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8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
- 格式:doc
- 大小:71.00 KB
- 文档页数:5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公布日期】2019.08.26
•【字号】豫人社办〔2019〕66号
•【施行日期】2019.08.26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人力资源综合规定
正文
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2018年度河南省人力资源
社会保障优秀科研成果的通报
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中央驻豫单位、省直各单位组织人事部门,各有关高校、科研机构组织人事部门,厅机关各处室,厅属各单位:2018年以来,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系统和社会有关方面紧紧围绕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开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领域理论研究,形成了一批前瞻性、专业性、实用性较强的科研成果。
为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进一步提高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水平,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全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评选工作。
经过推荐、初评、专家评审等环节,评选出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10篇,二等奖30篇,三等奖50篇,现予以通报。
希望获奖单位和个人再接再厉,进一步提高科研能力,多出成果、多出精品,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指导。
希望各相关单位一如既往地关心、关注、支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加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等公共管理领域的理论研究,共同推动我省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改革发展。
附件: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2019年8月26日
附件
河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科研成果获奖名单。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20.01.19•【字号】教高〔2020〕27号•【施行日期】2020.01.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的通知各高等学校:为贯彻落实全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根据我厅《关于做好2019年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教高〔2019〕787号)要求,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组织,在学校校级教改立项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结果公示,我厅决定批准郑州大学《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的现代大学人才培养机制改革研究和实践》等818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予以立项建设,其中重大项目37项,重点项目204项,一般项目577项。
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一、省级教改项目立项建设周期一般为两年,特殊情况经省教育厅审核同意后可适当延长,但不超过3年。
无故不能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中止的项目,按规定予以撤销。
二、省教育厅对省级重点以上项目给予重点经费支持,学校给予相应配套,并对省级一般项目给予不少于2万元经费支持,用于项目调研、学术交流、实践应用、成果推广等,保证项目顺利完成。
三、省教育厅负责省级教改项目的指导、检查和验收鉴定。
学校负责项目过程管理,保证相应经费投入,加强年度检查指导,及时将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应用到人才培养工作实践中。
四、省级教改项目实行项目主持人负责制,具体负责项目的调研论证、方案设计、成果总结、实践应用和经费使用等工作。
项目组成员在立项建设期内原则上不允许变更,对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能继续研究者,由学校提出变更意见,报教育厅审批。
其中重大项目需在3月中旬前举行开题报告会,邀请相关领域国家或省内同行专家学者参加,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8年省级文明单位复查考评迎评实施方案(2018年9月6日)校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根据省文明办和省直文明办的通知安排,省直文明委拟定于9月下旬对省直省级文明单位进行年度复查考评验收,来我校的具体复查时间是9月日午。
为全面做好迎评工作,提出迎评实施方案如下:一、组织领导成立学校迎评工作领导小组,统一负责学校文明单位复查考评迎评验收工作:组长:李绍文成员:吕全建、戴天增、王凌彬、吴达、郝景昊、丁玉国、杨成、张广芝、李向东、宋华凯、吴静、姬道兴、权太举、李明、宿金勇、陈建通、申正义、柴荣兴、崔鲜花、魏秀娟、向瑞平、赵安勇、杨莉、张颖二、主要迎评任务分工(一)党政办1.负责起草领导讲话,包括复查考评汇报会学校领导欢迎词、主持词、汇报稿和复查考评反馈会学校领导表态发言稿等材料;2.负责复查考评汇报会、反馈会会场布置安排、与会人员通知及服务(包括有关音响、笔记本电脑、投影、座位牌摆放、茶水供应、笔、记录本等,会议室有使用管理规定、有禁烟标志等);3.负责复查考评组成员交通安排、临时休息安排和礼仪接待服务等;4.负责提供学校有关值班安排、值班记录和教职工人数、学生人数等资料,做好值班室卫生保洁。
5.部门办公场所张贴有体现理想信念、道德观念、价值理念、职业精神、校园文化的宣传图,在明显位置公示部门服务规范、服务标准、服务承诺,有便民服务设施,有志愿服务站点及记录。
(二)宣传部1.负责起草学校精神文明建设情况总结材料并做好汇报课件制作及播放;2.负责收集整理学校201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档案材料(包括文字、图片、荣誉等)并打印装订成册;3.负责按规定上传学校2018年度省级文明单位创建档案材料;4.负责做好与省直文明委复查考评组的联络联系;5.负责做好校内宣传氛围营造工作(包括摄影摄像、宣传报道、宣传栏更新等);6.负责陪同复查考评组检查档案材料、进行校园实地查看;7.负责做好复查考评综合协调工作。
与交流以OBE为理念的《饲料学》教学改革张莹莹王锌白婷(沈阳工学院113122)摘要: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各高校《饲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与总结部分高校具体采取的措施,制定符合沈阳工学院的具体改革措施。
