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颅CT检查操作常规
- 格式:ppt
- 大小:499.50 KB
- 文档页数:7
放射科检查操作规程 Hessen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放射科基本技术操作常规放射检查(DR、CT)患者须知1、放射检查是临床应用普遍的常规检查,可应用于人体各部位,是对疾病进行诊断的重要方法。
放射检查由医师根据患者病情需要提出检查申请,经放射科审核无误,按规定计费后进行检查。
2、如过去在我院进行过放射检查,再次检查时请提供检查号码,尽可能提供以往老片或其它影像资料,以利病情的对比观察。
3、检查按医疗规程进行,应满足临床诊疗需要,重视对患者的防护并保护患者的隐私。
放射检查有放射性,我院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机房、设备及医务人员均符合国家规定,在我院进行的放射检查能保证患者所受照射在国家允许的安全范围内。
有放射线的场所均有明显通用的放射线警示标志,患者应在有防护的区域候诊,禁止在机房内候诊。
X线可能对胎儿产生不利的影响,非特殊必要孕妇禁忌放射检查,对育龄妇女及婴幼儿严格掌握适应证,避免不必要的曝光。
4、检查完毕,检查医生告知患者出报告时间,急诊30-60分钟,普通下一个正常工作时段到窗口签收检查报告及取DR或CT片,然后到相应临床科室就诊。
5、我院引进的世界先进设备西门子CT,中科美伦DR。
诊断质量及检查范围明显提高和扩大,工作流程简化,扫描速度快,射线量低,影像清晰,对比度高,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放射检查服务。
检查室工作制度一、保持摄片室整洁卫生,室内温度控制为25°、湿度控制在35%~55%之间,机器、器械和用具处于工作和使用状态。
二、机器设备由专人负责,严格交接班制度。
机器发生故障,机器使用者及时向技术组长和维修人员报告,并向维修人员详细说明故障的现象,共同分析故障的原因,并详细记录三、严格管理、提高机器的使用效益,建立机器使用登记制度。
四、仔细阅读申请单,根据接诊临床及本科医师要求,选择最佳的投照方法和投照体位,必要时与当班医师联系,共同研究确定检查方法。
核磁室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颅脑外伤(尤适用CT检查阴性者)。
2.脑血管疾病,脑梗死,脑出血。
3.颅内占位性病变,良恶性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头颅正中矢状面尽可能与线圈纵轴保持一致,并垂直于床面。
(2)成像中心:眉间线位于线圈横轴中心,移动床面位置,使十字定位灯的纵横交点对准线圈纵、横轴中点,即以线圈中心为采集中心,锁定位置,并送至磁场中心。
(3)扫描方法:①定位成像:采用快速成像序列,同时做冠、矢、轴三方向定位图。
在定位片上确定扫描基线、扫描方法和扫描范围。
②成像范围:从听眶线至颅顶。
③推荐成像序列:SE序列或快速序列,常规行横断面TIWI、T2WI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0必要时可根据病情以及磁共振设备条件辅以其他的成像序列。
④成像野(FOV):20-25cm.可根据临床检查要求设定扫描范围及成像野。
⑤成像间距:为相应层厚的10%-50%o⑥成像层厚5~:IOmmo⑦矩阵:128X256或25CX512等。
2.增强扫描(1)快速手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IW1.程序相同,常蝶做横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IWI。
(2)磁共振高压注射器注射方法:注射完对比剂后即开始增强后扫描,成像程序一般与增强前T,W1.程序相同,常规做横断面、矢状面和(或)冠状面T1.WIo二、鞍区磁共振检查技术【适应证】1.鞍区肿瘤。
2.鞍区血管性疾病。
3.颅脑外伤累及鞍区。
4.鞍区先天性发育异常。
5.鞍区肿瘤术后复查。
6.鞍区感染。
7.鞍区骨源性疾病。
