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行霈版中国文学史 第二卷 第一章 建安文学
- 格式:ppt
- 大小:734.50 KB
- 文档页数:44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导论我国古代文学史中的人文精神的几种主要表现:一.我国文学中的乡国情怀:1.在我国的诗文里,对于故乡、故国的思念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2.与乡土相联的,是对于国家的思念。
君与国家,在古代文人那里,是一致的;至近代,此种精神由忠君报国而转向追求国家的自立自强。
3.乡国的情怀的泛化,是对于山川之美的描写与赞颂。
二.我国古代文学中的亲情主题:1.爱情。
可分为来自民间和受民间作品影响的一系和文人作品的一系。
来自民间的一系:表现出更为充分的人性特点。
从《诗》开始到乐府民歌,所表现的男女之爱很少受到礼的约束,表现更为热烈执着、更带野性色彩。
文人的描写爱情之作:表现得较为复杂。
含蓄了、深化了、带有理想的色彩(白朴《墙头马上》、加进悲剧色彩(《会真记》、《长恨歌》、董解元《西厢记》、王实甫《西厢记》、《长生殿》、《牡丹亭》、《红楼梦》)。
2.友情。
视朋友如兄弟,这是我国思想传统里的一种认识。
交友不因贵贱而阻隔,不以利而以义,守之以信,忠之以言。
三.我国文学中的人生感悟主题:1.对于生命虽短促而宇宙却永恒的感悟。
对于历史、人生的思索,实际是对于生命永恒的向往,是珍视生命热爱生命的一种独特的表现方式2.对于人生的感悟主题,还表现为对于现实人生的反思,往往交叉着宗教理路,劝善惩恶,提出人生的归宿问题。
在小说、戏剧中表现得更为突出。
我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特征:1.抒情传统是我国文学的重要特色,但无论是抒情文体还是叙事文体,都有明显的抒情特色。
陆机《文赋》“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诗化世界的认知方式,因此在表诉上就常常着重于内心感情的抒发而不是着重与外物的描写。
从古诗十九首开始的内心世界的展示,深远地影响了我国诗歌的发展。
2.我国各体文学虽式样各异,但有一点相通,那就是重视意境的创造。
《牡丹亭•惊梦》:“原来姹紫嫣红开篇,似这般都付予断井颓垣。
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心境与物镜融合无间。
魏晋南北朝文学一、建安风骨 (1)二、正始之音(竹林七贤) (3)三、南北朝民歌 (4)四、陶诗和谢诗的比较 (8)五、山水诗的文学价值 (8)六、鲍照 (9)七、永明体(竟陵八友) (9)八. 宫体诗 (10)九、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11)十、元嘉三大家 (12)十一、《洛阳伽蓝记》(qie) (13)十二、志怪小说 (14)十三、志人小说 (14)一、建安风骨:(汉魏之际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文学风格)俊爽刚健1.也叫“汉魏风骨”“风”风,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种内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风,文章才能鲜明而生动,当然,“风”始终比较虚化,它与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有关,但并非指内容和情感自身。
“骨”骨是指文章的表现力,也就是说文章应该表现的刚健有力,“骨”是一个比较实的概念,直接体现在语言的运用上;语言准确、简练、明晰,文章就能表现得有力。
建安时期的作品真实地反映了现实的动乱和人民的苦难,抒发建功立业的理想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同时也流露出人生短暂、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意境宏大,笔调朗畅,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性特征,其雄健深沉、慷慨悲凉的艺术风格,文学史上称之为“建安风骨”或“魏晋风骨”。
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和女诗人蔡琰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以风骨遒劲而著称,并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之气,形成了文学史上“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被后人尊为典范。
2.代表作品《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群燕辞归雁南翔。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风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
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
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2)代表人物是许询,孙绰。
5.游仙诗(晋)(1)游仙诗描写想象中的神仙世界,直接是为了乞求长生,但同时又是为了抒发愤世嫉俗的情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题库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和,它保存在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年间的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或连其诗篇数称,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
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 、《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5篇。
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
魏晋南北朝文学什么是建安风骨?简述建安风骨形成的原因。
(练习题选)(1)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建安文学指从建安元年(196)至魏初(241)大约四十五年间文学,其代表人物为三曹七子。