关键词:饲料;OBE;教学改革1高校改革形式现状近年来,我国快速发展的饲料行业已成为吸纳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市场营销等专业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重要行业。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技学院侯文博认为,一些学院《饲料学》的考核忽略了过程性考核。
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钱文熙研究针对动物科学、草业科学、生物技术专业课程应如何改革与开展叫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张苏江通过增强师生课堂互动、引入专业案例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专业前沿知识拓展等改革教学方法;重视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增加生产实践环节。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聂芙蓉等研究将课教学中采用层次模块化实验教学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小琴以“学生为主体”逐渐替代“教师为主体”教育模式的必然,并组织学生到饲料厂和养殖场实习,使学生熟悉饲料厂和养殖场的工作流程和工作重点,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孙志洪研究了《饲料学》的发展概况,突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饲料学》的促进作用;讨论题目通过在线教务系统提前安排,以确保有充足的准备时间%课堂上,每一小组挑选岀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进行补充叫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同学之间则开展广泛讨论。
建立本科生导师制,培养实践教师技能叫塔里木大学动物科学学院许贵善完善了《饲料学》的理论教学体系,丰富了实践教学内容,启发了学生创新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加大第二课堂教学,宁夏大学农学院张力莉在学期初由任课教师一起制定本学期的实践内容,结合课程进程、实验室条件和本地饲料生产现状安排相应内容冋。
在校外实践中,结合宁夏银川地区紫花苜蓿第一茬收获期的实际情况,安排以青干草收割调制、青干草品质鉴定为主的实践内容,届时和实践基地宁夏茂盛草业共同完成本模块的相关内容。
《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申报书》一、项目名称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二、项目负责人信息尊称:[负责人尊称]性莂:[负责人性莂]职务/职称:[负责人职务/职称]所在单位:[负责人所在单位]通联通联方式:[负责人通联通联方式]电流新箱:[负责人电流新箱]三、项目组成员信息尊称性莂职务/职称所在单位承担任务[成员 1 尊称] [成员 1 性莂] [成员 1 职务/职称] [成员 1 所在单位] [成员 1 承担任务][成员 2 尊称] [成员 2 性莂] [成员 2 职务/职称] [成员 2 所在单位][成员 2 承担任务]……四、项目背景(一)时代背景当今时代,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
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课程思政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对于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教育需求高等教育肩负着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传统的专业教育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往往忽视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然而,在全球化、信息化的背景下,学生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需要具备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各类课程教学之中,是高等教育适应时代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必然选择。
(三)学校现状我校一直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极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然而,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课程思政理念尚未深入人心,课程思政与专业教育融合不够紧密,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单一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课程思政教学的效果和质量,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五、项目目标(一)总体目标通过本项目的研究与实践,构建基于学科融合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探索课程思政教学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高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质,培养具有家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学专业为例崔锦,张双双,冯广鹏,霍永,王文棣,徐秋良(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动物科技学院450046)摘要:本文对畜牧养殖企业关于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在单位的工作状况、“就业力”评价等问题开展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对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专业能力比较重视;动物科学专业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实际操作能力表现突出,但独立工作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研究能力相对薄弱,有待提高。
企业建议学校应加强创新能力、职业道德和协作精神等综合能力的培养。
根据企业的用人需求和学生在就业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学校应深化教育模式的改革,完善培养方案,注重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的培养,提高综合素质,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
关键词:畜牧兽医类人才;毕业生就业;有效策略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的数量逐年增多,2017年、2018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达到795万、820万人,高校毕业生成为就业市场的绝对主力军,就业创业工作面临复杂严峻的形势,就业压力空前。
为适应畜牧养殖业向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和产业化水平不断提升的发展趋势,企业急需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为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提高畜牧兽医类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毕业生就业单位的性质与规模、毕业生从事的工作岗位、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就业力”评价等进行调研。