【操作方法及程序】1.平扫(1)检查体位:病人仰卧在检查床上,取头先进,头置于线圈内,人体长轴与床面长轴一致,双手置于身体两旁或胸前。
做头颅ct的注意事项做头颅CT(Computed Tomography)是一种常见的医学检查方法,用于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头部疾病或损伤。
在进行头颅CT前,患者需要了解一些注意事项,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注意事项:1. 服装选择:在进行CT检查之前,患者应穿上宽松、轻薄的衣物,以免影响检查的准确性。
避免穿戴有金属部件的衣物(如纽扣、拉链或金属饰品),因为这些物件可能干扰图像质量。
2. 检查期间的卫生:为确保准确的检查结果,患者应保持头部清洁。
卸妆、洗脸和洗头是必要的,以去除头部表面的任何物质,如汗水、油脂或化妆品。
3. 过敏史和药物:在进行头颅CT前,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是否有对碘过敏的历史。
这是因为CT检查需要注射含有碘的对比剂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
此外,患者还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任何药物,特别是血液稀释剂或抗凝剂,因为这些药物可能会影响检查的安全性和准确性。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头颅CT使用的放射线对胎儿或婴儿可能有影响。
如果患者怀孕或正在哺乳期,应告知医生以便评估风险和采取必要的措施。
5. 服用对比剂前的禁食:通常情况下,在接受头颅CT之前需要空腹,至少4至6小时不进食。
这是因为一些CT检查需要注射对比剂,而空腹可以预防副作用(如恶心和呕吐)。
6. 术前和术后指导:在进行头颅CT之前,医生或技术人员会向患者提供术前指导,包括检查的目的、过程和风险等内容。
完成CT检查后,医生还会向患者提供术后注意事项,如饮食、活动限制等。
7. 设备安全:CT设备会发出低剂量的放射线,但在正常使用情况下,辐射剂量较低。
医生和技术人员会采取必要的措施,如调整设备参数和使用防护措施,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准确性。
8. 患者舒适性:有些患者可能对CT检查感到不舒服或紧张。
在进行检查之前,患者可以向医生或技术人员提出任何担忧或问题,并与他们沟通以确保患者在检查期间舒适和放松。
总之,做头颅CT前患者应了解这些注意事项,包括适当的准备、对比剂和放射线的影响以及术后指导等。
CT技术操作规范一、颅脑、五官(一)颅脑【适应证】1.颅脑外伤。
2.脑血管疾病。
3.颅内肿瘤。
4.先天性发育异常。
5.颅内压增高、脑积水、脑萎缩等。
6.颅内感染。
7.脑白质病。
8.颅骨骨源性疾病。
【禁忌证】1.严重心、肝、肾功能衰竭。
2.含碘对比剂过敏。
【操作方法及程序】1.检查前准备(1)认真核对:CT检查申请单,了解病情,明确检查目的和要求。
对检查目的。
要求不清的申请单,应与临床医师核准,确认。
(2)做好解释工作,消除病人的紧张心理,取得病人合作。
(3)去除头部的金属饰物等,避免伪影干扰。
(4)对增强扫描者,按含碘对比剂使用要求准备。
(5)对婴幼儿、外伤、意识不清及躁动不安的病人,根据情况给予适当的镇静剂。
2.检查方法及扫描参数(1)平扫①扫描体位:仰卧位,下颌内收,两外耳孔与台面等距。
②扫描方式:横断面连续扫描。
③定位扫描:确定扫描范围、层厚、层距。
④扫描定位基准线:听眦线。
⑤扫描范围:自听眦线向上连续扫描80〜90mm。
⑥扫描机架倾斜角度:根据病人头颅的具体位置,扫描机架作适当倾斜,使射线方向与颅底平面平行。
⑦扫描野(FOV):头部范围。
⑨扫描层厚:5〜10mm。
⑩扫描间隔:5〜10mm。
(11)重建算法:软组织或标准算法。
(⑵扫描参数:根据CT机型设定。
(2)增强扫描①对比剂用量:成人为60〜100ml离子型或非离子型含碘对比剂,儿童接体重计算为2ml/kg。