(2)建安诗人用他们的诗篇真实地反映大动乱、大分裂的时代所造成的残酷现实,表现他们同情民生疾苦的情怀,抒发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情调大多慷慨悲凉,激越深沉,语言昭晰明白,风格刚健清新,即后人称誉的“建安风骨”。
(3)汉末的动乱现实一方面给建功立业提供了可能,激发起士人们积极进取的强烈愿望,一方面又是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给士人带来岁月不居人生无常的深沉叹息,因此形成慷慨任气,以悲凉为美的风尚。
(4)由于汉末地主政权的濒于崩溃,儒学的传统地位也随之发生动摇。
士人从经学桎梏中解脱出来,发现了自我,重感情欲望,重个性表现。
诗歌创作完全是抒一己之情怀,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反映了社会的动乱残破,表达了对人民苦难的同情。
也因此而形成激越深沉、刚健慷慨之风格。
建安时代诗歌创作的风貌。
建安时代,“三曹”、“七子”并世而出,为中国诗歌打开了一个新的局面,并确立了“建安风骨”这一诗歌美学的典范。
曹操古直悲凉,曹丕便娟婉约,曹植文采气骨兼备。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为五言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
以曹氏父子为中心,王粲、刘桢等“七子”竞逞才藻,各造新诗,都有鲜明的文学个性。
简述曹操诗的艺术成就。
(1)曹操诗歌创作的一大成就,是开创了文人“拟乐府”诗歌创作的全盛局面。
多用乐府古题,叙汉末实事,如汉乐府的《薤露》和《蒿里》本是挽歌,曹操却用来描写当时的社会现实。
(2)曹操的诗继承汉乐府的传统,既反映现实,又有很深的感慨,语言古朴率真,所以胡应麟说曹操的诗是“汉人乐府本色尚存”。
他的诗于悲凉之中多有跌宕慷慨之气,锺嵘说“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陈祚明评其诗“跌宕悲凉,独致超绝”;冯班评其为“慷慨悲凉” 《步出夏门行》:“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建安时代和建安作家建安是汉献帝的年号,建安年间是从公元196年到220年。
文学史上的建安文学大体上是指从汉献帝初平元年(190)至魏明帝太和六年(232)间,即汉末魏初以建安为中心的这一段时期。
这一时期的社会特点是由战乱分裂走向相对安定。
在这样一个时代,文人亲身经历了现实的苦难,同时又怀抱建功立业,削平战乱的理想。
建安文学主要集中在北方。
形成了以曹氏父子为核心的邺下文人集团。
建安文人以三曹为领袖,主要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以及蔡琰、繁钦、杨修、吴质、应璩、祢衡、缪袭等。
曹氏父子的创作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徒诗的转变。
二、建安风骨“风”主要指内容方面的感染力,“骨”主要指语言方面刚健有力。
“建安风力”具体来说,建安风骨主要是指当时的作家在作品中大力表现时代苦难、民生忧患以及自己削平战乱、恢复国家统一的抱负,作品内容充实,感情浓郁,形成慷慨悲凉、刚健清新的风格。
三、建安文学的基本特征1、崇尚自然通脱2、追求华丽文风3、浓厚的生命意识4、任气使才的创作方法四、曹操与建安文学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字阿瞒。
曹操是邺下文人集团的领袖,是建安文学局面的开创者。
五、曹操的诗歌1、曹操诗歌今存二十余首,这些作品的总特点是慷慨悲凉,古直沉雄。
2、曹操开创了建安诗人以乐府古题写时事的传统。
3、曹操乐府诗各体皆工,但以四言最佳。
PS步出夏门行。
观沧海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六、曹操的散文曹操的散文散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的散文的基本特点是清峻、通脱,表现了曹操的思想和人格。
曹操的与政治无大关系的文章笔锋便常带感情。
曹丕一、曹丕的生平和创作概况曹丕,字子桓,曹操与卞氏所生第一子,建安十六年,任五官中郎将,二十二年,立为魏太子,二十五年,曹操死,曹丕代汉自立,死后谥为文帝。
曹丕崇尚自然,但也善于机变。
二、曹丕的诗与赋一类写军旅生活、民生疾苦,现实感很强,包含着浓厚的人生忧患感。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
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著作是? 《山海经》。
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
3、中国著名的四大神话是 :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
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
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
二.解释:1、风雅颂 2、赋比兴 3、四家诗三.填空1。
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 年间的 305 篇作品。
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
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
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
5、《诗经》中的“雅”分和,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
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
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
《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
《诗集传》是南宋注的。
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
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
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
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
绪论第一节1、魏晋南北朝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相对于文学创作异常的繁荣。
2、魏晋南北朝文学是一个承上启下、走向繁荣的过渡时期。
3、魏晋南北朝文学对两汉文学的继承与演化,在五言古诗和辞赋方面痕迹很明显。