根据调研数据,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培养建议。
1调查问卷的指导思想以社会经济发展和畜牧行业等用人单位对畜牧兽医类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素质、职业能力为宗旨,以提高畜牧兽医类毕业生就业率为目的,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机制,提高毕业生的职业发展潜力,更好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2调查结果与分析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单位的基本信息,包括单位性质和单位规模。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研究项目
鉴定结项书
项目编号
项目类别
项目名称
项目主持人
联系电话
项目成员
项目完成单位(盖章):
河南省教育厅制
成果特色(成果在创新性方面的归纳与提炼,不超过3条,限制在
500字以内)
成果
特色
项目
成果
材料
目录
河南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鉴定结项汇总表
学校(盖章):填报日期:年月日
联系人:职能部门:电话:
注:L类别:综合研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专业建设、课程与教材改革、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教育教学管理。
2 .科类: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
3 .此表电子版请报送excel格式。
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重要事项变更审核表)
立项编号:学校:
项目名称:
承担的主要工作等情况;变更项目完成单位须由变更前后单位均签署意见,可另加页):
项目主持人:
年月日。
第12期(总第518期)2020年12月农产品加工Farm Products Processing No.12Dec.文章编号:1671-9646(2020)12b-0106-02“生物化学”发展史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的挖掘与应用连艳鲜,何金环,索江华,**李凤玲收稿日期:2020-05-21基金项目: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育教学研究改革项目“食品生化、食品化学联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808);基于“互联网+学科竞赛”的生物化学课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项目([2019]-JKGHYB-0228)。
作者简介:连艳鲜(1970—),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
*通讯作者:李凤玲(1963—),女,本科,教授,研究方向为动物营养与生物化学。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要:“课程思政”是指课程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必须具有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
“生物化学”是生命类学科的基础核心课程,涉及学生众多,进行“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探索具有一定的重要性。
结合生物化学的发展 史料,挖掘了其内含的思政元素、家国情怀、科学素养等,并就这些思政元素的嵌入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在课程中引入思政元素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以期推动“生物化学”课程思政的开展。
关键词:生物化学;课程思政;案例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doi : 10.16693/ki.1671-9646(X ).2020.12.063Excav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in the Biochemical History LIAN Yanxian, HE Jinhuan, SUO Jianghua, *L I Fengling(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 Zhengzhou , He 'n an 450046, China )Abstract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refers to the course have the teaching goal of value model and cultivating the abilitywhen it imparting knowledge. Biochemistry is the basis of the core courses of life sciences , involving many students. The ex plor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iochemistry course have some certain importance. In this paper , com bini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ochemistry. It excavate its ideological instruction containing elements : the country feelings , the scientific literacy , etc.. At the same time , the insertion of the ideological elements are discussed. This paper introducedany question about ideological elements permeating throng the specialized course and provided solution of this question in or 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Biochemistry course.Key words : Biochemistry ;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 case在“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1]精神指导下,“课程思政”在全国如火如荼地 展开。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课题“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2021YB0293)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研究马 伟,席 磊,徐秋良,段海涛,李绚阳,刘统帅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6摘 要 现代科学技术赋能畜牧业,不断提升畜牧业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的水平。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从市场人才需求、就业面向调研开始,根据调研分析,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按照毕业要求建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形成合理的课程与毕业要求矩阵。