②注射方式:用压力注射器静脉内团注或加压快速手推团注,速率1.0〜2.0ml/s,如重点观察病变的血管特征(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等),2.5〜3.5ml/s。
③扫描开始时间:开始注射对比剂后16〜20s做动脉期扫描,60〜70s做实质期扫描。
④扫描程序、参数与平扫相同。
3.摄片要求(1)依次顺序摄取定位片、平扫和增强图像。
(2)窗位:L30〜40HU,窗宽:W70〜100HU。
(3)骨窗窗位:L300〜500HU,窗宽:W1300〜1800HU。
CT技术操作规范概述一、CT检查的程序和方法:CT和其它大多数检查一样,有它的检查程序和方法,另外,CT是一项大型的检查,且检查费用相对较高,所以必须在检查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合理地安排病人,使整个检查工作有序进行,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1.预约登记病人来到放射科后,首先由登记室接待,并由登记室负责做好以下工作:(1)仔细审查申请单是否填写完整,检查部位是否符合要求,并根据检查部位、扫描方式,由登记室估价后请病人交费,然后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和本部门的工作情况合理安排病人的检查时间。
如检查需要预先作准备工作的,给病人检查须知并做好解释说明工作。
(2)病人检查完毕,应将检查申请单归还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登记、填写片袋和病人照片一起交医师写诊断报告。
(3)编写病人姓名索引、诊断索引,做日常工作量及其它各项统计工作。
(4)检查完毕,已写出诊断报告的CT片袋仍旧送回到登记室,并由登记室负责归档。
2.扫描前病人的准备CT检查前病人的准备工作对于CT检查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作CT检查前,病人需注意或须准备的一般情况:(1)CT检查前,病人须携带有关检查资料,包括以前检查的CT、MRI和常规X线检查的资料,以及其它临床检查资料。
(2)检查的病人和陪伴家属进入CT室必须换鞋,保持CT室机房内整洁,以免灰尘等进入影响机器的正常运行。
(3)对病人应作好耐心的解释说明工作,包括检查中机器发出的声响等,消除其紧张情绪,以使检查能顺利进行。
(4)检查并去除被检部位的金属物品,如发夹、钥匙、钱币和含有金属物质的钮扣等,以防止伪影的产生。
(5)对于不能合作的病人,如婴幼儿、昏迷的病人,须事先给予镇静剂,详细用法遵照临床医师的医嘱。
(6)对于胸腹部检查的病人,作必要的呼吸训练。
如根据呼吸的指令或指示灯有规律的呼吸,以避免呼吸或运动伪影的产生。
(7)需要作增强的病人,应详细询问有无药物过敏史,有无不宜使用对比剂的身心疾病,根据药物使用说明做或不做过敏试验。
颅脑CT扫描【适应证】1.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2.颅脑损伤;3.脑血管病;4.颅内肿瘤;5.颅内感染性疾病;6.髓鞘形成异常和脱髓鞘疾患。
【禁忌证】平扫一般无禁忌证,但颅内有金属异物时,可因金属异物伪影影响图象质量,而无法作诊断。
增强扫描禁忌证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的禁忌证相同。
【操作要点】1.普通扫描(平扫)(1)横断面扫描:1)病人仰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2)扫头颅侧位定位像;3)以听眶上线为基线向上扫至头顶;层厚8~10mm,间隔8~10 mm,一般扫9~12层;4)对小病灶可做2~5 mm层厚的薄层连续扫描或重叠扫描(2)冠状面扫描:1)病人仰卧或俯卧,头摆正,使人体正中矢状面与检查床正中线在同一平面上,瞳间线与矢状面垂直,头部尽量后仰或前伸;2)扫头颅侧位定位像;3)扫描线与听眦线垂直;4)层厚和间隔与横断面扫描相同。