4、宋文帝立四学,分别为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
5、汉代末年在察举制度下,士族中已经流行乡党评议的风气。
6、刘勰《文心雕龙》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建立了完整的体系。
7、萧统的《文选》是现存最早的文学总集。
8、文学自觉的三个标志是什么?第一,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第二,对文学的各种体裁有了比较细致的区分,更重要的是对各种体裁的体制和风格特点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第三,对文学的审美特性有了自觉的追求。
9、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一个显著特点是什么?服务于政治化的要求减弱了,文学变成个人的行为,抒发个人的生活体验和情感。
赋,从汉代的大赋演化为魏晋南北朝的抒情小赋,便是很有代表性的一个转变。
第二节1、战乱与分裂,是魏晋南北朝的特征。
2、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的共同主题是生死主题、游仙主题、隐逸主题。
3、为什么说魏晋南北朝文学是典型的乱世文学?作家们既要适应战乱,又要适应改朝换代,一人前后属于两个朝代甚至三个朝代的情况很多见。
4、魏晋南北朝文学创作共同主题的特点是什么?生死主题。
感慨人生短促、死亡的不可避免,以及表现如何对待生死、如何迎接死的考验。
游仙主题。
游仙主题与生死主题关系很密切,主要是想象神仙的世界,表现对那个世界的向往以及企求长生的愿望。
隐逸主题。
包括向往和歌咏隐逸生活的作品,也包括招隐诗、反招隐诗,形成这个时期的一种特殊的文学景观。
第三节1、三曹是曹操、曹丕、曹植。
2、请简要叙述魏晋南北朝文学与门阀制度的关系。
答案:P9第四节1、从两汉经学到魏晋玄学,是中国思想史的一大转折。
2、玄学的几个重要论题:崇有玉贵无、名教与自然、言意之辨、形神之辨、名理之辨。
3、魏晋风流表现在外的特点则可以概括为:颖悟、旷达、直率。
先秦文学大纲一、先秦文学五大内容1、神话(民族精神与民族性格的基质呈现)2、诗经(民族真情的自由渲泻)3、诸子散文(民族关于社会、人生的思考)4、历史散文(时代与民族精神、性格及观念变迁的辙痕)5、楚辞(文人心灵世界的第一次展示)二、先秦文学演进的轨迹1、由群歌互答向抒写个人情怀的演进;2、由巫觋创作向史官创作向士人创作的演进;3、由誓命训诰向对话语录向据题抒论的演进;4、由朴野无华向语言自觉的演进。
一、神话这一部分主要掌握四方面的知识:1、神话的性质与产生;2、中国神话的基本内容;3、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4、中国神话的特色与基本精神。
一、神话的性质与产生所谓“神话”即“神们的故事”。
“神”是先民幻想创造与主宰物质世界的超自然的意识存在。
“神话”是运用神的观念进行思考、想象的结果,是对于幻想的描述。
用马克思的话,就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方式所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神话的产生是以原始的生活方式与原始的思维方式为基础的。
生产力极端低下的原始人群,对包罗万象、变化莫测的自然界――特别是灾难性突变感到神秘而恐惧,而又不能科学解释,于是产生了“万物有灵”观念。
随而又琢磨那奥秘的神灵形象,于是产生了神。
随后又想像他们之间及他们与人之间的联系,参照人的生活,创造了神话。
二、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中国原始神话的基本内容大约有三类:1、解释性神话:如羲和生日、常羲生月、女娲造人、盘古开天以及民族起源、工具发明等;2、人与自然神话:大禹治水、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夸父追日、精卫填海;3、社会生活神话:黄帝战蚩尤、共工颛顼之争、刑天及《山海经》中的海外方国等。
三、保存中国神话的基本典籍及整理成果1、在中国古籍中缺少专门的神话著作,神话资料零散地保存在各种典籍中。
其中保存神话资料最多的是《山海经》。
其次是《楚辞·天问》、《淮南子》等。
另外《左传》、《国语》、《墨子》、《庄子》等先秦古籍中,也有一些零星的神话资料。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考点梳理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第二章两晋诗坛第三章陶渊明第四章南北朝民歌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群体第三章李白第四章杜甫第五章大历诗风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第十章晚唐诗风第十一章李商隐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绪论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的自觉和文学创作个性化为文学发展带来巨大变化。
以宫廷为中心形成文学集团,而陶渊明独树一帜。
一魏晋南北朝文学发展历程建安文学——正始文学——太康诗风——两晋文学——南北朝文学1.建安文学(1)建安文学包括建安年间和魏朝前期的文学,以曹氏父子为中心,他们周围集中了王粲,刘桢等一批文学家。
(2)这是在动乱中成长的诗人团体,他们不再拘泥于儒学,而是表现鲜明的个性,他们的创作表现了动乱的时代。
(3)他们诗作特点高扬政治理想,哀叹人生短暂,具有强烈的个性和浓郁的悲剧色彩,构成“建安风骨”这一时代特征。
2.正始文学(1)正始文学指的是魏朝后期的文学。
(2)此时是魏晋易代之际,司马氏执掌大权,政局动荡。
玄学兴起,代表人物何晏,王弼。
文学上代表人物是阮籍和嵇康。
(3)作品主要崇尚自然,反对名教,揭露礼教的虚伪,表现政治重压的苦闷,对当权者的反抗。
3.太康诗风(1)指的是以潘岳,陆机为代表的西晋诗风。
(2)在诗歌技巧上形成了与汉魏古诗不同的艺术风貌:繁缛,追求华丽词藻,描写繁复,大量运用排偶。
(3)对南朝山水诗发展和声律对仗成熟有推动作用。
4.玄言诗(西晋)(1)产生于西晋,盛行于东晋。
以阐释老庄和佛教哲理为主要内容的的诗歌。