围绕课程抓教学,以一流课程引领,抓好课程资源建设,抓好教师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师资队伍。
构建“1+N+X”特色专业建设模式,搭建资源共享平台,探索建立开放、集成、高效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展新模式,共育人才,提升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乡村振兴能力。
关键词 新农科建设;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平台;产教融合doi:10.19567/j.cnki.1008 0414.2023.08.021 引言随着我国畜牧业转型升级,畜牧生产技术与物联网、射频识别、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不断融合、交叉,动物科学与生命科学、工程设计和智能装备制造、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相互渗透,融合发展为现代畜牧业。
现代畜牧业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养结构。
因此,探索通过增加交叉学科选修课程的专业建设研究,成了新农科背景下涉农专业提升改造的研究热点。
“安吉共识”“北大仓行动”“北京指南”等新农科建设三部曲推动中国新农科在全国涉农高校落地生根[1]。
在此背景下,探索新农科专业建设,面向地方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人才与科技保障显得尤为迫切。
本文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的智慧牧业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为例,通过行业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构建与毕业要求相匹配的课程体系,通过课程、师资队伍、资源共享平台建设,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专业建设路径。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8.08.09•【字号】教职成〔2018〕660号•【施行日期】2018.08.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立项项目的通知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省属高等学校中专部,有关单位: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工作的通知》(教职成〔2018〕298号),在各地、各单位初评、推荐的基础上,我厅组织专家组,通过网评、复审、集中评审、现场答辩等方式进行了评审,确定383项予以立项,其中,重点项目40项,规划项目231项,青年教师项目112项。
现将名单予以公布(见附件)。
一、各省辖市、省直管县(市)教育局,各省属中等职业学校,各有关单位要将立项情况及时通知项目主持人,结合本地、本单位实际,积极开展研究与实践,并给予人力、经费的配套支持,确保高质量完成研究任务。
二、省教育厅对重大项目(本年度未立项)和重点项目(含委托项目、奖励项目)给予项目研究资助。
其中,ZJA18001- ZJA18007每项资助3万元;ZJA18101-ZJA18122每项资助2万元;ZJA18201-ZJA18211是对2017年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获得者辅导教师的奖励课题,每项资助3万元,以促进职业技能教学与教学理论研究同步提升。
自2017年起,重点项目立项3次的主持人,在结项时未被推荐为优秀项目的,暂缓立项重点项目。
凡省教育厅立项项目,项目研究申报单位也要给予一定的研究经费资助,并给予政策支持。
三、根据专家评审意见,对个别项目的名称进行了修改规范,请认真核对,按公布项目开展研究。
项目研究时间为1至3年。
其中,重点项目都要在3个月内举行开题报告会,并应邀请相关研究领域国家或省内前沿专家学者参加,须有在省职教教改结项中获得推优的项目主持人参加,以进一步明确研究思路、目标任务和责任分工。
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南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3.07.08•【字号】教师[2013]662号•【施行日期】2013.07.0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河南省教育厅关于下达2013年度河南省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立项计划的通知(教师〔2013〕662号)各有关高等学校:根据《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13年度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师〔2013〕410号)要求,在学校开展校级立项的基础上,经过学校申报、专家评审,2013年我厅批准河南师范大学徐存拴教授的《实践取向的师范生培养体系探索与应用》等266项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予以立项建设。
其中,重点项目(含委托项目)77项,一般项目173项,指导性立项项目16项。
对于省财政直供高等学校,省教育厅对每项重点项目给予3万元经费资助,对每项一般项目给予8000元经费资助,学校按照不低于1:1的比例配套项目资金。
对于非省财政直供高等学校,立项的课题研究经费由承担单位或同级财政主管部门配套安排。
各校要加强项目过程管理,保证经费投入,并及时将项目研究阶段性成果应用到师范生培养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培训之中,围绕着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标准,着力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领域发展中的实际问题。
各课题组要立足实际,突出实践研究、行动研究的价值取向,突出解决教师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项目主持人在进行研究的过程中要注重调查研究,要积极发挥团队成员尤其是一线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作用,实现高等师范教育与基础教育的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研究项目的建设周期原则为一年,无故不能完成研究任务或自行中止的项目,按规定予以撤销。
河南省教育厅2013年7月8日附件。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指南
为了做好2018年度校级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立项申报工作,拟制定本指南。
指南列出的内容不完全是具体的项目名称,其内容涉及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的方向,仅供申报人参考。
鼓励申请人根据教学单位和个人从事的实际教学情况,选取教学中的关键问题、热点问题自行确定具体的项目名称和研究内容。
一、重点教改项目(原则上要求有若干子项目支撑)
1.基于牧工商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所有本科专业
申报)
2.应用性本科提升人才培养能力研究与实践
