杂役,祖师给他取名为孙悟空。
祖师先后问他是否愿意学习“术”“流”“静”“动”等道法,孙悟空都觉得不能长生不老而拒绝。
祖师最后用戒尺在他头上打了三下,倒背着手走入里面,孙悟空领会了祖师的暗示,半夜三更从后门进入祖师房中,祖师传授他长生之道。
- 后来祖师又传授他七十二变和筋斗云。
西游记读书笔记摘抄1~10回第一回:大闹天宫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令人震惊。
他不再受天宫约束,自称齐天大圣,大闹天宫,捣乱不止。
孙悟空的无所畏惧和无法无天让人佩服,却也带来混乱和危险。
第二回:九龙回朝唐僧带着三徒往西天取经,历尽千辛万苦,面对重重困难,主动放弃九世师徒缘。
然而,九龙回朝的情节让人感受到佛法的伟力和大乘佛法的美好。
第三回:太白金星拜师太白金星作为青天老儿的八戒在这一回中展现了自己的真正身份。
他跟随唐僧出西天取经,展现了虔诚的佛性和无上慈悲。
第四回:定海神针定海神针的故事承载着神奇的能力和慑人的力量,让人叹为观止。
孙悟空借定海神针之力助唐僧求取真经,反映出他的智慧和力量。
第五回:拜见观音在这回中,唐僧师徒一行前往西方净土,拜见观音菩萨。
观音菩萨的慈悲超凡,让人感受到无量的智慧和慈爱。
第六回:乾坤法网乾坤法网象征着着道教的法力无边,展现出一种神秘的力量和超脱尘世的能力。
唐僧师徒在这回中面对乾坤法网的考验,最终得以突围,体现出他们的善良和智慧。
第七回:火焰山火焰山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极具考验意义的故事。
唐僧师徒在火焰山前路过,面对炽热的火焰和困难,他们的信心和勇气得到了考验。
第八回:三打白骨精白骨精的故事展示了强大的妖精力量和唐僧师徒的智慧和勇气。
三次打败白骨精的过程中,展现了忍耐和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唐僧师徒的坚毅和决心。
第九回:五行山五行山是一座神秘的山脉,象征着种种险恶的考验和困难。
唐僧师徒在五行山下一路前行,需要通过重重困难和考验才能安全到达西天,获得真经。
第十回:水帘洞水帘洞乃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展示了隐藏在黑暗中的危险和诱惑。
唐僧师徒在水帘洞中面临种种考验和困难,需要战胜自己的欲望和悲欢才能继续前行。
以上是《西游记》前十回的读书笔记摘抄,唐僧师徒在取经路上所面临的困难和考验使人深思,展现了忍辱负重、智慧和勇气的重要性。
愿我们能从中汲取启示,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勇往直前,终至真经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