中国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大全袁行霈版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神话一.熟读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鲧禹治水、黄帝擒蚩尤、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共工怒触不周山;二.解释:1、神话2、神话的历史化三.填空1、我国古代保存神话最多的着作是山海经;2、神话的主要内容包括创世神话、始祖神话、洪水神话战争神话、发明创造神话;3、中国着名的四大神话是: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它保存在淮南子中;四.简答1、神话所蕴涵的民族精神是什么2、神话的主要思维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五.论述根据你所阅读的神话故事说说中国古代神话的主要内容不少于500字;第二章诗经一.背诵和默写篇目:关雎、氓、采薇、蒹葭;二.解释:1、风雅颂2、赋比兴3、四家诗三.填空1;它收录了我国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305篇作品;2、诗经本来只称诗,或连其诗篇数称“诗三百“,后世儒家尊之为诗经;3、诗经是按风、雅、颂三类编排的,一般都认为它们是根据音乐的不同来分类的;4、诗经共有等十五“国风”,共篇;5、诗经中的“雅”分和 ,前者有篇,后者有篇,共篇;6、诗经中的“颂”包括颂、颂、颂,它们分别有篇、篇和篇作品,共40篇/7、汉代传习诗经的有四家,它们的最早传授者分别是和 ;现在流传下来的是 ,这就是我们现在读到的诗经;8、诗经的旧注本,最重要的是毛诗正义和诗集传;毛诗正义是西汉毛亨传,东汉笺,唐疏;诗集传是南宋注的;9、诗经的内容可以归纳为6个方面,它们是和 ;10、诗经的艺术特色,从、、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归纳和论述;11、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总结概括为、、,它们和、、合称为诗之“六义”;朱熹有三句话解释诗经的表现手法,其原文是“”,“”,“”;12、诗经中的周民族史诗主要保存在大雅里,按其所记述的事件的时间先后,依次为、、、和 5篇;四.简答1、诗经是怎样编定成书的诗经中作品的年代和作者情况如何2、你同意“孔子删诗”的说法吗为什么3、诗经主要包括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是举代表作品进行说明;4、诗经反映周民族发祥、发展的史诗有哪几篇作品请简述它们的内容;5、七月一是诗怎样描写奴隶的痛苦生活的6、分析采薇末章的艺术特色;7、讲析东山;五.论述1、诗经最为精华的部分是“国风”中的民歌和雅诗中的“怨刺诗”;就你所知,谈谈它们所反映的内容;2、举例说明诗经作品的艺术成就;3、论述诗经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4、分析关雎的艺术特色;5、5、分析氓诗中女主人公的形象;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一.熟读晋公子重耳之亡、勾践灭吴、苏秦始将连横,并分析其结构和艺术特色; 二.解释:1、叙事散文2、左传3、国语4、战国策三.填空1、我国散文最早的源头是2、反映我国早期记事记言的文字由简到繁的发展标志是3、在时间跨度上与甲骨卜辞和铜器铭文相近的是4、被司马迁称为“礼义之大宗”的是5、左传记事起于年,止于年;6、左传描写的重大战争有、、、、 ;7、叙事散文中以记言为主的着作是 ;8、突出表现纵横家思想和纵横家人生观的史书是 ;四.简答1、怎样理解历史意识的产生和叙事散文的萌生与成熟2、左传的叙事特征有哪些3、国语的文学成就应当从哪几个方面去认识五.论述1、简述战国策人物形象塑造的文学性;2、试论先秦叙事散文对后世文学的影响;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一.解释:1、说理散文2、百家争鸣3、论语4、孟子5、庄子6、荀子7、韩非子二.填空1、论语文体的基本特征是 ;2、老子的文学性主要表现于哲学表述中的 ;3、表明我国说理散文已经成熟的是、 ;4、孟子散文的特点是 ;5、“养气说”的本质意义是6、“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体现了庄子7、“以卮言为曼衍,以重言为真,以寓言为广”的意思是8、我国先秦时期集大成的思想家是9、先秦作家中大量引用寓言故事说明事理的是10、我国说理文的主要模式是成熟于战国后期的三.简答1、孟子散文的艺术成就体现于哪几个方面2、怎样理解庄子哲学思想的诗意表现3、荀子和韩非子的议论文各有什么特色四.论述试论先秦说理散文对后世的影响;第五章屈原与楚辞一.熟读并讲析离骚力争背诵;默写并赏析国殇;二.解释:1、楚辞2、离骚三.填空1、和诗经共同构成中国诗歌史源头的是2、屈赋的代表作品是、、、、 ;3、从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中我们基本可以认定屈原的作品共篇;4、屈原在离骚中所创造的象征手法是 ;5、被称为骚体的屈原作品在形式上的特点是6、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是 ;7、“天问”意思是 ;8、宋玉的代表作品有、、、、 ;四.简答1、你怎样理解离骚的主题思想和艺术特色2、楚辞在艺术上的新境界表现在那几个方面3、如何看待宋玉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五.论述1、屈原离骚中的爱国精神;2、屈原九歌和九章的主要内容;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一.填空1、西汉作家群体的再度生成大约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期;2、汉赋和楚词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汉宣帝时,王褒等人用诵读奇文等方法为太子治病;东汉时,王逸则写出了楚词章句的研究着作;3、汉初以招致文士闻名的诸侯王有吴王刘濞、梁孝王刘武、和淮南王刘安;4、武帝曾令淮南王刘安为离骚一书作注解,其宾客还集体创作了淮南子一书;5、汉代乐府、洛阳东观、鸿都门学等文化机构的设立,为稳定已生成的作家群体发挥了积极作用;6、言“赋家之心,苞括宇宙,总揽人物”的人是司马相如,司马迁则说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后者选自西京杂记;7、汉代文人贵于名行,为实现理想不惜牺牲自己,因此他们的作品贯穿着一种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精神,保持着激扬高昂的格调;8、汉代文学从对历史的批判发轫,经昌盛期的歌功颂德,最后以对现实的批判而告终;9、汉代文人的地位经历了一个从独立到依附、再到独立的演变过程;10、汉代文学与先秦楚地文学有很深的渊源关系,所以一开始就具有浓郁的浪漫色彩;东汉以后,文学作品的现实精神日益增强,辞赋创作中,班彪的北征赋、班昭的东征赋、蔡邕的述行赋、赵壹的刺世疾邪赋都是现实性很强的作品;11、西汉的学校教育是武帝时期经公孙弘倡导后发展起来的;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两汉文学思潮很少超越经学的藩篱,毛诗序中主张诗歌“发乎情,止乎礼仪”等观点,成为汉代文学思潮的灵魂和主调;12、赋是汉代文学最具代表性的样式,它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骚体赋的代表作有贾谊的吊屈原赋,枚乘的七发标志着新体赋的正式形成,司马相如的作品代表了新体赋的最高成就,张衡的归田赋则开创了抒情小赋的先河;13、司马迁的史记开辟了传记文学的新纪元,吴越春秋是历史演义小说的滥觞,马第伯的封禅仪记可视为现存最早的较完整的游记;14、汉代文学的发展可划分为初创期、全盛期、中兴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 二.