3.落实“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深化专业综合改
革研究与实践
4.实现“一院一品”打造特色专业研究与实践
5.应用型本科建设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6.“基于学习产出导向”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
7.“新工科”教育服务“中国制造2025”的研究与实践
8.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创新的专业建设研
究与实践
9.完善以教学为中心的体制与机制建设研究与实践
10.教学质量提升核心问题研究与实践
11.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12.应用型本科院校适应社会需求能力的研究与实践
13.高等教育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14.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办学思想、办学定位、办学
体制、办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15.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及可持续发展机制研
究与实践
二、一般教改项目
(一)人才培养模式与专业改革
1.专业建设核心要素的研究与实践
2.专业认证关键问题的研究与实践
3.政、产、学、研、用合作培养人才研究与实践
4.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机制研究与实践
5.跨校、跨学科(专业)培养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6.“新工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7.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8.以学生能力为本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9.基于毕业生入职条件调查(社会需求调查)的我校学生培养规格与标准研究与实践
10.大数据背景下高等学校专业预警、退出、评估机制的构建与实践
(二)课程与教材改革
1.各学科(专业)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整体优化的研究与实践
2.在线学习资源建设与共享机制研究与实践
3.学科交叉新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4.大型网络公开课(MOOC)平台研究与实践
5.微课在教学中的研究与实践
6.基于产学研创融合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7.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8.数字化、立体化教材建设的可行性研究与实践
9.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10.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三)教师教学素质提升研究
1.师德师风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2.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与教育教学水平的途径与方法研究与实践
3.提高教师实践能力体制与机制研究与实践
4.发挥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引领作用的研究与实践
5.教学团队建设研究与实践
6.实验教学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7.中青年教师培养研究与实践
8.教师教学能力发展、实践能力提升方式、途径与评估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9.“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10.高等学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四)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
1.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建立和路径选择研究与实践
2.实践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3.实验教学示范中心运行机制与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4.毕业论文质量提升改革探索与实践
5.实践教学资源整合与优化配置研究与实践
6.各学科(专业)实践(实验)教学内容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7.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8.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实践教育教学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9.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10.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方法与实践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五)教学模式、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改革
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
2.大学探究式、讨论式、启发式、项目式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3.“大班授课、小班研讨”教学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4. “教、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5.加强大学生创业创新、文化素质教育的途径与方法的研究与实践
(六)教育教学管理与教育教学质量保障研究
1. 小学期制度研究与实践
2.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研究与实践
3. 现代大学制度视阈下高等学校内部治理结构优化研究与实践
4.高等院校内部控制问题研究与实践
5. 基于移动平台的教学管理系统研究与实践
6.推进以学生为本的柔性教学管理制度研究与实践
7.适应多样化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研究与实践(如推进“分层教学、分流培养、项目驱动、定向就业”等)
8.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的研究与实践
9.教育教学管理队伍建设研究与实践
10.我校基层教育教学组织创新与教育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研究与实践
11.学分认定和转换的研究与实践
12.完善我校内部教师、院系部、学校三级教育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3.教师教学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14.大学生就业质量评估研究与实践
15.高等学校创新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保障机制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