2.增强扫描:(1)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了解其有无过敏史和高危因素,向其说明增强可能出现的问题,征得病人同意,并签署《接受静脉注射含碘造影剂的志愿书》;(2)于造影前3日内作碘过敏试验,静脉注射30%水溶性碘造影剂1ml,观察15分钟,无反应方可作增强扫描;(3)对需做增强扫描的病人,应要求空腹,检查前4~6小时禁食。
增强扫描所用的造影剂为水溶性碘造影剂,有离子型和非离子型两种。
前者为60%复方泛影葡胺,后者为300mg/ml优维显(或欧乃派克、碘必乐等)。
小儿用量按1.5~2ml/kg 体重计算,成人一般为60~100ml。
常规使用静脉团注法,即将预定剂量的高浓度造影剂加压快速注入肘静脉或前臂的静脉,给药后立即进行扫描;3.照片窗宽、窗位:W90~100Hu L35~50Hu。
【注意事项】1.头部位置摆正及制动极为重要,对躁动或不合作的病人可用制动带固定。
如无效,应请临床医生给予适量的镇静剂或作基础麻醉。
如仍难控制活动者,应暂缓检查;2.对急性颅脑外伤、急性脑卒中、先天性颅脑发育不全可只作平扫;对疑有颅内转移性肿瘤、颅内肿瘤术后复查或只有增强扫描才能显示病变的病人可只作增强扫描;一般病人常规先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3.为减轻造影剂毒副反应,增强扫描前可静注地塞米松10mg,为了提高预防效果,对于个别可疑高危病人可于静脉注入地塞米松前服用扑尔敏4mg,强的松10mg,以加强预防效果;4.对于高危病人(包括肾功能减退、哮喘、荨麻疹、多种药物过敏、糖尿病、失水状态、心脏、肝或肾功能损伤者、60岁以上老年人及1岁以下婴儿等)应采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但非离子型造影剂并非绝对安全,故使用时亦应注意观察,不能麻痹大意。
CTA检查操作技术常规CTA 包括:冠脉、头颈部、肺动脉、主动脉、腹部、肾脏、下肢 1.冠脉CTA 2.头颈部CTA 药量:40-60ml 、注射速率:4-5ml/sec 、ROI感兴趣区设置在主动脉弓下降主动脉、阈值:100-150 3.肺动脉CTA 20-30ml 造影剂、>30ml生理盐水、4.0 – 5.0ml/sec 的注射速率、造影剂跟踪:ROI感兴趣区设置在头臂静脉或上腔静脉、阈值:100-150 4.主动脉CTA 全主动脉及胸主动脉扫描:ROI感兴区设定在降主动脉上 5.腹部,肾脏,下肢CTA 腹主动脉:ROI感兴区设定在腹主动脉上肾动脉:ROI感兴趣区设定在肾动脉水平处附直接增强扫描参数:头颅颅脑增强扫描分为平扫后增强(平扫基础上加做的增强扫描)和直接增强扫描(注入对比剂后逐层连续扫描)两种方法。
增强后的扫描时间依据病变的性质而定。
与血管有关的病变,如脑血管畸形、动脉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50ml时开始扫描;颅内感染、囊肿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0秒后开始扫描;颅内转移瘤、脑膜瘤等,可在注射对比剂6-8分钟后开始扫描。
头部增强扫描可用平扫参数,也可只对病变部位进行薄层扫描。
鞍区静脉注射对比剂50-7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病人体位同颅脑轴位,扫描基线可用听眶线;扫描层厚与层间距可用3-5mm,扫描范围从听眶线至鞍区上缘。
疑颅内肿瘤侵入鞍区时,需加作常规头部扫描。
眼眶怀疑眶内肿瘤、炎症、血管性病变及眶内肿瘤向眶外侵犯时,需作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可使血管、肌肉和有血供的病变清楚显示,利于对病变的定性。
对比剂使用同颅脑增强。
延迟扫描时间为50秒。
临床怀疑血管性病变者,还可用动静脉双期扫描。
对比剂用量60-8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为动脉期20秒,静脉期50秒,扫描参数同平扫。
颌面部颌面部血管病变、肿瘤,以及了解有无转移时,需作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时,静脉注射对比剂50-60ml,流速2.5-3ml/s,延迟扫描时间20-25秒。