简答1、试析秦代文学创作的情况及其原因;2、简述汉代文人地位的演变过程;3、简析汉代文学经由批判,到歌功颂德,再到批判的发展演变历程;4、简述汉赋的源流、分工和合流;5、简述汉代文学的分期及其代表文学样式、作家和作品;三.论述1、试述汉代作家群体的生成;2、分析汉代文学激扬高昂格调的形成原因;3、试论汉代文学与经学的双向互动;4、简述秦汉文学的概貌;第一章秦汉政论散文一.背诵默写篇目:谏逐客书二.解释:1、吕氏春秋2、李斯3、过秦论4、淮南子5、论衡三.填空1、秦统一全国之前,秦相召集门客编成吕氏春秋一书;全书分、、 ,再加一篇序文,共篇,二十多万言;汉书艺文志把它列为“”,其中主要包含了、、等家的思想;2、吕氏春秋是一篇优秀的文学散文,其篇讲了“圣人之治天下也,必先公”的道理, 篇则讲了音乐的产生、本质和功用等,有的文风;文章中也用了大量寓言,其篇为了说明“因时变法”的主张,连用了“”、“”和“刻舟求剑”三个寓言;3、先生曾言:“秦代文章,一人而已”; 是他的代表作,全文共分段,最精彩部分是段;4、西汉初年的陆贾曾着文12篇纵论秦汉之得失等内容,号为 ;汉书艺文志则记载了贾谊散文共计篇,收录于 ;5、代表汉初政论散文最高成就者是,他的作品可分为、、三类,头二类的代表作品分别为、和 ;论贵粟疏是的作品,它上承而发,进一步指陈了务民贵粟的主张;6、过秦论是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内容分为篇,全文结尾时留下一个野谚,叫“ , ”;7、淮南子原称 ,东汉评此书,认为“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入经道”,显然是汉初思想的继续;其篇前后引用了十几个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来进行说理;其要略篇运用大量句子,与陆贾、等人的文章共开了后世之先河;8、董仲舒的三篇是优秀的政论散文, 一文则艰涩枯燥;刘向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品有、等,整理古籍时写成的也见解深刻,文笔生动;9、西汉散文创作极其繁荣,司马如的,东方朔的、桓宽的及扬雄的、等俱为名篇;10、、和被并称为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11、王充政论散文的代表作是 ,全书共篇,现存少一篇;此书以为写作宗旨,最能代表这种思想的有“”、“”、、等篇;12、王符的政论散文成书于,是一部之作,其篇与汉代童谣“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有异曲同工之妙; 篇则批判了靡丽浮华的文风;四.简答1、简述吕氏春秋的说理方式和艺术成就;2、简述谏逐客书的创作缘由和特点;3、简述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4、简述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5、简述董仲舒散文的代表作及其特点;6、简述潜夫论内容及其艺术特点;五.论述1、试以过秦论一文分析贾谊专题政论文的写作特点;2、简析刘向散文创作的成就;3、简析西汉散文的演变过程;4、试述秦及汉初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5、分析王充散文的艺术特色;第二章汉代辞赋一.背诵默写篇目:刺世疾邪赋二.解释:1、骚体赋2、新体赋3、京都大赋4、抒情小赋5、七发6、司马相如7、王褒8、扬雄9、两都赋10、赵壹;三.填空1、“彼寻常之污渎兮,岂能容夫吞舟之巨鱼”这句话选自贾谊的 ,此文是以写成的一篇抒怀之作;作者的另一篇赋作 ,阐明了自己对生死、祸福达观的态度,表现出鲜明的倾向;2、枚乘是群体的杰出代表, 载乘赋九篇,其、均为前人所称道,然而以最为着名;3、七发对先秦文学多有借鉴,其中涉及劝谏楚太子的养生理论和的论述相关,而七发一文的理论渊源可以从找出;4、七发在体制上沿袭了的和 ,区别是七发把铺排对象作为因素加以了处理;七发一文中以一段的描写最为精彩,作者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把描写对象写成是一支声势显赫的;5、七发辞藻繁富,多用和 ,以叙事写物为主,是一篇完整的赋;在它以后以七段成篇的赋成为一种专门文体,号称“”;6、去世和继位,是汉代文学由初期进入盛期的转折点,这一时期文坛上以赋见称的作家有、、等;7、司马相如的代表作是和 ,此外还有抒发对秦迅速败亡的,针砭崇尚神仙之事的 ,号称历代宫怨作品之祖的 ,还有、难蜀父老等等作品;8、在子虚赋、上林赋中,作者虚构了、和三人;文章结构,都是篇首几段用领起,中间用铺叙,篇末又用结尾;作品句法灵活,用了许多 ,并间杂 ;描写景物时,大量采用了 ,如描写游猎主要用 ,这就使得文章音节短促,应接不暇,文采斑驳陆离;9、汉武帝以后至、时,文坛重又焕发异彩;其中以赋名世并影响后代文坛的当推王褒和 , 、父子的汉赋作品也颇有文采;10、汉宣帝时,上层社会发生了一场关于乃至的讨论;在这场辩论中,宣帝指出了某些不以为宗旨的文学作品存在的合理性,对以为旨归的流派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在这种思潮支持下,以“”为特征的赋,取得了较大成绩;11、王褒的赋作主要有和 ;扬雄赋作中, 实开了后世京都赋的先河, 、、、四篇是他的代表作;刘向的赋多不出窠臼,刘歆的对后来的述行言志作品较有影响;上述赋中,是西汉文坛具有“辩丽可喜”、“虞说耳目”特点的代表作是 ;12、东汉初年,面对都洛、都雍的争论,作了 ,这篇作品是东汉赋风转变的重要标志;京都赋题材中,影响最大的当推的 , 的也占有一席之地, 的表现出独特的艺术才能,为作者赢得“辞赋英杰”的声誉;13、东汉抒情赋主要分为和两类;前者开了后代文学的先声,其殿军人物是 ,代表作品为 ;另外 , 的和的也是其中的代表作品;为后者注入巨大活力的人物是,除了大赋作品,他也写了、等抒情之作;此类作品中, 的是东汉早期的重要作品, 的和它在基本精神上多有相承;东汉末年, 创作的、等此类作品也别具特色;四.简答1、简述汉赋的发展脉胳;2、汉代骚体赋、大赋和抒情赋各有什么特点;3、简析贾谊骚体赋作品及创作特点;4、简析司马相如的长门赋;5、简述宣、成二帝时西汉文坛的勃兴及其表现;6、简述扬雄生平及其赋作;7、简析王褒洞箫赋的内容及艺术成就;8、简述东汉抒情赋的分类及其代表作家、作品;9、简析张衡的抒情赋及其成就;10、简析赵壹的抒情赋及其成就;五.论述1、试论枚乘新体赋七发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点2、试论子虚赋、上林赋的思想内容及其艺术特点;3、论班固的两都赋;4、试论东汉抒情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5、试论汉赋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发展阶段;第三章秦汉叙事散文一.解释:1、司马迁2、史记3、汉书4、吴越春秋5、封禅仪记;二.填空1、现存的秦代刻石文共有篇,大都出自之手;它们分别是、、、、、、 ;其中除刻石为两句一韵外,其余6篇皆为一韵;2、西汉散文发展中出现了以剖白个人思想心迹为主的体散文,代表着作有邹阳的、枚乘的、司马迁的和杨恽的等;3、刘向一生有着作多种,其中、等书的部分篇目具有小说的意味,形态就是魏晋 ;三.简答1、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繁荣情况;2、魏晋南北朝的新的文学思潮是怎样产生的它的意义何在3、简述魏晋南北朝文学的发展历程;四.论述1、的社会对文学的主题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谈谈你对当时文人风尚的理解与认识;2、门阀制度与门阀观念是如何影响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创作的3、试述佛学对文学的影响;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一.背诵默写篇目:蒿里行、短歌行、燕歌行、白马篇、美女篇、咏怀诗夜中不能寐;二.解释:1、三曹2、七子3、建安风4、正始风力5、嵇阮6、咏怀诗三.填空1、建安时期的重要作家有“三曹”、“七子”和女诗人,“三曹”是指、和;“七子”是指、、、、、和 ;2、建安文学的倡导者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杰出的诗人 ;3、曹操的诗歌其中一部分诗反映了汉末战乱和人民遭受的苦难,如写“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另一部分描写他本人的政治主张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如“对酒当歌”和步出夏门行的 ;曹操的诗学习汉乐府,他采用写时事;4、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山水诗; 是我国现存第一首成熟的七言诗;5、曹植的创作以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代表作有 ;其后期诗歌主要是表达的矛盾,其代表作有对自己和朋友遭受迫害的愤懑,如表现朋友无辜被害而自己无能为力的 ,对任城王暴卒而表示悼念的 ;还有用思妇、弃妇托寓身世,表白心迹的、 ;前者以美女盛年未嫁寄托自己的怀才不遇,后者以“沉浮异势”自述无辜被弃;6、“七子”中成就最突出,被诗品列为上品的诗人是和 ;前者被称为“七子之冠冕”,后者“仗气爱奇”,他们的代表作一是写战乱中饥妇弃子的 ,另一首是个人的抱负和遭遇的3首;7、现存题为蔡琰的作品有篇,其中较为可信的是五言体的 ;8、正始文学的代表作家是和 ;9、嵇康的四言诗的代表作是;阮籍的代表作是82首,他开创了中国文学上中的先河;10、阮籍咏怀诗风格隐约曲折,诗品评为“言在耳目之内, ;”四.简答1、简述曹操诗歌的主要内容;2、简述曹操在建安文坛上的地位和作用;3、曹丕的燕歌行在诗歌发展上有什么地位4、简述曹植在文学史上的地位;5、略论曹植诗歌创作前后期的变化及其原因;6、简述王粲、刘桢诗歌的艺术成就;7、试述蔡琰悲愤诗的成就;8、简述阮籍咏怀诗的影响;五.论述1、试论三曹诗歌的风格差异;2、试论曹操用古题乐府写时事的成就和影响;3、曹植诗歌的艺术成就和影响;4、谈谈建安诗歌的时代特征;5、试述阮籍咏怀诗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第二章两晋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赴洛道中作二首、咏史“郁郁涧底松”、“弱冠弄柔翰”二.解释:1、太康诗风2、咏史诗3、玄言诗4、兰亭诗5、潘陆6、游仙诗三.填空1、西晋太康时代最着名的作家有、 ,所谓“太康诗风”就是指的以他们为代表的诗风;太康诗风的特征是 ;与他们同时,号称“三张二陆两潘一左”的“左”是指 ;2、西晋诗人多以才华自负,陆机、潘岳等人的努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二是追求的进步;陆机的代表作有摹拟古诗十九首的十二首和被召入洛阳留恋家乡之情的二首;潘岳的代表作是三首;3、左思的代表作有八首,其内容主要是及对士族的蔑视与抗争;它开创了咏史诗借的新路;4、刘琨的代表作是 ,郭璞的代表作是十四首;兰亭诗的内容,表现出山水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5、东晋玄言诗的代表人物是和 ;四.简答1、什么叫“繁缛”太康诗风“繁缛”的特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2、简述左思诗歌的艺术特色有影响;五.论述试举例说明左思咏史的主要思想内容;第三章陶渊明一.默写: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种豆南山下、饮酒结庐在人境、读山海经精卫衔微木;二.解释:1、田园诗2、魏晋诗风3、五柳先生传4、桃花源记三.填空1、陶渊明,又名 ,字 ,号 ,今江西九江西南人;谥号为 ;2、陶渊明的作品 ,今存诗首,赋、文、赞、述等篇;其诗可分为五类:、、、、 ;其散文辞赋的名篇是、和 ;3、陶渊明的田园诗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有的是通过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情,其代表作品有其一少无适俗韵;有的是写自己躬耕生活的体念,如其三种田南山下;有的是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生活的凋敝,如天道幽且远;4、陶渊明的咏怀诗和咏史诗,继承了、的传统,它围绕着诗人这个中心,表现了自己不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的品格;其代表作有其二白日沦西阿、其十精卫衔微木等;5、陶渊明诗歌的艺术特色,可以归纳为主要两点:一是、、的浑融,二是平淡中见,朴素中见;苏轼概括为“、”;四.简答1、简述陶渊明的生平和思想;谈谈陶“崇尚自然”的含义;2、试述陶渊明诗歌的主要内容;3、为什么说陶渊明的咏史、咏怀诗继承了阮籍与左思的传统;五.论述1、试举例说明陶诗的艺术特色;2、论述陶渊明的典型意义;第四章南北朝民歌一.默写:西洲曲、木兰诗、敕勒歌二.解释:1、“吴歌”2、“西曲”3、西洲曲4、木兰诗5、敕勒歌6、“梁鼓角横吹曲”三.填空1、南朝乐府民歌约500首,大部分属于乐府诗集,其中326首 ,142首 ,18首 ;2、吴歌产生的地点在下游,而以当时的首都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和居多;3、西曲歌产生的地点在今湖北江陵、今江陵县附近、今湖北襄樊市、今河南省邓县之间,这些城市在中游和两岸,以江陵为中心;产生的时代以、、、的居多;4、南朝民歌喜用双关语,其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用同音异字的,如“莲”双关“”、“丝”双关“”;另一类是同音同字的,如布匹之“匹”双关匹偶之“”,以黄连之“苦”双关相思之“苦”等;5、北朝民歌主要见于乐府诗集中,在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也有一小部分,共余首;6、所谓“横吹曲”,是马上演奏的一种军乐,因乐器有鼓有号角,所以叫“”;它是由梁代的乐府机关保存下来的,故又叫“”;第五章南朝刘宋诗坛1、谢灵运所开创的诗,把自然界的美景引进诗中,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2、山水诗如同游仙诗和玄言诗一样,与魏晋之后的之风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谢灵运山水诗的佳句,如“ ,绿筱媚清涟”过始宁墅;“林壑敛暝色, ”石壁精舍还湖中作;“ ,岩高白云屯”入彭蠡湖口;“池塘生春草, ”登池上楼等;4、鲍照诗歌的代表作有充满对门阀制度不满情绪的其六对案不能食、有描写边塞战争,表现诗人建功立业愿望的羽檄起边亭等,其风格继承了文学的传统;四.简答1、简叙谢灵运山水诗的特点;2、试述鲍照诗歌的主要内容;3、简述鲍照在七言诗发展中的贡献;五.论述1、试述从陶渊明到谢灵运诗歌艺术转变所表现的两个方面;2、试述鲍照诗歌的艺术的风格;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一.背诵默写篇目: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玉阶怨二.解释:1、二谢2、永明体3、宫体诗三.填空1、齐永明期间,由于汉字四声的发现和声律论的提出,于是形成了具有格律的体诗;这种诗体由于是在永明年间形成的,所以又叫体;2、新诗体的作家,除提出“八病”说的沈约外,还有以山水诗见长的南齐诗人 ,积极参与创制新体诗的 ,梁诗人和陈诗人等;3、文学史上把谢灵运和谢朓称为“”或“”,谢灵运因袭封康乐公,故又叫 ,谢朓因做过宣城太守,所以又称 ,他们都是南朝最着名的山水诗诗人;4、谢朓山水诗有一首写春江日暮景色的名诗为李白所激赏,题为灞涘望长安;它的一些五言四句的小诗,富有南朝民歌气息,如夕殿下珠帘和绿草蔓如丝等;四.简答1、什么是新体诗新体诗有哪些代表作家新体诗在诗歌发展史上有何意义2、什么是宫体诗简述宫体诗的内容和特色;五.论述1、比较二谢山水诗的异同;2、分析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艺术特色;第七章庾信与南朝诗风的北渐一.背诵默写:渡河北、寄王琳二.解释:1、拟咏怀2、温邢3、邢卫4、哀江南赋三.填空1、北朝文学的本土作家,有北魏的 ,由魏入齐,与温子昇并称的和有“邢魏”之称的;还有由南入北,着有颜氏家训的 ,被强留西魏和北周,写有渡河北的和“暮年诗赋动乡关”的 ;2、“穷南北之胜”的南北朝最大诗人是 ,他早年是南朝有名的诗人,后羁留北朝,写下其代表作 27首;其五言小诗的名作是和 ;四.简答。
古代文学史第二版第二卷_袁行霈版(总29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卷笔记整编第二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一、魏晋南北朝文学概述1、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概况1、时代基本特点:政治的动荡、黑暗、民族矛盾尖锐2、士族门阀制度的产生士族,又称世族、高门大族,其对立的称呼是庶族、寒门,基于宗族的血统士族对政治权力的垄断,以致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3、社会思想的自由、活跃玄学兴起:形上思辨、清谈析理;任性率真,寄情山水——人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
佛学的兴起道教的兴盛对中国小说的创作产生深远影响二、魏晋南北朝文学特点1、文学的自觉所谓文学的自觉有四个标志:一是文学从广义的学术中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一个门类。
宋文帝立四学,文学与儒学、玄学、史学并立;同时又有文笔之分,《文心雕龙·总术》:“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
”二是文学理论的繁荣与文学批评的兴起。
三是文体的区分。
四是自觉追求文学的审美特性:诗赋欲丽、缘情而绮靡2、文学主题与题材的变化(1)文学风尚与主题。
典型的乱世文学,形成了三大主题:生死主题、游仙主题和隐逸主题。
(2)文学题材的新变玄言诗:谈玄析理山水田园文学:陶谢为代表此外,咏怀诗、咏史诗、边塞诗、游仙诗、宫体诗等诗歌题材在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并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文人集团与文学的家族化文学家族主要有:三曹、阮瑀与阮藉、嵇康与其子嵇绍、三张(张载及其弟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兄弟)、两潘(潘岳及其从子潘尼)、傅玄及其从子傅咸、谢氏家族(谢安、谢混、谢灵运、谢瞻、谢晦、谢曜、谢惠连、谢眺)、萧衍及其子萧纲、萧绎。
4、文学样式的丰富多样(1)诗歌: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体也进一步丰富发展起来。
五言古诗得到长足的发展并达到鼎盛;七言古诗在这时也确立起来;齐梁“永明体”的出现又为唐代近体诗的成熟、发展奠定了基础。
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中国文学史第二卷考点文学基础考研竹林七贤(97)孟寒岛瘦(01)《虬髯客传》(02)元白体(02)盛唐气象(15)敦煌变文(16)1. 杜甫诗歌的艺术特色。
(98)2. 唐传奇与宋人笔记比较。
(99)3. 论建安文学的风格。
(00)4. 论诗家三李(李白、李贺、李商隐)创作艺术上的共通性。
(09)5. 鲁迅说:“魏晋是文学自觉的时代”,请你就魏晋的文学的创作谈谈自己的看法。
(10)6. 结合李商隐试论晚唐诗歌特色。
(11)7. 比较六朝志怪小说和清代志怪小说。
(12)8. 谈谈唐传奇的艺术特点。
(14)9. 杜甫的诗为什么被称为“诗史”?(15)10. 试论述汉魏六朝乐府诗的演进。
(16)11. 韩孟诗派诗歌史背景及艺术特色。
(17)北大中文本科课程考试《霍小玉传》正始之音花间词派正始之音宫体诗牛李党争志怪小说古文运动吴中四士花间集1. 结合具体作品说说李商隐主要通过哪些艺术手法营造朦胧的意境美。
2. 谢朓对谢灵运山水诗的发展。
3. 结合诗句分析王维诗的“诗中有画”特点。
4. 结合诗句分析李白诗的艺术特点表现手法。
5. 结合作家作品介绍魏晋南北朝文学史的重要发展阶段情况。
6. 唐朝诗歌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论述分期的由来并举出每个时期的作家及流派。
7. 建安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8. 结合作家作品,谈谈对“中唐之再盛”的理解。
9. 举例作家作品,论述从建安到西晋文学风气和风格及其发展趋势。
10. 韩愈“以文为诗”。
11. 请举例说明魏晋南北朝辞赋的新特点。
12. 比较李白和杜甫。
13. 结合作家作品,分析李白、杜甫对中晚唐诗歌的不同影响。
14. 结合文学史写出魏晋南北朝诗风的演变;古代文学考研考点徐庾体讲经文裴鉶《传奇》1. 六朝志怪小说的特点,举出三部代表作。
2. 韩愈、白居易为代表的中唐诗歌运动的两种倾向。
3. 联系中唐诗歌发展背景谈谈李贺与李商隐诗歌的艺术表现特色。
《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简介第一卷总绪论(袁行霈撰)第一编先秦文学绪论(聂石樵撰)第一章上古神话(过常宝撰)第二章《诗经》(锺涛撰)第三章《左传》等先秦叙事散文(锺涛撰)第四章《孟子》《庄子》等先秦说理散文(锺涛撰)第五章屈原与楚辞(过常宝撰)第二编秦汉文学绪论(李炳海撰)第一章秦及西汉散文(赵敏俐撰)第二章司马相如与西汉辞赋(许志刚撰)第三章司马迁与《史记》(李炳海撰)第四章两汉乐府诗(李炳海、赵敏俐撰)第五章东汉辞赋(许志刚撰)第六章《汉书》及东汉散文(李炳海撰)第七章东汉文人诗(李炳海、赵敏俐撰)第二卷第三编魏晋南北朝文学绪论(袁行霈撰)第一章从建安风骨到正始之音(丁放撰)第二章两晋诗坛(丁放撰)第三章陶渊明(袁行霈撰)第四章南北朝民歌(孟二冬撰)第五章谢灵运、鲍照与诗风的转变(孟二冬撰)第六章永明体与齐梁诗坛(孟二冬撰)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曹虹撰)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曹虹撰)第九章魏晋南北朝小说(袁行霈撰)第四编隋唐五代文学绪论(罗宗强撰)第一章南北文学的合流与初唐诗坛(张毅撰)第二章盛唐的诗人羣体(张毅撰)第三章李白(罗宗强、张毅撰)第四章杜甫(罗宗强撰)第五章大历诗风(罗宗强、张毅撰)第六章韩孟诗派与刘禹锡、柳宗元等诗人(尚永亮撰)第七章白居易与元白诗派(尚永亮撰)第八章散文的文体文风改革(尚永亮撰)第九章唐传奇与俗讲变文(尚永亮、张鸿勋撰)第十章晚唐诗歌(余恕诚撰)第十一章李商隐(余恕诚撰)第十二章词的初创及晚唐五代词(余恕诚撰)第二卷文学史年表第三卷第五编宋代文学绪论(莫砺锋撰)第一章宋初文学(莫砺锋撰)第二章柳永与北宋前期词风的演变(王兆鹏撰)第三章欧阳修及其影响下的诗文创作(莫砺锋撰)第四章苏轼(莫砺锋、王兆鹏撰)第五章江西诗派与两宋之际的诗歌(莫砺锋撰)第六章周邦彦和北宋中后期词坛(王兆鹏撰)第七章南渡前后词风的演变(王兆鹏撰)第八章陆游等中兴四大诗人(莫砺锋撰)第九章辛弃疾和辛派词人(王兆鹏撰)第十章姜夔、吴文英及宋末词坛(王兆鹏撰)第十一章南宋的散文和四六(莫砺锋撰)第十二章南宋后期和辽金的诗歌(莫砺锋、张晶撰)第六编元代文学绪论(黄天骥撰)第一章话本小说与说唱文学(董上德撰)第二章关汉卿(董上德撰)第三章王实甫的《西厢记》(黄天骥撰)第四章白朴和马致远(黄天骥、董上德撰)第五章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欧阳光撰)第六章南方戏剧圈的杂剧创作(黄仕忠撰)第七章南戏的兴起与《琵琶记》(黄仕忠撰)第八章元代散曲(欧阳光撰)第九章元代诗文(张晶撰)第四卷第七编明代文学绪论(黄霖撰)第一章《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黄霖撰)第二章《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黄霖撰)第三章明代前期诗文(郑利华撰)第四章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郑利华撰)第五章明代杂剧的流变(谢柏梁撰)第六章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谢柏梁撰)第七章汤显祖(谢柏梁撰)第八章《西游记》与其它神怪小说(黄霖撰)第九章《金瓶梅》与世情小说的勃兴(黄霖撰)第十章“三言”、“二拍”与明代的短篇小说(黄霖撰)第十一章晚明诗文(郑利华撰)第十二章明代的散曲与民歌(郑利华撰)第八编清代文学绪论(袁世硕撰)第一章清初诗文的繁荣与词学的复兴(裴世俊撰)第二章清初戏曲与《长生殿》、《桃花扇》(袁世硕撰)第三章清初白话小说(袁世硕撰)第四章《聊斋志异》(袁世硕撰)第五章《儒林外史》(齐裕焜撰)第六章《红楼梦》(齐裕焜撰)第七章清中叶诗文词多元发展的局面(裴世俊撰)第八章清中叶的小说戏曲与讲唱文学(裴世俊撰)第九编近代文学绪论(孙静撰)第一章龚自珍与近代前期诗文词(孙静撰)第二章近代前期的小说与戏曲(林薇撰)第三章黄遵宪、梁启超与近代后期诗文词(孙静撰)第四章近代后期的小说与戏曲(林薇撰)。
中国古代文学史完整笔记第一编先秦文学第一章上古歌谣和神话传说上古歌谣: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
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
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
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
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
《周易》:先秦时的一部卜筮书。
其文字分经、传两部分。
其中的卦、爻辞为《易经》,约成于西周初年。
它们记载了上古社会的一些情况,保存了一些具有朴素色彩的上古歌谣。
《易传》是对经的说明和解释,大部分作于战国时期,反映了当时的哲学思想。
神话:神话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
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
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
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
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作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
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
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